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殺手- 情緒崩潰【地雷點:挫折】
昨天提到的Ethan自爆事件,無非也是我的臨界點無誤。說真的…能這樣撐著一打二到處跑課,是非常需要兩個孩子的配合和笑容。
前天我們在餐廳他大大大自爆,當下我很努力的處理完狀況,讓接下來的一整天順利run完。
但隔天,也就是昨天,即使下午努力打起精神帶兩隻出門野餐,但卻遇到新竹風太大、買東西店家人多到非常擁擠等狀況,總之非常不順。
總總因素累積下來,回到家後我幾乎都要笑不出來。也不想再說話了😔
#媽媽也是人
#單方面接受兒子負面情緒
#真的會覺得疲憊不堪
-
Ok
我準備好來跟大家聊聊Ethan的自爆始末了。
起因是「膠水筆」
沒錯!就是一支膠水筆!
因為伊森爸整個過年都要在台中加班,所以我事先準備了許多過年相關的活動要讓Ethan感受年節氣氛,其中一項就是「紅包燙金DIY🧧」
◾步驟不難:
先用膠水筆在素面紅包袋上塗鴉寫字,待乾燥後貼上燙金紙,撕除後就是獨一無二的特製紅包了♡
應該會是個很好玩的活動 But!!
其實用這支膠水筆還挺需要技巧的,要用指頭在細的筆身上按壓,同時筆頭輕輕下壓,緩慢移動書寫。
Ethan完全抓不到使用的訣竅,他反覆問了我好幾次、也越畫越用力,膠水就是出不來。
P s.朋友女兒手本來就特巧,第一次用就上手,可能因此他更著急了。
#心情不好
#做什麼都不會順利
漸漸的他開始不耐煩,快哭也快生氣,我鼓勵他沒關係再試一次,但他始終沒辦法把自己從情緒中拉回來,接著我口頭要求他停住手上工作,他也無法停住。(我抱著妹妹)
最後,他開始大聲怪媽媽教的不對、都是媽媽的錯,甚至故意移動屁股下的椅子發出噪音,最後推拉餐廳桌子,已經到我忍耐的極限。
#可能自從中午他發現他的繪本被我從推車下拿出來留在家裡
#就開始看我不順眼(?)
我知道他已經失去控制能力了,馬上將菲菲塞給朋友請她抱著,然後把Ethan整個人從椅子上抱起來帶去廁所隔離。
想當然他這時還在拳打腳踢的哭鬧,繼續怪罪於我,叫我不要抱他很丟臉,放下來説我不愛他,抱起來又叫我不要抱他,來回幾次後妥協我蹲下、他坐在我大腿上、但我手不要抱緊他。
#我堅持他在廁所冷靜下來
#不讓他在激動的狀況下回座位
其實現在他只要回到平靜狀態,馬上知道自己哪裡不對,所以我們也沒有講太多,確保他知道剛剛的問題出在哪裡?我們有什麼替代做法?並且告訴他這裡是餐廳,大家都是付錢來享用餐點的,沒人應該被你的干擾、打擾用餐心情。
接著我就帶他回到用餐區,逐桌跟附近的客人們道歉「對不起,我吵到你們了。」之後回到座位上再嘗試一次膠水筆,他就可以成功畫出線條了!
#孩子大了不用從頭到尾再唸一次
#他們已經懂了只是腦袋跟不上情緒
#大人反覆碎唸可能逼他們再次崩潰
以上就是他這次因為「挫折感」崩潰的始末😔
雖然事情當下有順利解決,但媽媽我的壓力也是爆棚阿…
👇🏻照片是無辜被遷怒的燙金紅包DIY
單方面接受兒子負面情緒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真的有幫好好扣扣子,但是每踢一下就炸開一顆😂
#跪求男寶服飾購買品牌
💡晚上夥伴問我,一致性好難~你都有辦法做到嗎?
一致性是我認為在教養上最重要的部分,不一定要家人都一致,至少你必須要一制性的對待孩子,讓他知道自由與紀律的標準啊!
📍這篇文是兩個月前亮亮生日的 #亮亮案例
今天是亮亮的生日(12/31),生日這一天大家都怎麼對待孩子呢?會盡可能滿足他的「想要」嗎?
#孩子的需要跟想要是兩回事
對我來說,這是值得感恩身邊人的日子,不單是亮亮的生日;所以這一天,我對你的態度是一樣的,並不會因為壽星而有「特權」
我會替你準備喜歡的蛋糕與餐點,還有專屬的生日禮物(今天我們一起做了陶碗),但不代表可以予取予求、破壞規矩。
🌟#亮亮案例🌟
我們剛換去新飯店,亮亮正嗨嚷著不要午睡。
我知道他需要午睡,不午睡晚餐就會累歡情緒不穩,要求他必須午睡,或是躺在床上半小時再起來。
將亮亮放到單人床上,好好放入嬰兒床後準備睡覺,亮亮卻在單人床上滾來滾去、大聲唱歌。
「你知道睡大床的寶寶要怎麼配合才可以嗎?」
▶️確保他已經明白規矩
『眼睛閉閉嘴巴閉閉不可以一直亂動。』
「答對了,媽咪提醒你,如果你繼續這樣,那麼你得去睡嬰兒床,弟弟過來睡大床,知道嗎?」
▶️重申規矩
亮亮回答知道不久後變本加厲玩起窗簾,我提醒他現在要睡覺,手手放床上。
「你要跟媽咪一起睡大人床床還是去嬰兒床睡覺?」
▶️兩個選擇
『亮亮要跟媽咪睡大人床床』
「要睡大人床就不能摸窗簾哦,可能會從床邊掉下去很危險。如果你選擇要跟媽咪睡大人床又摸窗簾,就要去睡嬰兒床知道嗎?再摸一次就要去嬰兒床哦」
▶️明確告知規範
亮亮回答好之後又玩了窗簾,我馬上把他抱到嬰兒床上,把弟弟放上大床。
▶️一致性
亮亮大哭著說他不要睡嬰兒床,大吼大叫說不會再亂摸,要回來睡大人床。
▶️試探大人界線
我輕聲告訴他,大人床床是給懂著好好睡覺的小朋友睡的,你亂摸亂動太危險就得睡嬰兒床,如果你想睡大人床床,那麼請好好配合床上的規矩,這次午睡你只能睡嬰兒床了,晚上睡覺再回來睡大人床。
▶️溫柔堅定執行「後果」
亮亮繼續哭著一兩分鐘後哭聲暫緩,呢喃著說『亮亮起床後就能睡大人床床,不要再搗蛋了』沒幾聲後就睡著了。
▶️理性戰勝感性
今天是亮亮生日婆婆又在,要堅定好困難啊~
身邊的人很容易會說算了啦今天他生日耶就不要午睡了吧(我會充耳不聞)
我們精心挑選飯店、安排活動,希望替亮亮創造生日的儀式感~卻因為我不任由他沒規矩而對我發脾氣。
我覺得教養路上最難的是堅定,最重要的是教導孩子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孩子的生活是由許多人事物累積而成,他並不是世界的中心。
孩子藉由這些學習懂得「感恩」明白不是你想、你要就能得到!
📍來跟大家分享這篇文章【做父母最大的悲哀,莫過於付出自己的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過年那段時間,一位媽媽在群裡吐苦水:
“過年給女兒500塊壓歲錢,
沒想到她嫌少,不高興了,
去年是這麼多今年還是這麼多,
同學都有一兩千!
現在不吃飯也不理我們。
沒想到這位媽媽的發言引起了群裡很多家長的強烈反響,
都說現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
不會體諒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喜歡攀比,動不動還朝長輩發火。
一時間,大家都在感嘆
怎麼把孩子養成了這樣的“小白眼狼”。
做父母最大的悲哀,
莫過於付出自己的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不懂感恩的孩子,其實是被父母“愛”出來的
很多父母的愛,過於簡單:
把孩子放在高於一切的地位,
替孩子處理好所有事情,解決所有麻煩。
吃飯時,幫孩子把碗筷拿好,飯盛好;
寫作業時,陪孩子一題題做好,檢查錯誤;
晚上睡覺前,幫孩子收拾書包,帶齊東西;
孩子要幫媽媽忙時,
“你不用管家務活,搞好學習就行了。”
殊不知,低到塵埃裡的溺愛,不是愛,是一劑毒藥。
當父母的愛太過濃密,
孩子習慣了單方面接受和索取,
覺得一切都可以輕而易舉得到,
🔸不懂得珍惜,容易滋生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
越是把孩子當做生活的中心,無條件付出,
越容易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
往往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在這種情況中,你不要奢望孩子對你存在感恩,
不討厭就謝天謝地了!
事實上,你的生活就是你的生活,
孩子的生活就是孩子的生活。
🔸學會愛和給予,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環節
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
就是震驚中外的“留學生機場弒母”案。
赴日本留學5年的24歲汪某,從未打過工,
每個月都張口問母親索要7000元的生活費和學費。
作為單親母親,經濟來源只有自己一個人的工資,
她省吃儉用,為了兒子出國留學舍不得花一分錢。
而他的兒子呢?不僅不懂得體諒母親、
減輕她的負擔,反而像寄生蟲一樣不斷向母親索取、榨乾。
那天,他又像平常一樣向母親要錢,
母親四處舉債,拿不出。
他就惱怒失控,在機場對著母親連捅9刀。
我們愛孩子,但是也一定要教會孩子“去愛”。
否則只會演變成:
心甘情願付出一切的父母,
最終換來了一個一味索求的孩子,
不懂感恩,不知進取,過著失敗的人生。
🔸有句話說:每個懂得感恩的人,上天都會帶給他更多的幸福。
因為他們在感恩的同時,也是在感受幸福的真諦。”
懂得感恩的孩子不會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他們能夠感受到他人的不易,
懂得理解和包容,心態更加平和樂觀,
人際關係也會更好。而不懂得感恩的孩子,
只會自私地索取、目光短淺、喜歡斤斤計較,
總會對生活、對周圍的人事物心生失望和不滿。
就像生活中最傷人的是,
對於一些朋友,即便10件事你做好了9件,
只要有一件不如他的意,
他就只記得你的壞,
忘記你之前所有的好,甚至和你翻臉。
因此,讓孩子學會感恩,
讓他懂得心存感激地面對這個世界,
學會愛他人,這不是父母的自私,
而是對孩子未來生活的遠見。
📍養育孩子,不是只為換取孩子的安逸享受。
而是通過我們的行為和引導,
教他們學會愛和感恩,不一味索取。
一對夫婦,有兩個十歲的雙胞胎女兒。
當孩子說想領養一隻寵物,
孩子的爸爸建議她們先制訂一份領養計畫。
包括:去哪家領養,路線怎麼走,
手續怎麼辦,誰負責衛生,誰負責餵食飲水等等。
後來,孩子們在沒有家長陪同的情況下,
自己乘車去了一家領養機構,
簽字畫押,收養了一隻小狗。
幾年來,都是她們自己在照顧寵物,
從不麻煩父母,表現得十分有責任感。
這位父親表示,他不希望孩子養成一時興起,
然後把爛攤子留給家長處理的習慣。
在照顧寵物的過程中,孩子學會付出和給予,
會逐漸明白父母愛她照顧她的不易,
更是從中懂得承擔責任。
養育孩子,不是砸錢,
不是傾其所有換取孩子的安逸享受。
而是通過我們的行為和引導,
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堅毅的意志品質,
教他們學會愛和感恩,不一味索取。
🔸父母最好的愛,是適時的放手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溫蒂•莫格爾就曾說過:
“當父母傾盡全力不讓孩子體驗到不適時,
他們長大後,反而不知道如何面對正常的挫折。”
換句話說,是父母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因為孩子習慣了有人替他遮風擋雨、
替他解決所有麻煩,
那麼當他們獨自面對生活時,
各種能力上的缺失就會暴露出來。
養孩子不是為了把他捧在手心,
而是要讓他學會獨立奔跑。
📍德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研究表明:孩子從1歲起,就會形成關於自我的觀念
3歲就會進入自尊期,開始尋找自我價值。
在這個時期裡,父母對孩子的過度幫助,
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無能為力,從而產生挫敗感。
被需要和被肯定的感覺,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這種感覺會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價值感,
這是他懂得去愛、去給予、去承擔責任的前提和源動力。
而這種感覺來自於獨立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或者伸出援手為他人提供幫助。
因此,父母要捨得放手,
孩子能做的事情讓他自己做,
不要因為怕孩子把飯吃的到處都是而選擇喂孩子;
不要因為擔心孩子洗不乾淨襪子而幫他洗······
不要覺得孩子是在製造麻煩,
從壞到好,是需要時間的,
這也是孩子成長必經的過程,
做得多自然就能做得好了。
父母不必事事給孩子安排好,
為他解決所有麻煩,
試著多把選擇權和自主權還給孩子,
家長只參與、不過多幹涉。
📍父母也不需總是表現多能幹,累了難過了、需要幫忙時,也可以偶爾示弱,
跟孩子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感受,
給孩子關心、照顧他人的機會,
讓孩子享受這種被需要的感覺。
和孩子做到靈魂上平等。
從年齡上或者身份上,
家長與孩子相比可能更有優勢,
你的年齡比孩子大,生活經驗比孩子多。
所以要孩子聽你的話,事實上除了這些,
在靈魂的層面上,你和孩子應該是平等的,
都是渴望被愛的生命體。
🔸在你渴望孩子感恩你的同時,你對孩子也要存在一顆感恩的心。
這個感恩絕不是我們平時所有的客套,
而是發自肺腑的感動。
孩子對父母的愛要比父母對孩子的愛強烈的多得多,
年齡越小的孩子,對父母的愛越是無條件的。
越小的孩子越依賴父母。
當孩子包容你的壞脾氣時,當孩子安慰你時,
當孩子把好吃的留給你時,
當孩子和你一起做家務時
難道你不應該對孩子說聲感謝嗎?
所以當你把自己與孩子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時,
你會大大減少對孩子的要求,
反而更謹慎自己的行為。
你在孩子身上付出什麼,
孩子就回報什麼,毋庸置疑!
只要存在一顆感恩、有愛的心,
每時每刻都是幸福快樂的!
孩子沒有感恩意識是可怕的。
開始孩子會在父母身上不斷地索取,
慢慢地他會在他人身上索取,
且會滋生一系列負面情緒。
當他覺得全世界都欠他時,那就危險了!
幸福本身與外在條件沒有任何關係,
每一位父母,在愛孩子的同時,
請一定不要忘記,教孩子學會“去愛”,“去感恩”。
#好亮育兒日誌
#亮亮生日是1231啦
#溫柔且堅定
#一致性
單方面接受兒子負面情緒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是亮亮的生日,生日這一天大家都怎麼對待孩子呢?會盡可能滿足他的「想要」嗎?
#孩子的需要跟想要是兩回事
對我來說,這是值得感恩身邊人的日子,不單是亮亮的生日;所以這一天,我對你的態度是一樣的,並不會因為壽星而有「特權」
我會替你準備喜歡的蛋糕與餐點,還有專屬的生日禮物(今天我們一起做了陶碗),但不代表可以予取予求、破壞規矩。
🌟今日亮亮案例🌟
我們剛換去新飯店,亮亮正嗨嚷著不要午睡。
我知道他需要午睡,不午睡晚餐就會累歡情緒不穩,要求他必須午睡,或是躺在床上半小時再起來。
將亮亮放到單人床上,好好放入嬰兒床後準備睡覺,亮亮卻在單人床上滾來滾去、大聲唱歌。
「你知道睡大床的寶寶要怎麼配合才可以嗎?」
『眼睛閉閉嘴巴閉閉不可以一直亂動。』
「答對了,媽咪提醒你,如果你繼續這樣,那麼你得去睡嬰兒床,弟弟過來睡大床,知道嗎?」
亮亮回答知道不久後變本加厲玩起窗簾,我提醒他現在要睡覺,手手放床上。
「你要跟媽咪一起睡大人床床還是去嬰兒床睡覺?」
『亮亮要跟媽咪睡大人床床』
「要睡大人床就不能摸窗簾哦,可能會從床邊掉下去很危險。如果你選擇要跟媽咪睡大人床又摸窗簾,就要去睡嬰兒床知道嗎?再摸一次就要去嬰兒床哦」
亮亮回答好之後又玩了窗簾,我馬上把他抱到嬰兒床上,把弟弟放上大床。
亮亮大哭著說他不要睡嬰兒床,大吼大叫說不會再亂摸,要回來睡大人床。
我輕聲告訴他,大人床床是給懂著好好睡覺的小朋友睡的,你亂摸亂動太危險就得睡嬰兒床,如果你想睡大人床床,那麼請好好配合床上的規矩,這次午睡你只能睡嬰兒床了,晚上睡覺再回來睡大人床。
亮亮繼續哭著一兩分鐘後哭聲暫緩,呢喃著說『亮亮起床後就能睡大人床床,不要再搗蛋了』沒幾聲後就睡著了。
今天是亮亮生日婆婆又在,要堅定好困難啊~
身邊的人很容易會說算了啦今天他生日耶就不要午睡了吧(我會充耳不聞)
我們精心挑選飯店、安排活動,希望替亮亮創造生日的儀式感~卻因為我不任由他沒規矩而對我發脾氣。
我覺得教養路上最難的是堅定,最重要的是教導孩子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孩子的生活是由許多人事物累積而成,他並不是世界的中心。
孩子藉由這些學習懂得「感恩」明白不是你想、你要就能得到!
📍來跟大家分享這篇文章【做父母最大的悲哀,莫過於付出自己的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過年那段時間,一位媽媽在群裡吐苦水:
“過年給女兒500塊壓歲錢,
沒想到她嫌少,不高興了,
去年是這麼多今年還是這麼多,
同學都有一兩千!
現在不吃飯也不理我們。
沒想到這位媽媽的發言引起了群裡很多家長的強烈反響,
都說現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
不會體諒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喜歡攀比,動不動還朝長輩發火。
一時間,大家都在感嘆
怎麼把孩子養成了這樣的“小白眼狼”。
做父母最大的悲哀,
莫過於付出自己的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不懂感恩的孩子,其實是被父母“愛”出來的
很多父母的愛,過於簡單:
把孩子放在高於一切的地位,
替孩子處理好所有事情,解決所有麻煩。
吃飯時,幫孩子把碗筷拿好,飯盛好;
寫作業時,陪孩子一題題做好,檢查錯誤;
晚上睡覺前,幫孩子收拾書包,帶齊東西;
孩子要幫媽媽忙時,
“你不用管家務活,搞好學習就行了。”
殊不知,低到塵埃裡的溺愛,不是愛,是一劑毒藥。
當父母的愛太過濃密,
孩子習慣了單方面接受和索取,
覺得一切都可以輕而易舉得到,
🔸不懂得珍惜,容易滋生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
越是把孩子當做生活的中心,無條件付出,
越容易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
往往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在這種情況中,你不要奢望孩子對你存在感恩,
不討厭就謝天謝地了!
事實上,你的生活就是你的生活,
孩子的生活就是孩子的生活。
🔸學會愛和給予,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環節
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
就是震驚中外的“留學生機場弒母”案。
赴日本留學5年的24歲汪某,從未打過工,
每個月都張口問母親索要7000元的生活費和學費。
作為單親母親,經濟來源只有自己一個人的工資,
她省吃儉用,為了兒子出國留學舍不得花一分錢。
而他的兒子呢?不僅不懂得體諒母親、
減輕她的負擔,反而像寄生蟲一樣不斷向母親索取、榨乾。
那天,他又像平常一樣向母親要錢,
母親四處舉債,拿不出。
他就惱怒失控,在機場對著母親連捅9刀。
我們愛孩子,但是也一定要教會孩子“去愛”。
否則只會演變成:
心甘情願付出一切的父母,
最終換來了一個一味索求的孩子,
不懂感恩,不知進取,過著失敗的人生。
🔸有句話說:每個懂得感恩的人,上天都會帶給他更多的幸福。
因為他們在感恩的同時,也是在感受幸福的真諦。”
懂得感恩的孩子不會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他們能夠感受到他人的不易,
懂得理解和包容,心態更加平和樂觀,
人際關係也會更好。而不懂得感恩的孩子,
只會自私地索取、目光短淺、喜歡斤斤計較,
總會對生活、對周圍的人事物心生失望和不滿。
就像生活中最傷人的是,
對於一些朋友,即便10件事你做好了9件,
只要有一件不如他的意,
他就只記得你的壞,
忘記你之前所有的好,甚至和你翻臉。
因此,讓孩子學會感恩,
讓他懂得心存感激地面對這個世界,
學會愛他人,這不是父母的自私,
而是對孩子未來生活的遠見。
📍養育孩子,不是只為換取孩子的安逸享受。
而是通過我們的行為和引導,
教他們學會愛和感恩,不一味索取。
一對夫婦,有兩個十歲的雙胞胎女兒。
當孩子說想領養一隻寵物,
孩子的爸爸建議她們先制訂一份領養計畫。
包括:去哪家領養,路線怎麼走,
手續怎麼辦,誰負責衛生,誰負責餵食飲水等等。
後來,孩子們在沒有家長陪同的情況下,
自己乘車去了一家領養機構,
簽字畫押,收養了一隻小狗。
幾年來,都是她們自己在照顧寵物,
從不麻煩父母,表現得十分有責任感。
這位父親表示,他不希望孩子養成一時興起,
然後把爛攤子留給家長處理的習慣。
在照顧寵物的過程中,孩子學會付出和給予,
會逐漸明白父母愛她照顧她的不易,
更是從中懂得承擔責任。
養育孩子,不是砸錢,
不是傾其所有換取孩子的安逸享受。
而是通過我們的行為和引導,
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堅毅的意志品質,
教他們學會愛和感恩,不一味索取。
🔸父母最好的愛,是適時的放手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溫蒂•莫格爾就曾說過:
“當父母傾盡全力不讓孩子體驗到不適時,
他們長大後,反而不知道如何面對正常的挫折。”
換句話說,是父母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因為孩子習慣了有人替他遮風擋雨、
替他解決所有麻煩,
那麼當他們獨自面對生活時,
各種能力上的缺失就會暴露出來。
養孩子不是為了把他捧在手心,
而是要讓他學會獨立奔跑。
📍德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研究表明:孩子從1歲起,就會形成關於自我的觀念
3歲就會進入自尊期,開始尋找自我價值。
在這個時期裡,父母對孩子的過度幫助,
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無能為力,從而產生挫敗感。
被需要和被肯定的感覺,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這種感覺會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價值感,
這是他懂得去愛、去給予、去承擔責任的前提和源動力。
而這種感覺來自於獨立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或者伸出援手為他人提供幫助。
因此,父母要捨得放手,
孩子能做的事情讓他自己做,
不要因為怕孩子把飯吃的到處都是而選擇喂孩子;
不要因為擔心孩子洗不乾淨襪子而幫他洗······
不要覺得孩子是在製造麻煩,
從壞到好,是需要時間的,
這也是孩子成長必經的過程,
做得多自然就能做得好了。
父母不必事事給孩子安排好,
為他解決所有麻煩,
試著多把選擇權和自主權還給孩子,
家長只參與、不過多幹涉。
📍父母也不需總是表現多能幹,累了難過了、需要幫忙時,也可以偶爾示弱,
跟孩子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感受,
給孩子關心、照顧他人的機會,
讓孩子享受這種被需要的感覺。
和孩子做到靈魂上平等。
從年齡上或者身份上,
家長與孩子相比可能更有優勢,
你的年齡比孩子大,生活經驗比孩子多。
所以要孩子聽你的話,事實上除了這些,
在靈魂的層面上,你和孩子應該是平等的,
都是渴望被愛的生命體。
🔸在你渴望孩子感恩你的同時,你對孩子也要存在一顆感恩的心。
這個感恩絕不是我們平時所有的客套,
而是發自肺腑的感動。
孩子對父母的愛要比父母對孩子的愛強烈的多得多,
年齡越小的孩子,對父母的愛越是無條件的。
越小的孩子越依賴父母。
當孩子包容你的壞脾氣時,當孩子安慰你時,
當孩子把好吃的留給你時,
當孩子和你一起做家務時
難道你不應該對孩子說聲感謝嗎?
所以當你把自己與孩子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時,
你會大大減少對孩子的要求,
反而更謹慎自己的行為。
你在孩子身上付出什麼,
孩子就回報什麼,毋庸置疑!
只要存在一顆感恩、有愛的心,
每時每刻都是幸福快樂的!
孩子沒有感恩意識是可怕的。
開始孩子會在父母身上不斷地索取,
慢慢地他會在他人身上索取,
且會滋生一系列負面情緒。
當他覺得全世界都欠他時,那就危險了!
幸福本身與外在條件沒有任何關係,
每一位父母,在愛孩子的同時,
請一定不要忘記,教孩子學會“去愛”,“去感恩”。
#今天文好長看完來說個亮亮生日快樂啊
#晚上再來發今日遊記
單方面接受兒子負面情緒 在 付出愛之前,先學會愛自己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和諧的付出與回報,讓愛的接受與給予更自由願意付出自己的時間、金錢、 ... 了平衡,讓不干心的一方,不願意放手,這樣的傷害,也不會是單方面的。 ... <看更多>
單方面接受兒子負面情緒 在 都說現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 不會體諒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的推薦與評價
當父母的愛太過濃密, 孩子習慣了單方面接受和索取, 覺得一切都可以輕而易舉 ... 會在父母身上不斷地索取, 慢慢地他會在他人身上索取, 且會滋生一系列負面情緒。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