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風格佐助登場👉 https://bit.ly/3ifprvR ,出自人氣作品《火影忍者》的「佐助」,以對比強烈的漫畫風格塗裝實體化為景品,服裝部分以投靠了大蛇丸那段劇情的造型呈現
還有七龍珠商品👉 https://bit.ly/3AVZYQC
---
(σ`∀´)σ 各位老鐵加個好友唄‼️
加入LINE@領取100購物金>>> http://bit.ly/模型格納庫_LlNE
這是咱家實體門市>>> http://bit.ly/模型格納庫_門市導航
老鐵啊這是我們的lG喔>>> http://bit.ly/模型格納庫_lG
還有這是咱們YT頻道>>> http://bit.ly/模型格納庫_YT
防詐騙宣導>>> https://bit.ly/3zvQ0EL
咱家劇情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什麼男孩喜歡冒險犯難,就算吃過苦頭也樂此不疲?】
很多頭胎是女孩、第二胎是男孩的媽媽曾經告訴我,帶孩子一直是周而復始的餵奶哄睡、牽牽小手、唱唱兒歌,規律而安穩,於是就繼續勇敢的製造第二胎,
沒想到,兒子出生後才真正體會到何謂心力交瘁,尤其打從男孩學爬、學走開始,驚悚劇情就開始輪番上演,翻箱倒櫃,挖插座、拔插頭、玩剪刀、玩電扇…,愈是禁區,他們愈有興趣。
媽媽們的視線絲毫不敢遠離,神經分秒都得緊繃,這才領教到帶孩子太傷神。
的確,生養三個男孩讓我確信,冒險的特質確實是深深烙印在典型男孩的基因裡,似乎生來就是他們的印記。
.
(((冒險傾向,是典型男性與典型女性的區別特徵)))
咱家三男孩一路以來的肢體發展模式如出一轍:
才學會走路,不穩的腳步就開始一路衝,顯示他們內心「跑比走更過癮」的強烈慾念;
真的會跑了,上下樓梯就不再一階一階乖乖走,「三階併兩階的彈跳」才是基本步伐;
一旦到遊樂場玩耍,溜滑梯上不多時就會看到千奇百怪的實驗姿勢---躺、俯、側、衝,三小子總是大膽展現驚人特技,非得找出世界上最新奇刺激的溜滑梯玩法不可。
這一路走來,我心知肚明,典型男孩天生對開發自己的身體潛能躍躍欲試,挑戰極限的細胞如千軍萬馬,難以阻擋!
我在一次又一次飽嚐驚嚇之後,確實已練就一顆比一般父母更強勁的心臟,對咱家三個男孩成長中的諸多行徑,早已見怪不怪,尺度不由得愈放愈寬。
.
我記得小子之一六歲時在中庭嬉戲,突然發覺從花圃的磚頭圍欄上跳下來非常刺激,於是就開始在社區裡大力搜尋各種高度的磚頭圍欄,
他愈爬愈高,愈挑戰愈過癮,一位媽媽路過,還沒看到我,就急得上前去阻止,沒想到一轉身就瞥見我,對於我的神態自若大表不可思議!
我記得我回答道:「你擋不了他的啦,他每次跳,每次就會想一想他自己的極限!而且真的要跳到摔痛了,他才會停手的!」
果真,到了一個令我不可思議的高度時,小子一跳下去就哀哀叫,然後,終於服輸,自動收手!
我判斷這等嘗試尚不具有嚴重的安全威脅,於是就任由小子自行接受苦果而學著自我收斂。
.
研究兩性差異的英國心理學家傑夫.特雷齊曾提出:「冒險傾向可以稱得上是典型男性與典型女性的區別特徵。」
他提出,在人類遠古的生活中,男人要負責打獵、覓食,往往需要勇敢無懼、主動出擊,長期演化的結果,「手腳快於大腦、敏捷動作先於審慎思考」的冒險本能,已深深烙印在男性的基因深處。
.
(((典型男孩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環境的風險)))
除了源自演化的結果,典型男性天性中有一股假想自己是英雄的趨向,因此很容易在自我幻象中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環境的風險,與典型女性趨向保守觀察、被動等待的天性大異其趣。
這使得典型男孩往往是自己莽撞行事的受害者。
咱家三小子自學步以來,大小災難頻仍,真是防不勝防:牙齒撞斷,額頭撞成大腫包,玩玻璃用品掛急診縫針,被生鏽鐵片劃破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然而這些意外只是讓我血壓陡升的小插曲,三個蠻小子的膽大包天與衝動行事,還曾把我嚇到心跳快停止。
.
有一年寒假,娘家辦了一次旅遊,一行二十多人一下火車,才走進渡假村,就看見一小子頭殼鮮血直噴,我立即被嚇得六神無主。
在人生地不熟的台東,一陣兵荒馬亂,立即飛車送小子至數十公里外的慈濟醫院急救,止血、縫針、照X光,我緊緊抱著小子,全身不自主地顫抖,眼淚奪眶而出。
才短短幾分鐘,小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走在我後頭的這一小子,一進渡假村,望見廣場上不遠處立著一座金光閃閃的戰車模型,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爬了上去。
萬萬沒想到戰車的粗大砲管是可以活動的,才爬上去,鋼製的大砲管就往前旋轉,朝小子的後腦勺重種打下來,等我們發現時,小子已嚎啕大哭,被自己的噴血嚇得臉色發白。
頓時全家人臉一陣青一陣白,所有的玩興都消失殆盡。
真是皮啊,這個模型擺在那裡好幾年,從來沒人想過要爬上去,也不會有客人連check in的手續都還沒辦妥,就開始四處探險啊!
我這個媽媽萬萬沒想到,一個已經能走能爬、能自己過馬路的八歲孩子,還需要我隨侍在側的緊迫盯人?
那場可怕的意外真正讓我感受到,男孩真是難以預測的不定時炸彈,總是想要劃破寧靜,在無風無浪之中衝撞出驚濤駭浪。
.
(((男孩遭受意外傷害的機率遠高於女孩)))
環境本身並不可怕,然而一旦結合男孩的冒險衝動,就變得危機重重。
由於典型的男孩普遍容易高估自己的實力,因此我的母親生涯始終沒辦法輕鬆平靜。
到了青春年少,男孩的理智也不會隨著日漸成熟的身軀而大幅進步。
每當看到驚悚的山難、水難事件,我就在心裡警覺起來,該如何面對三小子不斷向我苦苦逼求,准予放行他們參加各類暗藏危機的活動呢?
而無奈的放行之後,又該如何安撫自己揪結的腦神經細胞呢?
或許直到三小子長大成人,我都還得叨叨絮絮,要他們不要開快車,要他們不要喝酒上路,要他們不要熬夜放縱?
.
典型的男孩們不但容易假想自己是英雄,對勇於冒險的人物也莫名崇拜,重點不在於這些人物做的事情到底對或錯,而在於他們敢為人所不敢為!
因此典型的男孩們還有一個潛在的大危機,也就是當一堆男孩聚在一起時,稍稍受到帶頭英雄的鼓譟,很可能就集體做出更為驚悚大膽的蠢事,如:打群架、集體飆車、貿然闖禁區等。
以上原因造成男孩遭受意外傷害的機率遠高於女孩。
然而無論急診、外科手術、抑或造成終生遺憾等案例屢見不鮮,也不論統計數據有多嚇人,都很難遏止男孩大膽冒險。
.
家有冒險小子,採取全面圍堵的方法,絕對是下策,父母除了要有超強的心臟,還要適度相信他們對自己身體之控制能耐,且必須從小建立嚴明的規定,更要把握住各種機會教育,讓他們認識危險。
.
(((在安全合格的場地裡,讓男孩正確地冒險)))
全然禁止男孩嘗試有創意的冒險行為,顯然會造就一個無法滿足搞怪欲望、處處搧風點火、騷擾他人的皮蛋。
最好的方法就是帶他們到真正安全的場地、在合格教練的監督與教導下,帶領他們正確地冒險。
愛在地上玩滑水,不如讓孩子去上溜冰課,戴好護具、向教練學習正確的動作與防衛方式;
愛從高處往下跳,就帶孩子到有著各種安全體育器材的運動公園,讓他們盡情發洩、探索體能極限;
喜歡到溪邊玩跳水,就讓孩子到合格的游泳池,在大人監督下安心嘗試。
安全的場所、適當的器材、正確的技術訓練和妥善的防護,是從事危險活動時的必備條件。
.
(((建立嚴明的行為守則,而且不輕易妥協)))
對不知天高地厚的冒險小子而言,「危險」這兩個字是不存在的!
當他們內心燃起尋求刺激的衝動時,興奮感必定會沖毀所有的理智。
因此,建立「不輕易妥協的規定」、「利用各種方式讓他們認識危險行為的後果」,是保障孩子安全的最重要法則。
兩歲時禁止碰插頭、插座、熱水瓶;
五歲時禁止單獨過馬路、一個人在公園遊玩;
七歲時禁止使用過於尖銳的刀具;
九歲時禁止下課後和同學在街上閒逛;
十二歲禁止和同學私約到溪河或海邊游泳;
十五歲不能沒有理由隨意外宿,或是從事未成年者被禁止的活動…………
這些要求雖然專制無情,但在孩子還不夠成熟,無法正確判斷環境安危的階段,為了保障他們脆弱的肉體、甚至心靈,以免造成不可彌補的遺憾,卻都是必要的規範手段。
典型男孩的心理成熟遠遠趕不上身體成長,明明身體已經強健有力,卻無法相對應的明辨事理,以約束自我,所以當然更需要明確的外力和他律,來幫助他們避開麻煩。
比如,孩子看到濕濕滑滑的地板還是要忍不住滑個幾下,就請他務必回家先戴好護具、頭盔;孩子放學之後隱瞞大人和同學四處遊蕩,就可能必須暫時取消幾天他下課後的自由時間;孩子老愛跑到窗口跳上跳下,就請他先坐在「隔離椅」上安靜休息幾分鐘。
.
(((給予足量的監督陪伴,挪去環境的危險因子)))
孩子的意外多半都是大人不在場時造成的,如果您家兒子每天都忍不住要把創意巧思用在冒險遊戲上,我們就只好認命地付出更多時間陪伴與監督,這也是為什麼教養男孩特別辛勞的緣故。
為了減輕負擔,父母也可以先為孩子盡可能挪去危險因子,像是在尖銳的桌角、椅角處做好防護;堅硬的牆面與地板要鋪上軟墊;用物品擋住或封住插頭、插座;
把刀子、三秒膠、打火機、尖銳錐子等危險物品隔絕在孩子的視線之外;把孩子常會靠近的窗戶鎖緊;把藥品擺在孩子拿不到的高處……等。
父母必須時時檢視環境,預想各種潛在的危險性,這樣就不至於總是要提心吊膽,也能放手讓孩子無憂無慮地探索。
.
(((了解男孩控制肢體的能耐,避免無謂的擔心)))
給予仔細而足量的陪伴、多與孩子互動、投入他們的活動,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
我們可以很熟稔孩子控制自己身體的能耐與限度。
有些家長對於男孩的一舉一動都緊張過度,隨時喊著:「不准跑」、「不准跳下來」、「不准爬高」、「不准追逐」……這可能是因為爸媽對於孩子控制與運用身體的能力不夠熟悉所致。
如果我們常常陪在孩子身邊,觀察他們如何運用自己的身體來行動,比如在公園,他們是如何一點一滴建立起攀爬、跳躍、平衡的能力,
當我們眼見為憑,確信他們有能力控制好自己的肢體,那麼就有限度的成全男孩們吧!
讓身心狂野的他們不再被綁手綁腳,而能享受運用肢體的樂趣。
同時,沒有受過傷的孩子確實不懂得什麼叫做「害怕」,讓孩子親身經歷一些無傷大雅的小跌倒、小挫折,不啻是增強孩子評估安危的最有效方法。
咱家劇情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做不成師生,請保住親子關係】
(((親上火線教功課,親媽瞬間變後母)))
「陪兒子寫作業到五年級,然後心肌梗塞住院了,做了兩個支架,想來想去命重要,作業什麼的,就隨其自然吧!」
「我此刻光榮的躺在急診室急救,病因是腦出血,我深刻懷疑就是教小孩寫作業弄的,請不要再讓我陪他寫作業!」
「我每次輔導孩子寫作業都會抓狂,然後爸爸出現了,說,你走開,我就忍氣走開,過幾分鐘就聽到爸爸喊我,說,媽媽,快去找個衣架給我!」
「我是老師,我也是媽,總感覺沒教過比我兒子更蠢的學生,沒辦法,氣急了,就揍一頓!」
.
以上這些抱怨文乃出自中國的親職網路社群,充滿張力的劇情,卻是活生生的現場。
是什麼事情,可讓前一秒還母慈子孝,但後一秒就雞飛狗跳?
數分鐘之內,溫柔的親媽變後母,慈愛的親爹變暴君?那當然就是:爸媽親上火線教孩子功課。
以上還是小學的情景,小學生還懵懵懂懂、也可能逆來順受,但是到了青春期,可不是爸媽教不會、點不醒,就可以隨便就地爆炸!
因為爸媽的火力恐怕早已不及青少年,而更有可能的是,青少年根本不給展現強大火力的機會!因為他會直接了當告訴你:
「我自己來,我的功課不需要你管太多!」
「你根本亂教,跟老師教的都不一樣!」
「你教的我都聽不懂,你根本不會教!」
或許還是有不少青少年依然以爸媽為師,但隨著課業愈來愈艱深,爸媽總有「江郎才盡」的一天!
.
(((帶孩子制定一個不緊也不鬆的工作時程表)))
到底孩子上了高年級,甚至是國中以後,還要不要充當他們的書僮,甚至化身為家庭老師?
依我自己陪伴三個孩子的經驗,這絕對沒有標準答案。
每個孩子的學習速度不同,成熟度也不同,我家有小子從中年級開始,我已全然放手,但也有的到了國中仍需要我隨伺在側、傳道解惑;
還有的一上國中,因課業陡然繁重,緊張焦慮,不知所措。
.
面對這樣的孩子,每天開始讀書時,我必會請他先撥出幾分鐘把要讀的書與功課攤開來,然後帶著他仔細安排一個「不鬆也不緊的工作時程表」,
如此一來,慌亂的孩子在腦袋裡就會先種下一幅「地圖」,知道今天的讀書流程大約怎麼走,
當他按照計劃一項接著一項完成時,就會愈來愈清楚自己讀書的節奏,專注的時間也愈拉愈長,慢慢的就養成了紀律。
而這執行一陣子之後,他們應當就能獨當一面,自己規劃學習進度。
要陪孩子寫作業與讀書嗎?其實這個問題根本不必問,因為哪個青少年還能容忍爸媽賴在一旁當監察官呢?
所以,一旦咱家小子們開始讀書,我便很識相地離開,留待他們獨力作業,
但是,我一定會請他們先安排好當天的行程表,並且每做完一件工作就打一個勾,學會自我監督。
.
(((做一隻過境候鳥,若即若離,定時駐足,適時提點)))
而我也絕非從此消失無蹤,大約每隔一個小時,我就變成一隻過境鳥,默默地飛過來地關注一下,看是否跟上進度、有無需要協助,
如果發現不太OK,我就會輕盈地駐足一下、適時的噹一下,然後再輕盈飛離。
既然是過境鳥,孩子會很清楚,媽媽我一定會規律的出現,當然就不敢隨便鬼混。
每天孩子讀書時,爸媽您在做什麼呢?有一個孩子跟我告狀,她說她媽都是一面滑手機一面喊他去念書的,他覺得這是史上最黑心的催孩子念書法!
要孩子心服口服,那麼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爸媽自己先安靜下來專注工作或閱讀,那麼上行下效、風行草偃,全家就都被薰陶成「有為青年」了,讀書的習慣怎麼可能養不了?
(((孩子擅長的科目放手,他們需要在青春期摸索出自己的讀書方法)))
而到底要不要出手協助青少年讀書呢?孩子自己擅長的科目,我會放手讓他們自行摸索,比如生物、英文,孩子讀得還不錯,我便大膽放牧,
因為終究有一天,讀書這件事是孩子自己的事,他們絕對要學會自己掌握讀書的方法、自行消化知識。
但是這等功夫絕非突然之間就練成,需要不斷琢磨,孩子自己擅長的科目就是他的領地,他會有自己的耕耘方法,透過這些科目讓他摸索,風險最小,效果也最好。
.
但是孩子不太擅長的科目,比如看到國文、數學,我就知道該是出手協助他們的時候了,此時,爸媽絕不能置身事外。
每個孩子的學習狀況不同、成熟度不同、擅長的領科目不同,如果不從旁觀察,即時掌握困難,恐怕就錯過了打地基或突破難關的關鍵時刻!
有不少孩子一上國中便覺得學習艱難,因為沒有適時的去幫他們找出問題、突破瓶頸,於是他們就愈學愈兩光,我看過不少因追趕不上而最後乾脆自我放棄的案例!
.
(((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別挑戰極限想當孩子的老師)))
不過,想要出手幫忙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可未必會賞臉!
每次演講,都有爸媽兩手一攤說,看到孩子的分數慘不忍睹,想問問原因何在,沒想到孩子就衝出一句「你不需要管那麼多!」堵住爸媽的嘴。
我問我家小子:「有沒有什麼要幫忙的?」,竟然也被打臉,小子直接看扁媽媽我:「功課那麼難,我看你是絕對不會的啦!」
我才恍然大悟,在小子們的「萬事通名單」中,我早被除名。
.
更有一天,小子們很神奇的都來到了同樣的宿命,那就是國中時會突然有這麼一天,他們都發出相同的聲明:
「媽,我的功課我自己讀,現在你都不要再管我讀書的任何事!」
如果我偏不信邪,硬要闖進他們捍衛森嚴的讀書世界,絕對會賠上最寶貴的親子關係!
.
很多爸媽的確跟我吐露相同的心聲,他們的孩子也都有一樣的症頭,就是某天突然就大聲宣告:「我的課業不是爸媽的課業!」敬告爸媽別再越雷池一步。
然而,爸媽從此就能高枕無憂嗎?孩子果真能自我學習良好嗎?
不!青少年們只是「自我感覺良好」,很多時候根本是「圖文不符 」,因為他們口口聲稱能自己讀,但事實卻是還讀不好、讀不通啊!
爸媽看著他們忽高又忽低的分數,一雙雞婆的手又不由自主的想要染指,結果呢?
結果的慘烈可不只是像小學生的爸媽教功課教到心臟病發而已,爸媽將是「整碗自尊」都被青少年踩爛。
他們像是帶著強毒的刺蝟,升起數也數不盡的防衛尖刺,一針一針刺向想要好心幫忙的爸媽,毫不留情!
.
孩子到了青少年,親子關係都已經搖搖欲墜,爸媽就別再挑戰極限,硬要扮起黑臉當老師!我很早就覺悟了,那就是:
青春期,和孩子做不成師生,起碼要保住親子關係啊!
孩子想要自己學,偏偏又還沒準備好,你不敢隨便放手,他偏偏不准你任意插手,那麼,老師一角,就換個人來做吧,
幫孩子找到適合的老師或補習班,黑臉給他們當,極限給他們去挑戰,
回過頭來,我們就走溫情路線,做個不須燒腦、只管加油打氣的啦啦隊吧!
更何況,你對孩子有期望就是有期望,教孩子功課時這種期望更是具體顯現,神人級的爸媽才可能透徹領略「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此玄奇高超的境界,
在課業繁重的青春期,永遠要全力守護的,就是穩固而和諧的親子關係!
當然,還是有神人爸媽還能繼續擔任青春期孩子的老師,但是想要維繫好這非常艱鉅的「師生關係」,也歡迎看看我另一本著作「誰說分數不重要」。
•摘自【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看懂孩子省話、衝動、敏感背後的祕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