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文長請慢用,內有大量P編點評。>
1.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
我在一間以往要大排長龍,
現在卻只有兩桌客人的咖啡廳裡。
週末的午後,
跟我保持著社交距離,
我的旁邊的旁邊桌,
是一位六十來歲的媽媽,
服務生過來了,
她指著菜單問,
請問這個奶茶加的是鮮奶嗎?
這個果汁是現榨的嗎?
得到答案後她滿意地坐著,
老媽媽在等人,
她安靜地又讀了一次菜單,
然後把菜單反過來,放在對面的桌上,
她順便把對面的水杯也放好,
想了想又拿著餐紙,
把水杯的杯沿擦了一擦,
接著開始擦桌子。
先用溼紙巾擦一遍,
再用乾紙擦一遍。
老媽媽居然跟我說話了,
她笑笑地問我:你吃的是什麼?
我:總匯三明治。
她: 好吃嗎?
我點點頭。
然後女兒來了,
女兒坐下,把菜單打開。
"聽說這個奶茶是不錯的。"
母親說:
"還是要喝奇異果汁?是現榨的。"
女兒不假思索地說:
我要喝咖啡。
母親:
那加個三明治吧,不傷胃。
女兒:
我吃不下。
母親:
吃不完我幫你吃。
我很想跟她說,
我跟你一樣,
從來不理會媽媽的建議,
有時候還會笑她說的那些話,
可是有一天你會發現,
她的提議大半是有根據的。
#根據隔壁隔壁桌的我
#三明治真的好吃你吃不完我也可以幫你吃
2.
跟HOLA合作了好幾次,
這次接到一個任務,
是幫他們寫小小的母親節禮物分類提案,
HOLA有很多禮品,
他們寄來了其中幾個讓我們體驗。
我將禮物分成幾個小類別,
各自替這些類別寫了一段話。
第一則是:
<我看過妳年輕的樣子>
媽媽,我不准妳再變醜了,
小時候,妳不是常常問,
家長會裡最漂亮的是不是妳嗎?
#而且我說過要跟媽媽結婚妳別讓我丟臉啊
寫這段話的意思是,
任何能幫助母親變漂亮的禮物,
尤其是新玩意,她通常會喜歡。
雖然在孩子的生活中,
媽媽都在出門前才倉促地擦口紅,
一罐保養品可以塗一年,
還有漸漸地,
她只在參加婚禮的時候,
才會特別打扮了。
如果以上形容就是你的媽媽,
別以為她不愛美,
她只是有優先順序,
在孩子在的時候,
花更多時間照顧小孩,
多過於站在鏡子前面。
夜深人靜時,
她也是會緊張瞪著自己的臉,
怎麼變成這個德性的......
#我也是久久不照鏡子
#一看照片發現自己變憔悴才跑到鏡子前面大驚小怪
3.
其實喔,天下的女生,
大多是愛漂亮的。
(不信你去問爸爸,媽媽有沒有愛漂亮)
但很奇怪的是,
媽媽這種生物,
她就是不會讓孩子發現她有點愛漂亮。
我還發現一件事,
就是媽媽在孩子面前很醜很胖沒化妝或是沒穿衣服,
好像都沒什麼關係的樣子。
就像我上廁所都不關門,
也經常肥滋滋地搖著屁股,
大方地跟羅比說你看我的內褲破了一個洞。
羅比: 在哪裡?
我: 在屁股中間這裡!!(帶著誇耀的口氣)
總之媽媽在小孩面前,
對自己的美貌經常是信心爆棚,
只有要出去給別人看的時候,
才會突然變成害羞的傢伙,
在那邊偷偷摸摸地問,
我穿這件好看嗎?
媽媽今天有沒有漂亮......
#還是只有我這樣
4.
第二則:
<和妳作著同一個夢>
媽媽,你說過如果當時怎樣,你就會怎樣,
現在不是當時,你想要怎樣,我就讓你那樣!
#我是愛妳的神燈精靈而且我還領薪水了
這段話是送給在20年前有自己的想法,
卻還沒完成的媽媽。
在年輕的時候,
有的人可能想創業開咖啡廳,
有的人想要成為歌手,
不過啊,當了媽媽以後,
人生的可能性就變少了。
我自己都想過,等我老了,
我會想說當年想作什麼卻沒作的嗎?
想了一輪以後我想作嬉皮。(哈哈)
我是一個自認為內心很懶,
卻很少真正放鬆下來的人,
當初連生產完作個月子都會覺得慌張,
急著要打開業績報表,
所以我特別喜歡體驗禮品中的煤油燈(其實是LED燈),
不知道為什麼有種特別的情懷,
感覺可以提著燈,
到戶外鋪個毯子這樣躺著,
什麼都不作,
很愜意的一生。
這個小東西的特別之處是它其實除了燈以外,
還可以連藍芽放音樂,是個喇叭。
我的歌單是夢中的婚禮,
蘇打綠的喜歡寂寞,
Michael Buble的Save the last dance for me,
還有很多很多的陳奕迅。
彼得的歌單,
是新好男孩的我想用那種方式(I want it that way XD),
蕭亞軒的浪漫來襲(你沒看錯是真的),
陳雪凝的綠色,
因為彼得很喜歡那句"畢竟我的心也是肉作的"。
要不是前幾個周末都下雨,
不然我是想要帶著煤油燈跟露營椅,
去公園裡盡情躺一躺,
像神燈精靈那樣釋放我的嬉皮魂的。
#此煤油燈羅比愛到翻天
#從此每天在家自己搭帳篷躺地上
5.
<擁有暫停時間的能力>
媽媽,你叫我不要做壞事,
可我偷了一點時間給你,別客氣拿去用吧......
#多一點時間可以用來敷臉或是寫詩喔
這陣子我還認真地思考了世上的媽媽最愛的口頭禪,
一個跟錢有關,
媽媽通常很愛說"小孩子不要亂花錢"!
可是說實在的,
媽媽為了孩子,
這些年坦白說也花了很多奇怪的錢吧?
另一個,跟時間有關,
叫作"現在幾點了,你怎麼還____"
很奇妙,
世上的媽媽好像都不太知道時間的感覺,
常常問別人現在幾點了(你手上不是有帶錶嗎)。
所以啊,
如果可以替媽媽省下一點時間的禮物,
我也覺得是好禮物。
#結果我老是在周末時把我兒子送去給我媽當禮物
#我怎麼這麼壞心可是我沒有辦法控制我自己
6.
最後是這個,
<一起白頭偕老吧>
媽媽,如果你要一直老下去的話,我就不想長大了。
我還沒有準備好之前,你哪裡都不可以去喔。
#想要我們一直在一起
還記得之前推薦過一本書,
叫作<我離開之後>,
是一個媽媽寫給女兒的人生指南,
她若是媽媽走了,
身為女兒應該怎麼過生活。
我記得我寫的推薦語是:
「我是媽媽,也是孩子,
我用兩個身分看了兩遍,
然後一大早就哭了。」
我把屬於健康類的禮物,歸類在這裡。
"我還沒有準備好之前,你哪裡都不可以去喔。"
其實健康就像內褲,
外面雖然看不見,
但沒有穿就是很不妥啊。
講到這個突然想到前幾周,
我媽在家裡跟我說:
你上次給你爸的新枕頭,
他都忘了用,
我前幾天決定要把它偷來用......
我問:結果你偷了嗎?
我媽很無奈地說:
唉,搞半天我也忘了偷。
#當小偷這個志向還是要趁年輕就發展擠較好
後記:
謝謝HOLA送來幾樣商品讓我們體驗,
我跟彼得說,
突然出現這些東西,
我們家感覺瞬間升級了。
我自己先說,
體驗後我個人私心大推,
是一個叫作EQUA智能保溫瓶的商品,
科技居然如此發達,
現在連裝水的瓶子都用藍芽連APP,
時間到了會自動發光提醒你喝口水,
紀錄你一整天的攝取量有沒有達標。
我一直都知道自己是不喜歡喝水的人,
因為有這個水壺,
我才發現我真的喝很少水,
根據我的身高體重,
一天建議要喝2360CC,
結果我到了中午,
看APP才發現我只喝了500…....
(而且我已經有勉強多喝了)
難怪我有亞里斯多德的額頭啊我能怪誰。
總而言之,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業務人生熱愛追求數字,
觀看這款保溫瓶的飲水數據會讓你得到很大的安慰。
還有,根據上帝法則,
這世上聰明的通常都不會同時是漂亮的,
但這款水壺美到我自己都覺得拿著的時候要有氣質一點,為人不要慌張不可狼狽。
快看照片看照片。
接下來其他的交給P編,
本文其它商品由他負責作開箱點評呦!
大家好我是皮鞭,
上次大受好評所以我又來了。
以下是我的快速點評時間---
1.<省時商品> 伊萊克斯掃地機器人:
葉揚其實是此生第一次看見掃地機器人,
所以開箱以後,
她一直少見多怪大叫我全名:
顏OO,你看,它穿過去了,你快點來看。
還有,顏OO,你過來看,
它會爬到地毯上,
唉呦我的地毯被這個吸過好像變成麥田圈!!!
我一直沒跟葉揚說,
在結婚前,我曾經愛過第一代(白牌)掃地機器人,
那時候我還年輕,根本不想花任何時間掃地,
我跟這台掃地機器人關係非常密切。
但有一天回家發現它被地板上的雜物困住,
來不及好好說再見,就再也不動了。
掃地機器人最怕家裡地板路障一堆,
一不小心它就會需要即刻救援。
而這台,羅比幫它取名為「掃地哥」,
它有3D視角會避開眼前的障礙物,
達到不受困的效果。
(感覺我人生也需要這個效果)
適合族群:
生性懶惰但是很愛說地板沙沙的媽媽: 💁♀💁♀💁♀💁♀
自以為見過世面但根本沒有的媽媽:💁♀💁♀💁♀💁♀💁♀
(編按:當初看到彼得寫文寫到"我一直沒跟葉揚說.....",我還以為他要說,在結婚前,我其實可以穿過牆面,所以掃地機器人穿過桌底也沒什麼。)
2. <情懷商品>Mori Mori 煤油燈
我還以為這個Mori Mori煤油燈它發光的原理跟烏絲燈一樣,
所以我大叫羅比不要碰到玻璃燈罩,會燙傷,
結果它是LED,根本可以直接貼在臉頰上,
而且是具有防潑水的設計,
對葉揚來說蠻實用的(哈哈她曾經打翻柳橙汁在電腦上耶)。
對了,
這個煤油燈我覺得用來躲在棉被裡看書也很不錯!
(編按:P編你何時看過書?)
因為它還有音響功能,只需連結接藍芽,
以及備著自己的歌單,就可以回到十七歲了。
但小心喔,歌單會洩漏年紀。
#我的心怦怦怦怦怦跳
#它怦怦怦怦怦
適合族群:
找不到手機還要你撥給她然後在家四處巡的媽媽:💁♀
抱怨過手機喇叭太小聲這樣誰聽得到的媽媽: 💁♀💁♀💁♀
經常拜託小孩安靜卻苦無訣竅的媽媽:💁♀💁♀💁♀💁
喜歡用手直接摸燈管玻璃的媽媽:💁♀💁♀💁♀💁💁
3.<健康商品>德國Medisana震動按摩槍
說到按摩,
總裁的阿媽就真的非常值得提一下了。
我媽常有信手拈來的按摩工具,
有次進家門我手提的餐點差點掉到地上,
因為我看見我媽正手持家用菜刀,
用刀背在劈砍自己的肩頸肌肉,
我媽還一邊唱著鳳飛飛的掌聲響起。
過一會,
我媽突然意識到自己砍劈的角度不好施力,
就說:「兒子來,你幫我砍一下脖子!!!」
#媽我下不了手 #這樣我怎麼跟爸爸交代
還有一次也是回到家,
看見我媽躺在地墊上,
穿了一套湖水綠、帆布材質的上衣與褲子,
仔細一看,衣褲上還有幾條軟管,
接到一台充氣機上。
接下來的15分鐘,
我就看著衣褲充氣、洩氣、充氣、洩氣......
還有一位受擠壓漲紅著臉,
變成米其林的中年女士。
我媽說這是一台按摩機子,
作機子可以幫助血液循環,
然後我媽就一邊講解一邊幫我穿上了它......
#都來不及說不要
#作機子的感覺好像回到我即將出生的時候
有鑑於總裁阿媽不管是哪一種按摩,
她通通只有一個指令,就是針對某一點位「下重手」。
我想這把電動按摩槍真的是她的chosen one裝備,
握把大小好拿(一定比菜刀好拿),
只有700克重拿久手不會痠,
震動力道又夠大(砍劈母親你敢多大力?),
還有各種按摩頭可以替換。
如果剛好你家的母親也是吃重鹹,
來吧可以試試看這把。
#常被規勸不要抖腳的人有福了
#這把按摩槍可以讓你完全隱藏抖腳於腿部按摩之中
適合族群:
被紙割到一下就大叫很痛的媽媽:💁♀
去按摩時抱怨今天真是浪費錢的媽媽:💁♀💁♀💁♀💁♀
想要擁有一把(體面的)槍的媽媽:💁♀💁♀💁♀💁♀💁♀
(P編點評結束,好緊張,謝謝大家)
HOLA母親節獨家活動:
這次HOLA跟驚喜快遞GiftPack合作,
會有專人送達替媽媽製造收禮時的小驚喜。
這不只是快遞服務喔,
除了送氣球之外,
也有念卡片,唱歌,獻花等服務
我得到了一個陌生但可愛的男生,
在我面前朗讀卡片後送了康乃馨!!!
另外,買掃地機器人享九折,
登錄再送千元吸塵器。
買按摩槍獨家送體重計和HOLA$600元禮券。
上網立即體驗驚喜送禮,
實體門市也有商品同步展售中!!
歡迎研究研究:https://bit.ly/35bBD9F
#HOLA特力和樂 #HOLA驚喜快遞
#各位人妻媽媽想要什麼直接tag老公吧
#也歡迎給P編的冗長開箱文鼓勵鼓勵
#讓小龐在愛中成長茁壯
「喇叭墊材順序」的推薦目錄:
- 關於喇叭墊材順序 在 葉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喇叭墊材順序 在 [心得] 墊材「墊器材」的一些搭配攻略- 看板Headphone 的評價
- 關於喇叭墊材順序 在 又來發問了... 這次是要問墊材... 的評價
- 關於喇叭墊材順序 在 [穩力音響]-第八集音響設備需要墊材?怎麼墊和墊在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喇叭墊材順序 在 徹底講解!音響墊材的3大類別差在哪?避震&隔震搞定了 的評價
- 關於喇叭墊材順序 在 [閒聊] 書架喇叭墊材(IsoAcoustics Orea Bronze/TAOC Tite- ... 的評價
- 關於喇叭墊材順序 在 Re: 【闲聊】 书架喇叭垫材(IsoAcoustics Orea Bronze/TAOC ... 的評價
- 關於喇叭墊材順序 在 [問題] s201需要墊材嗎? PTT推薦- Audiophile 的評價
- 關於喇叭墊材順序 在 喇叭墊材順序的原因和症狀,MOBILE01、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喇叭墊材順序 在 喇叭墊材順序的原因和症狀,MOBILE01、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喇叭墊材順序 在 喇叭墊材diy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喇叭墊材順序 在 喇叭墊材diy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喇叭墊材順序 在 喇叭墊材diy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喇叭墊材順序 在 [問題] 腳架、角錐、黑金石怎麼墊? 的評價
- 關於喇叭墊材順序 在 德川音箱Toku & Gawa audio | Taipei 的評價
- 關於喇叭墊材順序 在 [閒聊] 書架喇叭墊材(IsoAcoustics Orea Bronze/TAOC Tite- ... 的評價
- 關於喇叭墊材順序 在 [討論] 喇叭墊材詢問與音響店心得.. bogie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喇叭墊材順序 在 [問題] 是否需要買墊材或是喇叭架- Audiophile 的評價
- 關於喇叭墊材順序 在 [閒聊] 被動入坑一年心得- 看板Audiophile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喇叭墊材順序 在 Audiophile - [問題] 關於擴大機擺放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喇叭墊材順序 在 又來發問了... 這次是要問墊材... 的推薦與評價
喇叭 下方建議墊黑金石,或印度黑(較便宜)再墊腳錐,這樣低頻會比較結實有使用墊材對聲音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最明顯就是不會低音糊在一起。 墊材材質 ... ... <看更多>
喇叭墊材順序 在 [穩力音響]-第八集音響設備需要墊材?怎麼墊和墊在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順序 建議!線材搭配怎麼處理? https://youtu.be/kJT-ATh0Gls 資深 ... #腳墊# 喇叭 # 墊材 #音響#開箱#唱盤. 穩力音響•3.6K views · 15:38. Go to ... ... <看更多>
喇叭墊材順序 在 [心得] 墊材「墊器材」的一些搭配攻略- 看板Headphone 的推薦與評價
ptt網頁好讀版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88543282.A.957.html
避免來自某XX老實說社團一些不必要爭議
請先留意
本篇以用戶觀點撰寫
1. 這邊不是專業實驗室,無任何金額收入,不是研究員的研究報告,不是拿來打考績的
(不會一邊發文一邊開團購)
2. 本篇只發在ptt,無任何營利用途,僅單純提供實際經驗以及討論
3. 本篇並沒有提倡器材一定要用墊材 (請參照內文「寫在前面」與「方案一」),請勿誤
導
本篇內文設定三種方案
用意在於「不同情況用戶」的參考
器材不用墊材
或是使用不同價位墊材
都只是其中一種方案
絕無「一定要用」高價墊材的說法
4. 如某社團覺得不妥,歡迎您們自行量測並提供給大家參考,也是功德一件,感謝您
-------------------------------------------------
本篇為延伸閱讀
前情提要:
[心得] ABYSS AB1266 Phi TC 攻略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86728259.A.DCB.html
-------------------------------------------------
之前就想補這題
但範圍太大,有夠困難
再加上一些大佬朋友
都玩得比小弟更多、更深刻
這次定位在「淺談」墊材
簡單聊聊就好
希望對正在挑選墊材的版友
多少有點幫助
覺得內容不足
想要補充或更正的歡迎推文~
-----------------------
揚聲器(喇叭)是更明顯震動源
墊材「墊揚聲器」通常效果會更明顯
小弟耳機系統為主
兩聲道相關部分,就不在本次獻醜
本篇心得
是在墊材「墊器材」條件下
但要留意
本篇提到的墊材
「墊揚聲器」表現也許會更好 (避免誤殺)
---------------------------------
分兩部分來聊
第一部分【墊材挑選的建議方向】
參考案例:
IsoAcoustics腳釘、墊板
Wellfloat墊板
Franc Audio腳釘
CMS腳釘
第二部分【聊聊墊材】
---------------------------------
寫在前面
1. 墊材「墊器材」通常不像「墊喇叭」那樣有感 (程度有差)
2. 墊材重要性不如大件;且不一定會是很有感的 (有一說一)
3. 墊材聽感是「相對比較」而來,因此用戶「現況」會是關鍵
「現況」振動處理到什麼程度;什麼樣的器材需要使用;預計換什麼類型、價位帶的墊材
...etc.
-------------------------------------------------
墊材挑選的建議方向
-> 取決於用戶「現況」與「需求」
分三種方案來聊
「方案一」不需要墊材
「方案二」需要墊材,但不希望在墊材花費太多
「方案三」需要墊材,預算可稍微拉高些、或系統調整到後期有些要補的地方
-----------------------
以下情況
可參考「方案一」
1. 認為墊材墊器材只是玄學、智商稅
2. 曾經嘗試過一些墊材(墊器材),但聽不出什麼差異(真的無感)
3. 已有音響架了,不想額外添購其他墊材
4. 擔心墊了會更差或聲音走味,不如先不墊
5. 手邊現有配置已可滿足需求
推薦先左轉離開...阿不是
是可以省下「額外墊材的開銷」
避免
雖然
本篇會提到一些聽感與描述
但我認為
以單件器材替換墊材情況下
這些變化幅度、調音效果
大約不超過整個系統「0%~10%」以內
複雜系統性條件 + 不同用戶情況差異
考量有感程度比例、預算分配
先省下「額外墊材開銷」
也是OK的
-------------------------------------------------
以下情況
可參考「方案二」
1. 器材擺在震動干擾多的地方(例如地面上或某些桌上架上)
2. 系統還在調整中、想至少先找過渡方案就好
(避免後續還要花時間調整)
3. 不希望在墊材花太多預算,或是在意CP值
4. 雖然嘗試過不少墊材,但有著以下感覺:
試過「相對低價位的墊材」
墊了不能說無感,但效果似乎也沒有想像中的明顯?
試過「相對高價位的墊材」
墊了很有感
但看看價格,似乎還不如把預算、改成拿去買OOO?
醬油(輔件)這麼貴,感覺CP值不高?
-----------------------
需不需要拉高預算
添購更高價位的墊材?
之前1266那篇曾聊過「木桶效應」
那是對應一些
超旗艦餓鬼耳機、或高端玩家的特殊情況
一般情況
我反而比較推薦「抓大放小」
先有個差不多的表現即可
(至少基本振動處理有顧到)
-----------------------
也就是
底下要談的「Case Study 1」
相對來說比較注重「振動處理」的墊材
參考案例:
IsoAcoustics - OREA / Zazen II
Wellfloat - A4 / 3545L
或直接選購音響架,也蠻推薦
(取決於預算、空間等因素)
對「減少外來干擾振波」很有幫助
偏向於「提高下限」更多一些
即使單獨使用、沒搭配其他墊材
也有一定水準表現
測試過程中
有些時候我只用Wellfloat 3545L + Welldisc
沒搭配其它腳釘,整體表現還是蠻穩的
-----------------------
方案二
還有一個優點「進可攻、退可守」
先穩穩使用
「振動處理」不錯的墊板(或音響架)
(先穩住下限)
如未來有預算想升級
在墊板(或音響架)上面
搭配其他墊材腳釘 (不論貴或便宜)
更進一步,做些不同材質調音
(更多調音空間,或甚至有機會提高上限)
例如
接下來方案三提到的腳釘
底下搭配
振動處理良好的墊板(或音響架)
可讓腳釘本身特性更明顯有感
發揮更完整實力
-------------------------------------------------
以下情況
可參考「方案三」
1. 已有一定程度振動處理(墊板或音響架...etc.)且希望再升級
2. 系統到了後期階段,想做一些微調
或是目前系統調音,有希望更加強的地方
(前面說10%以內,但後期有時剛好就缺那幾%)
3. 預算足夠、希望有感程度更明顯
可考慮挑選一些價位稍高、調音效果優秀的腳釘
-----------------------
講到這邊
大家也許有類似感觸
組建系統時
不論大件還是輔件搭配
到了後期會發現
「喜歡的調音搭配」其實不好找
墊材也是類似情況
各廠家墊材中高階型號
除了振動處理已有一定效果(素質層面)
同時也會注重
各廠家所訴求的「聲底風格」(調音層面)
這些都是經過不斷測試與調校
各廠家老闆(或開發者)想要呈現給用戶的聲底
如果預算足夠且剛好有需求
蠻推薦嘗試看看
-----------------------
也就是
底下要談的「Case Study 2」
參考案例:
Franc Audio - TH / Fat Foot / HYBRID
Critical Mass Systems - Center Stage2 0.8
這兩款我認為
在素質與調音環節都有不錯表現
「價位帶」「聲音完成度」也相對高一些
-------------------------------------------------
墊材五花八門,選擇性有夠多
依照用戶預算/喜好去挑選即可
這篇舉的一些實例「僅供參考」
而不是「全貌」
換句話說
你不一定要考慮這篇提到的墊材
選擇性實在太多了
但類似方向,可當作是「參考之一」
來評估各種選擇
-------------------------------------------------
Case Study 1
IsoAcoustics
Wellfloat
-------------------------------------------------
IsoAcoustics 系列
-> OREA / Zazen II
IsoAcoustics腳釘
官方網站:
https://isoacoustics.com/home-audio-isolation-products/orea-series/
相關介紹:
https://review.u-audio.com.tw/reviewdetail.asp?reviewid=2096
他們家墊材型號很多
可參照官網 PRODUCT SELECTOR 頁面做挑選:
https://calculator.isoacoustics.com/
OREA系列
不只是橡膠阻尼材質而已
還包含了一些內部結構設計
讓它可以同時做到彈簧與阻尼的效果
-----------------------
[注意事項]
參照官方提供的承重能力建議
可選購不同型號OREA腳釘
簡單來說
承重能力抓大約8成左右重量
會是如上圖、最佳表現的情況
例如
單顆承重8lbs (3.6kg)的 Bronze
如圖示可見 (橘色曲線)
8lbs (3.6kg)(承重能力)
是抓在performance開始下滑明顯之前
(紅框處)
但最佳表現
是抓在6lbs (2.72kg)
(綠框處)
就大約是
承重能力抓8成左右的重量 -> 最佳表現
例如
單顆承重1.8kg的 Graphite
使用4顆7.2kg -> 抓8成5.76kg左右(最佳表現)
使用3顆5.4kg -> 抓8成4.32kg左右(最佳表現)
-----------------------
[聽感]
這邊使用的是 Graphite / Bronze
相較於原廠腳釘
形體感與聲音凝實感更好
立體感、紋理細節與音場空間都有改善
偏中低頻走向
橡膠材質通常是高阻尼係數
低頻量感變多點,包圍感好一點
但反過來說
高頻會有一點壓抑感或混濁感
(這是墊器材的情況
如前述墊揚聲器情況會有差異)
1. 購入簡單、單顆價位帶大約1K多
2. 可對應不同大小器材
3. 使用/擺位靈活、體積不大
4. 對「抑振處理」有顯著效果
5. 上下都有內凹橡膠吸盤止滑效果
不用額外再找止滑材
其實5kg內的小型器材
OREA Graphite還蠻好用的
不占空間(高度大約3公分內)
相較於沒有墊材、或是大多數原廠腳釘
這系列改善效果相當明顯
如果想找「腳釘類型」的墊材
且預算不想抓太高
OREA會是不錯的選擇
初期也用過 ISO-Puck mini
隔振效果不錯
但OREA聲音會更清晰、集中且有力道一點
ISO-Puck mini則稍軟一點
不過ISO-Puck mini價位更低些
有預算考量
或只是拿來墊一些輔件器材的話
也是個不錯選項
IsoAcoustics OREA 其它版上心得參考: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62900807.A.1E5.html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79665051.A.3A4.html
-----------------------
延續OREA使用體驗
原本想找高階一點的DELOS系列
https://isoacoustics.com/home-audio-isolation-products/delos-series/
但不湊巧
當時問了幾個店家,想要的尺寸剛好缺貨中
就購入了 Zazen II
Zazen II 墊板
https://isoacoustics.com/home-audio-isolation-products/zazen-series/
價位帶大約台幣7K~8K左右
尺寸: 43.2(W) x 38.1(D) x 42(H) cm
載重限制: 18.1 kg
Zazen系列是木板材質搭配自家腳墊(源自GAIA)
The integrated isolators are based on the design of the award-winning GAIA Ser
ies.
不同型號高度與承重會有差異
振動處理還是很不錯
相較於OREA系列
Zazen II聲音活生感更好
-----------------------
如果空間OK,可擺放墊板
大台一點的器材使用
且預算有限的話
相較於OREA
我會推薦Zazen II更多一些
表現更好一點之外
後續升級也更靈活
可直接在Zazen II上面追加其他腳釘做搭配
(但賣二手OREA應該會好賣一點)
-------------------------------------------------
Wellfloat系列
Wellfloat A4
Wellfloat 3545L
官方網站:
https://wellfloat-global.com/products/
這東西有點意思,先做個簡介
-----------------------
Wellfloat相關技術
https://tinyurl.com/4h3fusts
日文版網頁
https://www.wellfloat.com/technical-info/
「技術解說1」機器與地板之間的振動隔絕
WELLFLOATは「(1)上から吊るす」を 型化したような機構とすることで、副作 を最
限に抑制しながら、ボード内に収めることに成功した画期的製品です。
Wellfloat是屬於懸吊式的機制,可大幅降低副作用
在墊板四個角落位置,都有如下圖的懸吊機械
「技術解說2」搖擺運動與應力的關係
Wellfloat懸臂機構可將所有方向的振動
轉換成水平方向的振動
可以讓揚聲器(或器材)減少多餘的共振現象
舉例來說
有點類似於一門大砲後方的「駐退機」裝置
可用來減輕、砲彈擊發時的瞬間後座力,避免砲台位移或損壞
(Wellfloat用在揚聲器的效果,確實非常不錯,推薦)
振り 運動は揺れが さいと線形的に扱えます。
インパルス応答が正確になるため、歪みが発 しないことになります。
搖擺運動在擺動幅度較小時可以更線性的處理。
由於脈沖(impulse)響應變得更準確,所以也比較不會產生失真。
TIPS
安裝時的摩擦力影響
如前述Wellfloat懸臂機構
是把所有振動轉換成水平方向的應力
這時候如果「設備與Wellfloat之間」沒有足夠的止滑機制
會導致位置偏移、未緊密貼合處的額外共振
或產生能量損失、讓本身的搖擺運動機制效果大打折扣
如果你也是Wellfloat墊板的用戶
這點非常之重要(劃重點)
-----------------------
Wellfloat 墊板
目前台灣暫無代理
可從樂淘之類的代購平台購入
大小與尺寸
可參照官網產品線
https://wellfloat-global.com/products/
-----------------------
L系列 - Special coating models
上板有特殊防滑塗料
讓器材更穩固
也可更有效處理水平應力
型號其實就代表板子本身尺寸
4449L -> L系列,44公分*49公分
3545L -> L系列,35公分*45公分
高度都是5.5公分、承重300公斤以內
我買的是3545L
價位帶大約20k左右
經實測可擺放P750u沒問題
(P750u機身尺寸稍大
但機腳位置較為內縮、所以OK)
-----------------------
S系列 - Slim Models
為了縮減高度,將下板從木板替換成鐵板
高度只有3.1公分、承重300公斤以內
這系列沒有額外附加防滑塗料
板子與器材間的防滑處理
還是要留意一下
價位帶比L系列稍低一點
3545S 大約17k左右
另外
由於下板更換成鐵板,也會帶來一點聲音變化
可參照thomas790大大的心得: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72825680.A.DC7.html
(內文描述的「SF板」)
-----------------------
Welldisc
上面那篇連結有提到
Wellfloat自家推出的止滑輔件Welldisc
單片價大約台幣600多
(也有一組四片的賣場)
外觀是圓形鐵片
用途是止滑處理
可放在L板下方
(L板上方已有止滑塗料不需要)
A4或S板的話
上方、下方都可放
如果購入Welldisc
我建議先從下方開始放
放在下板四個角落、懸吊機構正下方
(紅圈處)
會有最好的效果
止滑材有很多選擇
不一定要用這個
但要留意
Wellfloat墊板如前述
會將所有方向的振動
轉換成水平方向的振動(位移)
推薦還是搭配一些止滑處理方案
可確保讓Wellfloat效果有更好發揮
fo.Q SH21K (剛好A4大小)
https://www.amazon.com/-/zh_TW/SH21K-2%E6%9E%9A/dp/B078PYW2H3
Tiglon D-REN PRO
https://tinyurl.com/3nhsd4dk
或是其它類似效果止滑材
都可參考
-----------------------
Wellfloat A4
(A4拿來墊書架喇叭還蠻強的)
有三種型號
尺寸大小相同,差異在懸吊機構的等級
最直觀是從承重大小來區分
A4承重只有17公斤內
價位帶大約5k ~ 6k左右
最高階A4-F
則使用了與上述大板子相同的機構
承重來到300公斤內
效果更好
但價位帶也差不多是A4兩倍左右
總結來說
視器材大小、預算與效果來考量就OK
來自Thomas大大的版上心得參考: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667453975.A.205.html
-----------------------
[注意事項]
1. 依照尺寸/預算選購
懶人方案
大器材選L系列、小器材選A4
比較講究的話
小器材可評估更高階A4G或A4F
前端器材用S(SF)系列強化更多中高頻
後端器材用L系列強化更多中低頻
也是一個參考方向
-----------------------
2. 水平擺放
Wellfloat機制是將各種不同方向振動
轉換成水平方向的搖擺運動
建議拿個水平儀
(相機雲台用的那種也可以)
大概一顆10~20元台幣
在Wellfloat擺放之後
簡單確認一下、是否已水平擺放
-----------------------
3. 將器材居中擺放
儘量讓四個角落懸吊機構的受力均衡
-----------------------
4. 上板處,與器材之間的止滑處理方案
5. 下板處,與擺放位置之間的止滑處理方案
基本原則是
確保穩固,避免上下板與接觸點之間的滑動
如下板擺放位置不是光滑材質
已有一點磨擦力且擺放重量不會太輕
或是
器材機腳已有一定的止滑處理
與上板接觸夠牢靠
也可把這邊優先度降低一點
-----------------------
[聽感]
形體感與聲音凝實感更好
立體感、紋理細節與音場都有改善
聲音更有安定感且降低噪感
高頻毛刺感減少
空氣感更好、強化中低頻厚度與包圍感
-------------------------------------------------
那麼
IsoAcoustics OREA/Zazen
與 Wellfloat墊板之間,該如何選擇呢?
-------------------------------------------------
過渡方案
或是不希望在墊材花太多預算
想簡單處理就好的
-> 推薦 IsoAcoustics 系列
(OREA腳釘/Zazen墊板,就看需求選)
Wellfloat墊板如前述
雖然效果良好,且A4板CP值其實很不錯
一塊A4板和4顆OREA腳釘
算是差不多價位帶
同場比對過
我認為A4表現明顯更好
但Wellfloat墊板要完整發揮實力
如上述「注意事項」還不少
會稍嫌折騰麻煩些
-------------------------------------------------
總結來說
預算不想拉太高,不想折騰太多
-> 推薦 IsoAcoustics 系列
器材尺寸不大,預算拉高一點(加上止滑材)
想要聲音更好一點,且願意折騰多一點
-> 推薦 Wellfloat A4 系列
器材尺寸較大,預算拉高一些
想要聲音更好一點,且願意折騰多一點
-> 推薦 Wellfloat 大墊板系列
-------------------------------------------------
Case study 2
Franc Audio
Critical Mass Systems
-------------------------------------------------
Franc Audio Ceramic Disc 腳釘
(超硬陶瓷珠化振系統)
官方網站:
https://f-franc.com/ceramic-footers/
由左至右: Fat Foot / TH / HYBRID
參考價位,由低至高(台幣)
TH (9K~10K價位帶)
Slim Foot (1xK價位帶)
Fat Foot (2xK價位帶)
HYBRID (3xK價位帶)
還有一個
最早推出的型號 Classic (2xK價位帶)
設計稍有不同,頂部無螺絲角錐孔
內部有兩層陶瓷珠(上層1顆、下層3顆)
三顆一組販售
(其他型號則是四顆一組)
-----------------------
[注意事項]
Franc腳釘上方
有一層軟橡膠止滑處理(不算厚)與螺孔
底座則有貼一片薄的泡棉材
中間是多層次鋁合金與高硬度陶瓷珠
圖片出處: HIFI Review 346
大部分型號有附螺絲角錐孔(螺絲角錐需另購)
這邊是購買AET EVO-M632A來做搭配:
如直接放置機身下方
需特別留意配重點(文章後段會提)
-----------------------
[聽感]
1. 三頻提升有感,良好的調整與渲染力
高頻飄逸、中頻人聲水潤、低頻能量感不錯
整體來說聲音走向討喜
但提升的幅度與走向
就看買到哪個 Level 的腳釘
來決定有感程度差異
這邊實際經驗
有感程度確實是HYBRID > Fat Foot > TH
TH偏中高頻走向;高頻飄逸、人聲水潤
Fat Foot在TH基礎之上,更強化低頻一些
HYBRID則是直接三頻都往上更拉一階
有感程度也是最明顯的(即便是墊器材)
2. 相對來說負面效應比較少些
比較不會有挖東牆補西牆的感受
3. 單論CP值的話,這三款裡面個人推薦TH
如果希望補強中高頻或人聲
在9K價位帶 (比4顆OREA多3K左右)
TH的效果是很優秀的
4. 論聲音表現,這三款裡面HYBRID最強,也最有感
不論人聲,樂器都有很好的表現
Franc Audio腳釘
來自Louis大大的版上心得參考: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83384423.A.4AA.html
-------------------------------------------------
Critical Mass Systems
Center Stage2 0.8
官方網站:
https://www.criticalmasssystems.com/productPages/CenterStage.html
他們家腳釘共有三個型號
CMS 0.8 建議售價台幣 39.5K
CMS 1.0 建議售價台幣 79K
CMS 1.5 建議售價台幣 115K
本次使用的是入門款 CMS 0.8
-----------------------
[技術介紹]
1. They mitigate vibration coming up from the surface below them.
減輕了來自下方表面的振動
2. They cancel out their own noise. This very difficult accomplishment ensures
truth to source material and truth to component engineering design.
取消了本身的噪音
3. They transfer entropy out of the component. This feature requires time and
is the reason for the extended settling process.
將組件中的熵傳輸出去(transfer entropy out)
Center Stage2M is direct trickle-down technology garnered from advancements ma
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enter Stage2 LS series of loudspeaker feet. The
LS series of Center Stage2 products reduce stored loudspeaker cabinet resonanc
es and entropy to a vanishing level resulting in enhanced clarity and musicali
ty across the audible spectrum.
Center Stage2M是直接從Center Stage2 LS系列揚聲器腳的開發中獲得的技術成果。Cent
er Stage2 LS系列產品降低了存儲的揚聲器機櫃共振和熵到極低的水平,從而在可聽頻譜
範圍內提升了清晰度和音樂性。
上述節自官方說明
比較有趣的是,官方引用了熵(Entropy)
這東西是可以擴大解釋的
(篇幅有限、不在此贅述)
但放在墊材
猜想它是要表達
熵(Entropy)是一種能量失序現象
音響器材出現不該有的振動能量
CMS腳釘的鋁合金結合特殊阻尼塗層
通過耦合把熵(Entropy)的狀態從高轉為低
進而提高聲音穩定性
不過
這個轉化過程需要時間
所以似乎 (這邊實測也確實如此)
CMS腳釘會比其他腳釘,需要更長一點的磨合期
這邊的經驗是至少一週以上會更好(CMS)
但其他墊材
大約半天到三天內不等,就差不多OK
特別留意
這代表如果我們去音響店試聽
現場拿一組CMS腳釘
墊著馬上聆聽
是很難聽出這腳釘實力的
-----------------------
[聽感]
前面關於熵(Entropy)的描述
也許讓人有點玄學感(?
但實際聽了幾個月下來
發現 CMS 0.8
是這篇提到墊材裡面,最讓我感到驚奇的
主要是它的提升方向
不像Franc腳釘著重在三頻變化
CMS 0.8
反而在三頻這邊變化不太明顯
(至少我沒有感覺到什麼明顯變化)
反而更多的是
「清晰感、除燥感」與「控制力」的明顯強化
之前剛開始嘗試時
那個「清晰感、除燥感」
甚至比我這兩件輔件一起上
(Yukimu USB/RCA)
都還要來得明顯
有點像是
原本隔著玻璃看表演
現在那塊玻璃忽然變的超透亮
整個音像變清晰、亮暗部對比好很多
甚至讓你覺得
與演出者之間沒什麼距離
(不是定位上的距離變近
而是音像清晰造成的感受更近)
清晰變好之外
那個亮暗部對比更強
也是一大特色
尤其是在音樂節奏轉場處,特別厲害
例如副歌結束後可能有短暫弱音處
然後再帶入新的主旋律
這邊會有更強烈一點的感受
再來就是因為清晰度變好
中間隔的玻璃彷彿消失
弱音細節會變得更明顯
聽女聲也是情感滿滿
這個情感表現不是外溢的
不是三頻特化造成的
而是那些拾音強化、弱音細節
所帶來的感受
三頻不會有外溢或特化強調感
反而控制力很強
(尤其是墊耳擴或前級的時候)
低頻不亂不糊、鼓點清晰
中頻足夠凝聚、有層次感
高頻細節豐富、不會有燥感
除了三大件或線材類之外
CMS腳釘
算是蠻難得可以補強這屬性的輔件
可惜價位偏高 (入門款就要將近40K)
如有興趣的話
建議和店家商借試聽看看
另外要留意
我不確定,如果多上幾組放在系統
會不會導致
整體聲音表現過於理性??
至少可確定
放一組的表現已相當有感
CMS 0.8腳釘 其它版上心得參考: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656655085.A.90E.html
-------------------------------------------------
CMS腳釘
價位帶和Franc腳釘不太一樣
他們家入門級「CMS 0.8」
大約是對標到Franc旗艦款「HYBRID」
(都是將近40K價位帶)
-----------------------
那麼
Franc Audio HYBIRD 腳釘
與 CMS0.8 腳釘
這兩款價位帶相近,都很有感的墊材
該如何選擇呢?
參考方向
1. 調音路線選擇
2. 自身系統需求選擇
-----------------------
舉例來說
貓王Elvis Presley經典曲目
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 With You
這首有很多翻唱版本
其中兩個版本
第一個
是由近年我很喜歡的荷蘭女歌手
Emma Heesters 所詮釋
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 With You - Elvis Presley (Cov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4M4kAQoYGg
第二個
是由Amber Taylor與Josh Turner(男)所詮釋
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 (feat. Josh Turn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5mmhokV24Q
還有這首
也是類似情況
a-ha - Take On Me (Official Video) [Remastered in 4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jV11Xbc914
在這幾首曲目
我會喜歡 Franc Audio HYBIRD 腳釘
的表現稍多一些
三頻強化更多
情感更外溢(毒)一點
(有時候狂野感會贏過有序感
大概是類似這種感覺)
-----------------------
再舉一個例子
蠻多人熟知的曲目- 當鋪爵士
Jazz at the Pawnshop (Remastered 2014)
Take Fi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RLPtbTvGwA
或是Milt Jackson的專輯
Memphis Jacks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eJHaEozxOA
還有舒伯特的鱒魚五重奏
(鋼琴、低音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及小提琴)
Schubert The Trout Quinte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wbWvGtaZGo
這些類型曲目
我會喜歡 CMS 0.8腳釘的表現更多一點
恰到好處的控制力
各聲部不亂不搶不乾不燥
層次分明且清晰不刺激
整體和諧、平衡度很棒
兩者雖然走向不同
但都很好聽,並不會有明顯強弱差異
端看喜歡的風格而定
-----------------------
既然兩者有各自優點
那可不可以一起互相搭配呢?
是可以的
如前篇聊過、嘗試不同搭配後
喜歡的排序如下(由高至低):
DAC May(HYBRID) / 耳擴 Bliss(CMS)
DAC May(CMS) / 耳擴 Bliss(HYBRID)
DAC May(Fat Foot) / 耳擴 Bliss(CMS)
DAC May(CMS) / 耳擴 Bliss(Fat Foot)
DAC曾換成WEISS DAC501 mk2
聽感順序,也和上面相同
耳擴控制力,藉由CMS變得更好
DAC透過HYBRID
也有著明顯的三頻提升感
-------------------------------------------------
總結來說
預算不想拉太高,想做更多調音強化處理
-> 推薦 Franc TH 腳釘
前端器材調音處理、或是希望三頻有更明顯強化感
-> 推薦 Franc更高階腳釘
預算/有感程度
由大到小依序:HYBRID > Fat Foot > Slim > TH
希望有類似前述聽感、前級或耳擴調音處理
或是希望控制力有更明顯強化感
-> 推薦 CMS 0.8 腳釘
預算足夠,且希望有感程度更明顯(立即有感
-> Franc HYBRID
CMS 0.8(或更高階型號)
-------------------------------------------------
[注意] 以下文長
-------------------------------------------------
【聊聊墊材】
先從幾個「假設前提」開始
============
「假設前提一」
振動無所不在、只是程度/感受差異
1. 來自「器材本身」
器材通電運作產生微小振動
隨著墊材一起共振
2. 來自「線材」
線材連接在器材上、所產生的振動
未固定被風吹、或任何微小晃動
例如
之前聊過的電話線墊材
穩定線材之外,對線材連接的器材也有幫助
3. 來自「擺放位置」
來自「地面、桌面...」額外的振動
或是與「地面、桌面...」一起共振
(圖片出處:Seismion)
不像揚聲器這麼明顯
器材的振動幅度,人體難以感知
但或多或少
會對聲音造成額外影響
(尤其是晶振clock、變壓器
CDP讀取頭或真空管之類的元件)
============
「假設前提二」
振動處理
是器材能否「發揮原有實力」的關鍵之一
一般來說
外來振動、器材振動如果沒有處理
或多或少
會對器材產生負面影響
大多數「原廠機腳」
基於成本考量、用料受限
可能導致細節、泛音被吃掉
結像凝聚不足或發散的問題
換句話說
額外使用墊材
只要振動處理「不比原廠機腳還差」
通常多少會有一點
「聲音解析力更好、結像更凝聚」
的正向變化感受
Less internal resonance will produce a cleaner signal with a much more dynamic
impact of the transients.
只是程度/方向差異
但...
其他負面效果?
有感程度到哪裡?
材質調音影響走向?
整體平衡度(挖東牆補西牆)?
聲音質感表現?
就看各家本領
以及產品線(價位帶)的差異
============
避免說明困難或搞混,快速科普一下:
-----------------------
關於「諧振頻率」(Resonant Frequency)
-> 所有器材都有「固有頻率」
固有頻率
自然發生且不考慮阻尼條件
(阻尼:吸收能量使振動停止的物質)
系統不受連續或重複外力影響時
本身的振盪頻率
-> 器材搭配周圍介質之後,會有「諧振頻率」
諧振頻率
則是受外力影響(不論是施加的電壓或力...)
且考量阻尼條件之後
所發生的一種最大振幅震盪頻率
換句話說
固有頻率是「理想值」
-> 只受物體本身影響
諧振頻率是「實際值」
-> 除了固有頻率之外
還會受到周圍介質、阻尼介質的高度影響
延伸閱讀
Natural Frequency and Resonanc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hjeVc127I
-----------------------
關於「共振頻率」(Resonance Frequency)
其實這兩者有點類似、只是語法差異
(名詞 Resonance / 形容詞 Resonant)
網路上有不少相關討論
(Resonant Frequency vs. Resonance Frequency)
簡單來說
有點「因果關係」概念
系統共振現象
是一個物理上的「結果」
而諧振則是
導致這結果的「其中一種原因」
都會影響到能量傳遞
也都會對聲音造成影響,只是程度差異
-----------------------
避免離題太多,先簡略提到這些就好
雖然並不精確
但為了方便理解
本篇以「共振頻率」
來當作統一且概略性的說法,還請見諒
============
「假設前提三」
墊材的其中兩種屬性
-----------------------
1. 振動處理
2. 材質調音(Tuning)
-----------------------
所有墊材「同時具備」這兩種屬性
程度不一
走向風格也有差異
例如
IsoAcoustics OREA
標榜良好隔振效果(isolation feet)的同時
聲音走向也會受到橡膠材質影響
-----------------------
「振動處理」
是器材能否「發揮原有實力」的關鍵
這部分其實很複雜
概念上
包含導振、吸振、隔振、消振...etc.
(不在此贅述;有興趣可自行科普)
角錐也是一個例子
尖端處接觸面積非常小
可減少振波傳入或反饋
進而達到改善效果
-----------------------
「材質調音」可視作為一種「音染」
不同材質的材料特性(阻尼)與共振頻率差異
影響不同來源振波能量的傳遞
導致細微的泛音結構與音色、聲音變化
這個頻率分佈(諧波結構)
得到良好處理的時候
同時也可幫助大腦更清楚分辨
原本就處於不同頻段分布的各聲部
(例如不同樂器與人聲)
可讓音像輪廓更清晰、分離度更好
不同類型材質
會有差異
同類型材質、但不同品種或作法
也會有差異
例如
其他網友嘗試的
不同品種木材聽感差異:
https://www.headphoneclub.com/thread-728369-1-1.html
============
「假設前提四」
關鍵在於「共振頻率」影響
前面提到振動處理/材質調音
都來自於同一件事「共振頻率」
使用墊材是為了
對於「不同來源」的共振頻率影響
儘可能「隔離」不需要的外來振動
儘可能「處理」所需要的振動
並且進行「一定程度的調音搭配」
-----------------------
有些振動來源
(例如從地面或桌面而來的振動源)
以「隔離(Isolation)」方式處理
-> 減少外在干擾,儘可能讓器材發揮實力
簡單來說
「不該振的,別讓它振(影響)到器材」
常見處理方式
搭配音響架
或是在架上擺放墊板、墊材補強
如本篇提到
IsoAcoustic或Wellfloat效果都不錯
-----------------------
有些振動來源
(例如器材自體無法避免的細微振動)
則是透過不同材質墊材
來做導振以及共振頻率的調音搭配
簡單來說
「應該振的,讓它振(調音)的好聽些」
由於單一材質的特性明顯
(可理解成「優缺點或特色」都很鮮明)
例如
剛性墊材阻尼較低且不易密合
共振易持續且能量不易消散
(自然頻率持續較久)
搭配阻尼值較高的軟性材質
強化密合度之外
也可降低自然頻率(減少共振)
因此蠻多廠家
會使用「複合墊材」(軟硬不同材質搭配)的方式
來做整體調音搭配
以取得更平衡
且保有一定特色的聲音表現
============
「假設前提五」
墊材與器材之間的「止滑處理」非常重要
這讓器材可以更完整吃到墊材的特性
(畢竟器材是隨著墊材一起產生共振)
反之
如果沒做什麼「止滑處理」
容易滑動、墊材效果大打折扣之外
安全性也會有疑慮 (設備滑動甚至摔落)
最理想情況
是用螺絲鎖緊、固定墊材
不方便鎖的話
選用有止滑處理的墊材
或是額外加上貼紙或墊片來輔助
增加一些摩擦力,也是不錯選擇
(附帶一提
額外添加物也會多少產生一點影響)
例如
IsoAcoustic OREA系列的橡膠吸盤
Wellfloat L系列的防滑塗料
============
「假設前提六」
留意腳釘擺放位置、配重點
各器材內部設計與材料不同
「器材重心(配重點)」也會有差異
比較麻煩的做法
是不斷嘗試各個位置
ab test試聽、找答案
也有些器材
則是已經幫用戶找出配重點了
例如
Bakoon 耳擴 AMP-13R
USD 6,000 (現已停產)
https://www.bakoon.com/press/jet-satri-amplifier-amp-13r/
AMP-13R原廠腳釘位置
就是搭配器材的三個配重點
其中一個配重點
是內部變壓器位置
如果位置沒被擋到
推薦將腳釘擺放在變壓器正下方,確實蠻有感
-----------------------
如果覺得配重點不好找
可參考以下:
「三點式」
三點式很容易達到擺放平衡
可以直接前二後一、前一後二、左二右一...etc.
(如果揚聲器的話
前二後一、前一後二會有更大差異)
也可以先找明顯的配重點
(例如變壓器位置)
然後另外兩點配合著擺、讓三點取得平衡
「木內和夫擺位法」
請出 木內和夫先生解釋:
(圖片來源:my-hiend)
如上圖
基本概念
是把腳釘往器材的四個邊角擺放
以「四角」為原則
墊材頂在四個角落
是機箱機械強度最高的位置
對聲音幫助最大
不過要留意
四點式擺位常見的高度不均問題
雖然肉眼看不出來
但一般板材,很難做到「完美的平面」
再加上長期使用受力影響
器材底板,通常不會是完全水平的
大家應該有類似經驗
四點式會有其中一顆腳釘
吃不到完整受力
(用手撥,會發現很容易被撥動)
這時候
有些腳釘本身可微調高度
(例如木內和夫自家的腳釘Harmonix系列)
或是可額外加墊片來修正微調高度
(例如CMS腳釘原廠有附墊片)
(用其他輔件來墊也OK)
或是直接改用三點式
上述沒有標準答案
可自行挑選喜歡的聽感擺法
============
「假設前提七」
廣義的墊材,不一定要墊在下面
如前述
器材(或揚聲器)會隨著墊材一起產生共振
進而影響到整體的共振頻率
因此
廣義來看
墊材不一定非得要「墊在底下」
舉例來說
擺放(壓)在器材上方的 THIXAR Eliminator
以及 農夫老鼠 Vibbeater Midi
之前聊過的 電話線
(線材振動處理;對線材所連接的器材也有幫助)
固定在壁插前方的 蓋板
或壁插後方的 碳纖背板
(甚至包含螺絲在內)
或甚至是抑振貼紙 Fo.Q TA-32
使用JST的科學技術所製作
標榜可消除細微振動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
這些例子
用法略有不同
但概念原理與訴求,其實都差不多
類別上
這些也幾乎都會歸類在「Insulator」(インシュレーター)
-------------------------------------------------
【閒聊】
那麼
墊材到底是「科學」還是「玄學」?
對我來說「兩者都是」
這篇有觸及到一點點科學理論皮毛
(例如能量傳遞,共振頻率...)
看起來應該是「科學領域」(Science)
但實際情況
卻是非常之複雜 (變因與條件太多了)
大家知道能量守恆
但能量傳遞路徑的介質差異
影響非常複雜
例如
不同介面的阻尼差異
導致傳遞過程能量衰減、反射、變化...
而且實務上還需要透過
Transmissibility curve(振動傳遞曲線)
Resonance frequency(共振頻率)
來評估墊材的有效性...
到這邊
我已經暈頭轉向了
https://tinyurl.com/yeyrmmuv
還好,我並沒有能力去研究或報考
「ISO18436-2 Vibration Analyst (振動分析師)」
https://www.iso.org/standard/50447.html
https://www.pitotech.com.tw/contents/en-us/p15753_323.html
因此
許多難以解釋的現象
對我來說
仍然是「玄學領域」(Metaphysics)
(單純只是我無法解釋、所以都歸類為玄學)
-----------------------
舉例來說
至今仍無法了解
為什麼這組墊材在我這邊
會導致整個音像跑到腦後的現象:
Tiglon TMX-4
(TMX是舊款,目前新款的是MZX系列)
https://tinyurl.com/8m6bnmnh
白樺木搭配鎂合金
Tiglon TMX解析與結像的改善很有感
但卻讓整個音像跑到腦後
嘗試DAC、擴都會如此
雖然改善有感,但後來我還是放棄了
(也歡迎Tiglon TMX或新款MZX系列用戶
推文交流一下心得)
-----------------------
更高價位的墊材選擇
就留待其他大大們補充
例如
Wellfloat旗艦 - Wellfloat Babel
價位帶:66萬日幣(台幣142,174左右)
https://wellfloat-global.com/wellfloat-babel/
板上quillmane大大已發過開箱文
內文寫的很棒,可參考如下: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80632492.A.6F6.html
-----------------------
或是
主動式除振台
Seismion除振台
https://www.autex-inc.co.jp/products/seismion-activetable/
半導体製造関連、顕微鏡、干渉計、3-Dプリンティング、他様々な計測用途、ラボでの
実験用途等、様々な外乱、振動が問題となる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に最適なアクティブ除振
台です。
這是一款適用於半導體製造相關、顯微鏡、3D列印以及其他各種測量應用和實驗室實驗等
領域的主動抗振平台,能夠有效應對各種外部干擾和振動問題。
主動式除振台
原理是透過高感度的壓電感測器
檢測出細微振動的同時
「主動」精確產生所需的反作用力、抵銷外來振動
如上述已是可用於半導體製造等級的精密器材
價位帶不便宜之外
官方也有提及可使用在音響器材用途
香港那邊已有燒友團購了(可怕的行動力)
[團購] 德國SEISMION "REACTIO" 零震台
https://www.hiendy.com/hifi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4136
內文團購價、單位是港幣
換算後大約是
STANDARD SIZE $39,500(台幣157,083左右)
LARGE SIZE $45,800(台幣182,137左右)
給預算更高的大大們參考
-----------------------
這次其實準備蠻久的
特別感謝thomas790大大
以及水色大大
兩位墊材大佬協助
剛開始接觸
半信半疑的話
先不使用器材墊材
或是
先只做一些簡單振動處理
等後續有機會
再實際試聽看看,其它選項
然後與一些用戶討論交流
會比某些嘲諷為主的社團
來得有建設性很多
謝謝收看,以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3.177.15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88543282.A.957.html
Zazen II這邊也感覺墊前端會更好一點
也歡迎分享一下XD
這兩個都是不錯選擇
只是又重又貴XD
其他東西可以之後慢慢評估
我也有用一些泡棉墊線材簡單處理
不能說非常有感
但至少會好於「直接把線垂擺在地面上」
這次實際聽測,不斷切換配置實測
以及後續整理
應該比您們提到的作文,要多花很多很多時間......
還請兩位大大多多諒解,感激不盡
感謝補充資訊XD
所以沒標準答案
器材情況和喇叭不同,要墊、或不墊都是個做法
※ 編輯: luke417 (42.79.224.145 臺灣), 07/08/2023 09:17:09
※ 編輯: luke417 (125.224.210.63 臺灣), 07/08/2023 19:10:5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