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初秋節法團圓 方丈和尚細說「止觀禪」
當身心動盪不安時,如何能善用禪法來安身、安心、安家、安業?紐約東初禪寺於北美時間9月19日上午9點半,禮請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通過網絡講座,與當地信眾們分享方丈和尚多年修學止觀禪的心得和方法。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方丈和尚首先帶領體會佛教心法,以及法鼓山的「心五四」運動。從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業」、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四要「需要、能要、想要、該要」、四感「感化、感動、感恩、感謝」,以及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種福」,來面對疫情、面對全球的危機。
勸請大眾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仍須要時時照顧身心。方丈和尚特地闡述「安心」之方,透過案例來提醒,學習通過放鬆,把注意力、心力,從所關注的工作、對象抽一部份出來,將不必要的心力節省起來。此外,心還要慢,節約心力,不要消耗心力,不須每件事都去關注,對於使不上力的事,要懂得放下,才能提升自己的心力。
對於修習止觀禪,方丈和尚則從「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切入,指出日常生活中身心合一的重要性,希望大眾多練習#禪修 16字心法,即「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達到放鬆和集中的平衡,將心的品質提升。而為能及時覺察身心,即時回到當下,方丈和尚也傳授「三三二二」的十稱念佛法,幫助信眾從中領略觀照。
方丈和尚提出三項總結,一是隨時隨地「放鬆」身心,無論遇到什麼緊急的事情,都要先放鬆。再者是每天能將身心「歸零」,學習做定課,每天都是從心(新)出發。最後則是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事情做完後,馬上放下與默照相應,如《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東初禪寺監院常華法師在問答環節中,轉達信眾想瞭解止觀禪與默照禪的異同。方丈和尚簡述,默照是從止觀而來,止觀是中階的禪法,默照是高階的禪法。默與照是一起的,止與觀一開始是可以分開的,從觀進入止,止觀是心,具一體兩面的功能。默照是同時的,一下要做到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實是不容易;還是要從體驗呼吸、觀照呼吸入手。
此次線上特別講座,共有近3百位信眾全程參與。住在紐約的蔡居士表示,聽講對他而言非常受益,特別是方丈和尚分享的十稱念佛法便利好用,感恩東初禪寺的規劃,讓大眾能在中秋之時以法團圓,還有當面向方丈和尚請益學習的機緣,日後會善加練習止觀的修行方法。
文/史敏 20210921
圖/東初禪寺 20210921
#法鼓新聞
#中秋節
#禪修
#疫情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HistoryBr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https://reurl.cc/ObDyXR (綠界) 糧草小額贊助連結,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動力! (安全隱密可靠:信用卡、ATM、網路ATM、超商) PAYPAL糧草贊助 paypal.me/MrHistoryBro 或[email protected] 加入會員~抗黃標...
唯心 史 觀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惡水真相》的隨想
現正上映的電影《惡水真相》(Minamata),由強尼・戴普(Johnny Depp)飾演尤金・史密斯,記錄這場一萬多人受害、二千多人死亡的世界著名的公害事件。
一直到六零年代,日本窒素公司(Chisso Corporation)在水俁市(Minamata)生產乙醛,製程中用硫化汞當催化劑,並將含汞污水排入海,毒素在海洋生物中開始累積,經食物鏈進入人體內,病人起先是視線模糊、走路不穩,之後肢體扭曲,嚴重的會昏迷或死亡。
儘管窒素公司已得知汞(水銀)對人體的危害,但於對居民的質疑,卻一再否認。 1970年代開始,水俁病自救團體展開抗議與索賠行動,而尤金・史密斯在1971年到水俁市,透過攝影記錄這一場大規模的公害污染事件。
尤金史密斯是一個身世坎苛的攝影大師。14歲到地方報社任攝影記者,只念一學期大學就休學,到新聞週刊任職,但沒幾個月就離職(因為他不肯用大相機拍照),之後做了近十年自由攝影工作,然後在1946~1955年間在生活雜誌專任攝影,在二次大戰拍的戰場照片,很多成為經典之作,他很有個性,表現在作品創作上可以說是擇善固執,但是在與人應對或社會關係……就相當令人受不了。他曾說:「我不能忍受那些混帳展覽會,儘在博物館的牆上掛著乾乾淨淨的小框子,使得那些影像看起來只是藝術的零碎片斷,我要自己的作品成為生活的片斷。」
他和日裔美籍的太太結婚後,在日本渡蜜月時,得知日本水俣這個小漁村,當地居民因汞而終生殘疾。(現在水銀中毒的專有名詞就是『水俣症』)。
史密斯在水俣租了一個房間,(前後二次)共住了四年半,與村民過同樣的日子,成為他們的鄰居、朋友,而不是一位旁觀的新聞記者。
為了拍攝這個主題,他被工廠派的打手差一點打死,在醫院療傷住了好幾個月,最後還殘廢,然而他仍不屈服,在1972年將深入報導發表在生活雜誌上,引起全世界對公害的重視。
後來因為他早年拍戰場照片被炮彈炸傷(手術三十多處取出一百多塊碎片)的舊傷加上在水俣被打的新疾一下子拖垮了身體,而沉寂多年在鄉下療傷,當他覺得逐漸康復打算重新拍照時就過世了。
他拍了那張智子洗澡的相片(世界著名經典作品之一)時說:「……眼見這個畫面構成我想說的東西,是這樣的感人,我覺得淚眼模糊,簡直難以按下快門,然而我畢竟拍了。那是一張絕頂浪漫的相片,我自問,什麼是你個人一向最信守的哲理?是人性。我要堅持自己這個意見,並傳給沒有意見的人。」
曾經有一次記者問他:「人們稱你為浪漫的理想主義者,你對這個稱呼作何感想?」他回答:我不曉得那是什麼意思,平常老是叫我浪漫派的人,都是由於他們在生活中嘲諷憤世,並受盡挫折,所以什麼也信不過了,而當我堅持信念時,他們就稱我為浪漫主義者。」
尤金史密斯這一段話幾十年來一直忘不了,是因為從學生起,我就常被同學們以「浪漫的理想主義者」稱之。可是我覺得很冤枉,因為我認為我的每個所謂的「理想」,其實都是切實可行,基本上我是個很實際的人,做事講求效率,怎麼會被誤以為像不食人間煙火般所謂浪漫的理想家?至今,多年不見的老同學或久未往來的朋友,得知我年紀已一把卻仍在社團中奔波,仍堅持不隨著「撈金」行業多賺些錢而搖頭說:不改理想主義個性。
可是,若是跟我在一起努力的伙伴,會說我是現實主義者,因為我的每個構想,每個步驟,都是可以達成的,而且效率及效益都很好。
這兩種極端不相容,好像對立的屬性,我從來不認為彼此是矛盾的,因此,我會稱呼自己是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
首先,一定得現實,因為你得先活下來才能談到其他,可是活下來不只是隨著眾人苟延殘喘,應該是得朝著理想前進。如何兼顧所謂的理想與現實?我始終認為「技術問題一定可以解決的。」
因此,我從來不認為有什麼好為理想掙扎的。有時候,一些年輕的朋友會自尋煩惱地徘徊於「理想與現實」之間,好像很痛苦地猶豫。我覺得這些大概都是「為賦新詞強說愁」之類的無病呻吟。
不過,我之所以認為「技術問題一定可以解決的」,也願意去面對解決煩瑣的技術問題,來自於我也了解到人心的軟弱與黑暗面,所以儘量不去指責批判那些對我們不友善甚至懷有惡意的人,不讓挫折干擾我們的情緒。
很多年前,曾經看到專門出版兒童讀物的小魯出版社社長陳衛平先生寫的一封信(寫給他們社裏出國進修的同事),非常感動,也非常感慨:
「理想是必須的,但實踐理想的方法卻是迂迴的、妥協的,甚至是委屈的。在古代,知識份子要為天下蒼生做點事,往往要通過忠君來實現,那個君是聖賢還是混蛋,你都得忠,不然就要革命、造反。在現代,表面上看起來多元化了,但實際上往往要透過企業化、商品化的手段來實踐一些想法。然而人海茫茫,升沈孰易,這中間難道不也是有無限委屈嗎?做出版,要與小稅吏錙銖必較、要和中盤商斤斤計較、要和媒體週旋、要和業務的貪婪挑戰、要面對製造商的因循茍且、要圖破同業唯利是圖的競爭……擁抱它們無非是為了委屈地實踐一些理念,其間並無特別矛盾之處。但每當我面向這些俗務之際,也會興起不如歸去的感慨。可是人世間本來就如此,萬法唯心,沒有修練,眼中何來淨土?現實與理想本來就該有落差的,
否則我們就不必努力了,不是嗎?」
其實我已經很久不敢講「理想」這兩個字,因為「說理想太沈重了!」不過,我們算是十足的「實效主義」,為了達到某些想法,所以總會想法子找到可能的途徑;我也不太敢用「執著」這麼神聖的名詞,只是我知道單獨的活動不足以成事,所以總是持續做每一件值得做的事。
我不認為理直的人,氣一定得壯,因為歷史告訴我們,逞英雄的人,一定是悲劇下場(所謂悲劇英雄是也),一旦成為悲劇英雄,事實上是做不了任何事情的。對於一個「實效主義」者,把事情做成最重要,逞英雄、做明星、做聖人,成就一些虛名是完全沒意義的。因此,為了達到一個良善的想法,為了推動某些觀念,我們有時候也得迂迴,有時候也得妥協,因為形勢比人強,是非與真理要靠人的力量才能實現,在沒有力量的狀況下,是非與真理對現實並沒有幫助。只是,在迂迴、妥協的時候,得非常謹慎,不要失掉了我們原先的堅持與想法。
很多年來,我不再為自己訂目標,不再侈言理想使命,我只是要求自己做對的事情。我對未來,只有方向,希望每天能朝對方向前進一些些,我不給自己壓力,每天只做自己能做的事,每天只想自己能做的事。所以我不會徬徨於理想或現實,因為我不認為這是對立的,二擇一的。
於是,當我很實際的一天天往前走,驀然回首,年少的想望竟然在不經意中都實現了。
唯心 史 觀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環境對於參禪的修行人而言
是最佳的外境鍛鍊
中國最多的禪師開悟者以及佛教最鼎盛的時期都是集中於唐、宋這兩代,例如惠能大師是生在唐太宗在位的時候,那時的社會由於體現了貞觀之治,整個國家可說是太平之至,皇帝知人善任,朝中大臣文武也都能夠貢獻一己之力,使國內安定,邊境穩固。通常處亂世和盛世都容易出生開悟的禪師,可見環境對於參禪的修行人而言,是最佳的外境鍛鍊。所以,六祖當日為什麼會因為讀《金剛經》而有省,這個省只是有所了悟,但還不是究竟開悟,還差一大段,這當然和六祖日常生活當中所處的客觀環境、大環境有關係,只要熟讀那個時代的歷史背景便能理解,才會有所謂的「應無所住」。
節錄|萬法唯心,沒有心以外的任何境界,自己的心也無任何形相,念念無可得 https://teacherwang.pse.is/佛學系列套書
IG :teacheryun777
✅歡迎點擊「發送訊息」,王薀老師將陪您解心愁。
唯心 史 觀 在 HistoryBr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https://reurl.cc/ObDyXR (綠界)
糧草小額贊助連結,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動力!
(安全隱密可靠:信用卡、ATM、網路ATM、超商)
PAYPAL糧草贊助 paypal.me/MrHistoryBro
或KHMrHistory99@gmail.com
加入會員~抗黃標!穩定糧草供應!
★加入歷史哥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SmkVK2xsihzKXQgiXPS4w/join
☆加入小邦仔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D7GT_lN25Ni1P2UUnK1yA/join
購買文創小物。可愛貼圖!募集糧草!
蝦皮商城【歷史哥同樂會】 https://shopee.tw/2olfqy9rc8
歷史哥LINE貼圖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2252926
☆主頻【高雄歷史哥】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ngastill
★副頻【歷史哥生活】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D7GT_lN25Ni1P2UUnK1yA
☆FB粉專【澄清唬】 https://reurl.cc/72lYeD
★FB在地生活版【Care高雄】 https://reurl.cc/d0D1Zq
●TG官方頻道 https://reurl.cc/625jO5 (最新訊息推播)
○TG官方回報群 https://reurl.cc/mnDRVj (TG問題回報)
●TG粉絲討論群 https://reurl.cc/0o147o (粉絲聊天室)
△推特 Twitter官方 https://twitter.com/MrHisBro
▲IG官方 https://www.instagram.com/mrhisbro/
△Twitch圖奇 https://www.twitch.tv/mrhisbro
■歷史哥官方信箱 KHMrHistory99@gmail.com
唯心 史 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與佛有約 - 佛教造像題記中的祈願與實踐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第五次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文物陳列館,由此特展的策展人之一曹德啟先生,他同時也是政治大學宗教所博士候選人,來為各個聽眾介紹此展。
本拓片展覽內容主要是石刻佛教造像碑的發願文。石刻造像顧名思義,是指在石頭上雕刻佛像。這是非常慎重,珍貴難得的經驗。造像完成時,刻下發願文記錄緣起過程、時間、共同出資的佛弟子、指導法師、造像內容,最重要的還有個人或眾人發願造像目的。發願是學佛、修行成佛的起點,可稱為初發心。發願造像供養佛陀,同時請佛見證、護持眾人的修行。發願產生的動力既是向上供養佛,也是祈請佛向下護持。藉由造像,發願者與佛陀之間深層地溝通互動,這是我們將發願文的展覽命名為「與佛有約」的原因。
「與佛有約」,約定的內容分為供養與護持。何以造像供養?佛教強調佛形像(色身)莊嚴美好,非世間語言所能比喻。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令觀者無上歡喜,目不能捨,心更嚮往,由此走上學佛之道。可以說在佛教傳播上,文字與圖像並重,尤其是對初階者,佛像莊嚴是直觀入門的捷徑。
佛教又說畢竟空,三界唯心,色身如幻;故《金剛經》說,「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又如《心經》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是古來名僧大德都深知圖像的重要,《續高僧傳》記載唐代淨土宗大師善導(613-681),造淨土變相三百多幅。日本的雲遊僧圓空(1632-1695),盡其一生日夜雕刻木佛像,行腳四方以佛像與信徒結緣,他刻了十萬尊以上的佛像,至今在各地寺院遺存約五千尊。他們都成功地透過佛像傳播佛法。如展覽拓片內容所見,或個人發願,或信眾相約共同集資造像,表明他們供養佛陀,虔誠修行的心意,與古代高僧的願力沒有兩樣。僧俗積極複製圖像,造像無數的過程,是佛教藝術的特徵之一。
「與佛有約」約定的第二部分是請佛護持,或稱保佑、加持。為何需要請佛加持?發願是修行者實踐的第一步,也可以說是自力,而佛陀加持可以說是他力;自力與他力互為表裏,相互輝映。修行菩薩道者,在實踐生活中唯恐自力有限,智慧不足,故祈請佛力加被,速成佛道。現實世間紛擾不斷,飛來橫禍難以預料,故而需要觀世音菩薩無時不刻的保護,「千處祈求千處應」,滿足世俗人的需求。
佛陀出家,修行證道的初發心是為了解脫無常世間,超越生死輪迴。他證得圓滿正覺,說法度化無數弟子,最後在雙樹之間側臥,宣稱進入常樂我淨的無餘涅槃。弟子們依法火葬荼毗後,將無數的佛舍利子分送天下,造塔供養,流傳佛法。從此佛陀不在世間,進入像法時期。僧眾為了克服佛法即將消失的深刻憂慮,除傳抄經典,講經說法之外,更加強對佛舍利的崇拜。世間護法的皇帝如印度阿育王為弘揚佛法,供養佛陀,在各地造八萬四千佛塔;隋文帝也仿效阿育王,積極在全國各州造立舍利塔。
在無佛的時代,修行者造像祈願,將來往生彌勒菩薩所在的兜率天宮。彌勒菩薩在久遠的未來將下生世間成佛,並且廣大說法,令所有眾生開悟。修行者往生兜率天,將來也隨著彌勒下生,聞法開悟。這是最初往生者的心願。到了南北朝末期,阿彌陀佛西方淨土逐漸取代兜率天,成為世俗信眾臨終往生的標的。阿彌陀成佛前曾發四十八大願,其淨土極樂世界莊嚴光輝,滿足物質需求,修行精進,更方便的是信者臨終前只要發願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十次,必得往生。
從展覽拓片可看出,發願者涵蓋社會各階層,皇帝、貴族、官吏、將軍、士兵、僧人與民眾,不分貴賤,在不同的時空,各自發願,共同參與供養與實踐學佛修行的經驗,此展共分分為六大展區。
• 壹、莊嚴
• 貳、崇因樹果
• 叁、現世利益
• 肆、修行實踐
• 伍、佛法復興
• 陸、淨土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