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 旅行的價值]
上周末和一位剛環遊世界回來的朋友聊天,聊到無論是在國外或台灣,「這趟旅行到底花多少錢」,總是大家關心的熱門十大必問問題。
剛回台灣那陣子,99%的人會問我「妳這趟旅行花多少錢」。聽完答案,隨個人價值觀、旅行經驗不同,又會有「花這麼多/怎麼可能這麼省、家人不擔心嗎?沒經濟壓力嗎?年紀輕輕不存錢,怎麼都不會為未來打算?沒家累才能這麼灑脫吧!說出去就出去,會不會太自私……..」等等無限延伸。我真想做個錄音檔,再有人問我這些問題,我就按播放。
27國加南極洲的旅行,我總共花費92萬元,把原本存來出國念書的學費,以另一種方式投資自己。
出發前的天真想法,是以曾有背包前輩達成的「一日一千」方式旅行,用旅行365天計算,總花費是36萬5000元,加上出發前已付清的環球機票約14萬4000元(可飛15段、16航點,包括復活節島)、南極船票約12萬元、冰島格陵蘭來回機票約4萬元、冰島倫敦來回機票約5000元、還有哩哩叩叩的裝備、部分短程機票、簽證費約2萬5000元,總共是69萬9000元,再加上一些彈性預算,整趟旅行,抓個80萬元支出差不多。
當然,旅行回來還是要過生活,雖然是留職停薪,還是多存20%預算當預備金,以防意外與回家頭一個月喝西北風。另外,由於旅平險效期只有半年,後半段的旅程總得有保障,因此我把所有的醫療險拉到最高額度,怕死的我還另外加保申根保險,以免在醫療費用驚人的歐洲出事,造成家人負擔。事實證明,做好完備保險,是整趟旅行最明智的決定。
當時想像中的完美預算規劃,實際上路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我是很沒偏財運的人,又是耐心不足的背包新手,以為機票愈早買會愈便宜,但時常卡刷下去後才遇到航空公司大降價。例如提早10個月買好的冰島-格陵蘭來回機票,出發前全都滿座,到雷克雅維克才發現Air Iceland那天又增開一個航班,還有促銷活動,票價打8折。
阿根廷政府嚴格實施外匯管制措施,民眾和企業幾乎無法購買外匯。因此,阿根廷披索(peso)有官價、黑市兩種匯率,黑市交易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發展最蓬勃,匯率也最好,2014年3月,美元-披索官價匯率是1:7,黑市是1:11.5。可惜我當時是從南部玩上來,一開始都換到1:9到1:10左右,到首都才在朋友幫忙下換到11.5。晚我幾個月到阿根廷的朋友,換到1:12.5甚至13。
全世界每個觀光景點、熱門行程的消費都在調漲,2、3年前的資訊往往已滄海桑田。2011年還找得到3100美金出頭的Antarctica Classic十天行程促銷南極船票,2013年初至今,已不常聽聞低於4000美金的價位。
我不在乎吃住品質,可以一直睡夜車、吃麵包或煮義大利麵,遇到經典建築、藝術展、博物館與表演門票,再貴也不手軟。在紐約怎能錯過百老匯與MoMA;在西班牙參觀高第建築與所有達利美術館;在巴黎,那時歐元對台幣是1:40,一張4日券Museum Pass就花光我兩天半旅費,但在奧賽美術館看到雷諾瓦《彈琴少女》真跡,在橘園與莫內《睡蓮》對坐,那種感動無法訴諸言語。
那陣子,我每天到超市Dia買一條0.39歐的法國麵包,切成三段,夾不用冰又好攜帶的西班牙臘腸,一路從西班牙吃到南法。利用blablacar共乘或Megabus移動,跟沙發主dumpster diving(注意,有些國家是違法的,詳見維基百科),睡過車站,也曾因轉車失誤露宿街頭。看似很刻苦,心靈卻很滿足。
在厄瓜多爾被偷走所有貴重物品,光重買單眼、鏡頭、筆電、重辦證件的費用就超過5萬元,卻在購置過程中遇到無數善良的人,交到難得的朋友。這際遇比後來拍出的美麗相片還令人開心。
往尼泊爾聖母峰基地營的路上因高山症昏迷,自費搭直升機回加德滿都送醫要4300美元,比去南極還貴。住院3天花掉1500美元,加上雜支共花掉將近台幣18萬,幸好當初做好完善的醫療保險,健保未停保,最後自付5萬多元撿回一條命。覺得自己很幸運,也更珍惜台灣的醫療福利。
92萬元很多嗎?我覺得除了在歐洲、紐西蘭因沒做好功課錯失的車票折扣很冤枉,其餘每一筆支出,都買回珍貴且獨一無二的經驗,無論好壞。
旅行花費不是一個「幾天x幾個國家=花多少錢」的公式,旅人的路線、想看的風景、想追求的收穫、嚮往的生活模式、省錢功力、匯率、機遇與運氣,每分每秒的選擇,就像蝴蝶效應般牽動一個變因,帶來不同故事、產生不同開銷,也要自己承擔衍伸的風險。
跟團旅遊、度假享受、背包窮遊各有優缺點,時間充裕的旅人可以打工慢遊,要是只有1個禮拜度假時間,難免得用金錢換時間與便利。
旅行如人飲水,只有當事人懂得箇中冷暖。花費可供參考,但畢竟每個人需求不同,若單以金錢論斷他人旅行的優劣與否、值得與否,就太侷限了。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