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談到一個夢境,還有李子對奶奶的思念之情。
其中,我借題發揮講了「至微妙」的二部曲和三個時間點的關係給李子聽,給他作爲「重置行爲」的一個說法。
其中有一個環節,是我在講解過程時出現的——我們是一問一答溝通進行的,不明白的地方,李子是會問我問題的——他那時候問了我一個問題:「如果我有不好的念頭出現,有惡魔的喜怒哀樂出現,我突然想學壞怎麼辦?因爲我常常會想,大人叫我不要做ABC,但是大人也不一樣在做著ABC嗎?當我問那些人爲什麼你可以做,我不可以做呢?爲什麼你可以這樣講話,我不可以呢?大人只不過是說,大人可以做,小孩不可以做——那麼,是不是等我變成大人之後,你們說的不能做,我統統可以做呢?」(這裏省略了李子的提問細節)
對這個問題,我是突然靈感一來,講了一個忘記出處的小故事給李子聽。
我是這樣說的,在以前就有一個天才讀書人,他很會讀書,他有一個美麗的太太,妹妹也跟他住在一起的。
有一天,他跟家人說了他要上京考狀元,明天一早就要出門了,然後還很高興說,要等着他中狀元的好消息。
第二天一大早,天才讀書人就出門了。
無巧不成書,天才讀書人前腳一出門,後腳就有太太的家人來報訊,太太需要回娘家一趟。
天才讀書人的老婆因爲娘家有點急事就必須趕回家一趟,在太太辦完娘家的事情,要回家當兒,天公不作美,下起一場暴雨,剛好前面有一座被棄置的破廟,太太就跑進去避雨 ,此情節告一段落。因爲,鏡頭畫面得銜接另一個故事伏線。
畫面鏡頭的另一頭是說一個普通料的讀書人,剛好趕路上京考試,也碰巧遇到這場暴雨,所以同樣跑到那間破廟想避雨,誰知一跑進去,看到有一美麗的婦女在裏面避雨,他心裏就一動,現在該怎麼辦呢?
他心理浮現第一個念頭,不好吧?心裏面是有很微弱出現:“不想嚇到美婦”的思想。
所以他轉身就想跑。但是跑了沒幾步,念頭就想了:萬一我跑了之後,有另一個不懷好意的男人來避雨呢?美婦會不會有危險呢?
單單是美婦的姿色就那麼吸引人了,她豈不是很危險?
所以,普通料的讀書人,他的第二個念頭就起來了,從本來的「避嫌」與「不要嚇到對方」,進化與提升到「想保護她」的念頭。於是,這位普通料的讀書人就守在破廟門外,這樣一來自己可以避雨,然後又可以保護到美婦。
可是這場豪雨下得太大,就好像今日我們門外的豪雨下個不停。
其實在等雨停的過程當中,普通料的讀書人有回頭看過美婦幾眼…而且還有點點開心喜悅感浮現出來……但是,他都及時發現到自己「爲什麼想回頭看她呢?」還有,「爲什麼想回頭看美婦時心裏面是有一點點喜悅的呢?」
不多久…普通料的讀書人,還有點衝動想跟美婦搭訕,不過,還是及時發現到,又忍住了,所以,沒有跟美婦搭訕。
最後,雨停了之後,就各自回家。
(備註1:我說到這裏,李子是突然明白了,他說,就好像我們上網課的時候,很想看YouTube,有時候及時發現,忍住了,有時候又控制不住……)
(備註2:李子還問我,你幫助奶奶清理大便時,會不會有過厭惡的想法呢?然後再問我,你有沒有及時發現呢?你是怎樣控制住呢?)
後來,普通料的讀書人上京考試,他真的是普通料,考完的試卷,考官一看就想:這次考卷的答案那麼多,百分之七十都比你好,排隊都輪不到你,所以普通料的讀書人的考卷是第一個被淘汰的。
可是考官淘汰了大多數的考卷後就去睡覺,第二天起牀後再改考卷時,想不到第一個被淘汰的考卷,即普通料的讀書人的考卷,又出現在優秀考卷堆的最上層第一頁。
考官就納悶了,這房間沒有其他人,這個第一個被淘汰的考卷怎麼又被放到第一頁呢?
所以考官就有點生氣了,乾脆將被淘汰的考卷移到最遠的桌子,然後又繼續批改優秀的考卷。
結果剩下的都是更加優秀的考卷,於是考官也累了,睡了一個午覺。
醒來後,他發現到更加優秀的考卷堆最上層的第一頁,又是那位第一個被淘汰的普通料讀書人的考卷。
這次考官不是「有點生氣」,他是變成了「有點驚訝」。
然後,他就想,是不是這位普通料的讀書人,雖然沒有什麼料,但是,他做了不少有「陰騭」的事情呢?
(由於這個字我不會讀,所以我是寫在白紙上的,白紙上就寫著「陰騭」二字的)
結果,考官終於給普通料讀書人一個進士位置,然後批改了天才讀書人一個狀元位置,最後,天才讀書人也跟這位普通料讀書人做了好朋友。
(其實這個故事,並不是如是發展的,是我爲了要強化微細念頭和陰騭這個部分來銜接我要說的內容,所以改編與調整了這個故事的某些情節,同時從中刪去那些曲折又有誤會,最後誤會得到化解的情節。)
果然是「引🐍蛇出洞」成功了,李子先是問我「陰騭」是什麼意思?
我根據原來的意思給予了第一層的講解,然後我再發揮一下,我說,我們內心的念頭,就像讀書人在廟外面守候,他的念頭變化:他的即時發現自己的想法…還有,好像你讀網課,想看YouTube時的慾望,你有辦法在沒有人看到的時候,都成功控制到,這種人就是那種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小孩之功夫,而你李子在三歲時,爸爸就給過你考試:你就是那種忍住,不那麼早吃棉花糖的小孩。
研究發現,忍住不那麼快吃棉花糖的小孩,最後他的成就也比較大!
我講陰騭,其實還有另一個政治目的,還有銜接處的部分,但,這裏就不提了。
當然,李子也問了第二個問題:爲什麼那些考卷會無緣無故變成突然出現在更加優秀的考卷上面呢?
這裏我就有提到原本故事裏面的三尸神與文昌帝君的神奇故事——其實我是忘記了有沒有三尸神,但是我提三尸神是有目的的——其實,如果他不問,他不好奇這個部分的話,我就不提的——既然他問了,所以,我才提。
因爲,如果李子提問了出這個神奇的故事版本。我就會有第二層要銜接的部分,至於打鐵趁熱的銜接部分,這裏也略過不提了。
當時,自己講得很投入,我並不知道李小在聽,所以李小才說:爸爸,你真的很會講…。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哀 暴 小 棉花糖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莫內的夏天】
1871年普法戰爭落幕後,即使過了好些年,慘敗結果為法國帶來的創傷仍舊隱隱作痛,撕扯著每個高盧人的日常。此時,已然成為世界文化中心的巴黎有股革命風暴逐漸醞釀成形。一群新生代畫家面對工業化、都市化和新科技快速進程,包含攝影術日益成熟,不再只滿足於聖經故事、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或是想像場面,而把焦點轉向當代人的生活樣貌。
只是,按照所謂〝革命〞定律,一開始總是得披荊斬棘篳路藍縷,如今廣為人知的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即是如此。莫內(Claude Monet ,1840-1926)則為這群先鋒者之一。由於表現方式過於前衛且生不逢時→戰敗賠款搞得民不聊生,還有誰有閒錢買畫?導致印象派畫家出道之初曾經屢屢受挫,飽受奚落。
1878年,老是被嘲弄的印象派畫展已經舉辦過三次,除非原本出身富貴,基本上多數畫家都還是苦哈哈的窮小子,莫內也不例外。這一年8月,他舉家搬遷到巴黎西北郊弗特伊(Vétheuil)小鎮。此時莫內家老二米歇(Michel Monet,1878-1966)才剛出生五個月,莫內太太卡蜜兒(Camille Doncieux,1847-1879)卻身染沉痾,於隔年9月病逝。
對於畫家來說,事業不見起色,經濟始終拮据,加上痛失親密伴侶,肯定相當折磨痛苦,他只能繼續埋頭作畫,把哀愁和心緒織繪於筆畫顏料之中。幸而到了1880年,開始有後來的第二任妻子愛麗絲(Alice Raingo Hoschedé,1844-1911)陪伴與照應,想來對於莫內的生活及創作也有不少幫助。
========================
待在弗特伊(Vétheuil)小鎮約莫三年中,莫內大概畫下150幅畫作,雖然比不上梵谷兩三天可以產出一幅作品的驚人效率,但也稱得上很可觀。
弗特伊位於塞納河畔,就在巴黎和盧昂(Rouen)之間,只有600多位居民,經濟生產以務農為主。塞納河為重要運輸河道,河面上通常有著貨船往來載運商品。
不過一來河中矗立不少小島,將小鎮阻隔於繁忙交通之外;二來畫家通常會依據主觀篩選創作材料。面對船隻來往景況,莫內只鍾愛因為季節遞嬗光線移轉,小鎮所呈現的不同景致。他甚至在這兒繼續把小船改造成工作室,就在河面上飄飄蕩蕩地順著流水捕捉雲影波光。
除了財務困窘,剛好那幾年又特別寒冷,酷寒冬季應該是莫內的弗特伊歲月另一項重要考驗,雖然他曾因此畫下不少雪景之作,但夏季是還是最怡人的作畫季節。氣候一旦轉暖,莫內當然要把握機會,從各種角度廣泛描繪弗特伊鄉間風光,留下許多紀錄。
========================
《弗特伊景色》(View of Vétheuil,1880)中,莫內描寫初夏時分茂密盛開的罌粟花田。畫面右下角可見蜿蜒小徑通往小鎮地標-中世紀哥德式教堂塔樓。有趣的是,其實畫家本倫是在塞納河上一座小島上取景作畫,至於潺潺流過的塞納河則被白楊樹給遮住了,只從枝葉間隱約露出點端倪。
1881年夏天,終於又捱過另一個可怕嚴冬,迎來溫暖氣息,莫內再度背起畫架,散步到原野捕捉蔥蔥鬱鬱旺盛生機,這幅《弗特伊聖馬丁島上的小徑》(Path on the Island of Saint Martin, Vétheuil,1881)也是他的成果之一。
此時他的技法特徵已經不同於1870年代時那樣粗獷坦率,而是較為細膩與節奏性。
細看前景罌粟花與中景後的麥田,線條與色彩曼妙翻飛如同棉花糖般輕盈細緻。後景白楊樹則以藍色和綠色的旋轉形式表現出旺盛生命力;而天空與雲朵畫法又不同,莫內選擇以寬闊濕潤筆觸,強調中午時分的蔚藍晴空以及朵朵積雲。
這兩幅作品創作時間相隔約一年,乍看有些相似,從遠處教堂和白楊樹群判斷,可知兩者取景角度頗為接近,但遠近距離不同,從中便能觀察到莫內對於〝以不同條件重複繪製同一主題〞的興趣。只是兩者還是有分歧之處,例如無論是在罌粟花葉、白楊樹等細節描繪上使用筆觸皆各有殊異。照那翻轉的筆勢看來,寫生《弗特伊聖馬丁島上的小徑》當下,風勢應該較為明顯,《弗特伊景色》則平靜多了。
========================
直到如今,嬌豔可愛的罌粟花田和搖曳如波的金色麥浪,仍舊年年依時綻放於法國鄉村。尤其是望向白雲翩翩,真讓我想起小時候在阿嬤家,咬著冰棒拋棄參考書和測驗卷,盯著天空作白日夢的暑假時光。
《弗特伊聖馬丁島上的小徑》或許是弗特伊困頓歲月最怡人的句點,因為再過不久,莫內這一大家子又要搬家了。
========================
在疫情愈見延燒的當下,賞心悅目的藝術形式或許可以撫慰心中不安,尤其是常得宅在家中,無法自由活動時→既然不能出門玩耍,只好看畫過過乾癮。幸而藉由莫內筆下的夏天,似乎也讓我們跟著他漫步於鄉間小徑中,享受陽光浸灑,感受輕風飛颺悠然時光。何況我們只需好好欣賞,無須擔負創作壓力,實在是愜意太多。
然後再來點香檳就更完美了。
#莫內的夏天
#要來準備下酒菜
#疫情過後肥一圈
#大家要乖別亂跑
#一定要健康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哀 暴 小 棉花糖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個人事情越多、越忙,還要很有耐心,機率就越小、越少。我想到一段令人莞爾的小故事,有個人祈求,
「神啊!求你賜給我耐心,我現在就要,馬上就要!」
我們越急著想要得到耐心,越做不到。因為「沒有時間了!」的內心獨白,正是讓我們焦急的重要先兆。
一急就容易亂,亂就容易氣。性子急,會容易發脾氣,影響健康、情緒,還不利人際。
生活維持簡單,時間從容有餘裕,做事自然慢慢來。現代人很貪心,事情要做得多,又要快又要好,非得把自己逼到極限,像機器一樣不斷生產,最好24小時不停工。
然後,情緒暴躁起伏,又要藉由藥物,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者讓自己能夠入睡。要學情緒管理技巧,想從表面來壓制我們自己心靈的哀號,都沒想過我們自找的壓力源源不斷,光靠情緒管理技巧怎麼應付得了?
我曾經建議一位孩子有情緒困擾的家長,多給孩子喘息的時間,家長說:「我還想要找空檔讓他補習哩!」
當農夫,除了勤快,還要學習等待。很多事,急不得,也急不來。像是建立穩定的關係,療癒自己陳年的心底傷口,教養孩子健康長大…。
「等」或「忍」的功夫,跟耐心的培養有關,跟如何面對焦慮急躁的情緒有關,跟專心靜定的能力有關。等待的時候,要耐得住性子,這時候,做些讓自己心情平靜的事就很重要。
平常就可以練習靜坐,不見得一定要什麼架式、什麼方法。就是坐著,讓自己放空,練習越久,越能進入狀況。有時候,是專注在外面某一點;有時候,是閉眼睛數呼吸;有時候,眼睛追蹤著街上的行人,但不見得真的注意什麼,自然放鬆…
有些動作也行。有時候,是漫漫走著;有時候,是無意識地塗鴉;有時候,是把滾瓜爛熟的動作套式,一招一式地演練,身體在動,心神凝聚,紛亂退散…。忍 一時風平浪靜,這忍,並非真的什麼事都不做,而是選擇適合當下的事來做,即便是在心裡默默做著也可以。
沒錯,發呆,也需要練習。有些人是閒不下來的,連發呆的無聊感都受不了,然後又去找了更多壓力,或者消耗解決壓力的資源—時間、金錢或體力。
忍耐,或者放空、放鬆,是要做適合當下的事。被要求的事不做,該做的事也不想做,那是懶惰,或是消沉,或是找不到方向。
帶孩子出去,又要孩子等待,這時候,預先幫孩子安排適當的事做,他才能耐得住性子。要不然,要孩子空等,又要讓他面對他沒興趣的事,說實話,有些大人也做不到。
古人用書法來磨孩子的耐心,換成現代的說法,就是一種專注力的訓練。茶道、花道、劍道…,各種技藝要達到最高境界,沒有專心致志,那是沒了基礎,只有花招。
孩子從小,就該讓他體驗真實人生。由父母服侍,讓孩子事事順心,那是害了孩子。真實的人生,常要等候,常要體驗自己慾望為滿足的失落。別急著吃棉花糖的故事,告訴我們,學會延宕滿足的人,容易成功。父母讓孩子體驗挫折,但同時保護孩子的安全,別讓苦難一下子把孩子擊倒,讓他漸進式地學習。
慢慢把一件事做好,學習跟煩躁相處,意識它的存在,或專注或放鬆,就是不被它牽著鼻子走。那麼,少了不受控制的分心,就能順著心往同樣的方向邁進。
我認識一位年輕人,畢業後當完兵,只想快速成名,樣樣嘗試、樣樣不精。心想著付出少少努力,就能得到大大注意。做事總沉不住氣,沒耐性,少累積。爆紅可能可以,但鋒頭一過名聲也會快快過去。
這麼急,是想受到肯定,是想填補長久的缺乏自信,是想填滿被社會煽動的不足與匱乏感。對治的方法,是修心,是累積,是充實與教育自己,是學習調整情緒,培養自己品格上的堅忍與毅力,而不是誇誇其談,到處引人注意。
如果一個人懂得讓自己自在,自在去面對磨難。個性知足感恩、謙虛為懷,那麼耐性會強些,痛苦也會少些。
「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有時候負面情緒,在磨出屬於我們個人的意義。當我們找到意義,雖身在苦難,但希望總在前方等待。
忍氣吞聲,不見得有耐心,可能只是壓抑。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忍,將之視為一種學習的歷程,自我提升,「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說到底,一個人要有耐心,也看情境。如果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麼較容易有耐心,也較有成功可期。所以了解與認識自己,用適合自己的方式行事,能更持續,也對自己更有信心。生涯輔導的重點,跟適性發展,有很大的關係,在這點上,父母得要多用點心,讓孩子的生涯選擇多些彈性。
簡而言之,要培養耐心,第一要給自己足夠的時間,用減法過生活很重要。其次,才是情緒管理技巧,或者修身養性,學習放鬆與專注。最後,要一輩子認識自己,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那麼耐性就容易長久。大人如此,孩子亦然。
.
改編自《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
--------------------------------------------
新書上市預告_博客來現正開放預購中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在關係中,面對愛,接受愛,學習愛,放下愛》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