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特別企劃__#嘻哈舞蹈。#下文刊載於par表演藝術誌2012三月號雜誌】
.
若本文有未詳載之處,請搭配本影音補充服用🤙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mORI6Fuqpg
.
😎關於嘻哈音樂――#美、#法、#台灣的嘻哈演進步伐
.
文字/#茱力(Julie& black music lovers】部落格與各平台 #唯一 經營與內容製作者,但沒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是無法走這麼遠的,先謝謝所有讓這些內容先成為現實的每個妳和你^U^)
.
嘻哈音樂誕生於一九七○年代美國的紐約南布朗克斯區(South Bronx)。由於社會貧富差距多大、資源分配不均,造成紐約社會底層組織幫派自保,卻也帶來了契機。一九七二年前後流行著一種融合Disco、Rock、Soul、Funk、Jazz的多元未知樂風,此樂風有部份元素來自非洲樂與非裔美人口語特色,漸漸在多個樂種的交互薰陶下成型。它具有多數黑人音樂(black music)的特色——強調節奏感、創造性、偏好複雜音調轉換、情緒濃郁而凝聚、並崇尚即興創作技巧。
.
七二年前後,雅買加的派對DJ好手「酷哈洛克」Kool Herc來到紐約街頭、開始大量使用這類曲風辦出許多口耳相傳的派對,這個音樂品種便有了新名字――Hip Hop,源自於七○年代街頭派對主持人帶動氣氛的術語,也曾被視為幫派祖魯國(Zulu Nation)的黑話。原本Hip Hop一詞只存於紐約幫派之間,直到祖魯國的創始者之一「非洲邦巴塔」Bambaataa(別名Afrika Bambaataa Aasim)於八九年在公眾媒體上提出,Hip Hop這個名詞才廣為流傳。
.
從音樂開始的街頭文化
Hip Hop最早出現的DJ元素,來自於1970年初的Disco風潮,DJ技術則由「非洲邦巴塔」與同時期的DJ「酷哈洛克」一同傳播帶起。當時的幫派為了播歌,把擴大機和線材接到公園的燈柱,利用在地資源進行播音系統,酷哈洛克也靠類似方法建立一套派對的音效系統,邦巴塔則把這個概念用在街區派對(block party)上,並結合音樂、舞蹈和塗鴉藝術,讓各類表演者有宣揚自我理念的機會與場所。當時的DJ已懂得剪接黑膠、自行混音串連樂曲,並營造出屬於自己的播歌品味。七八年前後由Theodore(別名Grand Wizard Theodore)研發出刮盤(Scratching)這種破碎高速感音效,也讓這種技術也成為一種DJ炫技。
七二年前後,兩大街頭DJ 邦巴塔與酷哈克分別都以舉辦街頭派對聞名,但派對上播放的曲目以Funk、Disco、Jazz為主,真正純熟的嘻哈樂風尚未誕生,而在曲目之間與曲目的休息時間(俗稱「Break」),則會有主持人(MC, Microphone Controller /Master of Ceremonies)出來表演「說唱」帶動氣氛,漸漸發展成日後的饒舌樂(rap),而在這種休息時間所表演的特殊街頭舞蹈,又為Break Dance,也就是日後嘻哈的另一元素「街舞」,並營塑出不同的街舞表演者(B Boy)文化。
.
承上段,饒舌樂(Rap)是源自於派對主持人(Party MC, 又名Hype Man)的一種說唱形式——它重視即興創作、韻腳與語言之間的抑揚頓挫起伏,更強調與現場觀眾互動,不但反映出派對曲目內容、甚至可加入流行時事。
然而,即使是在派對之外,街頭角落也時常出現用饒舌表達想法、相互自我介紹、甚至創作急智歌詞的即興對抗(Free-Style Rap Battle)的小聚會,有時則會表達對社會的不滿、對街頭的關懷。而美國最早的饒舌樂,也正是在這種充滿互動性、即時性、原創性的說唱形式中發展。
饒舌的歌詞與題材宛如大千世界,充滿濃厚的地域色彩與本土風格。從一開始的派對台詞,到不同街角的自我發聲,不少來自幫派的創作者們也經常透過饒舌樂表達對政府的抗議、宣揚自我訴求。如黑豹黨(Black Panther Party)就曾提出不少社會訴求,爭取少數族裔和工人階級的解放,要求種族平等、工作權等概念,顯示出當年的幫派與饒舌並不只是意氣之爭,更曾宣揚改革、爭取生存空間。
.
經過八○年代的催化期,嘻哈音樂逐漸以舞曲與輕鬆節拍風格漸漸攻入主流,九○年代更加發揚光大,出了不少關懷社會的先見之聲如Tupac(2Pac)、Guru等饒舌歌手。他們來自街頭,有著街頭的視野與關懷,也奠定了以紐約為發源地的東岸(East Coast)饒舌風格,與慵懶舒緩的西岸饒舌互別千秋。千禧年後,嘻哈樂更與節奏藍調、電子音樂結合,創造出美國嘻哈王朝的商機,如Dr.Dre、Snoop Dogg、Jay-Z、Kanye West、Lil’Wayne等人都是暢銷的知名嘻哈歌手。
.
關於嘻哈元素――DJ、MC、塗鴉、街舞四大元素――的組成,晚近又有人提出嘻哈第五元素,有人說是「知識」(Knowledge),也有人認為第五元素是發源於八○年代的另一種音樂元素「節奏口技」(Beatbox)。
.
有話直說,延伸出「幹譙」文化
由於早期生活環境不佳,為了消除身心痛苦,街頭充斥大麻、加工毒品、酒精生意,雖有歌手公開表示自己吸毒才有靈感,但也有街頭組織大力肅清毒品。毒品與藥物議題都和不少黑人音樂創作者息息相關,並多次在歌詞中出現,褒貶觀點皆有。
.
七○年代末開始,DJ們發展出擷取老黑膠音源、不斷重複迴播的取樣技術(Sampling),這類技術更在一九八○年嘻哈圈內造成了創作上的流行與迴響,直到今日,「取樣」都仍是個重要的Hip Hop創作手法,更廣為近代的都會嘻哈分支――醇嘻哈(Mellow Hip Hop)、實驗嘻哈(Experimental Hip Hop)所用。
.
「幹譙」(Diss)則表達出嘻哈文化中有話直說的強勢態度,起先源於街頭聚會上彼此叫囂、人身攻擊的行為,透過犀利的歌詞,創作者們將對方的不滿宣洩出來,如今Diss也經常出現在知名饒舌歌手間,一攻一守,相互回應。而混音帶(Mixtape)的作用則宛如名片,創作者們自行找來空拍、純曲、錄製低成本的創作,透過免費或者低價的方式發送推廣,如今台灣不少饒舌歌手也使用此形態打
.
從上述文化表徵中,不難看出嘻哈創作者直率、熱情、好惡分明的作風。對於不順眼的人事物就直接幹譙;又因喜愛經典樂曲的某些片段,而用「取樣」手法擷取致敬,展開新舊作品間的對話;而個人發行MIXTAPE的現象,則是熱情推銷自己的行為。當然,嘻哈文化中仍有許多有趣的現象不及詳述,但從這些文化現象已足以彰顯嘻哈的精神與態度。
.
法國饒舌樂:僅次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
法國饒舌誕生於一九七九年前後的巴黎,並在八四年出現首位發行法語饒舌專輯的歌手Dee Nasty。而真正走紅的饒舌明星,則是九一年以專輯Qui sème le vent récolte le聞名的MC Solaar。
.
法語饒舌更加重視種族意識,並隨著政府都市規劃政策,而有過地域認同問題。在一九六○至八○年間,法國市區也有許多受到生存權壓迫、受歧視的外來移民,而饒舌則成為他們自我發聲的工具之一。
.
大量使用族群方言與原鄉音樂元素的結果,也讓法國嘻哈充滿多元魅力,九○年代是嘻哈大舉風行的黃金期,標榜種族意識的歌曲,也同時受到貧民區年輕人與中產階級的歡迎。法國嘻哈商業化則在九○年代中期開始發酵,打造出許多一線歌手團體如MC Solaar 、NTM 、Manau等,如今法語饒舌已是全球饒舌第二大市場,僅次於美國。
.
台灣嘻哈音樂:兼容並蓄與年輕化
島國台灣自古以來吸納接收了不少外來文化,嘻哈也是其中之一。九○年代不乏流行團體如L.A. BOYZ採用嘻哈元素,到了九○年代末,台灣在資訊上逐漸與國外接軌,開始出現對黑膠音樂頗有品味的DJ前輩(如DJ CHICANO)。
.
然而嘻哈竄上主流則是千禧年之後的事情,麻吉(Machi)、鐵竹堂、熱狗MC Hot Dog、大支、參劈Tri Poets、頑童MJ116、大囍門等數家爭鳴,近三年則以充滿台灣風味與本土意識的拷秋勤Kou Chou Ching與爵士嘻哈風格的蛋堡Soft Lipa風靡台日樂界。
縱使台灣的嘻哈市場與閱聽眾仍小於搖滾客群,創作質量卻潛力無限,整體環境也保留Underground獨立地下音樂的原創務實精神。比起同樣為島國的日本,台灣饒舌歌手年齡稍微偏低,也透過網路社群與音樂原創網站如Street Voice、Sound Cloud等,展開國際的素人合作,也依賴自行壓制MIXTAPE作品等宣傳形式,從六七年級生向下傳承至八九年級。
.
礙於篇幅,在此推薦近兩年值得收藏的嘻哈專輯:分別是充滿本土意識與社會關懷的大支最新專輯《人》,以及曾入圍金曲獎、並與國際知名團體Shin Sight Trio多次合作的爵士嘻哈才子蛋堡《踩腳踏車》。
.
參考資料
https://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160262147414965(「DJ Mar Hiphop歷史文化講座:Hiphop的歷史」,Bboyworld Asia、DJ MAR,2011)
http://www.wretch.cc/blog/mikechuang/1751851(「法國嘻哈的音樂地景」
Mike Chuang,2005)
http://en.wikipedia.org/wiki/Hip_hop(維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French_hip_hop(維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Afrika_Bambaataa(維基百科)
http://www.ait.org.tw/infousa/zhtw/PUBS/AmPopMusic/hip.html(美國在台協會)
.
ILLUSTRATION:JOAN OF ARC CYBER PUNK STYLE。/Albert Lynch - Jeanne d'Arc.jpg
囍 串 元 朗 在 茱力&Black Music Lover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3月特別企劃__#嘻哈舞蹈。#下文刊載於par表演藝術誌2012三月號雜誌】
.
若本文有未詳載之處,請搭配本影音補充服用🤙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mORI6Fuqpg
.
😎關於嘻哈音樂――#美、#法、#台灣的嘻哈演進步伐
.
文字/#茱力(Julie& black music lovers】部落格與各平台 #唯一 經營與內容製作者,但沒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是無法走這麼遠的,先謝謝所有讓這些內容先成為現實的每個妳和你^U^)
.
嘻哈音樂誕生於一九七○年代美國的紐約南布朗克斯區(South Bronx)。由於社會貧富差距多大、資源分配不均,造成紐約社會底層組織幫派自保,卻也帶來了契機。一九七二年前後流行著一種融合Disco、Rock、Soul、Funk、Jazz的多元未知樂風,此樂風有部份元素來自非洲樂與非裔美人口語特色,漸漸在多個樂種的交互薰陶下成型。它具有多數黑人音樂(black music)的特色——強調節奏感、創造性、偏好複雜音調轉換、情緒濃郁而凝聚、並崇尚即興創作技巧。
.
七二年前後,雅買加的派對DJ好手「酷哈洛克」Kool Herc來到紐約街頭、開始大量使用這類曲風辦出許多口耳相傳的派對,這個音樂品種便有了新名字――Hip Hop,源自於七○年代街頭派對主持人帶動氣氛的術語,也曾被視為幫派祖魯國(Zulu Nation)的黑話。原本Hip Hop一詞只存於紐約幫派之間,直到祖魯國的創始者之一「非洲邦巴塔」Bambaataa(別名Afrika Bambaataa Aasim)於八九年在公眾媒體上提出,Hip Hop這個名詞才廣為流傳。
.
從音樂開始的街頭文化
Hip Hop最早出現的DJ元素,來自於1970年初的Disco風潮,DJ技術則由「非洲邦巴塔」與同時期的DJ「酷哈洛克」一同傳播帶起。當時的幫派為了播歌,把擴大機和線材接到公園的燈柱,利用在地資源進行播音系統,酷哈洛克也靠類似方法建立一套派對的音效系統,邦巴塔則把這個概念用在街區派對(block party)上,並結合音樂、舞蹈和塗鴉藝術,讓各類表演者有宣揚自我理念的機會與場所。當時的DJ已懂得剪接黑膠、自行混音串連樂曲,並營造出屬於自己的播歌品味。七八年前後由Theodore(別名Grand Wizard Theodore)研發出刮盤(Scratching)這種破碎高速感音效,也讓這種技術也成為一種DJ炫技。
七二年前後,兩大街頭DJ 邦巴塔與酷哈克分別都以舉辦街頭派對聞名,但派對上播放的曲目以Funk、Disco、Jazz為主,真正純熟的嘻哈樂風尚未誕生,而在曲目之間與曲目的休息時間(俗稱「Break」),則會有主持人(MC, Microphone Controller /Master of Ceremonies)出來表演「說唱」帶動氣氛,漸漸發展成日後的饒舌樂(rap),而在這種休息時間所表演的特殊街頭舞蹈,又為Break Dance,也就是日後嘻哈的另一元素「街舞」,並營塑出不同的街舞表演者(B Boy)文化。
.
承上段,饒舌樂(Rap)是源自於派對主持人(Party MC, 又名Hype Man)的一種說唱形式——它重視即興創作、韻腳與語言之間的抑揚頓挫起伏,更強調與現場觀眾互動,不但反映出派對曲目內容、甚至可加入流行時事。
然而,即使是在派對之外,街頭角落也時常出現用饒舌表達想法、相互自我介紹、甚至創作急智歌詞的即興對抗(Free-Style Rap Battle)的小聚會,有時則會表達對社會的不滿、對街頭的關懷。而美國最早的饒舌樂,也正是在這種充滿互動性、即時性、原創性的說唱形式中發展。
饒舌的歌詞與題材宛如大千世界,充滿濃厚的地域色彩與本土風格。從一開始的派對台詞,到不同街角的自我發聲,不少來自幫派的創作者們也經常透過饒舌樂表達對政府的抗議、宣揚自我訴求。如黑豹黨(Black Panther Party)就曾提出不少社會訴求,爭取少數族裔和工人階級的解放,要求種族平等、工作權等概念,顯示出當年的幫派與饒舌並不只是意氣之爭,更曾宣揚改革、爭取生存空間。
.
經過八○年代的催化期,嘻哈音樂逐漸以舞曲與輕鬆節拍風格漸漸攻入主流,九○年代更加發揚光大,出了不少關懷社會的先見之聲如Tupac(2Pac)、Guru等饒舌歌手。他們來自街頭,有著街頭的視野與關懷,也奠定了以紐約為發源地的東岸(East Coast)饒舌風格,與慵懶舒緩的西岸饒舌互別千秋。千禧年後,嘻哈樂更與節奏藍調、電子音樂結合,創造出美國嘻哈王朝的商機,如Dr.Dre、Snoop Dogg、Jay-Z、Kanye West、Lil’Wayne等人都是暢銷的知名嘻哈歌手。
.
關於嘻哈元素――DJ、MC、塗鴉、街舞四大元素――的組成,晚近又有人提出嘻哈第五元素,有人說是「知識」(Knowledge),也有人認為第五元素是發源於八○年代的另一種音樂元素「節奏口技」(Beatbox)。
.
有話直說,延伸出「幹譙」文化
由於早期生活環境不佳,為了消除身心痛苦,街頭充斥大麻、加工毒品、酒精生意,雖有歌手公開表示自己吸毒才有靈感,但也有街頭組織大力肅清毒品。毒品與藥物議題都和不少黑人音樂創作者息息相關,並多次在歌詞中出現,褒貶觀點皆有。
.
七○年代末開始,DJ們發展出擷取老黑膠音源、不斷重複迴播的取樣技術(Sampling),這類技術更在一九八○年嘻哈圈內造成了創作上的流行與迴響,直到今日,「取樣」都仍是個重要的Hip Hop創作手法,更廣為近代的都會嘻哈分支――醇嘻哈(Mellow Hip Hop)、實驗嘻哈(Experimental Hip Hop)所用。
.
「幹譙」(Diss)則表達出嘻哈文化中有話直說的強勢態度,起先源於街頭聚會上彼此叫囂、人身攻擊的行為,透過犀利的歌詞,創作者們將對方的不滿宣洩出來,如今Diss也經常出現在知名饒舌歌手間,一攻一守,相互回應。而混音帶(Mixtape)的作用則宛如名片,創作者們自行找來空拍、純曲、錄製低成本的創作,透過免費或者低價的方式發送推廣,如今台灣不少饒舌歌手也使用此形態打
.
從上述文化表徵中,不難看出嘻哈創作者直率、熱情、好惡分明的作風。對於不順眼的人事物就直接幹譙;又因喜愛經典樂曲的某些片段,而用「取樣」手法擷取致敬,展開新舊作品間的對話;而個人發行MIXTAPE的現象,則是熱情推銷自己的行為。當然,嘻哈文化中仍有許多有趣的現象不及詳述,但從這些文化現象已足以彰顯嘻哈的精神與態度。
.
法國饒舌樂:僅次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
法國饒舌誕生於一九七九年前後的巴黎,並在八四年出現首位發行法語饒舌專輯的歌手Dee Nasty。而真正走紅的饒舌明星,則是九一年以專輯Qui sème le vent récolte le聞名的MC Solaar。
.
法語饒舌更加重視種族意識,並隨著政府都市規劃政策,而有過地域認同問題。在一九六○至八○年間,法國市區也有許多受到生存權壓迫、受歧視的外來移民,而饒舌則成為他們自我發聲的工具之一。
.
大量使用族群方言與原鄉音樂元素的結果,也讓法國嘻哈充滿多元魅力,九○年代是嘻哈大舉風行的黃金期,標榜種族意識的歌曲,也同時受到貧民區年輕人與中產階級的歡迎。法國嘻哈商業化則在九○年代中期開始發酵,打造出許多一線歌手團體如MC Solaar 、NTM 、Manau等,如今法語饒舌已是全球饒舌第二大市場,僅次於美國。
.
台灣嘻哈音樂:兼容並蓄與年輕化
島國台灣自古以來吸納接收了不少外來文化,嘻哈也是其中之一。九○年代不乏流行團體如L.A. BOYZ採用嘻哈元素,到了九○年代末,台灣在資訊上逐漸與國外接軌,開始出現對黑膠音樂頗有品味的DJ前輩(如DJ CHICANO)。
.
然而嘻哈竄上主流則是千禧年之後的事情,麻吉(Machi)、鐵竹堂、熱狗MC Hot Dog、大支、參劈Tri Poets、頑童MJ116、大囍門等數家爭鳴,近三年則以充滿台灣風味與本土意識的拷秋勤Kou Chou Ching與爵士嘻哈風格的蛋堡Soft Lipa風靡台日樂界。
縱使台灣的嘻哈市場與閱聽眾仍小於搖滾客群,創作質量卻潛力無限,整體環境也保留Underground獨立地下音樂的原創務實精神。比起同樣為島國的日本,台灣饒舌歌手年齡稍微偏低,也透過網路社群與音樂原創網站如Street Voice、Sound Cloud等,展開國際的素人合作,也依賴自行壓制MIXTAPE作品等宣傳形式,從六七年級生向下傳承至八九年級。
.
礙於篇幅,在此推薦近兩年值得收藏的嘻哈專輯:分別是充滿本土意識與社會關懷的大支最新專輯《人》,以及曾入圍金曲獎、並與國際知名團體Shin Sight Trio多次合作的爵士嘻哈才子蛋堡《踩腳踏車》。
.
參考資料
https://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160262147414965(「DJ Mar Hiphop歷史文化講座:Hiphop的歷史」,Bboyworld Asia、DJ MAR,2011)
http://www.wretch.cc/blog/mikechuang/1751851(「法國嘻哈的音樂地景」
Mike Chuang,2005)
http://en.wikipedia.org/wiki/Hip_hop(維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French_hip_hop(維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Afrika_Bambaataa(維基百科)
http://www.ait.org.tw/infousa/zhtw/PUBS/AmPopMusic/hip.html(美國在台協會)
.
ILLUSTRATION:JOAN OF ARC CYBER PUNK STYLE。/Albert Lynch - Jeanne d'Arc.jpg
囍 串 元 朗 在 吃掉世界的女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手動轉/
#和理非要人
#TG消息
#好多黃店結業
良心經濟圈🆘
#黃色警告⚠️
最近街頭抗爭運動減少左,
但點解和理非連撐黃罷藍都開始放棄😭😭😭
每日早上翻工仲係好多人去美心買早餐!!🤬🤬
而同時好多黃店因香港經濟環境問題,開始越嚟越少客人,有啲仲撐唔住結業!!🚫
大家係咪已經放棄左?!
決定繼續做港豬🐷飲😆🍵!
而仲撐黃店罷藍店既同路人,
希望你地唔好只關注出名既黃店:
🍛龍門/渣哥🍡/別天神🍜呢啲比較大既餐廳,試下去其他細間既黃店,
唔係一邊排哂長龍,另一邊就飯市時間都係無咩人。
已結業黃店😢:
麵家山下 元朗店
幸福週末 荃灣店
麻辣真漢子
兄弟得記燒臘飯店
禪食堂
笑麵虎車仔麵
串得囍串燒
shake shake shake
white button cafe & dessert
villa villa cafe & bar 九龍店
13 Food Angel
三肥美食
Gold Black Coffee
Cafe Swan 咖啡灣 新都城
風流居酒屋 cwb
MARKA HOUSE
加藤屋 長沙灣店
喜友此里
雲吞生麵食 長沙灣
阿布泰國生活百貨 上水店
愛畫室 中環店
White House Café 白宮咖啡室
MTB 米堤鮮乳茶
AQ餐室
飼家 Feeder
莎吧馬來西亞餐廳
餓狼來了
鮮樂園 (KC)
醋頭家 (荃灣店)
上水燒烤皇/上水親子燒烤樂園
赤柱江仔小食部
囍 串 元 朗 在 【港飲港食】掃街系列- 元朗‖ 推介10間抵食、好食小店/餐廳 ... 的推薦與評價
掃街系列- 元朗 為大家推介10間抵食、好食小店/餐廳人氣 串 燒店、炸脾店、飲品店、米芝蓮麵家、桂林米粉店、傳統甜品店、高質平價餅店、中式零食唐餅肉 ... ... <看更多>
囍 串 元 朗 在 囍串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囍串at Facebook. ... #囍串. · · Public group. #囍串.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