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360°全音域真空管藍芽音響 免運現貨開團🎶
🕺細細品味生活 https://sansui1994.1shop.tw/dtji13
這是為新房子的「個人」視聽室準備的小物。
為什麼是個人?
因為林太太怕吵,所以我一直以來都不能有正當理由買好一點的音響🤷🏼♂️
但新房子我有給自己留一個隔音超好的視聽室,當然就可以好好用它來享受一下「個人式家庭電影院」的爽感了🍺
而且我發現,就算是悠閒的爵士、瑜伽的冥想音樂、健身舞曲、甚至是自然音樂,這台中低音的表現都很到位!
非常爽感的迷你360°全音域真空管藍芽音響🔊
---------------------------------------------------------------
❤️美國Lanchiya訂製混合真空管❤️
媲美音響專業家所擁有的藝術品,重磅打造全音域音頻揚聲器,使聲音更加均衡、柔美。
❤️360度真實環繞音場❤️
融合古典與現代技術,創造優秀的音頻性能,使高低音變得溫暖、柔滑、細膩。完美擴大聆聽音樂的最佳區域,讓聲音穿透整個空間。
可以從古典樂、搖滾樂中,聽到強勁的樂器震響;從流行月中,感受高低音的悅耳動人,彷彿置身現場。
❤️清晰悅耳,無可挑剔❤️
經由獨家™IESP系統調校,不受腔體外殼而犧牲低音水準,當隔膜產生聲波時,無源輻射器的紙錐可以產生更強的線性振動,當低音單元的紙盆、無源散熱器的紙錐反向振動時,可強化低音聽感。
❤️結構原理❤️
根據小體積、大動態的要求而設計,發揮真空管放大器的極限性能,呈現出柔滑又豐富的自然聲調。
延伸低音到高音的頻寬,擴大聲音的潛深度,即使提高音量也不失真。
❤️智能心理聲學iEAI™技術❤️
集合電子與聲學,揚聲器驅動器和結構相互對應。利用HI-FI聲音技術單元,無論在高頻、中頻、低頻皆擁有強大的均衡輸出,
還原99%原音,不受音量大小限制,在重、低音的表現也能完美出色。
❤️高保真音質❤️
真實展現高保真的高端音質,支持全頻喇叭驅動器,優化氣流與頻率,透過兩個高音質單體輸出40W功率,讓你享受美聲過程~
❤️Bluetooth v4.2❤️
10M無線控制與智能設備配對後,可以在10M距離範圍控制,享受逼真的聲音!
❤️觸控式介面❤️
符合人體工學設計,操作流暢簡便,搭配優雅弧形介面,不失網帥的顏面😎
❤️支援AUX❤️
支援3.5mm音頻輸入,可連接電腦、電視播放音源,逼真的視聽體驗,
可以讓你的追劇人生、遊戲更投入😊
❤️承襲傳統精緻工藝❤️
採用高規格真空管,左右搭配旋風式懸掛邊緣支撐喇叭,將單體音色發揮淋漓盡致。
❤️情境LED燈❤️
❤️底部止滑❤️
❤️真空管保護罩❤️
---------------------------------------------------------------
▪️商品型號:SS-36
▪️商品尺寸:280x120x130mm
▪️商品淨重:1KG
▪️材質:ABS
▪️響應頻率:70Hz-20KHz
▪️喇叭輸出:40W(RMS)
▪️電壓輸出:16V3A
▪️阻抗:4ohm
▪️信噪比:≥75dB
▪️失真率:≤1%
▪️無線範圍:7-10M(22-23ft.)
▪️藍牙技術:V4.2
▪️藍芽頻率:2.402Ghz-2.480Ghz
▪️音源播放模式 : Bluetooth、AUX IN
▪️NCC認證:CCAP18LP4480T7
▪️BSMI認證:R51434
▪️產地:中國
▪️保固:新品瑕疵或商品為非人為因素損壞,可享一年保固
🔴商品配件:使用說明書、電源適配器、音源線(3.5mm)、保固卡
---------------------------------------------------------------
⏰團購時間:6/3-6/9
🚛運費:免運
💳付款方式:取貨付款/信用卡(可分3期)/ATM
⚠️出貨時間:付款後2~4個工作天
⚠️目前運輸貨量龐大,可能會延遲幾天到貨喔
👋👋👋有問題⁉️直接聯繫客服最快👋👋👋
💬Line@客服ID:@nmy7406c
☎️客服專線:04-2298-0099
⏳客服時間:星期一~星期五9:00-18:00(不含例假日)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陳寗 NingSelec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陳寗嚴選兩聲道音響組:https://lihi1.com/mBJBR Castle Richmond 3i 入門兩聲道音響上線囉:https://lihi1.com/2ecL7 陳寗嚴選 iPad Pro/iPhone 保貼 & 充電頭:https://lihi1.cc...
單體喇叭原理 在 Moshpit Kenn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看!然後筆記起來
可以的話
把這些刺在腦子裡
{{ 肆. 談談現場演出實務經驗 }}_02
我們都曾經在年輕的時候,揹著樂器、設備,風塵僕僕地騎著機車、趕巴士,到城市中為數不多但不可或缺的樂器行練團室,與一眾音樂夥伴共同編織著音樂夢想,而排練著那些建構了我們音樂能力的曲目,一切雖然都很辛苦,但能與這些夥伴一起玩耍音樂,怎麼也都值了!---那是排練開始前一秒的事。
從排練一開始,你就知道『音樂』這條路真是困難重重:你不論怎麼努力,你總是聽不到自己的樂器或聲音,而別人的音量總是暴力式地壓迫著整個排練空間、加上那些永遠都解決不掉的高音回授,讓你躲都躲不掉;一兩個小時之後,你剩下一雙被高頻、低音濫炸之後朦朧的耳朵、一種無力疲憊的心情,然後繳了團費、付了練團室的租金,心裡想著『這個練團室真是爛透了!打死我也不要再來這裡練了!』
你訂班的練團室,如果有緣份的話,也許我也曾經在那兒練過團;在你的這個年齡,我的見解也不見得比你高明。不過,現在的我,倒是有了一點點不同的體悟,希望在這兒說說,能對你有一些幫助。
在未來你能夠與更專業的音響工程人員開始對話之前,我覺得你需要先能學會與自己、以及音樂夥伴對話;而一切,就是從這個每小時幾百元租金的練團室開始。
[一. 與音響工程人員的工作互動_02]
現在的我,走進任何一個『將會』與音樂、聲音發生關係的空間或環境,都會習慣拍拍手掌、聽一下這個掌聲回傳到我耳朵的狀況;這裡面包括了很多的資訊,而這些資訊百分之百的會影響你接下來的所有工作內容。
這是一個顯而易見、但重要得像空氣一樣看不見的物理事實:你所有要發出的聲音,都會在這個空間裡不斷地反射、擴散、折射…(http://www.ling.fju.edu.tw/ph…/arch_acoustics_phenomenon.htm ),所以,對於你身處的環境,你能先有一個環境條件的理解,應該會是很好的一個開始。
一般來說,練團室為了『避免過多的聲音反射、折射』,或為了降低團練室彼此之間的聲音干擾,都會很盡力地在整個房間都貼上吸音棉,不過,如果你身處的環境並沒有經過良好的『空間設計』來消除『駐波』的問題的話,其實,整個聲音響應會非常容易有低頻能量氾濫而自然殘響不足的問題(就我印象所及,幾乎我到過的樂器行練團室,都是平行四邊形、貼了黑色吸音棉的狀況,而這類型的空間,幾乎都會有【很轟】的感覺)。(相關的基礎知識,可以先參考這一篇文字,並請持續Google相關資訊:http://www.taiwanaccess.com.tw/2346020839313543829133287328… )
換成白話文來說:大多數的學生型練團室本來就不是以聲學條件來建設的,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我們現在要在一個聲音條件不是很理想的環境來進行音樂的執行。
這沒有什麼不好,一方面是『You get what you pay for』,這是合理的市場供需平衡,二方面是,這不失為一個鍛鍊自己『節制』能力的嚴苛條件,我的經驗告訴我,如果能克服這種環境,其實,未來你在任何工作場域,幾乎都不會再有難得倒你的事情了。
這類型的練團室,通常都有幾個基本的設備器材:鼓組、吉他、貝斯音箱,簡單的Mixer混音器,幾隻收音的麥克風,一對連接在Mixer輸出端的擴音喇叭,如果要用鍵盤樂器以及鍵盤音箱,可能還要加錢,而且通常都還沒有任何地板型監聽,更不用說耳機式的監聽…好的!於是你與團員們就趕快把自己的樂器、器材組接起來,然後每個人都各自發出聲音,然後按照你在Youtube上看到的方式,把鼓組、吉他、貝斯、主唱,加上也許有的鍵盤都用了麥克風收音或Line in的方式,將訊號送進Mixer,再送進主喇叭(那一對Main Speaker),然後就什麼都不對了!低音超轟,主唱的麥克風瘋狂Feedback,但主唱說他根本聽不到自己的聲音,更不用講你的吉他音色什麼什麼的了……
其實事情的執行順序不是這樣的。
這類型的練團室通常空間都沒有大到需要將所有樂器訊號都送進Mixer來處理的必要,在這種沒有地板監聽條件的環境,我通常執行樂團事務的方式會是下面的邏輯:
1. 先請鼓手就定位(這包括了鼓手應該就現場提供的鼓組做必要的鼓皮調整!這件事有多重要呢?我覺得它重要到未來我們要有一個專題來討論~),然後就今天要處理的音樂內容的音樂性,請他單獨演奏一下,然後詢問一下團員們,是否在不收音以及自己不彈奏樂器的狀況下,可以清楚聽到鼓組的每一個樂器;而這其中,我會更關心的是大鼓(Bass Drum,或說Kick)、小鼓(Snare Drum)與腳踏鈸(Hi-Hat Cymbal)的相互平衡,,因為這是一位鼓手所應該要有的最基本訓練,同時,也是一位鼓手的演奏是不是有資格討論『Groove』的基礎;如果你的鼓手在這三件樂器的音量平衡有很大的問題,你應該請他回去加強自己的基本練習,而不是急著要出來爭取表演的機會。
一般說來,該產生『駐波』的現象,這時候已經發生了,而通常,它會來自鬆弛不緊實的大鼓,或音高不正確的小鼓,這些狀況,可以用『在大鼓裡面塞一塊毛巾被』以及『在小鼓面上貼膠布』這種小技巧來得到鼓組音色的改善,這也是你的鼓手應該要會的本事,如果他不會……,就與他一起看一下這個好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dooOap4m2c
而鼓組在一個封閉式的環境、Live演奏的狀況下,通常是一個高聲量的樂器,而我會以這個樂器做為其他樂器音量平衡的基準,再繼續往下進行其他樂器的加入。
2. 當你走進一間練團室,通常吉他音箱會貼著牆壁站在地上,你因此在架設你的器材時,會下意識地將自己站在音箱的前方、效果器盤放在自己的腳前,因此形成一種『面對著房間、背對著音箱』的慣性;但你可能不知道,『音箱會貼著牆壁站在地上』其實只是為了讓人員進出動線方便考量而擺放的一種習慣,真的要開始工作時,比較理想的方式是將音箱擺放在你的前面來『面對』你;另外,如果你知道音箱單體的發聲是呈現一個有角度的扇形,你應該就不會只是讓音箱垂直地放在地上,而會採取一種『仰角』的方式來面對你。這樣做的原因是:你可以用更小的音量就清楚地聽見自己的聲音,而且,你會意外地發現,原本的方式會有多麼地高頻氾濫而刺耳,因此你會調整出一個比較理性的高頻;更不用說,調整音箱的每一個旋鈕會有多方便了!
而貝斯音箱所表現的低音,相較起來是比較『無指向性』的(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 ),因此在實務上,不會特別去搬動音箱來適應工作環境;但接下來的調校,卻會是整個團練品質的重大關鍵。
3. 當鼓手提供了平衡的節奏與音量後,我會請貝斯手加入。從貝斯手的角度來說,他必須調整自己的音量,讓自己能同時聽到鼓組與自己,並且,他應該要適度地調整自己的低頻,讓自己的頻率能與大鼓有適度的結合但不致於造成空間的轟鳴。對鼓手來說,他通常會需要聽到貝斯的線條與落點,因此,如果情況允許,請盡量讓鼓手與貝斯手的位置可以相互靠近一些(很多的練團室並不會注意這些樂器的相關位置,所以,如何取得比較合理的工作位置,應該也是首要之務)。
4. 在這之後才是吉他手進來的時候。因為你的音箱已經面對你,你可以比較容易取得你與節奏組兩人的平衡,至要的音量關鍵,絕對是『聽得到別人』這一點。而你在此必須注意的是:你的低頻想必是不應該多過於貝斯手的,甚至,你可能要建立一個觀念:在這樣的空間,更需要各種樂器去分層負責不同的頻率區段,而這個調整的思考邏輯,我希望能在未來的『談談電吉他相關』的文章裡,做更深入的分析與分享。
而如果你是木吉他手,使用AG DI Box來做訊號放大,那麼,你與直接Line in的鍵盤手一樣,都必須依靠Mixer來處理訊號、推送到Main Speaker,這時候,我們需要小心地處理Mixer相關的知識。
5. 在確認Mixer的各個音量推桿與主音量關到零、各軌EQ旋鈕置中、Main Speaker off的狀況下,才打開Mixer的電源,然後再打開Main Speaker電源。將主音量的推桿慢慢推到置中,理論上,這時候應該還不會有任何訊號;將你的那一道訊號推桿慢慢推到適度的音量,同樣的,你所需要的音量應該會是以聽得到別人樂器的條件來設定,以木吉他手來說,你所需要調整的低頻,應該是介於貝斯與電吉他手的中間,而鍵盤手也可以用這個模式來調整自己的音色。
如果你在一打開Mixer、Main Speaker就覺得低頻混雜,請試著用Mixer上的『Low Cut』來抑制整個Mixer訊號輸出的低頻,如果因此而覺得自己的樂器低頻明顯不足,才開始使用各個推桿的EQ來做適量的補正。
6. 然後,最容易讓整個團練音量失衡的人物才可以登場。我一直覺得『主唱』在使用麥克風的觀念,往往會影響整個團練過程的優劣,原因無他,因為,通常我們的主唱,都不太有足夠的發聲練習或共鳴練習這些必要的訓練,導致他的聲音一定要經過不正常的訊號放大,才勉強可以與其他樂器放在一起,在此,我們先溫習一下『一個過度放大的麥克風訊號如何造成Feedback回授』這個基礎知識:http://joshliu69.pixnet.net/…/332573752-%E3%80%8C%E6%9C%89%…
如果你的主唱是一個音量過小,或完全不去練習、研究歌唱原理與認真鍛鍊共鳴位置的人物,那麼,他至少應該要長得非常體面;但即便如此,我仍然認為:音樂,還是讓專業的來!如果你的主唱並沒有以專業的態度來要求自己,我覺得,也許你應該要為自己尋找下一個機會。
主唱的麥克風放大,其實並不是要讓Main Speaker的音量去滿足他,相反的,他的音量只是為了要讓其他人可以聽見而已,而主唱應該要聽到的,是他自己所有的身體、頭腔共鳴所帶來的振動記憶,因為,這並不是在KTV的無限歡唱,這是在團練。
7. 反倒是有一種聲音,我認為它應該在Main Speaker裡被每一位樂手清楚地聽見,但我在實務中,幾乎沒有看到過任何一個年輕樂團會主動地去執行:Click!
大家會直覺地認為,Click交給鼓手去聽就可以了呀!我的問題是:那麼,你怎麼去判斷鼓手現在與Click的關係,到底有沒有分家呢?
現在的你,選擇在一個沒有地板監聽的工作環境來團練,我推測你應該還在音樂事業的起點,在這個階段的團練,其實首要目標,是要讓你與你的夥伴『穩定地』將音樂各個聲部、元素合奏在一起。我會非常認真地建議你:在此時,不論你是在家裡獨自練習,或終於有機會與其他夥伴一起練習,一。定。要。開。Click。
8. 但也許因為你們都太專心在處理自己的部份,所以,你們都沒有注意到整個團練的過程,大家的拍子究竟有沒有合在一起;我的建議是:請購買一個有Stereo錄音功能的小型錄音器材,放在練團室的適當位置,將每一首團練的曲目都忠實地紀錄下來(當然包括Click無情的聲音),然後分寄給每一位夥伴。這個動作將會讓你們的下一次團練更有效率,而且,你會更深入地理解,我們在上一篇所提到的關鍵重點:『聲音的總合是有限制的』!
我真的相信,在這種強度的要求與訓練之下,很快地,你與你的夥伴們會進入到下一個音樂水平標準,在那個時候,你會開始希望能在大一點、有良好監聽條件的工作環境來精進你們的音樂能力;而我也會在那個時候,開始與你討論『音色』這種更有個人特色的重要因素,以及如何與你的音響工程人員開始健康地對話。
在那之前,請用『減法』的觀念,冷靜地試試上面這些簡單的建議。
祝一切順利!
單體喇叭原理 在 韋禮安 Weibir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追中岳老師的這一系列文章已經一陣子了
覺得受益匪淺 而且相見恨晚
希望分享出來 能讓更多懷抱音樂夢想的同好少走一些冤枉路
既然有前輩願意傾囊相授
那咱就一起不要客氣地踏在前人的肩膀上 看得更遠
{{ 肆. 談談現場演出實務經驗 }}_02
我們都曾經在年輕的時候,揹著樂器、設備,風塵僕僕地騎著機車、趕巴士,到城市中為數不多但不可或缺的樂器行練團室,與一眾音樂夥伴共同編織著音樂夢想,而排練著那些建構了我們音樂能力的曲目,一切雖然都很辛苦,但能與這些夥伴一起玩耍音樂,怎麼也都值了!---那是排練開始前一秒的事。
從排練一開始,你就知道『音樂』這條路真是困難重重:你不論怎麼努力,你總是聽不到自己的樂器或聲音,而別人的音量總是暴力式地壓迫著整個排練空間、加上那些永遠都解決不掉的高音回授,讓你躲都躲不掉;一兩個小時之後,你剩下一雙被高頻、低音濫炸之後朦朧的耳朵、一種無力疲憊的心情,然後繳了團費、付了練團室的租金,心裡想著『這個練團室真是爛透了!打死我也不要再來這裡練了!』
你訂班的練團室,如果有緣份的話,也許我也曾經在那兒練過團;在你的這個年齡,我的見解也不見得比你高明。不過,現在的我,倒是有了一點點不同的體悟,希望在這兒說說,能對你有一些幫助。
在未來你能夠與更專業的音響工程人員開始對話之前,我覺得你需要先能學會與自己、以及音樂夥伴對話;而一切,就是從這個每小時幾百元租金的練團室開始。
[一. 與音響工程人員的工作互動_02]
現在的我,走進任何一個『將會』與音樂、聲音發生關係的空間或環境,都會習慣拍拍手掌、聽一下這個掌聲回傳到我耳朵的狀況;這裡面包括了很多的資訊,而這些資訊百分之百的會影響你接下來的所有工作內容。
這是一個顯而易見、但重要得像空氣一樣看不見的物理事實:你所有要發出的聲音,都會在這個空間裡不斷地反射、擴散、折射…(http://www.ling.fju.edu.tw/ph…/arch_acoustics_phenomenon.htm ),所以,對於你身處的環境,你能先有一個環境條件的理解,應該會是很好的一個開始。
一般來說,練團室為了『避免過多的聲音反射、折射』,或為了降低團練室彼此之間的聲音干擾,都會很盡力地在整個房間都貼上吸音棉,不過,如果你身處的環境並沒有經過良好的『空間設計』來消除『駐波』的問題的話,其實,整個聲音響應會非常容易有低頻能量氾濫而自然殘響不足的問題(就我印象所及,幾乎我到過的樂器行練團室,都是平行四邊形、貼了黑色吸音棉的狀況,而這類型的空間,幾乎都會有【很轟】的感覺)。(相關的基礎知識,可以先參考這一篇文字,並請持續Google相關資訊:http://www.taiwanaccess.com.tw/2346020839313543829133287328… )
換成白話文來說:大多數的學生型練團室本來就不是以聲學條件來建設的,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我們現在要在一個聲音條件不是很理想的環境來進行音樂的執行。
這沒有什麼不好,一方面是『You get what you pay for』,這是合理的市場供需平衡,二方面是,這不失為一個鍛鍊自己『節制』能力的嚴苛條件,我的經驗告訴我,如果能克服這種環境,其實,未來你在任何工作場域,幾乎都不會再有難得倒你的事情了。
這類型的練團室,通常都有幾個基本的設備器材:鼓組、吉他、貝斯音箱,簡單的Mixer混音器,幾隻收音的麥克風,一對連接在Mixer輸出端的擴音喇叭,如果要用鍵盤樂器以及鍵盤音箱,可能還要加錢,而且通常都還沒有任何地板型監聽,更不用說耳機式的監聽…好的!於是你與團員們就趕快把自己的樂器、器材組接起來,然後每個人都各自發出聲音,然後按照你在Youtube上看到的方式,把鼓組、吉他、貝斯、主唱,加上也許有的鍵盤都用了麥克風收音或Line in的方式,將訊號送進Mixer,再送進主喇叭(那一對Main Speaker),然後就什麼都不對了!低音超轟,主唱的麥克風瘋狂Feedback,但主唱說他根本聽不到自己的聲音,更不用講你的吉他音色什麼什麼的了……
其實事情的執行順序不是這樣的。
這類型的練團室通常空間都沒有大到需要將所有樂器訊號都送進Mixer來處理的必要,在這種沒有地板監聽條件的環境,我通常執行樂團事務的方式會是下面的邏輯:
1. 先請鼓手就定位(這包括了鼓手應該就現場提供的鼓組做必要的鼓皮調整!這件事有多重要呢?我覺得它重要到未來我們要有一個專題來討論~),然後就今天要處理的音樂內容的音樂性,請他單獨演奏一下,然後詢問一下團員們,是否在不收音以及自己不彈奏樂器的狀況下,可以清楚聽到鼓組的每一個樂器;而這其中,我會更關心的是大鼓(Bass Drum,或說Kick)、小鼓(Snare Drum)與腳踏鈸(Hi-Hat Cymbal)的相互平衡,,因為這是一位鼓手所應該要有的最基本訓練,同時,也是一位鼓手的演奏是不是有資格討論『Groove』的基礎;如果你的鼓手在這三件樂器的音量平衡有很大的問題,你應該請他回去加強自己的基本練習,而不是急著要出來爭取表演的機會。
一般說來,該產生『駐波』的現象,這時候已經發生了,而通常,它會來自鬆弛不緊實的大鼓,或音高不正確的小鼓,這些狀況,可以用『在大鼓裡面塞一塊毛巾被』以及『在小鼓面上貼膠布』這種小技巧來得到鼓組音色的改善,這也是你的鼓手應該要會的本事,如果他不會……,就與他一起看一下這個好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dooOap4m2c
而鼓組在一個封閉式的環境、Live演奏的狀況下,通常是一個高聲量的樂器,而我會以這個樂器做為其他樂器音量平衡的基準,再繼續往下進行其他樂器的加入。
2. 當你走進一間練團室,通常吉他音箱會貼著牆壁站在地上,你因此在架設你的器材時,會下意識地將自己站在音箱的前方、效果器盤放在自己的腳前,因此形成一種『面對著房間、背對著音箱』的慣性;但你可能不知道,『音箱會貼著牆壁站在地上』其實只是為了讓人員進出動線方便考量而擺放的一種習慣,真的要開始工作時,比較理想的方式是將音箱擺放在你的前面來『面對』你;另外,如果你知道音箱單體的發聲是呈現一個有角度的扇形,你應該就不會只是讓音箱垂直地放在地上,而會採取一種『仰角』的方式來面對你。這樣做的原因是:你可以用更小的音量就清楚地聽見自己的聲音,而且,你會意外地發現,原本的方式會有多麼地高頻氾濫而刺耳,因此你會調整出一個比較理性的高頻;更不用說,調整音箱的每一個旋鈕會有多方便了!
而貝斯音箱所表現的低音,相較起來是比較『無指向性』的(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 ),因此在實務上,不會特別去搬動音箱來適應工作環境;但接下來的調校,卻會是整個團練品質的重大關鍵。
3. 當鼓手提供了平衡的節奏與音量後,我會請貝斯手加入。從貝斯手的角度來說,他必須調整自己的音量,讓自己能同時聽到鼓組與自己,並且,他應該要適度地調整自己的低頻,讓自己的頻率能與大鼓有適度的結合但不致於造成空間的轟鳴。對鼓手來說,他通常會需要聽到貝斯的線條與落點,因此,如果情況允許,請盡量讓鼓手與貝斯手的位置可以相互靠近一些(很多的練團室並不會注意這些樂器的相關位置,所以,如何取得比較合理的工作位置,應該也是首要之務)。
4. 在這之後才是吉他手進來的時候。因為你的音箱已經面對你,你可以比較容易取得你與節奏組兩人的平衡,至要的音量關鍵,絕對是『聽得到別人』這一點。而你在此必須注意的是:你的低頻想必是不應該多過於貝斯手的,甚至,你可能要建立一個觀念:在這樣的空間,更需要各種樂器去分層負責不同的頻率區段,而這個調整的思考邏輯,我希望能在未來的『談談電吉他相關』的文章裡,做更深入的分析與分享。
而如果你是木吉他手,使用AG DI Box來做訊號放大,那麼,你與直接Line in的鍵盤手一樣,都必須依靠Mixer來處理訊號、推送到Main Speaker,這時候,我們需要小心地處理Mixer相關的知識。
5. 在確認Mixer的各個音量推桿與主音量關到零、各軌EQ旋鈕置中、Main Speaker off的狀況下,才打開Mixer的電源,然後再打開Main Speaker電源。將主音量的推桿慢慢推到置中,理論上,這時候應該還不會有任何訊號;將你的那一道訊號推桿慢慢推到適度的音量,同樣的,你所需要的音量應該會是以聽得到別人樂器的條件來設定,以木吉他手來說,你所需要調整的低頻,應該是介於貝斯與電吉他手的中間,而鍵盤手也可以用這個模式來調整自己的音色。
如果你在一打開Mixer、Main Speaker就覺得低頻混雜,請試著用Mixer上的『Low Cut』來抑制整個Mixer訊號輸出的低頻,如果因此而覺得自己的樂器低頻明顯不足,才開始使用各個推桿的EQ來做適量的補正。
6. 然後,最容易讓整個團練音量失衡的人物才可以登場。我一直覺得『主唱』在使用麥克風的觀念,往往會影響整個團練過程的優劣,原因無他,因為,通常我們的主唱,都不太有足夠的發聲練習或共鳴練習這些必要的訓練,導致他的聲音一定要經過不正常的訊號放大,才勉強可以與其他樂器放在一起,在此,我們先溫習一下『一個過度放大的麥克風訊號如何造成Feedback回授』這個基礎知識:http://joshliu69.pixnet.net/…/332573752-%E3%80%8C%E6%9C%89%…
如果你的主唱是一個音量過小,或完全不去練習、研究歌唱原理與認真鍛鍊共鳴位置的人物,那麼,他至少應該要長得非常體面;但即便如此,我仍然認為:音樂,還是讓專業的來!如果你的主唱並沒有以專業的態度來要求自己,我覺得,也許你應該要為自己尋找下一個機會。
主唱的麥克風放大,其實並不是要讓Main Speaker的音量去滿足他,相反的,他的音量只是為了要讓其他人可以聽見而已,而主唱應該要聽到的,是他自己所有的身體、頭腔共鳴所帶來的振動記憶,因為,這並不是在KTV的無限歡唱,這是在團練。
7. 反倒是有一種聲音,我認為它應該在Main Speaker裡被每一位樂手清楚地聽見,但我在實務中,幾乎沒有看到過任何一個年輕樂團會主動地去執行:Click!
大家會直覺地認為,Click交給鼓手去聽就可以了呀!我的問題是:那麼,你怎麼去判斷鼓手現在與Click的關係,到底有沒有分家呢?
現在的你,選擇在一個沒有地板監聽的工作環境來團練,我推測你應該還在音樂事業的起點,在這個階段的團練,其實首要目標,是要讓你與你的夥伴『穩定地』將音樂各個聲部、元素合奏在一起。我會非常認真地建議你:在此時,不論你是在家裡獨自練習,或終於有機會與其他夥伴一起練習,一。定。要。開。Click。
8. 但也許因為你們都太專心在處理自己的部份,所以,你們都沒有注意到整個團練的過程,大家的拍子究竟有沒有合在一起;我的建議是:請購買一個有Stereo錄音功能的小型錄音器材,放在練團室的適當位置,將每一首團練的曲目都忠實地紀錄下來(當然包括Click無情的聲音),然後分寄給每一位夥伴。這個動作將會讓你們的下一次團練更有效率,而且,你會更深入地理解,我們在上一篇所提到的關鍵重點:『聲音的總合是有限制的』!
我真的相信,在這種強度的要求與訓練之下,很快地,你與你的夥伴們會進入到下一個音樂水平標準,在那個時候,你會開始希望能在大一點、有良好監聽條件的工作環境來精進你們的音樂能力;而我也會在那個時候,開始與你討論『音色』這種更有個人特色的重要因素,以及如何與你的音響工程人員開始健康地對話。
在那之前,請用『減法』的觀念,冷靜地試試上面這些簡單的建議。
祝一切順利!
單體喇叭原理 在 陳寗 NingSelect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陳寗嚴選兩聲道音響組:https://lihi1.com/mBJBR
Castle Richmond 3i 入門兩聲道音響上線囉:https://lihi1.com/2ecL7
陳寗嚴選 iPad Pro/iPhone 保貼 & 充電頭:https://lihi1.cc/VnHIF\
陳寗嚴選抗菌靜電濾網/防潑水抗菌強化膜:https://lihi1.cc/x7Sse
陳寗嚴選 NAS 團購:https://lihi1.com/SuL4Q
──────
NOW! 成為陳寗頻道會員並收看獎勵影片:https://lihi1.com/ZT8bZ
頻道會員經費用於製作字幕及剪接,懇請支持頻道營運!
──────
00:00 本集分享:懸邊的原理與對聲音的影響!
02:05懸邊的作用:緩衝箱體與單體,支撐單體作動
04:52懸邊會影響喇叭聲音?單體振動很複雜,懸邊會影響失真!
06:45懸邊作動與控制力若不佳…低頻控制力與表現都變差
08:12單體很薄的喇叭較乾淨…但低音的延續與殘響就少了
09:51懸邊絕對會影響聲音:各音響品牌都不斷研究懸邊
11:17例如:Fyne,懸邊變硬,低頻顆粒感變佳
15:03喇叭的每一個細節都是…呈現喇叭品牌設計者的理想
16:36喇叭設計或斜面,單體以後傾排列…音圈才能排在同一平面上
19:30懸邊怎麼保養?控制濕度!太乾會裂,太濕會發霉
#懸邊 #喇叭 #音響
──────
陳寗實話說 Podcast 試營運上線:
Apple Podcast:https://lihi1.com/xXnHu
Google Podcast:https://lihi1.com/yfDKF
其餘各大 Podcast 平台也都有上線,請直接搜尋「陳寗實話說」!
──────
本頻道每晚 6 點鐘上新片,還有幾個原則跟你約定好:
1. 開箱零業配:
真實使用過後才發表心得,通常試用至少 1 個月,所以你通常不會看到我最早發表,但哥真性情的評論,保證值得你的等待。
2. 理性討論:
我有自己的偏好,你也有自己的好惡,我們互相尊重,時時用大腦,刻刻存善念,不謾罵,不矯情。可以辯論,不可以沒邏輯。
3. 我團購我驕傲:
我很愛買東西,也很愛比較產品,我自己使用過、多方比較過,還是覺得喜歡的東西,我才會辦團購。(簡單說就是挑品很嚴格,至今 80% 廠商找上門都被我打槍。)辦團購我一定有賺,但我跟廠商拿到提供給你的團購價,也會讓你一定有划算感。所以如果你品味跟我相近,或是剛好有需要,就跟我團購,我們互惠。如果你覺得跟我團購,你就是我乾爹,說話不懂得互相尊重,那就慢走不送,你可以去找一般店家買貴一點。
看了以上,覺得可以接受就請你訂閱,訂閱順便開鈴鐺。我們每天晚上 6 點見。
我的網站連結在這:https://ningselect.com/
也別忘了幫我的 FB 粉絲專頁按讚:http://bit.ly/ningfb
如果有任何問題,包括團購等問題,都可以在影片下方留言問我,同一支影片下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問題會優先用留言回答,如果是比較大的題目,則有機會拍成 QA 影片回答~如果你想問的是針對個人的音響選購、配置問題,可以直接傳 Line 問我:http://bit.ly/ningline
另外團購商品請參考我的商城:https://shop.ningselect.com/
廠商合作請先了解相關原則:http://bit.ly/coopning
單體喇叭原理 在 為何低音的單體都很大? 的推薦與評價
為何低音的單體都很大? - 此篇想請教各位前輩一些原理為何低音喇叭的單體都很大低音不是取決於頻率嗎而耳朵的低音感受度又大於高音區那低音單體做那麼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