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報社評- 你以為人人都想當部長嗎?
從政治上來看,林佳龍下台是應該的。畢竟,這是台鐵70年來最嚴重的事故,傷亡如此慘重,在政治上必須要有人負責;交通部長下台,可以抵擋在野黨的攻擊,可以讓民怨有個出口,也代表這個政府負責任的態度,似乎一切都順理成章。
林佳龍下台,然後呢?
然後這個政府必須再重新找一位交通部長。值此之際,要找一位交通部長並不容易,交通部是內閣首屈一指的大部會,業務內容涵蓋運輸、觀光、氣象、通信等等,即使在運輸面,都可細分成空(航空)、海(商港、航運)、陸(鐵道、公路)。台鐵發生這麼大的事故,理論上,要入閣接任交通部長的人應該要有軌道專業,或至少能瞭解台鐵的陳年箇疾,才有能力推動改革;但實務上,別說政治人物極少人具備這方面的專業,有這方面專業知識的學者專家,也多數沒有政治實務經驗與能力。要找到一個要壓得住陣腳,可以深入台鐵盤根錯節的權力結構,並且能驅動改革的人,實在談何容易。
台灣的政治文化是「官大學問大」,身為部長,「學問」一定很大,所以容許他可以隨心所欲地調動人事,插手政務,指揮基層;但既然部長的權力這麼大,出了事,他當然要負全責。這套官場文化的好處是看似權責相符,但其實毫無分層負責的概念,非常不尊重專業。林佳龍身為交通部長,不管他以前為了推動台鐵改革付出多少心力,卻要為了一個台鐵外部承包商的疏失所釀成的大禍負責下台,就是其中的一項惡例。
台灣政治文化的另一項偏見是以為「人人都想當部長」。誠然,內閣部長是部會之首,不僅可以全權決定政務,以交通部長而言,還可以伸手管到旗下的國營事業包括中華電信、中華航空、陽明海運,好不威風。但其實,部長月薪僅僅19萬,約莫與金控公司的普通經理相當;他三不五時要前往立法院備詢,應對立委的各式請託,甚而被罵到狗血淋頭,毫無尊嚴。更重要的,交通部長會因為一件重大交通意外下台,內政部長會因為一件重大治安事件走人,外交部長要因為一個非他能力所及的斷交事件而負責。這根本就是一個超高風險、毫無保障的工作。
根據統計,從2000年首度政黨輪替以來,台灣共換了11位交通部長,每任交通部長平均任期1年11個月。不到兩年任期的交通部長能做什麼?改革台鐵嗎?真的別說笑了。台鐵文化傳承70年,那些久居其位、尸位素餐的員工可能冷冷地瞧著交通部長:「看你做得久,還是我做得久?」
過去20年,台灣歷任的總統與閣揆都知道,組閣真的很難,找到好的政務官更難;因為「官不聊生」,所以很少有適當的人選願意來當部長。部長很難外求,所以只能從既有的文官體系內升(如前後任經濟部長沈榮津、王美花);或者找到像林佳龍這樣,有豐富的政治歷練,對自己的未來有企圖心,能壓得住陣腳的政治人物來接任部長。至於以往學而優則仕的途徑,由於學術的實務之間的落差越來越大,已經越來越不被信任與採用。
到最後,好的人選不願來當部長,人才甄拔越來越困難,台灣的內閣慢慢變成一個反淘汰的場域。
一場台鐵大意外,交通部長立刻提出辭呈,要展現風骨、要求仁得仁,似乎民意也認為這才是「負責任」的表現;但很少人能夠從改革台鐵的角度質問這其中更核心的問題:「換了部長,以後就能不發生意外嗎?」(這句話在兩年前台鐵普悠瑪事故的罹難者家屬問過),「換了林佳龍,台鐵會更好嗎?」又或者再反問一個問題:「留任林佳龍,是不是更能改革台鐵?」此時此刻,還有哪個政治人物比林佳龍更瞭解台鐵的問題?能夠比他更有能量且會更迫切去改革台鐵?
其實,林佳龍留下漂亮的下台身影,往後還是有相當不錯政治仕途。他身為民進黨派系領導人,還擔任過總統府副秘書長,具備國安專業,蔡英文可能考慮讓他進入總統府國安會。事過境遷之後,他也還可能蓄積不低的的政治能量,可以投入選舉。但台鐵呢?交通部長下台是為了短期的危機管理還是為了台鐵?如果是後者,讓林佳龍下台真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嗎?
國安會副秘書長歷任 在 無限期支持陳水扁總統,台灣加油!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上報社評- 你以為人人都想當部長嗎?
從政治上來看,林佳龍下台是應該的。畢竟,這是台鐵70年來最嚴重的事故,傷亡如此慘重,在政治上必須要有人負責;交通部長下台,可以抵擋在野黨的攻擊,可以讓民怨有個出口,也代表這個政府負責任的態度,似乎一切都順理成章。
林佳龍下台,然後呢?
然後這個政府必須再重新找一位交通部長。值此之際,要找一位交通部長並不容易,交通部是內閣首屈一指的大部會,業務內容涵蓋運輸、觀光、氣象、通信等等,即使在運輸面,都可細分成空(航空)、海(商港、航運)、陸(鐵道、公路)。台鐵發生這麼大的事故,理論上,要入閣接任交通部長的人應該要有軌道專業,或至少能瞭解台鐵的陳年箇疾,才有能力推動改革;但實務上,別說政治人物極少人具備這方面的專業,有這方面專業知識的學者專家,也多數沒有政治實務經驗與能力。要找到一個要壓得住陣腳,可以深入台鐵盤根錯節的權力結構,並且能驅動改革的人,實在談何容易。
台灣的政治文化是「官大學問大」,身為部長,「學問」一定很大,所以容許他可以隨心所欲地調動人事,插手政務,指揮基層;但既然部長的權力這麼大,出了事,他當然要負全責。這套官場文化的好處是看似權責相符,但其實毫無分層負責的概念,非常不尊重專業。林佳龍身為交通部長,不管他以前為了推動台鐵改革付出多少心力,卻要為了一個台鐵外部承包商的疏失所釀成的大禍負責下台,就是其中的一項惡例。
台灣政治文化的另一項偏見是以為「人人都想當部長」。誠然,內閣部長是部會之首,不僅可以全權決定政務,以交通部長而言,還可以伸手管到旗下的國營事業包括中華電信、中華航空、陽明海運,好不威風。但其實,部長月薪僅僅19萬,約莫與金控公司的普通經理相當;他三不五時要前往立法院備詢,應對立委的各式請託,甚而被罵到狗血淋頭,毫無尊嚴。更重要的,交通部長會因為一件重大交通意外下台,內政部長會因為一件重大治安事件走人,外交部長要因為一個非他能力所及的斷交事件而負責。這根本就是一個超高風險、毫無保障的工作。
根據統計,從2000年首度政黨輪替以來,台灣共換了11位交通部長,每任交通部長平均任期1年11個月。不到兩年任期的交通部長能做什麼?改革台鐵嗎?真的別說笑了。台鐵文化傳承70年,那些久居其位、尸位素餐的員工可能冷冷地瞧著交通部長:「看你做得久,還是我做得久?」
過去20年,台灣歷任的總統與閣揆都知道,組閣真的很難,找到好的政務官更難;因為「官不聊生」,所以很少有適當的人選願意來當部長。部長很難外求,所以只能從既有的文官體系內升(如前後任經濟部長沈榮津、王美花);或者找到像林佳龍這樣,有豐富的政治歷練,對自己的未來有企圖心,能壓得住陣腳的政治人物來接任部長。至於以往學而優則仕的途徑,由於學術的實務之間的落差越來越大,已經越來越不被信任與採用。
到最後,好的人選不願來當部長,人才甄拔越來越困難,台灣的內閣慢慢變成一個反淘汰的場域。
一場台鐵大意外,交通部長立刻提出辭呈,要展現風骨、要求仁得仁,似乎民意也認為這才是「負責任」的表現;但很少人能夠從改革台鐵的角度質問這其中更核心的問題:「換了部長,以後就能不發生意外嗎?」(這句話在兩年前台鐵普悠瑪事故的罹難者家屬問過),「換了林佳龍,台鐵會更好嗎?」又或者再反問一個問題:「留任林佳龍,是不是更能改革台鐵?」此時此刻,還有哪個政治人物比林佳龍更瞭解台鐵的問題?能夠比他更有能量且會更迫切去改革台鐵?
其實,林佳龍留下漂亮的下台身影,往後還是有相當不錯政治仕途。他身為民進黨派系領導人,還擔任過總統府副秘書長,具備國安專業,蔡英文可能考慮讓他進入總統府國安會。事過境遷之後,他也還可能蓄積不低的的政治能量,可以投入選舉。但台鐵呢?交通部長下台是為了短期的危機管理還是為了台鐵?如果是後者,讓林佳龍下台真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嗎?
國安會副秘書長歷任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李登輝的領導風格:提早佈局,才能做到治國如烹小鮮】
2012年夏天,我有機會拜會張榮豐博士。張博士終李登輝任內在總統府幕僚團參與機要,歷任國安會研究員、副秘書長,得以近身觀察李登輝的領導風格。
張博士在李登輝身邊工作時間之久、職責之重,是研究李登輝性格的一手資料。而張博士特別分享的簡報中,這兩句話讓我看到李登輝「積極正面」性格最傳神的描述:
#台海危機 #李登輝 #郝柏村 #總統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