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次認真地聊我當初想聊的那些
《型男飛行日誌》在九月時從Netflix中被下架了。
這部在2009上映的片,以其劇情、角色、導演與剪輯手法的出色,得到了很多獎項的提名,雖然最終沒有囊括甚至橫掃獎座,但各方給予的好評其實沒有減損它的厚度。
而這部電影在電視台上播過很多次,我卻沒有去看,因為片商的片名實在取的很雷,看起來這部片只是主角耍帥的內容.......好吧,主角確實很帥。
這部片原來的名稱叫做"Up in the Air",中國直譯為《在雲端》,算是貼切;香港則翻譯《寡佬飛行日記》,"寡佬"指得是喪妻的鰥夫,孤獨的老人,後來引申為單身不娶的男人,所以這樣取名是很貼切的。
但台灣片商卻膚淺的緊,見到主角喬治克隆尼是帥哥,又在天上飛來飛去,所以很直觀的叫做《型男飛行日誌》;你說他錯嗎? 好像也沒錯,主角是型男也在空中飛來飛去,但在這種片名裡面我們無法藉以引起對這部片的興趣(除非只要是型男就可以的....)
相反的,原名《Shallow Hal》(庸俗或膚淺的霍爾)的那部電影我們翻譯為《情人眼裡出西施》還相對貼切一點。(中國直譯《庸人哈爾》、香港直譯《豬兜有情人》)
總之,我當時乍看《型男飛行日誌》這個名稱,還以為是在講一個帥哥(機長)飛來飛去找豔遇之類的電影........(但這部片有內涵多了)
之所以我能發現他的內涵,還是基於某些社團人推薦的,看了那個推薦跟幾張裡面的劇照對白,我抱著嘗試的態度,在下架前點開看了。
--------------
當下只覺得這部片確實很有內涵(女主角薇拉·法蜜嘉在片中背面全裸又大露測乳的那一幕更是美的驚心動魄,有線電視台絕對會剪掉的那種......),但在事後細細回想,這部片中"暗合"著很多哲理。
我為何說是"暗合",而非"暗藏"呢?
因為很多時候,編劇的人只是想呈現自己很有創意的想法,卻不知在無意之間將很多哲理一起融入劇情中,然後被不同思想背景的人看到後,基於各花入各眼的情況下,演者無意、觀者有心的發出了這些體會感想。
(例如,一部西方宗教片其中的一些道理,會讓東方宗教的思想者覺得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領會。)
#那在我眼裡它暗合了什麼哲理呢?
我想先說說這部片的基本架構。(雖然這部片已經十幾年了,但我還是設個防雷線好了)
---------防------------雷------------線----------
這部由小說改編的電影,基本架構不複雜。主要圍繞著三個人進行,男主角萊恩(喬治·克隆尼 飾)、艾莉克斯(薇拉·法蜜嘉 飾)、娜塔莉(安娜·坎卓克 飾)。
男主角萊恩是一個不婚的單身漢,它對熱愛工作,熱愛工作中的自由,還有這份自由帶給他不受拘束的感覺、四海為家的旅遊樂趣,還有處處留情的方便性。
是的。他在各地移動進行專業度很高的工作之餘,可以跟他看得上眼的美女進行人與人的連結(心靈與肉體都有),但他就如周星馳在《家有喜事》裡所說的一樣 : 「感情就像戰場,贏他是贏定了,但絕不能收容戰俘!」
所以他處處飛行卻也處處留情,大家都能接受這種關係的展開,自然符合台灣鄉民的最高道德標準--不偷不搶了。
這份工作他進行了很多年,一直樂此不疲,且相當專業,直到公司來了一個新進人員--娜塔莉。
娜塔莉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畢業生,她如同一般大學高材生一般對自己相當有自信,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掌握了普天之下的知識與專業,但實際上卻是"燈下暗",全然不知道自己沒掌握的區塊與盲點何在。
娜塔莉認為自己看出了眼前這個行業別在運作上的缺點-沒有效率。
沒有效率來自於 : 這個公司養太多人在天上飛來飛去,龐大的旅行費運造成巨大成本,移動距離則成為浪費時間跟經費的硬傷;在她眼裡,要開除一間公司的冗員,根本不需要花時間飛到那裏去,跟他面對面講話,只要透過網路視訊,把該講的講完,就能省力省事的達到一樣的效果,從此幫公司省下成本,將"成本"轉換成損益表上的"股東權益"。
這是他的專業所及,但他眼界所不及的盲點則在於.......她忽略了她說話的對象是一個人,是個有血有肉、有感情有回憶、有家累有開銷的員工。制式的問答只能在制度上解決一個人的職缺,但心理面的想法卻是視訊無法顧及的。
(想想線上祭拜神明、線上祭祖、線上探病......是否能取代你心目中親臨現場的感受?)
而萊恩在工作旅途上遇到了聰明成熟的艾莉克斯,她是一個自主的女性,在工作自主、情感自主,身體上也自主;所以她雖然已經有了婚姻與家庭,還是想在工作上放飛自己,在旅途中跟一個自己看得上眼的男人發生關係,保持聯絡......然後繼續發生關係,或與她出遊(聯袂參加婚禮之類的活動)
這是三個人的架構,接下來是這個架構下擦出的火花
----------------------------
人的個性是會改變的,人跟人是會互相影響的,但一般都是價值觀相互影響下的小改(大改通常要遇到重大事故、疾病或災難);這些小改,足以引發蝴蝶效應,造成巨大的改變。
體現在戲中的兩個角色,也是如此。
萊恩在工作上遇到了娜塔莉,其實就是老派工作觀念遇到了摩登工作觀念的革命火花(revolution)。
萊恩堅持自己的工作方向才適合這個職務的運作,他也不斷解釋與親自示範;但挾帶著公司高層授意與無比自信心的娜塔莉,則認為自己的新倡議才能顛覆這個產業,帶來效率與利潤。
於是她大膽的嘗試了,也觸及到她的盲點並迎來了挫折,這改變了她原本看待這個產業的方式與看待萊恩這個老古板的眼光。
但影響是互相的。娜塔莉也回頭影響了萊恩的單身主義。
在娜塔莉的幾次衝撞下,他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那種自由方式是否真的是自己要的;而此時劇本的合理性便在此處彰顯.............這個年紀的男人,如果只是因為一個小孩子的三言兩語就動搖了心態,反而顯得不合理了。
所以在主觀上,先前遇到的那個睿智、聰明、甜美可人、身材姣好(真的很好,那個全裸背影跟測乳.......實在經典)的艾莉克斯更讓他興起了想要"定下來"的念頭。
在客觀上,則是萊恩的妹妹結婚,他受邀參加婚禮竟動了想要帶艾莉克斯參加的念頭,而自由的艾莉克斯也真的去了,且相當稱職地當了一回完美旅伴。在良人美伴的相陪與婚禮現場的浸淫下,"定下來"的念頭更是在萊恩的心中下了實錘。
於是,萊恩的中心思想動搖了,他不只放棄了自己揚名於一時的"空背包理論",更在思切交集下直飛愛莉克斯的所在地,想給她來個驚喜與告白。
只是在他看見艾莉克斯的家庭、家人,聽見她對老公說自己只是個"迷路的問路人"後,忽然懂了,也心碎了。
原來自己只是在感情路上的一個"迷路人",而且問道於盲的找到了艾莉克斯............這個過去風流不羈,可能對不起並傷過許多女人心的花花公子,終究也嘗到了"只是玩玩而已"的苦頭。
過去他遵循著"逢場作戲"、"玩玩而已"的規則遊走在各州、各女人之間是多麼的快樂快意,但沒想到自己真心想定下來時,再回頭聽著女方對他說 : 我們只是逢場作戲,如果你還想繼續這樣下去,再來找我...........時,心中想必悵然若失、百感交集了。
該說是報應嗎?
說"報應"太沉重,我想到中國諺說 "獵犬終須山上喪,將軍難免陣前亡",台灣俚語說"菜蟲吃菜,菜腳死";又或是,我們通俗說一句 "夜路走多終遇鬼"吧~
在這個圈子混,本來就會碰到這種事;只是之前自己身在規則中玩的不亦樂乎,但今日想跳出圈子外,卻發現這個規則竟才殘忍至斯。
不是規則變了,而是萊恩的心態變了,變得不能接受這個規則是這個玩法。
-----------------
最後,原本的娜塔莉以為自己可以在工作上改變這個產業與眼前這個自負自滿的男人,甚至在感情上也好好給這個風流不羈的男人一個震撼教育,好起到撥亂反正之功。
但萊恩在工作上沒被影響,被影響的是反而是娜塔莉。一個個案當事人輕生,讓初出茅廬的娜塔莉徹底被擊垮,因而辭職。
而感情上,自己的男朋友也跟自己提了分手,自己以為的從一而終、自此白頭的想法,還在幾次衝撞中頂撞了萊恩的美好理想,卻在一夕之間變成了一個笑話。
萊恩似乎還是不被動搖的那個?
其實,他還是受到了娜塔莉這個小姑娘的影響,卻在心上人的門前狠狠地滑了一跤,帶著百味雜陳的情緒回到高層旅館看著窗外的風景回顧著自己的所有價值觀。
他也像娜塔莉一樣,曾經以為自己是對的。
但事實一樣不如他所想,甚至無法控制的遭受了挫折。
無可掌握、身不由己、事事沒有絕對的對錯,其實就是人生的寫照;這樣的主線交纏,所要揭示便是如此。
#那到底暗合了什麼道理?
佛教中有「四聖諦」(苦集滅道)之說,其中的「苦諦」中又有"八大苦",裡面有三項是 : 相愛別離、怨憎相會、求之不得。
(能看到這邊,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將佛理全部講完,你大概也瘋掉了)
《型男飛行日誌》裡面其實也暗合箇中道理。
萊恩與艾莉克斯、娜塔莉與男朋友,有愛但最後別離;很多員工對公司有愛、對職位有眷戀,最終也要別離;萊恩跟炮友鄰居曾經有愛,但對方成了家,也需別離------這體現了「相愛別離之苦」。
艾莉克斯對家庭有束縛感,卻必然要回家相聚;萊恩對家人有生疏感,且大妹妹對他有不滿,小妹妹對他有所求,最後還需相聚相憎;娜塔莉對萊恩有諸多不滿,見到對方在工作與感情上與自己格格不入,卻因為工作不得不在一起行動...........這體現了「怨憎相聚之苦」。
娜塔莉想要的是穩定的感情、工作的創新、成就與認同,最後皆盡鎩羽而歸;萊恩想要追求那份自己想定下來的女人與愛,最終也在一個巨大打擊下成為泡影;許許多多的公司革員,希望能夠在眼下的工作中養家活口、退休終老,最後仍然被公司革除,甚至還是請外人來開除自己..............這體現了「求之不得之苦」。
一個109分鐘的電影,揭穿了佛理、講遍了人生、演繹了眾生之迷惘、蒼生之苦,實在是結構精實、微言大義的作品。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每個人所經歷不同,所見自然也不同,各花入各眼,你可以看到喬治·克隆尼的帥氣性感、安娜坎卓克的朝氣自信可憐可愛,也能薇拉法蜜嘉的性感、冶豔、知性與美麗的桐體;也可以看看裡面的微言大義、眾生之苦。
是一個細思極恐,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
.
.
#上次9月6號那篇歪樓歪的利害
#這次認認真真的把內容補正
#你們應該習慣了啦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kMEenw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阿嬌生活廚房lifekitch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出發的那一晚老劉開車帶著我頂著月光,一路讓左右搖擺的車燈,帶我們滑過蜿蜒的山路,來到美麗的花東。 第一天劇組的班表場次排的不多,我想也是給我們喘口氣,所以中午過後我便收工了。 收工回飯店的路上我落下窗戶迎向海風,藍天和大海連成一面,這遼闊的大景看在眼裡真叫人舒暢。 『我想找個地方,靠邊停下來“...
四海為家下一句 在 柳廣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再見香港,你好台灣。
我已經於五日前以「就業金卡」的方式來到台灣。請多多指教,台灣的朋友。
有許多人問我是否移民,我其實並未確定。因為我預視自己未來應該會花很長時間繼續四處走走。但至少應該會住上兩三年吧!以後的計劃或許有變也說不定,可能也會繼續想在台灣。以後再說。
去年因武肺引致台灣封關,遲遲無法出發,台灣書展什麼都被取消,還有之後錯過的展覽。這段時間很感謝家人的支持。尤其是爸爸,由2019年起話題多了很多,關係好了很多。最後我倆獨處時,他送我的話也令我很意外。
他說他很對不起我,因為他在香港生下我後(我當年未滿二歲,沒有香港的記憶),帶全家人去日本打滾多年,原以為能一直讓我們在日本待下去,讓我永遠不必意識到那些歷史的煩腦,不必理會祖先的事,天真地成為純粹的日本人。但最終因他的失敗,全家人不得不去趟內地站穩腳再輾轉回港。那時的父母亡羊補牢地解釋離開日本的原因以及我實際的出生地,嘗試說服我離開的理由,令我陷入困擾。
其實後來的人生正是我很好的思考機會吧。各式各樣的種族問題,使我很早就對基於成見的喜愛或厭惡不以為然,亦使我比較早開始思考,了解世界、歷史、各種人的想法。尤其是在內地誤被視作日本人的經歷,曾受過不少肉體的痛,但不曾滋長成什麼童年陰影,反而令我對世界更好奇。這些在之前也說過很多,在這不重提了。
而且,人類的好奇心,不是被他人說說就能壓抑的,即使真的繼續住在日本,我相信我始早也會想問爸媽的過去吧。小孩子的可能性很大,想像力和好奇心也是。有些事真的瞞不過去,更何況是會人生最根本的一道題:「我是誰?」
所以,關於來到台灣後的身份認同,基本上沒有擔心過,因為上述家庭背景,該迷失的早在八九歲就迷失過,也早有自己的答案。我覺得只要做一個有修養的人,就能四海為家。學習適應、入鄉隨俗是從小就學懂的事,搬家搬過不下十次,不懂就學,虛心請教,永遠不要裝大爺,丟盡一個地方或民族的臉。
每一個族群的個體,在外地的待人處事均會被世人吸收並累積成為世人對這個民族的一種觀念。因此,這個民族如果被世人發現過多厭惡行為上的雷同,這種認知將會化作一種成見,讓本不具備這些厭惡性特質的族人承受壞印象,需要花費更大的時間成本證明自已的正常。成見的產生不能輕易以一句「種族平等」就能化解的,需要每一個代表民族的個體身體力行證明自己的質素,透過漫長的社交生活改變世人對一個民族的既定印象,才能慢慢化解。
因此,希望我能與其他因此次移民潮而來台的真‧香港人一起做好自己,讓「香港人」成為值得被世界尊重的族群。
話說回來,來到台灣最鬆一口氣的事,就是「被消失的香港」的法語版快將出版,法國的出版社不必再擔憂我的人身安全,可以全力宣傳書本。
爸他最後祝福我,覺得我是比他有才能的人,一定能比他走得更久更遠。
「這次出去就不要回來了」。
他說。
先前因為生活壓力,產量低了很多,來到台灣後很多期待及想像,感覺又要高產起來了。以後展覽也好、簽書會也好,自然相遇也好,到時再見!
寫於721 元朗白衣人無差別襲擊事件兩週年
四海為家下一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游牧人生》(Nomadland)趙婷2020導演
電影其實無甚出奇,但只「誠懇平實」便足以動人,而此片竟可拿下本屆奧斯卡三項大獎以及威尼斯金獅獎,可見現代人類社會與此四字距離有多遠了!
說來所謂的「游牧族」不是首次出現在大銀幕上(只是成為電影主題應是首見),前不久在某電影頻道見到休葛蘭及珊卓布拉克合演之《貼身情人》(Two Weeks Notice),連美前總統川普當年都曾在此片客串入鏡過(演他自己,一個房地產奸商),其中有一情節:珊卓布拉克有急,然於長排堵車車陣中找無廁所,她的老闆休葛蘭急忙敲打一輛大型家庭露營車的車門,商借車上廁所一用,當珊卓布拉克順利如廁之時,這位建商家族出身的富家子弟休葛蘭在車上只能與那家人閒聊兩句,記得好像是問「府上何處?」,結果這家四口(一對夫妻、兩個兒子)卻是「游牧族」、「無屋者」,四海為家,頓時讓休葛蘭好生尷尬。當然這是故意設計的情節,在《游牧人生》中的 「游牧族」似乎並沒有「整個家庭」這種案例,多是單獨的個體,年齡也偏大。
我自年輕時看過《逍遙騎士》(Easy Rider)以來,就一直頗嚮往那樣在美洲大陸上騎機車自由徜徉的生活想像,還曾暗自下定決心如果此生「無望」,就將所有財產集中,到美國弄輛機車,四處遨遊,至死為止。後來因緣際會開了書店,之後受邀上大砲春節目受訪,還把如此天真的「人生終極方案」在節目上說了出來,每每思之都自覺羞慚;及至年紀愈長,想法愈偏向《游牧人生》那樣的生存方式靠近,或許最後會縮減成不過是尋得一個自己可以滿意的「死所」罷了。
至於導演趙婷,我認為她2017年拍的《重生騎士》(The Rider)早已值得這些獎了,而也是因此得遇法蘭西絲麥朵曼,有她的加入才使得一切變得更加可能!
四海為家下一句 在 阿嬌生活廚房lifekitche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出發的那一晚老劉開車帶著我頂著月光,一路讓左右搖擺的車燈,帶我們滑過蜿蜒的山路,來到美麗的花東。
第一天劇組的班表場次排的不多,我想也是給我們喘口氣,所以中午過後我便收工了。
收工回飯店的路上我落下窗戶迎向海風,藍天和大海連成一面,這遼闊的大景看在眼裡真叫人舒暢。
『我想找個地方,靠邊停下來“空拍”』老劉邊開車邊說。
老劉這次要來花東之前就曾跟我提議『既然我們去到了美麗的花東,來做菜吧的開場就先空拍一下,也給粉絲們有來到花東不一樣的感受』。
所以我們便飛上了天空,在美麗的花東縱海 #來做菜吧!
-
我喜歡四海為家的旅行感受,就是即便你人到了陌生的哪裡,都可以有像家一般的安定熟悉感。
我想在台灣當然沒問題,因為這是個熱情可人、溫暖和善的寶島。
-
奔馳在台11的海岸線,除了有很美麗的海天連成一色之外,如果眼尖有心你也很容易發現,這家白蝦養殖場,在這裡養殖的白蝦用的是太平洋的海水。
那天我們進到了養殖場,被老闆娘一開始的眼神給定住了,因為老闆娘看著我眼睛越睜越大,她簡直不敢相信眼前這個阿嬌就是她剛剛才看完“今天播的這一集的阿嬌”XD,她開心地跟我打完招呼,就把我們交給了她的女兒,於是我們便在她們家的蝦場,拍攝了這集花蓮第一次的“來做菜吧”!
-
『出外靠朋友』這句話說的一點都沒錯,那天老劉和我就在她家的養殖場就地取材,做了一道非常簡單的 #鹽焗蝦。
這隨想的菜單,食材、道具準備起來一點也不難,我們開了40公里才有一家7-11,在裡面我一次買足了材料。
因為就在養殖場拍的,所以我使用了活蝦,而我也只是稍微用清水洗淨過後,就泡入冰塊&米酒,在鍋中鋪上鹽巴就可以完成一道鮮味十足的鮮蝦料理,快速、簡單、零技巧(把鹽鋪平是重點喔!)。
-
這一天。。。我彷彿回到了以前的外景狀態,走到戶外去做菜。
這是老劉和我對待生活的一種隨性態度,我們喜歡順應著環境及當下生活的狀態,游刃有餘的過日常的日子。
不管我們現在做什麼事,都只是反應著我們跟生活的互相協調,我喜歡這樣生動平衡的過日子,一切在自己的能力之下“好好活著&好好吃飯”。
『鹽焗蝦 食譜』
食材:白蝦600g、鹽巴適量、料理米酒適量(100ml)
做法:
1. 如果是活蝦,洗淨之後請先用米酒及冰塊冰鎮白蝦。
2. 如果是冷凍蝦,請在需要烹煮的時候再以流水退冰白蝦。(這樣蝦頭烹煮後才不會黑黑的),你也可以用米酒稍微醃一下。
3. 將鋁箔紙鋪平鋪滿鍋底。
4. 再將鹽巴適當的鋪平在鍋底(厚薄約為2~3公分),記得利用湯匙將鹽巴鋪平整(因為這樣才能受熱均勻)
5. 將冰鎮後的白蝦一隻一隻整齊地擺入鍋內,並蓋上鍋蓋,打開中大火。
6. 如果你用的是透明鍋蓋,此時你可以觀察白蝦變紅後就可以關火了。如果不是透明鍋蓋,你可以注意一下時間,冷鍋大概需要8~10分鐘左右,第二次鍋子、鹽巴都燒熱之後,大約4~5分鐘就可以打開鍋蓋起鍋了。
-
❤出外靠朋友:這不是團購,我也沒有在賣白蝦,只是想為在地的朋友盡點力(其實也是昨天才剛認識的XD)
這是白蝦的訂購資料,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行跟他們訂購。
光華白蝦電話:0933485105 Line帳號:093348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