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喜歡秋天的童話
#星洲日報專欄鏤空與浮雕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
之後我看見鍾楚紅眼睛裏的光一點一點的熄滅了。她站起身。不再嬌憨嫵媚。不再理直氣壯地美麗著她肆無忌憚的美麗。就好像她原本把朋友們招待到家裏來,忙進忙出的,時不時轉過頭來,露出她一綻開笑臉就好像碎鑽撒在了地板上倏忽一閃一閃的梨渦,興高采烈地打開筆記型電腦,想要把她婚後的幸福通過畫面製成短短的視頻一幕幕地打到熒幕上,預備告訴大家他又把她帶到那裏那裏去吹山風去看海景了,可不知怎麽的,先是音效發生了故障,畫面裏她甜蜜地依偎在他身旁,嘴巴嘰裏呱啦地在說著些甚麽,偏偏我們一句都聽不清楚,然後我們看見一片金黃色的一望無際的沙丘飛旋著撲過來,風沙刮得好大好大,畫面完全沒有先兆地被切換,鍾楚紅突然落了單,怔怔地瞪大著眼睛,成千上萬的馬兒的腿在漫天的風沙裏奔騰——隨即鏡頭一黑,就甚麽都看不到了。
後來鍾楚紅說,她在丈夫的靈堂說的話是認真的,而不是為了草草打發記者,胡亂編幾句話敷衍過去,「他給了我廿年特別豐富、也特別幸福的生活,將來不管再遇上誰,恐怕都沒有辦法給我想要的,所以我從來不覺得一路單身下去是對不起我自己。」於是我聽了,禁不住將手掌交握,拱成一條橋,輕輕地按壓在眉心,原來我一直低估了鍾楚紅對愛情的虔誠,也原來我一直誤會了一個美艷的女明星的內心其實也可以為一個心愛的人草木萋萋。我記得亦舒寫的《流金歲月》,朱鎖鎖有一次對蔣南孫說,「誰會笨得去嫁一個自己深愛的人呢?」偏偏現實生活卻恰恰相反,真正肯在愛情裏循規蹈矩,肯為愛的人綠肥紅廋的那一個,竟然是朱鎖鎖,而不是蔣男孫——張曼玉從來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為愛情勇往直前水裏來火裏去的機會,而鍾楚紅卻意外的總是對愛情溫柔哀惜,對鍾楚紅來說,愛情是一條線索,不是一條導火線,不應該劈裏啪啦燒過了就算數,她要的是可以緊緊握著的同一條線索,輪回往返,尋找的都是同一個人和她生生世世相認的人。
我記得吳宇森說過,他比誰都相信愛情,他的電影其實一直都以浪漫為基調,常常第一個在他腦子兜轉的,不是廣場前飛起的白鴿,不是小馬哥兩隻手各持一枝手槍,一路走一路向兩邊掃射的槍林彈雨,而是一個女人表面上風卷雲舒,暗地裏卻張羅著要如何在心裏挪出一小塊方寸來同時安置另一個男人——因此我特別喜歡吳宇森拍的《縱橫四海》,根本把當時整個香港最漂亮最風流的人物都拍了進去,他讓兩個男人同時深愛鍾楚紅卻又各自假裝其實隨時可以放手不愛,他說,「無論外面的世界有多麽大的變化,大家遭遇的人生有多麽始料未及的曲折坎坷,最終不會變的,永遠是一份真誠的愛情。」
所以拍《縱橫四海》那一陣子,吳宇森一直躲在鏡頭後面,一邊看鍾楚紅左右為難的在周潤發和張國榮之間擺渡,一邊靜靜地流著眼淚,害怕驚動了愛情,也害怕驚擾了演員。我始終記得裡頭有一場戲,鍾楚紅把長髪盤起,穿件白色低胸晚禮服,美麗得就像巴黎剛剛睡醒,正伸展著春天的懶腰,而她倨傲的鎖骨和娟秀的肩頸,簡直就像是一座萬劫不復的懸崖,驚險但綺麗,沒有一個男人會不願意失足掉下去——吳宇森特別安排鍾楚紅和坐在輪椅上的周潤發跳舞,因為吳宇森年輕時也很愛跳舞,而且吳宇森有一只腿其實短了一點點,但跳起舞來一樣的靈活,當年他就是這樣單手搭在太太的肩膀上,在舞池裏跳了一整夜的華爾茲,最後跳呀跳的,終於和太太一路旋轉著舞進了結婚禮堂——不同的只是,吳宇森的太太沒有鍾楚紅標誌了一整個時代的美麗,我們必須承認,不是每一個女人都可以擁有如鍾楚紅一般,和一個時代共同進退的美麗。
而美麗,說得殘忍一些,到後來幾乎都是女明星們的懺悔錄。那些杯盤狼藉的風光,那些「滿庭殘葉不禁霜」的風華,當觀眾漸漸轉身散去,當聚光燈慢慢收弱光束,她們都得慢慢蹲下身子,放低身段,找個時間一件一件收拾。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一個因為美麗而呼風喚雨的女明星,到底要穿過多麽陰險的峽谷和多麽深遠的隧道,才能重新遇見曾經被遺棄的她自己。我記得八卦雜誌拍到一組照片,朱家鼎的葬禮上,鍾楚紅戴著一對珍珠耳環,一副造型特別時尚的墨鏡,穿一件式樣簡單的松身黑色連身裙,步伐蹣跚,神情哀戚,但她偶爾還是會不自覺地掠一掠頭髮,偶爾還是會微微地昂起下巴,那些女明星的架子始終還在,也始終不能說丟就丟得開,後來好不容易挨到辦完解穢酒從《香港仔鄉村俱樂部》走出來,鍾楚紅這才虛弱地撲倒在她在圈子裏除了張國榮之外最好的異性朋友周潤發身上,周潤發一把將她接住,另外一只手馬上伸出去擋開蜂擁而至的攝影鏡頭,在那一刻,我想起了《秋天的童話》。
——「或者我唔走呢?」十三妹說。
——「唔走咪——一齊望住個海咯。」船頭尺一時難掩心頭喜悅。
其實我們都應該慶幸,慶幸曾經活在一個把情話說得吞吞吐吐的時代。兩個對未來都沒有十分把握的人,一張口就把情話說滿了,其實大家都心虛都倉惶。愛情最美的地方是,給彼此留個遺地,就算你走,就算你不留,將來兜了好大好大一個圈再碰頭,你當然已經不可能是原原本本的那個你,我也已經沿途丟失了好大一截的自己,然後際遇就會悄悄湊過身來,調皮地撞了撞你的手肘,向你擠眉弄眼,暗示眼前的那個人其實一直沒有放下過你,於是你抬起頭,訕訕地把手插進褲袋裡,至少那個時候你知道,你們之間還有半截沒有說完的情話可以駁回去,還有一顆沒有按下去的句號偷偷握在彼此手裡。
我一直很喜歡《秋天的童話》。喜歡周潤發的船頭尺像一條跳上舢板的金槍魚那樣滑不溜手;喜歡鍾楚紅明媚如斜陽的十三妹,她的美麗跟紐約的黃昏一樣,總是拉得那麽長,又總是那麽叫人低迴惆悵;喜歡那間在海堤架起來的餐館,名字就叫SAMPAN;喜歡兩人再見面時周潤發問,“table for two ” ,然後嘴唇忍不住微微地顫了又顫,望著眼神裡千帆過盡的鍾楚紅;喜歡導演張婉婷後來說起,拍攝當時資金相當吃緊,劇組的夥食很差,剛巧張婉婷把一個大學同學拉來當劇照攝影師,順便給當時紅得雷電交加的周潤發拍了好多大頭照,請周潤發在照片上簽名,周潤發二話不說,接過筆,草草在照片上「飛一飛」,然後拿到紐約唐人街去賣,賣完了大家就可以到餐館吃一頓好的。
後來電影報捷,票房一把火似的,熊熊地燒開來——而80年代的香港,整座城市趾高氣揚,歌舞昇平,驕傲得不得了,街上擦身而過的香港人,每一個都走路有風,每一個都鵬程萬里,那時候的香港人尤其喜歡看周潤發搭鍾楚紅,因為他們兩個人在熒幕上投射的,從來不是郎才女貌的明星們開著跑車喝著香檳的愛情故事,而是隱隱透現出香港低下層堅忍不拔的拼搏精神,以及一整個時代的香港人如何不屈不撓,讓自己的夢想欣欣向榮的志氣,而且那個時候的明星,有誰不是從草根裏冒出頭來?比如在南丫島長大的周潤發,比如獲選港姐之後還跟家人一起住在「重慶大廈」的鍾楚紅,他們都是最讓香港人引以為傲的人設和標誌,對他們總有一種說不上來的親,那些出了名刁鉆的香港人也特別的疼鍾楚紅和周潤發,當時大家最愛掛在嘴邊的是,「發?你發得過周潤發?紅,妳紅得過鍾楚紅?」可現在回頭看,我僅想起那首歌,「何地神仙把扇搖,留下霜雪知多少」,香港的大時代和好日子都過去了,日漸破敗的香港,就只剩下一個空洞洞的軀殼,所有的是非與爭論被扭曲在陽光底下盤繞,剩下來的只有焦慮和猜疑,不會再有傳奇,就連床畔的蝴蝶,也早就飛走了。
而或許是樸素的出身和單薄的背景吧,鍾楚紅不怎麼懂得使用流暢的手段和圓滑的世故,也不怎麼特別牙尖嘴利,有一次上黃霑倪匡還有蔡瀾主持的《今夜不設防》,他們明顯醉翁之意不在酒地擠在她身邊,盤問她的擇偶門檻,我記得鍾楚紅戴了個誇張的幾何圖案耳環,說話的時候晃呀晃的,而鍾楚紅常常話說到一半,就會機靈地將慢慢往下滑的無肩抹身衣服往上拉,到底跑慣了江湖,她懂得在必要的時候適當地保護自己,我倒是記得比較真切的是,她說過,「我要找的男人是值得我仰望的,他不一定要很富有,也不一定要甚麽都懂,但至少和他在一起,我看到的世界和思考的方式, 基本上和一個女明星平時接觸到的和可以想象到的有很大的不同。」也因為那一席話,我開始喜歡上鍾楚紅應對人生時「無目的的合目的性」。既然美麗對她來說如魚得水,渾然天成,那麽名和利也都應當相對的隨遇而安,特別是當她必須在娛樂圈刀光劍影的人際關係裡穿身閃過的時候,她總是禮貌地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對每一個人都周全都寬容,即便接待生命裡發生的每一件事,無論是大喜大悲,也都謙遜有禮。後來鍾楚紅全面退隱,偶爾接受美容品牌或時尚派對邀約,她一站出來,整個人散發的還是一種極其強烈的年代感,雖然她明顯已經沒有興致再施展跟美麗較勁的鬥志,可就算一個時代消失了,鍾楚紅的美麗到底還是大江大海,勾起我們對港片全盛時期的美好回憶,她昔日的萬種風情,一直都和香港當年風發的意氣連接在一起,也曾經和我們終將失去的青春,那麽親密地共飲一瓢沁心的江水。
至於當年鍾楚紅常常讓男人們如遭電殛,呆呆地劈倒在原地的美色,徐克就曾以男人的標準說過,「她媚,但不妖;她艷,卻不俗」,簡直如同一波又一波的驚濤駭浪,拍打著80年代每一個少年的春夢。連一向自豪自己長得比女明星還漂亮的張國榮也禁不住驚嘆,香港怎麽會有一個女人可以把皮褸穿得那麽好看?那種遊刃有餘的風情,可以梵谷,也可以莫內,「她太美了,美得做錯什麽你都可以原諒。」有一次鍾楚紅穿上《意亂情迷》的戲服,領口開得好低、好低、好低的一件式黑色比基尼,為香港版《花花公子》拍攝封面,就算事隔經年,到現在還是會感覺到鍾楚紅當時那讓人渾身焦灼的性感——她舉起手,輕輕拂開臉上的髮絲,波浪似的蓬鬆及肩長髪偶爾撥向一邊,蜜糖色的皮膚,薔薇色的嘴唇微微張啟,眼神夢幻而迷離,還有標誌性的大耳環,以及手腕上一口氣戴上十來個造型獨特的手鐲,整個人散發出一種熱帶雨林的誘惑:慵懶的,神秘的,危險的,而那組照片的震撼性,就和站在地鐵出風口用手捂住翻飛的裙裾的瑪麗蓮夢露一樣,風韻流芳,風情永繼,是那麽的對同性殘酷,又是那麽的對異性恩賜,緊緊地扣壓住少男們靦腆而羞澀地上下滾動的喉結——
結果那雜誌據說在一天之內就售罄。雜誌所賣的,當然不單單只是鍾楚紅咄咄逼人的「鍾記」風情,而是所有年輕男孩們在「女神」這兩個字還沒破殼而出之前,讓他們渾身發燙的集體回憶。我特別記得,那時候鄰居有位當木匠的大哥哥,喜歡交筆友,喜歡看雜誌,個性特別內向文靜,可他那一回卻赤裸著瘦削的上身,不動聲色,把鍾楚紅的拉頁海報索性從雜誌上撕下來,貼在小小的潮濕而光線幽暗的房間裏——第一次那麽明目張膽地對外張揚他體內因鍾楚紅而分泌旺盛的雄性激素 ,而往後在他人困馬乏的人生或一敗塗地的婚姻裡,至少他偶爾會記起,在他還是青春中人,困在青春的泥沼裏,也曾經以青春的名義,領受過鍾楚紅沒有經過剪輯,沒有經過混音和配樂,如山洪傾瀉的美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十一時許的荔枝角道,繁忙得很。車子也好,行人也好,都絡繹於途,遊竄於大街小巷之間。步履匆匆之間,有數雙腿駐足於一間小店門前。頭頂上的紅色小簷篷,殘畫着「金鳳大餐廳」數個黑字,默默為簷下的老人遮擋着陽光。店前的鐵閘緩緩上捲,一整塊落地玻璃被老套的白紗窗簾覆蓋着,右側玻璃門亦掩了一層薄紗,透出了點點昏燈...
周顯蔡瀾 在 My Playground 古家私房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囍帖街是灣仔的地標之一,自從重建過後,該地段已成為炙手可熱的覓食地點,不少名店相繼進駐其中,以重慶麻辣鍋馳名的內地過江龍名店重慶劉一手火鍋,近期也在內開設了分店,而為了迎合囍帖街的意境,更全港首創了以婚宴火鍋為主題,可以一邊享用邊爐一邊為新人送上祝福,既特別亦有格,務求在傳統中式婚宴中另創潮流,而據講亦頗為受落,短短時日已有不下數對新人預訂了酒席,果真有夠新意!
坐落於接近街頭位置,招牌顯眼醒目,方便易找,門面建有仿中國建築的瓦片簷篷,內裡裝潢以復古木系為主調,正中央掛著著名食家蔡瀾的提字,儼然如優雅庭院中的一角;沿樓梯直上,隨即飄來陣陣麻香,讓人垂涎三尺,用餐區一望空闊,燈火通明,青磚、瓦簷、竹屏風和木枱櫈,簡約中滲著濃厚的中國色彩,而且座位間隔闊落,坐得舒適自在。
除了典雅的環境之外,這裏的食材選擇亦是創新豐富,單是火鍋湯底已有十多款選擇,特色刺激而滋補,和牛黑豚與各類海產當然亦是超班質素,就連餃子丸類都是經過精挑細選,擺盤有如藝術品一般,讓人未食已先興奮。
當晚筆者和一衆朋友預先團年,當然要食好點豪一下,先點來自選鴛鴦湯底,椰子滑雞鍋足有半隻鮮雞之多,放入了紅棗杞子椰子水同煲,先啖其湯,後試其肉,湯汁清甜滋補帶著椰香雞香,大家都爭著添飲。而雞件肉質亦算鮮嫩,湯汁滲入了雞肉之中,雞香濃郁,溫馨提示一下雞件務必盡快享用以免煮久了過老影響口感。
沙巴龍躉烤魚鍋,烤魚鍋以原條沙巴龍躉入饌,炸至半熟外皮帶點油香,配上萵筍、菇片和豆腐,以多種香料和辣椒烹調,今次遷就朋友就只要了小辣,魚肉嫩滑而不腥,滲著淡淡香料味,辣度不強反而啖出其鮮味。
享用完魚鮮和嫩雞後,大家急不及待開始烚下烚下,今次點來了兩款牛肉,先試的是一款名為「雪之戀牛」的牛肉盤,以美國雪花肥牛砌成一個蛋糕的模樣,擺盤何其精緻,筆者也忍不住先拿起來打卡一下!牛肉片肥瘦適中,肉味濃郁份量亦算多,入口鬆軟多汁。
另一款算是整晚的主角,一端上來已令大家嘩然的和牛特選,選用了A4熊本和牛,有齊和牛西冷、肉眼上蓋、肩蓋肉、胸腩位與側腿肉,單看其極為粉嫩和均勻的油花已讓人十分療癒,輕灼數秒入口脂香軟嫩,幾近即化,引得大家都放下身段,食完一件又一件。
除了牛肉又怎能少得了海鮮,火鍋海鮮盛C,內有極度飽滿的桶蠔、Q嫩的珍寶帶子、脆滑的貴妃蚌、爽口的墨西哥遼參和經師傅特別處理過、極為軟嫩的石蚌魚,全都十分新鮮上乘,肉質緊緻鮮甜。
還有兩款極為吸睛的天梯,新近推出的大廚新作七福彩橋壽司天梯,造型幾可亂真,望真點原來是以半熟的墨魚滑代替了壽司飯,面頭綁上了不同的海鮮,驟眼望落去真的以為是日式壽司呢!食用時只需整件放湯輕灼一會便可,爽彈鮮味,創意滿分。
另一款老闆天梯,層架放上了不同的丸類,台式蘭花乾、迷你生煎包、菠菜魚丸、墨魚丸、木耳馬蹄貢丸、芝士魚腐、牛骨濃汁牛丸和幸運玉子元寶,款式多樣有些更是外面少見的,粒粒彈牙多汁,各有特色。
其他的如油炸鬼墨魚滑和較少見的牛脷酥蝦滑,大廚預先將之炸至香脆剛熟,所以只需浸入湯底約30秒,讓油炸鬼和牛脷酥吸收上濃湯,入口半軟多汁,鮮彈Q爽,舊派菜當中見心思。
老重慶鮮鵝腸,有別一般在香港吃到、經精製過的鵝賜,色澤呈粉紅看上去乾淨滑嫩,個人較喜歡配上麻辣湯,輕灼10秒左右爽彈得來富內臟獨有的味道,但又不會過濃,當然相對於有膏的鵝腸又是另一番風味,喜歡吃內臟的朋友應該會明白筆者所形容的狀況。
蔬菜拼盤,簡單的蔬菜盤也有用心的擺碟,青翠新鮮,甜美的粟米,爽脆的萵筍是筆者至愛,還有其他健康的菇菌和菜蔬,吃完濃膩的一餐來一點清淡,清一下口胃也算不錯。
除了食材出色之外,這店的飲品也是經過精心打造,幾款鮮果沙冰全用真· 果肉打造,其中最蜜甜的算是蜜瓜沙冰,哈蜜瓜沙冰就較清甜,最香則是菠蘿沙冰莫屬,款款清新透心涼。
另要一提的是近年興起的手工啤酒,店家也緊貼潮流和本地啤酒廠合作,推出了自家品牌的手工啤酒,味道清爽順滑中帶甘甜,麻辣味富回甘,陣陣輕微麻辣感在喉頭回上,建議應在麻辣鍋前享用以啖真其味,十分過癮。花香味入口清新甜香,果香滿滿,吃住麻辣鍋,以清涼啤酒解辣,又是叧一番滋味。
整頓飯豐盛而富質素,環境舒適寬敞,店員招待貼心周到,收費雖屬中高檔定價,但以貨比價,除開幾個人也不是太貴,仍算合理,一年到晚年夜飯食豪一點也不為過乎。
#灣仔
#劉一手
#麻辣火鍋
#重慶
#A4熊本和牛
#椰子雞鍋
#七福彩橋壽司天梯
#老闆天梯
#牛脷酥蝦滑
#油炸鬼墨魚滑
#手工啤酒
#鮮果沙冰
#古家私房菜
#instagood #like4like #followme #follow #instalike #food #likeforlike #tagsforlikes #igers #follow4follow #foodporn #yummy #lifestyle #instafood #followback #foodie
周顯蔡瀾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仙台尋找魯迅 (五千字長文,多圖,慎入)
多圖,睇medium 版啦
1. 篇文原本係想叫做「仙台尋找周樹人」,呼應返「緬甸尋找奧威爾」(http://bit.ly/35VPVue)(本書我就在緬甸買的,水已魚),而且七個字嘅題比較有音樂美。但,首先,我懷疑根本冇人知道「緬甸尋找奧威爾」呢本書(倒係我引過書中關於「惡龍」嘅傳說,好多人轉貼,沈大師都有轉上轉)(http://bit.ly/2LbLCTK) 。另外,我亦擔心,根本冇人知道周樹人就係魯迅。
2. 真人真事,我話去睇魯迅,有人以為係佬訊
(http://bit.ly/2P6IidD )。應該都係我啲廣東話太差。幸好我有急才,話佢知,係呀,咪佬訊張profile pic嗰條友
3. 本文就真係講在仙台尋找魯迅足迹。好似話唔少人,根本連魯迅在仙台留學都唔知,甚至佢在日本留學都有人唔知。又或者唔知,原來日本(人)仲保留咗咁多魯迅嘅東西。
4. 可能係我偏見。但我在網上搵關於在仙台尋找魯迅足迹,出嚟嘅,唔係台灣文,就係大陸文。包括項明生(http://bit.ly/2RcJW0f) 。你話,嘩,項明生都大陸仔?幾時開始玩血統純正論?差矣。你睇佢書就知,佢好多遊歷,都同佢在大陸讀書成長嘅經驗有關,包括佢寫魯迅。因為佢有提過,《藤野先生》一文(出自《朝花夕拾》,陣間再講呢篇文)(http://bit.ly/2RdBNbU) ,係大陸語文課本必讀。我年代香港中學都必讀魯迅,但冇呢篇文,收嘅幾篇文,都冇直接講魯迅去過日本。雖則講佢點解「棄醫從文」時其實個轉捩點就在日本
5. 而陪我在仙台上路嘅,正係香港人天書,閃閃書。嘻,唔係你以為係乜?我覺得呢本書好代表香港精神喎。定你覺得拎本正文社就文青啲?唔知。但肯定嘅係,我唔會拎本Lonely Planet去日本,實在太裝B 。雖則,我其實去緬甸去老撾都係拎本Lonely Planet。諗諗下應該去台灣韓國日本都拎,扮下ABC呃蝦條都好
6. 而當然 ,在仙台閃閃書入面,關於魯迅嘅東西,係零。一個字都冇提過。not a single fucking word.啱丫,你睇人封面寫乜先?食玩買終極天書嘛。魯迅食得的?你睇閃閃書想搵魯迅 ,不如買龍虎豹搵(而其實啲鹹故文學水平幾高,肯定高過閃閃書,實不相瞞都對我寫作有啲影響)。
7. Anyway,我去仙台,主要都係食同玩(朋友可證,我同囡囡,都係唔買嘢的)。食,咪食牛舌。咁玩,咪玩魯迅。本人住在仙台站附近,去片。
8. 香港一般人,對魯迅應該唔太陌生,特別係我年代嗰啲,會考仲有指定課文之類,中六七做讀書報告亦都必睇。許欽文本《吶喊分析》,等於米高佐敦嘅Bryon Russell ,或者柏金嘅達比薩斯。就係多得考試局要做《吶喊》先有人買佢本嘢。而本人當然不屑買呢啲書,我成份嘢都係自己寫,好似寫咗成萬字。你睇我其實自細已經係咁:離群,扮撚晒嘢,同埋口水多過茶。
9. 無論如何,《孔乙己》《狂人日記》《阿Q正傳》呢啲,稱得上深入民心。《一件小事》《風箏》我年代初中亦有讀。仲有呢十年人氣急升嘅「血鰻頭」,亦係出自魯迅(你以為係長毛發明的?).而根本冇乜人留意,其實篇文(《藥》),係話「你班友戇撚鳩」,民智未開,革乜撚嘢命。
10. 仲有,「 你永遠無法叫醒裝睡的人」都可以半歸功於佢。而家但凡你講外國點點點,會有人話「臭蟲」,出處亦係魯迅。當然仲有吾友 利世民 (http://bit.ly/35Xtkxk) 最鍾意嘅一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同樣係多得魯迅發揚光大。
11. 張學友同林嘉欣(wow,初出道扮學生妹嘅林嘉欣)套《男人四十》(http://bit.ly/37SDbGN) ,我睇咗幾次。一開場就有張學友教中文,教完孟子,就預告下堂教魯迅。同學大呼out,張學友強調魯迅好in,「係第一代去東京留學兼掃貨嘅型仔」「佢住喺神田,坐山手線由Shibuya坐十個站就到啦」。我地Fact check一下,的確係十個站,岸西啲劇本係認真嘅。
12. 但魯迅在東京讀嘅,類似係foundation course 或者預備班。原本佢應該係去東京帝國大學讀採礦冶金,但佢選擇讀醫,去仙台。原因未有定論,有講話因為佢老豆被庸醫(中醫啦)所害,佢自己棚牙又一路都唔好,加上佢覺得西醫係日本維新好重要嘅部份。至於點解去仙台?佢自己有提過睇唔過眼東京啲留學生玩吃玩樂,正係在《藤野先生》入面講,所以佢選擇去冇中國留學生嘅地方(我懷疑亦因為東京大學讀醫好難入)
13. 魯迅當年讀嘅係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後來(都成百年前)併入東北大學。由仙台站行過去15分鐘左右,仙台雖然已經係東北最大城市,但只係100萬人,同香港冇得比,加上天氣好,行15分鐘極之舒服(其實我全日都冇坐過車,基本上半個鐘頭以內嘅我都會行)。
14. 11月尾嘅東北大學,係已經冇乜人嘅。放晒假?又好似唔係。要上堂?或者係。但我只係想講,你同香港嘅大學比下,香港嘅大學就算放假,都係嘈得多。
15. 好快,就搵到魯迅在東北大學嘅像,亦寫明係仙台醫學專門學校遺跡
16. 東北大學史料館,係有專門一個展示室畀魯迅
17. 但自己留意返開館時間 ,另外留意,其實史料館裝修到下年3月。我仲以為冇得睇,其實係臨時搬咗去第度。不難搵,反正個校園本部唔大。
18. 入面就由魯迅離開東京去仙台讀醫開始講 ,講佢因為想遠離留學生而去仙台,當然亦都係引返魯迅《藤野先生》一文。留意成本《朝花夕拾》都係回憶錄(睇書名就知),魯迅寫時已經近50歲,然後未到60就死咗。想講係,魯迅廿幾三十年後回憶前事,或者有選擇性遺忘,有文學加工,或者根本記錯,絶不出奇。畢竟嗰個年代佢未會打卡放上Facebook
19. 當年報紙都有報,魯迅唔只係仙台第一個中國留學生,甚至就係第一個留學生,相信亦因為咁,仙台醫專對佢非常好。報紙亦都有提佢識日文。當然近年唔少憤青考究返,魯迅譯文好似不少錯。亦可以話日本人只係厚道,或者官方話佢識日文佢地咪照講。但相當肯定嘅係,佢嘅日文點都有一定程度。
20. 其實諗下都知,佢冇人冇物,可以在仙台生存,上堂,讀醫,寫筆記,藤野先生會批改。佢有乜可能日文會差?咪撚玩。當然而家你拎出嚟驗屍咁驗挑錯誤就好易的。等於你睇慢鏡覺得「屌,畀著我就右腳控定扭過一個再左腳拉遠柱啦,咁射,仲話球王。」
21. 藤野先生,藤野嚴九郎嘅CV。十分守規矩,寫晒每份工幾錢人工。最後都係40 yen個月,有興趣可以對返當年物價。但魯迅月租都好似要8 yen,考慮到魯迅仲要只係一條友,亦唔會住得好,可見藤野先生唔算好高人工?
22. 《藤野先生》一文嘅初稿。當然只係複製品
23. 魯迅讀醫嘅時間表。有冇留意日日都上「獨逸語」?獨逸就係德意志。讀醫必修德文,因為啲字都係用德文。聞說去到而家都仲係好多醫學字用德文。所以魯迅當然都識啲德文,事實佢未去日本已經識啲。反而英文佢好坦白話自己係唔識的。
24. 成績表,特登放大畀你睇。因為有人以為魯迅成績太差,所以先作個故事出嚟話棄醫從文。後面會講,故事或者有啲創作,但魯迅成績,就肯定唔係好差。正如佢在《藤野先生》入面寫:「同學一百餘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睇返成績表,並無大話,幾十年後佢都冇呃自己。142人魯迅考68,正如佢講,唔係太雞又唔太好。考慮到佢係唯一一個留學生,又唔係細個學日文,又多課外活動,其實相當勁。不過正係佢最尊敬嘅藤野先生嗰科解剖學佢就肥咗。可能因為咁先幾廿年後慚愧寫返文講佢。
25. 不過亦留意,魯迅在畀友人書信中,亦提過在仙台讀醫,悶,死記,又多堂上,阻住佢啲「課外話動」(「校中功課,只求記憶,不須思索,修習未久,腦力頓錮。四年而後,恐如木偶人矣。」第二是課時太多,無暇搞譯述活動:「而今而後,只能修死學問,不能旁及矣,恨事!恨事!」)。可以見到佢並非讀得好開心,亦有點吃力。
26. 另外留意,全部成績示眾,邊有而家咁玻璃心。仲有,魯迅中游,已經係丙。唔係A* 人人first hon量化寬鬆
27. 走堂全部有紀錄。魯迅都有走過,唔知去咗邊。當時就冇人講「大學中學化」「學生唔上堂教嗰啲要檢討下」(不過我估而家醫學院都唔會有人走堂嘅可?)
28. 魯迅嘅transcript,仲有JUPAS personal statement,好求其架咋
29. 呢個就勁咯,唔止係麥高芬(http://bit.ly/33B8T7T) ,直頭係中國文學史嘅轉捩點。傳說中嘅,魯迅睇嘅仙台醫專幻燈片,亦即係村上春樹嘅明治神宮野球場養樂多燕子隊(http://bit.ly/34Jowvo) ,亦都係埃汾嘅......50萬琴行空姐(有機會再解呢個故事)
30. 但Fact check 一下,當年真係有放幻燈片,亦的確有講日俄戰爭,但冇魯迅講嘅行刑中國人。有可能係文學創作,或佢根本記錯咗。
31. 然後大家都知,根據魯迅所講,佢認為救人身體冇用,冇腦的話身體再強都係把托,佢認為成個民族頭腦都病咗,所以棄醫從文。讀咗一年半。臨走藤野先生仲畀咗張相佢,呢啲都在《藤野先生》有提。
32. 但恕我無禮,魯迅點解棄醫從文,仲係一個謎。佢成績唔係太差,但亦唔係好,拎獎學金基本上無望,呢個可能係原因。另外亦講過,佢讀醫讀得唔開心。仲有更奇怪嘅係,魯迅1906年3月退學,同年畀佢老母用「病危」做理由電報召返中國。同年7月佢就順老母意結埋婚。當中似乎係有啲嘢。更特別嘅係,佢結婚冇耐,又再去返日本,去到1909年先返中國教書。魯迅退學後當然冇返仙台,係在東京。到底做乜過乜?冇乜人知。只知章太炎流亡東京,魯迅有佢去屋企聽講。但冇可能係佢生活全部,況且章太炎都去到1908年先去日本,咁之前魯迅在東京做乜?冇人知。可能睇其他史料有,但我暫時唔見。聞說佢仲可以花天酒地,又有日本妹做女傭,仲資助埋細佬周作人在日本讀書。
33. Anyway,呢個「階段教室」(樓梯是也)係意外驚喜。係魯迅當年上課嘅地方。你網上睇嘅資料,包括睇項明生講,都話你知要預約,往往要成個星期甚至搞一個月。
34. 結果我嘅預約,就只係去嗰度寫個名。又,原本想寫University of Warwick,但唔識寫片假名,所以都係寫香港大學算。又,手眼協調差,啲字係咁上下。
35. 平時係鎖埋的,但我去嗰日根本冇人,任你點坐都得。
36. 魯迅和藤野先生。有人話似黃之鋒
37. 離開東北大學,仲有其他魯迅足跡。估下呢間係乜(雖然同魯迅無關)?
38. 其實就係學生嘅餐廳。十分抵食,不過我費事咁缺德去同人爭食,雖則人唔多,亦唔見話一定要學生先食得。
39. 又,當年在愛沙尼亞(仲要唔係Tallinn!) ,我都去學生飯堂食飯,罪過罪過。咩啫,咁完全唔見有其他地方有嘢食嘛,Tartu就係個大學城
40. 繼續,離開東北大學,景色依然靚。行多一陣(睇返我最上嘅地圖,中間冇注解嘅紅點),就會見到一個咁嘅東西
41. 就係魯迅在仙台讀書時,佢住嘅地方。不過而家乜都冇剩,得返呢碌柱。但有冇依稀記到左下角寫乜?係「郭沫若題」。其實之前呢度都只係得呢碌柱,後面有間屋,但係私人住宅,冇開放,而家間屋都冇埋
42. 不過,勁咯,原來起個魯迅紀念廣場。但2021年先完工,又有藉口再去仙台食牛舌。
43. 繼續行多半個鐘(!),就會去到仙台青葉山公園。呢個東西同魯迅無關,但順手講下,係五色沼。有乜特別?係日本花樣滑冰嘅發源地。最初就係德國人在呢度開始教日本人(冬天會結冰啦大佬),之後差不多所有日本嘅花樣滑冰選水,都係師承自仙台嘅呢班初代教練。
44. 而羽生結弦就正係仙台人。
45. 去到公園入面嘅仙台市博物館,一樣有魯迅像
46. 同埋魯迅碑
47. 留意上面寫嘅係日文。又係郭沫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 講仙台遊歷講到呢度,之後係個人感想,唔鍾意可以跳走。
49. 最後講下(有冇人睇到呢度?),4年前,2015年 ,我先第一次去日本。2017年我去咗東京明治神宮野球場。上面講過了,明治神宮野球場係,村上春樹(至少佢係咁講)忽然決定要「寫啲嘢」嘅地方,資深村上春樹迷實知。我去嘅原因,十分明顯啦。然後去到2019年,我去埋仙台,在東北大學,去到魯迅(至少佢自己係咁講),決定棄醫從文嘅地方。兩大我心中嘅文學之神,影響我最大嘅作家,就係呢兩個。
50. 兩個都N咁多人寫過,但我都係要講,魯迅,係一個十分「型」嘅作家。就係村上春樹在《聽風的歌》(http://bit.ly/2DzFOPR) 虛構嘅 戴立克.哈德費爾(好多人以為真有此人,包括我)一樣,係以文章做為戰鬥武器的少數非凡作家之一。
51. 其他人可能都寫得好,但係唔型。錢鍾書都型,但其實老婆楊絳寫文比較「人性」。陶傑都型,但倪匡寫故事蔡瀾寫雜文更好。Oscar Wilde George Orwell都型。冰心就唔型,巴金亦都唔型。聞一多郁達夫型,徐志摩仲型,郭沫若如果死早啲就型,咁長命,搞到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就唔型。梁實秋胡適就唔型。白先勇都型,梁啟超唔型。太宰治同三島由紀夫就當然型過村上春樹,但講真村上春樹寫文最好。以上種種,自己慢慢細味下。
52. 簡單嚟講,短命咪型,死於非命就更好,live fast and die young。Heinrich Heine話頭,Sleep is good, death is better; but of course, the best thing would to have never been born at all.但佢除咗呢句嘢外就完全唔夠尼采或叔本華咁型。正如我無法想像「如果家駒未死」會點,請別誤會,我懷住最高嘅敬意講呢句嘢,真歌迷應該會明。
53. 當然總有例外,魯迅唔算太早死,村上春樹成日跑長跑有排都唔死,白先勇八十幾歲都未死,錢鍾書九十歲先死,楊絳百幾歲先死添。
54. 東京(神戶都有)尋找完村上春樹,仙台尋找完魯迅後,似乎下一個,就到白先勇。當然可能返Warwick尋找陶傑簡單啲 (但佢筆下近乎冇提過)。
周顯蔡瀾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十一時許的荔枝角道,繁忙得很。車子也好,行人也好,都絡繹於途,遊竄於大街小巷之間。步履匆匆之間,有數雙腿駐足於一間小店門前。頭頂上的紅色小簷篷,殘畫着「金鳳大餐廳」數個黑字,默默為簷下的老人遮擋着陽光。店前的鐵閘緩緩上捲,一整塊落地玻璃被老套的白紗窗簾覆蓋着,右側玻璃門亦掩了一層薄紗,透出了點點昏燈。門前數人見狀,急忙鑽入店內,自顧自的坐於紅啡色的皮卡座位上,見未有員工上場,就徑自走到水吧前倒杯水,又回到自己位置靜侯,分明是老顧客。說老,又何止是人,還有這家小店,一九六九年開辦至今,屹立五十載,店主都已經是蒼蒼老人,八十有幾。老店兒啊,早就交予兩名女兒打理。時代轉幾轉,店子裏的桌椅﹑磚牆﹑擺設,一切恍如初,但最難得不變的,是那份炊煙裏的情懷。
有一種文化
小店算是方寸之地,左右兩排卡位之間,放了圓枱三數張。粉肉色的牆身在燈光映照下,都呈了暗黃色。分針指正了下方,剛好是十一點半,員工紛紛從後廚房步出,替席上客人落單。尚未到正午,已經人人點了一份扒餐,餐牌上亦沒有太多選擇,也對,反正來到這裏,大家都屬意鋸扒,而且是大件夾抵食的港式牛扒。此時,一名戴着眼鏡的短髮女生,手托着三份扒餐,逐盤送到客人面前。右方的老伯伯自動執起餐紙打開,擋在身子前,主動跟女生表示要黑椒汁,只見,她把銀壺裏的醬汁倒到燒紅的鐵板上,「喳」一聲,香氣四溢,白煙裊裊上升,還有點嗆鼻。見老伯高興地大口吃肉,女生趕忙為其他客人做着相同事情。不說不知,她其實是小店的兩位太子女之一,妹妹Noble 。
見招呼了大部分客人,隨即步回廚房。她當然不是廚子,但也事事親力親為,落單﹑出餐﹑收銀,甚至於廚房打雜。她一點不介意,因為她從來沒有看高了自己身份,倒是把小店當作自己家裏一樣,她笑言:「當你落手落腳去做,你會更明白客人同同事,佢哋嘅角度,需要啲乜,甚至辛苦嘅地方,會更了解呢度。」不是嘴裏說說,講起牛扒,她也真是頭頭是道。首先,港式牛扒的肉類都不是上等貨,貨品都來自紐西蘭﹑澳洲﹑加拿大或巴西,來貨後都要先檢查肉質,起碼要屬中品。接着拍鬆肉質,然後醃製。跟新鮮牛肉不同,新鮮肉愈早吃愈好,醃製過的扒類要隔夜才好吃,醃製中的肉扒都要雪藏,放一個晚上,隔天才可以煮用。繼而,煎扒的成數很重要,如客人要吃五成熟,就不能過熟。這類扒餐最重要的,就是鐵板。
鐵板要先燒紅,一來為食物保溫,二來為了香氣四溢。薯菜放底,扒放上方,表面會鋪放大量蒜茸,因為蒜味會令牛味更突出,跟牛肉很配。醬汁有黑椒汁及燒汁,每天新鮮熬煮,用鐵板上菜,淋上醬汁時會更香。此時,兩份扒餐已經完成,正當Noble執起食物之際,一名同樣戴着黑框眼鏡,直髮及肩的女生步進廚房,快手地拿走了兩盤鐵板,送到客人跟前。她同樣是小店的太子女,姊姊Mary。一旁的老侍應見有餐送到。即為其淋上汁醬,Mary則在一旁解釋:「我哋想做到色香味俱全,首先你見到外表,然後淋汁有香味,跟住先食,咁就係最正宗嘅港式扒餐。」說是賣花讚花香,她們也是老資格,因為此港式鋸扒文化,小店的老店主「阿叔」,可算是始祖。說着,她的目光就落在牆上掛着的舊照。
有一種廉價
照片已有點泛黃,但阿叔與蔡瀾的靦腆笑容,仍舊清晰可見。旁邊數個紅字更為顯眼「金鳳亞叔牛扒大王」。這位牛扒大王的宗旨是,做一般人吃得起的港式牛,這說起來,又是一個老故事。
一九四八年,十二歲的阿叔來港投靠姊姊,因為沒有能力賺錢,姊夫嫌他白食白住,藉機打了他一記耳光,結果他便離家出走。後來,他在酒店做學徒,努力學懂了英語,更拜了一個鬼佬廚師為師。喜獲賞識,他有機會去了外國深造廚藝,後來回流香港,就於太子開辦了這家小店。只是,最初阿叔賣的,並不是港式牛扒,而是酒店高級貨,一塊牛扒相等於平民半個月的薪水。這個地段賣高級牛扒,生意當然不會見好,更淪落到房租也付不起,被迫於鋪頭留宿。最後,連薪水也沒法付了,兄弟倒也不錯,願意分文不收地工作,但阿叔始終過意不去,惟有請夥計離場。於是,小店只剩下他與兩個夥計,由廚房﹑樓面﹑打掃﹑洗碗都要自己下手做。
終於有一晚,他於床上輾轉反側之時,想到了太子區,鬼佬遊客甚少,只有老街坊,但街坊又如何吃得起貴價牛扒?因為當時香港人很少吃西餐牛扒,大多在酒店或有錢人才吃得到,他就想到一個主意,將價錢定得低,改用中下貨,好讓大家幾塊錢就嘗丁扒餐,更加送西湯﹑麵包及飲品,實行把外國牛扒變成港式牛扒,平民不用去酒店,不懂點餐又不知道是甚麼,成為了現時人人吃得起的港式牛扒文化。結果如他所料,小店天天爆場,至今不變。阿叔為自己的牛扒及餐廳而自豪,舊時的熟客都知道,他曾把整條牛扒抬出來演講,跟客人講解牛的部位,如何烹調及食用。只是,後來年紀大了,也就慢慢退了下來,畢竟時代不同了,現時在網上已經沒有甚麼看不到了,老人家也要交棒予新一代。
有一種承傳
回過神來,午市稍過。姊妹二人終於有時間坐下來吃午飯。她們不約而同地吃着豬扒,因為這承載着她們的童年回憶。從小到大,二人都習慣了回來店裏幫忙,別以為她們牛扒任食,其實二人的母親都不准她們吃牛肉,故只能吃豬扒,吃飽了,還要幫忙工作。Mary身為大女,做的功夫較多,落單﹑水吧﹑收銀都不成問題;至於當時人仔細細的Noble,因為覺得爸爸很早開工又很晚收工,為見爸爸一面,甫放學就跑到店裏跟着爸爸,經常在店裏行來行去,猶如半個家。她笑着憶述:「到我大啲啦,就企喺門口派籌,有啲客人扮見我唔到,直接推門入嚟,然後我就好可愛咁追住佢哋,你幾多位啊?」因為這緣故,她跟客人也特別投契,不時都有客人認得她是太子女,問她阿叔的近況,她通常會回答爸爸身體很好,接着熟客又會問:「為甚麼他不來店裏走走?」她就直言,阿叔已經八十多歲了,作為女兒不願他辛苦,有些客人跟他不熟,會吩咐他工作。自己辛苦倒好,爸爸是時候享福了。
也許是自小培養,她們對這些工作,都不會嫌骯髒及辛苦,Mary更加享受與同事相處的時光,畢竟很多同事都工作多年,看着她長大。她記起,自己二零零五年正式回來接手,當時爸爸還未退休,姊妹二人剛來工作時,元老及長輩全都在此,她們也沒甚壓力,相處融洽。只是,工作難免辛苦。然而,金鳳養大二人,她們覺得責無旁貸,因為阿叔年紀大了,看見爸爸花了那麼多心機及時間,整個人生都為了鋪頭,為了家人而奮鬥,實在不忍小店就此結業。二人眼神流露出堅定,表示要將港式牛扒文化傳承下去,將爸爸一直以來的宗旨延續,Mary站起來道:「大件夾抵食!最緊要捨得畀客人食,只要夠出糧同開支,其他都冇所謂啦!自已開心,過得自己過得客人。」小店下一年就是五十周年,香港做到五十年的餐廳的確不多。Noble附和着:「細個好多呢類扒房,慢慢發覺愈嚟愈少,然後發覺自己仲做緊,唔錯喎。」
她們的心願就是,將港式牛扒一直保存,希望有一天成為百年老店。
願炊煙,緊緊守護着這一份情懷。
金鳳大餐廳
地址:太子荔枝角道102號金鳳樓地下
電話:2393 6054
營業時間:11:30am-11:30pm
詳情: http://bit.ly/2LnvBct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謝本華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周顯蔡瀾 在 新Monday - 周顯批蔡瀾Omakase一事:連普通Food Blogger ... 的推薦與評價
周顯 批蔡瀾Omakase一事:連普通F ood Blogger都不如. Kwok Hang Hang and 560 others · 561 · 147 · 11. 新Monday. . 睇返咩事先:https://bit ... ... <看更多>
周顯蔡瀾 在 頭條日報- 周顯直指蔡瀾喺30年前係權威 的推薦與評價
周顯直指蔡瀾喺30年前係權威,但今日「連普通food blogger也不如」。 bit.ly/3TJo22r #頭條日報#周顯#蔡瀾#食評#Omakase #廚師發辦#foodblogger #餐廳#日本菜… ... <看更多>
周顯蔡瀾 在 我食得起任何餐廳。」疑似回應周顯指水平連Food Blogger都不如 的推薦與評價
蔡瀾 # 周顯 #foodie ============ 主持: 義德臺仰, 許留山【正向報】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u1BDh1e9Arh2cvQHmHXgg?sub_confirmation=1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