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會下定決心要製作EP51,其實是因為吃了 #雞肉飯配越南河粉 的緣故? 🤣(以下宵夜文警告XD)
由於父母搬回老家嘉義海線定居,這幾年回台灣時,我在南部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也因此有更多機會享受在地美食。既然是回嘉義,雞肉飯當然是不可少的!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招牌上寫著「雞肉飯」的店家裡,雞肉飯其實只是拼圖的其中一塊,一定要配上滷白菜、油豆腐、桂竹筍等小菜,以及蚵仔湯、酸菜豬血湯等湯品,整個畫面才算完整。
然而,隨著台灣族群版圖的改變,雞肉飯的搭配似乎也出現了新的可能——
在我每次回去必吃的朴子第一市場永豐潤餅附近,近年就出現了一家兼賣傳統嘉義雞肉飯與越南河粉的小吃店,推測應該是嫁到台灣的新住民,在家族的事業版圖裡加入新的色彩。越南河粉和雞肉飯,雖然在店內不同的區塊料理,卻出現在同一張菜單上,而我也不止一次嘗試過「雞肉飯+越南河粉」這樣的組合,老實說還蠻搭的呢!
雖然這種複合經營的模式不多見,越南新住民正改變著台灣的飲食地景,卻是不爭的事實。當我騎著腳踏車在聚落之間穿梭,發現即使再怎麼小的鄉鎮村落,都有很高機率可以看到「越南小吃」甚至「越南咖啡」的招牌。我一方面著迷於這種文化交融的景色,另一方面卻也好奇:在資源相對缺乏、觀念相對傳統的這裡,新住民們會不會面臨比大都市裡更嚴峻的挑戰?
就在我想要探索這個議題的時候,正好看到了電視台前往麥寮高中「認識東南亞」課程的專訪,以及Lena在粉專上面的文章,腦袋中也就浮現了這集的「越南工作+旅遊+新住民現況」三合一企劃,也就是現在大家聽到的EP51。
相信大家也有感覺到,其實這集旅行的部分真的沒有講很多(如果有人是因為想聽旅行進來、覺得被騙的話真的抱歉了,我也希望未來有機會能把這塊補上😭 😭 ),畢竟我當初做這集的初心,就是想好好了解今天的越南與台灣如何連結。
而且我也相信,不能自由出國的此時,如果我們能先從身邊開始好好認識越南,等到國門再次敞開的那天,我們的越南旅行一定會因此更加豐富且深入!
至於來自越南的移工與新住民究竟有多少人?他們生活在哪些地方?不妨利用這幾張圖稍微瞭解一下吧!
移工人口數據來源:勞動部勞動資料查詢網——產業與社福移工人數
https://statdb.mol.gov.tw/evta/jspProxy.aspx?sys=100&kind=10&type=1&funid=wqrymenu2&cparm1=wq14&rdm=I4y9dcIi
新住民人口數據來源:內政部移民署——統計資料:外籍配偶
https://www.immigration.gov.tw/5382/5385/7344/7350/8887/
台灣總人口數據來源: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
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346
(以上皆為2021年3月底之數據)
----
【EP51 前進越南,就從關心身邊的人開始!——從選修外語失敗的大學生,到縱橫27省的越南達人 ft. 說走就走去找越南女神 Lena】
🔈 收聽節目:
ltsoj.com/podcast-ep051
Spotify Apple Google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 本集重點:
(00:01:02) 為何會變成朋友口中的「越南女神」
(00:02:27) 開始學習越南語,其實完全就是誤打誤撞?學習的挑戰是什麼?
(00:06:33) 去越南之前,學習越南語為你帶來了什麼改變?
(00:08:04) 如何找到越南外派工作?決定前往越南時,身邊的人怎麼看?
(00:13:22) 越南人對與台灣的印象是?和其他國家的外派人士有什麼不同?
(00:15:08) 外派越南,最有挑戰的地方是?最有趣的地方又是?
(00:18:05) 什麼樣的人適合去越南工作?
(00:20:45) 下班後還有另一份事業,每個越南人都是斜槓大師?
(00:22:22) 在胡志明市勇闖民宿市場,失敗卻珍貴的經歷
(00:28:39) 意外的為台灣數位外交協會牽起台灣與越南青年之間的線?
(00:34:02) 開始在越南自助旅行,又是因為一個意外?
(00:38:50) 跟著光鮮時髦的同事從胡志明市回老家,沒想到看到的竟然是⋯⋯
(00:43:38) 第一次去越南的旅行推薦——為什麼說南越最適合越南自助初心者?
(00:49:36) 因為疫情回台,但斜槓人生仍然沒有因此停滯!
(00:52:22) 前往雲林麥寮高中演講,發現偏鄉移工、新住民與新二代的現況
(00:59:04) 結語
(節目總長 1:00:42)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亞洲 #東南亞 #越南 #胡志明市 #外派 #海外工作 #自助旅行 #越南旅遊 #越戰 #語言學習 #越南語 #移工 #新住民 #新二代
嘉義大學附近雞肉飯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3例境外移入與1例本土案例:確診機師未滿5歲兒染疫;病毒基因序列出爐,機師與諾富特飯店群聚確認相關,截至今日20人染疫、3人重症;確診者足跡更新,請民眾提高警覺】
華航貨機機師確診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事件,今(1日)又有新的發展:新增1例本土個案,是一名4歲多的小男童,他是4月26日確診的台灣30多歲機師 (案1102)的同住家人。
此外,負責華航貨機機師檢疫的桃園諾富特飯店,共有4名員工確診COVID-19。根據血清抗體結果,員工中僅最早於4月17日發病的飯店主管(案1120)抗體為陽性,而他的病毒基因序列,與部分住過防疫旅館的機師序列相同,皆為英國變種病毒株,顯示「機師與諾富特飯店員工,有相互傳染的事實」,而他與這些機師的發病時間相近,光從病毒基因序列中,也無法看出是機師傳給員工,還是員工傳染給機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經過一整天的詳細疫調後,也更新了諾富特飯店確診員工們的足跡,希望這段時間人在附近的民眾可以提高警覺,在5月12日之前,如果有任何身體不適的症狀,應該及早就醫採檢。
今日上午傳出,負責載送諾富特飯店員工前往集中檢疫所的司機發燒,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該名司機的病毒核酸PCR檢疫為陰性。當時一共撤離411人,一輛車至多載送15至18人,共有近30輛遊覽車協助載送,其他司機未傳出身體不適的狀況。
整起案件目前共有20人染疫:包括10名機師、6名機師家人、4名諾富特飯店員工確診。其中飯店主管(案1120)屬於最嚴重的個案,正在加護病房插管治療中,另有兩名機師(案1079、1122)也是歸類在嚴重肺炎重症。
■新增1例本土案例,為機師的家庭親密接觸者
今日新增的本土案例是一名台灣未滿5歲的小男童(案1133),近期沒有出國史。他是日前確診的30多歲機師(案1102)的同住家人。這名機師在4月6日到9日執勤到美國,返台後居家檢疫到14日,採檢為陰性;19日到22日再次執勤到美國,24日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25日進行期滿前採檢確診。
而小男童在25日被匡列為居家隔離對象,29日出現發燒症狀,就醫採檢確診,CT值18(CT值愈低,病毒量愈高)。他的家庭接觸者2人,將延長居家隔離日期到5月15日。
陳時中補充,這名機師過去都在諾富特飯店檢疫,但最後一次執勤因為飛航時程改變,沒有訂到飯店,因此改採居家檢疫。他的病毒基因序列也是英國變種病毒株,但是與飯店及其他機師的序列不同,因此指揮中心研判不是同一起事件。
■病毒基因序列結果證實,部分機師在飯店內染疫
今日指揮中心也公布機師與飯店主管(案1120)的病毒基因序列比對結果,結果發現,與先前住在旅館內的確診機師的基因序列相同,證實「機師與旅館人員有交互感染的情形」。
目前案1078、1079、1090(印尼籍機師兒子)、1091、1092、1120(飯店主管)的病毒基因序列都相同,4位機師除了案1091外,都住過諾富特飯店,而他們的發病日也與飯店主管接近。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針對病毒基因序列的結果表示,可以確認在旅館內有造成群聚感染,但沒辦法光從序列結果,看出到底是誰帶進病毒並傳播出去。他表示,飯店主管房務工作區域跟機師入住的房間有相互重疊,這名主管需要處理機師房客的臨時性需求、也須幫忙送餐,或檢疫旅客有身體異狀時必須帶他們去採檢,他與高風險的檢疫者也可能在走廊、電梯相遇,因此不僅是環境可能受到污染,人與人直接傳播的可能也無法排除,但到底如何接觸、怎麼傳染,都還有待釐清。
而是否會經由飯店的空調系統散播病毒?羅一鈞表示,這些確診機師的房間都沒有相鄰,而空調都各自獨立,因此專家研判不會是空調問題。
環境採檢部分,前日採檢了公共區域39處,昨日採樣了確診機師住過的房間共103處,陳時中表示全數為陰性,昨日又再採檢其他樓層的房間等共300處,結果尚未出來。
■專家:高風險者的親密接觸者染疫機率較高,應加強防疫警覺心
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北區指揮官、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黃玉成表示,此次諾富特飯店群聚事件,因為病毒的可傳染期太長,造成多人染疫。指揮中心已公布確診的相關足跡,讓民眾提高警覺,接下來就得觀察社區是否有出現個案。而自一年多來的防疫經驗來看,最容易被傳染的,仍是這些高風險者的親密接觸者,尤其是家人,因此需要加以提醒,隨時保持警戒。
而這次的20多名確診者中,就有3名確診者屬於重症案例,是否代表該病毒的毒性更強?黃玉成表示,這些確診的人數太少因此無法判斷,而這3名重症患者,如插管的重症主管,本身就有慢性疾病,具有高風險的因子;另一重症案1079機師是一名60多歲男性,年齡也較高,這些危險因子會造成確診者感染後較容易轉變成重症。
他表示,目前可以確認的是,英國變種病毒株的致病力確實較高,因此已變成目前全球最流行的強勢病毒株,英國、美國主要流行的病毒株也是這一株,但從國外的死亡率數字來看,並沒有明顯升高。
■為防社區感染風險,4月15至29日住過諾富特飯店房客將隔離14天,期滿後須採檢
而諾富特飯店在員工確診之前,也有不少一般旅客會入住。陳時中今表示從4月15日到29日,曾經住過諾富特飯店的房客將回溯追蹤隔離,皆須隔離14天,期滿時也要再採檢一次,以減少社區感染的風險。
今日也有傳出諾富特飯店並未遵照防疫旅館規定,房間有讓防疫旅客與一般旅客混住的情形,陳時中表示,會去追查狀況,若同一層樓有混住情形又沒有向中央報准會開罰。此外,4月29日起諾富特飯店清空後,民航局安排將執勤完畢入境的機師,入住其他的防疫旅館,但目前仍有外籍航空機師與國籍機師未分流的情形,莊人祥今表示,民航局與華航已有共識,接下來該旅館不會再收外籍機師,也會確實做好分流。
■採檢進度與確診者足跡更新
陳時中今宣佈了更詳細的疫調足跡,包括桃園中壢、嘉義阿里山、雲林北港朝天宮、台北車站機場捷運等地,提供民眾參考:
【案1127(飯店餐飲部員工)】
*4月27日
06:20-06:40 三明治先生(桃園市中壢區新中北路34巷9號)
16:50-18:00 等等法式甜點(桃園市中壢區環北路195號)
18:20-18:35 大潤發中壢店(桃園市中壢區中北路二段468號)
*4月28日
15:10-16:20 智能自助洗衣店(桃園市中壢區日新路1號)
16:30-17:20 小和屋食堂(桃園市中壢區實踐路102號)
【案1128(飯店房務部員工)】
*4月27日
12:50-13:05 市民公車GR線,菓林站到捷運坑口站(A11)
13:05-13:30 捷運坑口站(A11)到第二航廈站(A13)
13:30-14:00 第二航廈停留
14:00-14:20 捷運第二航廈站(A13)到機場旅館站(A14a)
*4月28日
09:00 就是漢堡早餐店(桃園市大園區森民路二段635號)
10:20-11:20 亞通703,菓林站到中壢火車站
11:50-13:00 海越生活館(桃園市中壢區新興路42之1號)
13:00-13:40 四海遊龍中壢店(桃園市中壢區中山路106號)
14:30 亞通703,中壢火車站到菓林站
【案1129(飯店房務部員工)】
*4月23日
13:00-13:40 大嘉義得火雞肉飯(嘉義縣中埔鄉12鄰12-3號)
15:10-15:40 阿里山小森林農園露營區
*4月24日
04:00-06:45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搭乘阿里山小火車看日出)
*4月25日
10:00-10:50 奮起湖老街
13:20-16:00 北港代天宮、朝天宮周邊,阿成熱炒、日香珍囍餅店、三代古味黑糖剉冰
*4月26日
06:55-07:50 機場捷運台北車站(A1)到機場旅館站(A14a)
17:40-17:55 機場捷運旅館站(A14a)到坑口站(A11)
其餘採檢情形:
*4月28日確診,曾前往百人舞廳的70多歲男性本土案例(案1112),指揮中心擴大採檢範圍到200人,結果183人陰性,其餘檢驗中;抗體則是196人陰性,其餘檢驗中。
*機師的抗體陽性家人,新北市學校接觸者採檢,198人中,195人陰性、其餘檢驗中;桃園市學校,94人中,93人陰性,其餘採檢中;抗體則是87人陰性,其餘檢驗中。
*諾富特飯店207名員工,4人確診,其餘陰性;抗體則只有主管(案1120)陽性,其他全數陰性,代表飯店自4月15日才開始有病毒風險。
*諾富特飯店的機組員採檢,117人全數陰性;抗體115人陰性,其餘檢驗中。
*華航全體1279名機組員採檢,現已採檢1198人,沒有新增確診,其餘尚未採檢的是還在執勤中的機師,或仍在居家檢疫中,待檢疫期滿才會採檢。
*案1129前往嘉義時,接觸4名中正大學師生、2名民宿夫妻,指揮中心匡列接觸者10人,其中6人陰性,其餘檢驗中。
■新增3例境外移入,自菲律賓、印尼入境
今日也新增3例境外移入個案,一名40多歲菲律賓籍男性漁工(案1130),4月16日來台工作,持有登機前3日病毒核酸PCR陰性報告,入境後到集中檢疫所進行檢疫,29日檢疫期滿前採檢確診,CT值34。他在檢疫期間沒有症狀,也沒有跟別人接觸,因此沒有匡列接觸者。
一名台灣40多歲男性(案1131)去(2020年)12月到印尼洽公,他在今年3月28日返台,持有登機前3日病毒核酸PCR陰性報告,4月12日檢疫期滿返家;因為預計再次出國,4月30日到醫院自費採檢,結果確診,CT值36。他在台期間沒有症狀,現已掌握接觸者4人,其中3人列居家隔離、1人自主健康管理。
最後是一名台灣40多歲男性(案1132),他在去(2020年)3月到菲律賓工作,在今年3月13日到19日間陸續出現喉嚨癢、發燒、畏寒等症狀,3月20日在當地確診,後於4月11、12日兩次採檢皆為陰性。他在4月15日返台,持有登機前3日病毒核酸PCR陰性報告,30日檢疫期滿前往醫院自費採檢確診,CT值33。他在台期間沒有症狀,檢疫期間也沒有跟別人接觸,因此沒有匡列接觸者。
(文/陳潔 ;攝影/中央社/施宗暉;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COVID19 #報導者 #防疫旅館 #感染 #疫調 #足跡 #機師 #群聚
嘉義大學附近雞肉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除了日曆,有些事會提醒我,一年已經過去。
第一件是萬維剛【菁英日課】,我連聽四年。第四季始於去年三月,我在公司附近公園散步聽發刊詞。前幾週結束,一年過去。
第二件是今天,我去微星上課。有些客戶一年一會。去年開課前一天,他們總經理發生意外,承辦的成大學妹提起,淚流滿面。一年過去。
想到的第三件事,是乾媽生日。
每年七月,我都會找一家五星級飯店,辦一桌為她慶生。1993年我出社會,在她家租屋,她一路照顧。
那年過年,我留在公司值班,她招呼我吃年夜飯。
我打電話回家給媽媽拜年,媽媽在電話裡對她說,不嫌棄,就收我當乾兒子。
一路緣分至今(半年後,母親就離世了。我常想當時她是不是意識到,沒法多照顧我,幫我找一位乾媽)。
開年來,有些實體課往後延,我上的課,以線上直播為主。
今天上課,狀態很不同,【人劍合一】的感覺強烈。
我一直都知道,很多禮物,是累積得來的。
今天在課堂上,講了一個新的比喻。
就是你從台北開車往南,開到新竹,就有最好吃的貢丸。
開到員林,就有最好吃的肉圓等著你。
嘉義有雞肉飯,開到台南,就有無數小吃美食......
那個禮物,你得到哪裡才能拿到。無法網購、foodpanda、ubereat。
講師,像一種點燈人,把人們的眼睛,點亮起來。
每天下課,看著年輕朋友,眼神帶著光走出教室,就會覺得有對得起這一天。
往下,卻想多留點時間,去學新東西:畫畫、攝影、音樂、做菜......
有幾個故事,想了很多年,一直沒寫完。
有種感覺,好像應該開始下一種新生活。
創作多一點,工作少一點。
上了一天課後的雜感,和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