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網路自由排名
台灣名列網路自由度最高國家的第5名,更是亞洲第一,中國連7年墊底
評比報告中指出:「台灣政府不會審查網路上的內容,不會限制使用網路、屏蔽網站,網路上的內容也非常多元。」
就如同 蕭美琴大使說的「不用怕在推特上說了什麼就被送進監獄」。
https://news.ltn.com.tw/amp/news/world/paper/1474242
根據人權組織「自由之家」21日公布最新的網路自由報告,台灣網路自由度世界排名第五,亞洲排行第一。
我們要先恭喜台灣又達成了一個耀眼的成就。但遭到敵對國家以正規軍事編制,利用數百萬個網路假帳號,進入國境內網路,24小時不間斷的對國家安全進行顛覆性滲透、攻擊與破壞,對閱聽大眾進行欺騙、煽動、洗腦、分化、吸收等正規資訊戰。這種「台灣網路智障度」,台灣可能也是世界排名第一。
中國網軍透過網路對台灣進行大規模的超限戰,早已行之有年,保守估計至少也在十年以上。
中國編制內用來顛覆台灣國家安全的共軍及五毛部隊,長久以來大規模滲透在台灣社群網路上。單單光是中共軍隊使用的臉書假帳號,起碼都維持在百萬個以上的水準。
這些中國網軍每天負責在台灣造謠、分化、捏造網路輿論與紅藍媒體的民意趨勢;中共網軍利用這些假帳號日以繼夜的污衊台灣福國利民的良善政策,惡意中傷堅守崗位將防疫工作做到全球讚嘆的公職人員;散播中共的假大空軍事大外宣,來欺騙、恐嚇、誤導台灣民眾。
其次,中國還利用赤藍陣營所掌控的台灣絕大多數主流媒體、媒體圈、政壇、中國第五縱隊轄下組織成員,尤其是親中仇台的匪類政客、名嘴,以各種手段,在視聽媒體上對台灣社會的民主、自由、文明、繁榮與安定進行極度惡意的攻擊。
包含專以假新聞真惡鬥的TVBS、東森,許多談話性政論節目,內容談論的經常都是似是而非的假新聞、以惡意態度解讀的手法來播報的新聞,為政治鬥爭而設定的節目討論主軸,以毫無恥感的方式造謠、污衊政府與官員,扭曲民眾對於「真相」、「對錯」、「善惡」、「敵我」等價值的理解。日以繼夜對台灣人進行長期性、全面性、毀滅性的認知作戰攻擊。
例如什麼「又老又窮」,「豁出去、債進來、中國(及政客個人)發大財」、「台灣國產高端疫苗有多麼爛」、「綠畜」,等共產黨鬥爭慣用的手法及語言,將敵人形塑為又爛、又壞、又該死的傢伙。先鬥臭對手。再對疫情期間援助台灣的國家進行脅迫恐嚇、對政府所推動一切福國利民的大政方針,以誣衊、貶抑、醜化的手法來打擊台灣。
再透過紅藍媒體、政客與整天胡說八道也不用負責的無良名嘴,擴大攻擊力道,煽動其視聽大眾來仇視本土政權、政治人物。讓民眾逐漸對台灣的信心;還要讓台灣民眾對於台灣這支贏得世界列強疼惜與敬重的國族,喪失身為台灣人應具備的國族認同感與殊榮感。
——————
關於中國對台進行網路滲透的超限戰,我們早在2017年就透過民主機制,商請林全內閣時的官員,在跨部會的會議中,向蔡政府欽點的林全院長提出危機警示與台灣政府團隊應有的應戰措施。
例如,台灣現行完全不適用於台灣的舊中國憲政體制,公務體系疊床架屋,公務單位心態因繁就簡。面對網路超限戰,根本沒有任何一個單位有實際的權責可以全責擔綱網路資訊戰這等重大的作戰。
提議敦請當時行政院林全院長,針對接下來台灣必將面對的資訊戰,組織出一個隸屬國安層級跨部會的作戰部隊,並比照軍隊的精神,將「資訊戰」列為各單位的重點工作。必須及早成軍,限期交付成績,並密集考察各單位的權責與績效,將結果列為單位主官管升遷評比的重要依據,如此台灣才有可能在這場抗中侵略的「資訊戰」中,後發制敵。終結過去中共網軍如入無人之境,為所欲為操控選舉、危害台灣國家安全的局勢。
只可惜這些顯而易見的危機,林全聽來當成是耳邊風。政府所有應投入參與作戰的權責單位,應有的責任劃分、協調作戰機制,行政院應統整的「資訊戰」跨部會國安作戰組織。距離2018年中共利用網軍發動「資訊戰」,徹底殲滅民進黨的地方選舉那場慘烈的戰役,至今又過了四年。
我們不敢期待未來的幾場選舉,不會重演2018年那場選舉慘劇。因為距離建言至今第二任期又過快一半了,所謂的跨部會的「資訊戰」國安團隊,似乎連個影子都還沒見到。
所有2018大選那場戰役導致民進黨慘敗的因素,至今仍然都沒有被解決。我們甚至懷疑現任的內閣團隊,有沒有人關注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還有沒有在思考,並設法解決這些無時無刻危害著台灣安定與繁榮,也是最可能導致台灣亡國的明顯危機所在?
同時也有1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西瀛勝境:那群在二二八事件抗爭的澎湖青年」介紹 訪問作者: 鳴鏑 內容簡介: 「我們無論如何都會把這艘船擋下來,絕對不讓軍隊去高雄殺人!」 這是西瀛青年的起義壯舉、是七十年前燃燒的熱情與怒火。 取材自多位耆老提供之口述過去,壯志未酬的青年自治同盟……揭開澎湖人民如何參與二二八事件真...
國家的政治體制 工作 紙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一直在想, #史明歐吉桑 的身影,對於我輩台灣人,代表著什麼樣的意義,又提點著我們什麼事情。
在兩年前,史明歐吉桑離開了我們;昨天,我參觀了首日開幕的 Su Beng-史明文物館。
我想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從現實出發」
在文物館內,放著堆疊的三台電視,一台播著世界大事、一台播著台灣大事、中間那一台播著史明歐吉桑的演講。
那是二三十年前,史明歐吉桑演講的珍貴畫面,雖然他那時雖白髮蒼蒼,不過也依然帥氣,用中氣十足的聲音向台下的聽眾,分享他走過這麼多年革命路的思想與理念,熱情而堅定。
他說要「從現實出發」,短短五個字,卻有非常強大的重量,不是所有人都扛得起。
與其花時間空談理想,空談台灣的未來,不如 #捲起袖子,為台灣打拼。史明歐吉桑用他百年的時光,實作給大家看,他是如何思考台灣、觀照世界,再從現實出發,替台灣意識打下根基。
我相信史明歐吉桑的思想,一直活在我們心中,作為年輕的政治工作者,我們會一直謹記史明歐吉桑的教誨,繼續走下去。
-
一踏進史明文物館的門口,就可以看見歐吉桑在2009年親手寫下的字跡:「台灣的進步,#由台灣青年開始才能有效果」
展覽從歐吉桑小時候的人生軌跡開始,另一邊的空間陳設了還原度超高的 #新珍味 模型,從建築物外觀到大家懷念的招牌,還可以看到在房間苦讀的歐吉桑身影。
上了樓,可以看到整面的「獨立台灣」文集,讓大家得以翻閱、得以繼續思索台灣這塊土地、這個國家的未來。
過個轉角,是史明歐吉桑倡議台灣民族主義以及組織台灣獨立會的點點滴滴,從1993年到2009年,史明歐吉桑堅持著體制外的大眾路線,在旁邊的壓克力板上這樣寫著:
「史明一生堅持推翻殖民統治的體制外革命路線,對於體制內改革路線卻抱持尊重的態度。每逢台灣總統大選,都會用車隊、遊行等方式呼籲「 #台灣人支持台灣人」,支持每一位站在台灣立場的候選人。對他來說,體制內改革與體制外革命並不衝突,也非平行,而是相輔相成,才能實現台灣獨立建國大院的兩條軸線。」
-
一路看到最後,是史明歐吉桑的房間。
旁邊牆上的日曆,停留在2019年9月17日,那是史明歐吉桑待在新莊住所的最後一天。
那是台灣常見的那種白底藍字,中間是大大的數字日期的日曆,每天都會有不同格言那種,那一天的格言是「懶惰、散漫、無所事事,看起來在享清福,實際上是在糟蹋身體。」
日曆一直停在那天,時間就像凍結了一樣,雖然歐吉桑沒有說過那句話,但當我看到那張日曆,就像冥冥之中有些安排一樣,我一廂情願的認為,那也很像是歐吉桑會說的話。
好像可以聽到歐吉桑的聲音迴盪在耳邊,要我們不要無所事事、不要糟蹋身體。
-
史明文物館空間雖然不大,不過處處可見巧思,可以慢慢逛很久很久,這個文物館不僅承載著史明百歲人生的重量,更 #承載了史明歐吉桑對我輩台灣人最真切的期許。
謝謝史明歐吉桑。
謝謝敏紅姐、謝謝阿忠哥、謝謝藍士博館長、謝謝史明教育基金會與所有協助史明文物館成立的大家,讓史明的精神得以傳承。
也希望大家,可以自己來一趟史明文物館,感受對台灣的愛、對革命的無所畏懼、以及對理念的永不放棄。
-
【史明文物館】
地址: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110巷17號3樓
開放時間:周一、二休館,周三至周六開放10點至12點、14點至17點兩場次,採預約制入館參觀。
線上預約:https://tw400.org.tw/booking.php
國家的政治體制 工作 紙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失敗者回憶錄0920)
《七十年代》創刊背景
《七十年代》月刊在1970年2月創刊。那時文革狂潮稍稍平靜,但極左思潮仍然籠罩著整個中國社會,文化生活只有八個樣板戲,書店只有馬列毛的著作,和兩三部樣板小說,其他古今中外名著或被燒毀或被收藏起來了。香港六七暴動已告平息,但左派的文化事業無法復元,產生不出既符合中共意識又能迎合香港市場的電影和出版品。左派陷入文化真空中,親共人士深感文化飢渴。但香港整體社會則在港英平暴與開始改良中,本土文化開始萌芽。
這是中國和香港的政治氣候,但國際氣候就是另一景況。在六十年代後期西方世界左傾思潮激盪。美國民權運動,「黑人權力」和「學生權力」結合,反越戰、反建制運動風起雲湧。法國1968年5月發生持續七周的學生運動,出現了總罷工、遊行、佔領大學及工廠的行動。
捷克1968年布拉格之春及其後遭到蘇聯的殘酷鎮壓。日本反對美日安保條約的大規模學運抗爭。整個西方世界的青年運動,都指向原有的民主體制,指向蘇聯對東歐的壓制權力。左派思潮,特別是西方年輕人搞不清楚的毛澤東思想,竟然在反建制的西方學運中流行。受年輕人推崇的法國存在主義思想家沙特,和英國哲學家羅素,主持一個審判美國在越南戰爭罪行的法庭。沙特譴責蘇聯入侵捷克,支持法國學生運動,反對越南戰爭。他甚至參加了一份支持中國毛思想的左派所辦的報紙。
在中國,毛澤東的「無產階級繼續革命」,製造無數悲劇。在香港,由文革病毒而衍生的左派暴動使市民厭惡。但在西方,不明真相的反現有建制的年輕人卻有不少人認為毛思想是一條出路。
六七暴動後,香港市民尤其是大專學生,開始排除了不問世事、只顧謀個人自利的心態,關心起社會、世界和人生了。對本土的文化認同固然有了開始,但對身份的認同卻不是一面倒向香港,而是有相當多人思考作為「中國人」的身份。1968年,大專學生發起爭取中文合法化運動,以之作為建立民族身份的象徵。年輕人在否定六七暴動的同時,亦受西方左派思潮影響。
這是一個西方和香港年輕人思想活躍但又混亂的時代。
創辦《七十年代》,是我看到了左派文化真空的時機。中共陣營的出版物,報導或討論中國大陸的政治社會事務,很難不犯禁;但報導和討論國際事務,卻有很廣闊的空間。於是,我在《七十年代》的刊名下,列出「本刊宗旨:認識世界,研究社會,了解人生」。
回想五十年前創辦這本雜誌,既有對香港形勢和世界思潮的時機判斷,亦有個人要在左派圈子中創出事業的自私目的。
前文談到「二重生活的悲哀」。仔細分析一個人的「二重生活」,其實是由三樣東西支配的。一是想像共同體,二是事實共同體,三是個體。想像共同體指的是民族、國族、省籍等等的共同想像,受抽象的國家、民族、省籍觀念主導的人,渴望融入不同的想像共同體。但它只是一種想像,未必與我們的生活有真實關連。事實的共同體是指身處某種行業,在某個工作環境,或者是一個家庭的成員,形成了事實上的利益共同,話題共同,命運共同。至於個體,就是獨立於這些共同體之外的個人,個人的思想,認識,價值觀。
許多人對國家民族政黨的認同,實際上這些都只是想像中的東西。但這種想像共同體若貫徹到你的工作環境、職業、行業,尤其是家庭中,那就成為你的利益、命運、存在價值甚至安危相關的事了。想像共同體一旦融合到事實共同體之中,那就不再是想像了。個人可以接受或抗拒想像共同體,但在事實共同體中,要堅持與共同體相悖的價值觀,去獨立行事,不僅會犧牲個人利益,而且會影響家庭甚至安危。
對當時的我來說,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曾經是我的想像共同體。但社會主義祖國的極左思潮,尤其是對毛的歌頌,已經到了違反常識的肉麻程度,我的想像共同體有些動搖了。只不過否定自己是痛苦的事,我仍然期待中國的不合理現象會改變。更重要的,是我既在左派機構工作,妻子又在大陸生活,這種想像共同體已經與事實共同體及利益共同體結合在一起。我只能在事實共同體中,尋找個人的發展空間。
創刊之前,取得左派出版界領導人的同意和支持,上海書局老闆方志勇投資。我在創刊詞中,提出「盲從太危險」的觀念。這當然是常識。但香港左派從1966年前的「社會化」,一下子變臉為「打倒港英」,又忽然一夜間「反英抗暴」收攤,他們怎麼沒有感覺「盲從太危險」是一個警示呢?(65)
圖1,文革時3歲的幼童也戴毛主席像章、手拿毛語錄,高呼口號。
圖2,1968年布拉格之春受蘇聯軍隊鎮壓而受傷的捷克青年。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國家的政治體制 工作 紙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西瀛勝境:那群在二二八事件抗爭的澎湖青年」介紹
訪問作者: 鳴鏑
內容簡介:
「我們無論如何都會把這艘船擋下來,絕對不讓軍隊去高雄殺人!」
這是西瀛青年的起義壯舉、是七十年前燃燒的熱情與怒火。
取材自多位耆老提供之口述過去,壯志未酬的青年自治同盟……揭開澎湖人民如何參與二二八事件真相的專著小說!
談起澎湖人最悲痛的歷史,不只有白色恐怖時期七一三事件遇害的無辜外省學子──本省籍的澎湖人們,實際上也在1947年的三月三日,團結起來反抗威權體制。他們在馬公港以肉身、草繩阻擋了軍隊運載武器赴台的船隻,保護了部分高雄同胞的性命!他們的領導者是一位年僅二十三歲的青年,但他們的故事,卻被抹消在二二八事件的史冊之中。
在地青年作家鳴鏑,取材地方文獻、耆老口述歷史以及自身家族故事,獲得國藝會創作補助,尋回轉型正義工程中被遺落的重要拼圖,以家族史折射澎湖這座島嶼的前世今生──一部根據澎湖二二八史實書寫的專著小說!
嘉義廣播電台:「台灣同胞都已經起來反抗暴政了!澎湖人還在睡嗎?你們澎湖這些青年死了是嗎?還是說你們不敢啊?」
馬公要塞司令史文桂:「澎湖島上的仕紳們為保民盡力協調,未引起更大混亂、未捲入二二八事件。」
過去在歷史紀錄上,澎湖人被認為「沒有參與二二八事件」,甚至因此由國民政府設立了「西瀛勝境碑」,以茲表揚。它被視為澎湖人「乖巧」的證據,卻更是歷史修正主義的極致。
在親伯公趙文邦的經歷、菊島耆老的口耳相傳、有限的歷史文獻中,作者鳴鏑得以窺見有別於統治者認知脈絡下的文本,決意用筆記錄下來,不讓這些親友的奮鬥隨著時代演變而被遺忘。
「日本時代還有米吃,祖國來了反而沒有米吃」。在國民政府光復台灣後,因統治政權的貪腐欺壓、經濟崩盤與糧食匱乏的種種困境,長期累積的民怨在1947年的二月二十七日緝捕私菸事件正式爆發。
緊張的情勢也蔓延到澎湖,因語言不通,馬公司令部士兵開槍打傷無辜婦女,開始發生零星衝突。熱血青年們受到嘉義電台的激勵,更意外得知陳儀向史文桂下令派船運輸槍枝與子彈載往南台灣,送至「高雄屠夫」彭孟緝手中,對起義民眾大開殺戒,而集結在城隍廟前,在趙文邦的帶領之下,組成自衛隊。
民風保守,自清代起從未發生民變的澎湖,響應了台灣本島的奮起,趙文邦並號召鄉紳籌組「青年自治同盟」,卻在演說的當下遭遇軍隊突襲,好友們被武裝警察開槍射殺、趙文邦也入獄飽受刑求、等待處決,純樸的澎湖也與本島面臨相同的「清鄉」命運……
本書為台灣歷史提供鮮為人知的另一觀點,呈現庶民記憶中政權更迭、動盪年代的真實面貌。
作者介紹:鳴鏑
1992年9月23日生,本名冼義哲,澎湖人,政治工作者、天下雜誌獨立評論專欄作家。
2014年《海上的人》獲東海文學獎入圍決選;2017年《西瀛勝境》獲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學補助;2018年7月出版首本文學小說《十字路口》。
2010年起社會議題、公共政策等投書文章刊載於蘋果日報、聯合報、自由時報、澎湖時報、澎湖日報、關鍵評論網、上報、民主視野、台灣守護週刊、民報等多家平面、電子媒體。自2015年3月起擔任天下雜誌獨立評論專欄作家。
作者粉絲頁: 鳴鏑
出版社: 秀威資訊
粉絲頁: 作家生活誌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gdioqEDBNY/hqdefault.jpg)
國家的政治體制 工作 紙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小的與大人」介紹
訪問作者:蔡蕙頻
內容簡介:
〈總督到警察 日本時代的警察制度〉
日治時代的臺灣警察,是臺灣總督府實行統治的要角,負責管理臺灣民眾的生活事務,常有濫用權力、素質不佳的現象,招致許多批評。但他們的存在卻對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統治,有著相當大的穩定作用。
〈大人到咱家 警察與戶政〉
日本統治臺灣以後,為了了解當時的臺灣,透過各種調查蒐集相關資料。根據法令,警察得以隨時到各家進行戶口資料的確認,將臺灣人的身體特質與身家狀況都納入國家體制與警察大人的管理之下。
〈從治警事件到農民運動 警察與政治〉
日治時期,警察負責維持臺灣社會治安的重要角色,臺灣人從事的政治行動,也是受關注的事項。從治警事件到農民運動,1920年代臺灣社會中的警民對抗,是當時「小的與大人」關係中最重要的篇章。
〈一桿稱仔到走やみ 警察與經濟〉
為了維持日治時期殖民地經濟發展,警察大人深度介入了臺灣的經濟生活。從賴和的《一桿秤仔》中看到警察對度量衡制度的管理;到戰爭時期,統制體制的實行,可以看到警察大人無處不在的身影。
〈檢疫、注射到圍草繩 警察與公衛〉
日治時代,在總督府的規劃下,當時的警察大人還掌管了公共衛生以及檢疫工作,並配合各種名冊管理,紀錄臺灣人的公衛生活,再加上各種衛生教育的推廣,培養出「識字兼衛生」的文明臺灣人。
〈「左側通行」 日本時代的交通警察〉
隨著臺灣社會逐漸形成現代化的生活習慣,日治時代的警察大人又多了管理交通的任務。1920年代,各種交通規範亟待建立,第一要務是厲行人車「左側通行」,在各種資料上可以看到許多宣傳,也能看到警察執行工作的狀況。
〈帝國山林的前哨 日本時代的理蕃警察〉
為了開發臺灣的山區資源和原住民治理,日本政府在一般警察之外設置了「蕃地警察」。他們的初期任務包括「防蕃」、武裝討伐迫使使原住民歸順以建立管理制度,後來則以輔導產業、教育、集團移住為主,是帝國統治臺灣山林的最前線。
〈經濟、防空與流言蜚語的取締 戰時體制下的警察〉
珍珠港事變後,日本擴大了軍事動員的規模,臺灣社會也被拉進戰爭體系中。臺灣警察的工作則擴大到統制經濟的宣傳、物資徵用、防空動員,以及言論思想的控制,將臺灣打造成「戰爭動員,人人有責」的社會。
〈東石富安宮 日警變成台灣神〉
日治時代,警察與臺灣人民的關係密切,儘管有許多讓人恐懼的印象,但也不乏愛護民眾的佳話。任職東石派出所的日警森川清治郎在職期間留下許多佳話,身亡之後又有顯靈庇佑當地的傳說,因而入祀富安宮,就是很好的例證。
作者簡介:策畫/戴寶村
一九五四年出生在北海岸,現在新北市三芝區、舊名「番社後」的地方。濱海生長的背景,鄰近的淡水又是山河海交會與歷史元素豐富之地,促使他鑽研於海洋史領域的探究,著有《清季淡水開港之研究》、〈近代台灣港口市鎮發展〉(博士學位論文)、《近代台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台灣的海洋歷史文化》等專著。另著有政治史通史類書籍、淡水河流域史、高雄陳家家族史、客家族群史、縣市鄉鎮志書、諺語歷史文化、北台灣歷史文化,乃至中學教科書等
撰稿者簡介:
李進億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歷史學),現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臺灣環境史、臺灣區域史與歷史GIS。
沈佳姍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副教授。研究日治時期台灣文化與公衛史。著有《臺灣日日新:阿祖ㄟ身體清潔五十年》、《牌2原來一家親:日本品牌家族企業史》等書。
陳慧先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為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代臺灣史、臺灣原住民史。著有《丈量台灣――日治時代度量衡制度化之歷程》等書。
游智勝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現為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海運史、臺灣海洋史。
蔡昇璋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現為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協同研究員,曾任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學系、通識中心及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等兼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領域為臺灣海洋史、海洋文化史、臺灣漁業史。
蔡蕙頻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國立台灣圖書館編審、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生活史,並著有相關著作。
出版社粉絲頁: 玉山社出版公司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wc2KbaTavg/hqdefault.jpg)
國家的政治體制 工作 紙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美國大選只剩下一個多月,每次發言都要讓人心臟病發作的唐納·川普,前幾天竟然連續的表示,就算他選輸了,可能也不會尊重大選結果。大家傻眼之餘,竟然發現這個舉動竟然有機會成真。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奇怪川普這個選輸後,可能要繼續待在白宮當總統的說詞是什麼意思?什麼叫做硬是不走?啊選輸了不就是只能換人做嗎?不然是要政變嗎?川普的意思是就算選輸了,到時候他就是不交接,看你們能拿他怎麼辦。大家一定都有這哪有怎麼辦,不就是法律怎麼規定的就怎麼辦啊,不就是強制執行,然後處罰你多久不能擔任公職之類的,但是最神奇的就是,在他放完話之後大家一去研究才發現,如果他就是賴著不走,竟然還真的沒有法律可以管耶。
之前美國進行了一項叫做「完整移轉權力計畫(Transition Integrity Project)」的沙盤推演 ,發現美國憲法裡完全沒有保障政權轉移的SOP。都只有總統可以幹麻不能幹麻啦、任期多久啦、要民選啦、在任期內出事不能工作要誰來接替啦。但是關於「如果總統打死不交接」的規定,還真的是一條都沒有。
我一開始還以為只是有規定,可是是沒有罰則而已?像我們台灣勞基法規定公司都要開勞資會議,但是沒開也沒有規定要罰錢之類的。沒想到是真的提都沒提到。也就是說,美國兩百多年來的民主歷史,從來沒有發生,連想都沒想到有總統會選輸了不下台。
這真的是一個超大的漏洞,所以美國就是沒遇過壞人,兩百多年來都處在一個過太爽的狀態。可以拖到兩百年才被人家鑽漏洞,我看美國運氣也是很好。所以現在真的完全拿川普沒有辦法嗎?一點點辦法都沒有?這也太扯了吧。對此拜登是說,他有信心美軍會出面”護送”川普離開白宮啦,但是這種事情找軍隊來就很敏感啊。尤其民主國家的軍隊本來就應該不要介入政黨政治。之前就有一個美軍的密利上將(Mark Milley)陪川普跑行程啊,結果馬上被罵到只能出來道歉。類似的總統就職爭議,最近最像的大概就是2000年小布希跟高爾的票務爭議吧。那時候是開票開到剩下佛羅里達州還沒開完的時候,兩邊的候選人票都還沒過半,大家都在等著看佛羅里達州的結果來決定誰輸誰贏。結果在這個州兩個人的普選票只差不到一兩千票。兩邊陣營就互相在聯邦最高法院跟佛州最高法院告來告去。最後拖了三十六天才決定布希獲勝。大家現在就是覺得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可能就會是最後一道防線。
不過就有人就認為聯邦法院的大法官不是也有爭議嗎?美國的聯邦大法官都是總統提名然後參議院同意。但是兩個禮拜前一位進步派的大法官金斯柏格(Ruth Bader Ginsburg)去世,大家就在吵說到底新一任的大法官到底是要川普提名,還是年底選上的總統來提名。據說金斯柏格去世前是希望讓新的人提名啦,但是川普就已經確定要提名一位保守派的巴瑞特(Amy Coney Barrett)上任。
大法官中本來親共和黨的人就是比較多沒錯啦,不過也就是五比四,稍微努力一下說服一個人跑票就好了。現在川普一題名就是六比三。所以大家也很擔心要是真的川普選輸要賴皮,最高法院到底會怎麼決定。大家也不要把大法官看這麼扁,不論保守派還是進步派,都會尊重民主精神。如果是拜登當選,說不定第一件事情就是修正這個法律。應該也是不難啦,隨便指定一個單位強制執行就好了吧。直接取名叫川普修正案Trump Amendment ,也算是歷史留名了啦。
其實這次事情是讓大家體會到一個成熟民主體制的關鍵,就是絕大多數人要有民主精神。法條再完善也不可能包山包海,包到兩百年以後發生的事,也可以預期進去,在這些沒有規定到地方,就要靠民主精神來支撐,這次美國只能希望川普的民主精神沒大家想得那麼差,或是美國人的民主精神會明確的告訴川普: NO!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XVVLZpR6V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