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你是哪個角色,顧客和零售人員的關係,都可能直接影響顧客的購買決定。店經理可能以為與顧客的互動愈多愈好,但如果銷售員抓錯時機與顧客互動,反而會讓銷售額下滑。目前的初步研究結論看來,重點可能就在於要尊重隱私。
現在零售商急欲設法使顧客走進門,就應專注打造更令人滿意的店內體驗,因此為顧客打造更隱私的購物過程,不僅能提升購買意願,也能提升顧客滿意度。
#顧客 #服務
—
如果您喜歡《哈佛商業評論》、或是覺得我們的內容有幫助,歡迎按下網頁中的「#我要訂閱」,訂閱是支持創造這類內容最佳的方式。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ezManag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什麼是WFH (Work From Home)?全台疫情警戒升到第三級,在家工作(WFH)如何有效管理? 本集實例經驗分享。 :: 企業老闆 不放心辦公室員工不進公司 vs 大家可能染疫的高風險 ,這兩者中間掙扎著。亞洲文化對在家工作最大的阻力在於擔心員工馬虎行事、玩忽職守、或擅離職守,資訊安全 而...
「哈佛商業評論 訂閱」的推薦目錄:
- 關於哈佛商業評論 訂閱 在 哈佛商業評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哈佛商業評論 訂閱 在 哈佛商業評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哈佛商業評論 訂閱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哈佛商業評論 訂閱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哈佛商業評論 訂閱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哈佛商業評論 訂閱 在 我是老查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哈佛商業評論 訂閱 在 [心得] 《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30篇文章》 -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哈佛商業評論 訂閱 在 【優惠即將結束,敬請把握】 訂閱《哈佛商業評論》+《科學人》 ... 的評價
- 關於哈佛商業評論 訂閱 在 林子强:谢谢标叔. 哈佛商業評論Ptt qo1 的評價
- 關於哈佛商業評論 訂閱 在 哈佛商業評論數位版介紹 - YouTube 的評價
哈佛商業評論 訂閱 在 哈佛商業評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要讓超過十萬名員工以上的工廠大軍翻身,怎麼做到?
鴻海精密工業B事業群總經理 #姜志雄 秀出一張標題為「部門覆蓋—72變平台」的大表,頓時讓所有第一次看到這張圖的人讚嘆不已。眼前大表一共72格,每一格對應不同的作業,他說:「系統全覆蓋的真正意義,就是孫悟空72變。」
#鴻海B事業群 #鼎革獎#數位轉型
—
如果您喜歡《哈佛商業評論》、或是覺得我們的內容有幫助,歡迎按下網頁中的「#我要訂閱」,訂閱是支持創造這類內容最佳的方式。
哈佛商業評論 訂閱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專訪台灣之光吳安妮
今年8月剛獲得全球會計界殊榮「傑出國際會計教育家獎」的政大教授 #吳安妮,31年前許下宏願,要把台灣的管理會計讓世界看到,現在,她做到了!這位全球百大管理會計精英,如何走出勤學不倦、樸實淡泊的堅毅人生?
#會計 #平衡計分卡 #AVM #哈佛商業評論
—
如果您喜歡《哈佛商業評論》、或是覺得我們的內容有幫助,歡迎按下網頁中的「#我要訂閱」,訂閱是支持創造這類內容最佳的方式。
哈佛商業評論 訂閱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什麼是WFH (Work From Home)?全台疫情警戒升到第三級,在家工作(WFH)如何有效管理? 本集實例經驗分享。
:: 企業老闆 不放心辦公室員工不進公司 vs 大家可能染疫的高風險 ,這兩者中間掙扎著。亞洲文化對在家工作最大的阻力在於擔心員工馬虎行事、玩忽職守、或擅離職守,資訊安全 而影響工作生產力與工作。
:: 《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列出5個擬定「緊急遠距工作計畫」的具體方向
:: 專注在團隊的產出與績效,來更了解 KPI vs OKR 差異與 各優缺點,搭配應用
:: 戴好口罩,勤洗手,常酒精清潔,防疫加油! 台灣加油!
#國外商管類 讀書會,Great Managers are made, not born. 管理職人、熱愛學習的夥伴們,用一杯茶的時間,減少眼力腦力轉換成本,內化成你的獨門攻略。
★ 本集私語:
若有WFH,遠距工作管理的建議與分享,歡迎到下面私訊區留言
歡迎加入我們讀書會一起交流分享 (FB私密社團加入需填email,若被拒絕請再寫一次即可)
★ 優惠活動:
感謝先樂音響商品贊助 [佳樂CAROL-920s] 外銷品動圈式超心型麥克風 (本集使用)。有興趣可參考-不專業三款mic實測與 團購優惠85折 youtu.be/rUovXlLWftQ (RODE podmic / CAROL 920s / 鐵三角 ATR 2100x-USB )
★ 本集重點摘錄:
1.美國2020疫情啟動WFH 企業從不習慣到優化突破
2.主講者 在2013 八年前管理遠距工作者的經驗分享, 常用的工具
3.《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列出5個擬定「緊急遠距工作計畫」的具體方向,不但讓公司具備應急承受能力,更幫助領導者重新思考公司的整體營運流程與方向:
1. 防患未然 做最壞打算
ex:火災演習 規劃動線 跟 SOP執行
主管們也要思考, 如果有一天你所有的人力都需要遠端工作... 必須想出一個大量員工都遠端工作時,公司仍能正常運作的方法。
2. 詳細列出可能會被影響的職務
3. 清查公司擁有的IT軟硬體設備並確保隨時方便使用
包括 數據安全的解決方案
4. 事先擬定遠端溝通標準
要用哪個軟體或App遠端工作
5. 最重要的一點 , 擬定遠端工作的績效評估標準
更了解 KPI vs OKR 差異與 各優缺點
★ 本集提到的過往重點:,
Ep27.讀書會 (00:12:14) 兩種管理法的量化指標KPI vs OKR
Ep19.管理學名詞 微觀管理
★ 本集分點章節:
(00:00:14) 前言說明+台灣防疫加油
(00:01:03) 不放心讓員工WFH(在家工作)嗎?
(00:03:41) 借用美國經驗從不習慣WFH到優化突破
(00:04:51) 《哈佛商業評論》5點緊急遠距工作計畫
(00:07:49) 兩種管理法的量化指標KPI vs OKR
(00:11:38) KPI vs OKR應用在WFH,實務經驗案例分享
(00:13:11) WFH(在家工作)紀錄出勤,日誌,協作工具google doc, skype等
★ 本集補充資料
6 charts that show what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really think about remote working https://lnkd.in/gaDnpHd
擔心員工在家工作會耍廢?老闆你不只想太多,還想錯了 by READMOO
=====================
Music C.C. by Chester Bea Arthur -Folk Physics / Free Sound Effects https://lihi1.cc/QIOep
@同步更新至
Spotify|Google podcast|Firstory|KKbox|SoundOn|Pressplay| Youtube |TuneIn|MixerBox|Himalaya|CastBox ....等28平台
@節目鼓勵與反饋請到Apple Podcast 給五顆星留言& 記得訂閱
:: 如果您喜歡,請贊助鼓勵我們繼續製作節目💰 https://lihi1.cc/s1mES (50秒影片教學, lihi1.cc/N8vYt )
@活動: 一日之星|報名當來賓|Podcaster聯盟接案推廣計畫 https://lihi1.cc/C3EEF
@如果你也想開始做自己的podcast ,歡迎使用 Firstory 的邀請碼W-B23W9K可得小額啟動基金
★ 本集快問快答:
如果你已有你個人的優勢識別答案,歡迎加入我們讀書會一起交流分享、彼此砥礪喔
以上都來這網址分享 https://lihi1.cc/tZCUD 或 FB社團
@ 歡迎分享
1. 你為何會當上主管?
2. 你是幾歲當上主管?
3. 留下一句主管真心話
@你也想要有一個公司以外的交流成長小組、經驗轉換&彼此支持嗎? 免費加入 讀書會群組
:: IG:www.instagram.com/ezmanagergo
:: FB社團: https://lihi1.cc/NOlrM
@合作接洽 ezmanagerGo@gmail.com (不分大小寫)
:: 上Youtube搜尋「怎麼給星評分」一分鐘教學影片,或點這 https://lihi1.cc/N8vYt (分享給你沒在聽podcast的親友)

哈佛商業評論 訂閱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天來賓是民眾黨立委高虹安,讓我們來談談疫苗跟防疫的成功陷阱吧
所謂的成功陷阱就是當一個企業或組織在各自領域獲得成功之後,就會怯於跨出下一步,進而困在原先的步調和環境中。這就是哈佛商業評論所說的【企業過度仰賴現有商業模式帶來的可預期報酬,便會導致瑞夫斯和哈諾斯所謂的「成功陷阱」。陷入這種困境的企業,無法有新的成長選項】而台灣是不是陷在這樣的防疫成功陷阱當中呢?
面對新冠肺炎,任何國家要走出疫情,必須要有三管齊下的對抗,邊境管制,準確且價格低廉的篩檢,全面性且高效率的注射疫苗;台灣目前符合多少標準呢?現在的成功會不會就是下一次的危機?
今天就請剛對指揮中心做出呼籲的民眾黨的立法委員高虹安,來分析一下台灣目前疫苗取得的機會和防疫的處境吧!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補上一堆新貨到啦)

哈佛商業評論 訂閱 在 我是老查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看完直播,這裡有重點內容的文字整理 https://vocus.cc/@bestguy/5f3ce3a3fd89780001d711cc )
老查第一次直播說書,介紹本月出版的新書《開口問,全世界都會幫你》,根據調查,有85%的美國人都表示自己不喜歡跟別人求助,但另外一個調查顯示,職場中有90%的問題你只要願意跟別人求助就都能解決,這其實是一個真實世界裡面很有趣的矛盾。2015年《哈佛商業評論》十一月號裡面有篇文章有提到,根據研究,財星500大企業裡面,因為員工不願意尋求協助,而導致的損失高達每年數十億美元,包括目標未能達成,延誤了時間,浪費了大量的工時,甚至流失的商機,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開口問,全世界都會幫你》這本書的書名有點像是《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裡面一句話「當你真心渴望追求某種事物的話,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完成」。但照這本書的意思,如果你沒有開口求助,就算心裡再想要完成一件事,全宇宙都還是沒辦法幫你,因為其他人根本不知道你想幹嘛,所以你要懂得開口說出來。我自己讀完之後非常有感,因為我就是不喜歡請求別人幫忙的那種人。因此書裡提到的許多「死都不求人」的想法與行為,我都有類似的經驗。
你還可以在這裡找到老查—
我是老查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oldchaoldschool
老查的YouTube 頻道訂閱 https://bit.ly/2PdRXgs
老查的「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bestguy

哈佛商業評論 訂閱 在 【優惠即將結束,敬請把握】 訂閱《哈佛商業評論》+《科學人》 ... 的推薦與評價
訂閱 《哈佛商業評論》+《科學人》一年12期優惠價3,760元再贈《科學人》雜誌Keep Reading!專屬筆記本. 優惠內容:http://goo.gl/tzZ3Jv ... ... <看更多>
哈佛商業評論 訂閱 在 林子强:谢谢标叔. 哈佛商業評論Ptt qo1 的推薦與評價
订阅 流程. 选择杂志>>加入购物车>>提交订单>>支付完成>>配送到家. 《 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 简称HBR),创刊于1922年,是哈佛商 ... ... <看更多>
哈佛商業評論 訂閱 在 [心得] 《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30篇文章》 -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30篇文章》讀後心得
經理人、職場工作者與創業家必讀的案頭寶典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hbr-at-100/
五年前,當我還在台積電擔任工程師的時候,以團隊領導者的身分(Team Leader)帶著
另外八名工程師執行專案。當時我對「管理」和「領導」還很稚嫩,所以我訂閱了一本雜
誌,試著加速學習管理領導的訣竅。這份雜誌為我的職涯帶來了成長的轉機,它就是《哈
佛商業評論》。
《哈佛商業評論》帶給我的幫助
在我還沒有愛上閱讀書籍之前,我認為《哈佛商業評論》在我心中埋下了那顆愛書的幼苗
。
雖然公司內部對有潛力的工程師會提供一些教育訓練,但我急切地想要「加速」自己的成
長曲線。尤其在開始面臨帶領小團隊的壓力之後,深深覺得有太多能力上的不足,所以我
就求助於市面上最具權威的商業管理雜誌,也就是 1922 年由哈佛大學商學院創辦的《哈
佛商業評論》。
當時,我鐵了心直接訂閱兩年份,抱著一種「付錢才會認真學」的心態,就這樣開始接受
每個月一本新雜誌的洗禮。我當時還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只有在讀完每一本的時候,
挑一個我覺得可以用在職場上的策略才試試看,或者把書中的一些範例句抄在筆記紙上,
等著日後派上用場。
像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敏捷式專案」和「僕人式領導」就是從《哈佛商業評論》學來的,
我都試著把這些新穎的概念放到工作上做實驗。當時有些團隊成員看到我在讀這本雜誌,
他們臉上的表情就像在 OS:「老闆,你又要用什麼新招式對付我們了…」雖然,每本雜
誌我都只讀不到三成的內容(沒興趣的文章我就跳過),但是經年累月下來,對我產生了
一種淺移默化的薰陶。
偶爾閱讀《哈佛商業評論》的習慣在我心中埋下一個信念:「我可以從全世界頂尖的管理
專家身上直接學管理和領導技巧,不必受限於公司的文化,能看到比身旁同事們還要廣闊
的視野。」以前我曾帶過的下屬對我說過:「你是我看過最不像台積電主管的主管。」或
許,這就是一種另類的肯定。
經典中的經典大集合
《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30篇文章》這本最近出版的新書,就是我覺得必須收藏的經
典之作。因為書中集結了《哈佛商業評論》過去 100 年來最受歡迎的 30 篇「經典文章
」。
為什麼這些經典值得收藏?像是我們常在商管或職場文章聽到的一些「術語」,或者是某
些經典商管書的作者,他們絕大多數都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過文章。甚至有些作者是
因為發表了文章而獲得關注,然後再依據文章的內容,延伸和擴編成一整本書。
這本書集結了像是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的「破壞式創新」,金
偉燦(W. Chan Kim)和芮妮.莫伯尼(Renee Mauborgne)的「藍海策略」,艾美.艾德
蒙森(Amy Edmondson)與馬克.摩坦森(Mark Mortensen)的「心理安全感」,以及眾
多偉大的管理學者和企業領袖的作品。
我認為,與其到處讀很多人對於這些經典術語的二手、三手、四手的詮釋,不如直接閱讀
最原始的那篇經典文章出處。《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30篇文章》收錄的文章我以前
只讀過少數幾篇,而現在我直接閱讀整本書,每一篇都讓我在心裡吶喊「哇」的一聲,就
是一種感到震撼、mind-blowing 的感覺。
自我管理是一切的基石
我簡單摘錄一篇來分享何謂經典。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在《
哈佛商業評論》發表過〈自我管理〉(Managing Oneself)這篇文章,讓自我管理的觀念
開始擴及到全世界的職場工作人士。
在以前的年代,員工比較傾向於把自己當成公司機器底下的螺絲釘,很少會主動思考該怎
麼以「企業」經營角度和方式來管理「自己」。但是,如果我們自己就是一家企業,我們
會如何管理自己?杜拉克給出以下這些指引。
找出自己的長處
只有當一個人發揮自己的長處時,才會有優秀的表現。就像一家公司要發揮它在市場上的
優勢,才能取得先機。杜拉克說:「發現自己長處的唯一方法,就是進行回饋分析。每當
你做出重大決策或行動時,記下你預期會發生的情況,等 9 到 12 個月後,再把實際結
果與你原先的預測相比對。」這個方式強調的是「紀錄」我們心裡的預期和實際的結果。
不要只是在心中催眠自己有哪些長處,而是透過實際的結果去驗證出來。
瞭解自己是怎麼學習的
每個人最適合的學習方式各有不同。像是有些人擅長用閱讀文字的方式來學習,但有些人
擅長透過跟別人的交談來學習,或者有些人只有在做筆記和寫作的時候才能有效學習。杜
拉克認為:「別想改變自己,這是很難做到的。你應該努力改善自己的做事方法,同時,
盡量不要接下自己做不來或做不好的工作。」如果你明知自己是一隻魚,就不要強迫自己
一定要爬樹。
遵循自己的價值觀
杜拉克年輕時在倫敦從事投資銀行業,雖然他很擅長、表現也很好,但他看不出自己當資
產經理人的角色有什麼貢獻可言。他後來體認到「人」才是他最看重的,否則當他老的時
候成最有錢的人,人生還是沒有意義。而最後他選擇辭職。他認為:「一個人如果想在組
織中有所發揮,他的價值觀必須與組織價值觀契合。兩者並不需要完全相同,但必須相當
接近,可以並存。否則,個人不但會有挫折感,也無法做出貢獻。」價值觀是最終的檢驗
標準。
產生貢獻的方式
要對一個組織產生貢獻,常常不是什麼遠大的雄心抱負,而是在短期內就能夠產生正面影
響的貢獻。杜拉克是這麼說的:「我們幾乎不可能預測太久以後的事,這樣做也不會有什
麼收穫。通常,把期限訂在18個月內,計畫仍能維持清晰明確。」我們只需要問自己今後
一年半內,要在哪些領域深耕、該怎麼執行,就能達到改變現狀的成果?
最後,杜拉克提到:「自我管理對個人有一些前所未有的嶄新要求,尤其是對知識工作者
。要做到自我管理,每位知識工作者的思考與行為就必須像一家企業的執行長。」當我們
不再把自己當成一顆螺絲釘,而是把自己當成一家要永續經營和成長的企業,我們對自己
的管理方式將截然不同。這也是歷史上很多成功人士之所以有偉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後記:希望我五年前就讀到
我認為無論是企業的資深經理人、喜歡商管書讀者、或剛開始接觸經營管理的人,《哈佛
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30篇文章》是一本值得收藏起來並重複閱讀的書。我相信從這一本
書中獲得的啟發,將遠大於市面上大部分的衍伸著作。這是一本我希望五年前的我就讀到
的一本書。
附帶一提,前陣子《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的執行長楊瑪利透過 Podcast 專訪瓦基
,我們在節目上聊了另外三篇文章的內容,包含了〈成功人士與眾不同的9個做法〉、〈
藍海策略〉和〈為什麼你至少要有兩份職業〉。我在節目上克制不住心中的興奮,一直跟
瑪利姊分享我是《哈佛商業評論》忠實訂戶的心路歷程。如果你想聽這集節目,歡迎前往
收聽「#54-5 楊瑪利✕閱讀前哨站:瓦基站長,下一本讀什麼?|哈佛人物面對面」。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64.20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60576427.A.05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