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元講古:
遠古時代稱呼首領,最早叫『氏』或『后』,不叫『帝』、『皇』、『王』,『三皇五帝』是後世追加的尊稱。
炎帝姜烈山,稱作「伊耆氏」、「烈山氏」、「神農氏」。炎帝是後世取的。
黃帝姬軒轅稱作「公孫氏」、「軒轅氏」、「有熊氏」。黃帝也是後世取的。
帝顓頊,即姬顓頊,稱作「高陽氏」,帝顓頊是後代取的。
帝嚳,即姬俊,稱作「高辛氏」,帝嚳也是後代取的。
堯帝伊放勳,稱作「陶唐氏」
舜帝姚重華,稱作「有虞氏」
禹帝姒文命,稱作「有萬氏」,只當了8年部落共主,就傳位給兒子姒啟。
五帝時代的首領,談不上有帝王的權威,只是部落氏族的共主,故稱「氏」。
大禹的兒子姒啟擊敗大禹原本打算禪讓傳位的「贏伯翳」,又名「贏伯益」,簡稱「益」,就是秦始皇嬴政的遠祖。
姒啟建立世襲的「夏」朝,自稱「后」,當時稱「后」,就是國王,不是後世的女生「皇后」或「王后」的意思。因此,大禹一系的部族,又稱「夏后氏」,大禹又被稱「夏后禹」,姒啟就稱「夏后啟」,漸漸的其子孫常以「夏」為姓,少用「姒」為姓。
夏朝最後ㄧ個亡國的混帳國王,叫姒履癸,就是中國第一個暴君「夏桀」或「夏后癸」。他被商湯所滅,後世有「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的說法。
從夏朝到商朝,封建部落漸漸形成封建王國,最高首領的稱呼,就從「氏」到「后」,再從「后」到「王」。可是「氏」和「后」到了後代又變成女人專用的稱號。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