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喬骨盆推薦|倫倫體學 骨盆研究所
產後除了母乳之外,還有件很令媽媽困擾的事情,就是骨盆真的會變大,自己從臀圍從原本36吋快到40吋!超級煩!像我是一個極度熱愛各種韓國窄裙或是高腰寬褲的人,越到孕晚期時,那些裙子、褲子漸漸穿不下時,其實非常憂鬱,想說如果就此回不去、就此要捨棄最喜歡的版型時,該怎麼活阿阿阿阿阿!畢竟,我就是靠服飾為生的人,根本被斷手腳無誤!
天真如我,生產前還下標一組有左右旋鈕,能轉鬆轉緊臀圍,六千多塊的骨盆帶,想說在之後就算出月中也能綁上維持;結果!光搞定嫩嬰已經耗掉老命,完全沒時間綁著。跟好友分享時,她推薦我直接去「喬骨盆」,從此一腳踏入這美好的深淵中,哈哈哈哈哈哈。
第一次喬骨盆是間名聲遠播,據傳媽媽界都知道這家,我其實一進去非常緊張,就是傳統的推拿所,打過招呼後,就躺在床上喬,過程不痛,但就是很多「大動作」的推、壓、拉、轉、扭,讓人感到有點焦慮,很怕師傅一不小心就弄傷我,而卻還不自知,在充滿好多糾結與困惑下,大概20分鐘後,兩千元的療程結束。神奇的是,喬完後屁股的微笑曲線就回來了!
原本半信半疑想說就算被騙也是個經驗,沒想到喬骨盆還真的有效;那陣子,我正在跟思庭國際泌乳團隊的執行長密切聯繫,商談每天的退奶規劃,聊著又要再去喬骨盆卻有點害怕的事情時,執行長說,妳難道不知道我們也有喬骨盆的服務嗎?
我!要!去!到底有什麼差異?我要去試試看!二話不說立刻預約台北館的院區倫倫體學-骨盆研究所。去了之後,才知道所謂「喬骨盆」這件事,是有科學依據的,是能夠透過多次的「物理治療」達到想要的效果,也就是透過對「身體的檢查及評估」、「制定治療計劃並給予教育」,能夠了解身體的狀況,進而「加以預防、矯正與減輕肢體上的障礙、身體功能不良、動作功能失調」,以及因為「外傷、疾病和其他身心層面所造成的疼痛問題」。
從「身體的檢查及評估」開始,基本站姿到躺下的觸診,每一步都講解很仔細,以我的個案來說,除了懷孕過程的骨盆被撐大外,更多是長久以來的姿勢不良而累積而成,例如愛翹腳、久坐打字、喜好盤腿,造成骨盆後傾,而使腰部容易酸痛,更容易讓臀型外擴。
治療師與我分享,在懷孕4個月左右開始分泌「鬆弛素」,接近分娩時分泌濃度會達到高峰,胎兒娩出後的6~8個月消失。也因此產後6周-6個月是產後恢復的黃金時期;這也回答為什麼產後喬骨盆最能看得出差別的原因,因為很鬆,所以好喬!
治療時,從放鬆肌肉到做一些很小的動作,整個過程幾乎無感;由於之前都是超大動作的經驗,我大概內心又有兩千次懷疑,真的會有差嗎?是有多容易不相信別人阿XD
一小時後,我的骨盆平量從40公分直接縮減為37公分!是不是超級誇張!所以後來直接再約了2次,總共三次治療,最後骨盆寬為35cm,比生產前還更小!哈哈哈哈哈哈,心情大好!但是喬骨盆這件事,就是如果後續沒有維持良好的習慣,它又會變回去。診療後,治療師也教我一套每天做的簡單運動維持,循序漸進讓骨盆回到正常的位置。
總體來說,倫倫體學的骨盆緊縮課程,從治療到維持,提供既系統又客製化服務,治療師都是女生,同時擁有醫療執照,幾近無感的調整過程,完全不會有任何不舒服或是不自在的感覺,療程後還會綁定一對一的line帳號,讓妳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進一步詢問,更重要的是還更便宜,太值得我寫大長篇推薦給媽媽了~
無論妳是產後屁股變大回不去、梨型身材褲子不好買、走路外八姿態不佳、或是產後腰部不適、長期腰痠背痛、媽媽手部疲勞、肩頸疲勞、四肢容易水腫寬大
、姿勢不良體態調整,或是各種高低肩、駝背、烏龜頸、虎背熊腰等等,都值得妳預約試試看!
還是我們來開團購喬骨盆好了啦!
這也行 XDDDDD
倫倫體學‧骨盆研究所
Line@線上預約諮詢:luncare
目前有三個館可以預約 台北館、新北館、桃園館
四肢酸痛看什麼科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型冠狀病毒的皮膚疹子
最近大家一定都很關心新冠肺炎的消息。而這幾天很多家長和患者來看診的時候,都會問:“我有沒有可能是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症狀很多樣化,從發燒、到拉肚子、皮膚疹、嘔吐、咳嗽、肌肉酸痛、喉嚨癢……等等非常不典型,跟很多普通疾病很像,唯一能夠確定的方法就是做篩檢。
其中比較特別的症狀,是嗅覺異常、味覺異常,但是這個感覺很主觀,成人當然可以自己察覺和留意。但在兒童則不容易被察覺出來,醫師在問診上有一定的難度。
但在兒童的新冠肺炎當中,根據國外這一年多的統計,有蠻高的比例會出現手指、腳趾末梢地方出現皮膚疹。
去年是首先由義大利、科威特和美國的皮膚科醫師留意到,兒童、青少年無症狀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部分會疑似出現在四肢末端(尤其是在腳趾頭)出現疹子,有點像缺血/水疱的病灶,有點像血管炎。稱為:COVID Toe, 或是acroischemia , perniosis、chilblains
根據兩名義大利皮膚科醫師Dr. Mazzotta及Dr. Troccoli一篇比較詳細的病例報告,一名13歲的青少年,腳趾出現疼痛的病灶,5-15mm圓形、紅紫色的疹子.
過了兩天之後,出現全身肌肉酸痛,發燒的症狀。回顧他的接觸史,發現他的家人也有新型冠狀病毒的症狀。
所以推斷他也是受到感染。(但是他當時沒辦法確認篩檢,因為現在義大利混亂及嚴重的疫情關係)
根據這兩位義大利皮膚科醫師的描述,在當地的皮膚科討論社群當中,許多其他醫師也遇到類似的患者。大多是兒童以及輕症的患者會出現疹子在腳趾上,少數會出現在手指。部分過幾天會自動痊癒消失。
而科威特2名皮膚科醫師Dr.Alramthan, Dr.Aldaraji 所報導的兩名成人,確診是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皮膚疹子的案例,分別是27歲和35歲的成人以手指的末端病灶來表現。很類似上述義大利的病例報告。病灶像血管炎一樣.
而美國兒童皮膚科醫學會,去年也留意到這一點,並且發出調查問卷。嘗試去統計這一個症狀出現的比例以及特徵。
後來經過了一年多的經驗累積後,國外的學者也發現陸陸續續有很多證據顯示,新冠病毒是因為透過ACE-2接受體, 引起血管內皮細胞的發炎反應,所以才會造成這些末端地方出現皮膚疹。另外也有學者發現是血中的一種蛋白cryofibrinogen 在3分之二病人中呈現陽性,推測跟這個有關係。
兒童、青少年無症狀或輕微症狀患者,在早期或許可以看到手指、腳趾頭有這些病灶,或許是一個早期的徵兆。
總歸一句:新冠病毒的症狀千變萬化,什麼都像、也什麼都不像,請留意陸續公布確診者的足跡,如果有重疊足跡疑慮的話請打1922防疫專線安排篩檢
各位也可以看一下 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 吳醫師的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141303546564690/posts/512631066098601/?d=n
和Icu醫生陳志金陳醫師的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1536864699976440/posts/2525199801142920/?d=n
徐嘉賢診所-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
07 361 3338
https://goo.gl/maps/GvphRtRkpbMsbffg8
#左手自己檢查_右手按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www.instagram.com/drblackeye
#加入奶爸的line: https://line.me/R/ti/p/%40drblackeye
參考資料: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ijd.15234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272985/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1)00133-X/fulltext
https://www.fip-ifp.org/wp-content/uploads/2020/04/acroischemia-ENG.pdf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111/ced.14243
https://jddonline.com/articles/dermatology/S1545961620P0444X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0937-5/fulltext#.Xp_WJ5lpkyQ.facebook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220276/
http://www.syndicatdermatos.org/wp-content/uploads/2020/04/cp-covid-peau-6-avril.pdf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c2010472
四肢酸痛看什麼科 在 我是Cc謝昕璇,世界最棒工作的台灣女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Trust me, You can make it!」
這伴我長大的廣告台詞實在太經典
說到這兒有共鳴的人,敬我們一起走過的這段精彩歲月🥂
小時候記憶中的媚登峯是媽媽們的美麗殿堂,廣告裡總有個窈窕纖細的女子在鏡頭前面舞動,分享體重管理後瘦身的快樂在台灣80、90年代「瘦即是美」的主流審美觀念下讓媚登峯直接成為好身材的代言詞
但隨著時代潮流現在女子們對於美的定義不再只拘泥一種形象,更講求健康與自信的呈現
有趣的是,前陣子邁向第42週年的媚登峯寄來了一封體驗邀請信這伴我成長在我心中總帶點神秘面紗的媚登峯,這次終於有機會一探究竟了🧐
讓我不禁好奇他們一路走來是怎麼不斷的調整,才能打動選擇更多的現代人針對現代女子他們設計了一套「偷時間的女子高效美力術」走吧各位勘C們
-
今年媚登峯推出的「偷時間的女子 高效美力術」
主打利用短暫的空檔時間也能達到有效的運動雕塑及放鬆,平均每個課程只有30分鐘,大概就是上班族一個午休時刻!這樣的時間規劃還真的挺吸引women on the go 的現代女子啊!
課程前會先有個完整的諮詢,其中最吸引我的是關於#背部放鬆 與 #平衡訓練
針對需求我選了三個課程
第一個從 #美脊舒緩香氳SPA 開始放鬆脊椎
脊椎是人體的中心,但常因壓力大、久坐等原因容易過於緊繃,過繃的脊椎連帶就會拉扯其他部位的肌肉,導致酸痛或是運動效果有限等,基本上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也不為過!即使運動後我會做的四肢筋膜放鬆,但往往就會忽略脊椎這個部分,畢竟要自己好好按背部真的很難。
這個療程就是透過美容師將精油緩緩地按進背部周圍的穴道達到放鬆只能說這短短30分鐘的課程,我直接陷入一個深層睡眠。不知道是精油味道太舒服還是手法點點到位,一覺醒來覺得自己去了一趟奇幻世界好鬆啊~❤️
接著是 #Huber360 重心調整與平衡練習
這是三個課程當中我最喜歡也印象最深刻的,沒有之一🙌
在前往媚登峯之前我上網做了些功課,這台他們引進的Huber360機器在歐美國家是專門用來協助訓練 #專業特技演員 或是 #奧運選手 的重心與平衡,也能幫助選手們在受傷後有運動受限的情況下繼續訓練。透過科技數據的方式矯正站姿、走路等身體的重心、平衡與施力點,更能讓選手的力量發揮到最大值。其實查到這些資料之後也更明白為什麼國外運動員能表現這麼優秀,畢竟他們用高規格在對待選手~連身體最基礎的底子都能顧好,訓練上效果才能更明顯!
不是選手的我們,身體重心在對的位置也一樣超級重要!
重心一但偏移久了就會引起站姿、坐姿不良,接著就是各種骨頭側彎、全身痠痛了👀
站上Huber360 測量後我才發現一直以來我的站姿重心都是錯的!!!還不是偏一點,是偏超級多!!
小時候爸媽嚴厲地強調走路不能「躡腳尾」會無法出人頭地(有人懂嗎🤷🏻♀️),無極必反我刻意用腳跟的力量在走路,久了習慣都用後腳跟而腳趾沒出力,間接影響腳趾、足弓等肌肉無力,難怪抱石的時候踩小點都使不上力,一種被徹徹底底被打掉重練的體悟!(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常穿的鞋底,看磨損的部位是否平均就能知道自己身體有沒有重心偏離)
測量之後,透過老師的指導與機器的指示,就可以開始調整站姿重心的位置與身體局部施力的訓練,雖然課程只有30分鐘,但也足以讓大腿微微顫抖,肌耐力及身體協調性都被鍛鍊到了,真的推薦想在特定運動表現更上一層樓的人可以試試看💪
最後一堂課成為 #卓越纖引塑身快速體雕
先是穿上一套我認為極致時髦的白色連體衣,平躺後利用被動運動的方式讓體雕機協助加速頑固處代謝,同時加強緊實肌膚的效果。但由於我平日運動量及活動量較大,體脂肪偏低,這項20分鐘的課程體驗後沒有明顯感受就是了(哈哈哈會不會太老實)
-
以上感受寫到這邊
其實這次媚登峯初體驗後也更能明白他們為什麼能成為美容界的常青樹
隨著社會的型態及大家對於審美的改變,他們總能不斷加入新的技術及科技,以專業手法跟技術去協助每位想變得更健康也更美的女人
對於平常因高消費而遠望媚登峯的女子們,或許能趁這次42週年的活動一探究竟!
完整的 #偷時間的女子高效美力術 菜單可以詳見活動網站
https://bit.ly/3lRHbxf
-
堪C們都去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cisatroublem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