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參加了「在臺灣跟Craig 藝起逛英國講座」:大英博物館-館藏大揭密。
跟Craig 藝起逛英國 Craig's Tour UK是下港女子很推薦的粉絲頁,版主Craig是倫敦藍牌導覽員。
【認識藍牌導覽員】
藍牌導覽是倫敦最高級的官方導覽,唯有藍牌身份,才能從倫敦定點建築物,導覽到距離倫敦一小時內的近郊,目前全英國註冊的藍牌導覽大約一千多人,而台灣只有十幾人有這張特殊執照,具備中英文可以雙頻道切換的藍牌導遊約五六人,而Craig就是其中之一。
取得執照不僅需具有英國居民身分或工作簽證,15000題的考古題涉及了城市的文學、歷史、藝術、建築,甚至天氣,也需要研修112門英國歷史課程,以及實戰約20小時的現場導覽簡報,簡直是過了今天,這座城市所有的昨天都會成為考題的一部分。
能在臺灣聽到倫敦藍牌導覽員的演講簡直可遇不可求(Craig在一月就先暫時回台了,除了拍照露臉外,其他演講時間大家都全程戴口罩。)
Craig透過一張張文物圖片與大英博物館線上導覽,帶領大家以英國為基點,行走與世界各國歷史上的愛恨糾葛,涵蓋希臘、羅馬、伊拉克、墨西哥、馬雅文化至復活節島的摩艾石像,這些文物同時又轉換為我們熟悉的電影元素,像是:哈利波特的路易斯西洋棋、星際大戰,或是博物館驚魂夜,兩個多小時的知識洗禮,難以一一記載,下列分享些有趣的部分:
【下港女子筆記】
1. 大名鼎鼎的大英博物館,陰影面大概就是同時也被諷為收藏最多掠奪文物的博物館,如果前往希臘,眼前僅有帕德嫩神廟的建築,卻沒有帕德嫩神廟的石雕,因為石雕都在大英博物館中,目前人權律師Amal Clooney(就是喬治克隆尼之妻)以追究當年英國取得的不正確性,幫希臘政府與大英博物館打官司,「文物返還」是近年全球博物館面臨的重大課題,而這官司還在進行中,帕德嫩神廟石雕群的歸途依然渺茫。
2. 西洋藝術史中常見的白色石雕,大多原型都不是白色的,只是色粉在歲月中早已掉光了,而先前因色粉根據尚未普及,大家都以為石雕原先就是白的,博物館清理人員也都越洗越白,所以哈利波特中的巫師棋有紅白兩色,其實也才是路易斯西洋棋原有該有的樣貌。
3. 羅塞塔石碑是近代研究古埃及歷史的重要里程碑,這塊石碑同時刻有三種不同語言版本的同樣內容,使得考古學家才有機會對照各語言版本,解讀出已經失傳千餘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義與結構,同時也是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而啟蒙展覽廳也有複製品可以摸。
而在英文中,如果用Rosetta Stone形容一個人,就是此人善用多國語言的意思,下港女子剛在網路上搜尋Rosetta Stone,果然國外也有語言學習的網站使用這個名字當品牌名稱。
其他關於英國的種種文化趣味,就歡迎大家去追蹤「跟Craig 藝起逛英國 Craig's Tour UK」囉!
【下港補充】
*Google Arts & Culture從2011年推出至今,搜集了全球1200間的博物館、藝廊藏品,在家動動手指,就可以線上看遍大英博物館: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
或許大家會驚訝大英博物館的陳設方式沒有想像中新穎,但Craig指出他珍貴於擁有全歐最頂尖的研究人才,研究陳列文物背後的脈絡與意義。
*想更了解希臘政府與大英博物館間的帕德嫩神廟石雕之爭,可以參考此篇專欄: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the-stone-carving-of-parthenon/
哈利波特2國語線上看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2/2 星期五 絕對音樂】
「不求與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
要哭就哭出激動的淚水,要笑就笑出成長的性格。」
因為~~缺少勇氣,我們才會一直困在痛苦的循環中,
試著向過去揮手,踏出狹獈的心境,海闊天空,我們可以做自己。
下午4:00-5: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 http://www.kiss.com.tw/radio_hq.php?radio_id=238
*************************
《KJ羅琳:真正的勇敢,是從創傷中重生》
二○○七年底,英國獨立電視台(ITV)拍攝的紀錄片「J. K.羅琳:輝煌的一年」(J.K. Rowling: A Year in the Life),才開場,製作人詹姆士.倫希就劈頭直問這位當今世上身價第一的暢銷女作家,此生最欣賞的美德是什麼?羅琳毫不猶豫地回答,「勇氣。」「人在經歷過戰爭或是災難後,要回到原來的生活很難,重建比摧毀困難多了,」面對鏡頭,她沒有保留地回應任何問題,「當然,讓生命結束是最俐落的結局,但在我心中,真正的勇敢是從創傷中重生。」現實人生裡,羅琳一路走來的成長歷程,與她創作的長篇冒險史詩《哈利波特》如出一轍,強韌地展現一個生命如何用愛與勇氣,挺身力抗黑暗與磨難,終而歷劫歸來。人們總是嚮往成功,但等在那之前的暗潮,不曉得曾經吞噬了多少人。羅琳差點就是。一九九四年的聖誕節,羅琳剛結束一場短暫混亂的異國婚姻,窩居在英國愛丁堡一個沒有暖氣的公寓。她身無分文,身邊還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女嬰。加上母親因病早逝,與父親長年感情疏離,一次又一次渴求人生幸福卻不得的失落,瞬間如山洪爆發淹沒了她。羅琳得了憂鬱症。當時,她還不到三十歲。那段萬念俱灰的日子,自小好奇心濃厚的羅琳,甚至對事物失去感覺,也懷疑快樂是否就此遠去。「我一度覺得自己像廢物,」羅琳在接受BBC專訪時曾說。《哈利波特》裡,全身罩著斗蓬,會吸走人們希望、幸福與生存渴望的「催狂魔」,就是在那段低潮時創作出來的。羅琳一度想尋短,所幸,摰愛的女兒救回她一命。每天早上睜開眼,羅琳看見一個小生命安詳無憂地躺在她身旁,而這一切是多麼的神奇。她驚覺,自己必須為所愛的人活下去,於是開始向外求援,接受了九個月的心理諮詢治療。在這部紀錄片裡,羅琳重回當年在愛丁堡的小公寓,那是她完成第一本《哈利波特》的地方。整整十年,羅琳沒有再回到這間屋子,但當她一踏進去,眼淚就撲簌簌地直落。「在這裡,我的人生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羅琳別過頭,不斷用手背擦去眼淚,「我在這裡找到了自己,雖然當時我的生活過得一塌糊塗,但反而因此得到解放!」我是個努力發揮才華的人!「所以我立志要寫作,就寫了《哈利波特》,心想最糟不過是被退稿,怕什麼!」她吸了吸鼻子,愈說愈激動。而當這枝彷彿施了魔法的想像之筆逸出牢籠,一寫就是十七年。至今,《哈利波特》全系列被翻譯成六十五國語言,全球賣出三億五千萬冊。羅琳不僅靠寫作解開自身封印,也擁有了她想都沒想過的財富與地位。現在,羅琳可以隨心所欲去最愛的蒂芬妮購物,穿上漂亮衣服與鞋子,十指也常擦著醒目的紅色蔻丹。然而,沒變的是那雙像小孩般澄澈晶亮,偶爾摻了點神祕的碧綠色眼睛。從無名小卒翻身成為《時代雜誌》二○○七年的風雲人物,羅琳令人敬佩的是,她始終沒有背叛自己。就如同面對過往失敗,羅琳的態度從不遮遮掩掩。「那有什麼好丟臉的?我反而對於自己克服了這些困難,覺得十分驕傲!」她曾說。即使《哈利波特》第四集推出後,在全球迅速走紅,她也沒有更動過最初的寫作計劃,說好只寫七集就是七集。而且故事結尾早在一開始就決定了。「如果說,羅琳的生活和創作都是為了追求完整的掙扎,那麼她現在算是如願以償了,」詹姆士.倫希說道。那段貧苦歲月,羅琳沒有忘記,更對當前人們漠視因為社會極度不公而引發的犯罪問題忿忿不平。於是,有資源的她,陸續捐了好幾百萬英鎊,還成立慈善基金會。她的筆也沒有停下。目前羅琳正在著手創作給一本給小朋友看的政治寓言,但何時要完成,沒有期限。「我想再回到那個沒沒無聞的狀態,沒有人知道我在寫什麼,我也用不著趕稿,」她幽默地說。紀錄片的結尾,製作人問羅琳希望怎麼被世人記住?她點了點頭,緩緩地回答,「一個把才華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人。」愛與勇氣,讓一位單親媽媽變身奇幻女王,挺過生命的黑暗與磨難...
(文章來源: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5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