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物件,其實都都成了我們日常生活物質文化的基礎,但我們卻都忽略了其重性。我們幾乎不再去問誰發明了「衛生紙」這樣基礎的問題?又或是「衛生紙」為什麼又如何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之必須?
這篇故事帶我們看到一家台灣早期衛生紙的公司的故事,也帶我們去思考台灣人的衛生紙使用習慣與相關的衛生物質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6年7月28日
衛生紙是現代人每天必定會使用到的生活用品。然而在紙張發明並普及用來作為衛生用品前,舊時的如廁用紙多用稻草製成,質地粗糙,閩南語稱作「粗紙」,其後隨著造紙技術精進與造紙業興起,戰後初期曾經出現較粗紙輕薄柔軟,但不及現今衛生紙潔白舒適的過渡產品。這了解段鮮為人知的衛生紙發展史,得從臺史博一件不起眼的蒐藏品說起。
2011年間,臺史博獲得臺中民俗收藏家郭先生捐贈一批常民生活文物,其中包括一疊非常不起眼的薄紙。這疊紙外形呈四方型(17x 13x 1.4 cm),表面附有一標籤,中央印有一藍色山形標誌,山的左右側及下方則印有「玉山」、「衛生紙」、「同益號特製」、「臺北市環河北街二O一号(十四号水門辺)」等字。這疊不起眼的衛生紙隨後便依照博物館的典藏作業流程入藏登錄為藏品,藏品相關的影像與基本資料也於入庫工作完備後,公開至博物館官網供民眾查詢瀏覽。
2014年底一位新竹的謝孟真小姐致電臺史博,她說她在網路搜尋到臺史博前述文物。謝小姐家中早年是生產此品牌的衛生紙工廠,隔年一月謝小姐的大哥謝豐益先生也表示家人另外想要捐贈衛生紙廠所用的公司印章與家族相片給博物館典藏。於是,典藏人員便邀請謝先生一家來館參訪。來訪當日的家族成員除了謝豐益、謝孟真兄妹二人外,共一行十二人進到臺史博修護室看到玉山衛生紙。一看,便高興地說「對!這就是我們家生產的衛生紙!」並開始聊起過往的記憶與曾經輝煌的家族事業。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Search