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高分膨脹」後...零點幾分都會計較
林柏寬/台南市國中數學輔導團員(台南市)
學測成績出爐,數學科滿級分今年竟再創高峰,大考中心主任扛下行政責任請辭獲准,坦承數學科的出題狀況確實不符預期。去年出現高分群偏多時,大學招生篩選出現大問題,今年本應增加高分群鑑別度,效果卻不彰。
今年數學滿級分大送放,明年考生「數學」這一關恐將難過,考運真的成了關鍵變數。「高分膨脹」問題癥結點究竟在哪裡?
有人說,大學學測的立意初衷本來就類似於美國高中學業水準考試SAT,國中教育會考則類似美國國中學業水準考試SSAT,這種水準考試作為基礎的學術評價,學校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後決定是否錄取。一萬四千餘名學生數學滿級分又如何,大學端應該要有一套綜合評選的機制篩選學生,如此這般,高中數學教學才能正常化。
但這樣看似改革過去詬病許久的升學主義思維,試問如某大學科系面試動輒數百位、上千位同等級的學生卻只錄取數十名,易地而處,我們能接受嗎?
民國一○三年推出的國中教育會考,就是這樣的選才思維,遺憾的是,國中會考的多元比序不到兩、三年早名存實亡,會考成績依舊是錄取明星高中的唯一指標,這改革有比過去高明嗎?
少子化浪潮來襲,學測成績早已是大多數高三生申請大學科系的關鍵。許多考科試題鑑別度降低,數學科更有部分試題被譏笑為連小學生都可解答,這樣的試題不但沒有扣緊學習目標,選拔人才的基本篩選功能也消失殆盡。
因為題目缺乏鑑別度,考試成了「細心」大賽,再加上考題中不會有艱深的題目,學生根本無意學習困難度高、複雜性高、饒富思考歷程的題目。
學測滿級分人數多,並不代表學生相對應數學程度較佳,這就是「高分膨脹」怪現象。過去聯考制度最為人詬病的分數競爭,卻在這個年代從「分分計較」轉變為「零點幾分」的計較。
國中數學輔導團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學測「高分膨脹」後...零點幾分都會計較
林柏寬/台南市國中數學輔導團員(台南市)
學測成績出爐,數學科滿級分今年竟再創高峰,大考中心主任扛下行政責任請辭獲准,坦承數學科的出題狀況確實不符預期。去年出現高分群偏多時,大學招生篩選出現大問題,今年本應增加高分群鑑別度,效果卻不彰。
今年數學滿級分大送放,明年考生「數學」這一關恐將難過,考運真的成了關鍵變數。「高分膨脹」問題癥結點究竟在哪裡?
有人說,大學學測的立意初衷本來就類似於美國高中學業水準考試SAT,國中教育會考則類似美國國中學業水準考試SSAT,這種水準考試作為基礎的學術評價,學校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後決定是否錄取。一萬四千餘名學生數學滿級分又如何,大學端應該要有一套綜合評選的機制篩選學生,如此這般,高中數學教學才能正常化。
但這樣看似改革過去詬病許久的升學主義思維,試問如某大學科系面試動輒數百位、上千位同等級的學生卻只錄取數十名,易地而處,我們能接受嗎?
民國一○三年推出的國中教育會考,就是這樣的選才思維,遺憾的是,國中會考的多元比序不到兩、三年早名存實亡,會考成績依舊是錄取明星高中的唯一指標,這改革有比過去高明嗎?
少子化浪潮來襲,學測成績早已是大多數高三生申請大學科系的關鍵。許多考科試題鑑別度降低,數學科更有部分試題被譏笑為連小學生都可解答,這樣的試題不但沒有扣緊學習目標,選拔人才的基本篩選功能也消失殆盡。
因為題目缺乏鑑別度,考試成了「細心」大賽,再加上考題中不會有艱深的題目,學生根本無意學習困難度高、複雜性高、饒富思考歷程的題目。
學測滿級分人數多,並不代表學生相對應數學程度較佳,這就是「高分膨脹」怪現象。過去聯考制度最為人詬病的分數競爭,卻在這個年代從「分分計較」轉變為「零點幾分」的計較。
國中數學輔導團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偏鄉教育 比「減C」更重要的事 #偏鄉教育 #會考
林柏寬/國中數學輔導團(台南市)
拜讀「沒補習,有幾人能應付會考」一文,筆者感同身受李教授為偏鄉教育的付出。但是,偏鄉教育的問題根源,不全然在考試升學,坊間補習班越來越多的原因,更不是因為會考試題太難。幾點意見供參:
首先,如果學生只會做教科書與習作裡面的題目,會考時最多只能答對六題左右,一定拿C,難怪全國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是數學拿C的。這樣的推論不是事實,更是個人主觀想法所致!
攤開一○五年會考數學科試題,難度走回基測年代「中間偏易」的模式,平均題目的答對率落在六成至六成五之間,單題答對率甚至高達八成左右。以筆者班級為例,有兩位學生擔憂落到C等級,力保B等級,他們在會考前反覆練習課本與習題,搭配非選題的作答技巧,竟然拿到A等級的成績,只念課本與習作一定拿C的論點,與事實不符。
其次,全國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數學拿C,二分之一的學生數學拿B,補習班林立等問題本質均在於會考計分制度的模糊。因為寬鬆三等級的計分模式,考七十九‧八分至卅六‧五分之間的學生,統統擠在B等級,考卅六‧三分至零分之間的學生淪為C等級,也就造成全國有三分之一學生數學待加強的表象。
更因為等級切割模糊,加上選擇題為主的考試模式,試題缺乏穩定鑑別度,補習班成為家長或學生彌平惶恐不安的出口。
最後,偏鄉教育亟待減C的問題,不全然是試題難度所致,更關鍵的因素應該是家庭教育的功能不彰,與地區文化價值使然。
對偏鄉孩子來說,減C未必是他們最在乎的議題,如何透過教育習得一技之長謀生,恐怕比表面的減C數據或爭論試題難度還重要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