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香的因緣之八 》
方老道除了精通香道之技,本身也治法書,寫得一手美得令人讚嘆不得了的魏體字,據他所說,他自少喜歡李梅庵所書北魏碑書,原因是方老道之二叔與清道人李梅庵往從甚密,這清道人原名李瑞清,大部分書法落款多題梅庵,清道人是他晚年所用的名號,對於中國早期教育界的人士應該耳熟能詳,可說是一位知名的近代教育家,晚清時也中過進士,民國時期對中國教育提供了極大的資源,也是民國赴美留學深造諸多學子重要的推手。李梅庵做學問態度極為恢宏,獎挹年輕學子要有遠見,多往歐、美、日各國學習所長。除此之外,清道人還貢獻己長,自己鍾愛的畫藝,除了私下多有傳授,並且也在自己任教之處特別開設了國畫課程,因此為中國畫壇培塑了不少近代國際知名大師,例如張大千和胡小石便是近代名重遐邇之士。
由於他視學生如子弟,在他所創立的師範學堂中,幾乎網羅了國內外知名的教師,難怪在近代百年之內,幾乎教育界所有的學者莫不對李梅庵稱譽讚嘆。可惜的是中年早逝,活不到六十歲⋯⋯據方老道所言,清道人精通於各家書畫,特別是書法,主要原因是他特別對於六朝各類文字均有精通深研,因此成為近代著名的一代書家。
方老道介紹了李梅庵之後,要我轉頭向後方牆壁上看,有一幅風格特殊的魏碑,其內容頗吻合方老道一生所追求之境界——
「香令人幽,酒令人遠,茶令人爽,琴令人寂,棋令人閑,劍令人俠,杖令人輕,麈令人雅,月令人清,竹令人冷,花令人韻,石令人雋,雪令人曠,僧令人淡,蒲團令人野,美人令人憐,山水令人奇,書史令人博,金石鼎彝令人古。」
此帖令人耳目一新,可說是貫聚六朝、熔古鑄今之精髓,可蔚書法界之瑰寶⋯⋯原來此帖之內涵出自於明代陸紹珩書中之句,事後方老道自言他更喜歡書中另段文字,「吾齋之中,不尚虛禮,凡入此齋,均為知己。隨分款留,忘形笑語,不言是非,不侈榮利,閑談古今,靜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適幽趣,臭味之交,如斯而已⋯⋯」。的確如此,在多年來亦師亦友往從之中,雖然一老一少,彼此年紀相去懸隔,但方老道從來未曾以長者、老者自居。初期我本以師禮尊之、謂之,但方老道儼然拒絕,說他不尚此套,只求緣分,無論南北與西東,不看膚色與年齡,只要能夠入得書齋,皆有前緣,他都視為知己一般。在他書齋內,所有老少群賢均無軒輊,一視同仁,一盞好茶、一爐老沉,談笑之間時光傾指疾逝⋯⋯。
我本身在少卜之時對於竹子便有股莫名的好感,或許來自於所讀的文字,也許從不少的尊賢口中得知,竹子在中國文人中所代表的氣節,以及它本身從來至死不屈,直至落土成灰。竹子寓意君子坦蕩若谷,並且也需懂得虛心向賢,對於一切的橫逆、詆毀不為所動,反而激發恢宏之氣節,也象徵愈是寒冷、愈在逆境,反而助長節節高升之衝勁。竹子在一片鬱鬱花叢中,反倒顯其卓然屹立之瀟灑,最重要的一點,我從許多人生閱歷豐富的長者身上,領略到人際關係成功者,多半來自於懂得君子之交,需要有平實進退有節,如同淡水一般的應對,便可以安然圓融於今世⋯⋯。
方老道的書齋中尚有吸引我之物,那便是幾件和竹相關之雅品,例如懸掛在牆的竹刻尺八,一般人總以為尺八是東洋之物,殊不知尺八之前身乃是中國唐代高貴文人陶冶心性之樂器。方老道總在道務閒暇之時,吹奏著竹身一尺八寸之尺八,伴隨著悠揚飛舞在空氣中的縷縷老沉香,有股空靈滄桑之美。老道說吹奏之技巧源自於年輕時入道一位老道長所傳,這原本也是普遍流傳於中國古代佛道寺廟中的法器之一,但後來卻普傳於扶桑之國⋯⋯。
在老道書齋中,另有一透明玻璃方櫃,四層櫃中各自有著不同形制的竹子所刻之臂擱,每一竹片上刻以花草、人物,不一而足,尺幅萬千⋯⋯巧奪之手法隆棱有致,伴以文房,便成雅佳之品。更有稀物乃名刻家周顥之作,周顥本身善於工筆,兼善刻竹,落款亦有多見周芷岩者,只見其中一件包漿極深,竹片已成棗紅色,實屬難見之物⋯⋯在其他和竹相關風雅之物,有見竹扇骨、竹筆筒,還有一件高及胸肩之竹杖,上面刻滿了密密麻麻之千字文,亦屬難得,其餘尚有兩柄不求人竹背,上面刻有風雅之詩⋯⋯(未完待續)
王薀老師
✅歡迎點擊「發送訊息」,王薀老師將陪您解心愁。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遺民之懷—溥心畬藝術特展 專訪:蔡耀慶 研究員 台灣地區繪畫發展,四十九年後渡海來台的書畫家帶來不同於以往閩、浙的氣象,這群書畫家中,溥心畬先生獨具面目,影響後世甚遠。溥先生逝世至今逾半世紀,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別精選館內典藏及徵集海內外藏品二百六十件,匯集先生所作詩、文、書、...
國畫課程 在 內褲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生活寫成文字,
文字寫出生活。—內褲象
不好意思竟然在展場留下了「到此一遊」,真不是個良好的示範。好險不是刻在樹皮或牆上,而是用透過毛筆與墨水寫在宣紙上。
最後留下了兩句話回應王柏仁的書法與生活展,不過字實在是丟人現眼,不好意思與各位分享。
突然想起大學,內褲象曾修國畫課程,第一堂完成畫作後,老師批評我的字真的醜到不行;第二堂課,同樣的寫法卻成了老師讚不絕口的「活靈活現」。我經常為此感到納悶,但我總相信第二堂課的評語才是真的,並堅信不疑。
謝謝王柏仁與萊兒費可唱片共同帶給我們一場不一樣的書法展,與其說是欣賞書法,不如說是體驗與感受生活。
------------------
一直寫下去 寫進生活裡
王柏仁的書法與生活展
2016/09/03 - 09/30
萊兒費可唱片 - 小藝廊
----------------
國畫課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遺民之懷—溥心畬藝術特展
專訪:蔡耀慶 研究員
台灣地區繪畫發展,四十九年後渡海來台的書畫家帶來不同於以往閩、浙的氣象,這群書畫家中,溥心畬先生獨具面目,影響後世甚遠。溥先生逝世至今逾半世紀,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別精選館內典藏及徵集海內外藏品二百六十件,匯集先生所作詩、文、書、畫作品,以「遺民之懷」為題,辦理溥心畬藝術特展,回顧其藝術成果。
溥儒,字心畬。民前16年(1896年)出生於北平,民國52年(1963年)逝世於台北。這位著名的書畫家、詩人、文人,誕生於恭王府,曾祖父為清宣宗道光皇帝,祖父是恭親王奕訢的舊王孫,堂兄為宣統皇帝溥儀。自幼在皇宮中勤讀詩書,奠定其深厚文學修養基礎,筆下所揮灑、體會的世界,足堪玩味。在清王朝風雨飄搖時期,不待王孫夢醒,恭王家族特權便隨著清王朝的滅亡一去不復返。從其一方常用印,印文曰:「舊王孫」,幽默中雜以辛酸,自豪中帶點自嘲,足以想見其人生經歷的波瀾起伏。
所幸先生不在意家道破落,潛心學習詩文、書法、文學藝術,隱居於北京西山戒檀寺,讀書習畫,寄情於山水之間。期間又以詩文、書法為功底,悠閒平靜地臨摹了不少宮廷和王府珍藏的收藏,詩、文、書、畫等四藝均能有所發展。由於對歷代名家都能學習與尊重;對技法的深研與繼承;對文化核心價值的融會與昇華,先生各種畫科都能兼備發展。山水、花卉、人物、草蟲、仕女、鞍馬、走獸、神怪、菩薩、翎毛,無不精擅,亦足為當世之宗主。這樣的創作,不是以批判傳統、斷裂過往為代價,乃是在熟稔傳統後,匯集個人的理解加上生活的滋養,逐漸演化、蛻變成的個人面貌。來台之後,先生並未擔任官方職務,而是應當時師大美術系系主任黃君璧的聘請,講授國畫課程,開始設帳授徒及售畫維生。他古文學造詣極深,有詩集與四書經義集體,毛詩經等十餘種學術專著行世,其中《寒玉堂書畫論》正是他研究繪畫的感悟,
此次特展以「遺民之懷」四字為題,取自先生在台時期寫給友朋的信箋詩稿,不難想像此四字應該有著特殊的意義。「遺民」二字,起源甚早,周代,武王克殷之後,有伯夷、叔齊,因不食周粟而餓死首陽山。宋朝養士最厚,南宋滅亡後,許多讀書人不仕,以侍奉蒙古人為恥。明代知識份子階層亦是以重氣節為人格標準,許多明代學者亦以侍奉滿清為奇恥大辱。對古之後裔、亡國之民,原鄉與他鄉之間,究竟「何處是故鄉」?既是前朝的皇家子民,又是離開故土的飄盪之身,對先生而言,或許傳授經學書畫,延續此精緻文化,不以世俗之利為求,才是安身立命之道!
國畫課程 在 #國畫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此時政府疫情規定:上課時成人都須要打滿三劑疫苗的證明、戴滿口罩、消毒、課前課後消毒社區教室)… See mor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