《城邦暴力團‧上下套書(20周年版)》,張大春,新經典文化 #每天碎念一本書
心情複雜。
討厭張大春的人,可以先離開了,我完全可以理解這些讀者的心情。重新檢視張大春過去寫過的文字,對詹益樺的嘲笑超出個人可以接受的範圍。坦白說,我的想法是那根本喪失作為一個人的基本底限。
想起今年早先的論戰中,張大春這段往事再次被掀起
人品跟作品之間,技術與政治正確之間的衡量判准?
難,真得很難。
同時也想起一件好笑的往事,作為張大春 WIKI 條目的閒暇業餘維護者。去年大選前有一次小小的編輯戰,有位仁兄悄悄地把張大春的條目改成七虛三實,比如出生年份早生三年、畢業大學換成台大、新增一段不太曉得是否確實的家族長輩關係。最好笑的是將電台節目名稱「張大春泡新聞」,改成「張大春吹泡泡」(雖然這個節目最好聽的部分往往是顏擇雅社長去說書。)
回過頭再重看二十年前的創作,《城邦暴力團》
裹著武俠小說外衣,小說內還一直後設地反覆提醒:「唯淺妄之人方能以此書為武俠之作」。張大春將自身化為小說中人物,開始漫天寫起一種「中國」近現代史
紙面下的、幫會中流傳的、紛雜的故事。
從閱讀樂趣這方面來說,很好看
基本上武俠小說、推理小說等類型的基本要素都有
解字謎思考的趣味、謀殺案兇手的追查,這些情節的安排,相較於後出的《大唐李白》都給予讀者迫不及待想要讀下去的動力。
學生時代一次跟教授起了爭論
我自做主張地論斷《城邦暴力團》是張大春的最後一本現代性小說,或者更精準點,在《聆聽父親》,這本散文集之後,他就進入另一種個人關懷。
當初只是基於某個對小說認真看待的好笑理由:「為什麼在你的小說中就沒有任何稍微認真一點在悲傷的人呢?」但是,他真的不悲傷嗎?在《聆聽父親》中,才發現原來過去作品中把小說、語言、歷史記憶通通當成玩具在玩的張大春,也是會哭的人。接著是春、夏、秋、冬跟《大唐李白》,那已變成一種渴望留存我群的記憶,與自己認定的歷史,最後的文字標本。有時候會有這種感覺,之後的張大春,無論談文章、小說、文字都藏有類似共同的精神焦慮。
一直到多年後,偶然間領會到那種精神焦慮可能是什麼
一篇〈亂世之學〉的文章中,由老師之口說出:
「歷史是什麼?歷史是發生過的,歷史是存在的,歷史是不會因為人是否相信而有所改變的。你的觀念輕佻而危險」
而他相信的,那個時空的歷史對在台灣這個島嶼上生活的人來說,慢慢不是那麼值得追求的記憶了。
--
BY 餵鹿吃書
圖片取自書店書籍頁
周邦基wiki 在 出版魯蛇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城邦暴力團‧上下套書(20周年版)》,張大春,新經典文化 #每天碎念一本書
心情複雜。
討厭張大春的人,可以先離開了,我完全可以理解這些讀者的心情。重新檢視張大春過去寫過的文字,對詹益樺的嘲笑超出個人可以接受的範圍。坦白說,我的想法是那根本喪失作為一個人的基本底限。
想起今年早先的論戰中,張大春這段往事再次被掀起
人品跟作品之間,技術與政治正確之間的衡量判准?
難,真得很難。
同時也想起一件好笑的往事,作為張大春 WIKI 條目的閒暇業餘維護者。去年大選前有一次小小的編輯戰,有位仁兄悄悄地把張大春的條目改成七虛三實,比如出生年份早生三年、畢業大學換成台大、新增一段不太曉得是否確實的家族長輩關係。最好笑的是將電台節目名稱「張大春泡新聞」,改成「張大春吹泡泡」(雖然這個節目最好聽的部分往往是顏擇雅社長去說書。)
回過頭再重看二十年前的創作,《城邦暴力團》
裹著武俠小說外衣,小說內還一直後設地反覆提醒:「唯淺妄之人方能以此書為武俠之作」。張大春將自身化為小說中人物,開始漫天寫起一種「中國」近現代史
紙面下的、幫會中流傳的、紛雜的故事。
從閱讀樂趣這方面來說,很好看
基本上武俠小說、推理小說等類型的基本要素都有
解字謎思考的趣味、謀殺案兇手的追查,這些情節的安排,相較於後出的《大唐李白》都給予讀者迫不及待想要讀下去的動力。
學生時代一次跟教授起了爭論
我自做主張地論斷《城邦暴力團》是張大春的最後一本現代性小說,或者更精準點,在《聆聽父親》,這本散文集之後,他就進入另一種個人關懷。
當初只是基於某個對小說認真看待的好笑理由:「為什麼在你的小說中就沒有任何稍微認真一點在悲傷的人呢?」但是,他真的不悲傷嗎?在《聆聽父親》中,才發現原來過去作品中把小說、語言、歷史記憶通通當成玩具在玩的張大春,也是會哭的人。接著是春、夏、秋、冬跟《大唐李白》,那已變成一種渴望留存我群的記憶,與自己認定的歷史,最後的文字標本。有時候會有這種感覺,之後的張大春,無論談文章、小說、文字都藏有類似共同的精神焦慮。
一直到多年後,偶然間領會到那種精神焦慮可能是什麼
一篇〈亂世之學〉的文章中,由老師之口說出:
「歷史是什麼?歷史是發生過的,歷史是存在的,歷史是不會因為人是否相信而有所改變的。你的觀念輕佻而危險」
而他相信的,那個時空的歷史對在台灣這個島嶼上生活的人來說,慢慢不是那麼值得追求的記憶了。
--
BY 餵鹿吃書
圖片取自書店書籍頁
周邦基wiki 在 食物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萊比錫戰役Battle_of_Leipzig_Battle_of_the_Nations_Völkerschlacht_bei_Leipzig_西元1813年10月16至19日
#選右邊走或選左邊走
#秋意正濃
昨天終於踩著腳踏車往北出門了! 我住的地方離萊比錫有點距離. 所以通常我都是由老爺載或是搭火車.
其實我知道只要沿著住家附近的這條河往北走就可以到達萊比錫. 但這是我第一次走自行車道.
天氣非常棒! 最近很多的樹葉都開始轉黃. 落葉也一直飄落. 選周一出門騎車是對的. 因為周一大家都開始工作上班. 這一條自行車道就比較不" 繁忙". 周末是自行車道最擁擠的時候. 真正住這附近只用腳踏車代步的不多. 周日騎自行車道的都是結伴. 朋友或家庭. 一起出門擁抱這樣的美麗. 我非常幸運地遇到周一剛修剪完河邊的雜草的日子. 超超超~~級喜歡聞剛被修剪過的草地的味道. 於是我就這樣一路騎往北方. 你如果總是選右邊的開車路線那真的就沒辦法知道左邊的這條路有多美. 雖然咻的方式20多分鐘你就可以到市中心. 我騎去又騎回來聽說只需要17公里. 但是我有在兩個公園裡迷路XD 所以應該超出很多~ 萊比錫某些公園真的超大的@@
本來是計畫要到市中心, 覺得大不了之後搭火車回家. 但最後並沒有到市中心. 就是只到了萊比錫市區附近的野生公園. 因為覺得早點回頭..回家應該不會天是黑的. 但如果我往市區去. 之後還想騎車回家天一定會很黑. 我一點都不想天黑騎車....
回來後發現沒有想像中那麼累. 但晚上睡覺前感覺到了! 兩腿不是我的啊啊啊~~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一個萊比錫之前發生過的事情 .剛好趕上205年後的今天. 很有意義... 如果你到過萊比錫. 應該會有當地人想帶你到一個叫Völkerschlachtdenkmal民族大會戰紀念碑這個地方去走走. 它是歐洲最高的紀念碑. 萊比錫的地標之一. 這個紀念碑是為了紀念1813年的發生在萊比錫的戰役. 以下節錄維基百科:
萊比錫戰役,發生於1813年10月在德國萊比錫附近。因參戰國家和民族眾多,所以萊比錫戰役亦被稱為「民族會戰」。拿破崙以十八萬人與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及其他各國三十萬聯軍苦戰,最後敗陣。拿破崙敗返萊茵河西岸,最後返回巴黎。
整場戰役下來,反法聯盟死傷約5.4萬人,法軍約死傷3.7萬人。
萊比錫戰役是拿破崙戰爭中最激烈的戰役,拿破崙的戰敗代表著拿破崙統治德意志的最後希望已經幻滅,反法聯軍於1814年3月31日進入巴黎,同年4月11日,拿破崙宣布無條件投降,拿破崙本人在退位後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1815年2月26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濳返法國,拿破崙再次奪得政權。歐洲其他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滑鐵盧戰役正式展開,戰敗後,6月22日拿破崙再次宣布退位,聯軍很快攻佔巴黎,拿破崙被放逐到大西洋中的聖赫勒拿島,六年後死去.
那個大家都知道的Völkerschlachtdenkmal很諷刺的是完成於1913年. 在後來德國被聯軍攻打後. 德軍也在Völkerschlachtdenkmal前投降....
但實際上自1813年後就有一個以Apelstein的方式來紀念這件事. 那是在萊比錫各地重要傷亡的地方被豎立的紀念碑. Apelstein共有50個. 我們住的這附近就有這樣的一個. 我覺得可以做一件事~ 那就是每個紀念碑都去看看. 今昔真的會非常不同. 每個紀念碑上都可以去了解紀念的是誰. 有時不只是一個人.... 那些犧牲的人也不是單純只有德國人....
因為這樣的紀念碑並不大. 所以有可能它就佇立在某條街道上. 但沒有人去移動它. 這樣的日子會有人送上一束花. 來遙祭死傷的人們....
萊比錫有一條路就叫做 strasse des 18 Oktober 十月18日之路.
戰爭是殘酷的. 如果大家都懂得佛教三毒:貪嗔痴 的奧義. 那就離烏托邦不遠了....
回到家以後~
我煮了南瓜豆腐大醬湯當無肉晚餐. 我們家的榛果樹也開始落葉了. 想到接下來就得面對光禿禿的灰灰的冬天.... 應該好好把握最後的溫度! 出去走走吧!
維基百科:
萊比錫戰役-民族大會戰: https://de.wikipedia.org/wiki/V%C3%B6lkerschlacht_bei_Leipzig
Völkerschlachtdenkmal民族大會戰紀念碑: https://de.wikipedia.org/wiki/V%C3%B6lkerschlachtdenkmal
Apelstein紀念石碑: https://de.wikipedia.org/wiki/Apelste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