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績效評比,讓紓困貸款帶給真正需要的企業與勞工】
白天忙掃街發傳單打電話,連日加班到深夜的公股行庫行員,下班了嗎?辛苦了,為你們感到非常不捨與不值。
這幾天,我接到非常多的信件投訴,指控公股行庫高層下達紓困貸款KPI的惡劣行徑。先是小規模營業人的央行C方案,再來是明天開辦的勞工紓困貸款。
一週20件、每日15件,只為了在金管會設置的績效評比中不要落後,高層開出各種異想天開的KPI,累死基層以外,更讓不需要紓困的企業,為了協助行員,只好多貸多借,#造成紓困貸款的錯置跟浪費。
這一切,都從4月17日行政院的會議開始。當天行政院長蘇貞昌召集部會、公股行庫首長,要求行庫積極配合辦理紓困貸款,成效不彰者更被強力責難,要求檢討改善。
金管會也在會中頒布了「獎勵方案」,針對金額、件數、效率來評比銀行。今天,行政院龔明鑫終於承認了,金管會確實有下達KPI,剩下顧立雄主委還在說謊否認。
4月27日,我已經接到相關情資,就在財政委員會詢問八大行庫的董事長,有沒有下紓困貸款KPI,沒有一個董事長敢承認。這讓我非常憤怒,公股銀行的董事長,竟然在國會殿堂公然說謊。
當天,我就公開徵求八大行庫的吹哨者,把手上的事證提供給我。24小時之內,我收到數十封怨氣深重的信件,鉅細靡遺,指證歷歷,每一封信,都在控訴紓困貸款的荒腔走板,都在打臉公然說謊的董事長。
於是28日中午,我決定召開記者會,邀請財政部、金管會、公股行庫出來講清楚,到底有沒有紓困貸款的KPI。傍晚,財政部、金管會、大多數行庫都回報了出席名單。
神秘的是,今天一大早8點出頭,辦公就接到財政部國庫署來電,說因為稍後要備詢且週一各行庫董事長已答覆過委員,故各機關和銀行都不願出席記者會。
這當然是廢話,想也知道是董事長說謊,受到更高層的指示,不能來、也不敢來。在信件中趾高氣昂的公股行庫高層,叫你出來面對時卻通通躲起來,這,就是我們的金融高層。
不來沒關係,早上我開了一個人的記者會,初步揭露七大行庫(除了台銀)的公文、通知、Line截圖,也算是很特別的一個生日。下午,我再公布第二波資料,當面詢問財政部長蘇建榮跟國庫署署長,你們到底在幹什麼?
國庫署長說沒有聯絡好跟我致歉。這也是推諉之詞,明明都回報名單了,還有什麼聯絡不好的地方?不過這也沒關係,畢竟高層叫你們做什麼,你們只能照做,責任倫理離你們都太遙遠了。
重點還是在於,為什麼 #紓困貸款不能盲目衝業績?為什麼衝業績這件事很嚴重?事實上,民間出現一種現象,不需要貸款的企業一直接到電話,想要貸款的企業抱怨程序繁瑣貸不到。
程序有問題就要調整,宣傳不夠就加強,而不是把數字拉高就了事。
結果,行政院為了衝高執行率,就召集會議強烈要求公股行庫,導致這種盲目衝案,只重數字、不重實質的荒繆現象。別忘了,這些貸款的信用保證,用的是特別預算,是舉債來救急的錢,政院高層、財政部、金管會帶頭亂搞,簡直 #視財政紀律為無物。
更讓人感慨的是,基層行員知道這樣做不對,知道這樣幫助不到需要的人,卻還是被迫「關懷客戶」,找熟識企業、甚至是自己的兄弟姊妹幫忙來申請貸款。
更不要說4月中旬以來,基層行員要到商圈掃街,到路上發傳單,狂call電話關懷客戶、敦親睦鄰,加班到半夜的案例所在多有。 #基層行員的勞動權益,這些只在意數字的高層想過嗎?
今天上午記者會、下午質詢揭露的資料,都在這裡了,請大家自行參考。
我也要呼籲行政院,盡速廢除無用的績效評比,不要抹煞了紓困貸款的美意跟基層行員的努力。
前情提要:
2020.04.29【政府撒錢、官銀董事長撒謊,紓困貸款紓困了嗎】記者會
https://bit.ly/3f2y3DB
2020.04.27【質詢八大行庫董事長有無下紓困貸款KPI】
https://bit.ly/2xing74
今日質詢:
邱顯智國會質詢2020 04 29【區間測速爭議如何解】交通委員會
https://youtu.be/_x1sOAyKv1c
邱顯智國會質詢2020 04 29【這樣的紓困紓困了誰 政府撒幣、行庫撒錢撒謊】財政委員會
https://youtu.be/aX-WG1J7vxg
國庫署電話 在 氣象達人彭啟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50 原來是"低優先"】
過去十多年,我們均透過既有正規的管道,提出反映,是否氣象資料能夠考量民間產業需求,能夠和其他國家一樣有同樣標準的發展環境,我們也願意付費,但不要那麼貴,或是能夠提供和各國類似的條件。但始終沒有具體的進步。
這次我主動希望政府能夠考量規費法在各部會的問題,也是拋磚引玉,好多朋友和我說很多民間很多能量因為規費法,無法發展,唯一的來源變成標該單位的標案,這的確很可惜。
不過我們申請後,回應卻是讓大家很無奈也憤怒,原來我們十多年來的反應,是被當成『低優先』! 為何很多國家都反而是把幫助氣象產業發展當成是主力,我們卻是低優先~? 凸顯台灣根本不重視民間產業的發展,有點情何以堪!
--------------------------------------------------------------
回復類型:已開放或依申請提供
聯絡人:林先生
聯絡人電話:(02) 2349-XXXX
聯絡人信箱:XXXX@cwb.gov.tw
依申請提供連結1:https://e-service.cwb.gov.tw/wdps/
Comment:
您好, 一、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以下簡稱氣象局)開放氣象資料供應管道說明如下: (一)氣象局資料開放平台(含政府資料開放平台)提供氣象資料下載 此管道不收取任何費用,除提供網站人機介面(UI)供使用者取用資料外,亦提供機器對機器的介面(API)供程式自動化的取用資料。但是,因為氣象局資源有限,目前尚無法將所有開放資料皆經由此平台提供,但會依社會的需求及以下之優先次序,逐步向氣象資料完全開放之目標邁進:
1、 高優先:一般性觀測資料、預報資料及預警資料,此類資料使用族群最廣,使用者最多,其應用範圍包括民生、災防、遊憩、傳播、產銷、物流等,目前已完全於資料開放平台提供。
2、 中優先:歷史觀測資料,依資料項目數位化及品質管理與檢核進程逐步開放,其應用需要在背景氣候的建立及學研應用。以歷史觀測資料之開放為例,目前已開放至2005年之所有氣象觀測資料。
3、 低優先:高專業度及複雜度的特定領域研究或加值應用的近即時觀測、預報資料(例如:使用者少,需具有一定程度的專業能力方能適當詮釋資料的意義與應用。)
(二)特定用途的氣象相關資料網站 提供特定應用領域、較專業包含圖形、觀測或預報(警)等資料,此類網站例如颱風資料庫、數值天氣預報、地球物理資料管理系統、歷史觀測資料查詢下載、劇烈天氣監測等。此管道提供網站介面(UI)供使用者取用資料,亦不收取費用。
(三)客製化或加值型資料服務 資料需要氣象局認證、或有特定資料格式需求、或需提供額外的資料傳輸服務、或氣象局資料開放平台無法滿足之資料供應服務,需要氣象局投入額外的人力、物力及時間加以處理或維持24小時穩定維運者,則可依「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規費收費標準」,向氣象局申購所需的氣象資料,氣象局再依雙方可接受之管道或透過氣象局的專業資料供應服務平台(PDS, Professional Data Services)提供所需氣象資料。
二、關於現行規費收費標準檢討 依據財政部國庫署訂定之規費法,應考量成本變動趨勢、消費者物價指數變動情形及資訊環境變動等因素影響,定期檢討規費收費標準,氣象局係依此規定至少每3年檢討1次「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規費收費標準」,目前已在進行新一階段的檢討研議。因修訂規費收費標準程序嚴謹,且需考量各方因素,氣象局預計於民國111年前依內外環境與成本狀況,完成新一階段收費標準的再檢討與修訂。
三、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資料開放概況如下:
(一)氣象局自民國86年起即建置網站公開提供各項氣象測報資訊,自103年起並配合政府資料開放政策,建置開放資料平台,依據不同資料特性,提供機器可讀之資料。氣象局開放資料平台為回應各界對氣象開放資料運用更為便利之期待,擬定氣象開放資料共通格式規範,供民眾與系統開發業者透過UI和API取用所需資料進行加值運用,現已提供479資料項,且持續增加資料開放項目,目前每月平均有9,900萬次民眾下載,且持續增加資料開放項目。以108年12月統計之OPEN DATA較頻繁下載使用的資料項與下載量為例,前3名下載資料項分別為一般天氣預報-今明36小時天氣預報(下載次數38,739,604、下載人數728、下載流量597 GB)、自動雨量站-雨量觀測資料(下載次數15,019,296、下載人數271、下載流量3825 GB)、自動氣象站-氣象觀測資料(下載次數7,558,830、下載人數584、下載流量5016 GB)。
(二)有關所提開放資料的時間落差與品項及解析度等,說明如下: 以觀測資料為例:開放資料平台所提供的觀測資料,已整合不同來源、不同種類之氣象觀測,並於收集資料後進行一定的資料品質檢核程序,期能提升所提供資料的品質。然也因不同種類的資料處理過程需時不同,以致在網頁呈現或是OPEN DATA資料提供上略有時間差異,但不致於有明顯的差異。以複雜度較高的雷達觀測整合回波資料為例,自雷達原始資料接收後經除錯、運算、整合至資料產出轉換至官網顯示平均約需9分鐘,而OPEN DATA平台的影像圖及數值資料提供則平均約為7至8分鐘,其時間差異均為資料處理與傳遞所必需之時間,並未有太大的延遲情形;在區域數值天氣預報模式輸出資料方面,氣象局已提供現行作業使用之最高解度3公里、地面以及標準層共12層、預報時間至84小時的預報資料,包含氣壓(高度場)、氣溫、相對溼度、風速、風向、降雨等主要氣象參數的數值資料,其內容以可供天氣預報詮釋與加值應用,未來亦將配合模式作業延伸,提供至120小時的預報資料。惟由於數值模式完整輸出及雷達觀測的原始資料量龐大,以每天4次120小時的數值天氣預報區域模式產品資料量約為1720GB,至少需要768Mb/s的頻寬才能勉強進行即時傳輸作業,另,氣象局所屬雷達站在有劇烈天氣的狀況下,每日資料量約需72GB,至少需要32Mb/s的頻寬才能勉強進行即時傳輸作業,即時傳輸需占用大量的頻寬。而此種資料的需求者多屬相當專業之少數使用者,為使資源能更有效地應用,在無償開放平台的資料提供上,屬低優先度的情境,因此後續更多層場資料之提供,需視使用者需求的急迫性與作業資源的可容納性,滾動進行調整。
(三)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規費收費標準所有項目(不含出版品)共59大項,已開放共達43大項以上,其他尚未開放項目,主要為高解析度原始觀測或預報模式數位資料,如雷達、衛星、地震及數值模式資料,另有些雖尚未全項開放之產品實已依實務需求部分開放,因此就內容而言已開放細項實超過43項。若以前述之前3名下載資料換算為規費收入,每月至少達數百萬元,然為促進政府資料的蓬勃應用,配合政府積極推動的資料開放政策是氣象局相當重要的施政方向。
(四)經查美國、日本與澳洲之即時雷達資料供應狀況,日本及澳洲根據不同的資料需求,均收取使用費,氣象局之整合雷達回波圖資及其數據資料則放置於開放平台,實際上未收取費用。
(五)未來,氣象局仍將持續精進資料處理技術,並依據大多數民眾使用氣象資料的需求及優先度,投入適當的資源持續進行氣象測報資料開放的工作。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敬復
結案狀態:已結案(有開放)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總整理】
https://www.facebook.com/170435726987/posts/10158593491761988/?d=n
#globalweatherenterprise
#台灣真的可以發展氣象產業
#交通部氣象局局長說台灣沒有氣象產業
#會以連載方式讓大家了解全球氣象產業
彭啟明
國庫署電話 在 氣象達人彭啟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50 原來是"低優先"】
過去十多年,我們均透過既有正規的管道,提出反映,是否氣象資料能夠考量民間產業需求,能夠和其他國家一樣有同樣標準的發展環境,我們也願意付費,但不要那麼貴,或是能夠提供和各國類似的條件。但始終沒有具體的進步。
這次我主動希望政府能夠考量規費法在各部會的問題,也是拋磚引玉,好多朋友和我說很多民間很多能量因為規費法,無法發展,唯一的來源變成標該單位的標案,這的確很可惜。
不過我們申請後,回應卻是讓大家很無奈也憤怒,原來我們十多年來的反應,是被當成『低優先』! 為何很多國家都反而是把幫助氣象產業發展當成是主力,我們卻是低優先~? 凸顯台灣根本不重視民間產業的發展,有點情何以堪!
-\-\-\-\-\-\-\-\-\-\-\-\-\-\-\-\-\-\-\-\-\-\-\-\-\-\-\-\-\-\-\-\-\-\-\-\-\-\-\-\-\-\-\-\-\-\-\-\-\-\-\-\-\-\-\-\-\-\-\-\-\-\
回復類型:已開放或依申請提供
聯絡人:林先生
聯絡人電話:(02) 2349-XXXX
聯絡人信箱:XXXX@cwb.gov.tw
依申請提供連結1:https://e-service.cwb.gov.tw/wdps/
Comment:
您好, 一、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以下簡稱氣象局)開放氣象資料供應管道說明如下: (一)氣象局資料開放平台(含政府資料開放平台)提供氣象資料下載 此管道不收取任何費用,除提供網站人機介面(UI)供使用者取用資料外,亦提供機器對機器的介面(API)供程式自動化的取用資料。但是,因為氣象局資源有限,目前尚無法將所有開放資料皆經由此平台提供,但會依社會的需求及以下之優先次序,逐步向氣象資料完全開放之目標邁進:
1、 高優先:一般性觀測資料、預報資料及預警資料,此類資料使用族群最廣,使用者最多,其應用範圍包括民生、災防、遊憩、傳播、產銷、物流等,目前已完全於資料開放平台提供。
2、 中優先:歷史觀測資料,依資料項目數位化及品質管理與檢核進程逐步開放,其應用需要在背景氣候的建立及學研應用。以歷史觀測資料之開放為例,目前已開放至2005年之所有氣象觀測資料。
3、 低優先:高專業度及複雜度的特定領域研究或加值應用的近即時觀測、預報資料(例如:使用者少,需具有一定程度的專業能力方能適當詮釋資料的意義與應用。)
(二)特定用途的氣象相關資料網站 提供特定應用領域、較專業包含圖形、觀測或預報(警)等資料,此類網站例如颱風資料庫、數值天氣預報、地球物理資料管理系統、歷史觀測資料查詢下載、劇烈天氣監測等。此管道提供網站介面(UI)供使用者取用資料,亦不收取費用。
(三)客製化或加值型資料服務 資料需要氣象局認證、或有特定資料格式需求、或需提供額外的資料傳輸服務、或氣象局資料開放平台無法滿足之資料供應服務,需要氣象局投入額外的人力、物力及時間加以處理或維持24小時穩定維運者,則可依「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規費收費標準」,向氣象局申購所需的氣象資料,氣象局再依雙方可接受之管道或透過氣象局的專業資料供應服務平台(PDS, Professional Data Services)提供所需氣象資料。
二、關於現行規費收費標準檢討 依據財政部國庫署訂定之規費法,應考量成本變動趨勢、消費者物價指數變動情形及資訊環境變動等因素影響,定期檢討規費收費標準,氣象局係依此規定至少每3年檢討1次「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規費收費標準」,目前已在進行新一階段的檢討研議。因修訂規費收費標準程序嚴謹,且需考量各方因素,氣象局預計於民國111年前依內外環境與成本狀況,完成新一階段收費標準的再檢討與修訂。
三、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資料開放概況如下:
(一)氣象局自民國86年起即建置網站公開提供各項氣象測報資訊,自103年起並配合政府資料開放政策,建置開放資料平台,依據不同資料特性,提供機器可讀之資料。氣象局開放資料平台為回應各界對氣象開放資料運用更為便利之期待,擬定氣象開放資料共通格式規範,供民眾與系統開發業者透過UI和API取用所需資料進行加值運用,現已提供479資料項,且持續增加資料開放項目,目前每月平均有9,900萬次民眾下載,且持續增加資料開放項目。以108年12月統計之OPEN DATA較頻繁下載使用的資料項與下載量為例,前3名下載資料項分別為一般天氣預報-今明36小時天氣預報(下載次數38,739,604、下載人數728、下載流量597 GB)、自動雨量站-雨量觀測資料(下載次數15,019,296、下載人數271、下載流量3825 GB)、自動氣象站-氣象觀測資料(下載次數7,558,830、下載人數584、下載流量5016 GB)。
(二)有關所提開放資料的時間落差與品項及解析度等,說明如下: 以觀測資料為例:開放資料平台所提供的觀測資料,已整合不同來源、不同種類之氣象觀測,並於收集資料後進行一定的資料品質檢核程序,期能提升所提供資料的品質。然也因不同種類的資料處理過程需時不同,以致在網頁呈現或是OPEN DATA資料提供上略有時間差異,但不致於有明顯的差異。以複雜度較高的雷達觀測整合回波資料為例,自雷達原始資料接收後經除錯、運算、整合至資料產出轉換至官網顯示平均約需9分鐘,而OPEN DATA平台的影像圖及數值資料提供則平均約為7至8分鐘,其時間差異均為資料處理與傳遞所必需之時間,並未有太大的延遲情形;在區域數值天氣預報模式輸出資料方面,氣象局已提供現行作業使用之最高解度3公里、地面以及標準層共12層、預報時間至84小時的預報資料,包含氣壓(高度場)、氣溫、相對溼度、風速、風向、降雨等主要氣象參數的數值資料,其內容以可供天氣預報詮釋與加值應用,未來亦將配合模式作業延伸,提供至120小時的預報資料。惟由於數值模式完整輸出及雷達觀測的原始資料量龐大,以每天4次120小時的數值天氣預報區域模式產品資料量約為1720GB,至少需要768Mb/s的頻寬才能勉強進行即時傳輸作業,另,氣象局所屬雷達站在有劇烈天氣的狀況下,每日資料量約需72GB,至少需要32Mb/s的頻寬才能勉強進行即時傳輸作業,即時傳輸需占用大量的頻寬。而此種資料的需求者多屬相當專業之少數使用者,為使資源能更有效地應用,在無償開放平台的資料提供上,屬低優先度的情境,因此後續更多層場資料之提供,需視使用者需求的急迫性與作業資源的可容納性,滾動進行調整。
(三)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規費收費標準所有項目(不含出版品)共59大項,已開放共達43大項以上,其他尚未開放項目,主要為高解析度原始觀測或預報模式數位資料,如雷達、衛星、地震及數值模式資料,另有些雖尚未全項開放之產品實已依實務需求部分開放,因此就內容而言已開放細項實超過43項。若以前述之前3名下載資料換算為規費收入,每月至少達數百萬元,然為促進政府資料的蓬勃應用,配合政府積極推動的資料開放政策是氣象局相當重要的施政方向。
(四)經查美國、日本與澳洲之即時雷達資料供應狀況,日本及澳洲根據不同的資料需求,均收取使用費,氣象局之整合雷達回波圖資及其數據資料則放置於開放平台,實際上未收取費用。
(五)未來,氣象局仍將持續精進資料處理技術,並依據大多數民眾使用氣象資料的需求及優先度,投入適當的資源持續進行氣象測報資料開放的工作。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敬復
結案狀態:已結案(有開放)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總整理】
https://www.facebook.com/170435726987/posts/10158593491761988/?d=n
#globalweatherenterprise
#台灣真的可以發展氣象產業
#交通部氣象局局長說台灣沒有氣象產業
#會以連載方式讓大家了解全球氣象產業
彭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