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的9月9日,毛澤東在中國北京過世,中國時報在隔天,也就是45年前的今天用斗大的標題來報導這個消息,是說我已經幾十年沒有看過人用大奸巨憝這句話了,這個用語在康熙字典中還查得到,憝音同於對,是指元凶大惡人的意思。
至於很搶版面,在45年前於還沒改制的永和鎮(就現在的新北市永和區)經營的一鳴書局似乎已經收了,想當以買下頭版廣告曝光的雄心壯志,版面雖小,那企圖仍超越時空踰越紙上,讓人神往。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萬的網紅升旗易得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成語動畫廊 2019年2月13日: 主持: 熊貓博士 , YY [成語動畫廊]: “前芒後恭”,芒果佬無恥過蘇秦大嫂!| 2019年2月13日 ========================================================= *補充資料: 成語原文為...
「和 康熙字典」的推薦目錄:
- 關於和 康熙字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和 康熙字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和 康熙字典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和 康熙字典 在 升旗易得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和 康熙字典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和 康熙字典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和 康熙字典 在 康熙字典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 2021年12月|飛比價格 的評價
- 關於和 康熙字典 在 康熙字典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 2021年12月|飛比價格 的評價
和 康熙字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365天粉專日記.Day80》「捍衛」或「悍衛」?
好,今天來說文解字。這兩個詞終極目標都是指「保衛」,但是詞性不全然相同,所以不能算同一個詞! 這一點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先寫在前面。
那差異在哪裡呢?我們直接看康熙字典。
____
《康熙字典》
▲ 捍,【正韻】侯幹切,同「扞」。【禮·祭法】能捍大患則祀之。
又止也。(取重點,後面落落長先省略)
所以捍同「扞」,那我們再來看「扞」是什麼意思。
▲ 扞,【正韻】侯幹切,音翰。以手扞也。又衛也。
也就是「捍」等於「衛」。中文很常把同義字相疊形成一個詞,例如「歡喜」,歡就是喜,「殺戮」,殺就是戮。
捍又有阻止之意,例句「能捍大患則祀之」意指,能防範大災難的人,就該祭祀他。
所以「捍衛」即是「保衛」之意,非常簡單明瞭。
__________________
▲ 悍,【正韻】侯幹切,音翰。【說文】勇也。【倉頡篇】桀也。【周禮·春官·大宗伯地產註】楚性急悍。
悍就是「勇」的意思,我們常說一個人「勇悍」或「精悍」,或這人很「兇悍」。
____
所以,「捍」是動詞,但「悍」是形容詞,跟「衛」(v.)組合起來,是形容詞當副詞用。
在字面上:
「捍衛」=保衛 (v.))
「悍衛」除了「保衛」之意,它以「悍」字來強調那個衛的氣勢,非常強猛地去保衛。(adv.+v.)
所以開宗名義說,這兩個詞的終極目標都是「保衛」,但會帶來不同的情境想像,如同「你打人」跟「你暴打人」,這兩個意象是有差異的。
當我單純想寫一個人在保衛某個目標時,我會用「捍衛」,可是當我想要強調那個保衛的力道時,我會用「悍衛」。(只是有時候就會遇到這種情況,讓粉友以為是寫錯字,那……我就有梗可以寫一篇了。)
再從英文版來看:
To protect (捍衛)
To vigorously protect (悍衛)
差不多是這樣的差異。
不過最後還是要強調,如果是學校考試,正確的答案絕對是「捍衛」。「悍衞」純粹是寫作者為了玩弄不同詞性組合才用的
不管是學中文或外文,先明白最基本的字義、字形和文法是最重要的,等用熟了之後再去做不同的文字組合。
____
好,今天的說文解字到此結束。
改天再來聊「沸沸湯湯」(「湯」為破音字,音「商」,讀音「沸沸商商),到最後都變成「沸沸揚揚」,然後教育部辭典還把古籍的錯字當做正解、替它認證的讓我很抓狂的故事。
#謝震武律師是我目前看過唯一說對了沸沸湯湯的名人
和 康熙字典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名人堂-沈呂巡
3月11日是外交部部慶日?
(圖為外交部長吳釗燮。報系資料照)
三月十一日是中華民國外交部的部慶日,這早在廿幾年前就已經核定,當時外交部在胡志強部長領導下有一個小組委員會,準備訂出何日是部慶。我是北美司長,也是委員之一。
開會時分兩派意見,一派以為我外交部成立於中華民國元年元旦,應以該日為準,但絕大多數認為,中華民國外交部應上溯自清朝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蓋以有關清朝對外一七三件條約或專條、六一五幅界圖,甚至皇帝規定成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上諭,都保留在案,這一天是清朝咸豐帝所訂的十一年二月一日,換算西曆為一八六一年三月十一日,即以當日為準。一九九九年三月十一日外交部首度部慶,就是以一三八年的日期為號稱,當時冠蓋雲集,連李登輝總統都來部慶祝。
相形之下,中共外交部在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初才成立,不但沒有清朝文件,連民國相關文件也少有,從未聽聞該部有「部慶」之説。
中共現在處境也很不易。美方指稱中共是唯一可與美國爭世界霸權的國家。另方面又有個主管外事工作的國務委員楊潔箎,口口聲聲要求美國的「一中原則」不能廢,「民族感情碰不得」等論調。其實中共各領導人好好看看中華民國外交部為紀念建國百年,於二○一一年出版的「百年傳承,走出活路」外交史料,就能有所啟發。該史料展進行時正為我外交部一五○年部慶,馬英九總統也率員參加。
「民族感情」可以舉好多例子,我們第一關切的當然是台灣。一八九五年中日講和條約第一便是清朝確認朝鮮獨立,第二條先以十行複雜的文字將中國原有遼東半島及臨海島嶼劃歸日本,接著是「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及「澎湖列島」歸於日本。清朝另須賠償日方貳萬萬兩作為軍費,日本將准中國原地方百姓兩年之限遷出,否則視為日本臣民⋯
但清朝也有與他國簽訂平等條約,這就是美國駐華公使蒲安臣一八六八年離任北京時,反而作為清朝特使赴美訂定條約,獲得中國人民可在美國自由居住、派赴留學生等特權,可惜該約維持未久,但也給在美華人若干利基。
一八八五年中法戰爭且引發台海之戰,其後和約第九款規定:…此約一經雙方畫押,「法軍立即奉命退出基隆並除去海面搜查等事,畫押後一個月內法兵必當從台灣澎湖全行退盡」。
清末最慘的條約莫過於一九○一年的辛丑和約,依中文版清朝須向十一國賠四百五十兆中國海關銀兩,但當時的康熙字典對「兆」字解為四億五千萬兩,也是該約的法文版數字。該約有十九項附屬條款,清朝應向德國及日本道歉,嚴懲或死刑負責官員,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稱「外務部」,列為六部會之首...,將海關銀與八國貨幣分別對照,例如一海關銀等於美金七角四分二,英國三先令…,其複雜的程度,真不知當時外務部司處人員如何計算。
好在民國以後,外交漸上軌道,如一九一四年被日本逼簽的民四條約,就被稱為我無法接受的「廿一條」,並史稱為「五九國恥」。 待三○年代抗戰之際或之後,我政府力求取消清朝以來的不平等條約,取消治外法權等特權。
也勿忘一九四六年的中美商約,根據台灣關係法仍繼續有效,約中第一條第二款:「締約此方的政府,應有派遣正式外交代表至締約彼方之政府之權利…」,今年適逢我外交部一六○年部慶,台美均係「締約此方的政府」,可否關係更進一步呢?
(本文作者曾任駐美代表)
和 康熙字典 在 升旗易得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成語動畫廊 2019年2月13日:
主持: 熊貓博士 , YY
[成語動畫廊]: “前芒後恭”,芒果佬無恥過蘇秦大嫂!| 2019年2月13日
=========================================================
*補充資料:
成語原文為 “前倨後恭”, 《戰國策‧秦策一》:「蘇秦曰:『嫂何前俾而後卑也。』」《史記‧蘇秦列傳》:「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後恭也?』」
《康熙字典·人部·八》倨:音據。倨傲,不遜。
***
關心社會, 自己做起!
升旗易派米行動! 2019年1月19日(星期六)派米完成, 感謝一眾善長仁翁支持!
升旗易得道Whatsapp: 97114085
升旗易得道Wechat: tuesdayroad
皇牌時事經濟節目!
逢星期一、五晚上 (星期二、六出街): 嬉笑怒罵, 分析時事, 經濟, 政治, 歷史和心得!
www.tuesdayroad.com
請即訂閱我們升旗易得道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3AniMm4b-kmgTlMOcg8kg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nY3r_53878/hqdefault.jpg)
和 康熙字典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昨日我在節目中提過郡守二千石,刺史八百石。趙博話那個字應該讀「擔」。我話我會讀「石」,但在節目中我也沒有再詳細講。今日我詳細講讀「石」音和讀「擔」音的分別。為何我認為讀「石」。康熙字典注音是石,清朝語言學家都是注「石」音。石字俗音是「擔」。很肯定漢朝時是讀「石」那不完全是「石」音。《後漢書》《法言》 《三國志》 《抱朴子》守儋石之祿淮陰侯列傳
《漢書•蒯通傳》守儋石之祿《揚雄•法言》吾見擔石矣《三國志》家無擔石之糧《抱朴子》「今先生入無儋石之儲」
如果當時石字要讀「擔」便變成擔擔之糧,所以這個是沒有可能的。所以清朝語言學家話讀成「擔」是可笑。
第二,大家都知我講史記列傳,有萬石君傳,他姓石名奮,他有五個兒子都是有二千石,加起來就有一萬石。萬石君姓的是石,沒可能讀做萬「擔」君。這又是可笑的。漢朝時的主要讀音一定是石。
後來為何會讀「擔」,因為石原本是重量單位,一百二十斤為一石。因為我們覺得普通的石是這麼重。英國人又叫14磅為1stone。即使相隔這麼遠,但估計的重量也差不多。石首先是重量單位。在穀物量度上,重一百二十斤的穀的容量,後來轉成容量的單位。那是由一石重的米,放置的容器,大約是多大。石由重量單位又變成了容量單位。兩個石便混淆起來,因為它既是重量單位,又是容量單位。石之下有斗,之後又有人作了新的讀音和第二個寫法,變成了「擔」,借用了肩挑的作量度單位來作代表。首先便寫成「擔」然後把部分讀音轉成「擔」。
其實是因為兩種量度單位的問題。石是源自重量單位。而重量單位轉化成容量單位,於是便改了讀音和寫法,以免兩者混淆。既然兩者是分開,便不能夠把容量單位的「擔」用回重量單位的「石」。因為那是引起混淆。到了中古的時候,作為容量單位的「石」已不存在,最高便成為斗,所以在中古的時候,書多數都是用石音。到了明末清初的時候,「擔」又走回來,因為又用回「擔」作量度單位。清末再重新肯定了「擔」是一容量單位而寫成「石」。
我又要講讀音問題,去到明末清初,所有人都是認為雅音為「石」,而俗音為「擔」。其實那是兩個不同意義,不同意義的時候便不同的讀音。官祿是用重量單位,所以我認為應該讀「石」。到了清末,反而廢了重量單位,而保留容量單位。於是把所有讀音定為「擔」。這是普通話發生的情況,全都轉成讀「擔」。但是讀做「石」或「擔」,是各地都不同的。有些地方是繼續用「石」音,有些地方是用「擔」音。廣東話是一貫讀「石」,從來沒有停止用「石」,而沒有用「擔」。廣東是保留了「石」讀音的地方。我年少時每一個老師都是讀「石」。官二千石而沒有人讀「擔」。在明末清初,廣東話依然讀「石」,證據是很明顯。倫文敘寫那首詩是這樣的「天生一隻又一隻,三四五六七八隻。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萬石」那是不是數到一百隻便寫完,但他解釋天生一隻又一隻是兩隻,「三四」是十二隻,「五六」三十隻,「七八」五十六隻,加起來剛好一百隻。「鳳凰何少鳥何多?」為何那麼少鳳凰,為何有那麼多鳥。啄盡人間千萬石,如果一讀「擔」那便不押韻。這是流傳在廣東幾百年的故事,證明廣東從來都是讀「石」,現在想跟普通話讀「擔」,所以我是堅決否認的。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Z1hFA-aEdE/hqdefault.jpg)
和 康熙字典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關於我講中文的弱點的問題,在討論區的討論應該放回上facebook,因為討論相當有水準,很多網友都相當有見識。但我覺得有時思維還不是很準確,要把件事分割成幾部分去看。首先﹐甚麼是中文的先天性問題,除非改成不是中文,否則是不能改變。第一,中文是全世界唯一非拼音文字。看一個抽象圖形,然後記住那個抽象圖形,然後用這個抽象圖形來思考。而拼音文字是一套密碼,由廿六個字組成不同的密碼,把它加上音,然後聯結一個意義。兩者的進路是不同。我是最近看神經科學家,才豁然大悟,影像思維是直接和快。但相反,要記住一大堆的影像,那是用多了腦內的記憶體。於是難以進入抽象思維,所以中國難以出現抽象思維很厲害的哲學家。這是中國的第一先天問題。
第二,因為中文是單音字。那把字組合而成新字,那好處是少很多字。康熙字典有四萬多字,但牛津字典有幾十萬字。因為把字組合的時候,字本身有其意義,組合成新詞的時候,也帶有舊有的意思,於是很難釐清。而其他語言,作一個新字就沒有了歷史包伏,只是純粹一個解釋,會簡單很多。中文文字是靠組合而來,這是第二個問題。
先天性問題上,是不是所有用中文的人都不能作高度抽象的思維。那又不是,自小去了外國讀書,會用英文思考,或者用數字思考。其實數學是用數字思考,那又是一種抽象思維,所以都是會有人做到,但是比較難。用中文同時可以抽象思維,加上英文去思維。所以中國偉大的科學家,大多是在美國讀書,不是完全做不到,但只是難很多。
另外,還要分開中文後天的問題。我要怎麼解釋給大家聽甚麼叫做後天的問題,剛才講的是原罪,除非不用中文,否則是不可改變,把中文改成拼音,那當然可以吧。但中文改做拼音,就要標聲調,否則讀不準確,於是又要作一個標聲系統去鑑別字的讀音是哪一個調,否則意義就不準確。中文字如果沒有調,意思就不太準確。這是中文不能拼音的理由。
第二,文字很長時間是要來做甚麼功能,因為做了某功能而向那方向發展,於是發展向那功能更仔細。舉例,阿拉斯加長期見到雪,所以他們對雪也有十多種名詞,但我們看雪就只是雪。中國人二千年來,用中文想最多的是想食,所以我們對食很講究,對煮法等都十分精巧。第二個東西是道德。由儒家思想到現在,大家都深研道德,所以我們的道德很複雜,「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幾乎在英文找不到相對的字出來,孝,英文會用Filial piety,但其實都有點出入。孝有多層次,中文發展兩千年,主要來講道德和作詩。為何話中文沒可能話很準確和客觀,因為中文沒用來做兩件事。自大憲章以來,英文用來寫法律,寫法律之後,大家會爭論,之後會決定當中的意思,一直發展了七百年,這有齊釋義,每個字的解釋。同一本法律,基本法的中文和英文來看,就會看到分別。英文就是準確。因為法律是要爭辯,之後大家會理清當中的意思,自然愈來愈準確。而準確性又影響回日常的英語。第二,是科學。科學力求客觀,不能帶感性語言。而文就是全部都是感性語言。所以一用中文講道理便吵架,變了傷害和侮辱。科學討論不可以吵架,完全是講道理。這寫科學訓練,由牛頓到現在已四百多年,別人用四百多年來發展。不只是中文,法文意大利文寫科學上來,也比英文差很遠。英文就是客觀很多,因為那科學的基礎,而且也會影回日常生活之中。這是互相影響。這是後天的東西,若去抄人當然會容易一點。因為現在不認真行法治,若大家搞清楚所有東西,減少法律的歧義,過多百年,中文也可以達到英文的水平。這不是不可能,這是後天的問題,而現在的狀況就是不夠客觀,和太感性了,所以不準確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DcEMMoCEQk/hqdefault.jpg)
和 康熙字典 在 康熙字典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 2021年12月|飛比價格 的推薦與評價
康熙字典 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就來飛比,收錄全新、二手康熙字典在露天、蝦皮推薦商品|飛比價格. ... <看更多>
和 康熙字典 在 康熙字典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 2021年12月|飛比價格 的推薦與評價
康熙字典 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就來飛比,收錄全新、二手康熙字典在露天、蝦皮推薦商品|飛比價格.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