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好想好想趕快到某個地方,沿路都在心裡問「到了沒?」「怎麼那麼遠?」感覺翻山越嶺才終於到目的地。結果回家時卻發現,不過就是走了十分鐘而已。不必太擔心這是個性急躁的你才有的錯覺,其實,這種主觀的時間感受每個人都有,科學家為了釐清這種「回程效應」,認真做了研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僅剩四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
回程效應 在 風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種主觀的時間感受每個人都有,科學家為了釐清這種「回程效應」,認真做了研究。
但,無論這個現象的理由是什麼,科學家認為對人們來說都是一個好事。畢竟它讓我們在長途旅行後覺得比較輕鬆、收假也不會收得那麼累人,對吧?
回程效應 在 哇賽心理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每次出門玩,總是會覺得「歡樂的時光總是特別快」,一下子就要回家了,甚至回家的路都覺得很快就到達了。但這不科學啊,通常出遊跟回家的路是一樣遠的,為什麼出門時會覺得很久、回家就會覺得很快呢?
這種奇妙的感覺稱為「回程效應」,也就是說在旅程中,即使去程和回程的距離和所花的時間一樣,我們卻產生一種回程所花的時間比去程少的錯覺,為什麼呢?
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熟悉性」的關係,當我們開始一段陌生的旅程時,常會覺得需要花費比較久的時間,而回程時因為經過的沿路已經有印象了,於是就會覺得花費比較少的時間。另一個可能則是「預期性」,一件沒做過得事人們常會低估完成所需時間,老覺得事情很快就可以做完了。因此當我們在旅途的去程時,以為一小段路很快就可以走完了,結果卻比想像中還要久,而當回程時就會調整對路程的預期程度。所以我們對於路程遠近的「預期性」,可能也是影響回程效應的因素之一。
而到底是哪一種呢?荷蘭心理學家尼爾斯•范德芬(Niels Van de Ven)和他的同事就做了一些實驗,來確認「熟悉性」及「預期性」這兩種因素是否為產生回程效應的因素。
其中一個實驗安排一群學生從露營區騎腳踏車到附近的森林,玩耍約兩小時後再騎回,而回程時隨機分成兩組,一組騎原路而另一組騎不同的路回露營區,兩條路的距離是一樣的。回來後讓學生評估來回的路程分別騎了多久,結果發現不管是騎哪條路回來,都會覺得回程比去程短了17%,這表示「熟悉性」應該不是影響回程效應發生的原因,因為無論回程是熟悉的路或是陌生的路,都是會出現回程效應。
但這個實驗可能是另一條路比較不好騎、坡度不同或是騎得比較累所造成的,畢竟兩條路雖然距離相同但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所以他又做了另一個實驗。
同樣找了許多參與者,但這次不實際走了,用看的。參與者要觀看第一人稱視角的影片,內容為一位學生騎著腳踏車從家裡出發至朋友家,待了一陣子後再騎回家,回家的路線有原路和不同路線兩種,而無論來回與騎乘路線,播放的影片長度完全一樣,看完影片後請他們評估所經過的時間。
結果發現,即使只是觀看影片也會產生回程效應,參與者會認為回程的時間比去程短了22%,且不管是熟悉或是陌生的路線回家,都會覺得比較快。
看來「熟悉性」這點並不是人們會覺得回程較快的原因,那麼原因是什麼呢?研究者認為「預期性」才是產生回程效應最主要的因素,因為在實驗中如果先引導參與者認為去程是很冗長時,結果回程效應消失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研究者認為因為人們往往會低估初次陌生旅途所需要的時間,因此會覺得去程花費了比預期更多的時間,而回程時因為受到去程的影響,人們就會預期路程較長,在這樣的情況下,到家後反而會覺得回程較預期還要來得短。
文/李盈儀、蔡宇哲 原發表於國語日報科學版
參考文獻:http://goo.gl/lyovbp
回程效應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僅剩四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還記得,自己剛開始出來開班授課的時候;在每一次的課程前啊,應該精確的說,叫做「前好幾天」,我就會開始進入一種有一點緊張、焦慮,很認真的準備課程的過程。
那這個本來就是應該的,因為我要為我的專業、為我的學生負責任。然而呢,隨著開課的經驗越來越豐富,這樣的模式,也會產生的一些變化。
慢慢的呢,我在主觀上,感受到的緊張感會越來越少;但是呢,也不會完全消失。
因為呢,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其實適度的緊張,會讓你有一定的專注力,反而會讓你的表現,呈現在一個最佳的狀態。
只是呢,那個原本把力氣放在緊張的部分,它就等於我多出了一些能量,可以關注其他更多的事。
所以呢,有一段時間我的課前準備,在比例上,會從過去可能都集中在「內容」的準備,慢慢的變成是一種「心理狀態」的準備。
甚至於呢,在心中做一個想像的練習。什麼樣的想象練習呢?就是想像我眼前的這群學生,他們可能有的狀態、他們的背景、他們可能有的反應,去做很多這種模擬的部分。
我們也知道喔,實際在上課的過程當中,你模擬的,不一定學生就會按照劇本演出,而且通常都不會。
但是呢,我覺得這樣的模擬,帶給我很大的幫助,就是我會在課程的現場,更完全專注在眼前的學生身上。然而,在這樣的模擬練習的過程當中,其實也有一些方式的不同。
在過去呢,我的方式,可能就是讓自己坐在辦公室裡,或者是一個能夠安靜下來的地方,然後開始去做,這樣的思想訓練、頭腦體操。
可是慢慢的,最近這一兩年啊,我會開始往外走。尤其是,熟悉啟點文化教室位置的朋友,你可能會知道,我們的教室是在台北市的博愛路上。
如果你順著博愛路往下走,其實你會走到一個,在台北市中心當中,一個很難得的綠地,就是台北的植物園。
所以呢,最近這一兩年,我每一次課前的準備,如果時間允許,我都會讓自己走一大圈;從教室走到植物園,然後回程再繞回西門町,然後走這麼一圈,大概需要一個多小時一點的時間。
雖然呢,我的課前準備,已經不再是花這麼多的時間,在內容的部分;反而是透過這樣的過程在做準備,可是我可以感覺到,我的教學品質,和學生的反應越來越好了。
然而這中間的一個變化,其實,我也沒有特別去聽任何人的建議;甚至於,我也沒有先去讀相關的研究報告,說唉~這樣子的模式,到底有沒有用處?
一直到喔,我最近讀到的一個研究,還蠻呼應我的經驗的。這個研究呢,是美國的匹茲堡大學的寇克博士,他進行了一個長達10多年的研究。
他在看喔,體能的活動和大腦灰質,跟認知功能的損傷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他的研究請了299個,平均年齡是78歲的老年人,每週去記錄他們走了多少路。
9年之後呢,研究者對這些參與者,進行腦部的掃描,去測量他們大腦的大小。再經過4年,去檢驗他們是否有認知的損傷,或者是失智的狀況。
研究結果告訴我們,在9年之間喔,每個禮拜大概都走9~15公里的人,比其他人會擁有比較大的大腦灰質的體積;但是走超過這個距離的人,並沒有更大的灰質體積。
再經過4年的研究告訴我們,大約40%的人,有了認知損傷或失智的狀況。然而,那些每週走了最多路的參與者,發生記憶問題的機率減少了一半。
其實透過這個研究,我們會發現喔,身體的活動跟大腦的健康,是有很大的關聯;有了適當活動的老年人,他的大腦會比較健康、認知表現也會比較好。
雖然還不能夠確定,這兩者的明確因果關係是什麼;但是呢,幾乎所有的研究都告訴我們,這樣的一個相關性。
那當然了,你可能聽到這邊,你會想啊這個研究,是針對78歲的老年人,到底跟我有什麼呼應,難道我有這麼老嗎?
我當然沒有這麼老啦,因為呢,讀了這個研究之後,後面衍生的研究也發現喔,其實這樣的原理,在中年人身上也有同樣的效應。
那我個人也不可避免的,我就是個中年大叔嘛!
所以談到這裡,就讓我感受到或許人到中年,很多的經驗跟歷練已經定型了;特別是知識類的,或者是技能類的,你可能已經到了一個純熟的地步。
然而在這樣的狀況底下,你還要再去做下一步的突破,可能就不是在於,你的技術再精進的問題,反而是你的思維是否能夠提升?
但是啊,當你要提升自己的思維,很多時候傳統的概念,你可能會坐在一個定點,然後開始去做大腦的體操。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當你整個人定在那裡,你可能想了半天,也想不出個所以然,所以會得到更大的挫折感。
所以呢,在腦部損傷發生之前,你可能會先有情緒損傷啊!那這個時候,不如「走出去吧!」
透過走的過程當中、透過每一個步伐的交錯,跟呼吸起伏的韻律之間,或許很多重要的靈感、創意;甚至於,生命當中更深刻的體會,就會從這裡慢慢的浮現出來。
所以呢,如果你現在面對了一個困境,想不出來;那麼何不暫時的,先出去走走呢?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特別是像今天談到的「走出去!」。它其實不只是一個身體的活動,它更是一個心智狀態的切換跟換檔。
那我們要怎麼樣,透過內在跟外在狀態的換檔,幫助自己的生命更有效率,能夠去完成你想完成的事情?
如果你想要在這方面前進的話,我很鼓勵你,可以參與我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這一門課,會回到大腦運作的本質,來幫助你掌握「效率」真正的關鍵。
相關的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回程效應 在 作者as1234590 的總覽(PTT發文,留言,暱稱) - PTT網頁版 的推薦與評價
4 F 推as1234590: 回程效應啦02/07 12:22. 顯示更多>>. as1234590 在PTT 的暱稱紀錄, 共2 個. 暱稱:澤澤. 文章數量:13. 暱稱:阿棠. 文章數量:4. 顯示更多(詳情)>>. ... <看更多>
回程效應 在 張其祿- 健康的鯰魚,才能激勵沙丁魚! 今天來不是來討論海鮮 ... 的推薦與評價
其祿小教室: 鯰魚效應(Catfish Effect): 是指透過引入強者,激發弱者變強的一種效應。 據說是挪威漁夫為了不讓剛捕到的沙丁魚因為回程的路途 ... ... <看更多>
回程效應 在 看完花火節!船太多釀造浪效應翻覆遊客嚇壞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回程 時因為碰上尖峰時段,超過70艘船都要回到港區,形成的造浪 效應 , ... 澎湖花火節#造浪 效應 #翻覆#TVBS新聞#TVBS直播#TVBS新聞網○訂閱【TVBS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