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繁華色相中
#吳士偉個展
#紫藤廬
暑假的時候,走訪一趟青雨山房拜觀吳士偉的作品裝裱。三位姓吳的,吳士偉、吳挺偉和我愉快的聊了一個下午。除了觀看士偉近期要在紫藤廬展出的作品之外,挺偉也拿出了許多裝禎用的材料,並分享了許多在書畫裝裱的知識。
我與士偉相識多年。觀察到他多年來對於書畫創作的歷程,只能說此人真是謙謙君子,而且畫如其人的優雅與飽滿。且書寫一篇短文,做為文字導覽。開幕日期為10/24日下午兩點。
〈不在繁華色相中─試論吳士偉水墨近況〉
文人畫在20世紀的發展困頓
隨著清帝國的衰敗,中國的科舉制度在1905年被取消之後,整個文人階級也跟著在民國初年逐漸的消失不見。固然,文人的風雅與品味令人懷念,但過往那種將科舉、菁英文官與品味「三合一」的組合,已然無法在民國時代延續。
陳衡恪(1876-1923)在1921年所撰寫的〈文人畫之價值〉一文中提出「文人畫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學問,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陳衡恪出身於晚清的世家,其父親為陳三立(1853-1937)與祖父陳寶箴(1831-1900)俱為清代文人官員,其弟陳寅恪(1890-1969)則是20世紀中國之史學權威。從陳衡恪的世家背景可得知他在民國十年寫文章捍衛傳統文人畫價值時的家學淵源。無奈,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使得中國新一代的知識份子不僅強烈的質疑自身的文化傳統,更激進者甚至主張中國應該走向「全盤西化」的道路,才能振衰起敝。
從晚清開始,中國的留學生大都先前往「明治維新」後的日本,之後的第二波則是前往歐美留學。雖然,陳衡恪也曾前往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學習博物學。他返回中國之後對於文人畫的倡議,顯然抵擋不住更多從歐洲與日本返國的藝術提倡者。徐悲鴻(1895-1953)的「中國畫改良論」,或是林風眠(1900-1991)的「東西方融合論」,如果放在「五四」與「新文化」運動的脈絡下,明顯的更能獲取年輕世代的支持。歷經1949年的共產革命之後,文人畫在中國的後續發展只能苟延殘喘的躲藏在階級鬥爭的陰霾裡。1980年後的「改革開放」固然帶來了一線生機,但是後來的「新文人畫」運動,在大量西方當代藝術移入後,也僅能曇花一現的凋零。
吳士偉與他的文人品味養成
吳士偉先後畢業於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之)、文化大學與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國立藝專時代所就讀的工藝科應用美術組,奠下了他日後對於古玩(長命鎖)、漆器、銀器與織物(緙絲、刺繡)的愛好。此外,當年席德進(1923-1981)對於臺灣民俗文物、建築的重視,也滋養了他的藝術底韻。除了古人之外,影響吳士偉水墨的老師包括了江兆申(1925-1996)、李義弘、蔣勳與倪再沁(1955-2015)。可以說,江兆申的秀麗筆墨、李義弘的攝影觀景構圖、蔣勳的人文素養與倪再沁所重視的文人筆墨,都構成了吳士偉畫作中的重要養分。
從20世紀跨越到現在,吳士偉的水墨創作一方面要抵抗臺灣藝術市場對於當代藝術的偏好,另方面則是要面對如何在當代的生活情境裡去蒙養文人畫的品味。舊時代的文人品味來自於書香官宦世家、來自於琴棋書畫、來自於四書五經與詩詞歌賦。這些文化條件,也就是陳衡恪在民國時代對於文人畫沒落的無力回天之憾。整個時代的風氣、社會政治與經濟結構都已經發生巨大變化之後,文人(官員)階層已然消逝。真正意義上的文人畫已經不存在;在我們這個時代,唯一能夠持續發展的只有文人畫的品味與精神。
無論是親自拜訪吳士偉的工作室,或是瀏覽他的臉書,都可以發現他對於古物的嗜好。時間所淬鍊出來的歲月痕跡與歷史記憶,無論是在他所收藏的長命鎖、銀器或是漆器上,都可以看到古香古色的斑斕美感。例如,此次展出的【浥清塵01】的畫心周邊就有銅綠的斑剝效果;【浥清塵02】的花瓶,還刻意的使用燒過的銀箔來暗示時間的流逝感。2020年的作品【瓊華】裡的漆器圓盤,也在珠紅色的顏料下,隱約使用墨色的暈染,來增添歲月感。此外,【平安長春】作品中,所使用的「全形拓」紙張是購自中國大陸的現成品,買回之後再添上竹簾、花卉與托盤。「全形拓」(把古代的青銅器利用特殊的手法來呈現青銅器的立體造型)盛行於清代金石考證學風的乾隆與嘉慶年代。清代晚期書畫篆刻家趙之謙(1829-1884)時常在「全形拓」的紙上做花卉。此後,無論是吳昌碩或齊白石等人皆有不少此類的作品。元代文人畫家趙孟頫(1254-1322)在論畫時說:「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以今日的角度而言,「古意」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詮釋與作法。吳士偉的古物收藏癖好,無疑的是他文人品味養成的重要養分。
繁華落盡見真誠
文人畫的技法可以仿效,但是品味卻難以學習。明代的董其昌(1555-1636)曾說:「畫家六法,一曰氣韻生動,氣韻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成立鄞鄂,隨手寫出,皆為山水傳神」(董其昌〈畫眼〉)。吳士偉酷愛旅行,足跡踏遍許多地方─除了故國山河之外,造訪臺灣北海岸的三芝、老梅等處之後,他以海藻綠畫下了【春渚】。此外,他在臉書上留下了大量他在臺北或新北市巷弄所見的花花草草,而這一些用攝影留下的影像,也常成為他眾多花卉作品的造型來源。
吳士偉的線條,來自於他長期的書法鍛鍊。本來,在文人畫的系統裡最講究的其實是以書法線條入畫,然後讓線條在畫面上可以言說自己,而非僅做為造型的陪襯。他對於筆墨線條的掌控,可見於【蘭香馥郁】裡的從容與自在,以及類似常玉(1895-1966)構圖【觀止】中充滿節奏感的飽滿與生機盎然。從趙孟頫之後,中國的文人畫甚少觸及顏色的使用。趙孟頫說「今人但知用筆纖細,傅色濃艷,便自謂能手」;事實上,吳士偉的用色除了來自傳統的中國畫顏料,也運用到大量的日本畫顏料。在訪談中,他提及剛到東海大學研究所時就開始接觸了膠彩畫;他還特別提及廖瑞芬建議他使用日本畫的天然胭脂以及嘗試其他的膠彩顏料。因此,吳士偉畫作裡顏色表現,不僅層次豐富(有時會參用銀箔或黑箔),設色飽滿而不俗豔。
〈不在繁華色相中〉展覽,吳士偉展出了他最近三年來的精心之作。我對佛學並無研究,但「色相」或許可解釋為人們目光所能及的現象界。「繁華」的「華」字等同於「花」,也就是吳士偉最常繪製的題材。本次展覽中,他的花卉作品確有幾件刻意的在描寫花落花謝的過程,例如【抱香】裡那些以較黑的墨色所畫的蘭花,或是【綺蘭】作品中太湖石左側的枯萎蘭瓣。時間的流轉,會讓人有「傷逝」的感悟。王羲之在〈蘭亭序〉中也說「故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魏晉名士的風流,不在驚世駭俗,而在於真誠的理解生命的短暫與苦痛。吳士偉的〈不再繁華色相中〉不僅提供給我們豐富的視覺饗宴,也提醒了我們在於生命的虛幻與真實之間,一個重要的觀看位置。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Kids Playground孩子們的遊樂場,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潤餅卷,又稱潤餅、薄餅卷、嫩餅菜,臺灣中南部地區亦稱為潤餅[食夾]、春捲,是一種用薄餅(春捲皮)捲食其他肉菜等的食品。狀似春卷,但捲好熟食後直接食用,無須油炸。潤餅作為閩南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流行於福建南部、潮汕、臺灣和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越南春卷在形式上也比較類似於潤餅。 遠在中國春秋...
「四書五經英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四書五經英文 在 靜巷六弄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四書五經英文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四書五經英文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四書五經英文 在 Kids Playground孩子們的遊樂場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四書五經英文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四書五經英文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四書五經英文 在 中国传统文化# 四书五经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四書五經英文 在 購物烹飪音樂英文四書五經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四書五經英文 在 大學之道英文、中庸英文、大學英譯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四書五經英文 在 大學之道英文、中庸英文、大學英譯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四書五經英文 在 禮記英文# youtube premium 家庭方案邀請 的評價
四書五經英文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盧斯達:黎明狙擊光榮冰室,是打擊運動道德高地還是太沉迷自抬身價?】
在教育大學任職社會學講師的上海人黎明,對光榮冰室攻擊一浪接一浪。早前黎明與丈夫鍾一諾寫信給《刺針》,暗示光榮冰室在疫情下「不招待普通話食客」有歧視之嫌;其後黎明繼續狙擊,找了幾個「港漂」一齊去光榮冰室,全程用普通話點餐,「找尋對話的可能」。
侍應堅持自己不懂聽普通話,一班「港漂」最後亦等不到老闆「對話」,只放下防疫用品就離去。事後自導自演的黎明,煞有介事寫了三篇文講這個行動,並「總結」出「說什麽語言不重要,溝通得到就行」;正直可以解決一切仇恨,要守衛自己的心,切記不要對人「麻木不仁」。
黎明等人的行為,有以下若干問題:
動機不純,身位過佳——
光榮冰室事後發文,再三強調黎明一行人,全程講廣東話,而黎明則自稱說普通話,雙方的描述有事實差距,可能有一方說謊。不管如何,光榮冰室認為「放蛇」行動實在不必,「放蛇」確實描述精確。
黎明文章再三強調,「期待對話和解」,但問題是冰室早就說過,是因為政府不封關,店方就「局部封鋪」自保,並無歧視中國人,根本不需要和解,但黎明不斷說要「對話和解」,就表示她感覺受「不招待講普通話食客」的店家所歧視。在她的內心世界,這是「以德報怨」。
然而實際上,黎明是去踢館、踩場、放蛇,等著拿到冰室的黑材料:如果店員在過程中理解到普通話,黎明就會一口咬定冰室早前以「店員不懂得普通話」回覆平機會的歧視指控,是遁詞,平機會就可以「繼續跟進」,沒有跟進,她也可以嚴重打擊光榮冰室的誠信和道德光環。
平機會是在《刺針》文章刊登之後,開始找光榮冰室麻煩。冰室以「侍應不懂普通話」回應,黎明的行動罷明就是要去踢爆,坐實冰室歧視中國人種,而非關語言或者抗防的指控。黃店被黑社會搗亂打爛,都可以復修,傷害有限;但以「歧視」的高帽套下來,不斷纏擾,就水洗不清,而且可以連同親中的白左一齊發大,達到discredit香港整場時代革命的目標。黎明鍾一諾的《刺針》文章,何式凝兩次上外媒批評運動「很父權」、迫害她,都是這個discredit工程的一部份。
黎明鍾一諾的《刺針》文章刊出之後,受到不少批評,黎鍾當然受不了這種委屈,就希望放蛇製造證據出來,證明自己的疑似歧視指控,並非無的放矢,威返俾你睇,但放蛇行動失敗,侍應真的全程不懂普通話,只能叫他們手寫菜單,特殊處理;但黎明何其聰明,出擊只有大勝或小勝之分,拿不到黑材料,也可以將自己粉飾成一心對話、渴望和解的純情中國人。身位站到怎樣也贏,令人側目。
道德勒索 手足自助餐——
黎明不斷聲稱自己「也是」香港人,正如她也不斷聲稱自己「也是」手足。劣質中國人在外國,懂得鑽營各種社會福利和移民制度、透支外國人的無支和愛心,令自己利益最大化;黎明也懂得箇中三味,她利用時代革命來剝削香港人:你們不是說支持民主就是手足嗎?你們不是支持民主自由人權嗎?那你怎麼不接受我?為甚麼不能用普通話跟我說話?為甚麼不懂普通話?
這就好像一個強姦犯對妙齡少女說,平時妳樂善好施,上教堂也給十一奉獻,那為甚麼不獻身給我呢?妳不是崇尚大愛包容的嗎?
黎明的軟軟渾渾文研社會學風格文字,內裡卻是武裝的,是一種道德勒索,她主張「感受他人的痛苦並為其哀傷、與之同行」,她是這個主張的受益人,但她不會反求諸己,也付出。如果說手足就要互相包容、互相支持,那黎明只會接受自己被支持,而自己不會支持人當黎明不斷攻擊光榮冰室,鼓動無知和無父無君的無國界左翼去圍攻光榮冰室,以圖在國際環境和輿論界抹黑之,早就超過了共同體之間不割席的信條。自認手足?行開少少。
如果黎明真的不喜歡「不招待普通話食客」的規定,大可以私下與老闆探討爭取,而不是先出文去《刺針》篤魁,再放蛇做真人騷。明顯黎明並非真的在乎那個規定,而是要煮死冰室,並且抬拉自己的社會資本。因為常人都知道,公然如此挑機,我是老闆都不會理這種麻煩人,然後黎明又可以投訴,是對方不願意和解對話。
黎明玩的是「手足自座餐」,手足這個概念,有利益和著數的時候,就要,拿來勒索別人,但她明顯沒為光榮冰室著想。港漂一天到晚要求理解他們,他們卻極少共情香港人被剝削所有權力,只能靠天然方法抗疫的焦燥,也不反省普通話、中國人是殖民體系中具有權力的一方,香港人沒有義務在不平等的狀況下,強求一切一視同仁。
黑人對白人戒懼和敏感,有歷史和事實累積的敵意,白人不能投訴為甚麼黑人要視白人為「他者」,不是所有白人都是仆街——那就問問你的同胞,看看具體的權力結構,在現實政治都未得到和解的時候,要人民和解,不和解就是歧視,是著「不應區別對待」的教條勒索世人,是將婦女以「貞潔」之名浸豬籠處死。
港漂及高等中國人的陰暗心理——
不少中國人,面對香港都有這種想法:為甚麼西人到香港,香港人就轉channel講英文,我來,他們卻不遷就我講普通話?為甚麼西人就不需要融入,而我就要融入?
這個問題,大家都明,只有刻意不明白的人。英文對比普通話,在香港的普及歷史更長。現時市面四五十歲的人,可以真的不懂得。幾十歲的親中社會賢達,不少就完全是普通話有限公司。年輕人因為被普教中改造,反而說得比上一代好。
拿西人來比,只是去脈絡化的發脾氣。而且西人的數量、劣性、權力含金量,與普通話族群根本不能同日而喻。西人沒有講過「沒有中央照顧,你們完蛋」,沒有來走私、搶奶粉搶疫苗、沒有來散播病毒。尊重不是別人賜予,更不是可以勒索回來,而是要自己賺來。如果普通話人在香港感受到不友善,不要怪人,反求諸己,去怪自己的同胞長年累月搞成這樣。黎明班人去冰室尋求「對話」,曲折迂迴,但其實是霸王硬上弓,你走來踩場要跟我對話,不就是強迫嗎?手法如此粗暴,可見有幾多誠意;可見是在乎問題本身,還是自己想發泄。
黎明的東西折曲如此,因為自大和自卑交替運作。黎明在文中不斷說自己融入得好快,好幸運,但其一切行為,都是出於內心認為自己不被真正接受的怨恨,一種怨毒的反擊。即是一個美人不會每天煞有介事說自己是美女;一個已經歸化的人,不會一天到晚說自己已經融入,你看我融入得多快,你看有多少世界公民朋友看我抬戲,我真的完全不覺得自己和本土人有甚麼分別,我是手足,難道我不是手足嗎……
黎明在2017年寫東西,呼籲超越身份政治,但她每次都是標榜自己「來自上海」,這也是「身份政治自助餐」,有得上報就不超越身份政治;別人不接受普通話點餐,就認返手足認返香港人,又要求超越身份政治了。
黎明的行狀,其實對香港人來說並不陌生。上世紀初以來,「南來文人」就是懷著一種高高在上的身份,來香港指點江山。他們一方面拿香港的東西,一方面又是看不起的。「文化沙漠」的概念就是南來文人的發明。魯迅也說過,英國不懷好意,保留了四書五經和傳統中國文化,是要用來奴役人民,對香港的印象很差。就像「外省人」逃到台灣,明明自己是難民,卻又看不起台灣本土人,內心的中國人優越感雖然實在,但無處承接,遺民也不世襲,是注定滅亡的,於是內心就只能走向與本土人對抗。
黎明的中國人優越感,只是用西方白左的政治正確語言來包裝。當侍應試著用很爛的普通話來回答時,黎明馬上笑逐顏開:「不會啊,妳說得好好誒!」這便是一種教化蠻民的調調,如果香港人願意講普通話,她就感受到「香港人」的意涵倒向有利自己生存的一邊,自然高興;如果不行,她也可以扮演啟蒙民眾,令他們放棄「歧視」的自由派導師。這種賣直自傲的心理,骨子裡總是中國人的陰暗心理。因為自覺被歧視、自認是受害者,就生出一種「香港人需要我來教育」的心態。
利己主義無極限——
入鄉隨俗,是贏得群體尊重的第一步,但我看見個別支持黎明放蛇行動的左翼,卻連這個常識都質疑。絕對個體主義的人會認為,你要我隨俗,已經是入侵我的主權。那你有你繼續說普通話的主權,我也有我不招待你的主權,有甚麼問題?
一個地方的人,是否接受你,也是他們的主權。你可以努力,但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那個地方的人手上。人與人的交往,不是加減乘除的遊戲,不是說你做了check list上若干東西,就自動獲得認可。當然蝗蟲型人類的學問,其深也密,他們首先勒索認同,如願自己製造了敵人之後,再擺出被迫害的樣子,繼續欺騙其他同情心過盛的凱子,坐穩天字第一號受害者的位置。既實現了受害者最大的身份政治,也愛護了自己內心放不下的高等中國人身份認同,他們就能演一個「我都很想融入香港但香港人不接受我」的苦主。然而很多東西都是他們自己招來。
很多中國人都想融入香港,他們低調而耐心,但多年努力可能一夕被黎明抹殺。很多人不是討厭港漂新移民,而是討厭像黎明沽名賣直、玩弄身份政治成精的政治綠茶婊。黎明做這種引起香港人反感的事情之前,有想想跟自己一樣的新香港人嗎?沒有,因為你只想到你自己。就像來香港去世界胡作非為的中國人,只求一時之快,沒有想到自己的同胞一樣被黑。
然而說到底,相比起來,在香港街上大便的中國人,也真誠過黎明這類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大便掃走就是,但矯情兼攻於心計、販賣受害者形象、玩弄身份政治、製造混亂、製造了那麼多分化和事端,還感覺良好,毒性烈得多,持續的影響深遠得多。也許他們認為在這裡可以找到「絕對自由」,就是一個自出自入的雞籠,但我告訴你們,香港不是你們放肆的地方。
黎明的綠茶性格很深,注定她像何式凝一樣,她們做人只關注自己喜不喜歡,不會看群體和世界。群體有義務接受她們,她們永遠不理解現實。她自稱融入香港已經成功,因為「我的幸運也是和我的文化資本緊密相關的,如果我沒有對語言的興趣和學習能力,如果我不是來自上海這樣一個文化開放度相對較高的大城市,如果我的衣櫃裡一件符合這個社會審美眼光的衣服都沒有……那麽就算同樣於 2008 年來港,境遇和融入機會也會有很大不同。因而,我的幸運也是帶有階級性的。」繞這麼大個圈來讚自己,不用吧?
暗裡批判別人歧視,但她很小心將自己從歧視的對象分割出來,因為她是高級上海人,有文化資本,有語言能力,還有很多合時的靚衫,她已經融入,只是為其他被歧視的人疾呼,多矯偽,多麼無法面對真正的自己,多麼扭曲的心靈。
俗語說醜人多八怪,真正希望世界更好的人,說話不會那麼多關隘、行事不會有那麼多城府。設下了那麼多害人和收割光環的手段,再談守護自己的心、談運動、談正直、談不要麻木不仁?有想過帶給店家多大的麻煩嗎?律己的是道德,律人的是勒索。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老子誠不欺我。
訂閱 #已獨不回:https://vocus.cc/indiehongkong/introduce
四書五經英文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盧斯達:黎明狙擊光榮冰室,是打擊運動道德高地還是太沉迷自抬身價?】
在教育大學任職社會學講師的上海人黎明,對光榮冰室攻擊一浪接一浪。早前黎明與丈夫鍾一諾寫信給《刺針》,暗示光榮冰室在疫情下「不招待普通話食客」有歧視之嫌;其後黎明繼續狙擊,找了幾個「港漂」一齊去光榮冰室,全程用普通話點餐,「找尋對話的可能」。
侍應堅持自己不懂聽普通話,一班「港漂」最後亦等不到老闆「對話」,只放下防疫用品就離去。事後自導自演的黎明,煞有介事寫了三篇文講這個行動,並「總結」出「說什麽語言不重要,溝通得到就行」;正直可以解決一切仇恨,要守衛自己的心,切記不要對人「麻木不仁」。
黎明等人的行為,有以下若干問題:
動機不純,身位過佳——
光榮冰室事後發文,再三強調黎明一行人,全程講廣東話,而黎明則自稱說普通話,雙方的描述有事實差距,可能有一方說謊。不管如何,光榮冰室認為「放蛇」行動實在不必,「放蛇」確實描述精確。
黎明文章再三強調,「期待對話和解」,但問題是冰室早就說過,是因為政府不封關,店方就「局部封鋪」自保,並無歧視中國人,根本不需要和解,但黎明不斷說要「對話和解」,就表示她感覺受「不招待講普通話食客」的店家所歧視。在她的內心世界,這是「以德報怨」。
然而實際上,黎明是去踢館、踩場、放蛇,等著拿到冰室的黑材料:如果店員在過程中理解到普通話,黎明就會一口咬定冰室早前以「店員不懂得普通話」回覆平機會的歧視指控,是遁詞,平機會就可以「繼續跟進」,沒有跟進,她也可以嚴重打擊光榮冰室的誠信和道德光環。
平機會是在《刺針》文章刊登之後,開始找光榮冰室麻煩。冰室以「侍應不懂普通話」回應,黎明的行動罷明就是要去踢爆,坐實冰室歧視中國人種,而非關語言或者抗防的指控。黃店被黑社會搗亂打爛,都可以復修,傷害有限;但以「歧視」的高帽套下來,不斷纏擾,就水洗不清,而且可以連同親中的白左一齊發大,達到discredit香港整場時代革命的目標。黎明鍾一諾的《刺針》文章,何式凝兩次上外媒批評運動「很父權」、迫害她,都是這個discredit工程的一部份。
黎明鍾一諾的《刺針》文章刊出之後,受到不少批評,黎鍾當然受不了這種委屈,就希望放蛇製造證據出來,證明自己的疑似歧視指控,並非無的放矢,威返俾你睇,但放蛇行動失敗,侍應真的全程不懂普通話,只能叫他們手寫菜單,特殊處理;但黎明何其聰明,出擊只有大勝或小勝之分,拿不到黑材料,也可以將自己粉飾成一心對話、渴望和解的純情中國人。身位站到怎樣也贏,令人側目。
道德勒索 手足自助餐——
黎明不斷聲稱自己「也是」香港人,正如她也不斷聲稱自己「也是」手足。劣質中國人在外國,懂得鑽營各種社會福利和移民制度、透支外國人的無支和愛心,令自己利益最大化;黎明也懂得箇中三味,她利用時代革命來剝削香港人:你們不是說支持民主就是手足嗎?你們不是支持民主自由人權嗎?那你怎麼不接受我?為甚麼不能用普通話跟我說話?為甚麼不懂普通話?
這就好像一個強姦犯對妙齡少女說,平時妳樂善好施,上教堂也給十一奉獻,那為甚麼不獻身給我呢?妳不是崇尚大愛包容的嗎?
黎明的軟軟渾渾文研社會學風格文字,內裡卻是武裝的,是一種道德勒索,她主張「感受他人的痛苦並為其哀傷、與之同行」,她是這個主張的受益人,但她不會反求諸己,也付出。如果說手足就要互相包容、互相支持,那黎明只會接受自己被支持,而自己不會支持人當黎明不斷攻擊光榮冰室,鼓動無知和無父無君的無國界左翼去圍攻光榮冰室,以圖在國際環境和輿論界抹黑之,早就超過了共同體之間不割席的信條。自認手足?行開少少。
如果黎明真的不喜歡「不招待普通話食客」的規定,大可以私下與老闆探討爭取,而不是先出文去《刺針》篤魁,再放蛇做真人騷。明顯黎明並非真的在乎那個規定,而是要煮死冰室,並且抬拉自己的社會資本。因為常人都知道,公然如此挑機,我是老闆都不會理這種麻煩人,然後黎明又可以投訴,是對方不願意和解對話。
黎明玩的是「手足自座餐」,手足這個概念,有利益和著數的時候,就要,拿來勒索別人,但她明顯沒為光榮冰室著想。港漂一天到晚要求理解他們,他們卻極少共情香港人被剝削所有權力,只能靠天然方法抗疫的焦燥,也不反省普通話、中國人是殖民體系中具有權力的一方,香港人沒有義務在不平等的狀況下,強求一切一視同仁。
黑人對白人戒懼和敏感,有歷史和事實累積的敵意,白人不能投訴為甚麼黑人要視白人為「他者」,不是所有白人都是仆街——那就問問你的同胞,看看具體的權力結構,在現實政治都未得到和解的時候,要人民和解,不和解就是歧視,是著「不應區別對待」的教條勒索世人,是將婦女以「貞潔」之名浸豬籠處死。
港漂及高等中國人的陰暗心理——
不少中國人,面對香港都有這種想法:為甚麼西人到香港,香港人就轉channel講英文,我來,他們卻不遷就我講普通話?為甚麼西人就不需要融入,而我就要融入?
這個問題,大家都明,只有刻意不明白的人。英文對比普通話,在香港的普及歷史更長。現時市面四五十歲的人,可以真的不懂得。幾十歲的親中社會賢達,不少就完全是普通話有限公司。年輕人因為被普教中改造,反而說得比上一代好。
拿西人來比,只是去脈絡化的發脾氣。而且西人的數量、劣性、權力含金量,與普通話族群根本不能同日而喻。西人沒有講過「沒有中央照顧,你們完蛋」,沒有來走私、搶奶粉搶疫苗、沒有來散播病毒。尊重不是別人賜予,更不是可以勒索回來,而是要自己賺來。如果普通話人在香港感受到不友善,不要怪人,反求諸己,去怪自己的同胞長年累月搞成這樣。黎明班人去冰室尋求「對話」,曲折迂迴,但其實是霸王硬上弓,你走來踩場要跟我對話,不就是強迫嗎?手法如此粗暴,可見有幾多誠意;可見是在乎問題本身,還是自己想發泄。
黎明的東西折曲如此,因為自大和自卑交替運作。黎明在文中不斷說自己融入得好快,好幸運,但其一切行為,都是出於內心認為自己不被真正接受的怨恨,一種怨毒的反擊。即是一個美人不會每天煞有介事說自己是美女;一個已經歸化的人,不會一天到晚說自己已經融入,你看我融入得多快,你看有多少世界公民朋友看我抬戲,我真的完全不覺得自己和本土人有甚麼分別,我是手足,難道我不是手足嗎……
黎明在2017年寫東西,呼籲超越身份政治,但她每次都是標榜自己「來自上海」,這也是「身份政治自助餐」,有得上報就不超越身份政治;別人不接受普通話點餐,就認返手足認返香港人,又要求超越身份政治了。
黎明的行狀,其實對香港人來說並不陌生。上世紀初以來,「南來文人」就是懷著一種高高在上的身份,來香港指點江山。他們一方面拿香港的東西,一方面又是看不起的。「文化沙漠」的概念就是南來文人的發明。魯迅也說過,英國不懷好意,保留了四書五經和傳統中國文化,是要用來奴役人民,對香港的印象很差。就像「外省人」逃到台灣,明明自己是難民,卻又看不起台灣本土人,內心的中國人優越感雖然實在,但無處承接,遺民也不世襲,是注定滅亡的,於是內心就只能走向與本土人對抗。
黎明的中國人優越感,只是用西方白左的政治正確語言來包裝。當侍應試著用很爛的普通話來回答時,黎明馬上笑逐顏開:「不會啊,妳說得好好誒!」這便是一種教化蠻民的調調,如果香港人願意講普通話,她就感受到「香港人」的意涵倒向有利自己生存的一邊,自然高興;如果不行,她也可以扮演啟蒙民眾,令他們放棄「歧視」的自由派導師。這種賣直自傲的心理,骨子裡總是中國人的陰暗心理。因為自覺被歧視、自認是受害者,就生出一種「香港人需要我來教育」的心態。
利己主義無極限——
入鄉隨俗,是贏得群體尊重的第一步,但我看見個別支持黎明放蛇行動的左翼,卻連這個常識都質疑。絕對個體主義的人會認為,你要我隨俗,已經是入侵我的主權。那你有你繼續說普通話的主權,我也有我不招待你的主權,有甚麼問題?
一個地方的人,是否接受你,也是他們的主權。你可以努力,但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那個地方的人手上。人與人的交往,不是加減乘除的遊戲,不是說你做了check list上若干東西,就自動獲得認可。當然蝗蟲型人類的學問,其深也密,他們首先勒索認同,如願自己製造了敵人之後,再擺出被迫害的樣子,繼續欺騙其他同情心過盛的凱子,坐穩天字第一號受害者的位置。既實現了受害者最大的身份政治,也愛護了自己內心放不下的高等中國人身份認同,他們就能演一個「我都很想融入香港但香港人不接受我」的苦主。然而很多東西都是他們自己招來。
很多中國人都想融入香港,他們低調而耐心,但多年努力可能一夕被黎明抹殺。很多人不是討厭港漂新移民,而是討厭像黎明沽名賣直、玩弄身份政治成精的政治綠茶婊。黎明做這種引起香港人反感的事情之前,有想想跟自己一樣的新香港人嗎?沒有,因為你只想到你自己。就像來香港去世界胡作非為的中國人,只求一時之快,沒有想到自己的同胞一樣被黑。
然而說到底,相比起來,在香港街上大便的中國人,也真誠過黎明這類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大便掃走就是,但矯情兼攻於心計、販賣受害者形象、玩弄身份政治、製造混亂、製造了那麼多分化和事端,還感覺良好,毒性烈得多,持續的影響深遠得多。也許他們認為在這裡可以找到「絕對自由」,就是一個自出自入的雞籠,但我告訴你們,香港不是你們放肆的地方。
黎明的綠茶性格很深,注定她像何式凝一樣,她們做人只關注自己喜不喜歡,不會看群體和世界。群體有義務接受她們,她們永遠不理解現實。她自稱融入香港已經成功,因為「我的幸運也是和我的文化資本緊密相關的,如果我沒有對語言的興趣和學習能力,如果我不是來自上海這樣一個文化開放度相對較高的大城市,如果我的衣櫃裡一件符合這個社會審美眼光的衣服都沒有……那麽就算同樣於 2008 年來港,境遇和融入機會也會有很大不同。因而,我的幸運也是帶有階級性的。」繞這麼大個圈來讚自己,不用吧?
暗裡批判別人歧視,但她很小心將自己從歧視的對象分割出來,因為她是高級上海人,有文化資本,有語言能力,還有很多合時的靚衫,她已經融入,只是為其他被歧視的人疾呼,多矯偽,多麼無法面對真正的自己,多麼扭曲的心靈。
俗語說醜人多八怪,真正希望世界更好的人,說話不會那麼多關隘、行事不會有那麼多城府。設下了那麼多害人和收割光環的手段,再談守護自己的心、談運動、談正直、談不要麻木不仁?有想過帶給店家多大的麻煩嗎?律己的是道德,律人的是勒索。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老子誠不欺我。
訂閱 #已獨不回:https://vocus.cc/indiehongkong/introduce
四書五經英文 在 Kids Playground孩子們的遊樂場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潤餅卷,又稱潤餅、薄餅卷、嫩餅菜,臺灣中南部地區亦稱為潤餅[食夾]、春捲,是一種用薄餅(春捲皮)捲食其他肉菜等的食品。狀似春卷,但捲好熟食後直接食用,無須油炸。潤餅作為閩南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流行於福建南部、潮汕、臺灣和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越南春卷在形式上也比較類似於潤餅。
遠在中國春秋戰國開始[來源請求],就有在春天以五辛盤祭祀春神的禮俗,五辛盤內容為大蔥、小蒜、韭菜、香菜、芸苔,再祭祀春神後食用這五辛,以求開五臟、去伏氣的保健效果,但因五辛味道辛辣,單吃難以入口,於是後來逐漸發展以麵餅包裹五辛成為春餅來食用,春餅也就成了潤餅和春卷的前身。自東晉開始中原數度戰亂使中原人士大舉南遷閩避難,以致今日台閩一帶吃潤餅還保有古代春餅之俗,桌面無論菜色多少,內容一定必須具備五辛在內,僅芸苔以滸苔代替。吃潤餅在閩台一帶是家族一年中重要的聚會禮節,大多為家族成員食用,一般不會用來招待外人。但近來也出現潤餅專賣店、賣潤餅專車,尤以夜市、菜市場等地最常見。
傳說
相傳潤餅由明代福建泉州同安縣金門島才子蔡復一的夫人李氏首創,相傳是蔡夫人因為蔡復一公務繁忙,無暇用餐,特意為他製作,可以邊辦公邊享用[3]。
故事版本眾多,姑取其中最盛行者如下[4]。
民間流傳,蔡復一是明朝萬曆年間進士,但身體殘缺得很厲害,獨眼、跛腳又駝背,但是他熟讀四書五經,不僅能作詩、賦、八股文;才華橫溢,兩手能同時寫字,在殿試上大出鋒頭,皇帝原本想點其為一甲(前三名),但蔡態度狂傲,皇帝又改其為二甲。不過放榜之後,皇帝憐才之意又起,常對蔡加以賞賜,四個奸臣於是過來消遣他,欲挫其銳氣。
四奸臣前來,第一人取笑他是獨眼龍,蔡說:「一眼觀天下。」第二人取笑他是瘸子,蔡回應:「一腳登龍門。」第三人取笑他是駝子,蔡回應:「一背藏千卷。」最後一人又質疑他兩手同時寫字是假的,蔡就回答「兩手作萬言。」立成一首詩。四個奸臣無趣而返,於是告訴皇帝,蔡復一說天下文書都抄寫得成,「兩手作萬言」,皇帝很生氣,覺得蔡太狂妄了,故要求蔡一個月內抄寫朝廷歷年來的邊防文書,如不從,將以「欺君」論處。
為了完成任務,蔡只好廢寢忘食,晝夜雙手齊書,幾乎不吃飯,蔡夫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有一天,她想出了一個妙法:麵粉加水,攪成糊狀,在熱鍋上輕輕一抹,做成一張張薄薄的麵餅皮,再把各種菜切細,炒成燴菜,然後用餅皮把燴菜捲成圓筒狀。每天用餐時,蔡夫人雙手捧著「薄餅」餵正在抄寫的蔡復一,這樣既不影響工作,又不耽擱用餐。在夫人的照料和協助下,蔡復一如期完成使命,他抄的文件足足放滿了九個櫃子。
皇上認為蔡是個能吃苦、有智謀的人,故大力提拔蔡,蔡後來作到湖南、湖北、貴州、雲南、廣西五省經略。從此,蔡夫人做餅的故事在當地傳為美談,因「潤餅」是蔡夫人所創,所以民間又有「美人薄餅」或「夫人薄餅」的說法。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SO5ZVFPjzk/hqdefault.jpg)
四書五經英文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個星期六,是台灣總統大選,單掌半劍拿下高雄的韓國瑜,挑戰執政總統蔡英文。
我對這次選舉沒有懸念。
這屆總統大選,早就結束了。
在香港結束!
當香港警察瘋狂暴打示威者,赤裸少女浮屍每日在維港漂浮,黑衣屍體在各區發現,示威青年,仍在香港前仆後繼,用血肉迎向蒙面黑警的時候,台灣的總統選戰,早有結果。
韓國瑜的政治理想是什麼?
靠攏中共,拿取好處,大陸熱錢入台,台灣人民發財發財發大財。
但香港人用七個月的時間,告訴台灣選民,不能有幻想!
每張台灣的選票背後,都印有香港年輕人的淚影。
這屆大選,早就結束了。
香港這邊匯豐銀行的獅子,流下血淚,放入白色棺槨;中聯辦的王志民,被炒魷(官方用字是免職)。繼任者,是急就章,六十五歲,剛從山西省委書記退休一星期,安排入了人大財經委養老的駱惠寧,重新披甲,再上香港前線。
炒了王志民,是北京知道,這半年在香港輸了。
輸了選舉,輸了民心,輸了國際輿論,輸了一代年輕人。
《路透社》十一月底曾報道,北京因區議會的選戰大敗,考慮撤換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外交部駐港公署還發聲明,說路透社報道不實,提出嚴正交涉。
《金融時報》則引述消息人士,北京將於今年(2020)三月,撤換林鄭。外交部也是例牌否認,說是「別有用心的政治謠言」。
外交部的否認,間接證實了這些國際媒體 的消息可靠。
香港亂局的根源,當然在北京。執行者,是行政長官林鄭、中聯辦王志民、港澳辦張曉明、港澳小組韓正。
其間,那人的角色最關鍵?誤導中央,引致判斷錯誤的又是誰?撤換王志民後是否仍有人事變動?駱惠寧上任,背負什麼政治任務?
習近平一直想清理盤根錯節的中聯辦地方勢力,香港亂局是一個好時機,一如當年鄧小平派許家屯南下,清洗王匡留下的廣東勢力。
當年新華社香港分社,一片哀鳴。
這次駱會否借721元朗恐襲警黑聯手中聯辦的角色撤入開始,借勢清理人事。
來年,是動盪的一年。
中共,始終是一個用計的政權,中聯辦又是一班自以為聰明人的集中地,影響所及,香港官場,一片賣弄計謀的歪風。
環境紛亂,時代動盪,個人行止更為重要。
古人教我們,亂世修行,有三大絕招,可以彈劍江湖,如履平地。
第一,要光明磊落,走大路,不抄捷徑。
第二,要禁得住寂寞。
第三,要正。原則、價值觀,不能因應時勢而調整。
它的原文:
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記錄在《周易》第十卦天澤履第二爻的爻辭。
人生一轉,都是履。
履,足之所依也。
本意是鞋底,象徵走路,腳踏實地才能走得好。
我們今日說的「履歷」,就是人生的實幹經驗。
履,是落實執行。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去幹,《序卦傳》說:
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
泰者,通也。
心之能安在於通。
泰,即是通也。但如何去泰的境地?關鍵在履,履然後才能泰,講一千句不如行一步,老實修行就是履卦。
泰,通也,然後安,是靠腳踏實地爭取回來的。
你要成佛,就要修行,三藏法師,也要一步一腳印,十萬八千里到靈山取經。沒有秘笈,只有經歷,重重魔考的經歷。
佛有大神通,但不能幫你成佛。
《繫傳》中,有所謂的憂患九卦,第一個卦,就是履卦。
人生以實踐為第一要義,尤其在亂世。履,德之基也。知識不是空談,上曉天文下曉地理沒有用,實際的行事才是一切的基礎。
履卦的卦辭:
履虎尾,不咥人,亨。
人的一生,險阻重重,如何可以履險如夷,踩到老虎的尾巴,佢都不回頭咬你呢?人生修練,做到這樣便是功夫了。
生於亂世,無法改變,我們不能一生都在迴避最敏感最困難的問題。
《易經》用老虎尾巴來象徵,人間的風險。
我們要經驗這些風險磨練,最困難的老虎尾巴也踩過,才能修成正果,抵達後面「泰」的通達。
方法是九二爻辭說的,
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光明磊落,坦坦蕩蕩,面對環境的紛亂變動,才可絲毫不動心,堅持自己的原則,要耐得住寂寞。
幽人,像隱士般過住幽居的生活。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小象傳》說:
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經過初爻的素履,確立自我的價值觀,行事特色,到第二爻得中,便可以不和環境勢力(六三)同流合污,又可保持中道的涵養,中不自亂也,先獨後中,自己便不會因外在的因素而亂了陣腳。
人生處處是試煉,九二爻的難,在於面對上面第三支爻,六三,在九二爻的上面,是全個履卦的問題所在,它必然一塌糊塗,它就像今日的特區政府:
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于大君。
眇,是少目。少了一隻眼睛,即視野有問題,但以為自己看得清楚。單眼看世界,片面狹隘。抓不到重點,不懂急緩輕重。
跟住「跛能履」,一隻腳象徵實踐能力有缺陷,但無自知之明,急於踩老虎尾巴。結果,咥人,凶。被老一口咬死了。
最後的引伸:
武人為於大君。角色錯了,用武人,軍人,處理大君的角色,即政治工作。
用武裝力量處理群眾的政治問題,怎會不出事呢?
《小象傳》說:
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用武裝力量從事政治工作,是陰居剛位,陰爻無能力,但剛位有權力。無能力的人擁有權力,就像單眼跛人踩老虎尾巴,很少不出事的。結果是:
履虎尾,咥人,凶。
履卦九二的處境,像香港人,面對六三,像特區政府,無論是正面的配合,或是負面的對立,都只會苦不堪言。
所以,《易經》教我們:
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這八個字,做到了坦坦盪盪,應付自如,便不會有後遺症。
這支爻,九二,爻變為天雷無妄卦,也是今年的值年卦。
只要起心動念,沒有妄想,行動上又不會輕舉妄動,便可以元亨利貞了。人間很多天災人禍,都是咎由自取,因妄念而來。這也是今年香港的寫照。
林鄭政府,還不知自己為什麼闖了大禍,就是因為妄念。
《易經》叫你們今年要無妄,但整個政府仍賣弄聰明,亂了七個月,不對症下藥,仍想盡辦法,諗計,如何對付香港人。打殘勇武派,嚇窒和理非,逼兩派割席,再對付校長老師。
為政者,責任重大,因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有影響社會風氣的效果。
大陸官場,貪婪弄權,全國人民,就見錢眼開;以巴領袖,仇恨治國,他們的子民,就冤冤相報。
過去殖民地的港督,謹言慎行,因為深知,他們是英國派來的港督,在殖民地,權可及天,稍有不慎,就為禍甚大。
中國古代,亦深知為官者,權責俱大,所以開科取士,都以選人為首。科舉的考試範圍,只集中在四書五經。
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九本書,其實只重覆一個主題,就是教你做人。
做人做對了,做什麼事,都會成功。做人的基礎沒打好,其他的知識技巧,像建築在浮沙上一樣,風浪來了,就煙消雲散。
所以,古人說學問,講的不是學歷,不是文章,不是才華,是做好人,行好事,做大好人,行大好事,就是有大學問。
從四書五經中,揀選做官的人才,因為追求一個完整人格的官員,才放心交付權力,管理地方。
香港之亂,根源在於政府出了問題,林鄭政府的問題,在於問責班子中,沒有一個堂堂正正的人。這個時候,還想向學校開刀,製造白色恐怖,要教育界人人自危?
要消滅社會良知,從學校入手。要校長老師,配合特區政府的政策,作為政治工具。
中華文化,對教育工作,看得很神聖。
蒙以養正,聖功也。
蒙,是教育。
養正,培養一個人的完整人格。
聖功也,是聖人的功業啊。
古代推崇老師為聖人,因為,他們的工作,是培養一個人的完整人格。
人格完成,就是大人,大丈夫了。大丈夫,才能頂天立地。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RZbuzPg8Nc/hqdefault.jpg)
四書五經英文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Wong Wai Man
大陸爆發豬瘟疫。這類疫情,在中國大陸,會蔓延得很快。因為大陸人連地溝油都賣,怎會浪費死豬?
最初出現在東北,幾日間,已經傳到廣東了。
豬肉,是華人主糧食,從南到北,東到西,除了回教教眾,都慣以豬肉配不同食材。所以,這一輪恐慌可以預期。
貿易戰的影響,在民生開始浮現了。
十四億人口,大陸的糧食生產供應,不足以應付需求。
主要都要靠入口。
對付美國對中國貨品的懲罰性關稅,習近平聲稱以牙還牙,但中共手上的「牙」不多,另類報復,靠大陸的官僚刁難絕藝出動了。
對於美國貨,中共的海關都盡力極仔細的檢驗。不是抽樣檢查,是每箱每箱的開箱檢查。
尤其是食物。
任由新鮮變壞,反正排隊,讓美帝見識中國大陸官員的認真嚴謹。
官僚手段在華人世界熟能生巧,但市場仍是有需求。大陸人,面對市場又以靈活走位見稱。
美國豬肉不好買,也引來官僚系統的刁難,那便入口俄羅斯豬肉,以應需求。
俄羅斯豬肉,因年前有瘟疫而禁止進口大陸,今次因應中美貿易戰,不買美國豬肉,便破禁向俄入口豬肉。
對於貿易戰,大陸人的態度一向這樣,不買美國大豆,可以向巴西買,向阿根廷買;不買美國豬肉,難道俄羅斯沒有豬肉?有錢,怎會買不到東西?
今次的「非洲豬瘟」,隨著俄羅斯豬肉進入東北,很快便南下廣東了。
中美的戰爭,由貿易開始,但不是只局限於關稅層面,你罰我的貨品,我罰回你的貨品,奉陪到底這麼簡單。
上周末(24日),美國國會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發表名為「中國的海外統戰工作」報告,確認董建華為共諜,在美國搞統戰工作。
對香港人來說,這其實不是新聞。老董搞這麼多的基金會、智庫,難道只是聯誼感情麼?不過,經由美國國會出報告,點名老董那些什麼「中美交流基金會」的活動,實屬罕見的。
那些為老董奔走的一大堆香港名流,開始想想自己的處境了。何志平仍在紐約拘留,尚算安全;像黃桂芬這樣下場的,幫共產黨做事的人,應聽過不少吧!
老董身邊,那一大群有頭有面的人,本身衣食豐足,兒孫齊整的,為什麼仍走這樣的渾水?
這種聯繫海外華人勢力,配合強國崛起,影響世界的,還有惡名昭著的「孔子學院」。
老董的基金會、智庫,向一般人派錢。所以你見到那些反共幾十年,未到九七,急急移民的名人,近年都一百八十度晚年親共,大讚習主席和黨中央。因為親共有著數,華人晚年一般又貪錢。
孔子學院派錢的對象,是大陸留學生和學者。
孔子學院和孔子無關,就像「日本財務」和日本無關,「巴黎毛冷」和巴黎無關一樣。但孔子的名稱好用,因為劉曉波,北京自己搞了個孔子和平獎,對沖諾貝爾和平獎。
「孔子學院」最初騙了外國人,批准他們在大學校內設立,有各式各樣的獎學金,由大陸留學生申請。
漸漸大學方面發現,這些「孔子學院」不是研究四書五經,也不會研習什麼論語、繫傳。他們派錢給大陸學者,收了錢便用他們的方法盜竊大學同事的研究成果。
特朗普早前說,基本上每一個在美的大陸留學生,都是間諜,原來是基於這份報告作依據。
這些大陸學者學生,有幸去到外國名牌大學,文明社會,面對知識的薰陶,民主自由的吸引,卻寧願收中共錢,為虎作倀!
老董八十多歲,賣了家族公司,拿了三百多億,有子有孫,不安享晚年,卻日夜奔波,為禍香港,為禍人間!
為什麼?
孔子死後,幾位高弟,繼承了孔子的志願,開班授徒,承傳孔門學問和精神。
但每人性格不同,背景各異,雖說都是發揮孔子智慧,但往往演繹不同。
子夏說:
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
子夏對學生說,大原則不能超出界限,要堅持,不能隨便更改;至於一般的小毛病,人人都有,不要過份苛求了。
子游聽到子夏上課這樣說,便譏諷說:
子夏之門人小子,當洒掃應對進退則可以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
子游說,子夏咁教學生,做些基本生活需要就OK. 但這些只是末節而已,根本的大道理未教啊,怎麼辦?
他是譏笑子夏沒有教學生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抱負。
我們留意子游說,基本教育那六個字:洒掃、應對、進退。
表面看,這六個字沒有什麼了不起,但它就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生活教育,人格教育。
如何做一個人,先從這六個字做起。
未識字前,先從這種生活規範學起。進一步十歲八歲才學認字,到十八歲,才學大人之學。
將來無論是王侯將相,名商巨賈,販夫走卒,都要生活。
所以,先學做人的知識,培養做一個人,然後再學高深的修養,這便是大學之道。
今日我們只重視功能性的知識,英文、法文、日文、拉丁文,鋼琴、小提琴、色士風、各式樂器,三五個學位、碩士MBA,去過天涯海角旅行,住過不同的酒店,吃過各地美食……
但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洒掃、應對、進退,小時沒有學,大時學不了。
沒有這些做人的基本,政府出事了,企業出事了,社會出事了,家庭出事了,整個時代都出事了。
共產摧毀了中華文化,中共又摧毀了人的基本價值和人格,所以,大陸無論什麼階層,什麼學歷,有錢沒錢,一概不懂得這幾個生活的基本要求:洒掃、應對、進退。
北京要香港盡快融入大陸,大灣區要模糊香港的存在,曾鈺成要求基本法賦與中聯辦的地位和角色。
你要保留香港的價值?
像陳浩天這樣,說說港獨是沒有用的。
從一個人的基本做起,訓練自己從「洒掃、應對、進退」做起吧!
2018年8月28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貿易戰 #豬瘟 #孔子學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M9xrTmJbpY/hqdefault.jpg)
四書五經英文 在 購物烹飪音樂英文四書五經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Forgot account? Sign Up. 購物烹飪音樂英文四書五經. Privacy · Terms. About. 購物烹飪音樂英文四書五經. Interest. 1 person likes this topic. ... <看更多>
四書五經英文 在 大學之道英文、中庸英文、大學英譯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四書 :《孟子》《論語》《大學》《中庸》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簡稱:詩、書、禮、易、春秋)記憶方法:選出一個字諧音轉 ... ... <看更多>
四書五經英文 在 中国传统文化# 四书五经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四书 五经 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大学》:The Great Learning《中庸》:The ... 《 四書 》-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悟勝法師恭讀)完整版↓↓.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