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如我又來介紹這個月相當有興趣,也非常想趕緊一讀的新書們,若有人在意,得先說聲不好意思,因為這個月是維持快兩年來首度沒有本月選書的一次,最近處於水深火熱狀態,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不過,很快也會有對這裡極其重要的消息準備和大家分享,請稍微期待一下,可能有些眼尖的朋友已經發現了,不過現在容我暫時賣個關子,就先將焦點放在近期推出哪些令人目不暇給的好書上。
⠀⠀⠀⠀⠀
⠀⠀⠀⠀⠀
如果四月份有選書,這幾本就是我的首選名單。首先是,世上最有可信度的推書大師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去年最愛小說之一《#消失的另一半》,作者布莉貝內特曾說,這本書創作的靈感,是她與母親的一通電話。母親說起自己位在美國南方路易斯安那州的故鄉:「那個小鎮的人通過結婚,來讓自己的小孩看起來一代比一代白。」她聽完立刻拿起筆記下這件事情,從此成了小說《消失的另一半》的主題。16 歲那年,雙胞胎姊妹一起逃離家鄉。妹妹絲黛兒假扮白人,成了富太太,終於得到想要的一切。為了隱瞞身世,一生戰戰兢兢,與女兒、丈夫之間總是隔著謊言。姊姊德姿蕾重回出生的小鎮,守候她們年邁的母親,日子雖然踏實,卻從未忘記大城市裡的精采生活,更放不下從此失去消息的妹妹。30 年後,姊妹倆的女兒也離家遠行。兩位少女像她們的母親當年一樣,各自背負著創傷與想望。當兩人遇上彼此,新世代躁動的心靈不禁揭開陳年的家庭祕密,所有人在時間的長流中,終要承擔起自己的選擇。這個故事橫跨三代人,綜觀劇烈變動的 40 年歲月,從種族、階級到性別,人們永遠在外界期待與自我之間拉扯,對未來茫然、對親密關係寄予渴望。當我們決定為了未來賭上過去,生命裡消失的另一半,是成長必然的代價?還是終生放不下的過往?
⠀⠀⠀⠀⠀
其次為葡萄牙文壇超重量級作家莉迪亞豪爾赫的經典作品《#畫鳥的人》,這座葡萄牙南方的古老大宅,距離大西洋夠遠,無法聽到暴風雨中的碎浪,但也離得夠近,足以使牆壁被空氣中的鹽腐蝕。1950 年代,原是熱熱鬧鬧的務農大地主,八個兒女卻相繼出走,如同當年的華特。空蕩的宅院中,只剩老范西斯科、大兒子庫斯多喬、瑪莉亞艾瑪和四名孩子。她,庫斯多喬和瑪莉亞艾瑪名義上的孩子,總是盡力讓自己既不在場也不缺席。她一直都知道瑪莉亞艾瑪嫁給了兩個男人,三個弟弟並不是她的親手足,也知道她的所有身分證件都是謊言。但這都無關緊要,因為她所珍惜的一切也在這座大宅。直到那年初冬,家族中的浪蕩逆子,那個華特大兵回來了。1963 年冬日,他就這麼出現在眾人面前。他的回歸,讓所有人的祕密起了變化,埋藏在地下的家族之謎破土而出。那個雨夜,華特駐足於樓梯上,一如之後他偷偷探視女兒的每個晚上。她其實都知道,他的離去,他的到來,他的家書,他畫的鳥圖。她都知道。此書以雋永文字、優美文筆,喚起了現今處在不斷變化世界中的人們,透過大宅中那名幾乎無聲的女孩之眼,訴說了那段葡萄牙 1940 至 1980 年代農村社會的氛圍,寫盡大家族的繁盛與衰敗。
⠀⠀⠀⠀⠀
再者,本月最受矚目的翻譯文學作品莫屬卡爾奧韋克瑙斯高《#我的奮鬥》,因寫作內容過於真實,在出版後曾多次遭受親人反對,儘管如此,評論者卻認為這樣的露骨反倒滿足了人們最深處的窺視欲。《我的奮鬥》第一冊甫出版就迅速引起熱議,除了暢銷挪威,也迅速售出各國版權。全六冊的半自傳體小說,主題分別為:死亡、愛情、童年、工作、夢想與思考,每一冊都從生活中洞察出深刻反思,以樸實的日常經驗喚起讀者強烈的共鳴。作者不避諱揭露的事實的寫作風格也是造就出如此精彩敘事的原因。在克瑙斯高的寫作策略成功後,北歐也有越來越多作家紛紛效仿,引起一波克瑙斯高的美學風潮。系列初始,克瑙斯高就以父親的死亡作為一切開端。他的父親嚴肅、寡言,對待工作十分認真,卻是個失職的父親。父親的死重新讓他想起了曾與他相處的一段童年時光,他是如何在那樣的威嚴底下成長,又是如何從中找到破口學會叛逆。父母離婚後,父親與他的關係變得更加疏遠,得知父親死訊,想起上一次單獨與他談話,竟已是一年半以前的事情。晚年的父親儘管試圖在他面前維持著端正、得體的樣子,但實際上已落魄不堪,終究端正的形象沒能印入克瑙斯高眼中,而那間父親死去的屋子,更是充滿了大量的垃圾、空酒瓶、髒污……那是巨大孤獨的極致。
⠀⠀⠀⠀⠀
以及,個人非常熱愛的藝術家芙烈達卡蘿的傳記小說《#世上沒有純粹的黑:芙烈達的烈愛人生》。她,芳齡 18 就遭逢嚴重車禍,公車的鐵桿貫穿她的陰部與腹部,導致終身殘疾,兩次截肢。她說,當全身都劇痛無比,你就感覺不到疼痛了。她,與情場浪子結婚,被無數次深深背叛,與他一度離婚,一度復婚,並為他經歷三次流產。她說,遇見他,是比遭逢車禍,還要可怕的災難。她,曾在所有人都唱衰的情況下堅決相信愛情,結果卻被至親至愛的人們雙雙背叛。她說,人對痛苦的承受能力,遠遠超乎你我能想像。她,模仿愛人,出軌探索自我慾望,潛心藝術創作,卻以靈魂知己的身分贏回了愛人,以及死亡病榻前十餘年來的不離不棄。一個為藝術與愛情滿身傷痕,最終燃燒殆盡的烈火女子。一位站在壁畫大師身旁的陪襯,最終成為讓所有男人都失色的世紀天才。一生與苦痛相伴,卻從不絕望頹廢,昂首面對生命中種種殘酷的時刻。她,是芙烈達卡蘿,你再也不會見到如此堅韌的女子。
⠀⠀⠀⠀⠀
吳爾夫的《#普通讀者》也是我一直想讀,卻苦無機會補上的作品,終於等到此書的重新問世。她以隨筆的形式,沒有教條、不帶成見、無拘無束地談著自己對作家與作品的印象,而她的對象,就是與她同樣熱愛閱讀的「普通讀者」。博覽群籍的吳爾夫,以平易的筆調,如數家珍地為我們介紹了康拉德、契訶夫、勃朗特姐妹、珍.奧斯汀、蒙田、托馬斯‧哈代,以及我們不熟悉的一些作家的生平、作品、寫作生涯和趣聞軼事。她讓這些人物起死回生,在讀者面前活靈活現,字裡行間不時流露她特有的敏銳、機智與幽默,讓向來被視為枯燥的文學評論發出迷人的異彩。從吳爾夫的漫談中,能清楚感受到她對閱讀的熱愛,以及她對文學、歷史、人生的細膩觀察與思考。想讀懂吳爾夫,本書絕對是最容易入門的作品。另一本相當有意思的小說是法國作者尤安巴爾貝羅《#我在西伯利亞的監獄》,據說比電影更電影,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真實追獵行動。事發在距離貝加爾湖不遠的地方,就在我打造美滿家庭的伊爾庫茨克,東西伯利亞的首府。那是個早上,一群蒙面人突然闖進家裡,五歲的女兒嚇到大聲尖叫。我在她面前遭到逮捕,然後被毆打、審問,更意想不到的是,他們竟然指控我對自己的女兒不軌。暗處有一夥人啓動了一部毀滅機器,粗暴而無情,擁有格別烏為它發明的名字:黑資料。他們揚言要將我關進黑牢,讓我永不得翻生,因此我的逃亡行動,就此展開。
⠀⠀⠀⠀⠀
科幻迷不容錯過的經典,艾西莫夫《#永恆的終結》,戰爭、瘟疫、地震、洪水,太多的苦難交織成人類的歷史。如果能夠操控時間,在過去未來億萬年的時間裡自由穿梭,在某些關鍵的時刻改變現狀,那麼,我們是否就能夠操控歷史?如果歷史能夠設計,那麼,人類是不是就可以活得更好?於是,在 27 世紀,有人發明了「時間力場」,創造出一個超越時空之外的領域 ──「永恆域」,匯集了來自不同世紀的少數人。他們隱藏在時間之外,暗中監督人類的歷史發展,在關鍵的時間點製造微小的改變,避免真實的世界發生重大災難,危害到人類的生存。他們叫「永恆人」。「永恆人」的使命,就是保護人類,確保人類幸福。主要分成三種專家:觀察員、計算師、執行人。觀察員負責收集真實時空狀態的資料。計算師負責研擬改變真實時空狀態的計劃,並分析這些改變對未來的社會和人類的影響。執行人負責執行這些計劃。他們的行動稱之為「最低程度的必要改變」,用最少的傷害來為人類創造最大的幸福。例如,在某個時間點打開一扇門,就會創造出驚人的結果。然而幸福是必須付出代價的。當永恆人發現某些發明創造會引發嚴重的後果,他們就會及時阻止那些東西出現,於是,在永恆人的保護下,許多科技和藝術都流失了,人類的進步停滯了。於是,在漫長的十幾萬個世紀裡,人類幾乎沒有改變。但奇怪的是,永恆人無法進入 70000 世紀到 150000 世紀之間的時空。他們稱之為「隱藏的世紀」,那裡似乎有某種奇怪的力量在阻擋他們。
⠀⠀⠀⠀⠀
還有相當喜歡的作家之一史蒂芬褚威格《#人類群星閃耀時》出了德文直譯新版,本書德文原題 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意指「人類的偉大時刻」,以戲劇性的敘事,書寫真人真事,體現歷史人物面對人生轉捩點時的內心曲折。褚威格將這種體裁命名為「歷史特寫」,每一篇均在在反映出他當時閱讀到並深受感動的史料文獻,以及他對時局、對文明的深刻關懷與無盡憂思。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永不停息;是非成敗的定義,總也說不清。積累多年的功勞與苦勞,可能因一秒鐘的猶疑而被全盤否定;也或許你一夕之間享盡眾人掌聲,隔天一覺醒來卻被同一批人唾棄。當故土再無容身之處,有人選擇在世界盡頭向不朽逃亡,力爭一線生機;也有人甘冒大不韙的罵名,只為掀起貫徹理念的革命。文明的進程正繫於人的一念之間,無論功成或飲恨,他們都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指引後人方向的閃耀恆星。《人類群星閃耀時》截取西塞羅、拿破崙、歌德、托爾斯泰、列寧、威爾遜等人生命中的關鍵一刻,透過褚威格洞察人心的慧眼與才氣縱橫的妙筆,讓他們的故事不再只是死板的知識,而是慷慨激昂又扣人心弦的勵志經典。
⠀⠀⠀⠀⠀
迫不及待想展讀的華文作品,當然必須是這本洪愛珠《#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她自小看著有頭家娘風範的外婆與母親,進出廚房,起灶架鍋,張羅數十家人員工日常吃食,宴請東南亞與中東等地賓客,哄嚷熱烈,直到滷肉飯、蒸冬瓜肉餅、芋棗甚至一碗煲粥,俱成為她日後的念想。她曾與外婆、母親,三代女子,穿行在大稻埕與永樂市場,買鮑參翅肚、麵龜椪餅、胡椒肉桂蠶豆,見識老鋪的講究,練就一套對古早物什的擇選標準。她熟稔蘆洲湧蓮寺周邊,在旺鋪裡食切仔麵黑白切與米苔目,飲青草涼茶,更向在地攤商習得剁雞的技巧,與若干習俗規矩。如此種種,養出她一雙識貨的眼睛,一根敏銳的舌頭,一個老派的靈魂;更化作筆下時而雍容深情、時而輕俏意趣的篇章段落。「長長的百年的大街上,四顧僅餘我一人。」當至親家人一一遠行,她最終成為一個自擁廚房的女子。然循著吃食滋味,她重回那仿如傳說盛世的親族過往,再現早輩人的心志與作風。她且飛港島,尋覓那一路喝到大的福建茶行鐵觀音;從曼谷買齊各尺寸的猴桃標白藥油;自檳城拎回一口像似外婆「烏鼎」的印度黑鐵鍋……老食、老物、老鋪、老市場,是回返時間的甬道,是追尋記憶的線索。她還以此學會撫慰自己,做人待人,並學會看人間煙火,安身定心的過日子。
⠀⠀⠀⠀⠀
崔舜華《#貓在之地》則是她第二本散文集,刻劃一切離聚的傷痛怨咒與暴烈激昂,逝去的碎裂的愛於焉拾遺湊整。生而在世,愛恨加身無可抵禦,於是紋身以痛以咒語,也豢貓拾物以眷戀寄情,然而體內的魔,對愛與美的渴求,未有被鎮壓的一日。詩辦不到的交給散文,於是崔舜華再次將濃烈情感佐以酒精尼古丁與無數藥片,吞吐成如詩的字句,甚而比詩更危險,更袒露,更濃烈。另一本香港作家鍾耀華的
《#時間也許從不站在我們這邊》收錄了作者從 2016 到 2020 年底寫下的文章,呈現他在後傘運時代的思索歷程;思辨與抒情,智性與感性,經常在他的文字中並存不悖,難以歸入既有文類,卻形成一種破格文學之美。而這份美,是來自於一個人不與世界的不可忍受尋求和解,選擇直面痛苦、殘酷與不義,同時仍渴望超越。「時間也許從來不是站在我們這邊,問題只是我們是否願意站在良知的一邊。」作者經歷城市起伏的流變,見證歷史再開的瞬息。現世為每個人繪製肖像,他拒絕順從,以寫作贖回主體,用文字重建、叩問自我與世界的關係。
⠀⠀⠀⠀⠀
日韓作品也包括日前推薦過的權汝宣《#黃檸檬》,透過三名共同經歷一起駭人聽聞的「美女高中生兇殺案」的女性視角,從不同立場、處境,裡裡外外探問這個社會的目光是如何強加在人們、在女性身上,思考創傷過後數度翻轉的善惡、生死、存在等種種命題。著沉魚落雁之貌的海彥,據說美得危險致命年僅十九歲的她,卻被發現陳屍在學校附近的公園花壇,頭部遭到盾器重擊,雖然社會高度關注,但兩名嫌疑較大的男同學皆因有不在場證明而使案情陷入膠著,最終不了了之。一條性命的香消玉殞成為事實,罪惡感卻會毀了好幾個人的人生,顫抖掀開長年覆蓋的薄紗方能察覺到,原來走過這一遭的每個人都各自背負著恐懼而活,抱殘守缺,踽踽獨行,以及一份受孤獨百般侵蝕下才緩緩浮現的失落、理解和釋懷。
⠀⠀⠀⠀⠀
其他是新田次郎文學賞、未來屋小說大賞與靜岡書店大賞三冠王的得主伊與原新《#月亮前方三公里》,透過六個受挫的心靈,六段人性的考驗,六篇理性與感性交會的暖心物語,展現自然紋理與情感肌理的動人凝視,人生本來就充滿了後悔,但有時候,即使這樣也無所謂。還有,睽違多時的安倍夜郎《#深夜食堂23》,章魚先生的香腸、七草粥、八寶菜、辣油蔥豆腐、蒟蒻生魚片、芋頭雞鬆汁,每一口滋味,每一種愛的形式,持續每晚在這裡,與等待它的人相會。安倍夜郎筆下的《深夜食堂》裡,每則故事獨立成篇,不必擔心跟哪個角色不熟,突然想念哪道菜就能翻閱,想進去坐隨時可以從任何一集坐進來。在這裡,每道料理雖然獨立,吃入口中的感受卻是共通的。透過 14 道日式家常菜,參與這些食客的人生際遇,時而溫馨,時而開懷,偶爾也令人鼻酸。簡短的是故事,漫長的是人生,持續邀請你掀開暖簾入店來,用他們短短的故事,陪伴你面對長長的人生。
⠀⠀⠀⠀⠀
壓軸的兩本都極具分量,跟磚塊書一般厚重。先看橫山秀夫的《64》,關於一件 14 年未破的綁架案,道盡了人性的幽微暗湧。昭和 64 年只維持了短短七天,猶如海市蜃樓,但這一年確實存在。就在這一年,犯人綁架殺害了一名七歲女童,躲進了平成到來的歡呼聲中,而這起事件在警界暗地裡的代稱,正是「64」。三上信義,前任刑警、現任 D 縣警媒體公關、女兒失蹤中的父親,正在焦頭爛額的處理記者們針對交通事故犯人匿名問題的嚴重抗議。這時他又被告知,統領全日本 26 萬名警察的警察廳長官要來視察,特別是針對公訴期將屆的「64」懸案。更麻煩的是,被害者家屬還拒絕接受長官的慰問。為了說服家屬,三上設法探究背後的原因,沒想到竟然受到刑事部的全面抵制。在各方夾擊與壓力之下,三上意外得知了長官前來視察的真正目的。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面臨巨大危機的 D 縣警,竟又迎來了另一起重大的案件。全書以警察體系為背景,細膩感人的描寫,緊張、緊湊又峰迴路轉的劇情,加上令人爆哭的結局,構成了這部當年未出版即轟動的長篇鉅作,全球讚聲不斷,公認為橫山秀夫小說世界的顛峰之作。
⠀⠀⠀⠀⠀
最後是多次介紹過、含金量極高的諾蘭信徒聖經《#諾蘭變奏曲:當代國際名導 Christopher Nolan 電影全書》,本書作者,同時也是美國著名影評人的 Tom Shone,完整紀錄了諾蘭導演之路至今的每一部作品,深入探索理念、製作、編劇、攝影、美術、剪接、配樂各層面,依序以「方向」談《跟蹤》,以「時間」談《記憶拼圖》,以「感知」談《針鋒相對》,以「空間」談《蝙蝠俠:開戰時刻》,以「幻象」談《頂尖對決》,以「混亂」談《黑暗騎士》,以「夢境」談《全面啟動》,以「革命」談《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以「情感」談《星際效應》,以「生存」談《敦克爾克大行動》,最後以「知識」談疫情時代下的中流砥柱《天能》。內容則從諾蘭的成長生活,求學過程,電影如何影響他的童年,文學、建築、《星際大戰》、《2001 太空漫遊》如何拓展他的心智,《銀翼殺手》、《異形》如何奠定他對「導演」的想像,大學時克難地拍攝出學生電影,到《記憶拼圖》的四處碰壁而後一鳴驚人,一切鉅細靡遺,目前已經完食,且讀得過癮非常。
⠀⠀⠀⠀⠀
⠀⠀⠀⠀⠀
⠀⠀⠀⠀⠀
(以上文字節錄自各出版社書介。)
哈托爾地下城 在 火腿哈密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8.3 新增坐騎-大部分拿法一覽
.
同盟種族坐騎
商隊土狼
狐狸人同盟種族任務完成
該坐騎的頂棚是可以拆卸的,拆掉就是一般的土狼。
https://imgur.com/7RMKmFs.jpg
.
機械岡機械陸行鳥
機械地精同盟種族任務完成
https://imgur.com/wXg49ZB.jpg
.
.
商店購買
沙塵夜刃豹
完成黑海岸英雄模式可以找補給官購買,聯盟提拉加德海灣碼頭-補給官斯朵弗基,部落贊達拉碼頭-補給官慕卡拉,圖片顯示都是聯盟是BUG,都是350個自己陣營的獎章,聯盟部落共用同一模組。
https://imgur.com/eCTCfT2.jpg
.
蟲巢惡蜂
主線完成到一個階段,怒西昂會出現在心之室,他會販售一些商品,其中包含該座騎,100000腐化硬幣。
https://imgur.com/5HtFDWl.jpg
.
塵土天懼鳥
奧丹姆突襲事件新陣營-奧丹姆協議者-聲望崇拜,補給官蔻菈販售24000G
https://imgur.com/vMPLYJ9.jpg
.
萊加尼戰蛟
恆春谷突襲事件新陣營-萊加尼,商人”張古”販售,需求是一個道具[完好的雲蛟鱗片]。
.
[完好的雲蛟鱗片]是稀有怪"雷倫"稀有掉落,"雷倫"是出現在恆春谷西邊入侵的時候,郭萊院最深處的一隻藍色神聖雲蛟造型稀有怪。
血量高,相當於奧丹姆的四風龍
.
國外玩家影片
https://youtu.be/TiZbR5N5T2o
.
https://imgur.com/7hosoMf.jpg
https://imgur.com/juV2NSg.jpg
.
.
副本
奈薩羅奧全知者
擊殺傳奇[『腐化者』恩若司]掉落
https://imgur.com/IOReMrN.jpg
.
未腐化的虛無之翼
擊敗英雄包含以上的[『腐化者』恩若司]掉落任務道具。
基本上就是過了這個版本就絕版的坐騎,從5版開始每個版本最後一個團本的委王都有一個相同機制的獎勵坐騎。
https://imgur.com/2BxC8Mb.jpg
.
蠕動的寄生蟲
完成成就:奧奈羅薩團隊高手的榮耀
https://imgur.com/yJPoZIA.jpg
.
覺醒鑽心蟲
完成成就:決戰艾澤拉斯鑰石王:第四季
就是要每個五人地下城M+都要打到15層時間內通關的程度,16+0不算通關
新的每周大挑戰獎勵箱寶底是M15,不再是過往的M10。
新的M+有多機械岡上下區。
https://imgur.com/1m5ZNg2.jpg
.
恩若司的黑蛇
完成成就:穿過幻象深處
這個成就算是後期成就,需要完成8.3版本的主要遊戲內容
包含泰坦科技研發完成
傳說披風升級
暴風城與奧格瑪大幻象完成
https://imgur.com/aDGGixF.jpg
.
郵件吞食者
恐怖幻象中會出現的特殊怪[郵件吞食者]機率掉落。
https://imgur.com/v1TP6db.jpg
.
.
突襲事件稀有怪掉落
每次突襲事件中會出現特定的稀有怪,擊殺後機率掉落,類似阿拉希,黑海岸模式。
.
哈李的幼鳥
於恆春谷突襲時擊殺[哈李],機率掉落
於恆春谷(36.6、37.6)他重生在高空上,可以站在(36.9,36.3)或(31.8,44.1)高台上攻擊他。
https://imgur.com/fp64sW8.jpg
.
大師的忠誠獵犬
於恆春谷突襲時擊殺[大師雷恩],機率掉落。
於恆春谷(34.15,68.05)。
https://imgur.com/OnU2PXJ.jpg
.
辛羅
於恆春谷突襲時擊殺[『忠犬』昂德],機率掉落。
於恆春谷(8.90,35.73)至(11.61,29.27)之間徘徊。
https://imgur.com/hxdAvto.jpg
.
四風飛龍
於奧丹姆突襲時擊殺[四風伊薩克],機率掉落。
於奧丹姆(73.96,83.52)高空中的四風塔周圍繞圈。
https://imgur.com/WVocJZ9.jpg
.
廢土掠奪者
於奧丹姆突襲時擊殺[啄腐者],機率掉落。
於奧丹姆(68.59,32.04)。
https://imgur.com/hLBfcOV.jpg
.
惡毒工蟲
於奧丹姆突襲時擊殺[食腐者],機率掉落。
於奧丹姆(30.85,49.71)。
https://imgur.com/4JYKMkI.jpg
.
白色雲蛟
於恆春谷突襲時擊殺所有魔古怪,低機率掉落[參天套鎖]。
用套索套住白色雲蛟,就能獲得該坐騎,
套住雲蛟有讀條時間2秒,被斷法道具會消失,要重新打一次。
https://imgur.com/hvzR2lv.jpg
https://imgur.com/v9HfUlG.jpg
.
影鉤雄蜂
完成任務:[準備飛翔]
https://imgur.com/ZnqIUjM.jpg
於奧丹姆突襲期間至奧丹姆左下(20.75,61.89),尋找一個[虛無染化的蟲卵]帶回蘭姆卡韓,之後開始一連串任務約30天,包含寵物對戰,之後就能獲得該坐騎。
.
.
PVP系列
.
兇惡白色戰豹
兇惡白色骸骨馬
PvP:決戰艾澤拉斯:第四季
積分競技場和積分戰場賽季獎勵。
https://imgur.com/RbkeXJd.jpg
https://imgur.com/kazqaET.jpg
.
腐化鬥士元龍
拿到積分競技場前0.5%
https://imgur.com/laIvo6H.jpg
.
.
草尼馬坐騎
.
莫里
擊殺世界BOSS [『噬漠者』夸勞克]
該世界BOSS每六周出現一次,於8.3開始才會掉落
https://imgur.com/7TvvJVN.jpg
.
玄渺快蹄
隨機出現在沃魯敦,出現後立刻拿[濱海綜合綠色蔬菜]餵牠,
重生出現後,會持續10分鐘,這之間內所有餵牠的人都能獲得該坐騎。
(類似拍照海馬)
https://imgur.com/9jQ0otC.jpg
[濱海綜合綠色蔬菜]幾乎托爾托商人都有賣。
https://imgur.com/YbPI2dD.jpg
.
躍毛羊駝
完成任務:[羊駝登場]
https://imgur.com/LWPBJzV.jpg
資料來源文章
https://bbs.nga.cn/read.php?tid=19910114
在奧丹姆沙漠中會隨機出現[友善的羊駝]
六個重生座標
(52,19) (41,70) (39,8) (55,69) (30,29) (47,48)
只要隨身攜帶一種在奧丹姆採集的道具[古爾薩草]
https://imgur.com/GAq2oh7.jpg
如果你有攜帶[古爾薩草]在身上,[友善的羊駝]頭上就會出現藍色驚嘆號,在地圖上尋找會更方便。
完成餵食任務七天,即可獲得該坐騎。
重生時間約3~6小時,每次出現約10分鐘。
[古爾薩草]長相
https://imgur.com/cenyxck.jpg
藍色點為[友善的羊駝]重生點,紅色點為[古爾薩草]重生點
https://imgur.com/AbNUGPB.jpg
.
.
資料來源
https://www.wowhead.com/news=303972
https://bbs.nga.cn/thread.php?fid=310
哈托爾地下城 在 水瓶鯨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母語與母國-陳丹青演講全文】
大家好,
我第一次來到新加坡,飛機飛過來時,往下看,以為會遇到幾架搜救(註:馬航MH370)的飛機。海面波浪非常細膩,遠遠看下去像皮膚一樣,上面一小朵、一小朵雲。然後就降落了。降落以後呢,非常快我就發現,太好看的一個島,一個城市。
我不會講演,每次都請邀請方給題目,看看能不能說。
彭導就說新加坡華人對華語的教育,華語的前途,有各種擔憂——我的無知和輕率就上來了:我想,好啊,我也在海外待過,我也說華語,跟母國有種種糾纏的關係,那就講「母語和母國」。多麼輕率啊,直到來了新加坡才被警告:「你踩了雷區,要慎重對待,要不然你會傷人,也傷你自己。」
此前我成個老油子了,這回有點緊張,新加坡是個讓人緊張的地方。(眾笑)剛才等在後台,看視頻,看到諸位的大會開始了,好嚴重,像是開十八大的樣子,一套一套介紹……但這也是新加坡的好,有點兒像日本,幹什麼事都如臨大敵,結果來了個傻逼,不知輕重,談什麼「母語和母國」。
(眾笑)
昨天差不多沒敢出去走,宅在賓館房間寫發言稿。前天倒是參觀了孫中山待過的小房子,當年孫先生在那兒聚眾謀反——現在的說法是「顛覆國家罪」(眾笑)——照片裡他跟一幫本地老華僑坐著,都長得很有樣子,在那兒合計謀反。
我是廣東台山人,我的父親這次也一起來看看新加坡。我們非常服氣,沒話說。早聽說新加坡多麼乾淨、多麼現代化,眼見爲實。我走了幾圈,找不到一個地方讓我覺得這裡沒弄好,那裡又不對。沒有——我來自一個醜陋的瘋狂的城市,就是北京;我又生在曾被過度讚美的,但現在也非常醜陋的城市,上海,所以我有對比。每次到日本,很沮喪,我想,什麼時候中國也有個城市能夠跟日本比比——隨便日本的哪個城市——想來想去,想不出。
二戰前的東京,沒法子跟上海比,很土,從前的東京人要飛到上海才能趕上應時的好萊塢電影。諸位一定知道現在的東京,也去過東京。這次在新加坡,我發現終於有座城市,住著很多中國人的城市,可以對日本說:「我們也很好,還比你大!」
可是父親告訴我,半個多世紀前,或者更早,台山老家的人,最好是到美國,到舊金山,比較窮的,會跑到南洋,其中包括新加坡。我們祖村裡有個人從新加坡回鄉,穿的衣服跟他走的時候一樣。他老婆氣死了,就在門口打他:「你怎麼混成這個樣子?!」
南洋華僑曾經很苦的。我相信在座各位的祖上肯定很早過來,天翻地覆。二戰以來,1965年以來,70年代以來,在座很多跟我同輩的人,一定目擊了這個國家怎麼變成今天的樣子。
接下來試著談談我的不知輕重的題目:「母語和母國」。
我先要說,當我想到這個題目時,有個低級錯誤:我自己曾經是海外華人,要來新加坡,就把這裡的聽衆也想成海外華人。我很謝謝這兩天當地朋友警告我:這裏是「新加坡華人」,不是「海外華人」,完全兩個概念。
所以我先退回自己在紐約的身份。我在大陸被稱爲「海歸」,所有仍在國外的華人羣體 ,被稱爲「海外華僑」。大陸還有個「僑辦」,我們都是僑辦的工作對象。所有海外華僑,說母語,或者不說母語,用母語批評母國,或者讚美母國,都會牽扯到劇烈的感情問題、情緒問題,有時候會打起來。因為母語問題,就是語言問題,語言問題,就是政治問題。在所有國家,在所有歷史階段,語言問題從來不會超越政治。
我1982年出國。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新世紀,海外華人的變化非常大。我剛去時,很少很少大陸人,主要是廣東人,其次是臺灣人。今天完全不一樣了。大家去過紐約就知道,華人社區再也不是從前的廣東台山幫,中原大陸各省份的人都有。大家知道 「法輪功」。法輪功要是在紐約街上示威,罵中國,就有東北大漢,女大漢,上去就打,暴打,警察都扯不住。
這是今天的 「海外華僑」。可是換在30多年前,我親眼看見唐人街的廣東青年過春節時,舞龍燈、耍獅子,舞到大陸開辦的店面,會用獅子頭伸進去拱幾下子,同時戲謔地說:「打倒中共!打倒中共!」現在呢,每到十月一日,唐人街掛出許多五星紅旗。
所以三十年來中國大陸的變化,直接影響海外華僑的變化。此下我要非常審慎地區分,這麼一大群海外華僑——北美南美的,西歐東歐的,日本的——不包括新加坡華人。
我來試試看會不會說走嘴。大家知道,大陸是個不能隨便說話的地方。在這兒不知道能不能稍微隨便一點。如果不能,大家當場告訴,我趕緊打掉幾個牙齒,講完後,再裝回去。(眾笑)
剛才說了,語言問題是政治問題。著名的文學作品,都德的《最後一課》,大家知道。大家也知道,英國人在所有殖民地推行英語教育,德國人在佔領區推行德語教育,絕對是政治問題。
像早期東正教俄國和希臘語的關係,西班牙和整個南美國家的語言關係,也都是政治關係。中國就早一點了,中國的語言政治開始得很早,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的,兩千多年前,秦始皇就實行「車同軌,書同文」。此後有五四運動、白話文運動,乃至今天在蒙、藏、新疆推行漢語教育,全都是政治。
我起先不知道這些。我生在大陸,只會說國語。我的第一語言其實是上海話,之後在江湖上混,會說幾個省的方言。直到出國前,我沒有母語意識,也沒有母國問題,一切都理所當然。可是一出去,就發現我從小講的普通話,在不同區域的華人圈,上演不同的劇情,這些劇情,就是母語和母國的不斷錯位。
我先到舊金山,見了一堆從未見過的親戚。糟糕,幾天內不能交流,他們生在那裏,全說英文和台山話,可我只會說國語,最讓我著急的是,我無法告訴他們,這幾十年,一家人在大陸經歷了什麼,他們也無法讓我懂他們在外面經歷了什麼。
救星來了,是我一位表舅媽。表舅媽是緬甸華僑,小時候曾經拿著花去歡迎過周恩來總理,她能說國語——這倒有點兒像新加坡華人,說的是普通話——那幾天我跟在她後面,所有講話的場合,靠她翻譯:中國人替中國人翻譯。
結果我要飛去紐約了,語言靠山沒了,我很慌。1982年,大家想想看,中國大陸還土得要死,完全是第三國家,我蓬頭垢面,穿了條自己做的牛仔褲,排在機場的隊伍裏,表舅媽知道我慌了,就在人羣裏找,一找,找到一對臺灣夫婦。哎呦!新救星來了,說國語。一路上五個鐘頭,我們聊到紐約。
可是這麼一交談,語言錯位又來了:他們說的是「國語」,我說的是「普通話」,我很感慨:國語、國劇,國術、國醫、國畫,都是民國語言,我頭一次當面聽一位中國人很坦然地說,他講得是「國語」,在大陸,沒人說自己講「國語」的。
到紐約後,我除了少數大陸朋友,此外的交際便是臺灣華人,理由很簡單,就是彼此懂國語,說國語。
可我很快又發現「國語」的錯位。有一次在飯店看到一位壯姑娘給我們端菜,隨口問「您從哪兒來呀」,她背過身去,高聲回答:「自由中國!」這句話,80年代初很多臺灣人會對大陸過去的人說,口頭語是:「 你們大陸」,「你們中共」,我們的口頭語呢,是「你們臺灣」。
跟臺灣朋友初次見面,我們會說「解放後」,他們立即糾正,說,那是「淪陷後」(眾笑)。我說「北京」如何,他們會說「No,對不起,陳先生,我們只說『北平』,不說『北京』」。
我的祖父是國民黨軍官,黃埔七期的學生。1989年我終於去台灣見到爺爺了。我隨口說起他曾經參加過的「淮海戰役」,爺爺在那裡被俘過,他說,那是「徐蚌會戰」。1992年,祖父終於被我父親拉回大陸定居了,父親帶著爺爺參觀黃埔軍校,參觀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也是隨口提到旁邊的「廣州烈士紀念館」要不要去看看。爺爺大怒:「什麼廣州起義,那是廣州暴動!」(眾笑)。
那時爺爺很年輕,在廣州當憲兵隊長。張太雷先生,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有,共產黨早期的地方領袖,三十多歲年紀,在廣州暴動,死了不少人,以後有個「廣州烈士紀念館」。
所以,明明祖孫之間,明明兩張中國臉,明明說的是普通話,但是,不斷錯位。
我有一位作家朋友,名叫阿城,他有個非常精闢的,樸素的結論。他說,大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是,中華民國;香港是,清朝。(眾笑)
非常準確。想想看,香港,沒有被國民黨統治過,目前回歸了,我不想說她被共產黨統治,好像開了五十年的支票,不會變,但至少我們說這句話時,香港真的是清朝。
證據呢,據說直到七十年代,香港九龍街區的告示,頭一句話,叫做「爾等臣民」,還是朝廷口氣。如果這是訛傳,那麼香港電影大家都看,《無間道》看過沒有?兩張超英俊的臉,一個是劉德華,一個是梁朝偉,拿槍盯著腦袋,說「我是當差的」(粵語發音)。
「當差」,是清朝話,不是民國話,更不是共和國話。共和國說「我是人民警察」,民國話怎麼說,我不知道,「老子警察局的」,或怎麼樣,但不會說:「我是當差的」。香港直到新世紀,還在講:「我是當差的」。
台灣呢,是另一套說法。「本黨同志」,「莊敬自強」,等等等等,大家要是熟悉臺灣語言,就知道那是國民黨敗走臺灣帶過去的語言。九十年代我在台北中國時報報社走廊,還看到員工獎懲名單,跟電影裡民國時期的格式一模一樣。
大陸不必說了。凡是大陸出來的我這一輩,都記得各種口號標語,共產黨是個語言黨,非常會創造語言。五十年代,我小時候,百貨公司頂層巨大的標語,「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六十年代是「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七十年代是「造反有理」;八十年代呢,是「摸著石頭過河」;九十年代變成「三個代表」;到了新世紀,「和諧社會」;現在呢,「中國夢」……
所以語言會變成人羣互相辨識互相認同的符號,不可替代。
八十年代,散在各國的大陸人很少,我聽英國留學的朋友說,有一次他看完電影,忽然有個女孩衝過來說「你們是北京來的?」「是。」女孩當場嚎啕大哭,說是太久沒聽北京話了。
我在紐約時,1983年左右,有一次和我表兄下了地鐵往回走,發現跟隨的影子,有個人遠遠跟著我們,聽我們說話。我就回頭跟他聊。他說「你們是上海來的?」,我說「是」,他說:「哎呦,二十年沒聽過上海話了」。我說爲什麼,他承認他是1972年中共最早到聯合國的時候,他叛逃留下來,隱名埋姓。但畢竟忍不住思鄉,夜裏聽到兩個人在街頭說上海話,就跟著我們。
這是方言認同,還不是母語認同。我相信倫敦的北京女孩如果聽到雲南話,不會嚎啕大哭,上海的叛逃者聽到貴州話或者寧夏話,不會跟著我們走。所以在大陸,港臺,海外,上百年形成了三套話語。三套話語之間,彼此很難溝通,有時甚至聽不懂。
自古以來,中國是個宗法文化,宗族文化,認同鄉,認同姓,認同宗,但未必認母語,認國家。「國家」概念傳進來,只有一百多年,是洋人弄出來的名號。法國,英國,最早創立現代國家,有了「國家」這個詞,這個概念。此後,各國跟上來了,愛國主義啊,叛國啊,敵國啊,友國啊,等等。
你到東晉去問陶淵明,他不會說「我是中國人」,他會說「我是東晉人」。《桃花源記》說:「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你去問蘇東坡,他會說「我是北宋人」不會說「我是中國人」。你去問董其昌,他會說「我是(某一代皇帝的)明朝人」,我忘了他的一生經歷了幾個皇帝。他的畫,那個時候也不叫「中國畫」,甚至不叫「水墨畫」。
所以,中國,國家,母語,母國,都是外來詞的翻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中華民國——臺灣,清朝——香港,還可以延伸,延伸到越南華人,緬甸華人,馬來西亞華人,印度尼西亞華人,都沒有經歷民國和共和國,那裏的人說廣東話,閩南話,大致是清朝語言,是傳統的母語。
問題來了,這兩天我開始受教育,就是,新加坡一地的華人華語,講的是普通話,寫的是簡體字,是共和國版本——據說貴國的李光耀會六種語言。
我聽說,他到臺灣,跟蔣經國一塊兒下農村,他忽然直接用閩南語和臺灣農民溝通,小蔣看在旁邊,不舒服,「他可以直接和我的民衆溝通,我無法跟本島人溝通」。我相信小蔣的政治思路,以後改變了。同樣是這位李總理跑到中國講演,聽說是楊瀾用英文主持,李總理就說:「No,今天我要說普通話」,這可不得了,底下人服,這傢伙會說中國話!然後呢,他是劍橋畢業的,他用流利的英語跟西人辯論,他是位語言政治家。
據說,他啓動了當時的華語運動,也據說,他持久抑制華語教育。我不知道在座對李總理的意見,但我想要說一個更大的歷史背景,更大的政治背景。
以下是非常粗略的介紹——我讀過一本書,也在其他一些書裏得到印證,就是,整個亞洲地區落後國家爲什麼會在這兩百年,一百年,經歷劇烈的文化震撼和政治動盪。原因,一切的一切,差不多要追溯到啓蒙運動以後。十七八世紀,英國、法國,建立了現代共和國,建立了現代國家概念。
現代國家起來後,同文同種的人群在一個划定的區域,結合為共同體,很多小公國,封建主,小皇帝,變成共同體,便於調動資源和軍隊,抵禦外敵,也便於侵略外國,使自己的共同體空前強大,這種共同體,被叫做國家。
最早受刺激的,是歐洲日耳曼民族和區域。那裡是歐洲後起的國家,受刺激時還是上百個小公國,是普魯士人的農業區域,相比法國、英國,很落後。他必須急起直追。急起直追,立刻遇到兩個尖銳的問題:就是,我要是把你的新觀念,新結構,新器物,學過來,本國的文化怎麼辦?我的民族記憶怎麼辦?所以最早,是德國人提出了文明和文化這兩個概念——浪漫主義運動也是德國人弄起來的。
大家如果去聽華格納的音樂劇,大部分是德國古代神話——用中國話概括,就是,德國人在他們的現代化過程中,在轉型為現代「國家」的催逼之下,開始了中國人叫做「整理國故」的這麼一個文化運動。
從此,不得安寧的是什麼?就是所有後進區域都要轉型為先進國家,都處於以上兩難,非常屈辱,痛苦,但非常切迫,必須作出選擇——如果保全自己古老的原有的文化、傳統、習俗,你很可能亡國;如果學來先進國家的器物、觀念、思想、技術,你,第一步可能喪失自己的傳統,然後一步一步喪失自己的記憶。
這是很難調和的事情。很難調和。
日耳曼地區當時對法國做出了回應。不久,德意志民族慢慢強大了,也變成現代國家,變成所謂帝國主義。而這股現代國家的風,慢慢往東,吹到斯拉夫地區。斯拉夫地區也布滿小國,往東,往北,還有一個龐大的帝國,就是俄羅斯。
俄羅斯在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雖然此前有過彼得大帝強行推進西化運動,但被法蘭西共和國的現代概念一衝擊——自由,平等,博愛——俄羅斯也發生了跟德國一樣的運動。什麼運動呢?就是,到底保持自尊,我俄羅斯人最好,最優秀,我俄羅斯文化最美,最善——還是,我要西化,我要學西方?
托爾斯泰那代人,車爾尼雪夫斯基(Chernyshevsky)那代人,別林斯基(V.G. Belinskiy),還有更早的果戈里(Gogol-Yanovski),都經歷過同樣的啓蒙和掙扎。俄羅斯藝術家,包括更多的政治家,大致分成兩派,有偏西方的,有偏東正教的,兩種意見,兩股勢力。
我最近的新書《無知的遊歷》,就是談俄羅斯印象:我舉出六個偉大的藝術家。作家是托爾斯泰(Tolstoy)和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yevsky)對應,音樂家是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和莫索爾斯基(Mussorgsky)對應,畫家是列賓(Repin)和蘇里柯夫(Surikov)對應。
前者,托爾斯泰、柴可夫斯基、列賓,相對代表傾向西化的經驗;後者,陀思妥耶夫斯基,莫索爾斯基,蘇里柯夫,相對代表俄羅斯本土的經驗。雖然後者的藝術語言全部學的是西方,是從法國、意大利、奧地利、德國學過去的,但是他們的主題,他們的情緒,他們的精神性,偏向東正教的舊俄——俄羅斯。
這樣一種自卑的,驕傲的,糾結的,同時必須有所選擇的情況,到了19世紀中期,開始從歐洲大陸,從斯拉夫地區,從俄羅斯,轉到亞洲。一個是印度,一個是中國,一個是日本。
這三個亞洲國家對西化的態度,西化的步驟,尤其是西化過程中的劇情,非常不一樣。但無一例外經歷了共同的痛苦、自卑、驕傲、掙扎——我們到底要全盤西化,還是保留傳統文化?這種糾葛,比歐洲人,比俄羅斯人,更尖銳。亞洲文化,東亞文化,跟西歐文化差異太大了。
中國和印度那麼古老……此後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清末,從朝廷,直到士子,直到老百姓,對西洋人的怨恨,恐懼,然後慢慢瞭解,慢慢想要學習,這麼一個過程,流了很多血,做了很多噩夢。但是,一百多年來,我們最後的選擇還是西化,強國,不然你就被滅掉,至少,總是挨揍,受欺負。在日本,這條路曾經引發持續的政變和謀殺。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人艾凱(Guy S. Alitto)(註:世界範圍內的反現代化思潮-論文化守成主義,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艾凱,中文寫作),他例舉了一大堆名字,把每個國家的文化守成主義者和反現代化、反西方的偉大人物,作了排列:
在印度,是泰戈爾,甘地。
在中國,是辜鴻銘,梁啓超,梁漱溟,張君勱。
在日本,那堆名字我無法複述。
他舉出一個有趣的現象,幾乎是通例:這些人早年受的全是西方教育,甚至直接在西方大學畢業,甘地、泰戈爾都是這樣——辜鴻銘根本就是外國人,二十幾歲才回到中國——可是在青年和中年時期,忽然由於某種原因,一種內在的自尊,他們回向文化保守主義,對西方和西化的過程,持續抨擊,希望喚起民衆對本國文化的注意。這個龐大的歷史敘述,今天只能粗略地介紹到這個樣子。
略微瞭解中國近代史的人,都知道,鴉片戰爭、甲午戰爭之後,龐大腐朽的朝廷,最後,不得不屈服,不得不採取開放政策,西化政策。第一步,就是派留學生,留學的第一步,就是學外語。
所以,強國,西化,現代化,項目非常多。
一百多年過去了,幾代人奮鬥、犧牲,從硬件上說,目前可見的器物指標——機器的「器」,物質的「物」——中國幾乎全部達到了。可是在文化層面,對不起,改變是改變了,根子里,很難改變。要從文化深處現代化,第一恐怕還是語言,因爲語言影響思維,思維漸漸改變現實。
英語,可能是實現現代化和西化最有效、最通用的語言。香港是個例子,它根本就是殖民地。但這幾天我才知道,跟新加坡比,香港英語普及程度,似乎還沒新加坡徹底。
印度是另一個例子,我無能回答。很多印度人會說英語,受英語教育,爲什麼還是髒、亂、差?為甚麼印度不會出現一個新加坡——我無法回答。
我只能說,中國人太聰明了。中國人的制度,太早熟。什麼意思呢?古代的例子,總要說到秦始皇,車同軌,書同文。那是全世界最早的語言統一的先例,語言統一,直接影響中國建立全世界最早的文官制度,最早的科考取士制度。英國後來的科考受益於中國的啓示,雖然他們到中國來,已過了明朝。直到今天,歐洲大陸的語言,不統一。
語言的統一,不統一,各有利弊,這裡無法談論。但是貴國的李總理是個語言政治家。他可能想在小國家,小族羣,率先高效地西化。語言必定是第一步。所以在這裏,馬來語是母語(註:新加坡國語);英語是實際上的「國語」;華語呢,成爲輔助語言,對外,方便跟中國作生意,對內,可以成全族羣認同,族羣和諧——是這樣嗎?
我希望大家反駁我,給我指教。族羣的母語不影響國家語言,官方語言,族羣假使落後,暫時也不影響國家的現代化——李總理有他的算盤。
總之,全世界各國華僑,沒有一國像新加坡華人這樣,能說雙語。美國六七成以上的中老年華僑,大家清楚,一輩子因為不會說英文而受苦。各種法律糾紛,各種歧視事件,各種日常生活,包括代與代之間的情感,因爲語言問題,帶來很多悲劇。
三、四年前,貴國《聯合早報》曾邀請我來講演,說,「你來,這兒有你的讀者」。我很驚訝,但粗暴地回答,「我不喜歡李光耀,也不喜歡新加坡,太乾淨了。」(眾笑)就沒有來。現在想想,真是個狼羔子,非常無知,非常粗暴。
爲什麼我不喜歡李?因爲八十年代紐約有很多關於他和新加坡崛起的報導。一方面,我覺得他是對的,另一方面,我很糾葛,因爲我討厭權威主義,討厭儒家式的道德統治。我生長在毛時代,毛試圖用極端的道德統治。我從小目擊威權和道德統治,荒謬到什麼程度,付出多大代價。
所以看到任何人想用權威主義,想用變了形的儒家道德統治,都會反感——所以,我剛才說的話,並沒有資格,也沒有意圖,爲這裏的語言政策辯護。諸位生活在這個語言場域,你們的痛感,你們的心理,跟我不一樣。我需要諸位指教。
母語,講還是不講?講多少?講到什麼程度?永遠牽扯到兩個問題,一是自尊心,一是安全感。例子,幾乎舉不完。在語言問題上,我們非常容易受傷:對外容易受傷,對內也容易受傷。
大家一定聽說太多華語家庭,我指的是華僑——這裏的情況,請諸位告訴我——就是,我所見過在歐洲的溫州人,在美國的福建人、廣東人,很多很多悲劇,來自家庭兩代之間語言無法溝通。對外,事情就更多了:你開個罰單,來張傳票,都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我親眼在紐約海關口見過很多台山鄉親,大嫂、老太太、鄉下小孩,站在官員面前,什麼話都說不出來,必須臨時請人幫忙,才能過關,雙方都困擾。
我女兒在美國長大,不會讀中文,也不會寫。她會說,但詞語有限。我在大陸有不少年輕讀者,比我女兒還年輕,但女兒從未讀過我一本書,一行字。
此外就是安全感。語言的安全感,推至極端,歷史上許多國族要征服另一個國族,第一件事,滅你的語言。人殺不光,滅你的語言。
昨天這裏的客人問我,目前此地實行這種雙語教育,弄得英文沒那麼好,漢語也一般,我怎麼看?我想,其實很簡單。各種統治術裏,最聰明的統治術,就是愚民教育——讓你大約知道一點,但不很深。(眾笑,鼓掌)
(你看,動到諸位這根筋了。)
中國從先秦開始,孔孟開始,就知道愚民教育。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我不懂國學,但我知道孔孟這幫聰明人,很早很早就告訴君王,你怎麼統治老百姓,怎麼耍他,他還不知道。愚民統治的最高境界,以我所知,是最近六十多年。爲什麼是最高境界呢?就是人民差不多已經不知道,也不在乎被愚,簡直出神入化,就是,民開始自愚(眾笑)。今天大陸的太多現象,一句話,就是「民自愚」。
那麼,母語在國內的情形怎麼呢——啊,除了新加坡!我現在一講到新加坡就緊張(眾笑)——我要告訴大家,大陸的中文教育,中文水準,也是江河日下。
大家可能知道我十年前提出辭職。我完全瘋掉了,四年招不到一個研究生。為甚麼?英語差一分,政治差一分,絕對不可以。我對政治、英語的統一考試,深惡痛絕,最後決定不幹了。可是呢,另一面,我發現所謂報考研究生博士生的孩子,十之六七,一篇清通的文章,寫不下來,一張字條,寫不清楚。
我回國後,在南北各地大學有過講演,所有學生的提問、錯別字、筆誤,所有的文句不通,幾乎一模一樣。無論清華、北大,還是別的大學,一模一樣。這種狀況不僅僅是年輕人,太多小學中學老師、大學教授,甚至作家,都逃不了。
大家可能聽說有位德國漢學家顧彬(Wolfgang Kubin)前些年扔了炸彈,傷了中國作家的心。
他說,中國當代寫作,中國當代文學,致命傷,是「語言不好」。這太荒謬了。你可以說俄羅斯作家、法國作家,哪篇不好,哪位是二流,但你批評俄羅斯或者法國作家,說他「語言不好」,那是斷命根子。在所有國家和時代,一國的語言,總歸是詩人和作家(包括哲學家、思想家)語言最好,結果中國作家全體性「語言不好「?這是劇烈的批評,致命的批評。
他的理由是什麼呢?他說,中國當代作家,從80年代到現在,很少,或者,幾乎沒有一個人通雙語。不通雙語,對世界文學,世界訊息的大參考,大思維,本身的知識結構,文化眼光,不可能好到哪裏去。
他舉了民國的例子,他說,魯迅、郁達夫通日文;胡適、林語堂通英文,張愛玲用英文寫作……好不容易,這麼多年過去了,有個高行健用法語寫作,得了諾貝爾獎,可是中國政府不認。我記得朱鎔基說,「他是法國作家吧!」。這句話厲害,一句給你擋回去。
美國還有一位用英語寫作的中國作家,大家聽說過,名叫哈金,我見過他,很尊重他,是個憨厚的人。他的文學立場非常清楚。他也得過美國文學大獎,中國政府也不提,國內的寫作圈提起他,好幾位作家嗤之以鼻,不放在眼裏。
母語在母國的狀況,尚且如此,海外華人,海外華語,情何以堪?
可是另一訊息又徬彿極樂觀。台灣詩人瘂弦先生告訴我,他說,華語寫作是全世界各語種罕見的現象。西班牙有流亡作家,俄羅斯有流亡作家,其他國家也有,但從來不會在外國組成自己的俄羅斯寫作圈,西班牙寫作圈。沒有。全世界只有華人,用華語寫作,到任何地方,溫哥華、舊金山,更別說紐約、華盛頓,一定會有個小小的華人作家協會——我相信新加坡一定有。但趕緊停住,少談新加坡。(眾笑)
我聽了後,不知道這是語言的訊息,還是民族性訊息。不知道該高興呢,還是不高興。爲什麼?剛才說了,中國是個龐大悠久的宗族傳統,人類學術語叫做「熟人社會」,個人服從家族,爲了家族,可以犧牲個人。中國現代化了,可是骨子裏還是宗法傳統,熟人觀念一點沒變化。中國人是一流的羣居動物,海外作家圈,作家協會,不一定是文學訊息,而是羣居抱團吧。非常抱歉,可能在座就有新加坡作協成員。我又慌了。我自己不是作協,我是單幹戶。
不管怎樣,我想,沒人能夠否定,母語,不管哪國的母語——我不想強調中文——都是人的「庇護所」,是人的「存在感」。語言的困境,不管是文學的,社會的,心理的,精神的,情感的,和每個國家的所有人休戚相關。
我熱愛中文,但我不是國家主義者。語言問題,我的體會不是訴諸羣體,訴諸國家,訴諸政治,而是訴諸我自己。在自己的手中,珍惜母語,提煉她,無論說話還是寫作,把母語弄得更有意思,一個一個的個人,母語說得好,寫得好,未必影響整體,但會是母語的光榮,母語的驕傲。
這裏我要說到我的老師木心先生。不知道在座多少朋友聽說過這個名字。(台下舉手零星)謝謝大家。不是很多,國內也一樣,每次請聽眾舉手,大約就是百分之一,二。
木心先生前年去世了。他幾乎一輩子沒有名聲,也沒有組織,沒有任何背景,不屬於任何作家協會,就是一個人。他畢生只有一件武器,護身符,就是他的母語寫作。
文革前,木心先生私下寫了二十二本書,有哲學書,有詩,有散文,有小說,有論文,等等,不能發表,也無意發表,文革初,全部抄沒了。文革中,他被關進監獄,就在獄中——其實是非法囚禁,不是正式監獄,把他關在地下室,有水滲進來——繼續偷偷寫作。大家想想看,那樣的年代,你獄中寫作如果被發現,罪加三等。
我親眼見到那些手稿,密密麻麻,正反面寫滿。寫完後,縫在棉褲內層,日後帶出來。他爲誰而寫?不爲誰寫,更不可能發表,不可能被看見——他爲自己寫。他寫的不是政治論文,也不是政治抗議,而是詩、散文和隨筆。他只爲寫作而寫作。在絕望的環境中,他讓母語陪他一起玩。當他失去尊嚴,失去安全,幾乎失去一切,他靠母語寫作活下來,他說,他是 「一個字一個字把自己救出來」。
出國後,他的著作在臺灣出版,一時引起轟動,剛才說的那位詩人瘂弦面對許多台灣作家,親自擊鼓,唸他的散文。他被稱爲「文學不明飛行物」,因爲你去查1949年以後所有作家名單,沒有 「木心」。
木心先生七十九歲時,2006年,終於等到了他的著作在大陸出版。不明飛行物飛到大陸了,引起小範圍驚訝。沒想到的是,很多「80後」,「90後」,喜歡閱讀他的書。他過世之前,病重之際,上百位完全不認識的小孩從各地趕來,守護他,爲他送葬,這是我親眼看見的。我很奇怪,問:「你們爲什麼喜歡木心?」好幾位青年說,「我們不懂他,但是願意讀,因爲他,我們才知道漢語可以寫得這麼美。」
木心曾經說,他對翻譯是絕望的,屈原無法譯成英文,陶淵明無法譯成法文。他說,「我活在方塊字裏,死在方塊字裏,想想能夠和屈原、陶淵明、老子共存亡,心也就漸漸平了。」
他對文字是這樣一種態度。這是一個中國人對母語的態度,這種態度是文學的,美學的,內心的,精神的,和諸位在新加坡遭遇到的語言困境,不太一樣,但他指向中文,指向漢語,指向我們所有人的母語。
我想說,一個言說母語的人,可能不在母國,可能恐懼他的母國,被他的母國迫害,但他的生命卻是母語,他靠母語自救,甚至拯救沒落的母語。木心先生,是一個例子。他用母語調整和母國的關係,可能正是憑了母語,在內心和母國分離。
在木心的個案中,母語的力量,大於母國,高於母國。他說,「我是翻了臉的愛國主義者」。他回國後,臨死前,偷偷寫道——我在他的遺稿裏面發現的——他說:「向世界出發,流亡,千山萬水,天涯海角,一直流亡到祖國、故鄉。」
這段話,是我見過對母國問題的最高見解,非常決絕,非常瀟灑。他把母國、故鄉、老家、祖宅,統統看成流亡之地,而陪他流亡的,是他的母語。
這不是一個中國人的思維,而是西方 「人權高於主權」 的思維,是尼采 「藝術高於一切」 的思維。自古以來,故鄉、故國、故園,是中國古典詩人的終極鄉愁,可是木心把故國、故園視爲流亡之地。他用古老、優美、簡練的母語——譬如「千山萬水」,譬如「天涯海角」——實踐了他的世界主義和個人主義。他用母語推開母國,他背離母國的鄉愁,對母語表達敬意。
不管新加坡華人面對華語是怎樣的情結,但大家願意同意:一個現代中國人,不會說母語,是屈辱和尷尬;一個現代中國人,不會說英語,另是一種屈辱和尷尬。諸位能說母語,又能說英語,比起海外千千萬萬不懂英語,只說母語和方言的華僑,我想,新加坡華人免除了雙重的屈辱和尷尬。
我說錯了嗎?
再者,千千萬萬海外華僑,說著母語,或無法回到母國,或不肯回到母國,或回到母國感到失落……我相信,在座諸位大部分,可能也免除了無法回去,不肯回去,回去失落的苦境。我當過十八年僑民,我羨慕在座各位,爲諸位驕傲。我羨慕,因爲大家又會華語,又會英語。我驕傲,是因爲大家仍然在爲免除更深層面的屈辱,而爭奪華語在更高層面的尊嚴。
今天就這樣子,可以嗎?
(全體鼓掌)
希望沒有傷害到哪一位,如果傷害了,別上來打我,怎麼都行。
by 彭文淳
http://blog.omy.sg/purefilms/2014/04/14/%E6%AF%8D%E8%AA%9E%E8%88%87%E6%AF%8D%E5%9C%8B%EF%BC%8D%E9%99%B3%E4%B8%B9%E9%9D%92%E6%BC%94%E8%AC%9B%E5%85%A8%E6%96%87/
哈托爾地下城 在 【哈姆手遊試玩】《地下城屠宰者SRPG》Mobirix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哈姆手遊試玩】《 地下城 屠宰者SRPG》Mobirix Dungeon Slayer 以策略為核心回合制SRPG | 培養屬於自己的冒險團手動畫出移動路線攻擊多位敵人並與夥伴 ... ... <看更多>
哈托爾地下城 在 跑團也能寫小說?關於《龍與地下城》(上)】 撰文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龍與地下城》(上)】 撰文:大獵蜥(禁錮之龍作者之一). ... 特徵就像是《魔戒》裡的「哈比人」(Hobbit),這些相似處,日後也曾引發托爾金 ... ... <看更多>
哈托爾地下城 在 [暴風王雷霆]征途充滿歡樂の龍與地下城:盜賊榮耀-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Strom King's Thunder
本頁是防雷頁吼
希望不想被劇透的不要再往下看下去
空到這邊應該沒開圖的也不會被雷到了
有別於《The Lord of the Rings・魔戒》遠征隊伍組成:
Human Ranger 人類遊俠 Aragorn 人皇亞拉崗
Elf Archer 精靈弓箭手 Legolas 精靈王子勒苟拉斯
Dwarf Warrior 矮人戰士 Gimli 矮人貴族金靂(兩位堂伯是矮人王)
Grey Wizard 灰袍巫師 Gandalf 三戒之一Narya火戒持有者
Hobbits 哈比人 Frodo 佛羅多和他的快樂小伙伴
個個都有顯赫身世背景高風亮節,就算是佛羅多
也是受領有Bilbo比爾博的財富成為夏爾的土豪
本作之團隊組成比較偏向於《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綠野仙蹤》:
Dorothy 少女桃樂絲
Toto 小狗狗托托
The Scarecrow 無腦稻草人
Tin Woodman 失♥機器人
Cowardly Lion 沒膽的獅子
都是些沒那麼完美無瑕
可能因為先天種族因素不見容於社會
又或者後天因為人性緣故因此誤入歧途的隊員:
Human Bard 人類吟遊詩人 Elgin 埃爾金擔任豎琴手特務執勤時起私心貪念竊了個盜
Barbarian Thief 野蠻人盜賊 Holga 霍爾嘉因為戀上半身人並且結為連理遭到部族放逐
HalfElfSorcerer 半精靈術士 Simon 賽門雖身為傳奇巫師之後但已為六世孫且缺乏自信
Tiefling Druid 魔人德魯伊 Doric 多莉克因頭角崢嶸遭雙親深鎖閣樓後為木精靈扶養
魔戒遠征隊都是些萬中選一史詩級傳說中神話般夢幻成員
就算是佛羅多,也是因為如同收養他的堂兄比爾博一樣
對於灌注有魔君索倫之力的魔戒抵抗力抗性極高
因此得以成為持戒人前往魔多銷毀魔戒拯救世界
所以魔戒的隊伍說實在離我們相對較為遙遠幾乎都是些完人
那麼本作《龍與地下城:盜賊榮耀》的小隊組成
顯得就比較平易近人,我們凡人該有的劣根性他們都有
也因為這樣,我們很容易在《D&D:HAT》EHSD這小隊找到自己的相似之處
以上是稍微比較三個中古世紀背景作品核心成員組成
再來依序記錄些觀影後至今記憶猶新的場景:
一開場是一位獸人被押解入座落於冰原上高聳入雲有如The Rock惡魔島般的高度警戒監獄
和本作的主角埃爾金霍爾嘉關在同牢房,而埃爾金向他介紹囚室內環境
主要有個供噗噗用的水桶然後再來就是,沒了,就這樣XD
然後就見到那獸人不識好歹去招惹看起來肯定是狠角色的霍爾嘉後續也可想而知
接著不囉唆不拖泥不帶水,場景很快就切換到類似英美法刑前認罪協商委員列席討論場面
但這次是特赦赦免會議,可以決定囚犯是否減刑甚至開釋,是個別囚犯一年一次開恩機會
祇見埃爾金一直很在意有位鷲鷹人委員尚未列席,當然在牢房囚室中埃就有說鳥人很關鍵
後來不得已鳥人遲遲未在庭埃爾金就祇好開始講起他當初獲罪之經過
而正當我們融入沈浸於埃爾金在天橋下講古產生了浸淫感之時
埃爾金不斷以「強納森(鷲鷹委員名字)到底來了沒?」
這樣無釐頭不符合那時空背景的提問將我們一再拉回現實,這也就成就了一些笑點 XD
後續當然想必很多人都是神諭先知預言者
都有預先想到鷲鷹委員之用途
並非在於祇有他聽得懂埃爾金能夠同理心埃爾金的遭遇
而是因為他和 Red Bull 一樣有翅膀 XD
那我是有注意到赦免委員在蓋印時是往綠色印記蓋
旁邊又有紅色印記,就有想到應該是准予特赦獲釋
因為西方紅表禁止、否決、赤字等意涵
綠則表通過、准允、安全等含意,就如同紅綠燈一樣,紅燈停、綠燈行
因此有先行一步預感應該結果是有打動委員同意赦免其罪
在埃爾金霍爾嘉已經搭乘鷲鷹委員這交通工具破窗乘風而去同時
聽到赦免委員說:「可我們合議結果是赦免你的罪啊~(啊)(啊)((((((((啊))))))))」
就又不禁覺得莞爾,這邊又是一個笑點
然後就是 Dragon & Dungeon 經典 Logo Trademark 映入眼簾
看到這一幕這一畫面,我實在是不禁淚流潸然淚下頗為感動
我是覺得 Elgin Darvis 選角 Chris Pine 克里斯潘恩,在劇中形象風格很像
HBO改編自《A Song of Ice and Fire・冰與火之歌》小說的電視劇
《Game of Thrones・權力遊戲》Ser Jaime Lannister 飾演者 Nikolaj Coster-Waldau
當然詹米蘭尼斯特的成長,從玩世不恭欺世盜名到成熟穩重值堪重任我們有目共睹
回到本劇,遭關押兩年的埃爾金霍爾嘉重獲自由之後回到江湖上走跳探聽市井街坊傳言
赫然發現當初導致他們獲罪入獄的同案共同正犯 Forge 福格竟然當上絕冬城主
於是當然就開始長途跋涉行過與絕冬城同樣齊名的博德之門
帶過很多如同魔戒般史詩級場景畫面去到絕冬城和福格重新聯繫上
同時幸而福格有照顧好埃爾金與已往生元配所生之女兒 Kira 綺拉而得以重逢
但很快福格就露出青面獠牙,因為當初該案其實是
福格夥同巫妖死靈法師 Szass Tam 得意門生紅袍法師 Sofina 索芬娜
陰謀設計陷害埃爾金霍爾嘉等人意欲構陷入罪的詭計
福格很快就下令把他們押去砍頭斬首,但既然我們知道主角就是這兩位
哪可能就此就範,埃爾金霍爾嘉當然順利逃脫,霍爾嘉還趁勢取得一柄黑鋼利斧
這邊的笑點就是眼見霍爾嘉幾乎都快開無雙斬殺光敵營小兵
結果埃爾金還在那邊無法鬆綁,甚至用倒下的敵營足輕武器也割不斷綑綁著他手的繩索XD
再來就是兩人組織拯救愛女團隊的過程,因為綺拉很小就失恃(相較於失父曰失怙)
有記憶以來都是霍爾嘉在照顧她,因此情同母女
把綺拉從福格魔掌救出這點,埃爾金和霍爾嘉是有共同目標的
而首先他們就找到當年一起結夥玩耍戲夢江湖的江湖術士賽門
賽門雖然身為傳奇巫師 Elminster Aumar 伊爾明斯特・奧瑪的Grand Grand Grand
Grand 三次方 Son,也就是伊爾明斯特的孫子的孫子的孫子,意同於曾孫子的曾孫子
如果伊爾明斯特不是代代單傳的話,那恐怕已經兒孫滿天下了
就等同於劉備選了最安全的漢景帝最多子嗣的兒子中山靖王(多達一百多個兒子)
作為他的祖宗一樣保險,基本上血緣關係已經很淡薄了
透過不入流江湖術士賽門
埃爾金霍爾嘉救女團隊總算牽線上比較有戰鬪力同時也是本劇最大亮點的
魔人德魯伊多莉克,一開始大家當然會誤以為被綁在樹上的女性可能就是多莉克
但很快透過賽門說不是之後應該馬上有fu有sense的就會想到應該是那匹黑馬
果不其然,那匹黑馬型轉(不是性轉)成為象徵高貴皎潔銀月色彩的月夜梟熊
再來就不停不斷擄獲全場目光焦點,因為多莉克人身形象實在太像漫威黑寡婦了
後面很多都是德魯伊在Hold在控場的場景畫面,這點應該讓德魯伊玩家包括我感覺到興奮
但我不是在WoW魔獸世界玩德魯伊,我是在EQ無盡の任務單練過德魯伊
魔獸世界我主要都是玩Mage法師,而且無聊練了三隻法師封頂,這題外話
總之呢,多莉克就是本齣亮點,有多亮眼?不進戲院難以言喻說明無法一言以蓋之
之後我會再特別撰寫一篇專題報導多莉克多有魅力,敬請期待(沒有啦,我亂講的)
再來下一個亮點就是 Khay Paladin 泰伊人聖騎士 Xenk Yendar 贊柯了啦
Khay 泰伊人的設定就是遭受巫妖王奪去生靈性命之後的不死生命體
而贊柯有幸僅受到死靈法術些微影響未完全遭奪走意志而也因此得到些 Buff
Buff 芭芙是增益正面效果的意思,贊柯得到的芭芙就是青春肉體老化的速度比較慢
而贊柯這選角說實在也堪稱激賞,如果要選有色人種擔綱
就該選顏值像《Aladdin・阿拉丁》此作這麼高的嘛,贊柯就也是優質選
這樣LGBTQIAPK2S+SJW的理念信仰應該也能夠快速得到更廣大影迷認同
好,回到正題,贊柯其實也是個 Perfect Inperfection
泰伊人既然生為不死族,那麼受有聖光加持的不死聖騎也是相當矛盾具有衝突性
這點其實也呼應了本劇的核心宗旨,多數角色都是不夠完美的人
但小兵卻能夠積沙成塔眾志成城同仇敵愾同心協力團結一致團隊合作立成大功
可贊柯實在是太 Imba 音霸(Imbalace,不平衡地強)了啦
贊柯算是正派角色中最接近魔戒遠征團的英雄角色存在
就很像在玩魔獸世界解英雄任務有時會有一些傳奇人物例如烏瑟、弗丁加入助拳那樣
不會久待於隊伍之中,當解完關鍵任務之後就會離隊拂袖不帶走一片雲彩「耿直」而去
而本劇的關鍵任務就是要前往「幽暗地域」取得一項能夠解除世上所有魔法的法寶
「裂解神盔」作為神兵利器讓他們得以潛入遭紅袍巫師上了奧術魔法鎖的絕冬城寶庫之中
我覺得在這座地下城的笑點除了 INT WIS 智力智慧檢定的噬腦怪以外
就是那一尾有夠懶,懶連站到起來爬都不肯的紅紅肥龍或稱肥肥紅龍,反正都一樣啦 XD
該龍應該可以稱得上是托爾金創作魔戒以來最滑稽可愛的龍類
光筆墨實在難以形容祂的可愛,這說實在算是僅次於多莉克贊柯的第三大亮點
本劇其實很值得為了這一尾奇葩肥龍進戲院一起笑祂
啊不是,一起欣賞祂的颯爽英姿煥發,非常能夠利用地形體型發揮優勢迎戰冒險者
而之所以會去找贊柯的原因前面忘了提到,因為這段也算是很好笑 XD
就是這兩光團隊為了如同印第安那瓊斯尋找 Holy Grail 聖盃一樣要找到神盔
他們動了死人歪腦筋,因為傳說神盔最終是在霍爾嘉原部族有經歷的一場大戰役中失傳
而賽門雖然無三小路用但好歹會通靈術,因此就跑去野蠻人部族墳場進行穢土轉生提問
這邊的笑點就是植基於叫起來之後祇能問五個問題,問滿之後屍體就會死回去
這邊有個小橋段我有點猜錯,我以為最後一位叫起來問到小隊想要的答案之後
打算要把那野蠻人英靈放置Play的設定會是因為問了一個祂永遠無法回答正解的問題
他們就問祂生前覺得最棒的一本書是什麼
而我看祂好像猶豫不決話特別多想不出最佳解是哪一本
搞不好會在那邊一直想破頭想到天荒地老都還答不出來因此形成 bug 罷格卡頓在那裏
結果不是,我猜錯了,這題祂雖然回答得比較慢但還是有回答出來
但果然還是有被我猜到主角團隊打算放置Play棄之不管不理睬丟下最後一道問題不提問
就自顧自跑去過下一個任務了,這後來也成為 cast 之後 crew 之前的彩蛋
在取得本劇兩大神器聖物之一的「裂解神盔」之後(另一樣是「來去自如杖」)
寫到這邊我覺得我也想效法那隻肥肥那樣懶,因為我這篇實在是寫得有點久了
而且我不會祇有寫這篇而已,另外還會寫些比較遊戲向的心得感想
畢竟作為卅多年美式RPG老玩家結果植基於美式RPG遊戲改編的電影
寫心得竟然沒有穿插什麼遊戲內容這像話嗎? XD 本文先切到最後想寫的重點好了
中間高日運動會競技場的亮點是「寶箱怪」似乎是第一次在這類電影劇作中登場?
後面透過熱氣球灑金銀珠寶會想到西班牙影集《La Casa de Papel Ⅱ 紙房子》橋段
總而言之呢,本劇稱得上是可以符合各方受眾需求的小品卻堪稱史詩傳奇經典之作
要愛情有愛情,要親情有親情
要詼諧有詼諧,要莞爾有莞爾
要逗趣有逗趣,要幽默有幽默,對,本作不時會引人發噱
要探險有探險,要奇幻有奇幻
要特效有特效,要酷炫有酷炫
要法術有法術,要跑酷有跑酷,啊,沒有跑酷不好意思,要看跑酷的話要看《刺客教條》
但哭點比較少就是,除了引言楔子之後的大紅 Dragon & Dungeon 龍與地下城字樣Logo
我不知道為什麼看了就感動落淚眼淚油然而生兀自哭了起來
再來就要到接近結尾時,主角陷入了一道 Dilemma 兩難困境
到底是要救母親還是女友?在本作是到底是要復活元配還是霍爾嘉?
當然主角埃爾金不作二人想果斷選擇復活與他女兒綺拉形同母女和他患難知交的霍爾嘉
而事實上如果我有這復活石板(稍早在撰文都忘了這塊石板,本作應有三項神器聖物)
我是一直都會希望復活我早在國中二年級就蒙主厚召從我身邊奪走的初戀情人
因為我曾經想過不知道多少遍甚至希望自己能夠有念力可以讓時光逆流倒轉回到相識之初
但埃爾金顯然最後認為她女兒綺拉的感受體驗才是最重要的
與其要綺拉與有記憶以來就素未謀面的元配重新磨合
倒不如復活一路走來患難休戚與共相知相惜扶持新家庭成長茁壯相處相當融洽的霍爾金
綺拉應該會比較快樂而且省卻失去相親相愛視之如母的霍爾嘉的悲傷與哀愁
因此埃爾金很快就作出了正確的抉擇毫不猶豫就使用石板復活了霍爾嘉
而霍爾嘉一被復活起來的反應也相當感人說道:「你們竟然選擇浪費在我身上?」
這點我現在突然想到當初看《搶救雷恩大兵》一路上犧牲多少弟兄性命去救到麥特戴蒙
如果麥特戴蒙後來表現得不值得救那實在是枉費那些犧牲,好險雷恩是值得救的
那麼這結局橋段對我而言的觸發哭點就是霍爾嘉綺拉母女從小到大相處的回憶殺
我最受不了這種過往片段走馬燈還有生離死別,《鐵達尼號》有引發我哭點的就是
Rose蘿蕬先下船要上救生艇,而Jack傑克還留在鐵達尼號上兩人依依不捨對望最惹淚
當然後來雖然有料到埃爾金會毅然決然選擇拯救復活起霍爾嘉但我仍然不爭氣一直想哭
但畢竟是在戲院之中大庭廣眾之下,我強忍壓抑著淚水不讓眼淚從眼眶中溢出來
其實英文副標 Honor Among Thieves 是取自西洋俗諺 No Honor Among Thieves
盜賊之間並無榮耀可言,意思就是凡人因為食色性也,人之本性對於金權性之渴望
會讓一個組織一個羣體一個族羣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中的個體之間
因為貪婪訛詐陰謀欺騙而趨向崩解,最後就毫無榮譽榮耀可言,但本作團隊顯然並未如此
最後我想說呢,《龍與地下城:盜賊榮耀》團隊就是每個人身心靈都有個缺
但結合在一起,就成就了完美,消弭了人性缺陷,發揚了人性光明面之高貴
相較於《魔戒》遠征隊
肩負有深入敵營險境魔多銷毀力量之戒同時剷除魔君索倫拯救「世界」的重擔重責大任
但誰言在每一位為人雙親之人的心目之中
小小心肝寶貝掌上明珠不正正是她們的「世界」他們的「全天下」呢? :)
這責任這擔子又豈可謂不大呢?希望大家都可以和自己最珍愛之人不見不散共享榮耀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3.153.97.181 (日本)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80289385.A.C65.html
第一次認真好好寫觀影心得感想我本來其實還想寫得更長 XD
如果把綜觀遊戲內容全部統統加進來的話,這篇理論上可以發展到接近
[閒聊] 創意競逐 ⇋ 裝備競逐 #1YKiuCxk (WOW) 這樣的小品類論文篇幅
所幸好險沒這麼做,而這篇就是提供給沒有涉獵任何美式RPG都看得懂的影迷共鳴
本劇確實不需要玩過任何遊戲作為前提背景知識,因此不要害怕說會看不懂
既然拍成電影就是 Pop Entertainment 大眾娛樂了
就好比《魔獸》《刺客教條》也是同樣不用玩過遊戲進戲院就能夠直接看得懂的
\^O^\ 因此有空不妨把這片列入片單當中吧 /^O^/
感謝 joou 大大推推 m(_._)m
聽從建議從善如流 m(_._)m
感謝索隆,我是 BoA Robin Nami :D
好的,謝 efkefk 大大推推並給予建議 m(_._)m 小的聽從之
雖然沒有玩什麼桌遊
但是GunGriffon大大你這段描述我覺得挺生動能想像得到那場景畫面 XD
感謝 customptt 大大 :)
沒有錯,但我很可惜沒有當場放縱我的情緒宣洩 :~
看來 JerryLin 大大 也是重度 D&D 玩家呢,感謝賜教
是的,既然我們皆非草木,遇到這種親情溫情格外感人動容
我看過最好哭的電影是《與神同行》,最好哭的漫畫是《火影忍者》
謝謝 NEWme66 推薦,感恩~ m(_._)m
\^O^\ 感謝進《龍城訣》互動的各位 /^O^/
學肥肥紅龍滾動以答謝
啊我其實有偷懶啦吼~
後半段其實根本都省略掉
因為昨晚實在寫太久寫太晚了
如果全劇劇情都寫進來恐怕要寫到天亮了
有機會再寫一篇精簡版的
你說為了吸引守衛注意力派出主角影分身最後如同氣球一樣被吹鼓變形那對是嗎? XD
如果你想說是遊戲罷格那我覺得也是挺好的,是有這個可能沒錯
我畢竟D&D龍與地下城、Magic魔法風雲會桌遊沒玩過,我玩過的是別的例如三國時代卡牌
而且雖然AD&D亦即進階版龍與地下城(這個就是泛稱龍與地下城系列電腦遊戲)買了不少
但說實在這系列都很硬派沒有很愛,我玩比較多是除了聚焦地城探險之外還有生活技能的
我是真的覺得把那想成是電腦版遊戲 bug 很好
確實古早磁片版因為病毒或受潮會讓資料讀取出問題進而產生 bug 導致功能上出差錯
那麼我現在因為 rainHime大大 你的啓發同時也想到一部很愛的動畫電影
https://youtu.be/81Nl2qab3Js
感謝 YuiZero @ D&D 大大賞光並賜教 m(_._)m
這篇因為想說定義寫給沒玩過遊戲的影迷看
因此就沒有太去考證遊戲設定
如果日後再寫篇遊戲向的心得感想
我會努力認真好好追根究底發現真實的
請容我這次暫時先學紅紅肥龍那樣偷懶懶散怠惰哈 :b
當然如果可以吸引大家再把目光投注到美式RPG之美我覺得很棒,Wonderful!
話說那隻肥肥紅龍應該是 named mob 吧,祂叫什麼名字來著(咦)
看來這種場面場景確實很容易引起我們人類泛淚觸發哭點 :~
看來大大你是在人多的場次吧
啊我忘了提我是特別選外觀就像地下城的影城觀影
然後我看的是倒數第二晚場,同場沒有多少人
其實我是可以不用強忍的淚水用力哭出來的吼
但不知道為什麼公共場合還是試著不哭
https://youtu.be/OC1QZH5Oi5A
忍住不哭 我要忍住不哭
望向天空不讓眼淚流出
抬頭看進雲深處 等待那日出
把故事結束 把從前一筆 消除
忍住不哭 我要忍住不哭
不能認輸因為 我相信 彩虹總跟著薄霧
會帶來幸福 在下一個叉路 陪我跳全新的舞
原來是肥到噴甲烷沼氣了哈 XD 就如同人類打嗝也好像有瓦斯味一樣
謝 vestal 大大推推 m(_._)m
原來如此,比較遵循 D&D 設定的 EverQuest 無盡的任務 也有 Concentration 這項技能
或者 Focus 也是,這都是法系職業必須修練以防魔法法術施展失敗的基礎技能
https://youtu.be/JzW4m1iMsaQ
對嘢!「專注」的重要性在這場合確實也有特別著墨
感謝 StBernand GunGriffon 兩位大大
提供「專注」方面遊戲與電影之間的聯想連結
也讓後續小的想撰寫比較遊戲向的觀影心得感想有更多材料
另外要感謝幾位同樣是重度美式 RPG 玩家大大們
為本文增添專業色彩榮耀本文
小的感到蓬蓽生輝與有榮焉 m(_._)m
其實像我這種ADGT常常心有旁鶩天生自帶容易分心分神走心晃神基因
是不太適合修練魔法的啦哈 XD 但我確實 UO EQ WoW 一路走來都愛用法系
所幸DPS勉強有維持在前三,但我確實不太能 Focus 就是了,因此身兼RL比較不無聊
但其實我同時又不太能一心多用很奇怪,反而當初一起玩 WoW 的前閃光她玩神聖牧吼
簡直是出神入化,就算是打王BOSS戰也照樣邊閒聊邊上前肉搏敲王又補好MT加上全團隊
當然不用講,她作為敝公會當家花旦MH,治療量總是全團隊最高的,太佩服她能全多工了
稟告《地獄之主・路西法Ⅱ世》大人
沒有啊,都說是「前」閃光了
當初是有在WoW版放閃過啦
有一篇 [無用] 老奸 就是拙著
請以桌機版畫面為準唷~
手機可以設定桌機版畫面
看起來會是正常的
另外,rainHime大大詢問是否為 bug 部分
是在講說分身一開始正常但是後來吹鼓變形那邊是否該法術之罷格
我確實很想哭,可惜沒有哭
現在也有點忘了一些以前每看必哭的MV
但前半生我哭太多了,以後希望能少哭點 :D
這位大你看得太細膩太膩害了
我是先在霍爾嘉綺拉回憶走馬燈醞釀情緒
之後兩難抉擇有代入感就確實很想淚崩釋放情緒沒有錯
有機會會再看看 Chris Pine 克里斯潘恩那段的演技
謝謝 JoeeoJ18大大 為大家講解 m(_._)m 感恩你
※ 編輯: FoRTuNaTeR (36.8.11.36 日本), 04/01/2023 20:47:2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