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失眠的毛病。
除了因為枕頭承載過太多淚水就會不喜歡睡覺以外,
長出一個深深的心事、在我人生中植入一個深深的遺憾,
才是我真正睡眠出現障礙的開始。
我的腦袋,好長一段時間甚至習慣在碰到枕頭時開始不斷地咀嚼同一件事,
那就是外婆的過世。
我後來才知道,原來對於一些人來說,世界上所有的人事物、所有的情感,都是有價的。
我跟我爸趕去醫院那天,外婆躺在病床上,嘴裡插著管無法說話,只能搖頭點頭,
我問她是不是很難受,她一直點頭,隔壁床的病人從頭到尾都在大吼大叫,
我連與外婆溝通都無法,不知道該怎麼辦,醫生說外婆的肺在X光裡看起來是白色的,
我心裡慌亂又沉重,但是也不能做什麼。
一上車,我爸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不要告訴媽媽。」
當時我媽在美國念書,
我問:「為什麼?」
我爸回:「機票很貴。」
四天後,外婆過世了。
我爸甚至連外婆過世的事,都沒有告訴我媽,只說了外婆病重,叫我媽回來,
我媽以為他要去探望她媽媽,卻不知道等著她的是一具遺體,
直到從機場要直接去奔喪時,我爸才在高鐵上說了這件事。
我媽在高鐵上崩潰,泣不成聲,而我很恨。
我很恨自己為什麼不早點跟我媽說,
我那時已經19歲了,我有獨立的思考與行動能力,
我如果能夠清醒一點想想「到底有誰有資格不讓自己知道媽媽生重病」,
我就會發現我根本沒有不說的理由。
再上一次我爸叫我保密的事,就是他們帶二叔信主受洗,
當時面對反對信教的奶奶的詢問,我脫口說出來了,七歲的我就被我爸打到送醫院。
我早就已經不怕被打了,而這次我還是沒有說。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沒有說,對的事情這麼簡單的擺在我面前,我卻沒有做。
外婆是跟我最親近的長輩,爺爺跟外公很早就過世了,奶奶跟我們不熟,
而外婆非常疼愛我,參與了我的成長,全世界只有她一個人會算我的農曆生日並打電話來祝賀我,
外婆的床頭,放著我的照片。
對我爸,我算是從此看清了。
堂堂一個大學教授,對他來說,萬物有價,而探望病重的親人,不值一張機票錢。
奔喪時,我看著傷心欲絕的媽媽,我滿懷愧疚,我不知道要如何面對悲痛的她、我連自處都很困難,
我就撒了個謊。
我說我帶著外婆做決志禱告了,我問她要不要信主,她點頭了。
我知道這個謊能安慰我媽,然而午夜夢迴整件事帶給我的痛苦,至此又加上了信仰的困惑,
難道外婆這麼好的人,就因為死前沒有人帶她做決志禱告,就不能上天堂嗎?
外婆對我們付出這麼多,任勞任怨、還客氣又怕麻煩到別人,
而我原本有可能可以讓她在臨終前,床邊圍著她愛的親人。她這麼值得,她沒得到。
我一遍一遍的,帶著這個悔恨,在許多夜晚思念她。
/
入秋了,又睡不好了。
無眠的爬起來寫下這件事,雖然疼,但書寫是我的自渡。
只有痛苦終於能被言說,我才能慢慢獲得排解它的能力。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7月31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H0YLmXyLnAE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困難溝通病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當看到驗孕棒上的兩條線
有些人是期待已久的驚喜!
也有人是意料之外的臉上三條線!
但是,都會有一些不安與焦慮
心中也都會有無限個問號
準媽媽、準爸爸們
甚至是公公婆婆,也會有不少問題
面對這些種種的問題,
如果能有專業的人員解惑,那該有多好?
一年一度的「病人安全週」活動來了!
今年不適合辦實體活動,我們就以線上活動來響應~
今年的主題是【把握關鍵,產除風險】
就醫安全非知不可
大家可能不知道,阿金除了是ICU醫生,也長年投入「病人安全」的工作,積極推動醫療團隊合作TRM訓練、醫病共享決策SDM推廣、醫病溝通促進。
從產前、孕中、生產、產後、新生兒照顧五個階段,都有許多安全上的問題要注意,才能讓孕產兒全人、全程都安全。我們會利用中午時段進行一系列的訪談,一一為大家介紹。
今天(9/14)中午12點,第一波阿金訪談的對象是奇美婦產部的王貴靜「產前衛教專任護理師」
1. 什麼是產前衛教師呢?
2. 台灣是世界上少數提供這麼完整產前檢查的國家,你知道現在國家提供幾次免費的產前檢查嗎?
3. 在懷孕的各個時期,需要做什麼檢查?要注意什麼事項呢?
4. 面對有一些比較困難的決策,我們有沒有比較好的方法,可以讓孕婦、家人、醫療團隊,一起來做一個,將來比較不會後悔的決定嗎?
陳嘉玲謝盈萱 Ying Xuan Hsieh,你應該有不少的問題想要瞭解吧?
9/14 12:00 鎖定這裡直播
歡迎大家一起來聊聊~
困難溝通病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當他生病的那一天
今天收到四本書,裡面夾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
陳醫師您好
您的書(《ICU重症醫療現場》)出版前,我就在看您的FB,深受感動。
許多在ICU的場景,讓家人放手的對話,我身為一個癌童的媽媽,特別有感觸。
每一個決定,都不容易
每一位溫暖的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個管師… 都令人感激
拙作幾本,希望有機會,您能傳遞給需要的病人和家屬,稿費全捐兒癌相關基金會。
Karen
這本書的書名叫《當他生病的那一天》,是手寫的書名,封面是手繪的舊台大醫院大門(這個我一眼就認出來),一位女士,牽著一位穿足球衣的小男孩,往大門走去的背影。作者是Karen22,臺大公共衛生系博士、一位跨國企業的台灣區負責人,看到這裡,我竟然莫名的留下眼淚!
我合上書,思緒開始不停地轉動。
「當他生病的那一天」,這個「他」,
如果是我爸,這一天,我早已經準備好了。
如果是我自己,多年的ICU生涯,我腦子裡也曾想過好幾套劇本:時間長的、短的;意識清醒、不清醒的;能行動、不能行動的…. 倒也不是太困難面對。
如果是我太太,這個說真的,我還沒準備好,我總覺得,自己會比她先走。但是,以她堅強的個性、又是學護理的,我想,我們也能夠好好的面對。
但是,如果這個他,是孩子的話,一想到這裡,眼淚就會止不住流下……
「那一天」,我想都沒有想過,也不敢去想……
「你沒有想過那一天⋯⋯
當你以為一切都是新的開始,卻發現,上天給你更多的考驗。
你沒想到,那位活蹦亂跳,九歲的孩子,卻因為止不住的夜咳,在急診室的晚上,發現了肺部的一個小陰影。改變了你們的人生⋯⋯
一位臺大公共衛生系博士、商場女強人,在她剛離婚,面對人生的第二階段時,她的孩子,罹患了淋巴癌三期。」書的簡介寫到。
天啊!這個完全是我不想面對,心裡最脆弱的一塊!
「以往,總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她,在調整生活比重的同時,重新認識自己。
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運用自己的專業,去跟醫生溝通,也和兒童病房的爸媽們,建立了不一樣的友情。
在面對生與死的勇氣中。她跟兒子小安,對生命、對人生有了不一樣的體悟。」
看到這裡,我開始期待看到,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轉變、一個自己和自己對話、和老天爺討價還價的掙扎、一個重新衡量人生什麼才是重要的、願意用什麼去交換的體悟,這整個陪伴的歷程中,我們將會看到,一個從內疚自責到正向轉念的過程、一段段醫病信任與溝通磨和的過程…… 我是這麼想像的。
我還沒開始看這本書,但是,我迫不及待的想和大家先分享。
我不確定我能不能一口氣把它看完,還是要中斷好多次?
感謝這本書的出版,讓我有機會思考、參考,我內心深處,一直在逃避面對的問題「當他生病的那一天」……
=====
我才寫完,就忍不住,一口氣看完了!看到凌晨一點半。
書中比我想像中,多了很多同理、關懷、互助、助人的溫馨場面,更多的四道:道謝、道愛、道歉、道別,更多感人、有溫度的故事,整個血液腫瘤科病房,就像是一個大家庭一樣,有著許多小小勇士努力奮戰的故事、那些一夕之間被疾病逼迫長大的故事……
我就不破梗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困難溝通病人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7月31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H0YLmXyLnAE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新冠病毒確診至昨連續9天破百,並再創新高錄得149宗個案,負壓病房佔用率更持續8天達八成,等入院人數升至一二百人。為加快病牀流轉,衛生防護中心近期放寬出院準則,醫管局引入抗體測試,患者驗出抗體且病毒量低便可出院,有入院兩周的病人同時對病毒及抗體呈陽性,獲安排出院,但家屬憂一家四口共處一公屋單位被傳染,拒接他出院,又不滿「政府錯亂,沒有道理要病人承擔」。中大專家許樹昌解釋,多國證據顯示患者病發8天後,體內病毒已是不具傳染性的「病毒屍體」,籲病人與醫生多溝通。
蘋果頭條
港府大舉DQ的12名民主派人士中,有4名為現任議員。在選舉極可能被押後下,4名被DQ的現任議員,能否在押後選舉的未來一年間留任成謎。一旦答案是否定的話,則民主派可能連1/3議席的政改否決權也守不住,屆時議會將全面淪陷,建制陣營在一切事務上都可以為所欲為。4名尋求連任、被DQ的參選人包括公民黨楊岳橋、郭家麒、郭榮鏗,與及專業議政梁繼昌。雖然港府今次DQ時同樣沒有直接以有否簽確認書為理由,但特別針對否決預算案問題大造文章,不過翻查4人的立場,郭榮鏗和梁繼昌都沒有就有關問題表明立場。
東方正論
就在禁堂食令弄至天怒人怨之際,當局昨日再投下一顆政治震撼彈,一口氣DQ十二名反對派立法會參選人,包括四名尋求連任議員,人數之多,大出公眾意料之外。港府隨即表態支持選舉主任決定,更美其名曰與政治審查無關,然而外界不作如是想,尤其是港府近日頻頻放風將押後立法會選舉,既然如此,何必還要在此節骨眼上搞小動作激化民怨?立法會選舉報名期今日結束,早前已陸續有反對派參選人收到選舉主任信件詢問其政治立場,為求入閘,公民黨楊岳橋等人否認有意要求外國政府制裁香港;其他本土派參選人如黃之鋒之流,亦紛紛自稱放棄港獨自決主張,但表明不支持《港區國安法》和當選後將否決預算案,遭選舉主任質疑並非效忠特區政府和真誠擁護《基本法》。
星島社論
立法會選舉提名期今日結束,十二名反對派參選人昨日率先被選舉主任裁定提名無效,當中包括三名公民黨現任議員及會計界議員梁繼昌。選舉主任的裁決理由列明,建議外國制裁香港,從而脅逼中央或特區政府以特定方式處理內部事務,可被理解為意圖損害中國主權,根本上違反中國透過「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以行使對香港主權的憲制框架。被視為傳統民主派的公民黨四名參選人楊岳橋、郭榮鏗、郭家麒、鄭達鴻,以及專業議政梁繼昌都因此而「中招」被DQ,抗爭派的黃之鋒、岑敖暉、劉頴匡、梁晃維亦因曾要求外國制裁香港而被DQ。
經濟社評
食肆全日禁堂食惹民憤,實施兩天後,港府急轉軚「補鑊」,食肆今起可恢復早午市堂食。當局政策又再被指朝令夕改,一次又一次的教訓,今後不管控疫還是施政,高官們在規劃時須有全局觀和前瞻性,落實執行要有周詳配套,方能事半功倍。官員昨天解釋時,只說在檢視全日禁堂食措施後,明白到對打工仔帶來不便和困難,已經適時盡快作出安排,讓市民有更多選擇,但一再拒絕道歉。政策朝令夕改,皆因低估全日禁堂食的嚴重性,在推出措施前,並非不知道部分打工仔將無處開餐,但為了要達到減低人流接觸,盡快遏疫,措施匆匆出台。
困難溝通病人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喺一個人最需要你嘅時候,你可以伸出援手去幫佢,你唔只係幫到個病人,亦幫到佢屋企人,我覺得係好有意義。」這就是護理系學生葉嘉茵不惜半工讀來追尋護士夢的原因。她現於香港理工大學護理系就讀二年級,但原來其升學之路一點都不簡單。
前路茫茫 毅然退學
嘉茵在中五會考考獲19分,順利升讀中六,但與很多青少年一樣,她當時未有認真規劃自己的前路,亦「唔知讀咩好」。而當時兼職補習導師的她,覺得替小學生補習很有滿足感,更打算以此作為日後的職業,於是她讀了數個月中六便毅然退學。
服務長者 萌生使命感
機緣巧合下,嘉茵報讀了一個保健員文憑課程,並開始在老人院舍擔任保健員。雖然在院舍的工作不容易,亦時常會接觸到污穢物,但她在工作中卻發現自己很享受與長者溝通。
而一次生死無常的經歷,令她發現她想做的遠遠不只是替長者洗澡、餵食。「嗰次係我第一次摸人哋手腕橈動脈呢個位,佢(婆婆)係冇咗脈搏、停頓咗。」那是嘉茵在院舍工作沒多久後發生的事,她親眼目睹一位女院友被葡萄噎死。「冇諗過一個人、一個生命係咁脆弱,轉眼間就消失。」如此震撼的經歷令嘉茵明白生命的脆弱,她希望做更多事、幫更多人,於是萌生想當護士的念頭。
報讀護士學校 三度遭拒
意識到自己的護士夢後,嘉茵隨即着手報讀本地護士學校,惟所報讀的三所學校均將她拒諸門外,最後一次的面試更是歷歷在目,「唔係因為你資歷有問題,係因為我哋好少會收年紀較大嘅學生。」對嘉茵來說,面試官的這番話無疑是沉重的打擊:「好似有啲嘢係改變唔到,注定失敗,因為年齡係冇得改變。」
幸好嘉茵沒因此而否定自己,反而更積極找其他方法實現夢想。最後她選擇報讀夜校,備戰一年半後的中學文憑試(DSE)。
半工讀備戰文憑試
「好難,例如之前未讀過通識科,次次做卷都唔夠時間。」時隔多年重拾書本,嘉茵坦言初時曾感吃力。但身為半工讀生,她面對的困難又豈止如此?每天五時半起床,在院舍工作十一小時後,便要趕到夜校上三小時的課,「有時一日瞓得三、四個鐘。如果臨近考試,假期都冇得補眠,唔好諗住可以瞓七、八個鐘。」除此之外,為節省吹頭髮的時間,嘉茵甚至將一把心愛的長髮剪去。
半工讀生活充滿壓力,令嘉茵時常想放棄:「真係好攰、好辛苦,試過溫溫吓書趴喺張枱度瞓。」但她明白自己沒有更多歲月可以蹉跎,萬一這次DSE失手,就要多等一年,失去的東西可能會更多。因此她認為少少犧牲是在所難免。「如果你依家問我,我諗我都未必做到。」嘉茵笑言。
不要讓挫敗使你迷路
最後嘉茵於2017年的DSE考獲最佳五科成績24分,順利入讀心儀已久的理工大學護理系。她現在十分享受大學生活,畢業後更打算進醫管局工作。由當初的前路茫茫,到現時目標清晰,一路走來確不容易。
與大多數同系同學相比,嘉茵的升學之路迂迴得多,身為過來人的她深明追夢真諦:「追夢係一個過程,過程中你可能需要犧牲好多嘢,失敗好多次。」在成功前,追夢者往往會面對他人的打擊及自身的否定,嘉茵則鼓勵他們要勇敢,不要輕言放棄:「冇人一生出嚟就成功,我認為磨練一下,反而可能令你愈戰愈強。」
她又分享,堅持的另一關鍵是要認清目標,知道自己每天為何事而爭取,因為「意義」對於一個人來說極其重要,「要清楚自己需要啲咩,唔好畀挫敗令你蕩失路。」
今集《港。故》用7分半鐘,向大家訴說一個「高齡」護士系女生,為追夢而不惜半工讀的奮鬥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困難溝通病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因死而生:一位安寧緩和照護醫師的善終思索」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謝宛婷 醫師
內容簡介:
一部以動人的真實故事,深刻探討善終的生命之書。
最盪氣迴腸、最令人眩然欲泣的醫療現場第一手報導。
善終不是最艱難的,
最艱難的是同理與陪伴病人及家屬那擺盪、紛亂、擔心後悔又疼痛的心緒。
一位陪你一起痛、一起哭、一起為所愛的人下最後決定的醫師。
●謝宛婷醫師為衛福部「推廣病人自主權利法計畫」專家顧問與核心講師
●榮獲奇美醫學中心「傑出教師與跨職類教學特殊貢獻」終身獎
●特別企劃:54個安心錦囊,讓病人及家屬在生命的最後一段路,充滿勇氣,不惶恐、不痛苦。
當病人及家屬面對生命終點,他們的煎熬與困境:
●「醫師,我的家人雖然最後選擇不急救,但你一定要『救到最後一刻』。」
●末期病人渴望在家過世,但家屬卻因害怕而逃避……
●病人:「醫師,我不想用嗎啡止痛,這會上癮吧?!」
●病人苦苦哀求:「醫師,打一針讓我走了吧!」
●病人家屬:「醫師,你絕對不能告訴他病情!」
善終不只是提供身心靈的舒適照護,更不僅是撤除維生醫療設備,而是在每一個困難的決定之前,去傾聽、同理、尊重,並深入陪伴病人及其家屬的同在歷程,以及病人離世後,去陪伴傷痛的家屬,讓他們重新面對生命中的愛與連結,並且從中轉化蛻變。
善終沒有SOP,沒有公式,也不是只有選擇「放手」或「不放手」那般簡單。
奇美醫學中心安寧緩和醫療病房的謝宛婷醫師,讓我們看到善終過程的擺盪與揪心,以及每一個決策的艱難與掙扎。
那些不忍自己離世而讓家人心碎的愛與拉扯,那些盤根錯結、撕心裂肺的家族糾葛,那些一心以尋死作為解脫的孤獨靈魂,都在謝醫師專業又溫柔,如同大海般包容的梳理及接納中,有了往前走的力量。
她以無比的勇氣徹底地實踐「幽谷伴行」的真諦,她堅定地接下醫病關係交付到她手裡的重量,她更堅毅地扛負起與病人共同分擔做決定的責任。
她教會我們死亡永遠都不是最壞的,以及如何因為死亡而更加活出生命的精采。她說傷痛的母親叫做愛,她把無懼而真誠的心意留在每一個她所照護的家庭內,讓我們看見,風雨過後,終有彩虹。
作者簡介:謝宛婷 醫師
奇美醫學中心奇恩病房(緩和醫療病房)主任。曾獲頒院內傑出教師與跨職類教學特殊貢獻的終身獎。
一九八三年生,臺南人,因為渴望工作不要一成不變而選擇踏入醫療,從此對那屬於同一個疾患章節的百樣病貌入迷。
本身是安寧緩和醫療、家庭醫學與老年醫學的專科醫師,長年推動緩和醫療教育與社會宣導。
工作場域從病房到民宅,治療意圖從病徵到人心,對文學、哲學、法學、社會學、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充滿興趣,目前就讀成大法律研究所,正力行成為法律和生命科學之間的轉譯者。近年擔任衛生福利部推廣「病人自主權利法」計畫的專家顧問以及核心講師,協助推動該法案,也是安寧緩和醫學學會專科醫師培訓課程的講師與醫療法規因應工作小組的委員。
以演說、影視、各式文章寫作以及社會參與,傳遞醫療自主、醫病溝通、關懷倫理、生死哲學的理念與醫療實務經驗,本人與其服務的團隊多次受公視節目以及《康健》、《天下》、《財訊》等多家媒體雜誌採訪。學術研究以預立醫療決定、行為能力與心智能力、醫療自主權為主。論文散見國內外醫療與法律相關雜誌,也多次在國際性學術會議上發表。
困難溝通病人 在 醫療團隊溝通技巧| 今天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同理運用、告知壞消息、 困難 狀況的應對、以及團隊中的 溝通 等。 ... Script,一般說明 病人 情況的方法則可選擇SBAR,讓我們來看看教學影片如何應用這些 ... ... <看更多>
困難溝通病人 在 醫病溝通、病情告知與病人隱私保護(試聽) 王志嘉-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BKID=6074 【學習目標】 ‧了解醫病 溝通 的基本態度、善用言語與非言語 ... 由於專業的鴻溝、 溝通 時間的不足、以及欠缺敏感度等因素,造成醫病 溝通 的 困難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