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7月13日 #鴉片戰爭日誌,記載了《義律海軍上校致欽差大臣所派官員函》中這樣一段原文:「最確切無疑的是,如果有人揭發這個不幸的人系因一名英國臣民的行為而喪失生命,而且該罪犯被發現,那末,將按照他本國(指英國)的法律立即把他交付審判。」義律此番張狂的言論,象征著英國干涉中國的司法自主權而下出的第一步棋子。事實上,從1793年英國派出第一個使團與中國進行正常的交往活動,到1840年的鴉片戰爭之前,英國的初心漸改,甚至有人提出唯有武力才可解決與中國的貿易問題!
乾隆時期時任隨英使團畫家筆下的的歷史現場有何微妙之處?嘉靖皇帝又為何拒絕接見來使?英國駐華商務總監怎麼會悲憤交加最後病死在澳門?本期「問問丁新豹」,著名歷史學者丁新豹教授在「英國與滿清政府有何互動?」這一集為各位一一解答。
歡迎關注知史YouTube專頁收看更多內容: 知史Mychistory
https://youtu.be/7VPJWZ5So0o
#知史 #丁新豹 #鴉片戰爭 #滿清 #乾隆 #嘉慶 #英國 #問問丁新豹
問問丁新豹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何為「邊釁」?即是指國與國之間在邊境上的種種爭端。1839年7月8日,林則徐接到諭旨,道光帝正式而明確地提出「邊釁」問題,並要求「相機籌辦」,指出「務使奸夷聞風懾服,亦不至驟開邊釁」。道光帝還曾詔諭:「上不可以失國體,下不可以開邊釁。」唯恐有損天朝上國的威儀。因此,有人說:「道光不失為一個『守成』的君主……其常而不知其變,則未必是一個識時務的好皇帝。」其實,早在乾隆時期,清政府就已經對造訪中華的外夷產生警惕,更採取了諸如禁止西婦來華,不准外夷僱人傳話及在廣州過冬等一系列防範措施,及至道光時期,這些措施條例等繼續收緊,甚至嚴苛到禁止外夷進入省城、不准乘坐轎子及僱傭漢人乳娘等方面!在本期「問問丁新豹」中,著名歷史學者丁新豹教授將向您道出「滿清政府如何防範外夷」的那些塵封深宮的歷史往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wTKaEawdH0&t=11s
#知史 #丁新豹 #鴉片戰爭 #滿清 #問問丁新豹
問問丁新豹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839年7月4日,林則徐在其親撰的鴉片戰爭日誌中如是記載:「『全體英商遷到澳門。』林則徐最初對此並不感到驚愕。貿易總是會使他們回來的……」有道是「士可殺不可辱」,清朝向來貶稱英國人等為「英夷」、「洋毛子」、「黃毛」、「鬼佬」等,還在其某些漢字稱謂加上「口」字偏旁以示輕蔑。且自禁煙以來,清廷對其一再警告、驅逐,「殺雞儆猴」乃至以死相逼……由此看來,就算清政府在禁煙時採取的手段再蠻橫無理,英國商人們仍然「忍辱負重」而不為所動,看似定會等待時機捲土重來,和中國繼續發展貿易。那麼,其發展對華貿易的目的究竟是什麼?請看本期《問問丁新豹》。丁教授乃著名歷史學者,新一輯《英國來華貿易野心何在?》將為你娓娓道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KoF8U9U05g
#問問丁新豹 #知史 #中國歷史 #丁新豹 #鴉片戰爭 #林則徐 #英國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