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振華數據搜全球240萬「重要人士」個資 臺灣名單首次曝光】
【#馬英九、#宋楚瑜、外交部長 #吳釗燮、國安局副局長皆上榜】
中國深圳振華數據公司(Zhenhua Data)洩漏資料顯示,這家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及中共安全情報系統有關連的中國公司,建立了約240萬「全球有影響力人士」(OKIDB)的個人數據庫。
昨天跟我同事Mia拿到與台灣有關的名單,疏理如下:
▫️報導全文: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jt-09142020110020.html
▫️QA全文: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meiti/cm-09152020113802.html
—
▪️👀臺灣近3000政商名流遭監控 #馬英九、#宋楚瑜、#吳釗燮 上榜
自由亞洲電台取得相關資料疏理後發現,有至少2900名台籍人士在數據庫內,包含臺灣前總統馬英九、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外交部長吳釗燮、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的夫人 #張淑芬、國安局副局長 #胡木源、李登輝孫女 #李坤儀、前國安局長楊國強等人,他們的基本個人資料包括家庭位址、生日、電子郵箱、婚姻狀況、照片、社交媒體帳號、最新法庭文件與犯罪記錄,都記錄在數據庫內。
臺灣民主實驗室執行長吳明軒告訴本台:「這些可能是這幾年來中國在利用的、各個不同層面資訊作戰的整合,是一個重要的直接證據。」
本台沒有訪問完整的 「全球有影響力人士」(OKIDB)數據庫的許可權,但得到與臺灣有關的基本資料原始格式檔,為搞清楚中國企業如何搜集海外人士的資料提供了線索。
▪️沈伯洋:數據庫相對小 更像是「#統戰」工作情報搜集
長期研究中共資訊戰的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告訴本台表示,在他看來,這份數據庫最有意義的三點分別是如何對這些「重要人物」進行人格分析、如何進行「重要性排序」、以及如何情搜布建「交友網路」。
鑒於臺灣的數據庫相對小、且鎖定的人物鮮少異見人士,沈泊洋認為這與「統戰」工作更有關,接案的振華公司也可能是非常週邊的接案單位。
沈伯洋:「240萬筆資料以全世界來講(用來作資訊戰操作)太少了。如果是臺灣240萬可能都嫌少,他比較像是重要人物的社會網路圖,我會覺得或許跟國安、公安系統的關聯更小,會跟統戰、解放軍關係比較大一點。」
一位在美國的資安專家在審查相關數據後告訴本台,這份數據庫由於大量依賴公開信息的搜集,「情報質量有限」。
不過,「數據庫的曝光有助於外界認知中共及週邊組織正在合作建構中國境外的個人情資數據庫,讓更多人知道中共在情報活動上的積極度和威脅性。」
上述人士表示,以資安人員來看,更感興趣的是中國公司如何搜集10%-20%非公開的資訊,以及如何將企業搜集的資料與情報部門連接創建數據庫。
▪️👩🏻✈️240萬資料如何被洩漏?
數據庫由中國境內人士在今年初洩露給駐越南的美國學者克裡斯•鮑爾丁(Chris Balding),鮑爾丁原在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教課近10年,因批評中國學術及言論審查,於2018年遭解聘。
鮑爾丁告訴自由亞洲電台,近幾年他在追蹤華為相關的中國科技監控議題,已看過幾次相關數據庫,但直到今年初才拿到這份完整資料。他找了Internet 2.0創辦人波特 (Robert Potter)一起復原並疏理資料,最終下載並重建了約10%的完整數據庫,估計約有1TB的文本。
鮑爾丁訂於9月14日發表研究報告,卻在發表前收到安全警告,緊急返美。
鮑爾丁:「有兩個不同政府的工作人員建議我,當這個報告出來的時候,不要在越南。我被告知中國特工在越南很活躍,我可能有人身安全風險。」
鮑爾丁的報告僅5頁,以分析資料從何而來、可能如何被利用為主。他把數據庫再分享給美國、澳洲、英國、印度、日本等幾個不同國家的媒體,由當地記者追蹤詳細的「上榜」名單。
在恢復的24萬份記錄中,有約5.2萬條涉及美國人,此外還涉及3.5萬名澳大利亞人、1萬名印度人、9700名英國人、5000名加拿大人、2900名台灣人、2100名印尼人和1400名馬來西亞人。
▪️🧶哪些資料被搜集? 又如何被應用?
鮑爾丁的研究估計,這些資料有八成至九成都來自公開資料,比如個人在社交媒體臉書、推特、Linkedin、Instagram上的足跡,但也有非公開信息如銀行帳號、工作申請記錄和心理分析檔案等。
正在研究中國人工智慧及科技監控相關議題的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傳媒教授孔安怡(Aynne Kokas)告訴自由亞洲電台,這類資料搜集最常被使用在三個方面,第一是訓練軍用或商用的人工智慧演算法,第二是資訊戰,第三則是鎖定特定人員作情報工作。
本台在兩千多筆台灣的數據庫中發現,大多詳細記錄個人最新的法庭記錄,比如走私、貪腐、收賄等各種細節。鮑爾丁說,他們在其他國家也發現這個特性。
鮑爾丁:「第一點是我們發現他們在搜集各國組織犯罪者的資料,第二是像你說的法庭文件。我們只能猜測,他們要列出可能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方方面面,除了要有完整的個資背景、還要瞭解他們的脆弱性,特別在金錢及法律問題上,這都能成為中共潛在影響(滲透)的工具。」
孔安怡還提到,這次中國企業監控資料洩漏對於美國正在進行的中國軟體禁令辯論也有影響。
孔安怡:「以現在圍繞抖音TikTok禁令的辯論來說,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這些短視頻怎麼會影響國家安全。大家沒有意識到中國政府其實可以用很簡單的個人訊息,結合多個平台資料去造出一個更複雜的情報資訊。」
▪️🇨🇳振華跟中國官方有什麼聯繫?
鮑爾丁強調,目前沒有中國政府直接控制振華數據庫的證據。不過,根據振華公司網站及微信公號,有大量證據顯示振華與中國政府及解放軍有進行合作。
公開記錄顯示,振華公司成立於2017年,由一位名叫王雪峰的前IBM工程師持有多數股權,目前在深圳的一個科技孵化器和北京西北部的一個辦公園區內運營,投保員工數為17人。
本台嘗試聯繫王雪峰及振華公司,至截稿並無回應。
振華已將公司網站及微信公號「99局」撤下。但本台流覽相關文章發現,振華把自己行銷成與中國國安系統及解放軍關聯緊密的公司,他們探討的話題包括如何運用監控軍人的社媒活動來預測軍事活動、「混合戰」、「基因戰」、以及如何利用西方社交媒體平台搜集公開信息。
鮑爾丁告訴本台,很多人或許會拿美國公司也在搜集數據來作比較,但不同之處在於中國政府對於民營企業的控制能力,「數據一到了中國,是完全沒有隱私可言的」。
「我們放出報告及數據庫的原因更是希望大眾知道這類的(中國搜集海外個人資料)行為正在發生。」鮑爾丁說,「開放的自由民主國家的個人和機構,應該要更加意識到,中國共產黨和國家安全情報單位正在進行的不對稱資訊戰和對海外人士隱私權的侵犯。」
▫️報導全文: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jt-09142020110020.html
▫️QA全文: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meiti/cm-09152020113802.html
▫️鮑爾丁報告: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691999
--
其他「上榜」名單:
//記者:裡面並沒有蔡英文和韓國瑜。其實許多名單都很令人吃驚,像是街口支付執行長 #胡亦嘉、李登輝孫女 #李坤儀、閃靈樂團團長,立委林昶佐的妻子 #葉湘怡、主播 #夏嘉璐,甚至藝人 #吳克群 都有在名單內。另外有許多立委、政商界人物、民運人士,譬如立委 #蔡易餘、 #翁重鈞,前立委 #沈智慧、#沈富雄、#段宜康、台獨鬥士 #蔡丁貴、前台聯主席黃昆輝、法務部綜合規劃司長林麗瑩、前台灣高鐵董事長 #殷琪、金美齡、前考試院長伍錦霖、,名單內國民兩黨都有。這些人之前捲入的官司也有被詳細記載,像是前立委 #李慶安、前台南市長 #許添財。另外也包含一些已經過世的人士,譬如嚴家淦、白冰冰前夫梶原一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路怡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小路問路 #英語專訪 #雙語主播 川普搬出《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國家緊急法》強勢禁止TikTok,逼得TikTok走馬上任不到90天的全球執行長閃電請辭。 落馬的可不只TikTok。如果沒有美國本土企業趕在9月中完成收購,TikTok、Wechat恐怕都將絕跡於美國境內。 但這一切到底是怎...
國安局 執行長 在 DJ金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師鍊」批政府濫用法令,緊急宣布放棄台灣市場
#反滲透法
#會怕就好
大師鍊簡介:
在兩岸經營生物科技及銷售的商界人士莊立平,因親中色彩在籌辦「大師鏈傳媒」延攬前國安局長楊國強、前副局長郭崇信以及前軍情局長張戡平加入工作團隊,引發各方關切。
據指出,大師鏈傳媒主要是在互聯網的平台上導入區塊鏈技術,打造一個教育平台的內容產業,區塊鏈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就成為重點,因郭崇信長期負責國安局科技中心各項偵蒐與科技情報技術運用的工作,有多年實務與技術運用的經驗,在內部會議都直接點出研發盲點與改進方向,結果被委以重用擔任大師鏈傳媒執行長。
據了解,曾發表支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原則」專文,還曾隨同前副總統連戰赴中參與「連習會」的商界人士莊立平,與楊國強熟識,在莊力邀楊國強加入「大師鏈傳媒」工作團隊,並擔任總顧問後,再由楊國強找來郭崇信與張戡平也是就其專業領域擔任顧問職務。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47625468.A.C46.html
「大師鏈」傳出將成為第一家獲中國政府同意落地的台灣媒體,預計明年2月兩岸網站將同步運作,屆時台灣也看得到中國官方「置入性行銷」,遭外界質疑背後有「紅色力量」。前國大代表黃澎孝分析,大師鏈延攬前國安高層,是另有不可告人的隱情?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998011
國安局 執行長 在 饒自強粉絲團-前f-16戰機飛官/長榮航空機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轉載:
替國安局講句公道話
文·前國安局張悅雄將軍
正確:「總統府」走私案
錯誤:國安局走私案
這次私煙走私事件,主責者是總統府侍衛室,並不是國安局。總統府侍衛室與國安局的組織隸屬關係,社會大眾恐不清楚。為免造成錯誤印象,損及國安局聲譽,本人認為有必要向社會大眾釐清事實真相。
國家安全局下設特種勤務指揮中心(簡稱「特勤中心」),國安局局長兼任特勤中心指揮官。
事實上,特勤工作任務的真正執行面,是特勤中心的中將副指揮官,他才是百分之百主管特勤任務的主官。國安局長掌理陽明山各處室情報與反情報等工作任務。
而總統府侍衛室,組織上隸屬於總統府。但特勤維安工作事涉機密,需接受國安局督導管制。
由於國安局長是兼任特勤中心指揮官,所以出了事,他要負責,也無可厚非,但真正執行面的負責人,其實應該是坐鎮大直特勤中心的副指揮官及總統府侍衛室侍衛長。
會造成這情況,是組織架構的問題:
特勤中心副指揮官有兩位,一位是大直特勤中心的副指揮官,他是督導特勤任務執行的主官;另一位副指揮官是由總統府侍衛長兼任,他才是主責執行正副總統侍衛維安工作的實際負責人。
請參閱法令--特種勤務條例第八條(指揮權責及特種勤務事項之執行)
特種勤務任務編組由國家安全局局長任指揮官,特勤中心副指揮官為副指揮官,襄助指揮全般特勤工作之執行,總統府侍衛長兼任副指揮官,專責執行有關總統與其配偶及家屬之特種勤務事項。特勤中心執行長兼任特種勤務任務編組執行長,承指揮官之命,襄助副指揮官,執行特種勤務。
從上述說明,應可瞭解,這次事件是總統府侍衛室侍衛官出事,但一般媒體搞不清楚組織架構,都把箭頭指向國家安全局,這樣的報導是有偏頗,不完全正確。
總統府侍衛室的成員,部分是從特勤中心調來,部分是來自警政署及憲兵單位。
侍衛室成員中,來自國安局特勤中心的人,才是隸屬國安局,但調到侍衛室後,就歸總統府侍衛室管轄。
此次私菸走私案,係由少校侍衛官吳宗憲負責執行私菸團購事宜,東窗事發後,彭局長旋即請辭,蔡總統旋即批准,企圖控管危機停損點,是否適當,見仁見智。
知情人皆知,侍衛室組織上隸屬總統府,任務督導的上司是特勤中心副指揮官,彭局長雖兼任指揮官,但在事實尚未調查釐清之前,就讓彭即局長迅速辭職,主管特勤工作的直屬副指揮官反而沒事,實在令人不解。
立委蔡適應已經清楚問題關鍵所在,點出特勤工作多頭馬車,事權不統一,向為內行人所詬病,呼籲必須修法調整體制。少校侍衛官吳宗憲來自軍中,根本非國安局編制內人員,本案卻被誤導為「國安局走私案」,實在是一大謬誤,與事實大有出入。特此說明。
前國安局張悅雄將軍
國安局 執行長 在 路怡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小路問路 #英語專訪 #雙語主播
川普搬出《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國家緊急法》強勢禁止TikTok,逼得TikTok走馬上任不到90天的全球執行長閃電請辭。
落馬的可不只TikTok。如果沒有美國本土企業趕在9月中完成收購,TikTok、Wechat恐怕都將絕跡於美國境內。
但這一切到底是怎麼開始的?
川普為什麼強勢下這步棋?只因為個資疑慮嗎?
重點是下一步的執行呢?若 TikTok 達成與收購方達成協議,將還需要獲得美國和中國官方的批准才能出售。消息人士表示,關閉應變計畫的目的也在於為抖音全球營運做準備,以防中美任一國否決該協議。字節跳動本週以備忘錄要求工程師擬定關閉美國 app 的應變計畫。字節跳動也為抖音美國員工和供應商擬定個別計畫,在關閉時期能可獲得補償。
Bitmark的創辦人/CEO接受我的訪問,談到美國政府需要 同時 禁止抖音和微信的思路。訪談前半部很歡快,後半部成了政治驚悚劇,還好最後有一個困難卻溫暖的解方。
這是全新推出「小路問路2.0」豪華精裝版,升級過去國際專訪系列,更多精彩內容🔍 臉書粉絲頁🔍 #主播路怡珍
_
感謝媒體報導: https://www.nownews.com/news/global/5052545
川普接連禁抖音微信 專家:為防堵中國這步棋
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影音應用程式「抖音海外版」( TikTok )出手封殺,連帶微信( WeChat )等中國 app 也被禁止,以資安和隱私為由,華府背後的真實考量,引發外界關注與分析。知名台灣主播路怡珍在自製節目「小路問路 2.0 」中,請來 Bitmark 創辦人兼 CEO 摩斯普茲( Sean Moss-Pultz ),探討 AI 先行、助推理論和意圖,與美國政府近期政策可能的關聯。
摩斯普茲認為,在針對抖音和微信的禁令背後,凸顯了「 AI 先行」這個關鍵點,即透過 AI 挑選特定影音呈現給觀眾,以達成某種特殊目的,如改變人們的思考模式、影響民主進程等等,藉由一次次的潛移默化,至終改變人們的決定(助推理論)。
摩斯普茲形容,微信就像 1 個吸塵器,大量吸取所需要的資料,然後透過具備 AI 技術的「大腦」(抖音)去操控這些資料,兩者結合起來,就是威力強大的武器,產生出來的 AI 系統並不限於只能在特定區域運作,而是能到其他任何地方,所以並非只是「資料應該儲存在哪裡」的問題。
摩斯普茲也提到, AI 的存在目的應是人類要共同捍衛的價值,並幫助所有人都一起變好。雖然臉書( Facebook )、谷歌( Google )等科技大廠亦可能具備 AI 技術,但就像原子能量被發現後,研發者可以決定是用它來製造核武殺人,或是提供電能幫助全世界一樣,「背後的意圖是什麼」才是最重要的。臉書、谷歌主要的目標,是賣出更多廣告以促進消費力,這與美國的資本主義社會、消費至上的作風有關,而非煽動意識形態對立,或是讓美國政府藉此達成政治目標。
此外,同樣都是科技公司或社群媒體,但對國家領導人的批評,卻會招致完全不一樣的結果。在美國,民眾可以因為不同意臉書或谷歌的管理模式,而發起抵制或抗議,就算公開嘲弄川普也不至於惹禍上身;但在中國,科技公司甚至不被允許上傳任何批評習近平的言論,否則馬上就會被下架,相關人員還會因此蹲苦牢。
「小路問路」是由專長科技商業趨勢與國際外交領域的主播–路怡珍所製作的節目,第一季共有 39 集,而升級版的「小路問路 2.0 」則剛剛製作、首映了 1 集。邀請嘉賓進行對談,圍繞著 3 個核心,即國際時事評論、未來產業趨勢和知識轉譯分享,希望藉由深入淺出的討論方式,持續幫助觀眾了解複雜的國際議題,也讓台灣的聲音能更被國際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