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碩士無法升遷加薪,就是浪費時間與金錢?】
經常有上班族來問我考研究所一事,問的多半是要不要念、念了對職涯有沒有幫助、未來能不能夠加薪或升遷……總之就是值不值得念?如果用這個務實的角度一邊上班一邊讀研究所,最後可能會發現一點都不務實,有兩個原因:
💚1.現在越來越少企業因為學歷來加薪或升遷:
一般來說,加薪看的是個人的工作表現,以及未來的發展價值;升遷則看的是有無帶團隊的能力。就算你的學歷不漂亮,但是符合條件,仍有機會加薪與升遷;相反地,學歷再好,若沒法反映到工作表現上,做出成果,也是枉然。
💚2.畢業三五年之後,企業用人跟學歷無關:
學歷是社會新鮮人的入場券,至於有幾年工作經歷的人,企業看的是職能的相關性,以及過去的工作表現,學歷便不再那麼重要。至於碩士,對於高科技業或外商,已經成了基本學歷,並不是特別值得加分的亮點。
除非在一些老企業會有差別待遇,薪資與職等不同,至於其他企業,兩者越來越脫勾,如果還用老觀念去讀碩士,難免要傷心,慨嘆白讀了。所以如果想讀碩士,除非一些專業領域,至於一般文法商,我會建議不要去想在工作上有沒有好處,可能會讀得開心些。這時候不妨以興趣為主要考量,反而更務實。
可是很多人在職場遇到難關時,都以為讀研究所可以救他們。這麼糊里糊塗,說真的,神仙都難救,更別說讀碩士了。
像是有個中年女性來問我讀休閒觀光研究所,因為公司正在裁員,下一個很可能是她,她想改行做領隊或導遊。我直接告訴她,這兩個工作都不需要考碩士,直接去考執照就行。接著她說也許可以去私立高職教書,現在少子化,又這個年紀,於是勸她別想這條路了吧!
另外,也有人認為讀碩士能夠挽回他的人生。昨天有位公職人員說想讀碩士在職專班,而這個科系跟他的工作無關,周圍每個人都有意見,說念這個碩士沒法升遷,浪費時間也浪費金錢。聽著聽著,他猶豫了,來問我該讀嗎?我問他讀碩士的動機是什麼?他列舉出四個:
1. 想補學歷
2. 學習新知
3. 想交朋友,認識不一樣的人
4. 想認識不一樣的自己
這四個動機,除了補學歷與學習新知外,另外兩個透露出一個主要訊息:他不滿足現狀!後來他跟我說,現在環境舒適安逸、一成不變,想要透過讀碩士來看看不同的世界,認識不同的人,也想藉此探索自己,找出其他可能性。
老實說,除了補學歷外,其他三個都不必靠讀碩士來達成。就算是補學歷,他的工作根本不需要學歷。所以別人一說,他就動搖。
個人的看法是,反正他閒著也閒著,再去讀個碩士不是壞事,何況台灣的學費相對國外是非常便宜,而且每個人這一生最值得投資的是自己,為什麼會說浪費時間與金錢?我是想不通這種成本觀念!
難不成去吃掉花掉就不浪費金錢,或是每天滑手機、看電視就不浪費時間,怎麼讀書這件事就讓人特別感到浪費金錢與時間?大家對讀書的觀念過度功利,總認為一定要換到好工作或升遷加薪才划得來,這是限縮了自己的成長。
像我讀EMBA,既沒升遷也沒加薪,倒是認識不少很厲害的同學,我常常在電視上看到他們受訪。我讀文科,他們多數是理工科或法商科,並在高科技業或大企業任職高階主管,讓我的視野開闊不少,也見識到頂尖精英做人做事的篤實與謙虛,這些都是無形的受益,但我相信絕對在我身上產生一定影響。
不過如果想要學習技能,我倒不認為要去讀碩士,還不如在補習班或線上學習,或是找個教練一對一教導,學得既快又好,還能立即派上用場。至於研究所的目的,並不是在傳授這些工作技能,這也是我勸大家讀研究所不必與工作掛勾的另一個原因。
即使如此,這幾年我倒是看到讀研究所有一個明顯的好處,就是洗學歷。特別是社會新鮮人熱愛用這一招,國立大學後段班,想辦法考上前段班研究所,履歷只秀出碩士的學校,有沒有幫助?當然有!而中年人洗學歷,則是面上有光,走路有風,在一些場合就能選上什麼長之類的,做顧問或當講師也能增加份量。
所以我出個題目來問大家:
💚假設你的家人或朋友想念碩士,念完並不會升遷加薪,你覺得他該去念嗎?
(讀了本文有受益,也請留言+1)
***
歡迎大家加入我的fb社團:「洪雪珍寫作變現」,有三個好處:
1、你投稿,我點評
2、你會看到「從不會寫作到會寫作」的成功案例
3、我會教你寫作招術
至於想要詢問我的課程,包括求職、轉職、加薪、高薪,以及斜槓、寫作,⋯⋯都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助教協助你。
圖取自Pexels,攝影:Ekrulila
商科 研究所 不 補習 在 黃之盈心理師的暖心園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親子天下,共好大對談]—親子天下club
#跨世代 #共好 #聆聽多元
昨天以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的身份,受邀參與親子天下的「跨世代共好大對談」講到共好這個主題,剛好搭配上我們最新一集的 #FACE崩潰娃的鎮定計 PODCAST中,現代家庭的共好的議題,內心有許多的呼應。但因為時間的關係,後段節目僅有機會讓一位來賓分享,遂想將所思所想分享在此。
'
🔎即將撐起整個世界的他們,怎麼看世界與自己的關聯
首先,很有感於20歲以下的青少年,在3C原始人的世代中,他們在訊息龐雜的年代,不但懂得篩選訊息、並運用資源,把握對土地和世界的善念,將所學階段的每個學習,與在地環境及運用學生有限的身份和資源做連結,非常不簡單。
'
🔎與談的學生代表:云澤、牧忻、妘柔、子謙
從各自的年齡及觀點出發,為這個社會做出很具體的友善行動,這是非常珍貴的。與談中,提出針對課業和熱情公益的兼顧,以及國中生態重視課業,如何取得平衡。身為全台最大高中生自媒體代表-云澤在末尾的談話中,不但踩在高中生的視野和生活世界給予回應,更跳脫成績的框架,提供學習熱情和將國中雜食生態當成科普知識的培養,提供給身在國中的其他夥伴不同的視野和態度,這回答非常的素養。
'
子謙(大人研究社)是位對凡事都好奇的孩子,並且針對不贊同的事物,有很棒的思考腦和邏輯,針對大人的反對,據理思索及力爭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透過清晰的口語表達,向大人提出孩子觀點的觀察,並試圖從中取得平衡,很不容易。
'
妘柔和牧忻則是透過行動,將減塑活動在僅有的資源和透過實地觀察的數據蒐集,分析問題,在小學階段,就透過老師的帶領和實質的行動,在花蓮位在地做了一系列減塑活動,試圖以溫婉卻堅定的態度,與大人對話。
'
🔎國中時期的學習,是學科基礎的奠定,本身就非常『雜食』時間壓縮之下,就會產生許多自我懷疑
對於孩子們從國小的彈性課程,專題培養,到國中學科轉變為科目和學科的多樣化,無可諱言的是,要適應及拓展各科,在能力躍進方面的部分本身就是非常雜食的。
'
在這個時期,國小國中大不同,孩子大多都會領略到時間的確會被大大壓縮,我想,在現在『專題式跨域學習當道的世代』這也是為什麼108課鋼開始推素養導向、跨域連結,就是要將國中的雜食生態慢慢導向專題化和實用的知識,在這點我自己有些想回應的狀況,國中階段的我,數理沒有特別有興趣,是參加自然和天文營都會睡著的小孩,當時,國中也很想逃避數學理化等科目,很想跟孩子們分享及回應的是,我們要對自己的學習狀況自我接納並自我肯定,妳們有提到的「專題式學習」,其實就非常的素養。
記得當年國中時期的我,從對數學理化興趣缺缺,後來國中卻不偏廢科目,國中三年期間沒有補習,轉念肯定自己的學習方式後,反倒後來因為對學習的熱忱,獲得市長獎畢業,其實其中的祕密:就在於我的好勝心、好奇心,將自己有興趣的領域與各科作結合,並且在家中研發『專題式學習』的方式,將國中雜食的科目都整合起來,這在現今也在教育界的我來看,應該就是"早年的另類素養導向、跨域整合"吧!
/
🔎進行學科混血、超展開,父母的態度和視野很重要
記得當年國中第一名畢業的我,父母並沒有要求我讀前幾志願,反倒很希望我基於這樣的基礎,有更多綜合的學習,當時我就索性入學綜合高中就讀,因為當年為有綜合高中可以在高一的各科探索後,再組選自己喜歡的科目。在高中時期,我的學習就不斷在跨域和混血地吸收商科、廣告設計、資訊類科、國際貿易等科目,進行實際學科探索過後,高二再分流專業學科,這個過程非常像大學,大一通識,大二大三才開始專業科目,而這個過程,我覺得父母的態度非常重要,#不因為你穿哪間學校的制服 ,而決定你的價值。
我的父母,一直認定著『#不一定要走一條跟大家一樣的道路,#允許迷路,#迷途知返 的過程都是很重要的學習!』(優秀的學生的選擇,反倒容易被社會的期待框架侷限,而當年我的父母並沒有給我這種壓力,反倒希望我去學學調酒、考導遊執照,看看不同的學科領域)
然而,這樣跨域的學習方式,在當年我的大學申請入學(從綜合高中跨考自然組科系)、跨考研究所(由理工科跨域心理學門)期間、國家高考、教育甄試,面對需要思辨申論和應用的題目,都有自己的一套見解(#問題解決辦法),進而讓評審(我身邊的大人)也動容於有這樣的做法和知識理解域。原因是因為我的『知識是活的』在申論題和面試的考試中,我的答案也不是書本上的『唯一正解』,不是一個背答案的知識體,你們得相信,世界中活用的人也很多,尤其這些允許自己跨域的大人們,也青睞於有『自解』的後進們!
/
🔎我的學習路『#有意義,#學有感』所以 #找到學習的意義感幫助自己在國中階段的適應很重要,你的學習走過的路終究會回饋到你的生命裡
但是,這個學習秘密,當年我也曾一度迷惘自我懷疑,覺得「我是不是比較笨」才會『一直想追求知識的根源』『學習這學科對我的意義』反倒被同學老師認為"不務背答案、一直練題庫"的捷徑,也常自我懷疑是否花在知識與生活連結的部分,下好多苦工,是否符合效益。但,我想內心更大的召喚是「我認為學習不是考試的應答機,是與生活和興趣作充足的連結。」也還好沒有被環境氛圍打敗!
當年的這個學習秘密,在時間的考驗之下,原來就是現在的素養導向,讓我在各學科中保有專屬於自己的知識攝取意義和獨特的自體學習路,這部分是需要自我肯定和自我接納的,所以我想回應的是:
『也許你們也可以幫自己目前所作的行動,當成一門專題,與目前的各學科作連結,更讓各科教師也領略到這幾個科目原來可以作這些連結,#找出自己學習的意義。』
🔎在目前「#專業死時代」長輩/家長/教師的權柄,被奪下,也反觀,人人都有知的權利,進而在知識的部分逐漸趨於平等。但也要注意,在後真相時代中,#人人都希望待在自己的舒適圈,接觸的訊息也很偏食(針對提問者提到使用3C被懷疑不務正業的反思如下:
1.社群軟體到底是將我們的生活圈擴大,還是也窄化了我們訊息吸收和聆聽差異的機會?
2.在多元涵容的生態中,透過大數據的偏好,我們是否已經慢慢在幫異己消音?
3.在破除時間卷軸的無限瀏覽中,我們是否也迷失在數位世代的轟炸訊息裡?
4.最令大人煩惱的,是針對媒體的『識讀』,在孩子還不成熟時,面對網路海量訊息,孩子是否也針對負面和排除異己產生情緒化、片面的嗜毒偏好?
這些都是大人正在面臨孩子使用數位,擔心的部分,更遑論涉及犯罪、詐騙或暴力色情的海量資訊)#擔心孩子變質,#是父母最深的恐懼,不是不信任你們。
所以當我們在聆聽多元聲浪的時候,當然因為孩子的權柄和發聲機會較小,更期待大人的支持,在支持之餘,我們也希望你們看見現在的跨域不只有跨,而是 #了解,並 #共享資源,如此一來,『共好』才有機會在彼此的溝通、聆聽及回應中,#破除藩籬和隔閡!
/
🔎世代共好是世代更新的洪流,也是每個人面臨的課題,溝通姿態很重要!
就像我自己的PODCAST平台中,提到的,我認為要『世代共好』,溝通的姿態很重要,當我們覺得委屈、不被理解、被誤解時,我們也已經待在一個不自我肯定的弱勢狀態中,然後就更容易情緒化,以及期待『據理力爭』『得理不饒人』的衝突衝撞,這都兩敗俱傷,所以建議共好的前提是:
一、『理直,氣要婉』
二、『說理,要耐煩』
三、『得理,要饒人』
並且對於身邊的大人『真心相信,大人對於異己,和你們一樣也需要時間,吸收和消化』所以,大膽提出你的計畫和提案,感於被觀看和驗證,邀請長輩給力,加上自己搜尋知識的支撐,幫助你的善念和好事,撐出『據理,力爭上游』(如減塑行動、環保、偏鄉教育、分享閱讀樂趣、抗暖等為地球為社會盡心盡力的諸多好事)『將生活實踐,落實在不同的平台上,讓大人們願意 #據理支持!』所以,我看見孩子目前運用有限的資源,有限的平台,將生活的豐富視野,帶給大人們、更呼籲更多大人們一起響應,這些這麼棒的事情,解凍大人的心並攜手一起推廣出去,就有機會也運用到前一個世代的資源,踩在大人建立的立基點上,跟『對的人,爭取到隊的資源,作出對社會美好更對的事』這就是大家共好的初衷!
.
🔎社會參與,善用 #科技 及 #對的人,領導大人們一起成為善的推手
身為父母,在社會中堅分子的我們,其實也渴望自己在孩提時期,擁有海量的資源,不被侷限視野,對這個世界也都曾經好奇如你們,我們也都願意成為善的推手,響應這世界的種種美好!
然而,跳脫比高分的心態,緩和自己的內心,#彎下自己的腰桿,傾聽孩子正在對這社會進行的美好的事!透過實際的溝通、計畫提案及參與,無論參與的時間和形式如何,首要以身作則推己才能及人,而你們正是這股先驅和洪流,在你們拿著麥克風說出"大人都不懂"的呼喊時,我看見,有許多大人用心聆聽著你們的呼喊,我想,這次的共好行動,就是個很棒的起點!
你們的生命,已經在別人的生命和生活中,起了許多漣漪!並且擺脫他人觀點(易立志和易放棄),活出這個世界共好的精采
#世代共好共感 #過去的叛逆就是現在的斜槓(云澤語錄)
#親子天下 #跳脫舒適圈 #跨域聆聽及看見
🔎活動:https://reurl.cc/V3W6EQ
🔎共好行動大聲說,對話框框起來https://site.parenting.com.tw/works-38
商科 研究所 不 補習 在 我是艾薇。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秋烤肉不要干預別人的人生】
我一直是個不乖的學生,高中時候唸的是嘉義女中自然組,為什麼唸自然組,其實沒有為什麼,當時覺得數理強感覺比較屌,家人說可以當數學老師,如果能考上醫生當然最好。
我國中數理不錯,因為家裡管很嚴,所有參考書都寫過一遍,成績自然還可以,可是高中後外宿,壓抑太久的靈魂就變成自由的小鳥,每天都翹課,雖然參加補習班,大多數都是跟同學朋友嬉鬧,或看看隔壁學校的帥哥。
段考臨時抱佛腳,到聯考的時候就死定了。因為我有很多小聰明,而這些小聰明在聯考時就成了致命傷,就一個自然組的孩子來說,我國文很好,因為我從小就特別喜歡唐詩宋詞古文之類,暑假還會借詩詞回家看的那種,覺得能把意境寫進短短幾行,再加上押韻對仗,我就特別喜歡,照理說這樣的我,應該是要唸文組,但我偏偏就唸了自然組。
覺得化學式很無聊,物理老師講什麼都霧煞煞,數學老師每天都在炫富,國文老師因為我們是自然組的也就不那麼上心,英文老師算是對我最好奇的一個,他總是搖頭說為何你國文那麼好,英文那麼爛。其實就是因為沒背單字,我那時覺得反正很多單字不都是相同意思,那就背一個就好了。
聯考到了,我終於如所報應的考到一個很爛的分數,唯一能去的大概是去山上修行之類的系所,想想什麼電機工程、資工土木的我想到就頭疼,後來我就重考了,還好我重考社會組。
重考那年我想了很多,考慮社會組其實還有很多選項,我那時自我剔除了商科,只考慮中文系跟法政,因為想想商學院妹子太多很難被看見,文法政的正妹相對少一點,比較好混吃喝,再加上我認為法政掌握相對的國家運作,所以那時我除了中文系,就填法政,後來就去唸了政治系,開始了學長都很帥氣有成,同學都怪怪的大學生活。
大部分的同學都不是因為想要唸政治而來的,這種分數掉到哪只能唸哪的無奈將就,基本上是沒什麼興趣可言,所以後來大部分的同學不是去考公務員,就轉進各行各業,像是時尚婚禮顧問公司老闆,當空服員後來組了工會,去澳洲回來變成結實肌肉的青農之類,而我算是離政治稍為近一點,有實際參與過政治工作及服務,我想那是因為我在選科系的時候,考慮過自己的興趣,是自己想去,而不是被安排或將就。
大學的時候,我依然玩得不可開交,同時打幾分工,還可以派工給學妹,當大家汲汲營營準備研究所的時候,我很漠然,平常都作弊的同學,也上補習班做準備,最後大家都考的不錯,繼續念研究所,我沒什麼心唸書,那時覺得自己文筆好點子多,就找行銷企劃的工作,因為政治系的專業不足,狂被打槍,我不死心的打電話一直問某間沒直接拒絕我公司,剛好有個新人做兩天就跑了,我就遞補去上班。
我們常被社會的推擠走上看似安穩的軌道,毫無意識的前進再深深懊惱有太多未完成的遺憾,而我這些年來,換了不少工作,終於到現在,活成自己最滿意的樣子,有想做的事情,有能賺錢的方式,今年還考上台大在職專班的研究所,這是我學生時代完全不敢想像的學校,雖然比同學慢了許多年去念研究所,但是自己各方考量的決定,特別感恩珍惜。
為什麼想聊這些,中秋節大家都會團聚烤肉,不管是自己的孩子還是親友的小孩,他們的人生怎樣才能活得自在開心,不是旁人去臆測指點的,不如好好吃烤肉,不用沒話硬要聊,人前講得一嘴好人生,人後靠北誰誰誰怎樣。
這一路來,我也有過許多焦慮徬徨跟自我懷疑,但社會真的變得太快,快到我們不該只用既有觀念去套用,人生太短,短到你的時間只能聽從自己內心聲音,而不是被外在訊息轟炸。
讀書是種提升自己,強大內化心靈,跟外在技能,如果要跟賺錢綁在一起,真的不是那麼相干,不要用趨勢來選科系,因為趨勢你沒在研究,根本無法預測。
祝福大家中秋佳節愉快,吃多人不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