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作選篇(之51)
財產權是道德之神
(美國之音8月一篇文章《「國進民退」鐵拳出擊 中國私企風雨沉浮》,由此而想到三年前中國開始提出「私營經濟應逐漸離場」時,於2018年9月26日一篇舊文。重刊於此。)
「財產權是道德之神」,這是法國啟蒙運動大師孟德斯鳩(Charles Montesquieu, 1689-1755)在250年前說的一句話。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的Walter Williams教授有一段被網傳的談話,他表示:自由市場不僅在經濟上更優越,在道德上也比其他經濟體制更優越。許多人認為自由市場是自私和不道德的,會幫助富人,傷害窮人。這是錯的。自由市場主張個人之間的自願行為,沒有強迫。在自由市場,我要從你那兒得到些什麼,我就要為你做些什麼,比如我幫你修剪草坪,你給我20元,我拿20元到食品店買四磅牛排,就意味所有為提供四磅牛排服務的人:牧場主、貨車司機、肉商、包裝商,都得到報酬。你做了什麼來同這些交換?我幫人修剪了草坪,我得到20元就是證明。
說自由市場不道德,是認為這是零和遊戲,你贏了就意味我輸了,但自由市場不是零和遊戲,而是共贏遊戲。你給我四磅牛排,我給你20元;比較20元,我更需要那牛排,但食品店就需要20元多於那牛排,我們兩人的境況都好了,而不是一方贏一方輸。
Williams教授說,諷刺地,是政府,而不是自由市場,在我們的經濟中製造了零和遊戲,如果你從政府那裡得到補貼或商業救助,你因此受益而你的同胞(納稅人)就要為此埋單。你為他人服務,得到他人的服務作回報,不是比什麼都不做而依然能夠得到利益,更道德嗎?
那麼大型企業呢?難道大企業不是擁有更多控制我們生活的權力嗎?不是這樣。在政治權力公有(人民投票授權)、財產私有的社會,是由人民決定企業的命運。自由市場會懲罰一家無法滿足客戶或沒有做到有效利用資源的企業。企業不管大小,都會受到用錢投票的人的約束。
以僵化、過時、剝奪財產權的馬列為國策,幾年來的國進民退,指向民企的環保、稅費、社保、抽緊貸款……,近乎一場對私人企業的定向圍獵。2019年9月吳小平文章《私營經濟應逐漸離場》之後,又有一篇國際政法研究院院長陳中華的文章,提出「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是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文章引用習近平的話說:「國有企業和國有經濟必須不斷發展壯大……」。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邱小平提出,民營企業要以黨領導的職工為本,讓職工參與企業管理。這實際上是準備重複1953年開始的對私營企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老路。
消滅私有財產,人人向權力膜拜,道德之神遭不斷砍殺。中國近七十年來人民道德不斷下滑,以至如旅美作家余杰所言:「大部分中國人從堂堂正正的人淪為遭全世界厭棄的臭蟲。」關鍵的原因就是由打江山而取得政權的政黨剝奪人民的財產權。即使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引入外資、發展民企、有限度開放市場,帶動經濟成長,但專制權力仍然是懸在人民頭上的刀,一部分富起來的人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財產又會被權力剝奪,化為烏有。
沒有公平交易、沒有財產權只膜拜政治權力的人民就只能依靠非道德的鑽營去求生存了。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滅火器 Fire EX.,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會冒險的台灣,永遠無懼!」 文:K2 Project 發起團隊 . 2019年,兩位台灣年輕登山家阿果與元植發起的世界第二高峰K2挑戰攀登計畫,是台灣最石破天驚的冒險行動。原因之一,當然是海拔8611的K2是一座比聖母峰更困難上許多的艱難山峰,台灣人迄今還沒有人成功登頂;原因之二,則是從計畫、...
啟蒙運動原因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剩下1/4本,應該在冬季來臨前可以啃完這本 🐛🐛
.
第一次在網路上看到任職於巴黎高等應用藝術學院(LISAA) 米契爾.勞里切拉教授所撰寫的書籍時,還沒有繁體中文版;意外的是在自己買入一本簡體中文版後沒多久,繁中版就問世了,出版社還找了我掛名推薦,也因此獲贈贈書一本 (Lucky~🤸♀🤸🤸♂)
.
於是把出版社贈送的那本作為珍藏,而自己購入那本成為每天睡前撕下幾頁練習的啃食對象,一口一口(一筆一筆)的吃進身體吸收成為養份 🌱🌱
.
米契爾.勞里切拉教授書中描繪人體的筆觸是比較舒放的,而自己針對藝用解剖學的學習一直是比較拘謹的。看到這本書時,就希望能透過練習這些內容,從天平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我想能同時到過兩端,那麼對於各種風格的掌握能力自然會更加收放自如
#奧運
#蹭話題
我相信現在po這種文觀看意願一定會很低,所以必須蹭一下奧運的話題,奉上一點點藝術和奧運間的冷知識 😸😸
.
不少中小學生在美術課本上看到西洋名畫時,留下的第一印象是「這些人為什麼都不穿衣服?」
.
原因是古希臘人認為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便是人類的身體,如此美好的風景怎麼可以用衣物摭擋起來呢?! 所以希臘從古典時期的雕像、畫像都是呈現裸體的狀態;而每4年,古希臘人會聚集在伯羅奔尼撒半島西北部的小城奧林匹亞,在小城的宙斯神廟前,透過擲鐵餅、鏢槍等等活動,將人類最美好的風景展現給萬神之王宙斯看,感謝他又帶給人間歡樂的4年 😹😹
.
這就是古代奧運的起源,帶有某種傳統民俗活動、類似鋼管舞的色彩;後來人類經過17世紀的啟蒙運動、科學革命,理性思維的洗禮後,在1896年復辦的現代奧運中,就褪去酬神的意涵、穿上衣服,展現的是經過每4年的堅苦鍛練後,各個國家運動選手挑戰人類各種身體極限的可能性
.
想知道人類可以舉起最重的重量是多少嗎!?奧運告訴你~🏆🥇
想知道人類游泳可以遊多快嗎!?奧運告訴你~🏆🥇
#冷知識
#貢獻完畢
啟蒙運動原因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點解今時今日香港搞成咁,你地無日日痛哭? | 盧斯達 on Patreon】(七月初舊文)
網絡上持續有人討論「追星」是否「忘記抗爭」。
這幾年,是香港人首次集體建立一套獨特是非標準和身份認同。對於甚麼才有「抗爭性」,人言人殊,情緒殊而論述異。就如再前幾年大家討論甚麼是本土、甚麼是香港人,討論結果不重要,討論的過程重要。故此,討論不會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例如食黃店、用社交網絡、區議員做地區工作、捐錢給法律界做好抗辯之類,是否「冇用」?各種風潮是否令大家越走越迷?
如果視 2009 - 2019 這十年是「運動年代」,我也瞧了它十年,當中有好多反思,多留給自己。正如朋友,越器重的朋友,越不會出現在我口中,留給我自己。因為互相保護,我亦無求於他們。
運動是一個流動的社會,人們進入裡面,不管是從事甚麼活動,都會進入「身位階段」。例如有人是民陣的,他會有民陣的思維;他是獨立遊行人士,就有獨立人士的思維;他是傳媒,又有自己的思維。關注參與的時間或長或久,思維就會變成「身位」。A 是社運人士、B 是激進派、C 是左膠、D 是本土派、E 是搞學運的。在分類上,標籤本身是有益,至少你可以含糊地知道這個流動社會中,自己處於甚麼位置、陣營,有甚麼友好人士、有甚麼私怨仇家。
然而「身位意識」也有其毒性。它會令人不知何故就覺得自己好厲害,特別是自己很少厲害的人,就會沾沾自喜。我係本土派喎,然後就覺得自己比別人厲害的,見得太多。我係港大喎,又覺得別人比不上自己。我係勇武義士喎,於是黃食店老闆請對方做野,點知對方辭到早退,亦不覺歉意,老闆也不知道怎好,解聘了又會被說放棄義士,是偽黃店。這些事,沙塵滾滾的時代之下常有發生。
上述提及的身份標籤之中,有強者,但大多數人像我們都是普通人,想貢獻的力量,在整個局面之中都很有限。「身份」定位可以令一無所有的我們非常自我膨脹。如果有人定位自己為先知,卻不真正擁有先知的能力,那麼他為了維持這個身位,潛意識就會認為自己必須屌柒、嘲笑整個佈局之中的其他身位,例如淺黃、黃絲,也會在吵架時拋下一句「香港人抵死,我收山」,雖然大部份人事後都不會收山,但 you get what i mean。太多例子。
我這一代,是在香港由治轉亂的動蕩中成長。也有過急欲尋求身位的時候。很多人拿到第一個身位之後,就會停止生長,心靈空間急速收縮,再裝不進容人之量。然而我們最終並非單維度生物。老實說自己對 mirror 的音樂完全無感覺,但我不會看不起鏡粉,也不會猜測人們喜歡或討厭的原因。有一些鏡粉朋友,通常他們都比我年輕四五六七歲,這可能就是代溝。
我也不是想跟財團有甚麼往還才看得那麼輕。以前我的興趣是寫樂評,記得一些自覺擁有「獨立音樂樂迷」身位的人,會覺得別人聽容祖兒就是商業、是 bad taste。以前我們聽台灣流行曲,聽陶吉吉的人又會覺得自己 high class 過周杰倫,聽周杰倫又覺得自己品味高過聽王力宏。身位主義開始僵硬化,變成覺得我是某個立場或者身位,就一定要說某些事、做某些反應,是因為自信脆弱,因為失去這個身位,就甚麼都不是。
為了維護想像出來的江湖地位 / 他人對自己的定位,人們會有很多愚蠢的定見。然而,為甚麼「黃絲」就不能拿政府錢?為甚麼黃絲就不能賺中國錢?為甚麼「黃絲」就一定等於要這樣那樣,一定要符合那個儀式呢?為甚麼我作為另一種人,就一定要用嘲笑的方式來突顯黃絲低智呢?我很高智嗎?再高智也預料不到國安法來臨。在世界面前,我們都是愚人和弱者。病毒如果只有一種,要完全消滅實在太容易,最難消滅的是不斷污染其他地方、並且不斷變種的病毒。這種病毒潛入各種地方、各種細胞基因之中,病毒的基因圖譜才能生存並流傳下去。
出入各種思想和人群的能力,往往重要過「堅持己見」。堅持己見很多人都做到,但是將自己的意見扭盡六壬播道出去,即使改頭換臉、即使易容化妝,傳到和傳不到,就是最終的成與敗。
在那個流動社會之中,上帝特別待薄性格巨星,給予他們希臘悲劇式的大起大落。一開始他們會很多人支持和吃花生,但簇擁中的核心或快或慢都會變成 groupthink 、封閉化,以信念和做事的 reinforcement 來維持自己。如果只有一套很 rigid 的意識形態,就等於生物近親繁殖所產之後代,抵禦外來疾病和基因缺憾的能力會很低。單向邏輯也是如此缺憾易碎的產物。我們以前覺得做事不一定需要「畫面靚」,但這與「盲目反對任何靚畫面」有距離。
這件事,黑幫都做得比我們好。出來行,是求財不是求氣,但我們追求的東西比起財還高,但很多人變了求氣。最強悍的黑幫,可以容納兩種或以上完全相反的利益議程,還能保持若無其事運作暢順。
很多人問為甚麼總事情搞不好,我不知道,也許是因為求氣的人多,求財的人少。不要少看求財的人,他們格局比起民主人士還高。所謂財,就是生存、發展、壯大。之後你想做甚麼,進與退都有籌碼,不用負氣狂鬧。以上這些錯誤,我一一犯過,也一一記住。
人不能做單維度的人。現在我沒有喊苦喊忽,在社媒經常發鳩帖,這不代表這就是我的一切。你是 XX 派,不代表那就是界限,不只如此,記得自己是誰,不等於要拘泥於單一手法,要超過它,成為立體的人。
正如成班人搞個選舉就被捕,點解你仲有心情 XX?如果人只能有一種情緒,可能是腦袋機能出了問題。因為至少我高興的時候,內心也會有遠憂近慮;不高興時,我也沒忘記那些值得高興的事。快樂和痛苦從來可以並存。快樂的時候,也可以記得痛苦。
一個擁有「痛苦者」身位的人,不一定限於用頹廢、遷怒於人、自殺等方式來表現,他可以用若無其事 (記住是「若無」),積極生活,照顧家人、照顧朋友、照顧自己,這也可以是記得。甚至他們忘記,但到了某個時機,他又必記起。「身位學」不能變得形式主義。因為中國改土時就將單維度階級分析推到極致,倪匡接到命令要槍斃地主,問地主罪名是甚麼,上答:其罪名就是「地主」﹗
即使是鏡粉,也不只鏡粉一個身份,他們還是香港人,你不喜歡 mirror,你還可以跟他們談別的。牧師向教外人傳道,也不會要求大伙首先要支持自己,否則那就不是游說。
據說武林中人,言必稱三,手必稱拳。現在到了三字頭,在這持續動蕩的世界,也爬到了第三座山。思考的方式,也是三層。首先人們學習「資料」,繼而形成「思考」,大部份止步於第一和第二層。第三層是關於「思考自己的思考過程」,為甚麼我會這樣想,為甚麼我會有這種感受,我做這些事目標是甚麼。從中可以發現自己決事和思想 rigid 和狹窄之處。
如果自覺境界比別人高,就要承擔更大的責任:點解黃絲咁蠢,但他們不聽你講?所謂說香港人無得救,那麼市民咁膠的責任,其實就回到了政社中人做得不好,連啟蒙和改變別人的思想都做不足。「正社員」是責任多於權益,是不斷心理上鞭打自己做得不夠好的痛苦,而不是覺得老子很有江湖地位而沾沾自喜。水之哲學,談的就是人不要自己設限自己,人有無限可能,也有無數入侵線路。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啟蒙運動原因 在 滅火器 Fire EX.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會冒險的台灣,永遠無懼!」
文:K2 Project 發起團隊
.
2019年,兩位台灣年輕登山家阿果與元植發起的世界第二高峰K2挑戰攀登計畫,是台灣最石破天驚的冒險行動。原因之一,當然是海拔8611的K2是一座比聖母峰更困難上許多的艱難山峰,台灣人迄今還沒有人成功登頂;原因之二,則是從計畫、訓練到執行攀登,皆由阿果與元植獨力完成,體現了台灣年輕世代強大的主體性;原因之三,是這趟冒險的計畫,吸引了一群自發性募資團隊與2300位贊助者的支持,讓「K2 Project」成為台灣史上第一樁啟蒙社會冒險意識的微型運動。
原名〈K2 We2〉的〈海島冒險王〉是這場運動的主題曲,從未登過高山的大正,與阿果、元植一齊爬上海拔3886的雪山山頂,在劇烈的頭痛和視覺震撼中萌生第一段創作意念;而接著再看到阿果、元植母親對他們冒險活動的訪問,完成最終全曲的創作。
在年輕的島嶼上成長的青年,先來認識自己的山岳與大海吧,然後帶著情感與好奇,往著更巨大的世界去探索。海島上的冒險王是這麼相信:冒險,讓自己的靈魂變大,也讓國家的基盤茁壯,會冒險的台灣,永遠無懼!
.
台灣,是最年輕的地球成員。如果以地質學上最常用的「百萬年一單元」來計算,地球已經4600歲,北美的落磯山脈是220歲,歐洲的阿爾卑斯山是60歲,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是20歲,而台灣才僅有6歲。大約1000~600萬年前,台灣在一場地球最激烈的地殼板塊錯動中,於西太平洋的浪濤中拔高而起。
照理說,年輕島嶼的身世,以其山高水深,以其魅惑的生物多樣性,會孕育出在地住民好奇心旺盛的冒險靈魂,但台灣曲折的殖民過往、光復後封山禁海的戒嚴體制、冷戰中發展謹小慎微的代工經濟,造就台灣成為最拒斥冒險的保守社會。
然而,現代人類最典型的精神象徵,卻也正是冒險。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1962年發表的登月宣言〈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中,援引1924年三度攀登聖母峰最終並為之隕命的英國登山家George Mallory故事舉例,解釋美國發展國家級冒險計畫的初衷,在於「並非它很容易,而正在於它由衷地困難。」
近代文明史就是一部冒險史,向陌生的未知領域進行探險,人類可以獲得知識、技術、自信,積累成就,而最重要的,是讓國民在日常生活中常保想像力,讓創新在各個角落中,永不間斷地發生。
.
導演 程紀皓
剪接 劉芸芸、程紀晧
攝影 張元植 呂忠翰 陳德政
.
【滅火器《無名英雄Stand Up Like A Taiwanese》專輯巡迴】
2/07 (五)|台中| Legacy Taichung
2/08 (六)|台北| 永豐 Legacy Taipei 音樂展演空間 #SoldOut
2/14 (五)|高雄| LIVE WAREHOUSE #SoldOut
我欲站起來單人預售票 NTD.1200
二月的你現場票 NTD.1500
購票請洽iNDIEVOX: http://bit.ly/2020FireExLMSULT
.
《無名英雄 Stand Up Like A Taiwanese》
🔥 現在就去聽:https://lnk.to/fesulatWE
.
🔥 全台通路購買連結:
▸ 火氣商鋪:http://bit.ly/35yaRYd
▸ 博客來:http://bit.ly/2XINl89
▸ 玫瑰大眾:http://bit.ly/2DdSOdJ
▸ 佳佳唱片:http://bit.ly/35tQNWQ
▸ 5大唱片:http://bit.ly/37Ai5wz
▸ 誠品網路書店:http://bit.ly/2qH5PK9
▸ 光南大批發:http://bit.ly/2XHBCXz
.
#K2Project團隊大家辛苦了
#2020開工首日也要過的像場冒險
#台中的朋友給點力把票買光光讓我們過個好年好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SDf-e7S6kw/hqdefault.jpg)
啟蒙運動原因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BBC有一部非常棒的紀錄片,片名叫做《BBC跟拍49年:窮人跟富人的人生七年》。
這部片的導演,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拍,每七年記錄一次他們的生活;分別從他們的7歲、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一直到2012年,他們56歲的生活。
導演想要告訴我們一個令人有點難過的事實喔,那就是「富人的孩子,還將會是富人;而窮人的孩子,多半還將會是窮人」。
這部片子150分鐘,基本上證明了這個觀點,那就是「社會階層」的鴻溝,是很難跨越的。然而,是因為這些窮人不夠努力嗎?是他們沒有機會?還是他們的基因不夠好?
關於這方面的討論,最近我讀到了一個專欄作家,叫「胡偉良」先生他的分析。我受到很大的啟發喔,在這邊特別要跟你做分享。
其實在這些窮人的孩子裡,不乏天賦絕佳、工作拚命、機會多多的人;但他們依然過得很不如意。
歸根結底喔,真正的關鍵在於,沒有人幫他們正確的規劃人生;以至於在人生的分叉路口上,沒有辦法做出正確的選擇跟判斷。
這裡呢,可以從四個層面來跟你做解析~第一個層面就是:「關於人生路徑的規畫」。
這部紀錄片,呈現了非常讓人難過、但卻又很現實的問題;就是這些孩子在7歲的時候,當富人的家長,已經告訴這些孩子要常常看《金融報》和《觀察家》,這一類的專業財經期刊了!
這讓他們開始對於社會的財富的運行,還有其中的規律,有了一個重要的啟蒙。
他們也會告訴孩子,未來他們會上私立的中學,考上牛津、劍橋這樣的名校,走入社會的上層階級;一切是這麼的順理成章、理所當然。
然而我們反觀那些貧民窟的孩子,這時候的他們,基本上都還為自己很基本的溫飽、家庭暴力、校園暴力…這些問題所困擾著。
這時候的他們和他們的家長,都完全沒有「規劃人生」這樣的想法跟意識。
在這些孩子56歲的時候,富人家的7個孩子,基本上都已經上了私立學校,可能是讀牛津、劍橋;接著成為律師、教授,自然的走入社會的上層階級。
然而這些底層社會的孩子呢?他們後來很不意外的,也都做著很普通的服務性的工作,像是修理工啊、保安這一類的。
並且他們也常常陷入失業、貧窮、酒精、毒品、肥胖…這些問題的影響。甚至於如果沒有社會福利,他們的生存處境真的是很令人憂慮的。
然而,這些情況也不乏「寒門出貴子」這些故事,這些寒門的子弟,之所以能夠翻轉他們的命運;其實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他們「選擇」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他們願意主動的去規劃人生,盡力跳脱原本的圈子,有意識的去跟那些更加優秀的人交往、並且學習。
其實啊,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差別不是技能,而是認知。
這些能夠超越階級的人,他們首先對於「成功」都有所渴望,在確定目標的前提底下,去制定他們自己的人生規劃。
他們對於財富的積累、創造被動收入、和有效的自我管理,都有一定的認識;所以當機會來的時候,他們就能一把抓住。即使沒有辦法一次翻身,他們也會積極的去創造,跟等待更好的機會。
能夠主動規劃自己人生的窮人,他們只是現在沒有錢,但不代表未來會一直窮下去啊!
可是缺乏規劃、沒有目標意識的這些窮人,即使一個機會掉在他眼前,他也不會意識到這是個機會,自然日後留下來的,就只有憤恨跟嘆息而已。
而第二個層面我們來看,就是「關於身體和欲望的規畫」。
一個人成功與否,「知道該做什麼事情」其實還是其次;知道「不該做什麼」,有時候是更加的重要。
這些不該做的事情,有好多是你以為喔,只會出現在戲劇裡面,但是卻很真實的發生在這個社會上啊!
說到底,很多年輕人都是抵抗不住欲望的誘惑,然後又不尊重自己的身體;最後可能染上了像是愛滋啊!
或者是毒癮;或者是陷入了比如說賭博的心態、一心想就只想要賺快錢,於是走上了這一條「不歸路」。
很容易看出差異的,就是關於「健康」跟「身體」的自我管理,說白了就是能不能藉著運動,去控制自己的體重、控制自己的飲食?
還記得嚴凱泰曾經說過:「你連吃都不能控制,那你還能夠控制什麼呢?」這個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喔!
在這部紀錄片裡面的精英階層「Andrew」跟「Jone」。他們在56歲的時候,還保持著非常良好的體態。
屬於中產階級的公務員「Peter他們夫婦」,他們的身材也是相對比較好的。然而,在那些底層的那些個案,他和他們的妻子,就顯得肥胖、臃腫。
然而他們有好幾個在年輕的時候,都是非常帥氣、非常英俊的啊!
其實呢,優秀的家庭背景不只代表著更豐富的資源,更重要的事情,是會傳遞給孩子優良的生活管理。這些孩子在自我管理、抵抗誘惑的時候,就會更加的有毅力,也會更能夠自律跟自強。
從年輕開始,就一定要好好的規劃自己的健康,和管理自己的欲望。「規劃健康」是為了讓你能夠有更好的工作,跟享受生活的條件,讓你能夠有更強的毅力和活力。
而「管理欲望」是為了讓你不會因為一時的衝動,去做那些毀掉了你要用一輩子的身體。
而第三個層面,叫做「刻意的學習跟練習」。
大家都知道學習和練習的重要性,然而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遇上什麼就學什麼,並沒有系統性與重點的規劃。
你可能聽過葛拉威爾,曾經提出的「1萬小時定律」。這裡指的是如果你想要從一個普通人,變成是某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1萬小時的練習。
如果每天八個小時,一個禮拜五天,大概你要花五年的時間。
可是問題來了?資歷超過五年,甚至於十年的工程師到處都是啊!然而有幾個人成為比爾蓋茨?還是祖克柏呢?
關鍵在哪裡?關鍵在於多數人的學習,都沒有真正的聚焦,更缺乏了對於需要解決問題的處境,進而進入深入思考的一個理解。
而「刻意練習」就是在做足功課的前提底下,通過實踐不斷的去強化自己和所處領域的認知,同時又能夠不間斷的接收他人的回饋,不斷修正自己的學習計畫。
而更具體來說,你可以用「改善率」這個概念出發。過去啊!你可能很習慣去想自己到底學到了什麼?
而「改善率」的概念,就是要你聚焦在你到底改正了多少錯誤?你彌補了多少短處跟缺失?根據你需要解決的問題,去評估你學了多少新東西。
億萬富翁馬克.安德森,曾經在談到祖克柏的時候,他就說道:「如果你有機會跟祖克柏這樣子偉大的CEO相處,你就會發現,其實他們每個人都是百科全書式的專家啊!」
「他們對本行業,或者是其他領域都有很深入的瞭解,這些都是透過刻意的學習、焦點式的訓練才能夠得到的。」
你如果想要取得成功,重要的是「改善率」的思維,這樣子才能夠針對性的解決問題,有重點的瞭解相應的知識;而非自我安慰式的,停留在「有學習的感覺」裡。
而第四個層面呢,「對於家庭的規畫」。
其實除了身體以外,能夠陪伴我們最久、給予我們最大支持的,就是我們的家庭了!
有人說過喔:「一生中跟我們有密切聯繫的人,應該不會超過100個人;甚至於30到60人這個數字,都是很正常的;而親人就是其中最親密的人之一。」
有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家庭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在這部紀錄片裡,有一個叫「Sue」他的女孩,她離婚之後自己帶著孩子獨自的生活,經歷了一段人生的低谷,後來再婚的夫妻生活是很和諧的,事業跟生活也都有了起色。
而另外一個女孩,是嫁了兩次、又離了兩次,生下的幾個孩子,也都因為種種原因沒有上大學;自己的身體不好也就算了,還遭遇了一系列感情上的打擊,到後來只能靠救濟金過她的生活。
其實不只是女性,男人找到一個好老婆之後,對人生的改變也是非常顯著的。
一段糟糕的婚姻,會影響你的心情、事業、父母、生活。而且即使是你遇到了下一段感情,你也要費心費力的,去處理上一段婚姻所遺留下來的問題。
另外如果你已經有了孩子,還要應付婚姻問題帶給孩子的傷害。所以呢,在面對親密關係的經營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的考量,什麼是對你最好的;而什麼是對你另外一半最好的?
在處理情感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溝通的能力,避免因為自己一時的情緒,或者是過去經驗的投射,卻傷害了自己珍惜的感情。
胡偉良先生在經過以上的解析之後,下了這樣的結論:「有些人生規畫還是愈早做愈好,很多時候當你醒悟過來,到底是什麼把你跟別人區分開來的時候,你往往已經沒有去追趕,跟彌補的餘地了!」
他說的其實沒有錯,然而我想要延伸去做一些補充,因為我總覺得這樣的結論,有一點停在「無能為力」的挫折感裡,好像當自己發現了什麼的時候,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其實,這個時代給我們最大的資產,就是「資訊落差幾乎已經消失」了,只要你意識到自己的處境,你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取得學習的資源跟機會。
雖然要改變思維的慣性是很難的,因為你的思維慣性,是結合了你的先天性格啊、家庭環境啊、重大事件啊、主觀詮釋啊、社會文化啊…這些的總和,形成一個堅實的系統,幾乎會不存在那種「畢其功於一役」這樣的短期特效藥。
但是呢,在學習資源很容易取得的前提底下,「時間」的累積效應,就很容易放大,就像是「滴水穿石」這個道理一樣。
過去的人們活在一個幾乎沒有「水」,也就是沒有學習資源的世界裡,但你並沒有活在這樣的世界中。
我多年以來,也是用這樣的思維跟這樣的實踐,從2005年的「有聲書評」,一直到2016年的「一天聽一點」。
在堅持分享的背後,其實是持續的學習跟自我修煉,這樣子讓我看見了超越原生環境的風景跟世界。
一直到有一天,我突然也被稱作一聲「老師」,我提供了很多朋友翻轉命運的學習機會,無論是從人際到溝通、從時間管理到人生規劃;透過實體的課程,或者是線上課程的形式,讓我見證到很多朋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當我一回頭啊,我發現這些朋友的改變,卻引發了我自己更深刻的學習和前進。到頭來喔真正被改變的,其實是我自己。
在這裡,無論你有沒有參與我的課程,只要你願意接收我所製作的內容,我都想要跟你說一聲「謝謝」~因為,是你圓滿了我的生命。
最後呢,「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如果你願意改變自己,跳脫宿命的安排,那麼歡迎你「現在」就加入學習,無論是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
你不是生來是什麼就得是什麼,而是你想成為什麼,就創造出了什麼。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尤其是今天所談到的,關於我們的原生的環境、關於我們的天賦、關於階級翻轉的部分。
我想你一定很關心,怎麼樣讓自己的生命過得更好?如果你對這方面有渴望,如同我說的,其實現代的時代,已經是一個沒有資訊落差的時代。
只要你有心學習,到處都有資源;當然也包含「啟點線上學苑」為你推出的【過好人生學】。
在過好人生學裡,不只是會讓你打破一些面對生涯、面對生命的迷思,更重要的一點是它會給你具體的作法。
翻轉命運,從學習開始!歡迎你的加入。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邊,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0_5K07b5Mc/hqdefault.jpg)
啟蒙運動原因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運動對身體好」已是老生常談,想必每個人都能列出2、3個原因,但根據2017年體育署統計,台灣規律運動的人口比例只有3成,其中又以30~59歲職場主力族群最低;國健署調查也發現,超過572萬的上班族運動不足,埋下健康隱憂。
本次邀請到林志豪醫師,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養成運動習慣讓他的身體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忙碌的醫師生活又該如何安排運動時間呢?
打網球:練心肺又能防失智
林志豪醫師分享,自己比較常做的有兩個運動,分別為網球及重訓。提及選擇網球的原因,他表示,是因為受到曾是網球國手的舅公啟蒙,從小就開啟了打網球的生涯。他也進一步表示,打網球是一個很好有氧運動,能夠促進心肺功能;同時由於打網球需要快速移動,可以訓練平衡感、敏捷度、肌肉爆發力,以及手眼協調的能力。
「再加上打網球常常需要動腦,」林志豪醫師說,對打過程中需要思考策略,在快速移動中又要做決定,此外,也需要與人互動社交,所以對腦部的訓練也有幫助。他提及,打網球除了本身帶來的好處外,也有更多的附加價值,「所以我滿喜歡網球這個運動的。」
練重訓:提升肌肉力
後來因為太太邀請的關係,也開始接觸重量訓練,林志豪醫師指出,打網球對於肌肉力量的訓練相對有所不足,所以很多人網球打了非常多年,可是因為肌肉力量不夠,還是常常會受傷。
「年紀愈來愈大,我開始發現肌肉力量不夠,真的是一個很大的缺點。」林志豪醫師說,重量訓練能夠使肌肉更強健,同時也能提升身體的敏捷度及穩定度。
不動才是顯老、腰痛的原因
醫師生活如此忙碌,平時又是怎麼堅持運動,並安排運動時間?林志豪醫師分享,自己在當住院醫師時,常常忙到沒有時間,也沒有力氣運動,整個在當住院醫師的過程中,幾乎都沒有在運動。
直到升上主治醫師的一、兩年後,林志豪醫師透露,自己腰椎開始出現狀況,常常在門診結束後都痛到站不起來,甚至連開完長途車後,想下車都沒辦法做到;明明沒搬重物、也沒受傷,卻常常挺不起腰,「痛到受不了。」
經過核磁共振的檢查後,發現腰椎的第4、5節退化得很厲害,當時只有30多歲的林志豪醫師,腰椎狀態卻像50、60歲的人。腰痛的狀況沒有好轉,連早上起床都很困難,他分享,有一次早上彎腰駝背、勉強走到浴室梳洗,就被鏡中自己的狀態嚇了一跳,「我彎著腰,又挺著一個肚子,整個看起來老態龍鍾。」
發現自己有初老現象,林志豪醫師驚覺自己的身體狀態不行,尤其是身為醫師,常與患者提醒要如何保持健康,更得以身作則。
提及如何安排運動時間,林志豪醫師表示,自己週末有空時就會打1~2個小時的網球;而週間則是會安排兩天請健身教練指導重量訓練。其他時間則會在沐浴前,自主重訓10分鐘左右,至今維持了兩年的運動習慣。
持續運動:除痠痛更消鮪魚肚
兩年持續的運動習慣,林志豪醫師說很明顯感受到身體的變化。不再彎腰駝背,肚子也消下去,「甚至有時候隱隱約約還有六塊肌。」他表示,維持訓練習慣至今,身體的確變得更扎實也更健康。
保護血管:有氧與重訓搭配更有效
該如何預防中風、失智是許多人十分關心的議題,身為神經內科醫師,林志豪醫師推薦大家能有氧及無氧搭配進行。
有氧運動:包括慢跑、游泳、騎腳踏車等
除了能促進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保護血管,對於預防中風、失智,以及偏頭痛等疾病,也都很有幫助。
重量訓練
林志豪醫師指出,有時候單靠有氧是不夠的,許多中老年人會腰痠背痛、走路無力、失去平衡等,就是因為肌肉力量不足。單純只靠有氧運動,無法刺激肌肉生長,建議可以加入適當的肌肉鍛鍊,有助改善上述問題,甚至得到根本的解決。
愈年輕開始運動愈好
「健康的培養沒有速效,」林志豪醫師認為,我們應該進早開始培養運動習慣,就能預防很多疾病。許多腰痠背痛的患者,尋求許多能立即見效的治療,但大部分都沒辦法達到很好的效果。
「運動可以從無到有,先有就好!」雖然現代人生活忙碌,可能沒辦法抽出太多時間運動,但林志豪醫師建議,可以先從一周兩天、一次20~30分鐘就好;內容就選擇自己力所能及的種類,慢慢養成習慣後,再增加內容的多樣性。
此外,林志豪醫師也說,可以多加善用零碎的時間,好比中午休息的時候,一次10分鐘、一天做個2~3次的鍛鍊,累積起來有30分鐘,也能達到效果。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5月號《40歲養好腎》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78
【相關影片】
先重訓再有氧效率高!醫師傳授訓練訣竅︱史考特醫師
https://youtu.be/kUZlLdoDu6o
神經內科醫師推薦,這樣飲食就能預防失智!︱林志豪醫師
https://youtu.be/OsrXruXxb0I
練下半身全身受益!醫師2招增肌抗老防病|史考特醫師
https://youtu.be/lYpe6ogB9hM
【相關文章】
比地中海飲食更防失智!神經內科醫:這樣吃效果才好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631
重訓新手必看!健身狂魔幫你整理新手重訓菜單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072
醫:唯一可治十大死因的處方—重量訓練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729
#林志豪 #重訓 #有氧運動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LSHAjIWpU/hqdefault.jpg)
啟蒙運動原因 在 201606201504500.doc 的推薦與評價
(A)啟蒙運動的價值(B)科學革命的成就(C)宗教改革的理念(D)文藝復興的內涵 ... ( A ) 哥白尼的學說之所以遭到當時保守分子的反對,主要的原因是 (A)它威脅教會的權威(B) ... ... <看更多>
啟蒙運動原因 在 【读书时间】一节课时间,思想启蒙运动+ 法国大革命全搞懂! 的推薦與評價
讀書時間#安爭鳴#讀書時間#安爭鳴【 啟蒙運動 】又稱啟蒙時代,是一場17-18世紀發生於歐洲的哲學及文化運動。 啟蒙運動 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啟蒙思想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