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後的倫敦下午,在東北邊一間百年歷史的獨立電影院,外頭排著長長人龍等著入場,這是「英國北歐臺灣影展」在疫情後的第一場實體放映,去年首屆從冰島出發,今年則來到倫敦。
然而,誰也沒想到真正困難的,不是如何吸引英國人買票入場,而是活動被疫情全盤打亂,影展在今年三月邀請台灣當代藝術家陳界仁赴英分享後,原訂九月舉辦的下半場直到年末才真正實現。經歷封城一個月後,電影產業更加如臨大敵,這次協助聯繫的在地記者,也因疫情為由婉拒出席,曾幾何時在戲院看場電影,是件如此難得的大事。
「Cinema won’t die!」這是影展策展人陳繪彌(Aephie)下台後,和我講的第一句話。我和她在英國認識,眼中的她總是充滿活力,似有許多故事想訴說。她住在倫敦已十多年了,但對台灣卻還是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情感連結,甚至她別具特色的英文名字,也是從原住民名字中擷取而成的。
事實上,從小在國外長大的她,一直到長大回到台灣後,才認識到自己的過去。我想著,「家鄉」這個詞,應該是個複數,有暫留的家,有住久的家,有想回的家,也有自己從未發現,但早已生根的家。或許也是因為這樣的初衷,才有了英國北歐臺灣影展——與其花錢贊助、爭取附著在其他影展的「台灣單元」,不如自己好好講述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
不過,要在英國舉辦專門放映台灣電影的影展並不容易,因為缺乏各國片子的多元性,較難申請到英國官方機構的補助,台灣駐外機關的金援也可能時有時無,財務上首先便面臨挑戰。此外,影展要放映什麼樣的片?每年片單具有何種概念與邏輯性,又該怎麼吸引那些對於台灣全然陌生的英國觀眾?種種都是一個異文化影展會遇上的思考題。
❖ 鳴人堂 全文:我在英國,看台灣電影——解封後的「英國北歐臺灣影展」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973/5084823
#TaiwanFilmFestival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單 複數 英文 考題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上次的雜談閒聊到哪?產業的樣子,這周來談教育業。
認識我的人,尤其是後輩,記得的應該都曉得,我常說經驗很寶貴,多跟現場的人請教,職場的前輩請益,態度低一點,絕對有幫助。
我其實是學人的,因為前輩跟學長當年也是這樣,越謙遜的跟人請教,知道的人才會想教你。想想現在我也是,來一個態度不佳的小鬼,要我把狀況都教他,誰要理啊。
後來比較常碰教育業,就對實況與偏見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偏見指的是,你一定見過有人,認為老師就是那個樣子,死守著退休金,什麼都不會,誤人子弟怎樣的。但實況跟這相差甚遠,多數老師都很清楚教育現場的狀況,沒有不想改革,也沒多少死守舊教材的想法,會有這麼大的落差,這十多年的感想是。
第一,大多數人沒有進入學校,不知道老師對外人跟自己人,講話的內容通常不一樣,尤其是技術性細節,沒幾個人會對外講。這點在其他行業也是一樣的,多數人不會對不懂的外人講太多,會講太多的自己常常也…呃,怪怪的。
第二,有偏見的往往是有創傷,或是見過受創傷的人,或根本是自己有點被害妄想,或或或者是正好認識幾個老師,剛好都那副德性,就以為所有老師都如此。但這是比例問題,像我跑過10間學校,前後遇過的老師上百個,統計上來說渾球有但不多,可是萬一你遇到的就是那個渾球,就會覺得全部都是。
第三,系統性問題往往大過個人努力,不是不知道要改變,更不是不願意改變,而是你改變不了,只好在自己努力範圍內,儘量幫助個別學生。系統性問題指的是,教育界的派系問題,哪個人當到局處長,誰在哪些位子,要推什麼政策,最後都是政治問題。
簡單說就是,跟其他產業沒有區別,只是教育大家都經濟過,以為自己很懂產生的錯覺,太多人有類似經歷共鳴的誤差。
我幾乎每間學校,都會遇到1、2個大學長姊,現在不少已經退了,你只要誠心詢問,全意的請教問題的本質,都會跟你講。人家人生經驗很豐富,你是真心還是假意,可是一清二楚,會講到哪裡就看自己的態度。
舉兩個例子,這數十年教改本身可以說是台師大跟北教大兩個大系統對抗的結果,雖然點火的是410運動,但這比較偏向是面對現實的反應,畢竟進入電子業興起的時代,不改也不行。但真的就只能區分這兩大陣營?完全不是,細分下去,是要看哪個教授教的,以及哪些人的徒子徒孫,進入到教育局或是教育部,還是在國教院擁有一定影響力。
易言之,全部看個人,我運氣很好,前幾年正好遇到幾個教育界次長級的「老同學」,學長姐很直接地說,當年這些政策是哪個教授去提的,然後哪一個學長或是同學在那個位子,就執行了這相關政策,甚至更極端的,是同學想要寫論文拿博士,就把政策拿去推,自己直接拿到全國實驗數據。
你說這是在開玩笑喔,並沒有,就是這樣,你說15年前那個扁時代的官員是渾球?也不是,再怎樣也不會這麼露骨,拿全國學生的前途開玩笑,所有可以推行的政策,都一定會經過小規模施行,確認結果可行後才拿去推。整體來說還是對學生有益,只是不見得是最有益的做法。
差異在於,同年代如果正好有三派人,三種理論跟做法,為何是某一派的推了,其他人的難道就都是錯的?都不是,比較偏向因時制宜,有的政策考慮到未來,需要多元化人才,有的則是著眼產業界實際需求,以及台灣大多數中間程度學生的就業,而這些背後都有數據支撐。
最終,要推行下去,就得要找政治人物支持,這些結果才會化為我們檯面上看到的鬥爭,而鬥爭最後導致參與者不停地翻寫故事,故事最後都成了善惡大對決。有時候也不見得全是政爭的過程,只是結果,好比扁時代的某一些教育界人士,找上馬英九這個政治明星去推政策,但要政治人物聽,就得要講他相信的話,導致出現很好笑的現象,挺教改的人把政策修成很像聯考復辟,馬系的人不明所以去推,還真以為可以回歸聯考洗腦教育。實際上埋了一堆地雷跟陷阱,通通在蔡英文上來後炸掉,挺聯考復辟派幾乎崩潰。
然後那個年代的大學長姊,說的都是一派輕鬆,你問他明明程度更好,為何不去走那條路?實際改革教育?
就不願意啊,個性不適合啊,有的老師就是只想安靜教書,不想涉入政治,連個主任都不想當,最後在一間學校變成扛霸仔,新來的校長都要對老老師態度尊敬。不去當主任,往備用校長,教育界的高階事務官之路,純粹是不想,跟能力無關的在教育界多如牛毛,每一個放到教育局長的位置能力都夠,他就不想當是要他怎樣,頂多每幾年被推去當個主任兩年就好,人生教書看學生成長,快樂無比。
我講這個的意思是,實際聽到這些故事,你會更理解為何許多的改革方案,例如我這幾年罵的翻轉,或是不大認同的多元素養,事情不是那麼單純。並不是我罵,就代表這些方案一無是處,或是全盤否決,推下去對學生一定都是好的,俗話說沒有好老師只有好學生,只要老師態度正面,學生都可以從中學到一些。
問題是,數量、時間、比例。
前幾年台北狂推PISA,為何講素養考題講那麼久,現在都不講了,直接變成素養教育,這當然跟潘文忠部長知道怎樣推政策的優秀手腕有關,但誰敢說這跟公行系主導無關。
馬英九時代推PISA為何注定失敗,並不是PISA是錯的,而是PISA本身只能針對特定的學生,是一種能力指標,類似我們做性向測驗。但要拿PISA成績當作教學標準,強迫大家依靠這個標準教學,變成實際的政策就是胡搞了。
就好比中國的PISA成績超棒,我就問過好幾個大學長姊,到底他們怎麼做到的?回答的很有趣,「作弊」。
蛤?
對,作弊,做法很簡單,理論上是隨機抽選抽考,實際上因為有時間差,所以學紅葉少棒隊,把該區的第一名學生集中在一起,例如你叫做王小明,但記得現在座號是5號,姓名是陳大華,給我記住不得有誤…
一個人講,我還可以說是偏見,複數的人而且完全不同的學校,彼此沒有交集的老師,可以講同樣的狀況。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都有參加過台灣70-80年代的類似考試,都經歷過很接近的狀況,當時的國民黨教育人士靠作弊來拿好成績,方便繼續申請經費,推動既定政策來牟利。
台灣在阿扁後就已經不可能這樣國家級作弊了,所以成績必定會掉下去,那為什麼馬時代的一些教育官員,完全相信這是台灣教育失敗的結果?
一個大學姐跟我說原因,因為他們沒遇過,所以不相信這種國際級的還可以作弊,我們遇過所以知道。問他為何不出來反對,告訴大家實情?
答曰:為什麼我要?再說也改變不了什麼。
呃,想想也是,都變成政策,還有大量的利益團體介入,印教材的推補習的,一個人對抗整個產業,人家還有大量媒體跟網路公關洗,一個人是要怎樣解決。
所以最後,這些很厲害的老經驗學長姊,就跟我5年前遇到的大學姐一樣(還跟我同一間高中),心態就跟唱空空歌的空劫半僧功一樣,開心過好每一天就好。
只要看到學生沒有變壞,在街上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日子可過,就心滿意足。
單 複數 英文 考題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之前分享了考上高醫醫學系游學長的數學、物理應考密技,現在送上英文搶分套組,請服用~
快TAG你身邊的學測、指考戰士吧!
————————————
最後一個月基本上就是每天一回選擇,選擇寫什麼題目都可以:北模/中模/全模/週計劃/或是歷屆考題(一定要寫)。寫題目的用意是保持答題的手感 ,寫完幾分一點都不重要,因為題目一定有難有簡單,有些模考題甚至逼近托福等級,一份題目到底是難是簡單念到現在應該要有能力分辨,但也不是說選擇分數寫比較低就是題目難,應該要分析一下自己掉分是在哪塊,如果看完解析或問完老師還是一知半解,就 let it go!! 因為好的題目一定會有足夠的說服力告訴你選哪個答案~~
▶️
<選擇>
十題單字大概會有一到兩題是比較怪的,什麼是比較怪呢?就是四個字你都看過,但是代進去都很怪,我覺得除非程度好一眼懂,不然就先憑語感選一個,才不會浪費時間,這十題要全拿不難一定要好好把握,頂多花五分鐘作答完畢,單字我建議7000單的兩顆星三顆星都要很熟
▶️
克漏字相較於學測剩兩篇,題目並沒有比較難,考的依舊是單字、關代、轉承詞、動詞變化、單複數、文法等等,至於片語頂多一題,片語太多根本準備不到,我覺得只需要把片語書有打三星的背熟即可,大考如果考太冷門也準備不到(cp值偏低),克漏字作答一題組是五題,作答前先看五題的選像是什麼,有個大方向,在看文章的時候才知道重點放哪,但文章不一定要全篇看,我會先嘗試作答,如果發現需要前後文才看文章,如果單純考單字,基本上看前後兩句即可作答,如果是考轉承詞,很抱歉需要看前後兩段,但答案通常很明顯,不用擔心像平常練的題目一樣模稜兩可
十題克漏字最好做到能錯兩題內。
▶️
文意選填指考是12選10,我的作答方式是先看選項,觀察每個字可能的詞性(但通常有ed結尾的很難確定它是動詞還是形容詞),再來觀察有沒有不會的字,如果有也先不用慌,先猜詞性且不要冒然將不會的字填入空格內,因為你太不確定無法駕馭。接著我會稍微看一下文章的前幾句再決定有沒有看文章的必要,有些文意選填是需要看前後文才能填的但是有些不用,此外看前幾句有助於知道如果有不會的格子要往哪個方向猜(猜也要有技巧不是丟擦布瞎矇),看到空格除非你很確定不然不要先填,先把空格的代號寫在選項旁邊,等看完十題後再開始填入已經確定的空格,大概還會剩下兩三個不知道填什麼,就用詞性跟前後文(超好用),如果還剩下一格要三選一的話直接用詞性猜(這時候真的要看運氣)如果你十格都很確定就恭喜了~~
▶️
篇章結構指考是六個選五個,我的作答方式是先看選項,然後一定要把主詞圈起來(或是一些地名、專有名詞等等),接著我會在每個選項旁邊註記一下這個選項的性質(例如:描述某地的風景、某地的位置、敘述一個人的性格、結尾句或是一個公司的服務等等,太多了.....) 基本上會有一個特別突兀(通常是廢選項,但還是因題目而異),我建議篇章結構要完整看文章(可以看快一點)不要只看格子前後(除非那格很簡單很明顯)通常有兩格很容易,有兩格需要前後文,剩下一格直接用刪去法,就是會發現剩下的兩個選項其中一個講的東西在文章從沒出現,那明顯就是廢選項。同樣的除非你很確定不然不要貿然填,一格兩分很貴,所以我覺得可以花5-7分鐘在這大題上(幾乎跟一篇閱測時間一樣)如果發現選項或文章都看不太懂,建議可以先寫閱測,之後再回頭寫會壓力比較小比較能準確判斷~~
————————————
其他重點,俐媽在留言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