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要當兵嗎?一個預官的反思與建議。
#女生應該當兵嗎? #我們真的要上戰場 ?
#不怕排長帶你們衝哎哎哎步槍兵人勒
好友台北市議員徐巧芯前天在節目上公開提到恢復徵兵制以及女生可服義務役,也引起和王浩宇議員之間的論戰,這是個很好的公共政策議題,事後和她及其他幾位朋友也對此有所討論。
身為剛教召回來、戰事發生時要帶著後備部隊衝第一線的步兵預官,也想藉這個機會談談實務面自己看到的問題,與提供改革解方的思考。
先講結論,我支持 #朝全徵兵制方向 去思考改革,為什麼?
落實全民國防、軍愛民民敬軍,也要民先懂軍啊。
➽
1⃣️ #徵兵募兵傻傻分不清楚?
首先,我國從過去到現在實行的兵制嚴格來講其實是「#徵募併行制」,國防部以前也發布過新聞稿澄清外界以為國軍要進入「全募兵制」的錯誤看法。實際上依照《兵役法》的相關規定,83年次以後出生役男仍依法服4個月常備兵役軍事訓練,也是屬於徵兵制義務役的一環。
上次推行的兵制改革主要是著眼於加強常備部隊的專業戰力(就不會一直在訓練新的一年兵時間到又退伍造成戰力青黃不接),因此常備部隊也走向全志願役、專業化的「募兵」方式來吸引專職當兵的人,只能說這些都是在「#徵募併行制」的框架內所做的調整。
但巧芯所提到的「徵兵制」就稍微不太一樣了。
嚴格來說,男女都要當兵屬於「#全徵兵制」,就是除了專業職業當兵的人以外,所有國民不分性別都要服兵役的義務役,並接受長期(1-3年)的軍事訓練,除了貫徹全民國防的精神戰力,也是實務上讓「國防軍事」落實到全民的生活中。舉例來說,以色列🇮🇱、挪威🇳🇴等國家是實行「全民皆兵」,男女都要服義務兵役,而且是偏向軍事的,#女生也要拿槍打仗。
以色列大家可能比較熟悉是因為它強敵環伺、屢戰屢勝的關係(還有IG上很多...以色列女大兵?),挪威在2013年國會投票通過時除了防範俄羅斯以外,有一個很大的目的是 #推動真正的男女平權,也使得挪威成為第一個強制兩性服役的歐洲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國家。瑞典🇸🇪也在2017年宣布恢復徵兵制,且徵兵不分男女,理由同樣包括 #促進軍中性別平等。
其他實行義務徵兵制且強度比較高的國家包括南韓、瑞士、新加坡、越南、泰國(抽籤徵兵)等等,役期從一年、一年半到兩年不等。就連法國都在去年重啟兩階段的徵兵制(但內容多樣包括社工服務等)。以色列則是男生3年,女生2年,超硬。(不過以色列今年七月才剛正式宣佈男性役期從32個月調降到30個月,女性一樣24個月,許多軍方將領反對認為會造成人力短缺)
美國🇺🇸歷史上一向是承平時期採取募兵制,戰時改為徵兵制。不過,韓戰結束至北部灣事件,兵役登記系統繼續徵兵,1954至1964每年大概140,000連冷戰平時美國還是有繼續徵兵的動作。(感謝 #方恩格 提供補充)而美軍徵兵的對象男女不拘,不過目前還有少數戰鬥工作不對女性開放。
有很多的聲音認為台灣的兵役與後備制度應該改革,要改什麼?
➽
2⃣️ #後備現在是什麼狀況啊喂
台灣社會對於國軍的看法以及在陸軍當中服役的經驗觀感網路上很多,這裡就先不展開。
美國人其實近年來講了很多次認為國軍後備戰力不足、應該改革的情況,請自己參閱(bit.ly/3ieOUU2),儘管美國人有他們自己的國家利益考量,但內容很多地方我認為是值得參考的。
(之前寫《中共攻台大解密》而在台灣有一定知名度的美國軍事智庫研究員易思安 Ian Easton曾經在蘭德撰文寫過〈Transformation of Taiwan's Reserve Force〉,有興趣的可以參考,bit.ly/3l0xRGO)
近期的《新新聞》也出了一篇專門談後備制度改革,大家可以先看看(bit.ly/2SmeFr7),包括國防部長最近說後備要優先召集一年義務役....但這群人數量已經從69萬人下降至47萬人,軍事訓練役則將逐年成長,到民國115年(2026)就會消失,接下來還有少子化的問題,如何保持後備戰力?後備戰力又有無必要?
政府看起來現在在做行政制度調整的準備,要加大投入資源跟提升後備位階,但對我一個第一線的排長來說,重視的還是實際訓練內容以及士兵的戰鬥認知有沒有跟上。
先講一下自己的體驗。
以前大家普遍認為回去教育召集就是重溫「陰間」生活、上課很涼等等,甚至很多人一接到教召令就買機票出國或是跟公司報出差來逃避⋯⋯個人非常反對這種作法,不只愛不愛國的問題,而是這會傷害台灣整體的軍心士氣與實際戰力,近年國防部有對此作出一些改革來限制,很棒。
平均來說現在是退伍後八年內會召集至少兩次,每次一週(軍士官七天、士兵五天),而我這次回去已經很充分感覺到跟以前不一樣,實戰科目很多,滿滿的行軍、操課與打靶,沒有什麼休息時間。不只是帶隊的義務役軍士官,接訓協訓的志願役軍士官也非常辛苦(感謝他們為國辛勞)(敬禮)。坦白說,確實讓我感覺到兩岸情勢是真的緊張,為什麼?
中華民國在台灣目前是一個 #海島國家 的狀態,過去到現在的防衛指導主要都是「嚇阻+殲敵於海上&灘岸」,很多聲音都認為「加強海空軍實力就好,一旦海空軍打光讓老共上岸就完蛋了,也沒什麼好守的;而過去大陸軍主義在新的情勢下也應該被揚棄⋯⋯」
這些說法都不是沒有道理,也因此台灣的海空軍無論在裝備、素質以及國際交流等層面確實都是很優質的,陸軍尤其是一般部隊普遍就稍微辛苦一點。但近期兩岸緊張對峙的情況以及當時在部隊裡接收到的一些資訊跟訓練內容,其實都讓我感覺得到國防部確實有認真陸戰的心理與實際準備。國軍當然也不是笨蛋,五六年前服役時陸軍訓練的科目主流就是城鎮戰為主了,但一直沒有引起社會的重視。
除了大家都認為戰爭似乎很遙遠以外,沒有全民皆兵也導致軍民分家,人民不關心軍務,如何熟悉與落實全民國防?陸軍才是跟廣大民眾比較相關、也是更值得我們關注的。
➽
因為不能詳述後備的真實狀況以免洩露軍機,直接講小結:
a.#戰時接到動員令要不要裝死?
我和同為預官排長的朋友都會建議你最好要出現才比較可能活下去,不要以為躲在家裡會很爽。
戰時一切軍管,躲在家裡等被炸/等投降不一定比較好,更不用提被憲兵or警察抓走軍法審判以及失去反抗的機會。
雖然也有論點認為不要拿槍以免在戰時被當成軍事人員攻擊,但我個人是反對甚至有點鄙視這樣的看法,命運要自己掌握,槍在手比任人宰割好。
b.#後備部隊戰力如何?
身為要帶兵的軍官....坦白說,後備部隊扣除志願役幹部以外,整體戰力的訓練還有不小的加強空間。其實就我的感受,如果是在被入侵而被迫要防守的情況下,我所在的部隊 #戰鬥意志都還算堅定,但技術的部分,主要還是訓練時間太短以及間隔太長,所以不夠熟悉戰鬥技巧與進入那個「知道自己現在是要上戰場的戰士」的狀況,這也是國防部從去年底開始就加強教召訓練內容的原因,現在已經沒有什麼「血濺車籠埔、魂斷金六結、歡樂斗煥坪」這種事,基本上到哪裡都是一個 #血濺魂斷 的狀態,後備的實力有在增強,這一點要再次給國防部與基層幹部們掌聲。
c.#後備部隊的任務?
其實有同樣是後備部隊的一些預官、士兵有在網路上講他們接收到的大致任務內容,我覺得國防部可能要好好巡邏一下。但是就內容而論,本質上就是兩個字「守土」(少部分會有別的任務),而目前的後備部隊如果要按時完成這些任務,我認為訓練跟準備是稍嫌不足的(主要是戰鬥,其他還好),從動員、集結、整隊、領裝、動員、了解任務到實踐任務內容,特別是任務性質的關係可能會影響到部隊的信心,那平時的戰鬥意志培訓、尤其是作為底氣的戰技訓練就很重要,才能在戰時發揮戰術價值,不是單純上去當砲灰。
昨日也看到新聞國防部長表示已經研擬改革方案,將加強召訓天數與頻率,這是對的方向,但我更期待訓練科目內容能否更靈活、符合現實。
之後的訓練建議科目上還是要變成「#任務導向」,而不是為教召而教召、科目本身強度變強而已。戰場的經營、熟悉以及實地跑一遍大地,都有助於戰時真正要上場時的信心、存活率與任務成功率。
➽
3⃣️ #台灣兵役制度該怎麼改
a.#心態與內容:
我覺得在討論這件事情的時候,大家常常把「當兵」這個詞窄化為「#拿槍上戰場」,也因此一談到「女生要當兵」就引起很多爭議,但其實軍隊有非常多其他事情可以做,幾乎也涵蓋社會上大部分職業(也因此就沒有所謂女性不適合當兵的問題,女性在許多事情上可以比男性做得要好)。
有興趣的人看看這篇《美華軍語辭典》(bit.ly/33c6ELq)提及的職業及術語就可以知道軍隊任務涵蓋的內容有多廣。
以色列新創科技產業如此成功,正是因為軍隊根本就是他們的先進職訓所,一退伍就創業搞網路公司研發軍事用軟體與無人機的比比皆是,畢竟科技進步的動力往往來自於軍事發展,網際網路(internet)也是冷戰時期從美國國防部的內部軍網演化而來。
而美軍退伍後除了聯邦政府的福利cover與各種社會職涯的申請優惠以外(比如免費或減免大部分學費上大學),大多也不怕依照他們在部隊的專長找不到工作,這是國軍已經有在模仿但需要更深化改革的重點。
簡單說,台灣社會要先改變「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以及「當兵就是打仗、開槍」的心態,才會覺得當兵是一件普遍可以接受甚至對職涯有幫助的事情。
舉個簡單的例子,台灣普遍都認為學歷史好像很沒用。但在國外很多部隊或美軍來說,讀歷史可以去做戰史研究、情報分析、聯絡官甚至協助寫作戰規劃,搞得不錯的還給你獎學金進修以後到陸海空軍軍官學校教戰史、教軍事策略。
學工程和化學的除了搞爆破玩炸藥,更可能要懂如何蓋房子,因為你要知道如何用最少的炸藥摧毀最多的房屋結構,退伍以後去當工程師、當建商或是教化學當絕命毒師(?)都可以。
並不只是大家都要當兵或懂開槍而已,
這才是「#全民皆兵」、「#寓兵於民」的最高境界。
➽
b.#役期與內容:
有鄉民在PTT上分享「外國有強大外敵鄰近的國家」的兵役役期(bit.ly/3cEyX8i),相對來說台灣現在四個月的軍訓役是真的很短,而且完全不構成戰力,下部隊基本上只是搞事而已。除了適當延長役期以外(我個人認為起碼還是要恢復到一年),也有很多聲音強調重點不是役期的長短,而是訓練內容應該要朝實戰化來做改變,不應該還在用美軍二戰前後的單戰(單兵戰鬥教練),喊些脫離時空背景又實用性低的口號。這一點已經非常多人都公開提過了。
(這邊有篇美軍退役士官Allen Lin對國軍新兵訓練的單兵戰鬥教練評論,http://xn--bit-9u3ey63rpnc20p93e.ly/2G09quB)
某種程度上我同意這樣的看法,畢竟這些東西雖然對進入戰場狀況有點幫助(主要是活用聯絡手勢之類的),但到了真實戰場地形上其實很難應用,還不如好好訓練基本體能和移動中射擊、經營與自己後備部隊相關的戰場場地,了解哪裡有加油站、哪裡有軍營、哪裡有重要機關、不同類型道路移動方式到時怎麼處理?怎麼跟上級單位聯絡?停電了大家到時候聯絡方式備案為何?會用無線電的人有多少?知道不要亂開無線電免得被敵軍鎖定的人有多少?
我想,這些東西可能有許多後備軍士官並不清楚,但對一個排長來說,了解這些資訊遠比背單戰重要太多。各位士兵也不希望帶你打仗的排長一問三不知吧。上戰場,最重要的不只是完成任務,還有負責任地帶大家活下來啊。
此外,假日開放軍營靶場讓民眾體驗電子或實際打靶、廣推生存遊戲活動甚至編組民兵團都是實際可行、民間軍武圈也有能量可以培養並支撐起來的東西。把生存遊戲或打靶當成一種全民運動來推廣,#把國防生活化,可能比精進教召內容的成效更大。
➽
c.#軍事訓練交流
這個東西有點敏感,包括美軍在台小規模協訓的狀況最近雖然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喂),而實務上這個想法應該會因為觸碰到中國大陸甚至美方的外交政策底線而無法很快實行⋯⋯
不過以前在某地實習的時候,曾寫過一篇報告談國軍可思考仿照新加坡來台灣的「星光計畫」一樣,將不只是精英部隊,而是成建制擴大將一般志願役甚至未來全徵兵義務役的軍士官兵都有機會到國外盟國輪訓半年到一年,除了可以獲得接近實戰的訓練經驗外,更可加強語言能力,藉此吸引有志從軍的年輕人與優秀人才。
如果加入國軍不只是掃地出公差搬庫房,而是可以學得實際戰鬥能力與可應用的外語能力,國家還付你薪水,誰不搶著要?
但這個政策顯然會因為其他因素而暫時無法實行,只能等待時機成熟了。
#題外話,有看到媒體報導政府明年將派3員到以色列考察後備動員制度(bit.ly/34bwfTR),我猜應該就是要成立全動署的那幾位長官(?),但真心建議如果政府可以的話,希望多派幾位員額且包括基層幹部,才能廣泛收納基層真實狀況與意見並根據這些意見來吸收以色列的制度哪些是可以照搬回來、哪些是需要調整才能適應我國後備制度的。
另外也懇請注意不要只學到器物制度沒有學到理念,畢竟以色列面對的狀況跟我國不同,多去理解他們的宗教、文化、建國歷史、制度淵源,才能真正理解以色列軍隊的建軍思想以及他們之所以強大的原因。
➽
4⃣️#女生可以做什麼🙋?
國高中上軍訓課的時候,女同學大多要了解與學習的是護理與急救方面的知識,但也有國防教育知識以及高中畢業前會有打靶的體驗,但就僅止於此了。如果未來女生也要服兵役或類似替代役的軍事役別,現在比較常見的建議包括服半年到一年的軍事/社會役,學習包括醫療衛生、戰場救護、後勤經理、通信、電子、情報等在內比較不需要用到太多體力的任務。
不過,也有對於男女一視同仁朝 #以色列化 的想法,除了訓練成步槍兵外、戰車/機駕駛、醫護兵、狙擊手與觀測手等戰鬥兵科可能也相對適合女性。
我覺得以台灣目前的社會情況暫時應該很困難,民眾大概沒辦法接受這麼劇烈的轉變,以及軍方對於這方面的硬體、軟體與制度上的準備也還嚴重不足。近年敵情升高,也許台灣社會開始願意思考這件事,如果真的要推動,現在就必須開始認真討論。
美軍近年的女性比率約是15%,國軍呢?也是14-15%。根據媒體報導:「早期女軍人多半限於『辦公室單位』任職,近年愈來愈多職缺開放給女性。例如,陸官畢業的女生,原本在戰鬥兵種(步兵、砲兵、裝甲)中只能選砲兵,否則就要選化學、通信、工兵等支援兵種;如今各兵種都已開放,連戰車乘員都已出現女性。以往女性飛官多限於駕駛運輸機、直升機,近年起也開始加入戰機單位。」
(本段節錄自 程嘉文,〈國軍女官兵人數 突破2萬大關〉,《聯合報》,20180405。)
所以整體來說是朝一個女性越來越多也撤除差別待遇的方向走,我認為這也才是一個健康、正常的發展,無論對戰力、士氣、促進女權與性別平等來說都是好事。
➽
➽
➽
以上,已經太長了,就先寫到這裡為止。盡量用很淺顯直白的方式去談我自己對這些議題的看法,還有許多細節未竟,希望可以有更多人一起關心國防議題的改革。而兵役制度,除了能夠達到國防的目標,更應該注重給予軍人應有的待遇、尊嚴和榮譽,否則即便募兵,能夠吸引優秀的人才投軍嗎?拼招募的績效數字是如何來的,基層心知肚明。
如同一同討論的友人所說,「可以的話當然是以募兵的精銳為主力培養對象,但重點在於讓不打仗的(台灣這點與美國不同),人一樣可以得到尊重、榮譽以及好的待遇,培養全民國防的精神與意志。」但很矛盾地,如果不讓全民都感受到當軍人的辛苦與風險,前述的想法也很難被推動。
自己是軍人家庭出身,也因此當兵時決定考預官盡一份心力。無論你的國家認同為何、是哪幾個字,這無關「政治」,是有關於 #我們能否繼續保衛我們生活的方式。
沒有人會故意希望打仗,除了少數可以因此得利的人。一直煽風點火的人,真的要好好看看他們究竟是站在哪一邊。那要探討這件事,就該務實一點檢視現況、理性討論解方,希望有更多人一起討論與支持國軍的改革,而不是單純爭吵、嘲笑誰是什麼役,要不要上戰場、愛不愛國而已。
畢竟一個以不當兵為榮的國家,大概很難不被滅亡。
如果這幾年要打仗,就是我們這一代要上戰場。台灣不是靠口水就能保衛,希望那些叫囂戰爭卻又不願當兵、不願付出的人可以知道這一點。
#支持中華民國國軍 🇹🇼
#預官102之2梯機械化步兵少尉排長報到
(影片與留言處圖片為本人2019年3月參訪以色列看到的情景,女生要拿槍當兵,也可以當得很好,還有戰場被擊毀的戰車殘骸、戰爭下的青年塗鴉訴說對戰爭的厭惡與無力感的遺跡,這一切都值得我們深思。)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北京天壇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是明清兩朝帝王祭天、祈穀和祈雨的場所。是現存中國古代規模最大、倫理等級最高的祭祀建築群。1961年,天壇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8年,「北京皇家祭壇—天壇」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北京天壇最初為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城形制而建...
器物制度理念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玫瑰與血 ◎Antonio Antonio
1.
魔術師從手帕裡變出一朵玫瑰
這個遊戲裏的血和愛都讓你不舒服
賭輸的撲克牌能否贏回來
穿著性感的女荷官正催你下注
周遭陌生臉孔,陷入流沙
你驚悚,瀰漫未曾有過的恐慌
你想去附近墳墓獻花
魔術師還有一頂黑色大禮帽
你會在哪裡被擊倒?
誰的臉又會從彈簧沙門後探出頭來
説:把車子直接撞在電線桿上真該死
真該死,魔術師從手帕裡變出一朵玫瑰花
2.
明天你必需到庭上呈訴,馬車在街上狂奔,散落的金錢究竟都到哪裡去了。
蘇格蘭場的警桿一捧打在肩上
沒學會逃脫大師的技法
你在自己的馬戲裡翻滾
這城市醒來太早
這城市睡著太晚
牆壁塗鴉裡畫的騎馬軍官掏出短銃
轉身瞄準地道另一端,擊斃
流浪漢遺留的藏身睡具。
西敏寺響起一唱一答的詩班:
那最深的惡是你的旨意嗎?
3.
遠處燈塔上傳來的亮光像封信
沒有方向蠕動著看不懂的字句
綠色甲蟲在糞土中尋找重生,爬過
死亡的白鴿
蝴蝶停在骷髏頭上,陽光漲開紅點粉翅
你張開雙手蒼白得像隻未蛻化的蛾
夢的深層是貪婪的父親和虛榮鬱躁的母親
他們必定疏散了整個樓層的客人
理由是水管漏水或空調故障之類
旅館主事領著檢察官進來
說:真悲哀呀,這樣死去
真悲哀,魔術師從手帕裡變出一朵玫瑰花
-
◎作者簡介
Antonio Antonio,本名黃重佑。半退休牙醫師,老人,兒女獨立後突然想寫詩;本只想淺嚐即止的時間之書,不料卻一飲而盡,用湖水沾筆的,洛陽橋醉臥不第書生。
-
◎小編宇軒賞析
小編在讀這首詩時,不得不佩服詩人憑空建構出調性如此統一、令人神往的世界觀。
詩行間的邏輯非常跳躍,卻又能夠接續並開啟更多可能,所以需要不斷不斷地反覆咀嚼。以「魔術師還有一頂黑色大禮帽/你會在哪裡被擊倒?」為例,魔術師本是給出觀眾驚喜的,為何會「擊倒自己」?若單讀這兩句,即可以發現詩人給予了讀者非常有趣的解讀空間;在解讀之外,不顯刻意的押韻與詞彙迴返複沓的音樂性,是全詩異國情調之外的亮點,在形式與內容結合的完整度上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
在「牆壁塗鴉裡畫的騎馬軍官掏出短銃/轉身瞄準地道另一端,擊斃/流浪漢遺留的藏身睡具。」一節中,詩人透過超現實的狂想嫻熟而精準地表現出巨大的張力,短短三行即呈現出艾德.席恩提出之文化三層次的衝突:器物(短銃與睡具)、制度(軍官階級與底層流浪漢)與理念(攸關生死的擊斃與放棄的遺留),同時營造出文字背後寬廣的時間與空間,非常精彩。
全詩以三組組詩的形式呈現,既可以分開閱讀,也能夠延續情境,間接寫出了人與人互動的微妙關係。詩人以人滿為患的城市作為貫串全詩的場景,其中所發生的種種故事就像是一場場牌局,我們將人生攤在彼此眼中下注——不到最後一刻,誰也無法知道這次的賭局是「交出」還是「交換」。
當魔術開始,魔術師從手帕裡變出了一朵玫瑰花。他也只能變出玫瑰花,好像再也沒有什麼能夠期待的了。詩中的心境情緒大多不直述,而是由動作或想法來進行象徵的連結,比如「你想去附近墳墓獻花」、「你在自己的馬戲團翻滾」,讀者因而能夠從一層層的解讀中,拆解出背後更深層的意涵。
三組詩的結尾皆收束得宜,不會因為魔幻而廣大的想像而拉不回來,在詩行的書寫上也非常率真,不會因為詞藻而影響搭建出的情節。究竟詩中的「賭」還能夠驚心動魄至什麼地步?詩中的悲哀能夠多麼深刻?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解讀!
-
美術編輯:@arteditor053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玫瑰 #血 #Antonio_Antonio #讀者詩選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8/antonio-antonio.html
器物制度理念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安全感 ◎喵球
我開始穿黃色鞋子了
合成皮
走在夜市裡
沒有腳步聲
也很響亮
香腸阿伯停止了骰子
挑衣服的人停止了伴侶
逃跑的攤販停止了
開罰單的鴿子
走過來 但跟不上我
我穿得比他們都少
比他們都輕
我從雅典回來
襪子 是綠色的
我是走路去的
衣物與肉體慢慢風化
最後 沒穿鞋不能進圖書館大廳
我開始穿黃色鞋子了
當然我已經不再難過了
我有一襲袍子
不再難過你總是忘記
帶土產給我
你從挪威回來
帶給我一頭電氣鼠玩偶
唯一一次 中國製
那時我正在蓋希文的狂想中
脫衣服
我正在 走路
你看著我的屁股
--
◎作者簡介
喵球,1982年生,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畢業,曾出版詩集《要不我不要》、《羊駝的口水》、《手稿》等。雖然好像是一直有在寫的詩人,但被想起的時候總因身為廚師。從「跨界」變成「斜槓」再到以上兩個詞都不新鮮了,喵球依然如此,這就是喵球的生存之道喔。最近的人生瓶頸是腸粉,人生不如一條漂亮的腸粉。
(取自鏡文化網站)
--
◎小編林宇軒賞析
〈不安全感〉一詩收錄於喵球的詩集《要不我不要》中。文學作品所書寫的主題會因為相異的時空背景而有不一樣的方向,這種現象肇因於社會與個人的不可分割性。《要不我不要》從書名開始,就已經表現出了自我在面對社會時的一種立場,在詩作中有許多線索更可以和這種態度相呼應。在喵球的詩中,「自我」和「社會」的關係為何?兩者之間的火花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人類文明的發展包含器物、制度與理念層次的變遷,我們可以發現喵球在整首詩的設計都著重在「表象」的描寫,僅有「當然我已經不再難過了」一句為主觀的情緒抒發,營造出整首詩在社會與自我的對比下,一種更為冷峻的氛圍。雖然周遭是人山人海的夜市,但「我」卻非常地感到不安,好像周圍的一切都正注視著我。這時的我是赤裸的、沒有遮蔽與偽裝的,展現出(或者被迫展現出)最真實的自我,卻反而受到異樣的目光,讓人們在進行一切的活動時,必須表現出「社會化」的行為,這是多麼虛偽但難以撼動與挑戰的文化。
全詩分為兩節,第一句都是以第一人稱「我…了」形式的敘事句書寫,透過相似的語法各自往下接續相異的書寫面向。整首詩的書寫策略是從小(我、夜市)到大(世界),最後再收束回小(我的屁股)的;第一節的「開始」和第二節的「已經」更直截了當地告訴讀者我的不定性——「我正在變動」。這裡的變動並不是二元對立的,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心理活動與認同在現代都市的文化中,只會透過我們的行為去呈現出來,進而被他人所感知到。也因此,這種「資訊不對稱」形成的不了解,就是「我正在變動」、形成我「不安全感」的主要原因。
從詩句中可以觀察出詩中的「我」對自我的認知非常清楚深刻,無論是心理精神層面的我(「沒有腳步聲/也很響亮」)或者是具體物象的我(「我穿得比他們都少/比他們都輕」),都呈現出獨樹一幟的特色。然而這樣的自我在號稱多元與包容的文明中,卻是不被允許存在的,這種社會的潛規則驅使我的狂想和承載狂想的一切存在受到一定的壓力(「衣物與肉體慢慢風化」),最後逐漸消失在文化的主流中。不過可以觀察到的是,詩中的我仍然繼續保有「我」的主體性,在詩的最後寫道:「我正在 走路/你看著我的屁股」表現出自己狂想的延續,我是不可能知道你有沒有在看我的屁股的,畢竟「我」的身體不是任明信的〈後視〉一樣有裝後照鏡。(延伸閱讀: reurl.cc/7X0vKy )
小編在讀這首詩時,第一個感受是對「黃色鞋子」的疑惑。為什麼是黃色?黃色在文學與文化中,大多象徵著希望、光明等正面的顏色。隨著社會發展,雖然人們的視野越來越多元開放;加上國際化與科技的革新讓原本距離遙遠的地理環境如今形成了關係緊密連結的「地球村」,但這些改變對於個體的獨特性是不友善的——在這些大環境的變革之下,個人的情感就實質上成為了大量資訊快速流動後剩下的產物——特別是負面的情緒,在主張快樂、正向的世界與文化之下時常是不被接受的。也因此,在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往往選擇戴上一層面具,在社會舞台上演繹自己「被認為應該要演繹」的角色,進而被自己的生活給緩慢異化。
雖然扮演著社會角色,但詩中的我並未「迎合」社會,反而更企圖「對抗」這個社會,在社會舞台上保持原有的自我,使得社會舞台的界限消失。在整首詩的結尾時,我仍然進行著自己的狂想,這也是我們在閱讀時所感受到呼應詩題的「不安全感」的原因之一(我正在變動!我正在變動!);另一方面,詩中句與句之間的關聯性也是讀者在進行閱讀體驗時,能夠同步產生這種懷疑、不確定感受的原因。因為喵球安排這些跳躍的情節,留給了讀者較多的解讀空間去自行想像,透過前後的聯想與整體的世界觀建構,讓這首詩能夠發自內心、形式結合內容地呈現出「不安全感」,也因此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去進行理解。
因為有了背後的文化背景,讀者得以藉由詩中的象徵、遊戲性、語言、根源與歸屬的表現來與喵球的詩進行互動,進而與喵球所設計的的自我進行互動。喵球在莊東橋《我不懼怕突如的愛》詩集的序中主張:「所謂合宜,就是你可以選擇要不要知道。」而在喵球自己的詩中也同樣給予了很多選擇:你可以入世地去了解這個光明社會背後的故事,當然也能繼續當個無聊的人忽略這一切。無論你的答案是何者,喵球仍然會繼續走,你就繼續看著他的屁股吧。
--
美術編輯:林宇軒
圖片來源:unsplash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喵球 #要不我不要 #不安全感 #黃色鞋子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5/blog-post_6.html
器物制度理念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北京天壇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是明清兩朝帝王祭天、祈穀和祈雨的場所。是現存中國古代規模最大、倫理等級最高的祭祀建築群。1961年,天壇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8年,「北京皇家祭壇—天壇」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北京天壇最初為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城形制而建的天地壇,嘉靖九年(1530年)實行四郊分祀制度後,在北郊覓地另建地壇,原天地壇則專事祭天、祈穀和祈雨,並改名為天壇。歷史上共有二十二位皇帝先後在此舉行過六百五十四次祭天盛典。第九屆天壇文化周祭天儀仗和祭天樂舞表演依照清乾隆十三年的《大駕鹵簿圖》和古代舞譜的記載,藝術地再現中國古代祭天情景。祭天禮儀體現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觀,表達了人與自然、社會和諧共處的理念,寄託了人們祈福美好的願望,皇帝祭天時使用的依仗等級最高規模最大,被稱為大駕鹵薄。大駕鹵薄陣容龐大,色彩斑斕彰顯國家威嚴,表達對上天的敬仰。祭天禮儀表演,由260名演員組成的祭天儀仗隊伍從齋宮出發,一路行進到祈年殿南磚門後結束表演。行進中將展示靜鞭、罡筒、笛簫、幡幢、刀槍劍戟、旗羅傘蓋、金八件等儀仗器物,表現出皇帝、百官、八旗武士、內廷侍從等歷史人物形態,通過候駕、行進、靜鞭、迎駕等環節展現清朝皇帝到天壇舉行祭天大典的盛大場面。祭天樂舞表演在天壇祈年殿院內進行。由128名樂舞生通過武功舞和文德舞,表現文治武功、天下太平的寓意。“皇帝”扮演者在歌聲舞影中向上天敬酒致意,表達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祝福。天壇祭天樂舞由“初獻”“亞獻”“終獻”三部分組成。為了讓表演更具真實感和觀賞性,今年的祭天儀仗表演增加了大臣撞肩禮和跪拜迎駕表演,在祭天樂舞表演前還增加了大臣禮儀表演,並對武士佇列表演進行了重新編排。祭天樂舞表演,每天上午和下午將各舉行兩場,屆時遊客可以親身體驗古代皇帝的宏大震撼場景。春節期間,中外遊客還可以聆聽昔日皇家的天籟之音。清代皇家禮樂學府 —天壇神樂署,是教習禮樂的場所,而今天的天壇神樂署是中國唯一傳承和演奏中和韶樂的地方。祭天禮樂演出繼承了中國古樂表演中歌、樂、舞相得益彰的手法,音樂、舞蹈、歌唱、吟誦等多種藝術樣式珠聯璧合,古風今韻相結合,準確完美地表達了中國禮樂文化精髓,為中外遊客送上一道音樂盛宴,感受到傳統禮樂文化的魅力。另據瞭解,天壇文化周期間,天壇公園還將舉行新東城成立以來首次非遺展,展覽將在北天門內文化長廊舉行,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東城區64相國家和市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包括天壇神樂署中和韻樂,在天壇內各個景點還設有祭天系列展覽供遊客參觀加深對天壇歷史文化的瞭解。
器物制度理念 在 公民叮:四分半鐘看完國中會考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型分鄉村都市社區參與社區總體營造個人進入社會要靠社會化有各種互動有規範要遵守加入團體幫助你融入社會職業、政治、社會文化層次 器物制度理念 和 ... ... <看更多>
器物制度理念 在 總是讓人放不下心;就算放手讓孩子自由發展,又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文化有「器物、制度、理念」三大層次。 器物與經濟條件相聯,配合科技的進步,提升生活的水平。 ... 理念是指理想與觀念,由文學、藝術、宗教、哲學來保存及發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