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news 今日新聞 修憲論壇開始前,讓你第一次修憲就上手
————
1947 年南京,中華民國憲法正式頒布。
如今已經施行超過七十年,近年從十八歲公民權到廢除考監,大家開始越來越體認到,這部憲法中不少陳舊不合時宜的部分,都需要修正並凝聚社會共識來重新建構。
在此時特別需要重新探討的,是對於年輕世代來說,這部憲法代表什麼?年輕世代想要的憲法,是蘊含什麼內容的憲法?
●
❐ 難得大家有共識的十八歲公民權
你是否曾經好奇,為什麼 18 歲可以投公投,但卻不能投選舉?
這源自於憲法的規定,讓我國公民要滿 20 歲才能選舉。
然後這規定真的是合理的嗎?
你要投票給政治人物,要滿 20 歲;成為民法上完整的人,要滿 20 歲。
而在刑法上要負完全責任、當兵、投公投、抽煙、喝酒、去夜店,通通只要滿 18 歲。
到這裡聰明的你應該已發現,大部分用來判斷「成年」歲數都是「18 歲」。只有民法的成人、選舉權是 20 歲,那為什麼民法以及選舉權要等到 20 歲?
●
❐ 從我國獨創到爭議屢起,考監到底該不該廢除?
由孫中山創立的五權分立中的考試院及監察院,起初是為了將大多民主國家中,屬於立法機關的糾舉調查權,和行政機關的考試權獨立出來,以避免有一方權限過大而無法制衡。
但到了今日,廢除監察院和考試院的聲音不斷被提起,究竟是出了哪些問題呢?
首先監察院時常為人詬病的部分,是行使職權的成效沒有有效檢視監督的完整制度,且調查的成本往往所費不貲;另外監察委員是由總統府負責提名,也因此常常被認為是酬庸的職位,進而讓公正性受到懷疑。
而考試院的爭議,在於與公務員培養相關的四大內容,包括教育、考試、訓練、任用,被拆分成行政院和考試院分別負責,前者執掌教育,後者負責考試、訓練與任用。
批評者便主張彼此息息相關的四大內容,不應該分別由兩個院來負責。也有學者指出,負責處理公務員職權的考試院,真的有必要要用憲政機關的角色來做嗎?
立法院前陣子也宣布,成立「修憲委員會」,將開始進行修憲工程
而一向重視修憲議題的《NOWnews 今日新聞》,亦決定在今年12/10舉辦修憲論壇,並邀請重要政界代表、專家學者與學生領袖,共同為台灣憲改找出路,匯聚專家學者的意見,討論如何修出一部最適合我們的憲法,同時讓青年領袖發聲,尋求符合青年公民希望的憲政未來。
而在本次修憲論壇開始前,你知道憲法要怎麼修嗎?
●
❐ 超級高的門檻
根據《憲法增修條文》第 12 條規定,如果要修憲,要先由 1/4 的立法委員提議,並在 3/4 立法委員出席、出席的委員 3/4 決議後提出憲法修正案,並且在公告半年後,由選舉人投票複決,同意票過總額半數就會通過。
看起來很複雜嗎?我們來算個數學題:
目前第 10 屆立法院有 113 席立法委員,因此在提議階段,必須有 29 名立法委員提議,85 名立法委員出席,出席的其中 64 位同意,才能提出憲法修正案。而公告半年後的複決,根據中選會的資料,2020 年的選舉人數一共有 19,311,105 人,如果要通過修憲案,必須得到至少 966 萬張同意票。
2020 年總統大選,順利連任的蔡英文總統總共得到 817 萬票,還是比修憲門檻少了超過 100 萬票。這也代表著,修憲門檻之高,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
❐ 以前怎麼修?
根據憲法本文規定,憲法修正案由 3/4 以上的立法委員提出,並由國民大會複決。
目前的《憲法增修條文》是 2004 年第 7 次修憲的版本。過去 7 次修憲分別發生在 1990、1991、1994、1996、1999、2000、2005 年。
其中比較有趣的是 1999 年第 5 次修憲,變更了國民大會的選舉制度,然而修憲的結果卻是將現任的第 3 屆國民大會及第 4 屆立法委員的任期延長到 2002 年 6 月 30 日。其中,第 3 屆國大延長的任期超過 2 年,被批評為國大代表自肥。
修憲案後來引發輿論譁然,當時的國民大會多數黨國民黨在輿論壓力下,開除議長蘇南成黨籍,並由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將修憲案聲請大法官解釋。後來,大法官作出 499 號解釋,認為本次修憲有重大瑕疵,宣告修憲案失效。
後來,第 3 屆國大進行第 6 次修憲的時候,「自廢武功」將國民大會虛級化,變更為「任務型國大」,只有在立法院提憲法修正案、領土變更案、正副總統彈劾案時才會選出國民大會代表,並複決憲法修正案、領土變更案、議決正副總統彈劾案,任期 1 個月。
2004 年,立法院提出憲法修正案,並在 2005 年選出任務型國大,而這次修憲正式廢除國民大會,本屆國大也成為唯一一屆「任務型國大」。第 7 次修憲修正了這些事項:
1⃣️ 立法委員席次從 225 席減半為 113 席。
2⃣️ 立法委員任期從 3 年延長到 4 年。
3⃣️ 立法委員選舉改成單一選區兩票制。
4⃣️ 廢除國民大會。立法院提出的憲法修正案、領土變更案,改由公民複決
5⃣️ 立法院提出的總統副總統彈劾案,改由大法官審理。
而這次修憲,也成了目前憲法的樣貌。
這些龐大卻又將影響年輕世代深遠的修憲議題,在12/10號舉行的修憲論壇中,將有最詳盡的討論。
——
#法律白話文運動 #NOWnews #修憲論壇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原住民族國際日 譴責羅致政操弄原住民族的「命名政治」 ~高金素梅 2020.08.09 大家好,我是高金素梅,吉娃斯‧阿麗。 今天是8月9日,38年前的今天,聯合國的原住民族問題工作組在日內瓦舉行了第一次會議,為了紀念1982年8月9日的這次會議,1994年聯合國將每年的8月9日訂為世界原住民...
國民大會立法院 在 Sixmouths Sixsun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3/16-3/22野百合學運三十週年🌼
在解嚴和中國蔣家政權崩壞後
臺灣社會逐漸開始有了政治改革的聲浪
一開始針對的就是多年未改選的萬年老賊
1989年1月29日就已經有
「國會全面改選 萬年老賊下台」遊行活動
萬年國會從1947年到1992年 長達45年
因為失去中國領土的國民黨想繼續維持
仍然統治中國的「中華民國法統」
(就是做做樣子 假裝中華民國還沒滅亡)
這些不用改選的偽民意代表將近1200人
(包含國民大會 立法院 監察院的人)
讓國民黨能任意通過法案和表決選出想要的總統
很多當時長期不改選的民代已成為行動不便的老人
在國會會看到很多拐杖跟輪椅 荒謬又詭異
反對萬年國代的抗議在1980年代就層出不窮了
1990年3月13日 國大代表自行通過修正案
將自己任期延長 自肥擴權 引發眾人不滿
更是間接導致野百合學運的發生
學生開始有了「罷課 罷稅 抗稅」的呼聲
野百合學運 又稱為(1990年)三月學運
為期將近一週 從3/16到3/22
「同胞們,我們怎能再忍受七百個皇帝壓榨」
學生們拉起了這句的抗議布條
從數十人的廣場靜坐運動 到數萬人聚集的全國學運
在中正紀念堂前的自由廣場靜坐 聽起來有點諷刺
不過自由廣場也是後來才改名的啦
(希望紀念堂也能快點改名)
學生們提出四大訴求
1.解散國民大會 重建一元化的國民大會制度
2.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重建新的憲法秩序
3.召集國是會議 全民共謀體制危機的解決
4.訂定政經(民主)改革時間表 呼應民意的潮流
這反映當時民間社會部分人士 對政府的具體要求
野百合為本次學運的精神象徵
自主性(臺灣固有種➡️臺灣主體性的認同)
草根性(高山海邊都有➡️全民的運動)
生命力強(在惡劣環境堅韌綻放➡️對抗不義的勇氣)
春天盛開(春天➡️青春的活力)
純潔(白色➡️學生的理想道德)
崇高(魯凱族崇高的象徵➡️參與者生命中的榮耀)
這是中華民國殖民時期發生的第一次學運
對於臺灣的民主政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這次學運後 當時總統李登輝回應部分對學生的承諾
在不久後召開國是會議及修憲(憲法增修條文)
並於1991年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終止動員戡亂時期 回歸憲法)
立法院及大法官會議推動終止「萬年國會」
(國會恢復定期改選 但國民大會於2005年凍結)
(但萬年國代優退竟然可領500多萬元 非常可恥)
使臺灣民主化進入新的階段(變得更民主化了)
開拓校園內更大的民主空間 學生不再那麼畏懼政治
雖然中華人很愛感謝蔣經國解嚴
但他當時只是迫於各方壓力而不得不解嚴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和「萬年老賊」
這類的威權時期產物及遺毒當時都還沒消失欸
從解嚴到總統直選甚至隔了快要十年
雖然解嚴後開放黨禁報禁集會遊行
但他在解嚴後依然使用戒嚴的手段對付異議人士
直到一年後他過世 蔣家政權才從此覆亡
對於臺灣民主化 比起感謝蔣經國
感謝李登輝 還比較合理一點
但最應該感謝的 還是所有爭取民主的前人
就像是參加野百合學運的那些學生
野百合學運已經30年了
表示參加過這次學運的人基本上都超過50歲了
很多「學運世代」的重要成員
也早已成為現今正在從政的人
像是林佳龍 鄭文燦 陳其邁 黃偉哲 范雲 等人
喬治·歐威爾:「在普天皆騙的時代中,講真話就是一種革命行為。」
魯迅:「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歷些危險,只有這兩條路。」
「你所謂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希望大家能真心感謝為了爭取民主而經歷危險的前人
希望大家能努力讓臺灣變成民主自由的主權獨立國家
#野百合學運 #野百合 #三月學運 #學運 #學生運動 #台灣 #台灣獨立 #台獨 #獨立 #中華民國 #民進黨 #林佳龍 #鄭文燦 #陳其邁 #黃偉哲 #范雲 #民主 #政治 #歷史 #國民黨 #李登輝 #蔣經國 #解嚴 #戒嚴 #march #taiwan #roc #插畫系列☀️ #政治即生活👄 #sixmouths👄
國民大會立法院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那一夜到今夜-美麗島事件40年】
12月的高雄,冬季在不久前猝然隨著北風來到,在略帶寒意的美麗島大道上,行人並不多,車輛呼嘯而過,駕駛與騎士很少人會注意到,路旁三角窗的傢俱店,40年前曾是美麗島雜誌社的社址,40年前的12月10日,在這裡,發生了改變台灣民主進程的一件大事。
諷刺的是,今夜這裡高掛著中國國民黨候選人的看板,寫著「藍天新高雄」。但其實,藍天在高雄一點也不新,40年前,除了藍以外,台灣別無其餘顏色。
#美麗島事件發生前的大時代
1970年代的台灣,中國國民黨的獨裁統治看似難以動搖,卻同時面臨內外交迫的挑戰,獨裁強人蔣介石的性命已經走到盡頭,由兒子蔣經國實際上掌握權力,美國內部長期研議「兩個中國」方案,逐漸接近與中國破冰的務實外交,那時,台灣或許還有機會放棄「中(華民)國」的名稱,留在聯合國,甚至尼克森、佐藤榮作政府都曾私下傳訊給蔣政府,提供「台灣被獨立」,完全與中國分離的選項,然而,蔣政府毫不理會。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案,將「中華民國」驅逐出聯合國,蔣政府的固執,讓台灣成為國際孤兒,也掀起斷交潮。在蔣介石政權面臨存亡危機之際,對內的壓迫逐漸上升,政治氣氛較1960年代更緊張,甚至連原本能夠播放的布袋戲、台語節目也逐漸被查禁、限縮。
另一方面,蔣經國為維繫中國國民黨生存,除了繼續內政上的經濟投資,也從1972年起開始啟用台灣本地官員,包含徐慶鐘、林金生、連震東、李登輝等人。同一時間,代表中國黨法統的國民大會、立法院萬年立委已經逐漸老、死,不得不開放增額補選。看似鬆動的有限民主,帶來爭取自由與全面民主的台灣人民一絲希望,一個鬆散的「黨外」陣營,開始透過體制內選舉制度對抗中國黨,如省議會的郭雨新、林義雄、張俊宏等黨外議員,問政專業犀利,儼然成為近半個世紀前的「政治明星」。
#勇敢挑戰中國國民黨獨裁巨人的弱小黨外
當然,他們面對的是不公平的競爭,1970年代的黨外人士,除了面對官方媒體攻擊、選舉賄選、作票等一般伎倆外,更要面臨特務跟監,家人與自己的生命威脅,隨時有被羅織入罪的可能。1977年,中國國民黨在桃園縣長選舉舞弊,導致民眾包圍中壢分局,警員放催淚瓦斯、開槍射殺兩名民眾,引發民眾與警方激烈衝突,稱為中壢事件。
此次地方選舉中,雖然中國國民黨有多起選舉不公事件,但仍無法阻止黨外人士取得大幅躍進,當選4席縣市長、21席省議員、6席台北市議員、146席縣市議員,雖離多數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但已讓中國國民黨做票氣焰被迫收斂。中壢事件的秋後算帳,比起之後的美麗島事件算是相當輕微,但卻讓中國黨意識到了群眾運動的威脅,而準備更精準的一舉收網打盡。
受到1977年的斬獲鼓舞,在1978年增額立委與國大選舉,黨外參選人暴增,在黃信介、施明德、林義雄、張俊宏、許信良等黨外人士帶領下,1978年成立「台灣黨外人士助選團」,這樣的聯盟,不論是中國黨或黨外,都意識到是個「沒有黨名的黨」。然而,年底美國與中華民國政府斷交,和「正統中國」建交,蔣經國下令中止選舉,並煽動「愛國情緒」,反美反中共同時也打壓黨外聲勢,黨外人士則共同在「黨外人士國是聲明」主張:「#台灣命運由1700萬人民來決定」,這已經踩到了蔣經國的底線。
#走向攤牌的1979年
在1979年農曆年前六天,黨外人士預定在高雄聚會,但調查局人員卻突然逮捕余登發父子,宣稱他們勾結匪諜要推翻政府。許信良奔赴橋頭參與抗議政府製造冤案的示威遊行,卻被中國國民黨以「擅離桃園縣長職守」之名彈劾,並拔掉縣長一職。在這樣的打壓動作下,黨外人士決定延續選舉期間的「助選團」,轉型為常設組織,相當於「準政黨」。
政黨當然得宣傳,在那個沒有網路、電視被壟斷的時代,黨外人士與學界共同籌辦了《美麗島》雜誌,8月16日創刊就轟動全台,一再加印,可賣出7萬本,到了第四期更高達14萬本,各地分社紛紛成立,甚至美國也成立聯絡處,讓美麗島雜誌成為不同派別共存的「反國民黨」陣線。
當然,中國國民黨全力反撲,在《美麗島》雜誌創刊酒會上,就有恐嚇電話要放炸彈,有極右份子(現在統派前身)抗議。11月時,美麗島高雄、南投、屏東服務處陸續被不明幫派份子攻擊砸店;每次公開活動,則出動軍警包圍,甚至有機槍嚴陣以待。在中國國民黨利用黑白手段攻擊黨外勢力下,局勢逐漸緊張,最後攤牌一觸即發。
#未暴先鎮的中國國民黨陷阱
12月10日,《美麗島》雜誌社預定在高雄扶輪公園(中央公園)舉行「世界人權日」演講。然而前一天,兩位服務處義工出外宣傳活動,卻在鼓山分局附近被警察拖走圍毆,消息傳開,引發群情激憤。而警總高雄區戒嚴司令部則宣布,冬令宵禁演習提前開始,自十日起禁止所有示威遊行,並從北部調派憲兵、保安大隊、配製長槍的「忠勇大隊」、配合鎮暴車輛進駐高雄,準備鎮壓。
「未暴先鎮」,中國國民黨這局已經佈好!
12月10日傍晚六點,黃信介抵達高雄火車站,南警部司令常持琇來談判,答應「可以演講,不可遊行」。
但當黃信介來到中山路上的《美麗島》服務處時,發現演講會場已被封鎖,常的承諾只是謊言,但群眾越聚集越多,已經按耐不住。於是施明德、姚嘉文計畫,隊伍緩緩前進數十公尺,在民生、中山路口大圓環演講完後就地解散,但此時憲警已經封鎖道路,將群眾團團圍住,並把扶輪公園演講場地外的群眾切斷。
在黨外人士宣講同時,大型鎮暴瓦斯車突然登場,施放催淚煙,逐步逼近圓環,群眾中,有埋伏的特殊「暴徒」開始喊衝喊打,黨外人士引導群眾回到服務處宣布解散,但群眾情緒高昂,到十點之後,民眾與警方開始激烈衝突,石頭棍棒齊飛,直到半夜才停戰。至11日凌晨1點20分,鎮暴部隊才撤離現場,留下凌亂的街頭。
#勿忘台灣民主是血與汗爭取而來
這一晚,是228以來,情緒激昂的台灣群眾正面挑戰國家的最激烈嘗試,然而,佈局已久的國民黨政府,收網的時刻也隨之而來。這一夜,史稱美麗島事件,但只是之後美麗島大審,與風起雲湧的民主化時代的序曲。台灣的巨變,即將展開。
四十年後,我們已經擁有當年前輩們無法想像的民主制度,台灣的自由程度位居亞洲前茅,與紐澳、西歐、北歐並肩。然而與之同時,我們看到的是,那個鎮壓人民的中國政黨捲土重來,向過去的敵人,卻有著同樣獨裁專政基因的中國靠攏。而催淚煙、棍棒和白色恐怖,再次在一海之隔的香港出現,沒能記住歷史的教訓,歷史就會不斷的重複上演。
高雄人不能遺忘,台灣人不能遺忘的是,權利從來不會從天上自己落下,今日不站出來守護自由,有一天,獨裁者的催淚彈與子彈,會再劃過街頭。
國民大會立法院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原住民族國際日
譴責羅致政操弄原住民族的「命名政治」
~高金素梅 2020.08.09
大家好,我是高金素梅,吉娃斯‧阿麗。
今天是8月9日,38年前的今天,聯合國的原住民族問題工作組在日內瓦舉行了第一次會議,為了紀念1982年8月9日的這次會議,1994年聯合國將每年的8月9日訂為世界原住民族國際日。
就在聯合國宣布原住民族國際日的那一年,中華民國的國民大會通過增修條文第九條第七項,將所謂的「山胞」一詞,正名為原住民。2005年,立法院三讀通過了《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在這項條例中,將每年的8月1日,明訂為「原住民族日」。當時是我進入立法院的第一個任期,我參與討論和表決通過了這項條例。
不管是原住民族國際日或是台灣的原住民族日,這個紀念日的制定,從來就不是某個自詡進步的「大人物」所決定的,而是全世界不得不面對幾百年來血淚交織的原住民族抵抗歷史、所做的一個反省的回應。直到今天,在台灣的原住民族仍然還遠遠沒有恢復在這塊土地上「原來主人」的地位,我想,這個紀念日只是要提醒我們族人莫忘歷史,繼續爭取和實現原住民族的集體權利。
2003年,我來到立法院,不管是「反對馬告國家公園」、「跨海到日本抗議靖國神社」、「完成原住民基本法」、「完成禁伐補償條例」、「深化原住民教育」、「推動民族文化傳承」……。這些,都是為了追求原住民族的歷史正義,並促進轉型正義的落實。
但就在今年的「原住民族國際日」前夕,我很遺憾地看到,在立法院,竟然有立法委員提議要利用我們原住民族的各族族名,來為政府的軍事武器命名。他說,用原住民族的名字來命名武器,可以「提升氣勢」,「聽起來就是驍勇善戰」!他還舉例說:美軍就是用北美原住民族的族名「阿帕契」來命名他們的攻擊直升機!
不管這種提議是無知還是有意,想要藉著原住民族名來提升武器威嚇作用的說法,完全就是一種無視原住民歷史的歧視謬論,根本就是在複製美國殖民者的心態,令我感到痛心和不齒。
美國的阿帕契族,曾經是活躍在美國西南部大草原的原住民族。遠在美國擴張到北美洲的西部之前,他們就有兩百五十年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歷史。1848年,美國的加利福尼亞發現黃金、吸引了大量的淘金客前來,居住在這裡的原住民,便開始遭到美軍的驅趕和屠殺,阿帕契原住民族之後又展開了七十五年對美軍的抵抗。對美國人而言,這是肅清原住民族的最後一場戰爭,他們運用了燒光、搶光和殺光的總體戰來對付阿帕契人,阿帕契族幾乎遭到滅絕,殘餘的族人被強迫遷移到又熱又濕的佛羅里達保留地,許多人在貧病交迫中死去。
當年,美軍用進步的武器將美洲的原住民「阿帕契族」屠殺滅絕;現在,美軍用「阿帕契」來命名攻擊直升機,再去屠殺中東的伊斯蘭民族。殖民者的命名邏輯何其殘酷,而在台灣,竟還有這種崇拜殖民者的立法委員。
我要警告那些想利用原住民族名字操弄「命名政治」的人,請不要以原住民族之名,為你們的戰爭武器命名。
我們原住民族歷經戰亂和殖民,是戰爭的受害者,深深了解和平的重要性,我要向那些頭腦發熱的好戰者提出呼籲:止戈為武,維護和平。
國民大會立法院 在 陳歐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行政院長只是幕僚長 馬總統才是立院質詢的對象!!
有關總統到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是否必須備詢,立委陳歐珀與中山大學前教授陳茂雄於26日召開記者會指出,總統到立法院國情報告,雖為憲政首例,但事實上在兩蔣執政時代,總統就向國民大會報告國情,李登輝執政時代,不只報告國情,還聽取國代的國是建言。廢除國民大會後,該會的權責全部移轉到立法院,所以總統到立法院報告國情及聽取立委的國事建言完全合乎憲政慣例。陳歐珀也認為憲法沒有規定總統不能接受立法院質詢,立院有權要求總統來質詢。
陳歐珀等人表示依「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 15-4 條:立法委員於總統國情報告完畢後,得就報告不明瞭處,提出問題;其發言時間、人數、順序、政黨比例等事項,由黨團協商決定。就前項委員發言,經總統同意時,得綜合再做補充報告。」就已經將備詢方式規定的很明確,並沒有違反總統與閣揆之間的憲政分際,且陳歐珀等人認為,台灣歷經七次修憲之後,中央政府體制早已不是雙首長制,總統任命行政院長不必經過立法院同意,總統可以隨意任命行政院長,也可以隨時免其職務,且行政院長的副署權又被取消,顯然的,行政院長已不是獨立行使職權的行政首長,而是總統的幕僚長,完全聽命於總統,由行政院長率領各部會首長備詢已無意義,因為總統才是真正掌握行政權的人,因此邀請總統來立院不但合乎憲政,「一問一答」或「綜合問答」等備詢形式,更是合乎法律。
陳茂雄教授認為質詢是內閣制國家特有的制度,內閣制國家由人民選出國會議員來執掌立法權,再由國會多數黨組閣,內閣閣員由國會議員兼任,也就是代表國會執掌行政權,因而須要定期到國會做施政報告並接受質詢。非內閣制國家的行政權獨立於立法權之外,並非由國會多數黨組閣,所以沒有質詢的制度。而總統制國家是沒有質詢制度,只有有兩個國家例外,就是法國第五共和及台灣。一般無質詢制國家,行政與立法分立,並且相互制衡,主要以美國為例,而以有質詢制的法國與台灣,行政單位則要向立法單位負責與監督,針對的對象為有權責的人,過去行政院長的任命需由立法院同意,是總統與立院共同推出之獨立行使職權的行政首長,不但有副署權,且與總統分享行政權,總統執掌外交與國防,行政院長負責內政;但修憲後的台灣政府體制,總統任命行政院長不必經過立法院同意,總統可以隨意任命行政院長,也可以隨時免其職務,行政院長的副署權又被取消,顯然的,行政院長已不是獨立行使職權的行政首長,而是總統的幕僚長,完全聽命於總統,由行政院長率領各部會首長備詢已無意義,因為總統才是真正掌握行政權的人。
陳歐珀等人強調,「總統有權無責,行政院長無權卻要負責。」總統是台灣最高行政首長,總統赴立法院質詢是符合憲政精神,非內閣制國家具有質詢制度本非常態,若是可以取消質詢制度,台灣當然就變成行政與立法分立的國家。然而還未修改制度以前,行政單位還是不能抗拒質詢,而該率領各部會首長備詢的是總統,因為總統才是國家的最高行政首長!
最後,陳歐珀等人呼籲馬總統,既然一再強調自己最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則應該赴立法院接受質詢,不要再找各種理由來推托!
國民大會立法院 在 管碧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第6屆第1會期法制委員會第7次全體委員會議併案審查委員呂學樟等39人擬具「國民大會職權行使法草案」案、委員陳杰等45人擬具「國民大會職權行使法草案」案、本院親民黨黨團擬具「國民大會職權行使法草案」案、本院無黨團結聯盟黨團擬具「國民大會職權行使法草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