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時喜歡沖印香港明信片給朋友。有一次外國朋友問:「為什麼你拍香港總是喜歡用黑白菲林?」
那時我回答,覺得香港的城市風景適合用黑白拍,用彩色反而覺得畫面煩雜。但是,慢慢我已分不清,到底是香港的輪廓適合黑白照,還是其實我一直想在照片中留住昔日的香港,還是那個老模樣的香港。
📷 中片幅菲林相機:哈蘇Hasselblad 500cm
📌 灣仔
【日常更新👉】www.instagram.com/cserinhk
哈蘇500cm 在 Whatevergraphy電影底片工作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富士方形即可拍 INSTAX SQUARE》
#SQUARE
/
剛入門中片幅的朋友可能對方形構圖比較熟悉,大家比較常見的中片幅相機,像是祿萊的雙眼相機Rolleiflex、哈蘇的單眼反射相機500系列,都是以方形為構圖的6X6片幅。
富士家的即可拍的大小從過去最小的叫做Mini、寬版的Wide,到2017年推出比例1:1的方形Square。
相比起Polaroid的600型底片,Square其實小上了一點,不過也因為這個尺寸,他非常接近中片幅的曝光範圍(58mm),在中國有一位專精機械結構的工程師兼攝影師(10Art.c.c),在四月份的時候完成了Square底片轉接至哈蘇500CM上的魔改工程,合焦與吐片都相當完整,如果你跟我們一樣期待,不彷可以到留言區看看它們的新的CNC版本!
哈蘇500cm 在 Whatevergraphy電影底片工作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談談哈蘇的五系列與兩千系列》
#Hasselblad #500CM #FCW2000
/
如果說中片幅要選一台具有代表性的相機,那麼像是一個小方盒的哈蘇可能是不少人心目中的第一個選項。
哈蘇在整個20世紀可以說是商業攝影棚之中最常見的攝影工具,即便到21世紀,中片幅以上的數位機背哈蘇H系列也是不惶多讓。
哈蘇在長達半世紀的生產史當中,外型其實都沒有什麼改變,標誌性的觀景窗以及系統的組合方式,讓不同版本的哈蘇都可以流用不同機種的配件。
在快門的選擇上,哈蘇當年推出了由鏡間快門為主的五系列500C以及後簾的FCW2000。鏡間快門的優點是可以全時同步閃燈速度,而後簾快門的好處則是快門比起五系列,最高可達1/2000(鏡間快門的極限大約是1/500)。
你可能也有點好奇為什麼兩台這麼類似的哈蘇相機,在價格上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標價。因為鏡頭結構的緣故,鏡間快門的快門組是隨著鏡頭設計,所以機身上的結構就簡單得多。而後簾快門因為結構的緣故,往往相對複雜,但由於快門由機身控制,所以不少人選擇Hasselblad FCW 2000的原因是為了改鏡的緣故。在這個選擇之前其實有SL66、P家三兄弟可以選擇。5系列其實本身就已經是相當穩定的系統,2000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他有點脆弱的後簾快門系統,最早的鈦廉被戳到破掉的其實也不少,直到M版才有拆片盒收後廉的功能,這中間不知道捅了多少塊後簾。
不改鏡頭跟轉接的情況下,500CM其實就足以擔當很棒的主力,原生鏡群也很完整,也幾乎沒什麼可以挑剔。2000系列開啟的是另外一個鏡頭的世界,很多人可能是為了省錢所以想選用P67或是P6家的廣角/魚眼來取代Zeiss家的Distagon,但實際栽進去之後,原本要省錢的又不知不覺改了電影鏡、航空鏡或是一堆奇形怪狀的鏡頭,只要捅得上去都裝得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