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月吉伯(2歲半小英鬥)走後,我經由網路資訊買了一隻50天的小英鬥,雖然我已經有養過英鬥的經驗,但是對於之前沒遇到過關於小狗狗的問題還是一無所知,霧煞煞。
這位家庭的新成員我叫牠做「老布」,因為「布魯斯威利」是我從小到大的螢幕偶像。老布回家後的第一天鼻水就流個不停,正確的說,在該原飼主那兒我就發現了老布的鼻水,原飼主解釋那是剛從房間抱出來給我看的短期溫差關係,並向我保證他們的狗狗絕對沒有問題。因為我思念吉伯心切,因為我特別開車南下花了4個小時的車程,我不疑有它硬著頭皮將老布帶回家。
老布到家兩天幾乎都沒有吃東西也不會喝水(照理說,50天的小英鬥是已經會自己喝水了),老布的鼻子不時的出現黃色的黏稠物,我開始覺得不對勁,將老布送去台北的大型動物醫院檢查,是「肺積水(肺炎)」,動物醫生並用快篩試劑檢查沒有其它的疾病,只是認為老布的肺炎至少需要住院4至5天治療。
老布住院3天候鼻水症狀依然沒有改善,動物醫生懷疑可能是感染了其它疾病(醫生在當下沒對我說清楚老布可能是得了什麼病,怕把我嚇著了)。老布的血液送全國唯二位於汐止的基因檢驗所檢驗,兩天後醫院電話傳來可怕的消息「阮小姐,老布得的是犬瘟熱」,「犬瘟熱?」「醫生,那是什麼病,老布多久可以出院呢?」,「「阮小姐,犬瘟熱是一種很難治療的狗疾病,沒有藥可以醫,需要靠自體的免疫力,就算成犬存活率也都只有5%不到,更何況是像老布這麼小才50幾天的小狗」,「…,醫生請你全力幫我救老布,拜託了」。
聽到老布得了犬瘟熱,我立即上網查閱了關於犬瘟熱的知識,了解到犬瘟熱的潛伏期是4~5天,那就表明老布的犬瘟熱是在原飼主那裡得的,我很生氣,居然有人會賣一隻生病的小狗給傷心欲絕的人。我打電話給老布的原飼主,對方當頭第一句話就是「不可能,妳敢亂說是在我這裡的得病,我就告妳」,「老闆,我需要你負責老布一半的醫藥費,其它的事我沒有多想」,原飼主一直不肯面對老布犬瘟熱的事實並嗆聲要將小狗帶回去(那不等於宣判老布的死刑),從此我知道多說無益,不再與該人連絡。
「阮小姐,老布病情已經穩定可以回家了,不過還需觀察6個月以上,在這段時間內隨時有惡化的可能(神經病變)」,在老布住院的這3個多星期的時間,我總共花了醫藥費3萬多元,除了有形的金錢還包括無形的精神折磨,時時聽到不同動物醫生的催喚,「阮小姐,為了妳好,還是將老布安樂死吧」,「不行,老布很勇敢的和犬瘟熱奮戰,我應該要支持牠」。
老布回家後依然需要人餵食,需將泡軟的飼料一口一口的放進老布的嘴裡,「怎麼會這樣?」,更糟的是老布吃飯時不時會嗆到,飼料從鼻子裡噴出來,我將老布的嘴扳開,發現在老布的上顎有一道寬約1公分長約5公分的裂縫,是「上顎裂」。於是我又上網查了有關「上顎裂」的知識,寫道如果不解決「上顎裂」的問題,小狗恐因進食時噎著而窒息,一般活不過半歲。
老布預定在這個月的20日開刀,一隻50天的小狗得了「肺炎」+「犬瘟熱」+「上顎裂」,好可憐。每回我到動物醫院看老布,看到牠挺著不舒服的身軀熱烈的迎接我,我感受到的是對生命的渴望。
我和老布已經共同奮戰了將近50天的時間,我一直很猶豫該不該po文,會不會因為我這樣做,老天又要再一次的懲罰我讓老布有個三長兩短,可憐的生命小鬥士,我想讓大家知道。
請大家幫我的老布祈福,感恩~~~
喝水嗆到肺積水 在 野喵中途 日韓美泰 代購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由於常被問到奶貓的事情,同樣的問題一再打字很辛苦,乾脆寫出來,請先參考,還有問題的話再來討論,這些大多是自己的小小經驗。陸續編輯中,想到就寫。若有錯誤歡迎指正,乾蝦。
●名詞解釋:奶貓--可為名詞(還需要喝奶的貓),可為動詞(幫小貓餵奶)。催便--就是把屎把尿。以人為的方式幫小貓清理排泄物。嗆奶--奶水嗆入氣管甚至肺中。開眼--小貓出生約7-10天都還是閉眼狀態,這期間過了後才會慢慢約一兩天時間陸續打開眼睛,但視力初期都還是近視眼,要到約三週以上才會慢慢能聚焦並看清事物。
奶貓中途主要任務,就是在沒有母貓情況下,以人工餵養的方式將一個月齡以內的小貓奶大到斷奶。期間注意保溫,餵奶,催便,大概把這些事情做好即可。
●奶貓中途條件:能短時間(3-6小時)間隔內餵奶者。待業,在家工作,可带貓到公司者.......皆可。目前人數奇缺,所以許多的小生命就只能眼看著它慢慢消逝....
●奶貓大小(週數)辨識法:主要看耳朵豎立的角度及牙齒。撿到奶貓第一就要判斷週齡,以擬定餵食量的參考。
出生一週內:耳朵在側面。沒開眼,體重約100-150g,早產或營養不良可能低到只有50g。臍帶約3-5天內會自然脫落(請勿人為幫助摘除,否則容易感染,太長的話可保留約一兩公分,其餘剪斷(傷口上一點優碘),以免爬動後從肚子處扯斷,造成感染)。
滿兩週:耳朵慢慢由側面往上發展並變大。耳朵尖端約與頭頂齊平。
滿四週:俗稱滿月,耳朵內側底部約跟頭頂齊平。身上陸續長出較長的毛,慢慢汰換胎毛。走路穩,會想爬高....
滿三週:牙齒慢慢冒出來,但還不會自己進食。
滿四週咬人已經會略痛,這時可以慢慢進行斷奶。約以一天減少一餐奶水的方式慢慢改用泡軟的乾飼料.雞肉泥.幼貓罐頭.....。
五週 六週:跑起來已經很快很穩,且展現貓咪愛爬高的天性,越來越皮,喜歡用咬來探索世界,就跟人類的嬰兒一樣(抓到東西往嘴裏送)。
●所以撿到小貓就大致用這樣的方式來判別週數,很多撿到沒開眼的其實是感冒或眼睛感染,所以用耳朵豎立角度及牙齒來判斷較準。
正面看小貓的臉只要耳尖跟頭頂齊平或更高就知道約兩週齡以上。(只要開眼(沒感染的話)就是10天以上,有臍帶就是出生五天以內....)
●每餐喝奶的數量:簡單的來說,這樣比較好記。這很重要,多大週齡該喝多少奶,喝不夠就很可能會脫水。(相簿內有脫水的照片)
●1週內5-10cc
●2週:10-15cc
●3週:15-20cc
●4週:20cc以上....
能喝多就盡量給牠們喝,每一餐約喝兩三次以上,我的順序大概是這樣:餵奶/催便/餵奶/拍背/餵奶...要喝到肚子鼓鼓的(梨形身材)才行,不能有皺紋,否則容易脫水。每天約增加1cc的奶量/每餐,比方出生三天內的貓每餐喝5cc,明天每餐就是增加到6cc,後天就是每餐7cc....
●體重為奶貓階段很重要的生長指標。正常小貓體重約每天增加10-15g。喝不夠或腹瀉都會延緩進度,一定要馬上處理。有的貓差異極大,碰過奶過到斷奶還是只喝15cc/每餐,也碰過60cc/每餐,也有其他人碰過80-100cc/每餐。總之只要健健康康喝奶,到斷奶就可稍微鬆口氣。
●每日喝奶的次數:有時間就多餵點,沒時間就少餵點。不一定要非常準。視奶貓的週齡。
一週內:六到八次
兩週內:五到七次
三週內:四到六次
四週內:四到五次
●有人以為奶貓就一定要定時餵,其實不盡然(那是高標準),甚至晚上人可以正常睡眠,只要睡前多餵點,起床後多餵點,就可補回來一天固定的量。若要講究一點,奶貓兩週齡內人可少睡一點。現在奶貓潮,奶貓太多了,只能降低標準,能奶活越多數量越好。所以無法求最好,只能說能救儘量救。也要求取人貓之間的平衡點。
●斷奶食品:小貓從吸食(奶水)要進步到舔食(膏狀食物)是一個進程,進步到咬食(乾飼料)又是另進程,剛開始放雞肉泥可能還好,因為大多會用吸的,但若稍微固體的如泡軟的乾乾或幼貓罐頭,最好把形狀堆成小山或稜線狀,這樣小貓比較容易學習到吃法。這時旁邊要放一小碟水,讓小貓學習喝水。
滿三週可訓練使用砂盆,滿月後可慢慢訓練斷奶。
●幫貓餵奶不要怕嗆奶,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急救。因為嗆奶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吸入性肺炎,有可能致死。
●嗆奶徵兆:突然停止喝奶,或鼻中流出奶水,或頭左右扭動抗拒,或雙手推開奶瓶嚴重抗拒,或咳嗽(呼吸有異音)......
●急救法:拍背。將奶貓握在手掌,食指中指夾住小貓雙前肢,俯臥頭略朝下約30-45度,另手輕拍奶貓的背後,拍幾下注意看奶貓鼻子有無流出奶水,並用衛生紙吸乾繼續拍,拍到都無異樣即可。
●還有另種更高深的技術,將奶貓固定包握在雙手掌內,小貓頭朝前方,雙手平伸高舉,由上方往下方畫弧般用甩的方式,利用離心力將奶水甩出......手要握好,弄不好小貓會飛出去,所以這招有點危險。大多數情形用拍背就可解決。剛嗆奶,奶水還在支氣管內,透過這方法就可拍出。若延誤,奶水流入肺內,那就難救了,臨床上獸醫用聽診器聽肺部就可聽到隨著呼吸會有呼嚕的雜音,這就是肺內積水。有次接手一隻別人照顧過的貓就有這現象,打了針吃了藥仍無效,第二天就走了.....問題大多出在太強制灌奶。
●我的習慣,每餐餵完奶後都讓貓頭略朝下來幫貓拍背,避免嗆奶情形發生。拍背前先催便,以避免弄髒小貓及環境。
●如何避免嗆奶:小貓喝奶的姿勢要正確,可趴著可站著,但不要仰臥。盡量讓貓自然吸吮。但若貓嚴重抗拒就變的需要強迫灌食,此時最容易發生嗆奶。尤其奶貓剛來的第一二天,大多不會吸奶瓶的奶水,我就用空針筒來灌食,把握原則"有吞才推",可將手指放在小貓咽喉處感覺,有吞嚥動作才推針筒,每次推千萬不要多,看著針筒刻度,每次約0.1cc的速度即可,若喝的快量可增多,反之則減少。若用3cc針筒不好施力,動輒推出太多,可改換1cc針筒,這樣比較好控制出來的量。(練功:平常練習用1cc針筒抽水後,分30次推完,若可練到這樣,就能較為隨心控制出奶量,避免嗆奶的機率),照片中有手勢的照片。把小貓嘴邊的衛生紙拿開,要練到盡量口腔內的奶水不會流下,才是正確的,否則實際喝了多少根本不清楚。關鍵就在於推的速度及量有無與吞嚥同步。
●催便:這非常簡單的動作,不需要用什麼濕的紙巾,衛生紙即可,抵住小貓的屁屁,手法可用點的按摩的或擦的,我大多用點跟按摩交互(較不會對肛門造成擦傷),約一分鐘左右就可清理乾淨。用棉花棒也可以,直接抱小貓在馬桶或垃圾桶上方,用棉花棒反覆刺激屁屁(陰部及肛門),就可看到小貓開始尿尿或大便。時機在每次餵奶前或後。小貓滿三週後,再窩旁放個約五公分高度的小砂盆,多抱她上去幾次,也許就看到貓會有趴砂的動作,或抓著牠的手去趴,催便時間多放進去,或將沾著尿液的衛生紙放在砂盆內,很快就可看到小貓學會使用砂盆。會用了後就可不用人工催便。
●奶貓常見的疾病:眼睛感染,失溫,脫水,腹瀉....滿單純的,其實複雜的並不多。簡單說,只要保溫做好,餵飽,大多可正常長大。(新手最好從三週齡以上已開眼的開始會比較好上手)。
●若有以下行為要將原本同窩的奶貓分開:互吸或被吸。小貓有外傷。眼睛不斷重複感染...
互吸或被吸:是奶貓為了要尋找母貓奶頭的徵象,但是若吸到生殖器,嚴重的話會腫脹發炎 導致死亡事故發生。
●保溫:有一個紙箱就很好用了,有蓋子最好,高度約30公分以上。用寵物用小電毯或暖暖包及布就可做到相當好的保溫。沒有電毯的話用燈照也可(但要注意溫度不要太高,只要比體溫略高即可,天冷可再配合用童襪改裝的小衣服),保溫作的好小貓就不容易感冒。正常貓的體溫38-39.5度C,跟人差不多。不要吹到風很重要(連微風都不行,所以運輸過程的防風也很重要)。紙箱奶完一窩最好送回收,不要重複使用,為了防疫問題。反正來源各大賣場都可取得。剛撿回來的貓或病貓往往有失溫現象,"若有失溫一定要先體溫回穩才能餵食",否則容易嗆到且腸胃蠕動也不良會影響吸收。
●奶貓健康指標:食慾,活力,叫聲.....,有小狀況列黃燈,須常常觀察,不能處理就要送醫。大狀況(可能瀕死)就要列紅燈,密集觀察,隨時準備要就醫。
●奶貓常用藥:眼藥水很常用,因為眼睛感染很常見,奶貓指甲尖,有時自己抓到,有時別貓抓到,也常會有重複感染情形,必要時可剪指甲戴指套或隔離。大多數勤點眼藥水,一兩天內就會OK。腸胃藥--表飛鳴,若元錠,消化酵素.......等益生菌類。腹瀉也是常見毛病,嚴重的話會脫水過多而亡。
●腹瀉的話第一先確認奶粉,沒有變質或過期最重要,廠牌大多不限,我大多用貝克,KMR,皇家..。若還是拉稀,可能是對奶粉中的乳糖過敏,可調整奶粉跟水的比例,由正常的1:2改為1:3或4(有的奶粉正常比例為1:3就要調為1:4...)。若腹瀉不止(尾巴常濕濕,肛門常自然流出糞便...)就要趕緊就醫作糞檢,確定排除為寄生蟲的關係,並打營養針(因為體內器官運作都需要水份)以補充水份,吃止瀉藥水。
●所謂營養針就是皮下輸液,奶貓階段大約視體重每次3-5cc打在皮下(很少需要用到打點滴,因為奶貓血管太細,不容易注射)。幾秒內就打完,不需要住院。打完後若正常喝奶,及脫水狀況改善,則不需要再打。
皮下輸液是對嚴重脫水的奶貓 非常非常重要的救命針。
保暖 不要脫水,就是奶貓存活的最大關鍵。
●有人死記規則,以為奶貓都要兩三小時餵一次,甚至要鬧鐘提醒,想到一天要弄那麼多次那麼累,所以根本不敢奶貓。事實上不用。真正會累是貓生病,或者需要灌奶才會比較累。一般只有兩週齡內比較辛苦,之後就越來越輕鬆了。有興趣有時間奶貓者,歡迎聯絡,有兩個禮拜以上的時間空著就可幫忙,會提供奶粉等資源,奶大接回,不須負擔送養。
●有關跳蚤:外面撿到的貓大多會有跳蚤,身上沒跳蚤的大多剛出生沒多久。跳蚤的問題若不是數量很多不用太擔心,也不用急著處理,因為奶貓體質弱不太能用藥物,更不宜洗澡(除非較大隻身體健康,奶貓手有經驗...)。我的做法大多等到快滿月了就用蚤不到噴劑(絕不能用滴劑會中毒)噴個兩三下把身體都盡量抹濕了即可。或者用浸浴,將奶貓泡在溫水中,盆子要略高,可將全身浸滿剩下頭部露出水面,此時準備蚤梳及旁邊準備一碗水,跳蚤怕水會慢慢爬到頭頂上來,這時就只要在頭部用蚤梳將跳蚤梳下來用旁邊那婉水來浸泡。這方法不一定全抓的乾淨,不過可去除大部份。但時間也不宜過久,以免水冷掉小貓容易感冒。
●奶貓疾病的診斷,有些醫生不會看奶貓的病,所以要叮嚀其該做的項目(必要時得逛醫院找到會看奶貓的醫生,要說一件很不幸的事,經過調查,幾乎不到兩成的醫生會看奶貓的病@@)。
●腹瀉:作糞檢,檢查有無寄生蟲。
●眼睛感染:買眼藥水回家常常點。
●活力不佳不喝奶:聽診胸腔 肺部有無雜音。量測體溫。
●脹氣:小貓食慾活力不佳,腹部如鼓。可輕輕彈肚子,可聽到空氣的聲音像鼓,聲音是"波波波"的,這就是脹氣,正常的像實心,聲音是"篤篤篤",脹氣的話因為不舒服會影響食慾,所以喝的不多,但是肚子一樣很大,可能原因-- 奶水變質,體內好的細菌太少,喝到過多的空氣,腸胃蠕動過慢...。
喝到空氣的話,輕微用 拍背就解決。細菌的問題就要就醫,開乳酸菌之類的藥物。所以夏天 奶水在室溫超過兩小時就要丟棄,等到奶水都已經可分離的程度像豆花, 那已經腐敗的很厲害,絕不能再給奶貓喝。
●奶貓中途的最後一個任務,不要忘記驅蟲。小貓幾乎都會由母體垂直感染到寄生蟲,如蛔蟲 絛蟲 球蟲......這些是較常見到的,但滿月前大多處在蟲卵階段還沒成熟也難危害,但只要滿月後到兩個月齡間就可能漸漸成熟,且有的繁殖非常快速,往往前一天便便還很漂亮,第二天馬上變水便(如球蟲),嚴重的話會拉出腸黏膜或便血,更糟的會導致喪命.....所以若之前便便都成形很漂亮突然變成拉稀,就要懷疑是蟲的問題,須就醫作糞檢並驅蟲。若沒拉稀可做個預防性的全驅蟲,做完就可安心交給下一棒送養中途了。
●一個奶貓中途必須要學會基本的餵奶技巧,會看何謂脫水,知道何謂失溫,也要學習如何急救。還有就是要有可配合的獸醫(必須要會看診奶貓的)。
●奶貓非常辛苦,但看著一個小生命慢慢成長,那成就感也是無可言喻的。
●待續中......
●關於如何奶貓,網路上有許多文章可參考:關鍵字"如何 奶貓 "http://www.google.com.tw/…
●葡萄糖 奶貓 http://www.google.com.tw/…
●撿到小貓該怎辦 http://www.google.com.tw/…
●自製小貓衣服 http://www.facebook.com/media/set/…
●小電毯使用注意要點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
關於奶貓的第二篇: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7%8E%8B%E5%9B%9E%E8%B2%93/%E9%97%9C%E6%96%BC%E5%A5%B6%E8%B2%93%E7%9A%84-%E7%AC%AC%E4%BA%8C%E7%AF%87/443350002381854
奶貓出生後的第一個關卡----臍帶護理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
●囉唆一下,請不要自行在針筒前套橡皮管之類的異物,看看以下案例:
小傢伙的母親丟下一窩貓仔消失三天了,我養了一隻看上去有點生病的貓仔。之前有點拉稀,低溫,喂葡萄糖和羊奶,緩過來了,長大了一點,也很精神了。不知道貓貓的年齡,現在剛剛長出上下的一排牙齒,走路有點不穩,除掉尾巴大概有15cm長。 本來以為就這麼能養大,可是今天她把我餵奶的橡皮管子吞進去了…… 我們這裡比較偏遠,沒有寵物醫院也沒有獸醫。貓貓很小,是用注射器前面套了自行車的氣門芯自製的“奶瓶”餵食的,橡皮管大概3mm的直徑,1cm長度。 我沒養過那麼小的貓貓,請各位幫幫忙,要怎麼辦?好不容易看著救活她的…… http://www.supervr.net/catbbs/topics/list/138976.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