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一直都在】
#奇異認為核能重要 #那它說甚麼都不會輕易放棄核四
奇異公司於上周發布了組織的核能前景白皮書,強調了核能對於無碳未來的重要性,它將是碳中和目標的支柱。
PS: 想看核四與奇異的問題可以先跳到後半段
報告中先帶出奇異認為核能在對抗氣候變遷上的重要性,畢竟所有的科學證據以及重大報告都顯示(IPCC, IEA...),核能絕對是潔淨能源。而在發展所有能源科技時,我們應該以系統性的角度來思考核能的定位,它不僅像再生能源一樣發電過程不會製造碳排,也有基載電力以及可調控電力(firm power)的特性應該被彰顯,同時,核能電廠或核能產業在世界各地也提供了許多高收入工作(所有能源最高),也支撐著社區的發展,是經濟成長的動能。
█ 奇異可以提供延役服務
鑒於上述特性,核能應該要繼續存在,奇異認為既有的核能應該要持續的延役,現在美國多數核電廠已經申請延役運轉至60年,也有6部機組通過延役至80年的案例,奇異在這方面提供了一些服務,包含功率提升(Power Uprate),藉由延役更新時重新裝設渦輪機以及調控蒸氣參數,即可提升5-20%的發電量;同時,透過數位化的介面控制,得以讓整體維運成本下降3%;此外,奇異也正研發更安全與更高效能的燃料棒(ATF)。
█ 用創新開創未來
為了因應多變的電力市場,奇異也在核電研發上投入創新的概念,例如與比爾蓋茲聯手打造先進鈉冷式反應爐Natrium以及推出自家的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BWX-300,接已經在多個國家地區有了初步的回響。融入創新的概念將可望大幅降低成本與工時,並與再生能源有更好的搭配。
█ 大型反應爐
當然,奇異並未離開大型反應爐的建置,若依造IEA的情境,達成碳中和的路途上必須要每年新增10-20GW的反應爐,目前俄、中、印以及東歐或土耳其國家將會是大型反應爐建置的主力,它於報告中提到,透過學習曲線於相同地區使用相同技術建置反應爐是有助控管成本與工時的最佳手段,而國家穩定的支持將是成功關鍵。
█ 奇異的建議
• 重視核能等低碳能源,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 接受現在及未來核電廠在能源結構中的重要性,以提供可靠的基載電力
• 資助先進反應爐與SMR的研究、開發和示範計畫,以便更早取得更潔淨的技術
• 為核電創建專屬且符合其特性的融資框架
• 向大眾教育核電是一種可靠且安全的低碳技術
• 保存和發展高品質的勞動力,以維持和建設下一代核電站
• 確保取得認證的過程能夠兼顧安全、成本以及時效性
• 促進核能技術在發電以外的商業應用,包括工業供熱、區域供暖、海水淡化和電解以生產更綠的氫氣。
█ 奇異與核四重啟
目前執政黨或反核團體強調核四重啟困難的原因之一為奇異原團隊已經解散。但看完上面奇異的表態後,若還相信政府拿原團隊解散當作重啟不可行的藉口,那我也只能說好喔...
奇異自90年代起與日本日立、東芝公司合作發展進步型沸水式反應器(ABWR)設計,持續維持相當設計人力,近年也持續參與ABWR的相關研發與生產,他們的官網還有這項產品。奇異因為為核四的ABWR反應爐供應商,提供反應爐測試以及介面整合的顧問服務。確實,我國在2014年核四進入封存後,原團隊已經解散,對於重啟來說可能會是個問題,但這問題並非沒發生過啊...
最近在念專案管理的書準備相關考試,剛好提到,專案結束時,參與專案的人員就得歸建,這應該是任何一個執行過專案或參與過專案的人都清楚的事情,核四封存後,原團隊的任務結束,當然也就解散了,這再正常不過了,而同樣的情況也早已發生過。
2000年陳水扁停建核四時,當時的奇異團隊也因為任務結束解散,結果隔年初核四又復工了,奇異花不到半年就重組顧問團隊來台,協助後續工程,而當時的所有工程條件均比現在更加混亂。然後我們的執政黨和"現在"台電跟我說與奇異重新談判組隊要N年... 不要再騙自己了好嗎...
另外一個與奇異比較有關的爭議大概就是所謂的數位儀控系統軟硬體更新一事,台電對外宣稱相關商品已經斷貨不再供產,取得相當困難,但從奇異所銷售的服務仍包含ABWR來看,這樣的說法已經不攻自破...
核四廠數位儀控系統主要分為NUMAC、DRS、RCIS(控制棒資訊系統)與Invensys四大次系統。其中奇異負責前3系統的設計、供貨與整合。Invensys僅用於非安全系統網路,國內應用很普遍,備品供應並無問題。而 #台電內部也早就詢問過奇異公司: NUMAC、DRS系統設備/組件 #供貨正常, #無更新問題。 (台電也不要再欺騙自己已經詢問過原廠的事情了)
綜合上述內容,奇異的技術顧問服務在核四重啟的路途上相當重要,唯一的變數僅剩下政府是否全心支持,台電已經與他們打過一場仲裁官司... 對方對於我方的信任將是左右未來合約重啟最為關鍵的因素。但我相信,不管是奇異或是台電,都沒有放棄核能的打算。而我們得盡可能的透過公投來消除政府消極的阻礙!
請828出來投票!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商業 海水淡化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522紐約時報
*【在危急的情況下,拜登面臨著嚴峻的中東新考驗】
鑑於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的停火,政府正在考慮如何重新調整其在該地區的政策,而又不會分散其他優先事項的注意力。走上了調解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之間長期衝突的重任,並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和風險。白宮官員正在辯論如何重新調整其做法,以期避免另一場危機,這將進一步使拜登的注意力從其首要的外交政策優先事項上轉移:中國,俄羅斯和恢復伊朗核協議。為了提醒拜登先生更廣闊的議程,他星期五在白宮與韓國總統文在寅會面,討論包括北京的實力增長和朝鮮的核計劃在內的問題。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1/us/politics/biden-israel-diplomacy.html
*【停火後的加蕯在瓦礫堆中甦醒】
每次戰爭結束後,加蕯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恢復。根據官員和聯合國彙編的統計數字,以色列的空襲造成230多人喪生,摧毀了1000多個住房和商業單位,使750多個居民無法居住,使77 000多人流離失所。聯合國補充說,十七家診所和醫院以及三座主要的海水淡化廠,輸電線和污水處理廠遭到破壞,使80萬居民或近一半的人口無法獲得清潔飲用水。超過53所學校遭到破壞。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1/world/middleeast/gaza-war-ceasefire-israel.html
*【以色列的軍方蒙受沉重的傷亡,它的目標實現了嗎?】
以色列軍方說,空襲打死了數十名哈馬斯高級幹員,並摧毀了重要的軍事基礎設施,但是在勝利的定義上,難以衡量。經過十多天的戰鬥,至少有230名巴勒斯坦人和12名以色列人喪生,加蕯的醫院和其他基礎設施遭到破壞,這兩個基地的氣氛一片沉寂,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1/world/middleeast/israel-gaza-war-ceasefire.html
*【任務尚未完成。停火促使以色列人失望】
停火生效數小時後,在加蕯以北僅十里之遙的以色列城市阿什凱隆,居民從房屋中走出來,在11天的激烈戰鬥中,他們被不斷發射的火箭彈包圍著,現在他們為喘息感到高興。只不過,和以色列全國其他地方不同,多數民眾認為戰爭沒有解決任何事情感到失望,並擔心休戰過早,取而代之的是,許多以色列人說,軍方本應繼續對哈馬斯進行猛擊。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1/world/middleeast/israel-ceasefire-gaza-hamas.html
*【以巴衝突在紐約時報廣場上演多人被捕】
週五,紐約市曼哈頓中城,親以色列示威者和親巴勒斯坦示威者發生衝突,導致兩十多人被捕,至少有兩人住院。衝突始於時報廣場,並蔓延至洛克菲勒中心以南的一個小社區鑽石區,該區是許多猶太人擁有的企業的所在地,警方稱,截至週五中午,該市已逮捕27人,罪名包括行為不檢和非法集會。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1/nyregion/times-square-protest-diamond-district.html
*【拜登會見韓國總統文在寅】
拜登總統說,他對朝鮮持續存在的核威脅感到“深切關注”,並在週五在白宮會見韓國領導人時,開通了一個新的特使外交管道。在一整天的會議結束後,拜登避免過去政府的錯誤,但他並沒有透露,所謂的與盟友進行新協商的細節。拜登先生還宣佈,美國將為55萬名與美軍密切互動的南韓部隊全力接種疫苗,並表示兩國將更加緊密地合作,以加快為世界上較貧窮國家生產冠狀病毒疫苗的速度。會見中,兩國領導人還宣佈了韓國在美國對電動汽車的半導體和電池的一系列投資。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5/21/us/joe-biden-news-today
*【拜登向共和黨提出了新的基礎設施建設方案,但歧見仍在】
拜登政府週五向參議院共和黨人發出了一份兩黨基礎設施協議的要約,該協議從總統的最初提議中削減了超過5,000億美元,成為1.7兆美元的提案,白宮官員希望此舉能加快協商的步伐,但共和黨人迅速拒絕了這一提議,因為這並不能解決如何抵消支出的難題。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1/business/biden-new-infrastructure-offer.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衛生官員和國際援助組織正在觀察,以色列和哈馬斯激進分子之間,近兩週的戰鬥,是否在加蕯引發一波新的冠狀病毒疫情。聯合國曾警告,在戰鬥的第二週開始,新發病例已潛在激增。
#全球疫苗共享計劃Covax將獲得約2億劑嬌生疫苗,這筆交易最終可能會推動一項標誌性運動,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接種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週五表示,死於Covid-19和與Covid相關的原因的死亡可能是各國在其官方數據中記錄的死亡人數的兩到三倍。世衛組織數據,自大流行開始以來,可能已有約六至八百萬人死於Covid-19或其影響,而各國官方報告中記錄的死亡人數為340萬人。記者。世衛組織還估計,到2020年,至少有300萬人死於Covid-19,而官方數據記錄的死亡人數為180萬人。
#加州官員稱,加州接近全面重新開放,並承諾在6月15日取消對社會隔離的要求和對室內人數的限制。根據指導方針,人們需要出示疫苗接種證明或冠狀病毒測試陰性,就能參加大型室內活動。完全接種疫苗的人在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戴口罩。
#兩項新的研究表明,多項Covid-19緩解措施-包括改善通風,要求成年人戴上口罩和進行頻繁的監視測試,可以幫助學校保持開放狀態,並使學生保持安全。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5/21/world/covid-vaccine-coronavirus-mask
商業 海水淡化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快速認識核能製氫目前進度】
#核能也能搞製氫 #要搞彈性一起來
最近歐洲好多再生能源業者為了減少棄電率以及減少電網負擔(其實是要提升自己的商業效益),開始結合電廠與製氫廠,但你知道核能也可以這樣搞嗎?
▋氫能源是二次能源是載體
化石燃料、核能以及再生能源屬於初級能源(primary energy source)。氫氣和電力屬於次級能源(secondary energy source),次級能源指初級能源經轉化後以別種形式存在的能源,也就是,氫氣和電力不會憑空誕生,必須透過初級能源製造。此外,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所有轉化過程皆會導致能量損失。也就是說,若將煤炭轉換成電能、電能所蘊含的能量會減少,因此,開電暖器取暖會比燒煤炭取暖更加耗能。
化石燃料、氫氣和電力同屬於能源載體(energy carrier),描述一種能讓你透過轉換器將能量變成機械能或熱能的媒介。舉個例子,石油透過汽車的內燃機轉變為動能、讓你四處移動;電力透過電暖器的電熱絲產生輻射熱供暖。一世紀以來,能源載體朝著更輕、更方便攜帶且低碳/無碳排的趨勢前進,因此可以預期將來電力和氫氣會取代化石燃料,而各行各業的電氣化將會是必然的趨勢。
▋核能製氫
四十年前就有人想過利用核能產生的高熱或電力來製造氫氣了,第四代反應爐的高溫氣冷式反應爐(high-temperature gas-cooled reactor, HTGR)即為一例。該反應爐能提供將近一千度的高溫氦氣以提升熱化學反應和製氫製程(如天然氣-水蒸汽的重組反應, Reforming)的效率。設計上也能支援海水淡化和小型模組化。
四代爐國際論壇(Generation IV International Forum)的成員:加拿大、中國、法國、日本、俄羅斯、印度、歐盟、南非、美國都有設計專門用於產氫的核電廠或已在實驗室進行初步驗證。隨著市場需求提升,各國有加快(或重新)研發步驟的趨勢。但這趕不上市場對乾淨氫氣的需求,法國決定另闢路徑:用核電電解水
法國電力公司和英國政府於2018年時組成了Hydrogen to Heysham (H2H)聯盟驗證核能製氫的可能性。H2H聯盟於Heysham核電廠內安裝了1MW的鹼性電解裝置(alkaline electrolyser)和1MW的質子交換膜電解裝置(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electrolyser),並驗證了兩套主流電解技術的表現。將一部分核電撥給此兩套系統,日產氫氣量最高可達800公斤。
研究同時表示,規劃中的Sizewell C核電廠、以及建造中的Hinkley Point C核電廠都將能支援大規模、模組化電解系統。研究給出以下結論:從技術和安全層面來看,核能製氫實際可行,而且有潛力從預計的示範型計畫擴大規模。H2H聯盟認為,若串聯電解系統和核能,將能製造足夠的氫氣以滿足英國未來一大部分的需求。又,為了反映核電廠整體生命週期的碳排放,H2H聯盟替核能製氫加上了名目碳足跡。
美國能源局(U.S. Department of Energy)的核能製氫計畫將由Idaho National Laboratory主持。預計在2020和2021年,於Ohio、Arizona、Minnesota州的三處核電廠驗證核電電解水的相關技術;能源局期待此計畫能提升核能的長期競爭能力。
▋經濟表現
核能大量穩定的輸出是低碳能源中最大的優勢。H2H聯盟的研究報告指出,核能的穩定輸出能使電解裝置達到93%利用率。由於 #電解裝置的每日利用時間越長、#越能降低其製氫成本,故和間歇性的風力及太陽能相比,核能在成本上有競爭優勢。美國能源局也抱持相同看法。
替核電廠加裝電解裝置也是替核電添加了彈性調度的強力外掛,如此核電廠就能在電網需求不高時將多餘電力轉變為氫氣儲存起來;並在電力需求上升時,將氫氣透過燃料電池轉換為電力。這種彈性有助於穩定整體電網、彌補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和不穩定性。也幫助核能在偏向再生能源的電力市場中更有競爭性。
氫氣可現地儲存、或透過氫氣基礎設施儲存、運送、分配。對應的充氫站、氫氣運輸管線等基礎建設的鋪設將會帶動一波需求。足量的氫氣供應將會對交通運輸業(燃料電池)和供暖行業(取代天然氣)有極大的幫助。
H2H聯盟的研究已證明現行的核電廠技術和電解裝置技術就能達成核能產氫的目標,也有潛能擴大規模,在主要結構候選材料Inconel 617通過50萬小時的高溫實驗驗證後,高溫氣冷式反應爐有望能加速問世。
▋這是個結論
電解製氫核能來做的話很OK,至於為何歐美要積極切入這塊,主要還是因應多變電力市場以及多元經營為考量~ 未來賣氫氣可能比賣電更好賺。近期EDF已經遞出Sizewell C核電廠的興建申請,製氫計畫也包含在裏頭,若順利動土,將很快看到歐洲第一個核電製氫的商業規模案例,預估每天可達22萬噸的氫產量,價格也可以達到每公斤約2美元,此外,目前歐洲投資環境對核能發電並不友善,但對於製氫則是屬於永續投資分類的一環,核能業者也能藉此獲得資金。
至於台灣要搞氫經濟... 也得先生出穩固又無碳的電源咩~
▋參考資料
Hydrogen to Heysham feasibility report
https://reurl.cc/exnXZ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