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劇場~《心活誌》五月號
#因篇幅關係最後出版時作了少量修改
#原文
《靈魂奇遇記》
文/方婷
許多人的恐懼,是死後灰飛煙滅,不留一點美名,因此在有生之年拼命去追求成就功業,以立於世。然而,為人生訂立和忘形地追求目標理想,真的是人生最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嗎?這是《靈魂奇遇記》給予觀眾一道好好反思的題目。
當成功來叩門,還來不及完其爵士夢的主角Joe,在接獲一次重要演出機會前被死神截住。進入瀕死邊緣的他,發現自己正在和一個接著一個剛死亡的靈魂在作古畢業班(Great Beyond) 通往空間的盡頭,也就意味著生命將燃燒殆盡。Joe得知後逆向逃走,意外落入了一個名為Great Before的空間, 空間管理員Jerry告訴Joe 那裡是新生的靈魂在投胎前被分配各種性格的空間,當嘗試各種技能而又找到自己生命的火花(Spark),他們就可獲得地球的通行證。不惜一切回到陽間肉身的Joe,盜取了不屬於自己的導師名牌,並成為了 22號靈魂的導師,以協助22號找到自己生命的火花。Joe 只對回地球感興趣,因此當他意識到如果協助不欲到地球投胎的22號找到火花,他或許可借用其通行證返回地球,以一圓其爵士夢。
兩個靈魂遇上,在相處下對「做人」毫無興趣的22號並沒有拆穿Joe,更十分好奇Joe何以一事無成但對人生如此渴望。後來兩個靈魂意外地掉回地球,但陰差陽錯,進入Joe 身體的靈魂是 22號,而 Joe,則掉進了一隻在醫院中治療寵物貓的肉身。一段相互協作和相互衝擊的經歷,讓各自再重思自己對人生的看法。
✨打着夢想的旗號,安撫和麻醉自己早已疲憊不堪和寂寞滿溢的人生
Joe在寵物貓的肉身指導著22號去準備原本定了在二分音符酒吧的爵士樂演出,在過程中,他驚看覺以往在他眼裡的夢想,沒錯是生命的熱情與目標,但同時成為了一種執念。Joe一直懷才不遇 、被媽媽否定夢想、學生又無視他的熱情,除了作夢,他的人生充滿疲憊與寂寞,面對種種,內心早已變得怯懦自卑,即使在追夢的路途被催殘得狼狽不堪,仍故作堅強示人,然而卻無力發掘和覺察到生命中平凡的美好。在看著 22號借自己的肉身以「初心」去經歷,為一口pizza、一片落葉、一支波棒糖而感動、好奇好友理髮師Dez的生活、勇於向媽媽表達內心感受,這些都是Joe原本錯過的美好。「火花是活著的熱情,不是活著的目的」,電影道出人生的快樂不是只有名成利就才可擁有,目標再宏大,有時及不上懷著初心享受每個當下的美好,這正正是執迷的人,所無法體驗的。
✨人最大的心魔,就是借著別人來批判自我
人生中許多的限制,源於內化了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影響對自我的概念。 電影中22號的名字代表著一個矛盾的悖論, 根據創作人員解釋,22號命名是取自美國60年代著名的黑色幽默小說《第22條軍規》(Catch-22,約瑟夫·海勒著),《第22條軍規》的背景在二戰時期,當時飛行員的飛行次數很多,許多飛行員不得回家,軍規規定只有「瘋子」才可括免,但是,相關申請只有當事人才可提出。顯然,一個瘋子,又怎會提出申請?Catch-22因而代表著這樣一個矛盾,正如 22號在靈魂先修班找不到來地球的欲望,但當她沒有體會過人生的感動,就不會產生這個欲望。
後來,22號因體驗過人生有了感覺和執念,在迷失中不斷聽到Joe對她的批判,原來看似對凡塵俗世不屑一顧的22號,內心因不斷否定自己而對一直協助她找到完整人格的靈魂抗衡,所以未能投胎。心理學中「自我」(self) 概念會受自己怎樣看自己、別人如何對待你、在別人比較,和社會文化所影響。別人的批判,或多或少會削減我們的自信,但最能窒礙我們感受快樂的,是借著別人的批判而強化自我批判。
小魚想找到夢中的大海,途中遇見了一隻老魚。老魚說這就是大海啊!小魚卻說:『這只是水,我要的是大海!』」全情投入享受一件事是高峰體驗,全情投入生活,則是知足常樂。
:::::::::::::::::::::::::
#輔導心理學家 #方婷 #心理劇場 #心活誌 #專欄 #請多多支持 #各大便利店有售
Search
因篇幅關係最後出版時作了少量修改 在 學術倫理解答,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台灣 ... - GitHub Gist 的推薦與評價
(1)將自己之前發表過的論文,內文重要的地方摘出來,重新整理組織並修改,註明資料來源, ... A出版社曾經出版B文學家的著作,若A出版社想再版已逝世十年之B文學家的著作,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