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台語台小編幽默犀利爆紅後,引起公視專頁該不該如此經營的爭論,然後今天一發文就引來五毛殭屍,幾個星期來讀者熱烈參與的歡樂氣氛,頓時在大年初一不見了。(怒)
很明顯小編成功運用同溫層群眾對政治人物的不滿招來人氣滿滿,即使只轉了同業獨家韓市長去巴厘島過年沒有評論,都會引來上千條留言,加上小編鄉民式的回應,我設定搶先看而且常常覺得蠻好看,也期待台語台開台。
公視是公器固然不該被拿來“運作” -- 發文沒有詆毀不過小編一定可以預見會引來嘲諷 -- 但台灣媒體現今的狀況已經被中資滲透的差不多了,加上綜藝弱智化的報導,繼續中規中矩四平八穩要大家正襟危坐,真的只靠優質新聞就能競爭?我不知道誰會相信,我是存疑的。也許有一天台灣媒體環境大躍進變好了,那說不定有可能。
照理說公視拿納稅人的錢是不該隨波逐流,因為公視有其任務,不過如果沒人要看,那麼是不是又會有批評,認為乾脆關了以免浪費錢?
當然這不是非黑即白不開就關那麼簡單的事,中間有很大一塊模糊地帶,而如何在這灰色地帶游移則需要經驗,台語台小編也許經驗不足,不過跨出的這一步我倒覺得值得鼓勵,不是要煽情造假撒狗血,但是在一定範圍內吸引讀者是必需的。
在乎點擊率的不只是播 YouTube 和行車記錄器的台灣媒體,國際媒體也是一樣。最近一家國際媒體文章點擊率是裁員標準之一,另一家則是以點擊率作為獎勵標準,結果得獎的竟然是一則網路借來的好笑影片,根本不是自己跑的新聞。
這些做法贊成也好不贊成也罷,都是殘酷的現實,台灣不會置身其外。如果點擊率收視率都不是考量,那就是做新聞的完美環境,可惜不是。以前在路透社當記者時還得幫忙業務部門跟消息來源做一下調查,看看路透的新聞終端機好不好用,我是業務嗎?
英國 BBC 拿國家經費,時而被批過左時而被批過右,但英國除了偏頗煽情的小報,還有不少在國際間可以傲視群雄的媒體,閱聽大眾或是納稅人對 BBC 的要求可想而知。而台灣媒體環境如此惡劣,甚至早被中資介入,對公視小編想要吸引讀者的做法,究竟應該嚴格到什麼地步,我想每個人心中有不同的一把尺。
看看 BBC 或是 NHK 人家做的多好,說起來很容易,也應當學習,不過人家花了多少時間金錢才做到今天這個地步?
我完全同意陳信聰所言,“媒體只是探照燈,提醒民眾哪裡出現問題.媒體已經有很大影響力,無論是主持人還是小編,都不要亂撿槍,更不要隨興掃射.特別是公共電視.你討厭的媒體都那樣幹,不代表你也有亂來的權力.”
不過我倒不覺得公視小編隨性掃射,也不希望他/她從此噤聲或完全改變風格,發文的確需要多考慮公視的身份,但我個人並不覺得是大問題。
------
補留言回覆
-- 我完全同意公視的角色不同於商業台絕對不該腥羶灑狗血,不過真要討論 BBC 的話,他們嘲諷政治人物可笑行徑也不遺餘力,英國式的諷刺可能更甚於台灣的酸言酸語。我不喜歡韓市長就像我不喜歡川普一樣,不希望有那麼多無聊的報導,但無論如何他們就是新聞焦點,我不認為是一句跟風或是炒作就可以簡單解釋的。公視小編拿韓市長新聞來釣粉絲或是炒人氣正不正確各自解讀,但若要說這一件事是踐踏新聞專業或是降低格調(目前看到的批評),我個人比較不同意。
-- 就這一單一事件的話,要行銷高雄卻去行銷巴厘島,這是我第一印象。不管覺得公不公平,他的一言一行就是會被放在放大鏡下,雖然我不當記者很久了,我倒是覺得這是一個引起討論有趣的點無可厚非。公視自當不同於一般媒體,不過畢竟還是媒體,有些角度應該不會相差太多。
#支持公視台語台小編
#喜歡公視有話好說
#好啦所有酸韓酸柯酸中的我都支持
#快找些民進黨的出來酸我也支持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秋連假,不少民眾喜歡放煙火慶祝,但這樣的舉動卻可能造成當地嚴重困擾。台南黃金海岸一帶,連假期間半夜不斷有民眾在海岸線放煙火,讓居民晚上睡覺不得安寧,清潔人員今天早上清理環境,也清出1.7公噸的垃圾,而且幾乎都是煙火空盒,讓民眾跟清潔人員都相當無奈。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
喜歡公視有話好說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公視台語台小編幽默犀利爆紅後,引起公視專頁該不該如此經營的爭論,然後今天一發文就引來五毛殭屍,幾個星期來讀者熱烈參與的歡樂氣氛,頓時在大年初一不見了。(怒)
很明顯小編成功運用同溫層群眾對政治人物的不滿招來人氣滿滿,即使只轉了同業獨家韓市長去巴厘島過年沒有評論,都會引來上千條留言,加上小編鄉民式的回應,我設定搶先看而且常常覺得蠻好看,也期待台語台開台。
公視是公器固然不該被拿來“運作” -- 發文沒有詆毀不過小編一定可以預見會引來嘲諷 -- 但台灣媒體現今的狀況已經被中資滲透的差不多了,加上綜藝弱智化的報導,繼續中規中矩四平八穩要大家正襟危坐,真的只靠優質新聞就能競爭?我不知道誰會相信,我是存疑的。也許有一天台灣媒體環境大躍進變好了,那說不定有可能。
照理說公視拿納稅人的錢是不該隨波逐流,因為公視有其任務,不過如果沒人要看,那麼是不是又會有批評,認為乾脆關了以免浪費錢?
當然這不是非黑即白不開就關那麼簡單的事,中間有很大一塊模糊地帶,而如何在這灰色地帶游移則需要經驗,台語台小編也許經驗不足,不過跨出的這一步我倒覺得值得鼓勵,不是要煽情造假撒狗血,但是在一定範圍內吸引讀者是必需的。
在乎點擊率的不只是播 YouTube 和行車記錄器的台灣媒體,國際媒體也是一樣。最近一家國際媒體文章點擊率是裁員標準之一,另一家則是以點擊率作為獎勵標準,結果得獎的竟然是一則網路借來的好笑影片,根本不是自己跑的新聞。
這些做法贊成也好不贊成也罷,都是殘酷的現實,台灣不會置身其外。如果點擊率收視率都不是考量,那就是做新聞的完美環境,可惜不是。以前在路透社當記者時還得幫忙業務部門跟消息來源做一下調查,看看路透的新聞終端機好不好用,我是業務嗎?
英國 BBC 拿國家經費,時而被批過左時而被批過右,但英國除了偏頗煽情的小報,還有不少在國際間可以傲視群雄的媒體,閱聽大眾或是納稅人對 BBC 的要求可想而知。而台灣媒體環境如此惡劣,甚至早被中資介入,對公視小編想要吸引讀者的做法,究竟應該嚴格到什麼地步,我想每個人心中有不同的一把尺。
看看 BBC 或是 NHK 人家做的多好,說起來很容易,也應當學習,不過人家花了多少時間金錢才做到今天這個地步?
我完全同意陳信聰所言,“媒體只是探照燈,提醒民眾哪裡出現問題.媒體已經有很大影響力,無論是主持人還是小編,都不要亂撿槍,更不要隨興掃射.特別是公共電視.你討厭的媒體都那樣幹,不代表你也有亂來的權力.”
不過我倒不覺得公視小編隨性掃射,也不希望他/她從此噤聲或完全改變風格,發文的確需要多考慮公視的身份,但我個人並不覺得是大問題。
------
補留言回覆
-- 我完全同意公視的角色不同於商業台絕對不該腥羶灑狗血,不過真要討論 BBC 的話,他們嘲諷政治人物可笑行徑也不遺餘力,英國式的諷刺可能更甚於台灣的酸言酸語。我不喜歡韓市長就像我不喜歡川普一樣,不希望有那麼多無聊的報導,但無論如何他們就是新聞焦點,我不認為是一句跟風或是炒作就可以簡單解釋的。公視小編拿韓市長新聞來釣粉絲或是炒人氣正不正確各自解讀,但若要說這一件事是踐踏新聞專業或是降低格調(目前看到的批評),我個人比較不同意。
-- 就這一單一事件的話,要行銷高雄卻去行銷巴厘島,這是我第一印象。不管覺得公不公平,他的一言一行就是會被放在放大鏡下,雖然我不當記者很久了,我倒是覺得這是一個引起討論有趣的點無可厚非。公視自當不同於一般媒體,不過畢竟還是媒體,有些角度應該不會相差太多。
#支持公視台語台小編
#喜歡公視有話好說
#好啦所有酸韓酸柯酸中的我都支持
#快找些民進黨的出來酸我也支持
喜歡公視有話好說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中秋連假,不少民眾喜歡放煙火慶祝,但這樣的舉動卻可能造成當地嚴重困擾。台南黃金海岸一帶,連假期間半夜不斷有民眾在海岸線放煙火,讓居民晚上睡覺不得安寧,清潔人員今天早上清理環境,也清出1.7公噸的垃圾,而且幾乎都是煙火空盒,讓民眾跟清潔人員都相當無奈。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5494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喜歡公視有話好說 在 有話好說 PTSTal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關注議題,開啟對話 💪陪我們繼續,做不一樣的政論節目~
▎訂閱《有話好說》:https://bit.ly/34xc9Vh
▎按讚有話 FB|https://www.facebook.com/PTStalks/
▎追蹤有話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s.talks/
▎有話,用聽的|https://link.chtbl.com/ptstalk
有話線上講》街友優先打疫苗❓
.
台灣疫情逐漸趨緩之際,台北車站的街友爆發群聚感染,共有 8 人確診。台北市長#柯文哲 認為,街友防疫太難處理,乾脆優先接種 #疫苗,疫情指揮中心也同意讓街友專案造冊施打。北市社會局表示,預估約有 700 人符合資格。
.
街友優先施打引發一片討論聲浪,有些網友質疑「街友憑什麼先打疫苗?」,也有人指責街友不戴口罩又喜歡群聚,也不注重衛生措施,本身就是防疫破口。
.
但真的是這樣嗎?街友染疫都是不乖乖防疫的自作自受?疫情讓街友們遭遇哪些風險和衝擊?以街頭為家的他們,面臨 #三級警戒 的自主封城該如何生活?長期關注街友議題的 NGO #人生百味 共同創辦人 #巫彥德,為我們解答。
.
▎疫情壟罩下的街頭人生
對於網路上的批評聲浪,巫彥德認為並非大眾對街友的惡意,而是不理解街友在疫情下的處境,或僅憑著片面資訊做出的判斷。他舉例,像是街友不戴口罩的原因,一方面是缺乏防疫物資,讓他們不得不節約使用。另外,也有些人其實有精神障礙,無法理解為何要戴口罩等規定的意義。
.
疫情爆發之後,街友的基本需求受到全方位的衝擊。街友們仰賴的發餐點和飲水機,都為了防疫被迫關閉。網咖停業、速食店和超商取消內用,使街友失去過夜的棲身之所,就連平時洗澡和如廁的公共場館也不復開放。巫彥德表示,公共空間其實是很多人維生的地方,關閉這些場所讓原本勉強過得去的人,只能向下墜落。
.
疫情影響了許多人的工作和生活,街友受到的打擊比多數人有過之而無不及。舉牌和洗碗等打零工的機會消失,讓以此維生的街友陷入經濟來源斷絕的窘境。一般人回到家可以暫時脫下口罩喘息,但住在街上的街友們,卻連短暫脫下口罩都會怕被指責為防疫破口。
.
沒有手機的街友們,在餐廳取消內用後,也隨之喪失在店內看電視和報紙的機會,導致他們面對一日三變的疫情,有著巨大的資訊落差。多數人能收看疫情記者會,上網搜尋防疫資訊,但街友往往連三級警戒要延長都不知道。巫彥德指出目前防疫資訊的傳遞,很少考量到弱勢者,像是「居家隔離單是什麼?要從哪裡拿?」這種基本資訊,街友們都不容易取得。
.
▎外國怎麼做?
去年就爆發疫情的國家,更早認知街友的艱難處境,並採取措施降低他們的染疫風險。英國疫苗與免疫聯合委員會(JCVI)指出,街友有很高的比例健康狀況不佳,缺乏醫療服務,而且不容易追蹤接觸史,所以建議優先施打疫苗。衛生大臣 Matt Hancock 也同意,將街友排入第六類「處於潛在健康風險」的施打類別。
.
除了打疫苗,英國也補助旅館讓街友住宿,德國柏林則興建 450 個床位的庇護所,用來安置街友。丹麥更撥款 550 萬丹麥克朗(約 2472 萬台幣)給 NGO,為街友提供發餐和住宿等服務,並成立機動小組幫街友做病毒篩檢。
.
不僅其他國家,高雄市社會局在 5 月底就提供旅館的單人房讓街友居住,避免群聚感染。如何協助街友做好防疫措施,不只能幫助他們度過難關,更是完善全民防疫體系,讓台灣盡早走出疫情的重要一環。
.
採訪、編輯|許純鳳、汪彥成
照片|多多益善,何宇軒攝
💬 週一到週四晚間八點,歡迎到臉書收看直播,參與線上討論,有閒來坐!
🚩 感謝交大陳信宏校長帶領的自然語言處理團隊,提供 AI 中文字幕與校對服務。軟體開發初期錯誤難免,也請網友協助訂正幕錯字,提供 AI 更多學習機會,謝謝!
___
更多新聞與資訊請上👇
▎有話好說官網|http://talk.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PTStalks #有話好說 #陳信聰
#PTS #PTSNEWS #公視新聞 #公共電視 #公視
喜歡公視有話好說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防疫期間,不少人開始居家上班。根據人力銀行調查發現,目前有4成的上班族任職的企業因為防疫啟動在家工作的措施,42.2%樂在其中,但也有17.5%不喜歡在家工作,也有在家上班族出現許多不適應的症狀,包括暴躁焦慮、腰酸背痛、難以入眠、慣性緊張、忘東忘西等。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965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