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非常遺憾的一次專訪。我雖然被採訪了近半小時,但我只在報導中出現了一下下,而且主要被描繪成囤積者的子女,而非囤積症的研究者,或《囤積解密》這本書的作者。
其實我在講述關於囤積症(儲物症)被納入DSM-5手冊,或是囤積者常見的職業、年老囤積者與子女的關係、囤積者被強制清理後的下場,甚至是囤積之屋火災盛行率的部分,所提供的內容和數據都沒有不見,只是「變成由主持人轉述出來」(除了高姓立委那段),或是「化為記者的部分旁白」。
身為實際的發言者,內容卻被置換成由別人口中講出,我只能當做吃了一記悶虧。懊惱啊。不想替他們增加點閱率,截圖示意即可。
#大家不要分享啦我只是在發牢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囤積也是一種病?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
「囤積症 清理」的推薦目錄:
- 關於囤積症 清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囤積症 清理 在 零雜物:讓生活輕盈,讓心更自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囤積症 清理 在 矽谷收納整理美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囤積症 清理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囤積症 清理 在 Re: [閒聊] 婆婆囤積症求解? - 看板marriag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囤積症 清理 在 無法斷捨離丟棄物品「囤積症」揭祕單元2|聚焦真相EP5 的評價
- 關於囤積症 清理 在 媽咪樂居家清潔達人- 囤積症小測驗符合三項以上 的評價
- 關於囤積症 清理 在 [問題] 南高雄囤積症的居家打掃服務- 看板Kaohsiung 的評價
囤積症 清理 在 零雜物:讓生活輕盈,讓心更自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看到這篇文章,我想起我的外婆。
爸媽離婚後,判給媽媽輔養的我,被丟在台東跟外公、外婆生活。外婆有嚴重的囤積行為,她的房間被層層疊疊的行李箱所環繞,而且每個行李箱內,都有她用麥克筆直接寫在箱蓋內側的內容物清單。每隔一段時間,她都會翻箱倒櫃、打開行李箱清點內容物,確認無誤才能安心度日;萬一清點之後有所出入,則免不了又會和外公爆發一頓爭吵,質疑他把東西「偷去送給壞女人或是隔壁的寡婦」。
從小旁觀失序的日常,然後看著媽媽、舅舅、阿姨相繼複製同樣的囤積行為,甚至媽媽又複製了同樣荒謬的婚姻生活(而且還兩次),我只覺得悲傷和無力,悲傷的是他們無法跳出這個迴圈;無力的是,等到我認知到囤積是怎麼一回事,以及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案時,他們都已經離開了我的生命。外婆和媽媽過世了,母系親戚則因為成功盜領我媽的數百萬遺產,而全數消失無蹤。
雖然我被母系親戚「斷捨離」,但光明面是我從此切斷這些與囤積相關的負面連結,活成了與他們截然不同的樣子。我是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小孩,因此我看待「囤積」這件事情,絕非抱著膚淺的「窺奇」角度,而是真真實實地感同身受。
順道一提,前幾天,有人留言罵我消費高姓立委,我很難過。這些留言者,多半不知道自己在別人版上罵人,會在別人心裡留下多大的陰影。
簡單講,是網友和粉絲一直傳新聞給我看,問我可以怎麼處理,是別人在她的臉書上 tag 我的粉專,導致她主動來我的臉書留言,怎麼變成是我在消費她了呢?
後續之所以有媒體採訪我,並不是因為我兼具整理師身分,而是因為我是《囤積解密》這本書的作者。這是華文界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探討囤積症的專書,高姓立委聲稱自己有囤積症,媒體因此採訪寫過囤積症專書的研究者,也是理所當然。
事實上,我是因為2015年寫了這本書,不斷有人問我家中有囤積者該如何進行協助,我才會在事隔兩年多之後持續進修,並拿到了「美國專業整理師協會」的專家資格。只因為媒體採訪我關於囤積症的事,就暗指我是個蹭熱度、沒品德的整理師,邏輯是不是太怪、也太自以為是了呢?
我能做的,就是在有媒體採訪機會時,讓大眾了解真正的囤積症究竟是什麼,因為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研究,而且還有切身之痛。但媒體會斷章取義,寫出來的未必是我的本意或受訪時所表達的完整意思,所以當廖哥找我做相關直播時,我也欣然同意,如此而已。
我從粉專上刪掉媒體採訪我的那篇文章,並不代表我心虛,而是我懶得再看到類似的垃圾留言。我真心想告訴這些酸民,「時間很寶貴,你們留言酸我的時間,不如拿去清理你家的雜物。」
囤積症 清理 在 矽谷收納整理美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SIP期間,常常令我感到分外的脆弱。和許多媽媽們一樣,我在美國沒有後援,還要獨自面對帶孩子的心酸血淚。
有時憂鬱的感覺會莫名襲來,畢竟日子不再像以往那樣。現在,家裡有著做不完的家事,孩子都要自己教,工作和育兒兩頭燒。各種手忙腳亂與不安,可說是我的寫照。
當我憂鬱覺得阿雜的時候,家裡也會漸漸變亂。在忙碌的一天結束後,慢慢將物品歸位,是我療癒身心的時刻。因為一旦環境整齊,心情就像解開的繩結一樣,變得舒暢無比。
那天,我收到振奮人心的一封信:
「我的原生家庭環境雜亂,我的爸爸有囤積症,光是腳踏車就有10台左右,在這樣環境下生長的我,一直希望我自己打造的家是個像網美家一樣美美的環境,待在裡面覺得很幸福享受。
在整理前,我正陷入情緒低潮,覺得對現狀無力,想起詠姍說「整理可以療癒身心」,因此決定透過整理來清理自己內心的負面情緒。
在整理過程中,我跟自己對話,因只留下怦然心動之物,所以更能掌握擁有的一切,對生活增加了自信的掌控力,讓理想目標更清晰。
在詢問自己對這樣物品是否怦然心動的過程中,我很驚訝的發現,有些物品只用眼睛看以為會留下,但拿在手上時就會發現沒有怦然心動的感覺,當物品讓我怦然心動時,會有很強烈的感覺!原來我喜歡的是質料好、挺、有獨特風格的衣物。
所以我深深相信,透過整理可以更了解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也希望從自身整理的一小步,可以影響身邊的人一起往怦然心動的生活邁進。」
寄信人的老公,看到自己的內褲摺得整齊,整個開心不已,還主動丟掉了不心動的衣物。「對於捨不得丟東西的老公這樣說,我心裡好欣慰。」
對我來說,整理不僅讓環境變得井然有序,最棒的是可以令我們更了解自己的需求,找到心靈渴望的那份平靜。正面的影響,還能擴及身邊的隊友。
我不會說在失序的生活中要空出一段時間整理環境是簡單的事,但是,如果有任何人在空檔的時候,就算只有整理衣服也好,都是最實際的self care。照顧自己,才足以因應這場看不見終點的馬拉松大賽。
囤積症 清理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記得打開CC字幕 #囤積也是一種病?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1:32 囤積症的定義
02:42 出現囤積症的原因
04:08 如何與囤積症患者溝通?
05:48 如何協助囤積症患者收拾?
06:42 我們的觀點
08:09 提問
08:26 掰比
【 製作團隊 】
|企劃:歡歡
|腳本:歡歡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 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維基|囤積病:http://bit.ly/2sGp0Va
→ 風傳媒|東西捨不得丟,房子堆得凌亂不堪,可能已經得了一種名為「囤積症」的精神疾病!:http://bit.ly/2M86Qm8
→ 50+|父母有囤積症好不了? Phyllis:不勉強老人的「節源開流」法:http://bit.ly/2PYiUY4
→ 愛・長照|伊佳奇:婆婆囤物塞爆家 該怎麼辦?:http://bit.ly/36QO4HC
→ 《囤積解密:用愛減量,告別雜亂人生》:http://bit.ly/2M9NLQo
→ 哇賽心理學|囤積症是強迫行為嗎?:http://bit.ly/2tqvrvJ
→ 《歐普拉秀》雪倫.朵夫曼
→ 紐約時報中文網|告別囤積癖,簡潔你的生活:https://nyti.ms/2r8oz5z
→ 維基|Collyer brothers:http://bit.ly/393ptS2
→ phyllis productions|消滅囤積,清理教練Go!:http://bit.ly/2PFaeXT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cvDUrRQ2lo/hqdefault.jpg)
囤積症 清理 在 無法斷捨離丟棄物品「囤積症」揭祕單元2|聚焦真相EP5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過年要到了,不少家庭開始大掃除,但有些人家囤放的雜物垃圾,居然要出動怪手清潔車來 清理 。其實,近年有一種精神疾病叫作 囤積症 ,患者會因為丟棄物品 ... ... <看更多>
囤積症 清理 在 媽咪樂居家清潔達人- 囤積症小測驗符合三項以上 的推薦與評價
囤積症 小測驗符合三項以上,小心囤積症狀悄悄上身: · 不管有沒有空間,先買再說 · 家中動線受阻 · 長期婉拒訪客上門 · 經常為雜物和親友爭吵 · 房子又髒又臭卻不打掃 (取自/風 ... ... <看更多>
囤積症 清理 在 Re: [閒聊] 婆婆囤積症求解? - 看板marriag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原p o的婆婆還不到囤物症的症狀。
我的婆婆有嚴重的囤物症,但她完全沒病識感。從門口進去到最裡面的廚房,通通都堆滿
了東西。婆家沒有桌子可以吃飯,因為放滿了調味料、電鍋。廚房一組、客廳ㄧ組。
整個公寓最多的就是塑膠袋、舊衣、棉被。
當然前面幾篇回文內容提到的筷子、塑膠湯匙、塑膠繩、舉凡免費的都囤。
也會前揀附近鄰居搬家搬出來等清潔隊來載的傢俱和其他物品。還有去舊衣回收筒揀衣服
回來。所以整間房子最多,也到處看的到的就是「衣服」!任何一處!!!但都不是她穿
的下的、年代、款式,只因她可以再送給別人做公關,但可想而知….誰要拿啦XD
我們沒住在一起,一個月回去一次。剛開始我會把廚房的堆疊塑膠袋打結放同一袋(視覺
空間少一點)結果下一次回去,那ㄧ袋打結的沒用之外,旁邊一樣又堆疊了一堆。我把全
部塑膠袋收起來要丟掉就有四大袋垃圾袋(還不是全部ㄛ)
婆婆很緊張的看著我丟塑膠袋趕快過來阻止。
這!才是囤物症的症狀。
不給清理,也不給丟。
曾經我在網路上看過節目採訪一個女生,因為她媽媽有囤物症,她溝通整理都無效,生氣
之後搬出去租房子。後來她媽媽去世了,她自己回家整理遺物時,花了4-5年才慢慢斷捨
離清掉大部分她媽媽的「囤物物品」。
是媽媽囤物物品喔,不是媽媽遺物喔!
後來她自己才驚覺,原來她在不知不覺中也有了囤物的症狀。
講了一堆。
囤物症很難治療,因為會造成這症狀絕對不是只有單一問題,相對的有囤物症的家人很多
也都因為如此。彼此關係因而不好。
沒住在一起,回去想整理就整理,不想整理就放著吧。因為整理完後,他們會用迅雷不及
掩耳的速度再填滿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0.94.19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riage/M.1665579809.A.D9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