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 最擔憂,也不敢啟口的事端—#學潮
這幾年,因為少子女化等因素,學校的經營愈發困難,#大學退場 的號角再度響起。有幾所大學採整併作業,如新竹教育大學併入清大,陽明和交通大學則合為一校。(OS.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有 #梅竹賽?)
為了增加生源,這十多年來即便陸續招收了陸生(中生)和東南亞學生,但危機並未就此解除,尤其是部分長期經營不善的私校,#董事會 把校產當成 #私產,讓師生吃足了苦頭,#教育部 多半也是消極因應,歹戲拖棚!
中國的狀況也好不到哪去,祭出開放生第三胎政策,除了放眼維持人口紅利,並藉以緩解高齡化、少子化,但顯然已緩不濟急,高校的分級與退場近期成了燙手山芋。
中國教育部從去年5月開始,打算推行《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意圖將各大學名下的獨立學院,轉設成職業技術大學。其中,浙江和江蘇有多間獨立學院被迫與職業技術學院合併成「職業技術大學」。
這個政策引發學生和家長極大不滿,認為權益受到嚴重損害,群起抗爭,軍警出動鎮壓,包圍校園,押走多名學生。在學潮龐大壓力下,即使浙江、江蘇的省教育廳發布公告並宣稱「暫停獨立院校與職業高校合併轉設工作」,風波仍未平息。
為何整併作業會引起這麼大的學潮?中國高等教育,大學 #本科 的分數比 #職業技術學院 高出百餘分,就讀學校若從「普通本科」降格為「職業學校」,即使申請碩士時考試分數相同,序位也會排在「普通本科」後面;畢業求職,「職業本科」生的職級和薪資都會將降一級。更重要的是,由於中國的公務員大多須具備「普通本科」的資格,他們日後將無法擔任公職。
同樣看重文憑學歷的中國社會,多數學生和家長如何能容忍權益被剝奪,因此,令習近平和李克強心驚膽跳的自然不會是運動員之死和氣爆意外,而是擔心讀書人群起造反,推倒政權。畢竟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殷鑑不遠,加上國際社會因為新冠肺炎起於武漢,造成全球數百萬人殞命,情勢和氛圍對中共不利,裡外交迫,稍有不慎,恐怕會起骨牌效應,令建黨百年的功業毀於一旦。
#高等教育
#維穩
和碩 職級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為Eric Schmidt 新書 《成就》(Trillion Dollar Coach中文版)寫的書序。
……………………………………
成就他人的管理智慧
2019年初,當這本書的英文版Trillion Dollar Coach面世時,我就迫不及待地拜讀了,並在推特上向朋友們做了推薦。感謝埃裡克和喬納森,他們的工作,讓比爾·坎貝爾這位習慣隱身幕後的商業教練,能影響到更多傑出的企業家和商業管理者。
很高興看到中文版的出版,讓中國讀者也能瞭解這位矽谷傳奇教練的故事。比爾既是一位耐心的教練,也是一位真誠的朋友。
▌懷念比爾
與比爾的第一次交集,發生在我供職于蘋果公司時。
當時我負責蘋果公司語音辨識項目的研究,受美國早間電視節目《早安美國》邀請,與蘋果公司時任首席執行官約翰·斯卡利一起,演示我們最新開發的語音辨識技術——Casper語音助理。
演示進行得很順利,更改字型大小,更改字體,打開/退出程式,設定日曆……Casper都在很短時間內根據人的語音指令完成操作。這台能夠“給予回應”的電腦甚至讓蘋果的股票漲了兩美元。
其實,搭載Casper的文書處理軟體“MacWrite”,由蘋果子公司Claris開發,而比爾就曾多年擔任這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事實上,在斯卡利帶著我去《早安美國》演示之前,比爾曾向我們表達了把語音辨識技術加到MacWrite裡面的願望,並最終促成了這次成功的演示,這項技術也被加入後續更新的MacWrite產品中。
在這之後,我與比爾有過多次交集,但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我向他求助。在我看來,比爾不僅是一位博學的老師,還善於幫別人化解難題。橄欖球隊教練的背景,也讓他有意願幫助別人得到自信,做更好的自己。
我聽過很多比爾與Google前首席執行官埃裡克·施密特,以及比爾與Google創始人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的故事,在這本書裡都有忠實的記錄。他與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約伯斯的友誼更是讓人感慨。比爾既是約伯斯的朋友,也是他的老師,兩人一直保持親密的信任關係。約伯斯1997年回歸蘋果公司後,便邀請比爾加入董事會。比爾一共待了17年,於2014年卸任,是蘋果董事會中任期最長的一位。
這位傑出的教練,不僅極富同情心和商業管理頭腦,對商業、產品、戰略有清晰的洞見,總是能夠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還擁有充沛的精力,以及願意助人的品質。
2009年,我離開Google後創辦了幫助中國年輕創業者的平臺——創新工場。一位元中國的創業者因為產品被蘋果應用商店封殺而求助於我,我因此寫了一封長信給比爾,希望他能幫忙。
當時正值美國的耶誕節假期,但比爾很快回信:“開復,我會儘快處理這件事。假期期間有些困難……但我會盡力而為。”感謝比爾的幫助,這位元中國創業者的產品最終成功解封。
比爾和我都曾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書,但他是早我20多年的學長。在哥大取得學士及碩士學位10年後,比爾回到學校擔任橄欖球校隊總教練,因此他對哥大懷有深厚的感情。
2005年,比爾當選哥倫比亞大學董事會主席。他非常勤奮負責,哥大凡有會議需要他,他都會飛到紐約,我們因此多次在哥大的活動上碰面。
有一次,比爾發電郵給我:“開復,哥倫比亞大學想給你頒一個獎,我想和你談談這件事。早上可以給我打個電話嗎?”
隨後我們做了詳細的電話溝通。2013年3月,哥倫比亞大學為我和另外4位傑出校友頒發了年度約翰·傑伊獎(John Jay Awards)。我雖然未能到現場領獎,但對比爾的細心和責任心至今仍心存感激。
2016年4月,比爾因癌症去世,享年75歲。在生命的最後幾年,比爾一直和癌症抗爭,但最終還是永遠地離開了他的朋友們。他把一生的熱情奉獻給了最愛的商業教練事業,留下了“矽谷教練”的美名,度過了傳奇的一生。懷念比爾!
▌樸素的管理哲學
商業教練在中國並不多見,在矽谷卻非常普及,很多偉大的公司背後都有商業教練的身影。
這是因為,再優秀的管理者,也常常會有視野盲區和能力邊界。更重要的是,一家公司的成功,並不僅僅依賴某一位超級英雄式的管理者,還需要強大的團隊。因此,為了保證最好的訓練效果,比爾指導的不僅僅是個人,更是整個團隊。
作為團隊指導的一部分,本書提到了Google獨特的開會方式。在每週全員會議開始前,Google經常以“週末做了什麼”環節為開場,兩位創始人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也會參與,類似風箏衝浪的逸事、極限健身的近況,經常能引起同事們的濃厚興趣。這樣的溝通策略,是比爾和埃裡克一起改進的成果,目的在於創造有趣的工作環境,消除緊張的職場氛圍,增進同事情誼。
這也是比爾作為商業教練最重要的理念之一——“人最重要”。人是所有公司成功的基礎,而優秀的管理者懂得如何創造一種充滿能量的環境,並通過支持、尊重和信任,幫助優秀的員工實現卓越和成長。
我非常認同比爾的理念。優秀的管理者不僅是因為頭銜,更來自員工的認可。一位真正關心公司、關心員工的人,往往會獲得職級之外的擁戴,這種能力就是我們常說的領導力。
在構成領導力的諸多要素中,同理心必不可少。作為企業管理者,最重要一點就是要尊重和信任員工們的想法和意見,能夠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溝通與共事。最優秀的人都希望被信任,只有在一個充滿信任和支持的環境中,員工們才會發揮最大的創造力。
但領導力並非與生俱來,諸如“謙虛”“執著”“勇氣”這些優秀的品質更多靠後天學習。希望年輕的讀者們及早檢視自我,更認清自己的長板短板,不斷提高自己的領導力,或者尋找可幫助自己的領導力教練。
在比爾的管理哲學中,願景和熱愛是公司的核心和靈魂,他尤其敬重那些有勇氣、有技能的初創企業創始人,因為他們每一天都面臨巨大的困難,但仍然堅信自己無論如何都能成功。
我是比爾這一理念的忠實踐行者。創新工場創辦的初心,就是為了幫助有夢想的年輕創業者。在創新工場10周年生日那天,我在微博中寫道:10年前的今天,創新工場成立。我們從天使投資到VC+AI工程院,從移動互聯網到AI時代,從1 500萬美元到20多億美元,一直沒有忘記我們的初心:真心幫助年輕創業者、堅持做技術型投資人、讓中國創新得到世界尊重。
加入創新工場的同事們也抱有這樣的願景。在一次內部會議上,一位同事的分享特別讓我動容。他說:“其實世界上最偉大的一批人就是創業者。他們有自信,有理想,他們是有心改變世界,而且膽敢改變世界的人。人們有時候會認為他們是瘋狂、偏執、天真的,但是只有他們真的能夠改變世界。”
比爾的管理哲學並不深奧,有些甚至非常樸素,比如他始終關注人而非具體問題本身,為別人的成功歡呼,熱愛團隊,保持誠實和坦率。但困難的是,如何將這些理念日復一日地踐行和傳遞。事實上,能做到這一點的人,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大概率會取得不俗的成就。
感謝比爾傑出的教練事業,讓我們對人與商業有了更多的理解。比爾不僅是一位商業教練,某種程度上也是一位人生教練。他所堅持的商業管理原則,也適用於人際交往和日常生活,比如自律、熱情、信任、尊重、勇敢。閱讀本書,希望大家可以獲得不同的感悟。
本文選摘自Google前CEO埃裡克·施密特新作《成就:優秀管理者成就自己,卓越管理者成就他人》
和碩 職級 在 方志恒 Brian F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時今日嘅本地大學,有兩大票房毒藥,一係本地香港人,二係本地博士學位。點解?你睇睇THE(https://bit.ly/2F13f52)和QS(https://bit.ly/2sp6qB4)嘅計分機制,國際教員比例係重要指標,即係話你生係本地香港人,就已經命中注定係票房毒藥,你仲讀埋個本地博士學位,對視THE和QS排名如命嘅大學管理層嚟講,就係雙重票房毒藥。你只要望下各大學系助理教授職級,仲有幾多係本地香港人、有幾多係攞本地博士學位就知(記住,喺本地大學,嚟自中國嘅學者係計入國際教員嘅)。我呢度只係講緊排名機制嘅影響,政治因素呢啲嘢都未計算在內。
核爆都唔割,但行動策略要討論。大學梗係要光復,但叫手足走去讀本地MPhil和PhD,恐怕幫唔倒之餘,仲隨時搞到人失業收場。唔好做傻事。
利申:我就係雙重票房毒藥,本地香港人、攞本地博士學位(中大政政本科、城大碩士和博士),正宗土炮學者。我2013年博士畢業、同年入職教院做助理教授,兩年就幸運升為副教授,我恐怕係土炮學者嘅特例,全靠勤力狂出文狂攞Grants再加上好彩。但我當年搵工時,都俾人串過玩過歧視過,所以我可以話過你哋知,雙重票房毒藥呢樣嘢,因為我親身經歷過。幾乎每個月都有青年,走嚟問我讀博嘅嘢,我幾乎全部潑冷水,叫佢哋唔好有幻想快啲轉行(除左少數極具潛質者,我會傾囊相授,幫佢諗埋題目搭路去外國大學讀)。因為今時今日叫人入行,同推佢落火坑冇乜分別。呢啲嘢我每年都會喺高教公民Progressive Scholars Group嘅career talk同會員分享,如果連登手足真有興趣,我破例搞一場俾過你哋。
#唔該幫我貼上連登 #唔好做傻事 #走去做生意搞黃金經濟圈好過 #讀博 #博士 #PhD
-\-\-\-\-\-\-\-\-\-\-\-\-\-\-\-\-\-\-\-\-\-\-\-\-\-\-\-\-\-\
Follow me in social media
-\-\-\-\-\-\-\-\-\-\-\-\-\-\-\-\-\-\-\-\-\-\-\-\-\-\-\-\-\-\
1. Facebook: facebook.com/brianfonghk
2. Twitter: twitter.com/brianfonghk
3. Telegram: t.me/brianfonghk
4. Medium: medium.com/@brianfonghk
5. Instagram: instagram.com/brianfon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