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臺灣基金會 #TAIWANNOW #台日友好
繼本屆東京奧運臺灣體育健兒創下史上最亮眼成績之後,文化部再以「#文化奧運 」模式打造文化「#國家隊」,特別邀請現任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林曼麗 擔任總策畫,由 #文化臺灣基金會統籌執行,在橫跨台日兩國、三會場、十組展演、二十餘組臺日製作團隊,獻上以「花與祝福」為題的「Taiwan NOW」藝術計畫,將於10月至12月在 #東京、#雲端 和 #高雄 三個會場精彩上陣。
閱讀全文>>> https://artouch.com/news/content-49319.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在 正直敢言-林祈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首位台灣雕塑家黃土水作品
《甘露水》埋藏在台中市❓
黃土水大師(1895年7月3日-1930年12月21日)是日治時期知名的雕塑家,也是首位台灣籍的雕刻大師🧑🎨先前台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展出其作品《少女》胸像,獲得許多好評及迴響,現在嵌於台北中山堂後廳壁上,及3件原模複製作品,典藏在台中市的國立台灣美術館(青銅製)、台北市立美術館(青銅製)及高雄市立美術館(玻璃纖維翻模原模)的作品—《水牛群像》,更是台灣的國寶大作😍
祈烽日前得知消息,前故宮博物院院長、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名譽教授、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教授來到台中,目的就是在尋找黃土水大師的另一個「國寶」鉅作——《甘露水》。
根據了解,《甘露水》為黃大師1921年創作的作品,至今剛好滿100年,當初曾典藏在台灣省議會中,但後來不知什麼原因,竟流落在外🤷甚至被人埋藏在台中市的土地裡面。祈烽今日與鄭功進及施志昌2位議員特別趁著總質詢時間,詢問市長盧秀燕,請市長和文化局等單位協助林教授,希望能讓這件百年國寶雕塑作品再重見天日🌤️
市長正面答應,市府願意全力協助林教授尋找這件作品,也感謝議員提供這個資訊💪文化局長陳佳君表示,既然知道了這個消息,文化局會努力來協助,並主動和林曼麗董事長聯繫,看後續要怎麼協助再來研究🧐
#台灣首位雕塑大師黃土水
#甘露水為台灣另一件國寶雕塑品
#期待甘露水能早日重見天日
—————————
📱相關報導:
【中時新聞網】https://bit.ly/3kUoPNe
【台灣新生報】https://bit.ly/3zUJlDC
【台灣華報】https://bit.ly/3BG3Lkk
【大紀元】https://bit.ly/3zWryfH
【新華報導】https://bit.ly/3kKeOCk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在 立法委員林奕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明天降二級微解封
#表演藝術產業復工
#文化復興 #劇場生存戰
明天(7/27)就要降為二級警戒,但表演藝術產業復工期長,面對未來生存困境,更是戰戰兢兢!表演藝術工作者已經兩個月沒有演出、沒有收入,奕華先前協助表藝聯盟與文化部座談,不只談紓困,更超前部署,要求做好解封準備,眼看就要解封,文化部準備好了嗎?
為了提前準備,我協議表演藝術團體提出幾點訴求:
✅未來線上演出會是常態之一,需發展專業拍攝和收費機制:
👉關於線上表演演出收費機制,因先前合作多為流行音樂,文化部初期會先跟KKBOX合作,來發展其他表演類型節目;朱宗慶董事長則表示OTT平台將於8月20日建置完成。至於專業拍攝才能維持節目的經緻度,但所費不貲,文化部應建構相關場域和團隊。
✅劇場要解封或出國展演,人員需施打疫苗:
表演人員目前仍無法施打疫苗,但解封後大部分演出者必須脫口罩演出!另外出國演出若沒有完成疫苗施打,應該會有所影響。
👉我要求文化部應盡速確認劇場解封防疫指引,如何兼顧防疫和劇場最高容留觀眾數之間隔座設置;因會影響票房收入,文化部須規劃如何增加對表演團隊的支持,才能讓觀眾慢慢再回到劇埸。文化部亦須持續與衛福部溝通,爭取讓大約四千位表演藝術人員接種疫苗,縮短復工時間! 在還未施打疫苗之前,文化部應補助篩檢費用。
✅留著生機,擴大紓困,並以更高格局,提出後疫情文化振興的預算:
表演藝術團體去年前債未清,今年馬上又面臨第二波疫情!特別是國際發展型的團隊、採大劇場規模者傷害更為慘重!文化部要加快紓困速度和擴大明年預算支持力道。
👉為了保住藝文產業,保留藝文工作者生機,我要求文化部不只要紓困,還需要專案補助復工的經費,貸款額度升高、利息全免或補貼都是必要的!以及今年到明年文化部的預算思維要調整,除已動工者外,能硬體暫緩、軟體優先,協助藝文界重返榮景。
✅超前準備,演出中斷險成為強制險:
過去演出中斷險因保費難負擔,導致藝文團隊很少將其作為風險分擔的選項!
👉要求文化部協調串聯民間保險公司,試算所需的成本與費用,設計相關方案並且補助保險費用。
✅走向國際,展望未來:
綜觀歐美表演藝術產業復工的經驗,不只期間長,環境也充滿變數也挑戰!
👉未來必須長期規劃,擴大資源並且有效整合,否則表演藝術界將面臨團隊與人才流失的衝擊。除建議文化部增加表演藝術相關預算以達振興之效,也要求國藝會明年可以編列更多基金來支持藝文活動,並媒合企業在此低潮時期支持表藝團體,讓表演藝術持續紮根,無後顧之憂,發展新的實體、虛擬演出模式,更能讓世界感受台灣的文化實力。
希望文化部能傾聽藝文界朋友心聲,盡速規劃未來藝文產業復興政策,迎回過往多元豐富的藝文生活!
🔆特別感謝本次參與座談會之文化部暨所屬機關與藝文團體,希望藉由充份交流和溝通,相互扶持合作,儘速恢復藝文活動往日榮景🌈
文化部 #部長李永得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
雲門舞集 #執行總監葉芠芠
表演藝術聯盟 #理事長陳錦誠
故事工廠 #執行長林佳鋒
#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教授何康國
優人神鼓 #藝術總監黃誌群
優人神鼓 #創辦人劉若瑀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Formosa Circus Art #團長林智偉
台北曲藝團-專業的相聲說唱 #團長葉怡均
#前立法委員陳碧涵博士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宜,及《築巢人》、《幸福定格》導演沈可尚也曾參與黃明川電影的拍攝、製作。
有感於90年代台灣電影普遍性的匱乏與單薄,投資方往往只要求商業的成功,而無視於藝術成就,黃明川決心投入獨立製片電影的創作,從《西部來的人》原住民遠古神話與社會處境,到《寶島大夢》戳破軍國神話和直搗黑幕深處,乃至於《破輪胎》以電影中的電影形式探索公共藝術,三部曲完整地體現、紀錄90年代的強烈騷動。經歷三次傾家蕩產又再起的黃明川,儼然台灣電影界的韋納.荷索,充滿無比強悍的創作意志。
如同返台時與過去(平面、商業攝影)決斷的作為,在拍完《破輪胎》後,黃明川捨棄劇情長片,將全部火力轉向紀錄片,拍攝文學家、詩人、藝術家。在當時,藝術紀錄片完全是處女之地,充滿無限可能與自由,因此引起他的興趣。他以為90年代不只是混亂的年代,也是藝文啟動慾望最高的時代。紀錄片不只有凝視各種現實衝突、體制悲劇和戰亂,黃明川更想紀錄藝術家們如何創造、又如何生活。
2018年黃明川的新作《給自己的情書》,結合紀錄片與劇情片兩種形式,以女性觀點為主。黃明川表示,對女性經驗的關注,並非突如其來,是長期的觀察與體悟,早在《神話三部曲》時,女主角都比男性腦筋更為清楚,且勇往直前地開拓命運,便可以見得。而他正在進行的影像計畫是紀錄國際女詩人,包含台灣、伊朗、印度、東南亞等地,她們在社會參與的角色。
而黃明川浸淫多年的藝術家紀錄片,也繳出傲人的成績單,作品繁多,涵蓋面向亦廣,且幾乎是全景觀的收攬,如14集的《解放前衛》堪稱台灣藝術家風起雲湧的時代切片,《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宏大而深遠,將詩人們的口音視為寶藏,予以妥善留存,《櫻之聲》更是台灣最後一批跨語詩人絕無僅有的影像紀錄。
他總是花費許多時間去紀錄創作者的聲影,《肉身搏天》拍了5年,《櫻之聲》從1994到2002持續思索跨語詩人的呈現,《解放前衛》每一位藝術家大多跟拍4年,如此才能有時間的厚度,才能真正深入精神脈絡與社會連結。他深悉任何潮流都會消逝,再怎麼前衛多年以後仍然會變成過時,然而時代的體驗是不可逆的,對黃明川來說,每一個時代的訊息,每一種獨特珍貴的經驗,都是紀錄片最無從取代的特質,也方有可能抵擋得住時間的改變。
小檔案
黃明川,知名紀錄片導演,倡導台灣獨立製片及藝術紀錄片的先驅。
1955年生於嘉義,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赴美國紐約藝術聯盟主修石版畫,又於美國洛杉磯藝術中心學院主修美術、攝影。曾任國藝會董事、國家電影資料館之電影基金會董事及顧問、台新藝術之視覺藝術獎國際決選團主席、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華視董事、電影中心董事,2008年至2010年間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現正生活於臺北,為黃明川電影視訊有限公司負責人,以及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藝術總監。
1983年曾獲第一屆雄獅美術評論新人首獎,後並撰寫〈台灣攝影史簡論〉,涵蓋清、日兩個時代,係臺灣有史以來的第一篇攝影史。90年代第一位拍攝台灣的228建碑風潮,完成《碑林二二八》。
1989年起至1999年完成三部獨立製作之電影劇情長片《西部來的人》、《寶島大夢》及《破輪胎》,先後獲夏威夷國際影展、新加坡影展、金馬獎影展等國內外最佳攝影獎、銀幕獎及評審團獎項的肯定。劇情短片《鹿港情深》及《1995後工業藝術祭》等受邀參加香港電影節、溫哥華電影節、鹿特丹等國際知名影展;釜山國際影展與香港獨立影展亦均擧辦過他三部劇情片的回顧專題
。
黃明川30多年來長期聚焦於台灣當代藝術人文紀錄片的拍攝,策劃並完成過《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1999-2009)、《裝置藝術十年》(1995-2004)、《地景風雲》(1993-2005)、《台灣數位藝術新浪潮》、《台灣前輩美術家》、《飛越科技藝術》等紀錄片系列,於華視和公共電視播映。另外,尚有四位本土小說家《賴和》、《楊逵》、《東方白》、《林雙不》(1993-1997)專輯系列紀錄片。2003年藝術紀錄片《解放前衛》共14集,榮獲第一屆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獎」年度首獎。
2010年完成台灣日據時代跨語作家《黃靈芝與錦連》、《陳千武、林亨泰與羅浪》身影之文學家紀錄片,最近完成最後一群跨語詩人的追踪,發表《櫻之聲》(1994-2016)。
2011年起自製新紀錄長片系列,計有《縱花烈放》、《辛辣國族》、《一個女藝術家之死》、《詩藝親親》、《櫻之聲》等,近期來回美國與台灣,拍攝紐約台裔行爲藝術家與其環保意識強烈的作品,製作《肉身搏天》紀錄片。此外也接受高雄市立美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等之委託,拍攝多部藝術家與攝影家之短片及國家影音檔案;他於2014年為他的出生地嘉義市建立亞洲第一個《國
際藝術紀錄影展》至今,並爲嘉義市拍攝兩部美術相關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