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窖獄,覺慾】
這一篇要來聊聊我兒子的教育、我自己的學習成長故事、還有我當講師這幾年觀察到的成人學習狀況。我大學不是學習教育相關科系,研究所也不是在念相關內容,講的只是我的鄉野調查心得與自己經驗,拜託如果是教育魔人就不要來戰了喔~
我從2016年開始當教育講師(當然當講師前有學習教育相關的研習、也通過好幾次的考核),除了自己進修時見識到歐美與亞洲學生特質差異大,台灣教學這近幾年,也一邊觀察著接受填鴨式教育的成人們,學習時呈現的狀態。
這些經驗對我是很棒的啟發與震撼教育,尤其是面對這快要一年來,奶諾的小學一年級生涯,常常反思,到底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是適合他的?
#誰規定他是男生的
譬如,有一天,奶諾有一個英文作業是看圖說故事,作業上沒有任何文字只有三格圖畫,要他們模仿例句的形式,口述出三格漫畫的內容。例句是:「He is a boy,he has a dog,he is washing his dog」。接著翻到下一頁,是一位短髮穿藍色衣服的小朋友,正在餵貓咪的圖畫;再下一頁,是個穿紅色衣服綁辮子的小女孩,提了鳥籠裡面有小鳥的圖案。
如果這是考試,我想我們都會很直覺的在藍色衣服小孩那一頁填寫:「He is a boy,he has a cat.....」,然後下一題填寫:「She is a girl,she has a bird......」
奶諾看了看,回答藍色衣服那題說:「She is a girl,she has a cat.....」,然後筋肉老爺就打斷了他,說著:「你講錯了啦~他是男生誒~!」
奶諾十分不服氣地說:「為什麼?我覺得她是女生啊!女生也可以穿藍色,剪短頭髮啊~我們學校女生也有短髮的啊!」
爸爸嘗試著解釋:「但如果這是考試,考試就是要考你會不會分男生與女生該用的代名詞啊~這樣你可能會被扣分~」
奶諾很生氣,生氣地哭了,哭聲把我吸引來;當和事佬之餘我認為兒子非常有道理,誰說粉色的就一定女生穿?男生就不能長頭髮?
但是啊,爸爸說的似乎也沒錯,在台灣的升學體制下,什麼都是以考試成績為標的,高分才能進入理想學校,拿到優先選擇的門票;即使很嘔這樣的體制,用高低之分把萬象眾生一分為二,把一萬種可能的解答變成只有「是」與「非」兩種選擇......但如果目前還打算在台灣唸書,還可能要升學,就很難避免去「學習寫出考試要的答案」。
最後我們跟奶諾說:「我們也覺得他是女生,媽媽以前也剪過好短的頭髮!不如你去學校問問老師,看看老師給你的建議呢?因為以後還是要面對考試啊~」
#但是選擇題裡沒有我要的答案啊
又有一天,奶諾的英文習作內出現了選擇題,題目是:「What is your favorite subject?」。選項欄中,有各種氣候單字,只有一個選項是與科目相關的詞彙;我想這是要考孩子會不會區分出來關於科目的單字,而奶諾先生決定不寫這一題。
「奶諾,你不會這題嗎?為什麼跳過了呢?」我問。
「這沒有我要的答案啊~他問我最愛的科目,這裡面又沒有自然科學的單字!」奶諾說著,眉宇之間很倔。
但是的確啊~他明明會這一題,出題者期望孩子辨認單字,兒子做到了,卻因為沒有想要的答案而跳題。如果是考試呢?他這一題就沒有分數了,考試的機制下,將會讓他變成「英文差」「無法解答問題」的小孩。
#誰准你說唸書是為了賺錢很現實
於是我想到,以前國中時,老師要我們在聯絡簿上寫下:「為什麼要好好念書?」的短作文。
我只記得升上國中後,國一就開始為了高中聯招而戰戰兢兢,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要唸書,但我知道許多長輩都說成績好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賺到錢,對於這樣的說詞有點厭惡感卻又說不上為什麼,於是青春期叛逆的脾氣讓我寫下了:「念書就是為了高分,高分就是為了賺錢,我們被逼著唸書考試只是為了長大能賺很多錢!」。
老師用紅筆圈起來,上面寫著:「價值觀偏差」,然後聯繫我的爸媽,我回家面臨被訓話被處罰,回學校老師要我重新寫一次,就是沒人跟我說:「那到底為什麼上了國中以後就只能以念書考試為主了?」;我只知道,講出我看到的就被罵,那我只好寫:「唸書是為了以後能成為有用的人,能回饋社會。」,老師給了一個大大勾勾,說我這樣寫才很棒。
我寫了學校要的,但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回饋社會,更不知道什麼叫做「有用」,最重要的,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每天都要考試不能玩。
後來又發生了一些事情,媽媽大費周章終於讓我轉班了,換了一個很棒的班導師,雖然還是每天都要考試,考不到高分就被分科老師打(我那年代老師還可以用藤條打人哩~),但是至少這個老師會分享人生的故事,也願意聆聽我們的想法,不會貿然認定我是怎樣的學生。
我在填鴨體制下長大,直到30歲後才體會到學習真諦:為興趣而學習,為了讓自己成為專家而廣泛接觸各種知識,為了解答疑問而到處找專家發問,為了證實自己的推測而努力挖文獻與自己實驗......這個早該在我小學、國中、高中就需要被啟發的能力,卻在我都生了孩子後才培養出來。
但我是幸運的!我看到太多成年人,還是活在填鴨教育的遺毒下,成為了「失去自信」「遺忘天賦」「沒有想法」「不知道如何思考」的人。
歐美國家的學生,很喜歡發問,很愛挑戰老師,超愛分組深論,每當老師到了Q&A時間,學生的問題永遠回答不完,學生們不害怕自己的問題可能被人笑很蠢;
台灣的學生很討厭分組討論,最好老師都不要點到他的名字,老師本人在台上演講到底最好,問問題時間永遠沒人舉手,課程結束後又很愛私下問問題,原來是因為怕被笑,或者根本就是提不出疑問。
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本來應該是要幫他找尋天賦、開發興趣,激發學習樂趣與熱忱的目標,最後卻還是變相成為了「變化式填鴨教育」的犧牲者。
為什麼說是變化是填鴨教育?
因為許多私立學校最終還是以升學成績為目標;因為許多公立學校例行改革,最後反而變成效法私小功課多、考試多的模式!
許多熱血老師對於教育充滿了理想與創新,最終卻可能敵不過校方高層的決策與業績目標.......於是,最後,逐漸變成披著教育改革外皮卻依舊壓抑孩子內裡的腹黑大野狼。
#教育不該變成孩子們奔放思想的窖獄
#教育不是應該讓人激發覺醒與學習慾望的嗎
但我要說我們現在的學校已經算很不錯了。雖然教材偶爾詭異,至少老師們與校方都很認同多元學習。但是能幸運多久呢?我們就活在這樣的交予體制之下啊。
(兒子的腳被咬很慘,因為他下課喜歡跑學校小農場研究昆蟲……有好用的防蚊噴霧可以告訴我喔)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寫作第一課:從閱讀起跑」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凌性傑 內容簡介: 閱讀是一切的起點: 認識自我,理解他人,看見世界,28篇重磅文章帶你朝目標前進! 為什麼要寫作? 也許為了記錄生活、分享經驗, 也許有話想說、有心創作, 也許,只為了作文成績。 無論目的為何,提筆之前...
國中 習作 解答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2018-10-22影音檔
出版社粉絲頁: 蔚藍文化出版社
本集主題:「寫作第一課:從閱讀起跑」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凌性傑
內容簡介:
閱讀是一切的起點:
認識自我,理解他人,看見世界,28篇重磅文章帶你朝目標前進!
為什麼要寫作?
也許為了記錄生活、分享經驗,
也許有話想說、有心創作,
也許,只為了作文成績。
無論目的為何,提筆之前請問問自己:
我有材料可寫嗎——最近看了什麼、想了什麼?
我有技巧能寫嗎——能否將這些感受和思索寫得清楚、寫得好看?
閱讀,就是解答
面對寫作,常有學生疑惑:已經非常勤奮督促自己練習作文,為什麼還是沒有進步?
沒有進步的關鍵在於:只有寫而沒有讀。在寫作的路上走得越久,越能發現文字技巧容易學習,但是宏大的視野、深刻的識見很難達到。
一個人若是沒有變得更「大」,寫出來的文章也很難變大;若是沒有累積見識,就寫不出主題深遠的文章。而讓自己變得更大、更淵博浩瀚的第一步,就是閱讀。
閱讀與寫作的強力推手建國中學國文科凌性傑、臺南一中國文科林皇德老師,精選 28 篇兼具知性分析與感性抒發的名家文章,並逐一撰寫賞析、提示要點,從中延伸「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世界」的重要課題,幫助寫作學習者在閱讀的基礎上進一步感受、思考與體會。
這28篇文章,除了展現作家各異其趣的精神境界,他們梳理情感的方式、發出議論的聲腔,有的能引起共鳴,有的讓人想與之辯論,更幸福的是,能指引我們繼續追問那些關於情感與思想的議題,不但豐富了平凡生活,也讓思索變得更有能量。
透過閱讀和寫作,重新發現自己,讓思想發光、讓感情發熱。
作者簡介:凌性傑
高雄人。師大國文系、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現任教於建國中學。曾獲臺灣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著有《男孩路》、《島語》、《海誓》、《自己的看法》、《彷彿若有光》、《陪你讀的書》等;編著有《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楊佳嫻合編)、《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石曉楓合編)、《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范宜如合編)等。
作者簡介:林皇德
生於一九七六年,臺南麻豆人,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班畢業。現任臺南一中學務主任。生活主要是讀書,教書,帶小孩,偶爾喜歡寫寫東西。著有《用愛釀成篇章——臺灣文學家的故事》。曾策畫帶領學生閱讀作家史料,實地踏查府城,書寫《府城文學地圖》、《府城文青地圖》。
國中 習作 解答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寫作第一課:從閱讀起跑」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凌性傑
內容簡介:
閱讀是一切的起點:
認識自我,理解他人,看見世界,28篇重磅文章帶你朝目標前進!
為什麼要寫作?
也許為了記錄生活、分享經驗,
也許有話想說、有心創作,
也許,只為了作文成績。
無論目的為何,提筆之前請問問自己:
我有材料可寫嗎——最近看了什麼、想了什麼?
我有技巧能寫嗎——能否將這些感受和思索寫得清楚、寫得好看?
閱讀,就是解答
面對寫作,常有學生疑惑:已經非常勤奮督促自己練習作文,為什麼還是沒有進步?
沒有進步的關鍵在於:只有寫而沒有讀。在寫作的路上走得越久,越能發現文字技巧容易學習,但是宏大的視野、深刻的識見很難達到。
一個人若是沒有變得更「大」,寫出來的文章也很難變大;若是沒有累積見識,就寫不出主題深遠的文章。而讓自己變得更大、更淵博浩瀚的第一步,就是閱讀。
閱讀與寫作的強力推手建國中學國文科凌性傑、臺南一中國文科林皇德老師,精選 28 篇兼具知性分析與感性抒發的名家文章,並逐一撰寫賞析、提示要點,從中延伸「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世界」的重要課題,幫助寫作學習者在閱讀的基礎上進一步感受、思考與體會。
這28篇文章,除了展現作家各異其趣的精神境界,他們梳理情感的方式、發出議論的聲腔,有的能引起共鳴,有的讓人想與之辯論,更幸福的是,能指引我們繼續追問那些關於情感與思想的議題,不但豐富了平凡生活,也讓思索變得更有能量。
透過閱讀和寫作,重新發現自己,讓思想發光、讓感情發熱。
作者簡介:凌性傑
高雄人。師大國文系、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現任教於建國中學。曾獲臺灣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著有《男孩路》、《島語》、《海誓》、《自己的看法》、《彷彿若有光》、《陪你讀的書》等;編著有《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楊佳嫻合編)、《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石曉楓合編)、《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范宜如合編)等。
作者簡介:林皇德
生於一九七六年,臺南麻豆人,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班畢業。現任臺南一中學務主任。生活主要是讀書,教書,帶小孩,偶爾喜歡寫寫東西。著有《用愛釀成篇章——臺灣文學家的故事》。曾策畫帶領學生閱讀作家史料,實地踏查府城,書寫《府城文學地圖》、《府城文青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