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誠心,真佛有感應》
今天,農曆五月十八,陽曆6月27日,是我根本上師,聖尊蓮生活佛,的77歲生日。我已有三年沒見到師佛。翻出三年前寫的見證,刊登在這裡,以此祝賀師佛生日快樂,佛體安康,恆轉法輪,也讓大家明白皈依明師的重要性。
你們常常說我的佛法影片讓你們茅塞頓開,心開意結。我把這一切的功德都迴向給盧師尊,因為我所會的,都是祂教的。沒有祂,就不會有蓮花季謙。
——————————————————
醫生:「妳子宮內有個3.9公分的瘤,還有3粒1.1到1.8公分的息肉。這麼大粒的瘤,不會自己掉出來。我們必須動手術割除,再送去化驗看是否有癌細胞。」
如果你是我,距離手術還有1.5月的時間,你會怎麼做?
●
我在2017年10月,首次月事沒準時來。兩個星期後,在11月7日,月事就來報到,但這一來,便連續65天都「見紅」。
起初,我以為是10月和11月的月事一起來,但時間越久,越覺得不對勁。
在2017年12月16日,馬來西亞吉隆玻的《大幻化網金剛護國大法會》,我爲自己的纏身靈報名做主祈。列隊等待向師尊獻哈達時,我心裡斟酌著要不要開口向師尊說,可是師尊身邊的人多,排隊隊伍也長,這種事講出來又有點難以開口⋯⋯
沒事,我默禱,師尊的法身遍滿十方法界,祂一定會聽得到,我安慰著自己。
于是,我一邊排隊,一邊看著師尊,向祂重覆著我的祈求:祈求師尊加持我的月事能停止,恢復正常運作。
法會上,當大幻化網金剛的咒音響起時,師尊用了5分鐘的時間,加持與會大眾病業消除。我用手摸著我的下腹部,一邊持咒,一邊觀想大幻化網金剛放光加持自身。
●
我心中焦慮,吃了兩個星期的中藥,月事不止。
2018年1月7日去看新加坡竹腳婦幼醫院的醫生,吃了3個星期的荷爾蒙藥,終於止血了。
1月26日,我去醫院做掃描和鏡檢,X-光師神色凝重地說我子宮內膜有瘤和息肉。心情頓時往下沉。
1月27日,月事重新來潮。
1月28日,傍晚時分,我經痛得非常厲害,前所未有。我在車裡縮成一團,不停地喊痛,觀想師尊放白光加持我的下腹部。突然感覺下體漸漸排出一大塊東西,到廁所檢查,驚訝地發現是一大片的血液組織,長達15公分,厚度1公分左右。
1月29日,剛好修滿了200壇四加行的最後一壇,迴向給纏身靈。
到醫院,醫生分析掃瞄和鏡檢結果,說我子宮內有四粒瘤和息肉。最大的3.9公分,應該是導致我流血不止的原因,問我何時要動手術。我向她說排出血液組織之事,她說是子宮內膜,但也說這麼大的瘤和息肉,不會自己掉出來(它們在裡面都長了根)。
醫生檢查我的下體時,還說好像在陰道入口處看到一粒1.1公分的息肉,與鏡檢報告吻合。恰逢要過農曆新年了,我當時無法決定,心裡想一定要寫信給師尊,唸滿1000遍高王經,才進手術室。醫生再開三個星期的荷爾蒙藥給我。
回家後,我開始唸高王觀世音真經,並向師尊發願懺悔。
2月5日,我並沒有服用第二輪的荷爾蒙藥,月事就自然停止。
我也去尋求中醫的意見,中醫師也鼓勵我去動手術。 他說沒有藥可以把這瘤和息肉去除,留久在身內,唯恐發炎。他建議動手術後,再回來以中藥調理身子。
●
3月5日,月事來報到,也在7天後自然停止。
我開始想,是否因爲排出多於的子宮內膜,瘤和息肉便消失,所以月事已恢復正常?但想到醫生說,這麼大的瘤不會自己消失,及她的所見,如果幸運的話,只是漸漸變小,不會突然「無影無蹤」。
再想到,自己過去所犯的戒律這麼多,又不算是精進,奇蹟怎麼會輕易地發生在我身上呢?
等待手術的一個半月內,我盡力地爲自己消業障。
一、我師父(也是引渡我皈依蓮生活佛的老師)爲我報名2月份,愛染明王法會的主祈。
二、我開3次的臉書直播,以英文介紹師尊的善書文集,《當下集》、《了凡四訓》和《玉曆寶鈔》,自掏腰包把30幾本善書,寄給有興趣的臉書朋友,不分國界。我只有約396位朋友,新加坡的各種族,但大部份都不認識師尊。
三、唸高王觀世音真經1000遍,迴向可以不用動手術,瘤和息肉也會消失,若非得動手術,祈求病源立解、手術順利、康復迅速。
四、寫信給師尊懺悔,並求加持。回信中有「消肌瘤」和「消婦女病」兩道符籙。我在手術前一晚,持咒服下。
五、看到真佛般若藏徵求「讀書人」爲師尊文集錄製有聲書,我拉著我家師兄去報名。獲選後,我添購新的器材以備錄音,也尋找資深老師來練朗讀。
六、焚化幾次真佛金紙。
●
2018年3月22日,我入院動手術,心中七上八下的。我也從沒試過一天內,結界那麼多次。😅
一、出門前,向壇城諸尊祈禱,然後結界,放金剛沙在頭頂。
二、在更衣室,爲手術袍唸「嗡。啊。吽」、觀想白光清淨、披甲、沾些護摩灰在衣內。
三、爲病床唸「嗡。啊。吽」,觀想白光清淨、做避魔金剛彈。
四、醫生放藥物進我身體時,唸「嗡。啊。吽」,觀想白光清淨藥物。
五、爲棉被襪子唸「嗡。啊。吽」、披甲。
六、一直觀想師尊住頂。
七、唸護法心咒、大力金剛心咒和禁鬼咒。
八、四個小時後,被推向手術室,得經過很長的路,還搭電梯,心中向師尊本尊護法默禱:麻醉藥生效後,祈求三根本加持守護。若有任何閃失,祈求接引。往生淨土,超生出苦,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我一直壓抑著自己的恐懼,告訴自己不可以丟真佛弟子的臉,好歹也要莊嚴地面對手術及可能發生的併發症。
動手術,身上不能戴護牌。進到手術室時,真的好像電視劇裡那樣的場景,自己頓時覺得很孤單,想到師尊講的,人真的什麼都沒有。當麻醉師把氣罩覆蓋在我鼻子前時,我再次祈求師尊,把自己的身心交給祂做主。
●
手術醒來後,主治醫生並沒來探望我。一個人深夜在病房裡想了很多,昏昏沉沉地觀看著師尊開示,心中很感恩祂教導我們那麼多的法門來保護自己,爲自己消業增福,由凡入聖。我自知業障不輕,雖很想像一些師兄師姐們腫瘤消失不必開刀、癌症不藥而癒等,但人要有自知之明,我不懷疑師尊的法力,只怪自己不爭氣。
隔天早上,一位小醫生進來向我說:「主刀醫生說妳子宮內沒有任何瘤或息肉。」,還給了我一份子宮內的照片,證實裡面的「乾淨」。後來,另外一位醫生也進來說了同樣的話。
幾個小時後,主治醫生進來病房:「好消息!妳子宮內並沒有任何瘤和息肉!我們有一查再查,都找不到。子宮內膜有點厚,所以我刮除了一些,送去化驗。但依我看,裡面不像有癌細胞,或可能癌變。可能那些瘤和息肉已隨著妳月事排出來了。」
聽著醫生的話,我啼笑皆非。不是說這麼大粒的瘤,不會自己掉出來的嗎?現在連一粒米粒大的息肉都找不到,我不是白動手術嗎?天啊~~消業障啊!😂
我來月事65天,又不見得那些東西掉出來,荷爾蒙藥也沒有除掉瘤和息肉的能力,如果不是師尊的超級大法力,你說是什麼?
●
我2006年在我師父的引渡下皈依了師尊。那時,我只讀了《當下的明燈》,對於師尊了解不深,之前也未聽過師尊的聖名。有位婦女送了本書給我,回家一讀,原來是本寫盡師尊壞話的書,又是詐財,又是貪色,又是搞神通。我心中驚慌,我不會皈依了假和尚吧?!可是我師父人很正直,又有慧眼,不會笨得信錯和尚呀!于是,我帶著福尔摩斯的眼鏡,把那本書再讀一遍,發現作者的「邏輯」有很多漏洞,所寫的,都沒有真憑實據,只是依照自己的感受和不滿,及他人所推測的,胡寫一通。可惡!侮辱我智慧,又毀謗我師尊!我擇了「除」日,一把火就把那書給「火供」了。
我先生同一年皈依後,一夜的夢,脊椎骨歪曲的問題突然改善了很多。他的見證收錄在師尊文集,第253冊《夢見盧師尊》的《脊椎骨歪曲》裡。
我外婆在2006年秋季過世,七七49日內,家人都陸續地夢到外婆,唯獨我。我心中納悶,那時人在紐約,決定不做避魔金剛彈,便入睡。當晚,就夢到我外婆,夢境異常清晰。外婆叫我爲外公(已故十多年)皈依,我知道外婆指的是皈依蓮身活佛。外婆本身臨終前已皈依師尊。我點頭說好,就醒來。回到新加坡,到祖先牌位前撲杯問外公,是不是要皈依蓮生活佛,真的得到一連串的聖杯!我不鼓勵大家模仿我不結界就入眠,入你夢的不一定是你婆婆,但這也顯示有傳承力的「避魔金剛彈」是多麼厲害,師尊在陰間的名聲多響亮,連我阿公都知道!
我母親是一個不喜歡神佛的人。我與她之間,曾有過很多意見分歧。後來,我唸滿了十萬遍上師心咒迴向後,脾氣不好的母親竟然同意皈依師尊!
我皈依師尊時,並不是求祂能保佑我什麼。那時,只想要學會什麼是真正的佛法,及如何帶領自己和雙親到達彼岸。至今還有點不敢想像,書裡讀到的奇蹟真的發生在我身上。
想說,我們在修行的路上會有很多考驗,照著師尊所教的去做,必能一一化解。我一生人做錯很多事情,但12年的風風雨雨過後,我依舊覺得皈依當代法王蓮生活佛,相信祂,是我人生做得最對的決定。感恩師尊的不捨不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有海上傳奇之稱的綠色和平船艦「彩虹勇士號」,12月1日再度訪臺,停靠在基隆港,發起「由你減塑 海洋無塑」運動,週六日開放民眾登船參觀。 彩虹勇士號(昔稱:彩虹戰士號;英語:Rainbow Warrior)是一艘在荷蘭註冊的三桅機帆船,是非政府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船隊的旗艦。彩虹勇士號在全球範圍航行,從...
四力懺悔依止力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其實梅姨的電影我幾乎都很喜歡,無論早期或後期,主角或配角,喜劇或悲劇,也是最近才看完相當精彩的《讓他們說吧》,同時聊過十五週年的《穿著 Prada 的惡魔》,而於她 72 歲生日的今天,除了《時時刻刻》以外,想推薦個人非常獨鐘的兩部電影,一是 1978 年的《#越戰獵鹿人》,二是 1985 年的《#遠離非洲》,配樂都極為動人。
⠀⠀⠀⠀⠀
⠀⠀⠀⠀⠀
Stanley Myers 的〈Cavatina〉尚在持續縈繞,優美的旋律帶著淡淡的陰鬱,有一點溫暖,有一點哀愁,緩緩渲染,緩緩滲透,彷彿喧囂之中的寂靜,熙來攘往的孤獨,如果落葉飄落、凋零會傳出聲響,這首歌也許就是幾度夕陽紅之後,山巒與森林依然在一旁靜靜垂淚的音符,飄散在歸來早已不是少年的風中昔日。在諸多經典越戰片,甚或出色戰爭片之中,Michael Cimino 的《越戰獵鹿人》長期以來一直保有獨特地位,那是勞勃狄尼洛與梅莉史翠普還在二、三十歲的模樣,然而,讓這兩位當今備受推崇的偉大演員相形失色之人,就是因此奪下該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 Christopher Walken。
⠀⠀⠀⠀⠀
一場荒唐戰役改變了這些人對於生命的認知,入伍前滿腔熱血為崇高政治理想、遠大軍事抱負而戰,回國後陰鬱安靜眼神黯淡,揮散不的恐懼持續籠罩一生,這就是戰火煙硝,有人半身不遂,有人戰死沙場,活下來反而成為最悲哀的事,被世界所遺棄,死神也不屑一顧,更看不見重生的喜悅,人人以不同經歷認識了戰爭,卻沈默了整個世代。
⠀⠀⠀⠀⠀
曾在這裏大聲合唱〈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驕傲的帶著戰利品舉杯慶祝,一如多數年少輕狂的日子,幾個大男孩可以揮霍的也就只有終將逝去的青春,情不自禁愛上同一個女孩,懵懵懂懂走入婚姻,嬉笑怒罵消磨時光,一廂情願嚷著報效國家,生活卻還是不出鎮日鬥嘴、彼此捉弄的情景,更在看似恬靜無憂的環境裡,隱約感受一股強烈到難以忽視的迷惘與茫然。一轉眼,Mike、Nick 與 Steven 三人已置身西貢戰場前線,在一個村莊不幸落入共軍手裡,那是他們第一次見識俄羅斯輪盤的生死遊戲,也是第一次把生命懸在毫無意義的賭博上,短短幾分鐘的時間理智被羞辱與恐懼淹沒,手指牽動身體每一根神經,分分秒秒窺視死亡的威脅,輕扣一次板機彷彿耗盡畢生力氣,決定自己生與死的剎那才明白,當初為國犧牲的偉大情操只是可笑的妄想,這樣的精神摧殘遠比戰死沙場還足以逼瘋人心。
⠀⠀⠀⠀⠀
生死交關之際沒有人會束手就死,生命的光采卻已不復見,Steven 失去雙腳,Nick 成了一個空殼,Mike 憑著堅強的求生意志回到家鄉,曾經三個好手好腳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再回首,僅存輪椅滑動的聲音與抱殘守缺的空洞眼神,麻木疏離行屍走肉,生存意志折磨過後接著被道德觀凌遲不成人形,恐懼、內疚,日夜煎熬,人性、情感,支離破碎。
⠀⠀⠀⠀⠀
景物依舊,人事已非,每個人都無法忘記過去清晰深刻的美好模樣,但回憶卻已遙不可及,依然可以想起、回味、珍惜、感動這些曾經共同分享過的青春,但青春,這份年輕人獨有的特權,也只活在回憶裡,早已屬於過去的另一個世界,遙遠而寧靜。
⠀⠀⠀⠀⠀
短短幾年的時光,這幾個年輕人像孩子般被遺棄,又如老人般滄桑世故,認知中的生命充滿不安、死亡與恐懼,眼前所見只有痛苦、絕望與疏離,不禁想問,世界對他們的期望是什麼?等在前方的還會有什麼?他們會變成什麼樣子?《越戰獵鹿人》無聲訴說的彷彿雷馬克《西線無戰事》第一句,「並非控訴,也非懺悔,只試圖報導一個被戰爭摧毀的世代 —— 儘管有些人得以在砲火下倖免於難」。
⠀⠀⠀⠀⠀
⠀⠀⠀⠀⠀
《遠離非洲》則讓人深深沉醉於老片獨有的旁白,旁白貫穿首尾,旁白起承轉合,梅莉史翠普沉靜優雅的嗓音曾為許多不受時間侵蝕的永恆故事掀開扉頁,彷彿一扇大門緩緩開起,穿透歲月走過年華,從少不經事慢慢守到繁華落盡。縱使導演 Sydney Pollack 選角時曾認為她不夠性感,若以角色詮釋而論,《遠離非洲》會是梅姨早期作品中個人最喜愛的一部,以現今角度來看依然被非洲大地的山河壯麗與兩個人的相伴雨季所深深撼動。
⠀⠀⠀⠀⠀
改編自 Isak Dinesen 的同名小說,同時也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在還極為重視女性身家和名譽的年代,凱倫帶著不太流利的英語,從丹麥千里迢迢遠嫁一位在非洲開闢事業的男爵,即使他風流成性缺乏責任心,甚至沒有感情基礎,將凱倫的家產全數投入農場,在一個海拔較高之處冒險種植咖啡豆,但大半時間獨守空閨的她並不怨天尤人,踏實而堅忍、豁達又固執的個性促使她著手整頓農場,無論田裡、工廠裡、倉庫裡都能看見這個無比努力的身影,從無到有,一點一滴撐起整個家中經濟。超乎傳統女性的姿態,面對生活一切挑戰她毫無保留,不畏危險親自護送補給物資到前線,被丈夫傳染性病獨自返鄉接受治療,猛獸當前毫不猶豫衝上前去保護牛隻,沒有一句怨言,也從未瑟縮示弱,彷彿不問這條荒徑將抵達何處,一步一步走下去自會得到答案。
⠀⠀⠀⠀⠀
直至丹尼斯出現,那時的勞勃瑞福英姿颯爽,奔放無拘,恣意徘徊於千山萬水之間,以自己的方式打從心底熱愛非洲的一草一木飛禽走獸,對大自然展現崇高的尊重與深邃的關懷,因為萬事萬物皆美,何須擁有,一如他的愛情。丹尼斯將凱倫的優雅堅毅盡收眼底,凱倫也徹底愛上丹尼斯的生之熱烈,一起翱翔天際,一起臥看夜空,一起登高遠眺,一起徜徉大海,一起享受天地的懷抱,高空中緊握的雙手彷彿流連山頂的那對獅子,在最美的年華深深相擁,以最真誠的靈魂聲聲呼喚。
⠀⠀⠀⠀⠀
「人說,背上行囊,就是過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鄉。其實每個人都明白,人生沒有絕對的安穩,既然我們都是過客,就該攜一顆從容淡泊的心,走過山重水複的流年,笑看風塵起落的人間。」
⠀⠀⠀⠀⠀
停留是剎那,轉身則成天涯,好似白落梅溫柔的筆觸,兩個持續傾斜的自我漸漸還是失去了平衡,一個將穩定婚姻生活看得很重,希望擁有身心都真正屬於自己的男人;一個已為了這段感情不得不放棄獨來獨往的生活,卻始終還是無法割捨對自由的渴望。然而,沒有風雨躲的過,隨著命運造化弄人,結局如此悲傷如此深沉,他們只是非洲的過客,我們只是彼此的過客,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日與月相互消長,山與水倆倆相忘,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謹慎的優雅的瀟灑轉身,好好道別冷暖交織卻橫亙一生的愛情、夢想與青春歲月。
⠀⠀⠀⠀⠀
⠀⠀⠀⠀⠀
⠀⠀⠀⠀⠀
最後,附上 2017 年這一席美麗的致詞,來自影史最偉大的女演員之一,人美心更美。
⠀⠀⠀⠀⠀
⠀⠀⠀⠀⠀
「但我們是誰?好萊塢究竟是什麼?只是一個匯集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的地方,我在紐澤西的公立學校裡成長,Viola Davis 在北卡羅來納一處佃農的小屋裡出生,後來才到羅德島的 Central Falls,Sarah Paulson 則在佛羅里達出生,被單親媽媽帶到布魯克林撫養成人,Sarah Jessica Parker 則是俄亥俄州一個家庭裡的第七、八個孩子,Amy Adams 的家鄉在義大利 Vicenza,Natalie Portman 則是誕生於以色利的耶路撒冷,而他們的出生證明又在哪?
⠀⠀⠀⠀⠀
美麗的 Ruth Negga 出生在衣索比亞,後來搬到愛爾蘭,現在正坐在台下,因為演出一位來自維吉尼亞小鄉鎮的女孩而被提名。Ryan Gosling,就像所有善良的人一樣,都從加拿大而來。Dev Patel 生於肯亞長於倫敦,現在也因為主演一位被澳洲夫婦領養的印度小孩而身在此處。
⠀⠀⠀⠀⠀
好萊塢滿是外來者與異國人口,如果你把我們全都驅逐出去,將會只剩下美式足球與綜合格鬥能夠觀賞,但這些都不是藝術。
⠀⠀⠀⠀⠀
身為一位演員,最終的任務就是,進入與我們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生裡,設法體會他人的感受。今年有太多太多強烈的演出,不但激勵人心也充滿熱情。其中有一個徹底讓我震驚,並非它很好,甚至毫無優點可言,但它相當有效也盡忠職守,並讓自己的觀眾們捧腹大笑。這一刻,就是一位想坐在我們國家最位高權重之處的人,竟然正在模仿行動不便記者的行為舉止。
⠀⠀⠀⠀⠀
而這個在公開場合之下出於本能的模仿羞辱,滲透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因為這就如同變相允許所有人都有權利做相同的事。缺乏尊重招致更多缺乏尊重,暴力言行引來更多暴力言行,當掌權者利用自身優勢霸凌他人之時,我們全都是輸家。
⠀⠀⠀⠀⠀
最後一件事,有天我要去吃晚餐的路上,Tommy Lee Jones 問我:『妳覺得能成為一位演員真的非常榮幸,對吧?』
⠀⠀⠀⠀⠀
是啊確實是,我們也必須時時提醒彼此這項特權所帶來的責任,那就是設身處地的同理心。我們都應該非常驕傲今晚能共享好萊塢的榮耀,就像我已辭世的好友 Princess Leia 曾經跟我說:
⠀⠀⠀⠀⠀
Take your broken heart, make it into art.
⠀⠀⠀⠀⠀
『帶著你破碎的心,將它變成藝術吧。』」
⠀⠀⠀⠀⠀
⠀⠀⠀⠀⠀
─ ─ 第 74 屆金球獎終身成就獎
梅莉史翠普 Meryl Streep
四力懺悔依止力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們常笑稱,要寫一個關於殺人的故事,可用不著真的去殺人吧?不過對於茱麗葉.休姆(Juliet Hulme)而言,真的有過殺人經驗,或許真能帶來不少靈感。
.
此事要先從1954年2月開始談,時年15歲的寶琳.帕克(Pauline Parker)在日記上寫著:「為什麼媽不能去死?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死去,為什麼爸媽不能都去死?」
.
同齡的寶琳.帕克與茱麗葉.休姆當時同樣就讀位於紐西蘭基督城的一間女校,兩人當時的關係堪稱形影不離,是最要好的朋友。然而,她們之間的出身背景卻有很大差距,寶琳是魚販之女,茱麗葉的父母則是來自英國的顯貴,她的父親受聘來當地擔任大學校長。
.
不過兩人一見如故,茱麗葉並未因為家庭背景而覺得忌諱,經常帶寶琳回家玩耍。起先雙方家長都對兩個女孩的友誼不以為意,直到雙方的關係開始日漸緊密,連澡也要一起洗,對待彼此的態度宛如愛侶,家人開始有些擔憂,試圖拆散她們,至少要她們保持距離。在當時,同性戀在紐西蘭被視為一種禁忌、嚴重的精神疾病。
.
究竟寶琳與茱麗葉到底是什麼關係?後來學者的觀察莫衷一是。但可以確定的是,兩個女孩從小都有嚴重生理疾病,寶琳罹患骨髓炎,茱麗葉則有結核病,或許正是同樣罹病的遭遇,使得她們更覺得親近,生命觀也與同齡人不同。她們甚至共同發明了一個宗教,這個宗教謝絕基督徒,擁有自己的天堂境地與獨有的聖人(多是好萊塢名流),稱作「第四空間(The Fourth World)」。而且不必等到死後前往,她們經常一同「造訪」此地。
.
除了一同生活在虛幻世界之外,寶琳與茱麗葉還共同撰寫小說,並想像她們構思的作品將會在好萊塢大獲成功。一起前往美國發展,成為兩個少女共同的夢。
.
1954年,茱麗葉的父母決定分居,父親辭下校長職位,雙親協議後,決定重返英國,並將愛女送往南非。寶琳得知後,也想要跟著去,但可想可知的是,她的母親堅決反對。寶琳於是向茱麗葉提出一同殺害她母親的可能性,這項提議獲得了茱麗葉的支持。
.
在當時的日記上,寶琳寫道:「我們已經想好了,並對這個想法感到好興奮。當然,我們很緊張,但期待大於一切。」
.
在1954年6月22日,她們決定付諸行動。
.
在陽光明媚的下午,兩位女孩與帕克夫人在享用午餐之後到維多利亞公園的山丘漫步。茱麗葉先將一個飾品扔在地上,讓帕克夫人彎腰撿拾,寶琳隨即將預先準備好的──盛裝著半個磚塊的襪子──舉起重擊母親頭部。帕克夫人立刻尖叫倒地、面目抽搐,茱麗葉接手拿起磚塊狂砸。少女們原先預想能夠一擊斃命,沒想到卻足足花了20分鐘才將之殺害。
.
女孩們確定帕克夫人斷氣後,隨即衝到山下,向一名小販經理誑稱母親跌倒,撞到了一顆石頭,必須請人救助。警長聞訊後到現場勘查,很快發現帕克夫人並非死於意外,她的頭骨被狠狠擊碎,共計有45處受傷,而兇器也很快被尋獲。警方隨後羈押了涉有重嫌的寶琳與茱麗葉,她們隨後也坦承犯行,只是寶琳為了保護茱麗葉,佯稱自己是獨力行兇,茱麗葉卻給予了不同的供詞,承認自己也有參與施暴。
.
這則新聞不僅在紐西蘭成為轟動的消息,也立刻成為國際頭條。兩位正值碧玉年華的少女,究竟何以動念殺害至親?精神科醫師雷金納德.梅德利科特(Reginald Medlicott)受聘替兩人做了詳細的心理衡鑑,同時詳細閱讀了她們的日記與著作。他的結論是,寶琳與茱麗葉確實處在嚴重的精神錯亂底下,而且是相互牽動的,兩人幾乎像是同一個個體。
.
梅德利科特甚至直接指出「她們絕對是瘋了」,並提及自己在探訪過程中遭到兩人嚴酷的污辱與咒罵,強調寶琳與茱麗葉的傲慢與自負遠遠超過正常人。他最後做出結論,明確指出在六月時,她們已經精神失常。
.
不過即便已經犯下罪行,寶琳與茱麗葉卻絲毫不認為自己應當負上任何責任。寶琳說自己唯一後悔的只有讓茱麗葉的家人造成麻煩,但是殺害母親乃是合情合理。茱麗葉也說,謀殺不僅是「正當的」,「殺害任何阻撓我們的人,也都是正當的」。
.
法院陸續傳喚多位精神科專家進行鑑定,結論不約而同指出兩位少女的瘋狂。在痛下犯行之前,她們就如同一般少女一樣表現出活潑與純真,但下一刻卻能拋下良知殺人,已經不是常人會有的舉動。報告亦指出,寶琳在作案前一天,對母親尤其熱情,表現善意。這些細節見報後,寶琳與茱麗葉被冠上「惡魔」稱號。
.
在審判當日,現場座無虛席。當犯罪細節被公開時,少女沒有任何反應,但當有任何被描述被她們認為侵犯了她們的虛榮心,寶琳與茱麗葉便會立刻出言反擊。出人意表的是,寶琳與另一名男孩有一段情的證據也被隨之公開,這尤其激怒了茱麗葉。而這很可能是她們此生最後一次見面。
.
1954年8月28日,法官作出宣判,認定由於兩人年紀太輕,不能判處死刑,又因為評審團不同意寶琳與茱麗葉患有精神疾病,他們不會被送入精神病院(然而,這卻符合了寶琳事前的期望)。兩人最終被判處無限期監禁,送進基督山監獄,並且分開羈押。
.
不過,監禁時間僅有五年。有傳言說,釋放條件是兩人承諾不再與彼此見面,但政府後來否認了這個說法。原籍英國的茱麗葉被無條件釋放,她來到義大利與父親團聚,而寶琳經過六個月假釋,也完全重獲自由。至於後來兩人究竟何去何從,則又有了出人意料的發展。
.
1994年,紐西蘭編劇法蘭.華許(Fran Walsh)向經常共同合作的導演彼得.傑克森(Peter Jackson)提出了將該案搬上大銀幕的構想。華許說在當時,兩位少女被媒體營造成世界上最邪惡的人,但她對於這些流於表面的報導有些不以為然,始終認為此事欠缺合理的解釋。為此,他們採訪了當時與事件相關的17位同學和老師,以及兩人的鄰居與家人,也向心理學家請益。
.
透過日記內容,華許發現兩人其實富有超越非凡的想像力,以及獨有的幽默感,絕非只能以「邪惡」一語帶過。透過全國海選,他們找到了新人梅蘭妮.萊恩斯基(Melanie Lynskey)來飾演寶琳.帕克,而當時已經有過影集演出的英國演員凱特.溫絲蕾(Kate Winslet)則從175位女孩中脫穎而出,爭取到茱麗葉.休姆的角色。
.
最後這部《夢幻天堂 Heavenly Creatures》(1994)問世,獲得全球性的成功,法蘭.華許與彼得.傑克森一同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這也是兩人首次揚威美國,為日後他們再次合作的《魔戒 The Lord of the Rings》系列埋下伏筆。而凱特.溫絲蕾也因為這部作品,成功打響名號,開啟了輝煌的表演之路。
.
向來擅長打造奇想場面的彼得.傑克森在《夢幻天堂》成功構築了一個屬於少女的私密幻境,包括由黏土構成的奇幻王國,還向出演《黑獄亡魂 The Third Man》(1949)的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致敬,以遊走與光明與陰影底下的人物隱喻角色關係。重點是,他試圖帶觀眾同理兩位少女的心理,而非一味妖魔化的呈現。兩位演員的詮釋尤其近乎完美。
.
不過電影的成功對於兩位當事人來說,無疑是一個災難的開始。
.
寶琳與茱麗葉的下落遭到媒體「肉搜」。1997年,紐西蘭記者在英國肯特郡找到了隱姓埋名的寶琳.帕克,她改名希拉蕊.南森(Hilary Nathan),在當地經營一個兒童騎術學校,皈依天主。她透過姐姐發表聲明,表示自己對弒親感到萬般後悔。據寶琳姐姐的說法,她花費了五年的時間才終於意識到自己鑄下大錯,後來決定遠離人群,試圖默默貢獻社會。
.
不過更勁爆的則是茱麗葉.休姆的發展,她後來改名為安妮.佩里(Anne Perry),曾在美國與加拿大生活,後來搬到一個蘇格蘭的摩門教社區。她在1979年開始出版小說,並且很快成為一個成功的犯罪小說家,創造了名警探湯瑪斯.皮特一角(後續延伸了34集系列小說),並多次獲得文學獎殊榮。
.
在1994年之前,沒有人知道她就是茱麗葉.休姆。在電影問世前,她不得與她的經紀人會面,安妮.佩里鎮定地對他說:「請坐下與我談談,有一些關於安妮⋯⋯但你所不知道的事情,我得坦承相告。」
.
截至2003年為止,她已完成超過40部小說,作品在全球銷售達千萬冊,小說《No Graves As Yet》(2003)曾登上《紐約時報》銷售排行榜。安妮.佩里依然是一個成功的作家,但她的聲譽確實因此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作品銷售量也有下滑趨勢。她始終試圖挽回自己的名望。
.
在2003年接受採訪時,她向《衛報》記者坦言自己確實「有債要還」,但卻也試圖將責任轉嫁在寶琳身上,指控寶琳當年威脅她若不幫忙就要自殺。她也談到了《夢幻天堂》上映之前,自己的身分遭到揭露時所感到的恐慌,安妮指出「這一切都不公平,我為重返社會所做出的一切努力全部遭到了抹殺」,並且埋怨編導沒有事前請求她的許可。
.
不過安妮.佩里表現的「懺悔」卻未必讓大眾買單,在紀錄片《Anne Perry: Interiors》(2009)當中,她一再將罪刑歸咎在寶琳身上,並且誇張化地表述自己在未成年時遭受監禁的「苦難」,與其說是加害人,她更認為自己是一名受害者──在不情願的情況下協助殺人的無辜少女。這個被害者形象反而使她更顯爭議。
.
安妮.佩里不常受訪,但每次談及此案,都是一概切割態度,例如在2006年,她承認自己的確癡迷於與寶琳的關係,但否認自己是同性戀者。在2012年,她在受訪時提到自己在監獄的經歷成為了創作養分。並說自己已經負起了責任,不需要再為了過去的行為懲罰自己。
.
「你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成為更好的人,並確保自己也能原諒別人。這意味著『遺忘』,不要帶著怨恨。這不容易做到,但你得學會。如果你相信寬恕,那就請寬恕所有人。」安妮.佩里說道:「除了繼續活下去,我別無選擇。我肯定不是第一個有這樣遭遇的人。我只希望,天啊⋯⋯都快60年了,我們讓事情過去吧。」
.
不過針對這些發言,寶琳本人沒有再做出任何回應,其家族成員也沒有予以反駁。事實上,有些觀察者指出寶琳與茱麗葉當時都能很快全身而退,除了她們尚未成年,很大原因是她們的白人身分,以及茱麗葉的特權家族背景。不過後續的發展,也反映了兩人確實存在明顯的階級鴻溝,寶琳在小鎮低調討生活,而茱麗葉卻成為暢銷作家,享有富裕的生活以及舉足輕重的發言權。
.
2017年,年近八十的安妮.佩里為了希望讓自己的小說影視化,遷居到好萊塢。不過截至目前為止,只有一部關於她的小說改編的作品問世,是一部名為《The Cater Street Hangman》(1998)的電視電影。在目前力求政治正確的時代,導演、演員涉及性侵會面臨除名懲戒,遑論原作者曾經殺人,因此目前顯然沒有公司對翻拍她的作品表明興趣。
.
反而是談論這起「帕克-休姆謀殺案」(Parker–Hulme murder case)的相關影視作品與紀錄片遠多過安妮.佩里的作品,除了上述的《夢幻天堂》之外,還包括更早一步拍攝的法國電影《Don't Deliver Us From Evil》(1971)與多部舞台劇。連《辛普森家庭 The Simpsons》都曾在第20季第9集的《Lisa the Drama Queen》(2009)鬆散地改編這個故事。
.
編劇們常掛在口邊說,你要寫一個關於殺人的故事,用不著真的去殺人吧?但安妮.佩里不僅真的殺人,還將經歷轉化為自己的作品。有一點她說得沒錯,她不是文壇第一個曾經犯下殺戒的名作家,有類似經歷的還包括曾撰寫《裸體午餐 Naked Lunch》(1959)的弒妻作家威廉.布洛斯(William Burroughs),才氣縱橫的奧地利作家傑克.溫特維格(Unterweger)甚至是一名連續殺人魔。
.
從中可以帶出很豐富的議論。安妮.佩里能以年少無知為由逃離社會大眾的公審嗎?抑或更生人難道只有隱姓埋名一途,沒有機會選擇重生?再來,創作者的私德究竟與它的作品有無直接相關?當然,這已是老生常談,或許永遠沒有標準答案。對於是非的論定,只能交給讀者自己裁決。
.
https://lihi1.com/bOndt
請點連結觀賞《夢幻天堂》預告、關於該片的更多情報,以及其它凱特溫絲蕾的演出作品
.
.
(附圖上,圖右為茱麗葉.休姆,圖左為寶琳.帕克;圖下為《夢幻天堂》劇照,圖左為飾演茱麗葉的凱特.溫絲蕾,圖右為飾演寶琳的梅蘭妮.萊恩斯基。)
ez訂 #夢幻天堂 #凱特溫絲蕾 #梅蘭妮萊恩斯基 #安妮佩里
四力懺悔依止力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有海上傳奇之稱的綠色和平船艦「彩虹勇士號」,12月1日再度訪臺,停靠在基隆港,發起「由你減塑 海洋無塑」運動,週六日開放民眾登船參觀。
彩虹勇士號(昔稱:彩虹戰士號;英語:Rainbow Warrior)是一艘在荷蘭註冊的三桅機帆船,是非政府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船隊的旗艦。彩虹勇士號在全球範圍航行,從事反對捕鯨、反對核試驗、反對砍伐原始森林等主題的宣傳和抗爭活動。
第三代彩虹勇士號,是第二次來台灣,開放參觀,近距離了解三十多位船員,如何在海上生活,如何維持綠色和平,以及推展環保運動。
綠色和平資深媒體與推廣主任李芳怡說,全球海洋塑膠污染日益嚴重,沒有人可以再置身事外,綠色和平已多次舉辦減塑相關活動,如淨灘、回收柔珠,並在社區與學校推動減塑課程與園遊會等,目的在鼓勵民眾身體力行,減少使用拋棄式塑膠製品。
綠色和平勇士號再度來台灣,今天在基隆東四港碼頭邊提倡減塑運動;她也會再航行到臺灣南部沿海進行海中微塑膠污染調查。
綠色和平組織有數艘船隻,「彩虹勇士號」是旗艦,這艘旗艦也經歷時代變遷,至今已是第三代「彩虹勇士號」,她在2011年啟航。這一年,綠色和平40歲。
首代彩虹勇士 原是老漁船
依綠色和平網站記載,第一代「彩虹勇士號」是一艘25歲的拖撈漁船「Sir William Hardy」號,綠色和平1977年買下她,當成環保抗議船。然而,她的壯烈犧牲,更是環保人士心中永遠的痛。
1985年7月10日「彩虹勇士號」在紐西蘭奧克蘭海港的停靠處接連發生兩次爆炸,爆炸把船尾撕扯成了碎片,她漸漸沈沒。
30年後的2005年,法國前特務人員拉克.吉斯特公開道歉。他對30年前他和另一女特務Alain Mafat偽裝成蜜月夫妻,炸毀「彩虹勇士號」,且造成船上攝影師費爾蘭多.佩雷拉死亡表示懺悔。佩雷拉因為腳被照相機袋的帶子纏住,不幸溺死。
吉斯特犯案數天後就已經被捕,他雖被判處10年監禁,法國卻威脅紐西蘭若不放人,就阻止紐西蘭進入歐洲市場。30年後,吉斯特說,他雖是奉命行事,但良心不安。
1986年9月法國和紐西蘭就奧克蘭爆炸案達成協議,由法國總統正式向綠色和平組織致歉,並賠償損失700萬美元;紐西蘭將兩名法國特工押送到法國南太平洋的軍事基地服役,刑期則從11年減至3年。
多年來,在環保戰場上「彩虹勇士號」力戰各國捕鯨船,持續向捕鯨船隊施壓。捕鯨船發射魚叉前,綠色和平的橡皮艇總是擋在它與可能被捕的鯨豚前面,迫使捕鯨船隊放棄作業。
2013年第三代「彩虹勇士號」船長Joel Stewart說,「有時候,不得不犯法」,他也說,他們所面對的是環境罪犯,一切作為是為了阻止更嚴重的道德罪惡。但這種說法,總會令對立面的團體不以為然。
彩虹勇士號是一艘三桅杆的柴油動力機帆船,總重555噸,船體長55.2米寬8.54米,吃水深度4.35米,平均航速7海里/小時。
船上裝備了很多環保科技產品,包括節省燃料的引擎系統,為船隻提供熱水的太陽能系統,利用引擎廢熱的熱能轉系統,污水處理系統,以及提供淡水的脫鹽系統。船上還裝備有衛星通訊和導航設施、用於宣傳教育的活動室,炸沉事件之後的彩虹勇士號還添置了5艘充氣小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JmzItghCk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