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位學者,他在演講時被問及:「請問,水族的易經是不是遺失的易經呢?」
這位學者平穩的説:「我不知道,因為我看不懂裡面的文字…」
同樣的問題,有人問另一位中國的作家,這位作家卻很溫和説:「…(刪減了前面的推論)都說明是失傳的經典了,怎麼可能是真的…」
二人沒有火藥味,平穩「對壘」溫和的「針鋒相對」。
中國學者説:「我不走“輕易否定”的路線,但我包容懷疑的路線,我們是可以懷疑的,但,不是草率否定(省略刪減後文)……」
「馬上否定」對我而言是太快下判斷了,跟「馬上肯定」一樣的,都是太快下判斷了。
我現在「虛擬」三個案例給大家參考,互相比較,到底那種「懷疑的學習」是有機會走得比較深入。
(1)中國的作家,沒有證據即否定,流行打假;
(2)中國的學者,雖然懷疑,但,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来否定,也沒有足夠的「證據」来肯定,就要懸掛著懷疑,既不是相信,也不是否定,繼續考據,互相對敲;
(3)這是我看古書,看到內修派儒家的「懷疑」態度。
他們的「懷疑」態度可以分內外二層,如:
《大學》可以是曾子述說子思記之的作品,也可以是子夏所作…如是類推,這就是「外層」的懷疑考證。
這些「外層的懷疑」,他們都會下功夫做思考的;
但是,他們也有另一個更加重要的「內層」懷疑,就是針對核心內容做詳盡的「好問」與「好察」:
而我就取中庸的「只是」其中兩種態度說明之:
(a)當問的,不知道,就要問出究竟,不能放手,審問到至善為止(可見怎樣提問是何等重要/而且問對關鍵要點尤為重要)…
(b)當需要辨別的,辨別到不夠清晰,就不要放手,明辨出一個究竟,直到至善為止…
他們這兩面的懷疑態度(內層懷疑與外層懷疑),是可以平行而不相悖的。
所以,我試一試用虛構例子演繹模仿之(其中是模仿了他們的口吻)。
如,我聽到程子説,有人讀《論語》——「有的人,讀了其中一句話終生修習之;有的人讀了,悟了之後,手舞足蹈;有的人讀論語之後,變成了另一個人……」
——你很懷疑這句話是不是真的?
我先示範第一條路線:「《論語》第一句話説,學而時習之,學一樣東西就要不斷練習……」
「所以,你看看,學而篇,一開章就跟你説學習之後要不斷溫習和練習,然後第一章第二段就突然變成講孝悌,到了第三段,就是巧言令色,跟學習沒有關係了…第一章第一段,跟第二段,還有第三段都沒有直接關係,很突兀,很像是合成品…」
他的結論,這是「合成品」,但這個「合成品」是東講一點西講一點的合成語錄。
如果用這種懷疑態度,對《論語》的理解「可能」就到這裡為止。
因而認為《論語》集注説的,有的人讀了一句,終生修習之;有的人讀了有悟,開心的手舞足蹈;有的人讀了之後變成了另一個人…就可以直接否定了!
我再示範第二條懷疑路線,也是「虛擬」的例子:
到底那些人是悟了那一句?
那些人是悟到了什麼需要終生修習?
到底是從那個部分悟了之後,然後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據此,你就需要找證據做考據了,可能需要看先秦諸子百家有提過相關概念的文本來對照…然後是兩漢…魏晉…唐宋元明清是不是也有相同的說法,還是程子一個人説罷了。
結果你每一個字都從那個時代的「慣用語」,還有那個時代的「慣用文筆」來考據,到底那段話是讓我們變成另一個人?變成另外一個人又是什麼意思?
那些人到底是悟了什麼?
宋之前的時代,用「悟」這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他們終生修習的又是什麼意思?
那個時代的人終生是什麼意思,然後修習又是什麼意思?
結果他「有可能」變成用其他的邊緣角度來研究《論語》,將這個邊緣角度變成浩大的學問。
至於第三條路線的懷疑,先搞清楚內層的懷疑,再探討外層的懷疑:程子那些話,那些人到底是參透了什麼「內容」?
故此,切入內容,層層剝開來看個究竟,到底裡面是有什麼可以悟的,可以樂得手舞足蹈,什麼內容可以將一個人變成另一個人?
如讀學而篇:到底孔子説的學而時習之,是泛指,還是另有所指(專門指定的修習之「道」)?
如果是泛指,這種精神如何一道而貫他後面的話呢?
因為按照孔子反復強調的一句話,他的「道」是可以串聯貫通的,學而習之,是不是其中的一句關鍵話語?
《論語》雖然是門人弟子合集,為什麼這麽多事蹟 ,他們專門收集這些部分?
為什麼某些部分內容是有一正一反,兩面的故事,如救人收錢對比不收錢…有不少內容是一正一反說明的,這樣的編排目的何在?
是隨意的,還是刻意的?
如果是刻意的,學而時習之,會不會是説,這是專門的指定修習,而不是泛指的態度?
(泛指的是指,你學什麼都好,都要不斷練習溫習的…)
(儒家喜歡談心性/身心/性命的內在修養,這學而習之,會不會在「指定」跟這個有關?)
如果這就是專門指定的修習,那麼,孔子所謂的學,到底是要「學」個什麼呢?
「學」了這個什麼的,是需要時刻修習呢?
然後,又如何用「學」得這個來貫穿整部論語呢?
儒門道統不是常常説讀書不要散錢無串嗎?
於是乎,他會上窮碧落下黃泉,不斷挖掘找資料…
最後,可能看到愛新覺羅毓鋆,毓老説:「學」字是指覺悟,是覺悟後的道,能時刻修習……
然後你也找到張岱用乾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來詮釋…
然後又在尚書挖到儒家十六字真言…
不斷順藤摸瓜挖料下去時,從新時代的白話文,到清朝,再到明,一直推前……積博推廣,又參考其時代背景,覺得四書皆是修身之道,而傳統說法,又挖到四書離不開用中庸和大學貫穿…
最後,你連民間的儒家修行都找來看和閱讀…
結果你大小材料都看,你發現到儒家很重視修煉心性,是要走「內聖外王」之路的…
於是乎,你又發現到原來如果用中庸來貫通的話,是可以合成毓老和張岱的說法的。
甚至乎可以從學而時習之這麽簡單的一句話,竟然可以貫通了後面的各種案例與說法。
所謂的學而時習之是指「中庸」功夫!
所以,學習中庸功夫,就是需要時刻修習的。
在一靜一動中修習,靜中動修習,動中靜修習(第一段貫通了)
中庸要發揮到人倫上就離不開夫妻父子…,
父對子是「仁及孝」之發揮(所以第二段貫通了,因為仁是庸和的心地功夫)……
同時也要言顧行,行顧言……
(所以第三段又貫通了)
雖然到最後,他未必考據出程子所説的有力證據,不過,這個人也許可能在汲取論語內容上有所新的發現或深的體悟。
三個不同汲取資訊的態度,就有三個不一樣的收穫。
(備註:從上述所論,大家也許開始察覺到,如果要我推薦四書,為什麼我都是喜歡先推薦南老,所以,我會在明天或者後天,或者再過幾天,談一談「學壞師」的小故事)
(此文是承接之前這篇文章的,鏈接在這裡):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22339763261194&id=1180458461
四書 白話文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是五四運動一百周年。
習近平呼籲青年人,聽黨話,跟黨走。
中共扭曲五四運動,扭曲歷史。
這是六年前寫於五月四日。
《五四的救國靈丹,是否對症下藥?》
胡錦濤願世界華人,共享今日作為中國人的光榮。
習近平說,他有一個中國夢。
中共頭領,急於向世界宣佈,共產黨,令中華民族復興。
但關心國運的人,卻憂心忡忡,十年之內,中國人,在世界各地的行徑,會掀起一次大規模的全球排華怒潮。
國事丟那媽,心事亂如麻。
兩句話,道盡百年來中國人的心聲。
九十四年前,一九一九年的今日,中國近代史,發生了一宗轟動世界的愛國運動,影響著隨後百年的中國人命運。
當年今日,北京一班學生,齊集天安門廣場,抗議當時的北洋政府,喪權辱國,提出"內除國賊,外抗強權"的口號。
事由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巴黎和會中,列強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不交還中國,竟然轉給日本。
舉國憤恨,政府輭弱,國際欺凌。
隨著這個五四政治運動展開的,是一場影響更深遠的五四新文化運動。
根據近代學者周策縱先生的研究,一九一七年魯迅發表了"狂人日記"開始,新文化運動就正式展開。
當時國人認為,我國積弱,不在於沒有船堅砲利,政治保守,而在於文化因循,禮教束縛。
所以,提出一套全盤西化,否定傳統的文化革命。打倒孔家店,推翻儒家禮教,外聖內王的價值主張。文字上,全盤白話文,拋棄古文古體詩,總之,解除束縛,我手寫我口。
原意是全體中國人靈魂改造,重定國魂。
當時以兩大重藥,作為救國靈丹──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和賽先生(Science科學)。
只要民主和科學,提升至世界標準,就是中華民族復興之時。
今日大陸,神九升天,蛟龍潛水,科學上取得一定成就;民主就比九十四年前大幅倒退。五四運動時的青年學生可以在天安門大叫"內除國賊,外抗強權",然後火燒趙家樓。今日在大陸,學生只能血灑天安門,或奔逃海外,或獄中消亡。
台灣方面,科學上成為世界晶片的代工王國;民主上,創造中國歷史上,唯一可以由民眾一人一票選出最高政治領袖的地方。
偏安江左的台灣,用了五四的救國靈藥,今日生機蓬勃。四九年,稱霸中原的共產黨,單用科技強兵,一黨專政,得出今日官貪民窮乏公義的局面。
中華民族復興了嗎?
明末學者黃宗羲,檢討歷代政治得失,得出結論,認為中國之禍,在於傾一國之力,供奉一家一姓。帝制不除,中國人永遠處於黑暗之中,寫成"明夷待訪錄"一書,借用易經第三十六卦,地火明夷卦,光明藏於地下,一片漆黑,寄望明夷待訪。
一九一一年,國父推翻滿清,建立民國。二一年中國共產黨於上海成立,四九年立國,一黨專政。"傾一國之力,供奉一家一姓",又再開始,這次非千古一姓帝王,卻是中共紅色貴族。從此,天子再現,就是那些太子黨,高幹子弟。光明重藏地下,神州黑暗。
五四運動,急於求功,否定中華文化,認為是國病根源。
去古文,反孔孟,到中共創黨立國,更視中國文化為蛇蠍,以致今日,傳統的文化命脈奄奄一息。
中國文化,重視做人的道理。
人的本位做好了,基礎打穩了,做什麼都沒問題,做什麼都不會出亂子。
因為無論王侯將相,醫生律師,商人畫家,才子佳人,都建築在一個共同基礎上,就是人。人,這個本位做不好,其他的學問成就,只是建築在沙堆上,人生巨浪一來,什麼都煙消雲散。
所以,孔子孟子,老子莊子,法家墨家,四書五經,都是反復叮嚀,教你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大人,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人。
近百年來,中國人四處求藥,但忽視了我有靈丹。那就是文化之根,沒有好好保護,沒有好好發揚。
個人尊嚴,永遠凌駕於國家機器之上。這是中國文化的原則,堅持這個原則,尊重這個原則,中華民族,才有復興之日。
四書 白話文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五四運動九十九周年,金紫荊廣場有升旗典禮。
任何時代,學生都是社會的良心,時代進步的發力點。
權力不受約束的政府,也瞄準他們,藉機向他們開刀。
台灣的國民黨凋零,以為親共可以求存。
蔡英文政府失去了政治對手的約制,權力失制衡,伸手入台大,阻止管中閔校長上任。
粗暴校園,侮辱斯文,台大人憤怒了,民眾跨藍綠的憤怒了。
香港教育局,用一篇大陸學者的論文,向廣東話開刀,説粵語不是香港母語。
目的要在學校推行普通話教學,將廣東話逐出校園。
滅香港,先滅廣東話。
由普教中開始,步步進逼,共產黨的能力,在於破壞,不在建設。
土共説香港人,不熟歷史,不懂中華文化。
五四運動九十九周年,你在思考什麼?
《五四的救國靈丹,是否對症下藥?》
胡錦濤願世界華人,共享今日作為中國人的光榮。
習近平說,他有一個中國夢。
中共頭領,急於向世界宣佈,共產黨,令中華民族復興。
但關心國運的人,卻憂心忡忡,十年之內,中國人,在世界各地的行徑,會掀起一次大規模的全球排華怒潮。
國事丟那媽,心事亂如麻。
兩句話,道盡百年來中國人的心聲。
九十四年前,一九一九年的今日,中國近代史,發生了一宗轟動世界的愛國運動,影響著隨後百年的中國人命運。
當年今日,北京一班學生,齊集天安門廣場,抗議當時的北洋政府,喪權辱國,提出"內除國賊,外抗強權"的口號。
事由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巴黎和會中,列強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不交還中國,竟然轉給日本。
舉國憤恨,政府輭弱,國際欺凌。
隨著這個五四政治運動展開的,是一場影響更深遠的五四新文化運動。
根據近代學者周策縱先生的研究,一九一七年魯迅發表了"狂人日記"開始,新文化運動就正式展開。
當時國人認為,我國積弱,不在於沒有船堅砲利,政治保守,而在於文化因循,禮教束縛。
所以,提出一套全盤西化,否定傳統的文化革命。打倒孔家店,推翻儒家禮教,外聖內王的價值主張。文字上,全盤白話文,拋棄古文古體詩,總之,解除束縛,我手寫我口。
原意是全體中國人靈魂改造,重定國魂。
當時以兩大重藥,作為救國靈丹──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和賽先生(Science科學)。
只要民主和科學,提升至世界標準,就是中華民族復興之時。
今日大陸,神九升天,蛟龍潛水,科學上取得一定成就;民主就比九十四年前大幅倒退。五四運動時的青年學生可以在天安門大叫"內除國賊,外抗強權",然後火燒趙家樓。今日在大陸,學生只能血灑天安門,或奔逃海外,或獄中消亡。
台灣方面,科學上成為世界晶片的代工王國;民主上,創造中國歷史上,唯一可以由民眾一人一票選出最高政治領袖的地方。
偏安江左的台灣,用了五四的救國靈藥,今日生機蓬勃。四九年,稱霸中原的共產黨,單用科技強兵,一黨專政,得出今日官貪民窮乏公義的局面。
中華民族復興了嗎?
明末學者黃宗羲,檢討歷代政治得失,得出結論,認為中國之禍,在於傾一國之力,供奉一家一姓。帝制不除,中國人永遠處於黑暗之中,寫成"明夷待訪錄"一書,借用易經第三十六卦,地火明夷卦,光明藏於地下,一片漆黑,寄望明夷待訪。
一九一一年,國父推翻滿清,建立民國。二一年中國共產黨於上海成立,四九年立國,一黨專政。"傾一國之力,供奉一家一姓",又再開始,這次非千古一姓帝王,卻是中共紅色貴族。從此,天子再現,就是那些太子黨,高幹子弟。光明重藏地下,神州黑暗。
五四運動,急於求功,否定中華文化,認為是國病根源。
去古文,反孔孟,到中共創黨立國,更視中國文化為蛇蠍,以致今日,傳統的文化命脈奄奄一息。
中國文化,重視做人的道理。
人的本位做好了,基礎打穩了,做什麼都沒問題,做什麼都不會出亂子。
因為無論王侯將相,醫生律師,商人畫家,才子佳人,都建築在一個共同基礎上,就是人。人,這個本位做不好,其他的學問成就,只是建築在沙堆上,人生巨浪一來,什麼都煙消雲散。
所以,孔子孟子,老子莊子,法家墨家,四書五經,都是反復叮嚀,教你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大人,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人。
近百年來,中國人四處求藥,但忽視了我有靈丹。那就是文化之根,沒有好好保護,沒有好好發揚。
個人尊嚴,永遠凌駕於國家機器之上。這是中國文化的原則,堅持這個原則,尊重這個原則,中華民族,才有復興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