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院財經委員會的「核四封存糾正」案,馬系三位委員一再強調「報告不涉及核四要不要啟動、要不要蓋」,只想糾正新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尤其「2025非核家園」,這個宣布引起全國工總、商總、及台北市美國商會均對未來穩定供電與電價上漲都「感到憂慮」...等。
尖尾反核30年,就是基於核電受益最大的是經濟強勢者、受害最大者是經濟弱勢者,有如認同「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導致社會福利的逆向重分配,換言之,核電不折不扣違反了「經濟正義」。
何以核電的最大受益者是經濟強勢者?因為目前台灣民生用電與工業用電的相對比重大約是1:3,而住宅戶數與工業用電戶數之比則是55:1,可知發電成本的降低對一般家庭每日不到10度用電,受惠有限,但對工業用電大戶則受益良多;特別是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大廠,耗能最多,低電價對他們永遠是錦上添花。工總、商總、外商都愛核能,益發証明他們的本位立場在作祟。
風險的影響層面則是另一種狀況:核災不發生則罷、一發生則台灣泰半要「淪陷」。果真如此,工總、商總、外商這些經濟強勢者,當然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與逃難管道,而弱勢者如在地的老農或勞工,從沒有在海外置產、更不曾取得雙重國籍,一旦定根的土地遭逢災變,只能困守家園,要如何到外地東山再起?由此可見,大家承受核災風險的能力,更是極端的分配不均。
一個負責任的政府至少必須平等對待所有人民,所以就幅員有限的台灣而言,無核家園的能源政策其實是合理且必然的。寄望受到糾正的經濟部與行政院不要被嚇唬,不妨直接回復監察院:「誰理你啊!」
#敬請分享陳師孟尖尾週記
https://pointedpigtail.blogspot.com/2019/…/blog-post_9.html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28的網紅台北市議員徐弘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已經跑了!?都發局打臉柯市長!都更中心副執行長至今仍在職 柯市長是被蒙在鼓裡的笨蛋?還是知情卻在議場欺騙議員的壞蛋!? 台北市議員徐弘庭11日總質詢時,針對「財團法人台北市都市更新推動中心」(以下簡稱都更中心)副執行長洪志生一人狂領14個月獎金,金額高達約156萬提出質詢,市長柯文哲答...
回復監察院 在 無限期支持陳水扁總統,台灣加油!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作者:陳師孟
這星期有一個引人注目的糾正案,是財經委員會的「核四封存案」,三位馬系委員認為封存核能四廠之舉,導致台電每年在無經濟效益流入的情形下,仍須耗費數億元於資產維護管理,資源嚴重浪費,所以糾正經濟部及行政院。這個調查報告提出之際,受到在場 7位新任委員極力反駁,但因人數劣勢無法擋下,以致其後的記者會上出現兩批委員先後上台互摃、「一案各表」的現象。
這三位委員一再強調:「報告不涉及核四要不要啟動、要不要蓋」,只想糾正新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尤其是蔡英文總統甫上任即宣布「2025非核家園」,這個宣布「未經能源安全、能源經濟、及環境影響等完整評估」,以致引起全國工總、商總、及台北市美國商會均對未來穩定供電與電價上漲都「感到憂慮」,影響他們的投資意願云云。
首先要掀底牌,馬系監委當然不敢主張核四要再啟動、要重蓋,這不是因為他們很客觀中立、沒有預設立場,而是因為這個議題對他們而言根本就是禁忌!理由很簡單,核四封存是2014年4月馬英九與江宜樺的決定,他們即使覺得核四封存的政策不當,也不敢公然挑戰。更何況馬江二人宣布核四封存時,他們都已經是馬英九提名的準監委,三個月後也正式進入監察院成為馬系監委,要是真有「對事不對人」的士大夫骨氣、挑戰威權的道德勇氣,早該向馬英九、江宜樺開刀了。難怪這三位只好再三聲明不談核四本身,而是要檢討「非核家園」的政策釐訂。
他們說小英總統上任才五天,不應該宣布 9年後台灣成為「非核家園」,因為政策「未經能源安全、能源經濟、及環境影響等完整評估」,這又是把自己的無知加諸別人。我們雖然不知道評估怎樣才是「完整」,但若是影射政府對無核家園的時程不曾分析、甚至毫無概念,那就太小看台灣「反核運動」的效果了。反核運動肇始於 1982年政府核定興建核四,所以從那時到現在近 40年間,核能與台灣的「能源安全、能源經濟、及環境影響」,一直是政府與反核團體反覆辯証的課題;這三位藍委如果願意與「台灣環保聯盟」的施信民、張國龍、徐光蓉、王塗發、… 等人面對面討論,就不會以為非核家園是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沒有人認真探討過。
對尖尾個人而言,主張廢核是基於一個單純的理念,根本無需用到經濟數據來說服;這個理念就是「經濟正義」。簡單說,政府的各種能源政策像是不同的投資標的,該採用核能或是燃氣來發電呢?任何一種投資決策都有兩個層面要考量:報酬(成本)與風險,市場經濟的定律就是只可能存在「高報酬/高風險」或「低報酬/低風險」兩種投資機會,其他的組合不是太「爛」沒買家、就是太「好」沒賣家。市場是「公平」的,承擔風險是賺取報酬的代價,報酬隨風險同向變動。
如果政府要在「低成本(高報酬)/高風險」的核能或「高成本(低報酬)/低風險」的天然氣之間做選擇,這必然會是一個很「武斷」的決策,因為到底成本和風險哪一個重要呢?假設用安全的天然氣發電比核電每度貴 $1,一年下來要多花 $2,200億,值不值得賭一下「車諾比」或「福島」不會在貢寮發生呢?這當然就不會是一個可以客觀回答的選擇題了。
好在經濟學不是狹隘的數字遊戲,我們可以站在「經濟正義」的高度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我們要瞭解,公共政策的決策與個人投資選擇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公共事務上,政策產生的報酬與風險,承受者往往不是同一人或同一群人;享受好處的人與承受害處的人如果不同,對同一決策者「報酬與風險同向變動」的市場邏輯就不再適用,而要進一步考量受益者與受害者在分配上的公平性。換句話說,假設核電比較便宜,哪些人省錢最多?核電比較危險,一旦發生核災又是哪些人損失最重?這個問題就很容易有個客觀的答案了。
尖尾反核30年,就是基於核電受益最大的是經濟強勢者、受害最大者是經濟弱勢者,有如認同「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導致社會福利的逆向重分配,換言之,核電不折不扣違反了「經濟正義」。
何以核電的最大受益者是經濟強勢者?因為目前台灣民生用電與工業用電的相對比重大約是1:3,而住宅戶數與工業用電戶數之比則是55:1,可知發電成本的降低對一般家庭每日不到10度用電,受惠有限,但對工業用電大戶則受益良多;特別是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大廠,耗能最多,低電價對他們永遠是錦上添花。工總、商總、外商都愛核能,益發証明他們的本位立場在作祟。
風險的影響層面則是另一種狀況:核災不發生則罷、一發生則台灣泰半要「淪陷」。果真如此,工總、商總、外商這些經濟強勢者,當然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與逃難管道,而弱勢者如在地的老農或勞工,從沒有在海外置產、更不曾取得雙重國籍,一旦定根的土地遭逢災變,只能困守家園,要如何到外地東山再起?由此可見,大家承受核災風險的能力,更是極端的分配不均。
一個負責任的政府至少必須平等對待所有人民,所以就幅員有限的台灣而言,無核家園的能源政策其實是合理且必然的。寄望受到糾正的經濟部與行政院不要被嚇唬,不妨直接回復監察院:「誰理你啊!」
回復監察院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作者:陳師孟
這星期有一個引人注目的糾正案,是財經委員會的「核四封存案」,三位馬系委員認為封存核能四廠之舉,導致台電每年在無經濟效益流入的情形下,仍須耗費數億元於資產維護管理,資源嚴重浪費,所以糾正經濟部及行政院。這個調查報告提出之際,受到在場 7位新任委員極力反駁,但因人數劣勢無法擋下,以致其後的記者會上出現兩批委員先後上台互摃、「一案各表」的現象。
這三位委員一再強調:「報告不涉及核四要不要啟動、要不要蓋」,只想糾正新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尤其是蔡英文總統甫上任即宣布「2025非核家園」,這個宣布「未經能源安全、能源經濟、及環境影響等完整評估」,以致引起全國工總、商總、及台北市美國商會均對未來穩定供電與電價上漲都「感到憂慮」,影響他們的投資意願云云。
首先要掀底牌,馬系監委當然不敢主張核四要再啟動、要重蓋,這不是因為他們很客觀中立、沒有預設立場,而是因為這個議題對他們而言根本就是禁忌!理由很簡單,核四封存是2014年4月馬英九與江宜樺的決定,他們即使覺得核四封存的政策不當,也不敢公然挑戰。更何況馬江二人宣布核四封存時,他們都已經是馬英九提名的準監委,三個月後也正式進入監察院成為馬系監委,要是真有「對事不對人」的士大夫骨氣、挑戰威權的道德勇氣,早該向馬英九、江宜樺開刀了。難怪這三位只好再三聲明不談核四本身,而是要檢討「非核家園」的政策釐訂。
他們說小英總統上任才五天,不應該宣布 9年後台灣成為「非核家園」,因為政策「未經能源安全、能源經濟、及環境影響等完整評估」,這又是把自己的無知加諸別人。我們雖然不知道評估怎樣才是「完整」,但若是影射政府對無核家園的時程不曾分析、甚至毫無概念,那就太小看台灣「反核運動」的效果了。反核運動肇始於 1982年政府核定興建核四,所以從那時到現在近 40年間,核能與台灣的「能源安全、能源經濟、及環境影響」,一直是政府與反核團體反覆辯証的課題;這三位藍委如果願意與「台灣環保聯盟」的施信民、張國龍、徐光蓉、王塗發、… 等人面對面討論,就不會以為非核家園是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沒有人認真探討過。
對尖尾個人而言,主張廢核是基於一個單純的理念,根本無需用到經濟數據來說服;這個理念就是「經濟正義」。簡單說,政府的各種能源政策像是不同的投資標的,該採用核能或是燃氣來發電呢?任何一種投資決策都有兩個層面要考量:報酬(成本)與風險,市場經濟的定律就是只可能存在「高報酬/高風險」或「低報酬/低風險」兩種投資機會,其他的組合不是太「爛」沒買家、就是太「好」沒賣家。市場是「公平」的,承擔風險是賺取報酬的代價,報酬隨風險同向變動。
如果政府要在「低成本(高報酬)/高風險」的核能或「高成本(低報酬)/低風險」的天然氣之間做選擇,這必然會是一個很「武斷」的決策,因為到底成本和風險哪一個重要呢?假設用安全的天然氣發電比核電每度貴 $1,一年下來要多花 $2,200億,值不值得賭一下「車諾比」或「福島」不會在貢寮發生呢?這當然就不會是一個可以客觀回答的選擇題了。
好在經濟學不是狹隘的數字遊戲,我們可以站在「經濟正義」的高度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我們要瞭解,公共政策的決策與個人投資選擇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公共事務上,政策產生的報酬與風險,承受者往往不是同一人或同一群人;享受好處的人與承受害處的人如果不同,對同一決策者「報酬與風險同向變動」的市場邏輯就不再適用,而要進一步考量受益者與受害者在分配上的公平性。換句話說,假設核電比較便宜,哪些人省錢最多?核電比較危險,一旦發生核災又是哪些人損失最重?這個問題就很容易有個客觀的答案了。
尖尾反核30年,就是基於核電受益最大的是經濟強勢者、受害最大者是經濟弱勢者,有如認同「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導致社會福利的逆向重分配,換言之,核電不折不扣違反了「經濟正義」。
何以核電的最大受益者是經濟強勢者?因為目前台灣民生用電與工業用電的相對比重大約是1:3,而住宅戶數與工業用電戶數之比則是55:1,可知發電成本的降低對一般家庭每日不到10度用電,受惠有限,但對工業用電大戶則受益良多;特別是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大廠,耗能最多,低電價對他們永遠是錦上添花。工總、商總、外商都愛核能,益發証明他們的本位立場在作祟。
風險的影響層面則是另一種狀況:核災不發生則罷、一發生則台灣泰半要「淪陷」。果真如此,工總、商總、外商這些經濟強勢者,當然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與逃難管道,而弱勢者如在地的老農或勞工,從沒有在海外置產、更不曾取得雙重國籍,一旦定根的土地遭逢災變,只能困守家園,要如何到外地東山再起?由此可見,大家承受核災風險的能力,更是極端的分配不均。
一個負責任的政府至少必須平等對待所有人民,所以就幅員有限的台灣而言,無核家園的能源政策其實是合理且必然的。寄望受到糾正的經濟部與行政院不要被嚇唬,不妨直接回復監察院:「誰理你啊!」
回復監察院 在 台北市議員徐弘庭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人已經跑了!?都發局打臉柯市長!都更中心副執行長至今仍在職
柯市長是被蒙在鼓裡的笨蛋?還是知情卻在議場欺騙議員的壞蛋!?
台北市議員徐弘庭11日總質詢時,針對「財團法人台北市都市更新推動中心」(以下簡稱都更中心)副執行長洪志生一人狂領14個月獎金,金額高達約156萬提出質詢,市長柯文哲答覆時表示「那個人已經跑了」,同時也允諾包括政風處、廉政透明委員會都會啟動調查。但一個星期過去,政風處及廉政透明委員至今沒有接獲柯市長指示要調查,而洪志生也僅以「個人考量」為由提出辭呈,由身為執行長的都發局局長黃景茂核准,目前尚未離職。徐弘庭質疑,向來標榜嚴格管理的柯文哲,竟容許這樣荒謬的貪瀆及首長失職事件發生,甚至被舉發後竟然可以擺爛不調查、不處理,難道是在幫誰護航?
徐弘庭更接獲爆料,107年美國、108年荷蘭都更中心考察行程,洪志生竟然還公私不分、帶妻小一同前往。徐弘庭進一步調閱資料發現,都更中心差旅預算年年增加,洪志生107年10月的美國考察行程,11天2個人的經費竟高達272,617元,相較於其他人的考察經費高出許多,如107年其他同仁前往日本考察,9人花費經費315,261元,109荷比奧行程,2人經費270,280元。而11天的考察行程,沒有行程說明,出國報告也只有2天、2處的參訪照片,幾張紙跟照片就蒙混過關。究竟是公務考察?還是私人旅遊?徐弘庭認為都發局都應該給議會一個交代。
徐弘庭指出,洪志生一人獨領14個月、約156萬高額獎金,而同意洪志生薪資及績效獎金的董事長是副市長彭振聲、建議薪資及績效獎金的執行長是都發局長黃景茂、績效評估會議則由市府都更處召開,都更中心的監察人是政風處處長沈鳳樑及法務局局長袁秀慧,而這樣不公不義且荒謬的事竟然發生柯文哲眼皮底下,柯文哲竟想以「那個人已經跑了」一句話輕輕放下?!在徐弘庭再三追問下,柯文哲才承諾,不僅政風處,還有廉政透明委員會都可以調查。
此外,徐弘庭5月11日工務部門質詢都發局長都更中心副執行長獎金不合理務問題,一個月後柯文哲總質詢時,柯文哲答詢說「那個人(洪志生)已經跑了」,都發局長黃景茂還特別過去跟柯文哲說洪志生已離職。但根據都發局最新回復書面資料,洪志生在5月28日以「個人考量」提出辭呈,6月3日執行長核准,目前在辦理業務移交事宜,尚未離職。徐弘庭質疑,發生可能的貪瀆事件,身為執行長的都發局長黃景茂一個月以來,竟只是批准了洪志生「個人考量」的辭呈?為何沒有調查、沒有懲處?為何不是停職調查而是讓他悄悄辭職?
徐弘庭說,總質詢結束一個星期,詢問市府相關調查進度,政風處表示尚未接獲市長指示,而廉政透明委員會也沒有接到市長指示要調查,而都發局的政風室也僅在徐弘庭辦公室索資時,才表示第一次接到要調查的資訊。徐弘庭質疑,究竟是柯文哲太笨又被底下人蒙在鼓裡?還是整個柯市府太壞,不只在議場欺騙議員,更想輕輕放下掩蓋真相、企圖護航?徐弘庭強調,如果柯文哲再不查辦,就由他來送檢調及監察院查辦。
回復監察院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口頭質詢─
▶花蓮交通災害頻傳,連結宜蘭的蘇花公路落石崩塌封閉數日,現在依然處於預警式封路及有條件的管制通行中。至於鐵道部分,則是在6/4~6/22天內連續發生兩次出軌事件,本席認為不論是天災或人禍,政府都有確保人民公共運輸交通安全的基本責任,因此在發生了這些不幸事件後,我們不僅要進行檢討,同時要思考未來的改進方案。尤其第一次發生出軌事故後,臺鐵局原本說一星期後會提出檢討報告,卻未能兌現承諾,且按最新揭露的資訊,第一次的檢討報告中顯然有錯誤,第一時間媒體報導時都以溫度即天災為主要出軌原因,事實卻是該減速沒有減速,本席原本還對該位機靈的司機員有減速一事給予讚揚,可是從後來呈現的資訊中得知他並沒有減速,甚至在前一輛車經過該路段已察覺出現問題並警告後面列車時,後面的列車還是未加以注意並減速。本席上次質詢曾就臺鐵在網路上公開敘獎一事提出質疑,雖然這個事件發生後執行災後復原及危機處理者的確辛苦,且事故的發生並非他們的錯,但不應在沒有檢討的情形下就逕予獎賞。甚至導致第二次出軌事件也發生類似狀況,都是在進行施工後的隔天發生出軌事件。請問部長到底第一次事故的檢討報告何時可以公開讓大家檢視?
賀陳旦部長:原本評估狀況單純,所以認為可在一週內提出檢討報告,但後來得知真實情況,因此請了外部專家就客觀立場來衡量這件事情,以致耽擱了一點時間。
周永暉局長:這次是複合式事故有兩個肇事主因,有關司機的機靈部分,第一是他確實有限速,啟動時確實有加速但有控制速度。第二是他採兩階段制韌,使車子不至於翻覆,所以司機的獎勵原因很清楚,司機的警戒是防護的第三階段,這個階段的通報非常重要。至於報告,本周除會請行保會的10位外聘委員儘速召開會議進行檢討,也啟動了部裡的監理小組。
▶原本認為鐵道是相對安全的交通工具,現在卻發生了這些事故,這已經影響到國人對鐵道運輸的基本信任感。請問火車有無類似這種可以保全相關行車紀錄和證據方面的機制?除了行車記錄器之外,若要進行後續的調查,就需注意證物的保留,包括移除的軌道、拆下的枕木、甚至是道碴及相關規格等都需加以檢視,地方上流傳著一種說法,說是這些鋼軌是西部淘汰不要的才移到東部使用,如果此言屬實,本席認為東部人是無法接受的,希望你們提出檢討報告時,有關其規格是否符合新式傾斜式列車的安全需求、何時採購、何時更新以及採購和更新的標準、何時鋪設等相關資訊都能讓國人以及外部專家檢視。甚至不排除讓監察院、檢調來調查,因為可能這部分涉及到可能過失傷害的相關責任疏失。
周永暉局長:飛機有兩個黑盒子,我們是有一個行車記錄器,記錄列車的行徑,同時我們希望能再全面加裝一個路線的錄影設備。我們的行車記錄器不同於一般道路車輛的行車記錄器,能記錄更細節資料的設備,包括司機員和管控人員間的對話、整體行車速度以及經過特定路段時可能發生狀況的相關記錄等。其本身的規格不會有被人竄改的疑慮。
有關鋼軌部分基於現在都是高速行駛的狀況,我們希望能將東部目前使用的50公斤軌道整體提升為60公斤的重軌。西部使用的規格則是50公斤和60公斤的都有。另,要澄清地方上的謠傳,軌道工程皆有嚴格標準,當磨耗到10mm時就必須兩根鋼軌對換,如果磨耗到14mm,就必須抽換整根鋼軌。
▶本席再次提醒在程序上要確保這個調查過程是獨立的,且要求所有證據都務必妥善保存、並受管制,甚至是臺鐵內部人員皆不得去碰觸、竄改,以昭公信。
周永暉局長:6/22那兩列柴電自強號事故後拆換下來的鋼軌、枕木及傾覆的列車放置在放在花蓮。會請外聘委員包含車輛專家都到現場去檢視。
徐仁財總工程司:車輛當時在現場就用帆布將它保護起來,外人就不能侵入破壞,昨天已經將它運回花蓮後站,也在一個地區內將它保護起來,我們會確保現場。
▶另外,相關道碴本身的規格以及後續鋼軌軌道的規格,其實該提升的就應該要提升,畢竟最近東部不斷降雨,導致蘇花公路的落石跟地基不穩。本席曾質詢車輛是否準點的問題,當時臺鐵給我的回復是因為地基有可能流失等等因素,需要不斷填充、夯實這些道碴,這部分到底有沒有確實做到,也是我們必須要特別關注的。尤其現在漢本遺址的挖掘工作也在鐵道旁邊,如果再更深入去挖掘,遺址的移除保護以及鐵道安全怎麼達到雙贏?
▶最後,東部輸運還有另外一個選項,就是藍色公路,雖然它班次不多,也未必在每種天候狀況下都能夠運行,惟現行農產品的運輸,如果用軌道拖板車去運輸上車還要綑綁,時間延誤對於農產品本身的保存有所打折。如果可以同步補助,運用藍色公路,亦即在兩個小時內就可以由花蓮到蘇澳再下車繼續運行,車子直接上船,節省綑綁、其他申請業務以及臺鐵管制區內相關的時間,讓我們農產品的運輸能夠有另外一條可行的方案,也希望這能納入你們後續的評估中。甚至在蘇花公路公路中斷以及時間管制、單向封路的這段時間,改由藍色公路來運行,能不能有相關配套的補助措施,降低農民的運輸成本。畢竟它繞著南迴,除非它是冷藏車,而冷藏車的成本又是另外一個層次的問題。
賀陳部長旦:好的。公共運輸維持是我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