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之亂】緩起訴理由
很多網友不斷在本粉專多篇(跟松山之亂無關的)貼文留言、發訊息討論與發問松山之亂的偵查結果等事。
小編附上北檢半個月內火速偵結的新聞稿:https://bit.ly/33wjJhR
請大家自行去觀看。
其中關於大家「忿忿不平」的緩起訴,小編已經幫大家找到檢察官的理由,並且擷取畫重點,如圖。
以下則是我們初步對於本案法律問題的簡單區分與分析--分為證據層面以及緩起訴標準部分:
1. 關於部分網友在本粉專留言批評北檢偵查結果的問題,請見〈松山分局之亂番外篇:警局社群操作,暴露公部門扭曲的「小編文化」〉一文文註腳1的補充說明:https://bit.ly/3hpkOAa
〔對此偵查結果,媒體與社群網路上有不少諸如「雷聲大、雨點小」的不滿評論,筆者在此補充說明者為:司法程序只能針對人力所能及的現有證據,對於「刑事犯罪」予以判斷,但在刑事犯罪以外的行政責任、體系內部管理、體系文化改革,則非司法所能處理,必須由體系本身、人民與主政者通透問題的根源後,進行治本的改革。〕
2. 緩起訴標準的法律問題:
法院也好、偵查機關也罷,處理的都是人間的司法,人力所能調查的證據到哪,也只能判斷到哪。
在這裡唯一值得討論的「純法律問題」,是緩起訴標準的問題:
依照起訴法定原則,到達起訴門檻後,檢察官應依法起訴。
但例外則是緩起訴與職權不起訴的「權衡原則」,權衡侵害法益程度以及個人情節,決定是否將刑事程序在偵查階段終結——這也是我國檢察官具有司法屬性的重要指標之一。
刑事訴訟法第253-1條第1項規定:
「被告所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以外之罪,檢察官參酌刑法第五十七條所列事項及公共利益之維護,認以緩起訴為適當者,得定一年以上三年以下之緩起訴期間為緩起訴處分,其期間自緩起訴處分確定之日起算。」
本案中,檢察官的考量的理由是:
(1)刑法第165條之湮滅證據罪為最重本刑2年以下有期徒刑之罪
(2)第一次偵訊時即自白
(3)知法犯法的原因是「#為迴護同仁」
(4)無刑案紀錄、迭獲「#嘉獎」表揚
(5)被告許○桓業經服務機關行政懲處記過1次
(6)經過司法偵查程序當知所警惕,#應無再犯之虞
(7)#國家培養警職人員不易
至於對於公共利益的破壞程度、對於司法公正性法益的傷害程度,在這份 #新聞稿中沒有提到,也 #沒有對於二者如何權衡做出討論。所以我們也無從分析。
這樣的情況,是否適合緩起訴,沒有標準答案,這就是法律問題的大哉問,當然也屬於可受公評之事。
盍各言爾志?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