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公墓整地,起掘出2百餘個古墓碑,加上今年起出的伊若先生莊太岳之墓的墓碑等,都安置在第一公墓。蒙文資局施國隆局長與彰化縣文化局張雀芬蒞臨現場,視察墓碑清理與登記保存現況,經與地方協商,同意補助經費為墓碑展開調查研究,並集思廣益研議未來保存與展現的方式。
🔍墓碑年代大致為清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日治及民國等
🔍祖籍地以泉州居多,少數漳州先祖
✅墓碑展現鹿港常民發展史
💪🏻鹿港文化資產保存要從根做起
#鹿港 #Lukang #鹿港鎮公所 #鹿港鎮長許志宏 #許志宏 #鹿港鎮公所民政課 #鹿港鎮公所文化所 #第一公墓 #歷史 #文化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北港朝天宮#龍柱#清朝龍柱 北港朝天宮除了擁有獨特的建築格局外 ,還存有兩對清朝龍柱。 一對在觀音殿立於乾隆40年西元1775年, 一對在拜殿刻於咸豐5年前後西元1855年。 首先觀音殿龍柱是全台現存最早的第二例龍柱, 也是全台首對刻有紀年款龍柱, 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 而且其出現 也替...
嘉慶道光咸豐 在 杰朗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魚化龍
也叫「龍壺」、「魚龍壺」"、「魚龍戲浪壺」,蘊涵飛黃騰達、平步青雲的理想。據史料記載,明末紫砂藝人陳仲美製作過「龍戲海濤」壺,但未有實物流傳下來。有專家認為「龍戲海濤」壺就是「魚化龍壺」,陳仲美就是「魚化龍壺」的創造者。但是,直到清代嘉慶、道光、咸豐時期,經過邵大亨的精心設計,「魚化龍壺」才成為一種成熟並廣泛流傳的經典壺型。後世許多紫砂藝人都曾仿制「魚化龍壺」,然而沒有一件仿製品在造型尤其是氣韻方面能與邵大亨相比。
清末紫砂藝人黃玉麟模仿邵大亨,但做了一些改動,後來他的「魚化龍壺」取代邵大亨,成為「魚化龍壺」的標準樣式。黃玉麟所制「魚化龍壺」,砂質溫潤細膩,紫里透紅;壺面飾雲浪紋,生動和順,舒展流暢;魚、龍、雲浮雕裝飾與壺身渾然一體,刻畫精細,出神入化;作品整體風格奇巧俏麗。肩部前後有雙穿孔耳環裝配銅質軟提梁。在相當一個時期制「魚化龍壺」的名家中,做軟耳提梁的只有黃玉麟一家。但也發現有的「魚化龍壺」,藝術的風格是黃玉麟的,卻打著邵大亨的款,這說明它們既不是黃玉鱗制的,也不是邵大亨制的,應是民國時期的制壺高手做的。在當時人眼裡,邵大亨的壺比黃玉麟名氣大,於是就打了邵大亨的款。
黃玉麟之後,清末民初的紫砂藝人俞國良也擅制「魚化龍壺」,形式與黃玉鱗的幾乎相同。當代蘇州著名作家陸文夫就藏有一把俞國良的「魚化龍壺」。
繼邵大亨、黃玉麟、俞國良後,近代紫砂名家範大生,現當代紫砂名家朱可心、汪寅仙、何道洪、惠祥雲等都製作過精美的「魚化龍壺」,使這一經典壺型得以延續和發展。
嘉慶道光咸豐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北港朝天宮#龍柱#清朝龍柱
北港朝天宮除了擁有獨特的建築格局外
,還存有兩對清朝龍柱。
一對在觀音殿立於乾隆40年西元1775年,
一對在拜殿刻於咸豐5年前後西元1855年。
首先觀音殿龍柱是全台現存最早的第二例龍柱,
也是全台首對刻有紀年款龍柱,
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
而且其出現
也替新莊慈祐宮正殿龍柱提供相關的斷代依據。
目前立於朝天宮觀音殿前的乾隆龍柱,
左柱飛榜處刻有「乾隆乙未年臘月敬立」,
右柱書卷處則是「晉水弟子張植槐叩答」等字跡留存,
而晉水即是今日的福建泉州晉江。
若依照所刻字跡
應是事先刻妥才運送來台的,
故為乾隆40年西元1775的作品,
且當時應是立於正殿
,後因改建緣故才移至觀音殿
。
柱體未刻有仙人像
,左右龍頭造型亦差異頗多,
但龍髯屬於「中分式」,
而新莊慈祐宮正殿龍柱,亦有類似的龍髯表現形式,
此外因此龍柱是透過海運而來
,故龍身與柱體關係緊密,
但若與台南開基天后宮龍柱相比,仍是突出許多。
而雄雌龍頭造型有所差異
,這點在大同保安宮三川殿嘉慶龍柱上也能見到,
不過在清朝仍是屬於為數不多的柱例。
新港水仙宮的正殿龍柱立柱時間略晚於朝天宮5年,
且同樣刻有紀年款,
不過柱體明顯更為高大一些,
線條也更為銳利些,
不同於朝天宮
,水仙宮的龍柱是龍爪未抓住火球,
這點又與新莊慈祐宮正殿龍柱相同,
朝天宮觀音殿龍柱強調前腿龍爪的部份,
則是與新港水仙宮和新莊慈祐宮相同,
這也是多數乾隆嘉慶龍柱的共同特點之一。
至於立於拜殿的八角蟠龍柱,未刻有紀年款
,其重要性在於其可能是現場雕刻的龍柱
,也是目前所知中南部廟宇中最早用八里觀音石雕成的龍柱。
在淡水龍山寺正殿也有一對咸豐 8年西元1858年所立龍柱,
同樣也是用觀音石雕成
。
至於現存最早的觀音石雕刻龍柱作品則藏於新莊廣福宮三川殿和正殿
,都是乾隆45年西元1780年的作品
,顯示台灣匠師使用台產觀音石或砂岩雕刻龍柱的時間
,其實是非常早且與粵派匠師有關
。
為何拜殿龍柱是現場雕刻
?從龍柱的雕刻工法
偏重高浮雕及鏤空的表現方式,
就能理解。
而咸豐年間的龍頭
也改變了道光年間圓潤滑順的造型
,朝向更講究凹凸立體的風格邁進,
龍眼也從水滴狀的牛眼
轉變成外凸的柱眼,
但多數仍未彎曲,
而北港朝天宮拜殿則是特例,直到日治時期類似蝦眼的龍眼才大為流行。此外若將此龍柱與淡水龍山寺正殿相較,
兩者龍柱前腳鏤空手法幾乎相同,
不過柱下岩石的造型,則是大為相同。
與觀音殿不同的
,此咸豐龍柱後刻有八仙造像,
而八仙一直是台灣民間信仰相當喜愛的題材之一,
目前所知最早刻有八仙造像的龍柱
是藏於新莊廣福宮正殿乾隆45年西元1780年的龍柱,
不過其屬於現場雕刻
,至於最早透過海運而來
則是關渡宮所藏乾隆48年西元1783年的升龍龍柱,
以上就是我所分享內容,
希望能對您在對北港朝天宮所藏龍柱有更多了解。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嘉慶道光咸豐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龍柱#台灣龍柱#石雕
這影片介紹了12間廟宇所藏共17對清朝乾隆嘉慶龍柱,希望能對您對台灣龍柱的發展有新的看法與認識,也喜歡訂閱我的頻道及分享與點讚呦!
【台灣龍柱造型演變介紹】
台灣龍柱造型有著不斷演變的特質,尤以清朝龍柱最為明顯,好符合台灣民眾的認知與要求。例如龍珠,在早期是大如棒球,但後期就逐漸縮小,小如乒乓球。而清朝龍柱口含龍珠比例較高,且不分左右,皆會含有一顆龍珠,以內埔天后宮正殿為例,龍嘴幾乎被龍珠塞滿。日治時期左龍嘴中偶爾會含有龍珠,但柱例數不多。
就現有資料來分析,全台廟宇中擁有乾隆年間共有11對,嘉慶6對,道光18對,咸豐7對,同治15對,光緒6對,總共63對龍柱,而為求說明的方便,筆者將整個清朝龍柱風格區分成乾隆中期(1756〜1775)、乾隆晚期到嘉慶時期(1776〜1820)、道光咸豐時期 (1821〜1861)和同治光緒時期 (1862〜1895)等四大時期。
(1)乾隆中期。為1756至1775年所立龍柱,共出現2對龍柱,中台灣1對,南台灣1對。初期龍柱是龍與柱關係曖昧,造型線條模糊圓鈍,龍頭佈置方法是下巴靠於柱體,龍身時常隱沒於石柱中,而後期則是龍與柱分開,線條清晰,龍爪孔武有力,已經與乾隆晚期作品類似,共同特色則是神龍刻於圓柱上,柱底水波紋處未鼓起。
(2)乾隆晚期到嘉慶時期。歷史時間共有46年,該期最早紀年款與最晚相距38年,共出現15對龍柱。至於北台灣則有9對,中台灣3對,南台灣3對。此期龍柱共同特色是龍與柱已經分開,輪廓明顯,線條清晰,且結構嚴謹,龍爪孔武有力,多數龍爪未抓住火球,已將神龍刻於八角柱體,並將捐贈紀年款刻於柱體內側,柱後亦開始出現八仙慶壽、琴棋書畫和幼龍等附屬造像,而柱底的水波紋在乾隆晚期多數尚未突起,不過嘉慶時期開始已經逐漸變成慣例。
(3)道光咸豐時期。歷史時間共有41年,該期最早紀年款與最晚相距38年,共出現25對龍柱。至於北台灣則有5對,中台灣9對,南台灣9對,東台灣2對。依據龍頭表情,可分溫馴型和兇猛型兩種。溫馴型出現在嘉慶到道光年間。兇猛型則是咸豐年間居多。此時期柱例多出現在台灣中南部,且出現「乾坤交泰」的柱例,以開口閉嘴區分性別柱例增多,仰首角度大,尾鰭佈置以垂降尾居多,柱後喜刻鳳凰麒麟等附屬造像,咸豐年間多為三角額型且柱眼開始向外突出,且刻上紀年款也已逐漸成為慣例,柱後則是開始出現麒、麟、鳳、凰、鶴和蝙蝠等造像。
(4)同治光緒時期。歷史時間共有34年,該期最早紀年款與最晚相距32年,共出現21對龍柱。至於北台灣則有18對,中台灣1對,南台灣2對。共同特色是柱例多出現在台灣北部, B字尾與三尾長分鰭的使用,龍鬚往嘴角靠近,前爪與雲紋柱相連,龍柱柱體變大,使用觀音石材的比例增多,左為鰲魚右為幼龍的柱例出現。
#延伸閱讀:台灣清朝與北台灣日治時期龍柱造型分析(一)https://tom20030208.pixnet.net/blog/post/311678264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嘉慶道光咸豐 在 順治、康熙、雍正、乾隆- 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 的推薦與評價
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 宣統他們的年號都有什麼含意你知道嗎?(#小草西)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