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慣性忽略的人與事,才是生命的本質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專文推薦】
「陪伴是保持靜止,而非急著向前行,是發現沉默的奧妙,而非用言語填滿每一個痛苦的片刻;是用心傾聽,而非用腦分析;是見證他人的掙扎歷程;而非指導他們脫離掙扎;是出席他人的痛苦,而非強加秩序與邏輯;是與另外一個人一起進入心靈深處探險,而非肩負走出幽谷的責任。」~阿倫˙沃菲爾特
哀悼,是種回應失落的分享,不管是對著他人,對著自己,或者對著天上的神。不願進入哀悼的人,也難癒合。
作者在安寧病房工作,是個陪伴當事人哀悼的心理工作者。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或者能放心,把自己內在的悲傷,展現於外。
「陪伴個案去談自己的無力感是我工作中與個案會談的重要內容,唯有看見自己的無力感,才有可能慢慢地調適心理狀態......」
有時候靠個人的力量,去面對可能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現實,那股壓倒性的哀傷,讓人卻步。然而,自己內在的無力感不被接納,心理上的調適就不會那麼順利,那麼,自己跟自己的關係,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係,都將連帶受到影響,包括辛苦疲憊的主要照顧者。
死亡教導我們的,是幾乎所有的事,都能喊暫停。它的現身,讓我們看得更清楚,之前我們到底活成了什麼樣子。
「一位將近四十歲左右的姍姍,被診斷腎臟癌的末期,她是家裡最小的女兒,她自認為從小就是家裡最聽話、也是最累的那個,忙著照顧父母的情緒,沒有自己的生活。
姍姍沒有所謂的好朋友,也沒有伴侶,在心理需求上無人傾訴,這幾年是藉由不斷賺錢來彌補心裡的空缺。在她這樣說的同時,我心裡想的是—這不也正是許多人的寫照?」
大部分的人,或者有伴侶,或許有些友誼。然而,並不是理所當然地,就能在人前呈現真實的自己。即使在喧鬧的人群中,也有人同時懷抱著寂寞。
當我們從忙碌的生活中,停下來之後,我們才發現,我們原來失落了身邊的關係。「我知道,疾病只是額外的壓力源,讓他最感糊塗的都不是這些,他是透過疾病理解到自己內在一直以來最重視的東西—親情。」
我推薦這本書,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它提醒了我們一些重要的事情—那些重要,但又被我們慣性忽略的人與事。有好幾個故事,都圍繞著這個主題述說。
死亡也像警報器,它告訴我們,我們的內在疏於整理,我們的眼光一直向外而移不回來。移回來,有些重要的事,等著我們處理。譬如,對生之眷戀,對我們緊緊抱持著的種種「應該」,要試著一點一點放下了。
這是一本自己正在面對生死議題,或者陪伴他人度過失落經驗的重要範本。有故事、有常識,有眼淚、有專業,跟各位朋友分享。願我們藉著此書,更知道怎麼活,更懂得把握。
.
以上文字取自
在還能愛的時候:癌症病房心理師的32則人生啟發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1183
.
--------------------------------------------
《療癒誌》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0127
【超便宜!!!目前這本書參與博客來任選3本399的活動,優惠價149,即日起至7/11】
【博客來_2018遠流全書系】2書75折,到7/11為止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博客來 https://goo.gl/rHgxZV
金石堂 https://goo.gl/R871Aq
誠品 https://goo.gl/iwdvtb
讀冊 https://goo.gl/vZ1X3i
海外大眾 https://goo.gl/QEXBcX
哀悼文範本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那些被慣性忽略的人與事,才是生命的本質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專文推薦】
「陪伴是保持靜止,而非急著向前行,是發現沉默的奧妙,而非用言語填滿每一個痛苦的片刻;是用心傾聽,而非用腦分析;是見證他人的掙扎歷程;而非指導他們脫離掙扎;是出席他人的痛苦,而非強加秩序與邏輯;是與另外一個人一起進入心靈深處探險,而非肩負走出幽谷的責任。」~阿倫˙沃菲爾特
哀悼,是種回應失落的分享,不管是對著他人,對著自己,或者對著天上的神。不願進入哀悼的人,也難癒合。
作者在安寧病房工作,是個陪伴當事人哀悼的心理工作者。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或者能放心,把自己內在的悲傷,展現於外。
「陪伴個案去談自己的無力感是我工作中與個案會談的重要內容,唯有看見自己的無力感,才有可能慢慢地調適心理狀態......」
有時候靠個人的力量,去面對可能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現實,那股壓倒性的哀傷,讓人卻步。然而,自己內在的無力感不被接納,心理上的調適就不會那麼順利,那麼,自己跟自己的關係,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係,都將連帶受到影響,包括辛苦疲憊的主要照顧者。
死亡教導我們的,是幾乎所有的事,都能喊暫停。它的現身,讓我們看得更清楚,之前我們到底活成了什麼樣子。
「一位將近四十歲左右的姍姍,被診斷腎臟癌的末期,她是家裡最小的女兒,她自認為從小就是家裡最聽話、也是最累的那個,忙著照顧父母的情緒,沒有自己的生活。
姍姍沒有所謂的好朋友,也沒有伴侶,在心理需求上無人傾訴,這幾年是藉由不斷賺錢來彌補心裡的空缺。在她這樣說的同時,我心裡想的是—這不也正是許多人的寫照?」
大部分的人,或者有伴侶,或許有些友誼。然而,並不是理所當然地,就能在人前呈現真實的自己。即使在喧鬧的人群中,也有人同時懷抱著寂寞。
當我們從忙碌的生活中,停下來之後,我們才發現,我們原來失落了身邊的關係。「我知道,疾病只是額外的壓力源,讓他最感糊塗的都不是這些,他是透過疾病理解到自己內在一直以來最重視的東西—親情。」
我推薦這本書,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它提醒了我們一些重要的事情—那些重要,但又被我們慣性忽略的人與事。有好幾個故事,都圍繞著這個主題述說。
死亡也像警報器,它告訴我們,我們的內在疏於整理,我們的眼光一直向外而移不回來。移回來,有些重要的事,等著我們處理。譬如,對生之眷戀,對我們緊緊抱持著的種種「應該」,要試著一點一點放下了。
這是一本自己正在面對生死議題,或者陪伴他人度過失落經驗的重要範本。有故事、有常識,有眼淚、有專業,跟各位朋友分享。願我們藉著此書,更知道怎麼活,更懂得把握。
.
以上文字取自
在還能愛的時候:癌症病房心理師的32則人生啟發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1183
.
-\-\-\-\-\-\-\-\-\-\-\-\-\-\-\-\-\-\-\-\-\-\-\-\-\-\-\-\-\-\-\-\-\-\-\-\-\-\-\-\-\-\-\-\
《療癒誌》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0127
【超便宜!!!目前這本書參與博客來任選3本399的活動,優惠價149,即日起至7/11】
【博客來_2018遠流全書系】2書75折,到7/11為止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博客來 https://goo.gl/rHgxZV
金石堂 https://goo.gl/R871Aq
誠品 https://goo.gl/iwdvtb
讀冊 https://goo.gl/vZ1X3i
海外大眾 https://goo.gl/QEXBcX
哀悼文範本 在 KOSZIN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天電影界最大的新聞,應該就是克里斯斯多福李(Sir Christopher Lee)爵士過世,享年93歲。網路上哀悼文之外,爵士過去的傳奇事蹟又在度被人翻上台面了。
1. 因吸血鬼德古拉一角走紅,著名角色還有福爾摩斯、《星戰》杜庫伯爵、《魔戒》薩魯曼、威利旺卡的牙醫老爸(?)
2. 是金氏世界紀錄 「演出最多電影的男人」
3. 魔戒劇組中唯一見過作者托爾金本人的演員,兩人還有交情。
4. 曾參與二次世界大戰、加入特種部隊,締造不少佳績。
5. 與007創作者是親戚關係,也是其寫作的範本。(a.k.a龐德原型)
6. 除了演員身分外還是搖滾樂手,88歲時推出重金屬搖滾專輯。
外電:
http://www.telegraph.co.uk/news/celebritynews/11666316/christopher-lee-dies-live.html
Top 10 Christopher Lee Movies
https://youtu.be/_DoRiEMGLEA
#我是傳奇 #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