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有16位追蹤者 這超大咖 !!
--
仔細觀察了一下 發現了幾則令人深惡痛絕的事
1.這則可惡的假消息竟然是「回覆給@taiwannews_setn」(三立新聞)
2.竟然有 1人喜歡 0人轉傳
3.造謠者竟然還是一位高達16位追蹤者的Twitter網紅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裡面有五色鳥, 樹鵲, 台灣藍鵲的聲音 台灣擬啄木 檔案 中文名:台灣擬啄木(台灣特有種) 別名:五色鳥、花和尚 科名:鬚鴷科 學名:Psilopogon nuchalis 分佈:台灣普遍留鳥,分佈於台灣平地至2500公尺山區,常出現於密林中,在校園或公園樹木較密處亦可見到。喜棲息於闊葉林或次生林...
咖仔 在 高雄透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點猛!有人知道這家?
咖仔 在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孟宗筍隨筆02》
台灣產孟宗筍的地域有四個,分別是新北三峽、嘉義阿里山、南投鹿谷和竹山,規劃旅遊行程時,我獨厚冬筍而捨春筍,因為冬筍是散生型竹筍中唯一藏在土中的代表,帶隊挖掘特別有意思,地點則鎖定在南投產區的竹山鎮,因為這兒每天三點過後就有「筍市集」,旅行時可以先到竹林中體驗採筍,再到市集見識拍賣盛況,最後再找間餐廳好好吃品嘗,自產地到市場和餐桌,一氣呵成。話說回來,鹿谷也有筍市集,但竹山的海拔比鹿谷略高,產出的冬筍雖然色澤偏土黃,不如鹿谷的金黃色美觀,但高海拔的筍香就是迷人,因為所以,要做行程當然選竹山囉。
有一回,到海拔1294公尺的竹林採割冬筍,那一次我左手鐵鋤右手鐵鏟,肩挑竹簍腳穿雨靴,體驗堪比在義大利的挖松露之旅,因為冬筍和松露都存於土壤下,探索挖掘全要靠經驗。孟宗竹屬於散生竹,地下莖的走向沒有一定規則,有時筍子會出現在距離母竹很遠的地方,於是所以,在碧綠竹海中散步許久,終於在筍農指點下,發現地表有一條微細的裂縫,農友熟練地鋤地揮鏟,挖出了四胞胎冬筍,開了紅盤。
約莫半天後,竹簍內以環狀排滿了冬筍,這才隨農友驅車到竹山的筍市集賣筍,
通常筍農在山上挖掘筍子時,便會將筍子依體型從小排到大,俗稱為「總貨」。到了筍市賣給盤商後,再依客戶要求以體型分等級,通常分為七個級別,只有過年時會分到十多種級別。其中最特別者,當屬芽仔筍,當地人稱為「筍咖仔」,個頭非常小,削去筍殼後,筍身只有五公分左右,這種「筍咖仔」只有竹山筍市販售,屬於當地人吃的美味,我曾買三斤回家,以水滾煮一小時,香氣嘖嘖,做炊飯燉豬腳,皆屬奢華的一絕滋味。
#徐仲風味學從產地到餐桌
#知味品味玩味
#孟宗筍隨筆
#筍市集
#竹山
#冬筍
咖仔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裡面有五色鳥, 樹鵲, 台灣藍鵲的聲音
台灣擬啄木 檔案
中文名:台灣擬啄木(台灣特有種)
別名:五色鳥、花和尚
科名:鬚鴷科
學名:Psilopogon nuchalis
分佈:台灣普遍留鳥,分佈於台灣平地至2500公尺山區,常出現於密林中,在校園或公園樹木較密處亦可見到。喜棲息於闊葉林或次生林的中上層。
特徵:
體長約20公分。
全身通體綠色。
頭部前額、喉部上端金黃色。
頭兩側為藍色。
眼先、喉部下方紅色
眼上方眉線黑色。
喙厚而黑,喙部上方有剛毛。
生態:屬完全樹棲性的鳥類,不會落至地面活動,平常以果實及漿果為主食,繁殖期時亦會補捉昆蟲育鶵。繁殖期為每年的4-8月,6-7月是繁殖高峰。一夫一妻制,繁殖期雄鳥會在枯樹開鑿樹洞為巢,每巢下蛋3顆。
※本文由自然谷團隊提供,原刊載於環境資訊中心
灰樹鵲 檔案
中文名: 灰樹鵲(特有亞種)
別名: 樹鵲、台灣樹鵲、咖咖仔
科名: 鴉科
學名: Dendrocitta formosae
分佈: 此亞種出現在台灣,普遍分佈於台灣平地至海拔2000公尺之區域。常在公園、校園、林地或部份開墾平地、山坡地出沒。
特徵:
1.體長36-40公分、展翅寬37-44公分。
2.虹膜紅色、嘴鉛灰色、腳黑色。
3.頭頂至後頸灰色,耳羽黑褐色、背栗褐色,腰及尾上覆羽淺灰色
4.翅膀羽毛黑色有金澤光澤、喉及胸上半部暗栗褐色漸淡轉為灰白色。
5.具長尾約18公份,尾羽為灰色及黑色,尾下覆羽為褐色。
生態: 居住於樹上,通常成小群體行動,以昆蟲、果實及種子為主食。
http://teia.tw/zh-hant/natural-valley/species/1565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台灣藍鵲
Urocissa caerulea.jpg
保護狀況
無危 (IUCN 3.1)[1]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鴉科 Corvidae
屬: 藍鵲屬 Urocissa
種: 台灣藍鵲 U. caerulea
二名法
Urocissa caerulea
Gould, 1862
異名
Cissa caerulea
Amadon, 1944
Kitta caerulea
Hachisuka & Udagawa, 1951
臺灣藍鵲(學名:Urocissa caerulea),又稱臺灣暗藍鵲、紅嘴山鵲、長尾山娘(閩南語:Tn̂g-bué Suann-niû)或長尾陣仔,為臺灣特有種鳥類。臺灣從清領時期開始就有文獻紀載臺灣藍鵲的資料。1862年,鳥畫家約翰·古爾德根據英國博物學家郇和寄來的臺灣鳥類標本發表了一篇文章,命名並詳述16種新發現的台灣物種,其中就包含臺灣藍鵲。
臺灣藍鵲主要分布1,500公尺以下的森林裡,除繁殖季外多成群行動,性情兇悍,特徵是兩根長尾羽。牠們的繁殖季在3月至7月,每年生兩窩,每窩大約有3至8顆蛋。國際鳥盟將臺灣藍鵲列為無須採取保育行動的鳥種,而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則將臺灣藍鵲列為保育類動物。
咖仔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灰樹鵲 檔案
106555018_b037a3263b_o.jpg
中文名: 灰樹鵲(特有亞種)
別名: 樹鵲、台灣樹鵲、咖咖仔
科名: 鴉科
學名: Dendrocitta formosae
分佈: 此亞種出現在台灣,普遍分佈於台灣平地至海拔2000公尺之區域。常在公園、校園、林地或部份開墾平地、山坡地出沒。
特徵:
1.體長36-40公分、展翅寬37-44公分。
2.虹膜紅色、嘴鉛灰色、腳黑色。
3.頭頂至後頸灰色,耳羽黑褐色、背栗褐色,腰及尾上覆羽淺灰色
4.翅膀羽毛黑色有金澤光澤、喉及胸上半部暗栗褐色漸淡轉為灰白色。
5.具長尾約18公份,尾羽為灰色及黑色,尾下覆羽為褐色。
生態: 居住於樹上,通常成小群體行動,以昆蟲、果實及種子為主食。
http://teia.tw/zh-hant/natural-valley/species/1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